中班教案錦集[10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出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供幼兒操作的圖形、小筐若干;小熊頭飾、小動物的家;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石頭”的不同。
2、引導幼兒撿起自己喜歡的石頭,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幼兒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觀察小路,說說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樣子的,啟發(fā)幼兒想辦法把坑填好。
3、幼兒思考并嘗試操作,教師根據(jù)情況適時引導。
4、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變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從而理解圖形之間存在的轉換關系。
三、伴隨著音樂,幼兒和教師一同歡快地走出活動室;顒幼匀唤Y束。
活動反思:
在認識了多種幾何圖形以后,在智力區(qū)我們投放了許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圖形供幼兒拼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會到這兒來利用圖形拼擺出各種畫面:如火車、汽車、飛機、房子、大樹、小鳥等?墒窃谝淮斡螒蛑,有兩個小朋友發(fā)生了爭吵,原因是自己擺的房子都需要一個大一點的正方形,而當時盒子中只有一個合適的`,兩人都握著正方形,誰也不愿松開。于是在我的引導下,一名幼兒用兩個三角形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兒看見了覺得很有意思也紛紛來嘗試。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長期以來幼兒在拼擺過程中都是用圖形直接來當作物體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夠了或是長方形不夠了,孩子就只會爭搶。我想應該讓孩子理解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可以用別的圖形組合在一起來替換所需要的圖形,如果獲得了這種經(jīng)驗,孩子們的拼擺活動會更加豐富,思維也會變得靈活起來。因此我設計了今天的數(shù)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此次教育活動的目標是: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2、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復習、鞏固認識的圖形:
活動開始我鼓勵幼兒撿一些不同的石頭,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自己的小石頭是什么形狀的,這樣對每個圖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為他之后的填坑活動奠定基礎。
二、在玩兒中學
為了使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在引導幼兒撿圖形的環(huán)節(jié)上我設計成撿石頭要去建房子,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萌發(fā)他們助人為樂的情感;創(chuàng)設小動物的家這樣溫馨的背景環(huán)境,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直接利用小路作為活動場所,讓孩子們在邊玩兒填坑的游戲中邊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提供幼兒充分探索、嘗試、思考的空間和條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樣子的,如:是什么形狀的、有大又有小。為的是讓孩子明白要想辦法來獲得這些圖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坐在小路的兩邊,把身邊的坑填滿,不能漏洞,也不能讓石頭疊放在一起,這些提示語會引導著他們不斷嘗試、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設計的坑多數(shù)都大于幼兒手中現(xiàn)有的圖形或是沒有這樣的圖形,一塊石頭不可能直接填滿,這就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難題,促使他們想辦法用多個圖形拼在一起來解決問題?墒悄男﹫D形更合適呢?這就激發(fā)了幼兒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過程。
3、考慮到難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個圖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圖形,這讓能力強的和能力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愿意參與活動。
四、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及時鼓勵。重在啟發(fā)、引導幼兒嘗試操作:
在幼兒嘗試、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看到好的做法及時鼓勵、肯定;看到幼兒遇到困難時,啟發(fā)全體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并不斷地歸納、總結,引導幼兒感知圖形間的轉換關系。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能用自然物正確地測量線段及圖形邊的長度,并比較長短。
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兩名運動員比賽跳遠的圖片(運動員跳出的線段長度是2的倍數(shù)),2厘米長的短棒若干。
2、幼兒用書,形針若干,小木棒若干。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學習測量的方法。
提問:圖上的運動員在干什么?我們來做小裁判,評一評他們誰跳得遠?(啟發(fā)幼兒用測量的方法來比較)
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測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線段一一排列,使小棒頭尾相接,沒有空隙。在線段下寫下所用小棒的`數(shù)量。
請一位幼兒上來,分別嘗試測量另外一個運動員跳的線段的長度,教師幫助幼兒寫下所用小棒的數(shù)量。
比一比誰跳得遠,并說一說為什么。
2、討論并嘗試測量另一幅圖。(方法同測量圖一)
3、幼兒用小棒或回形針測量幼兒用書上運動員跳高、跳遠、投擲的線段長度,并給跳得遠、投得遠、跑得高的那名運動員貼上小紅花。
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社會經(jīng)驗,鼓勵幼兒動手嘗試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顒釉O計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顒娱_始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到有兩位幼兒測量不積極,因為不知道測量的方法。教師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鋪墊。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數(shù)學活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產生更高的興趣。所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中班教案 篇3
游戲由來
《金色的房子》是表演游戲中的傳統(tǒng)教材,故事情節(jié)簡單,具有趣味,故事中的對話簡單容易理解,故事對話大多為幼兒生活中的常用語言,并有類似的重復,因此很適合中班下學期的'幼兒進行表演游戲。我們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與孩子、家長共同制作了故事的相關場景道具和服裝頭飾,讓孩子們在直觀的情境中進行故事的表演,發(fā)展孩子們的表達能力,激發(fā)孩子們的表演興趣,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到快樂。
游戲總目標
1.熟悉并理解作品內容,能大膽地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文學作品。
2.理解"小鳥"、"小羊"、"小猴"、"小狗"、"小姑娘"等角色,并愿意扮演。
3.能與同伴協(xié)商分配角色并合作表演。
4.嘗試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游戲材料。
第一次游戲活動目標:1.熟悉故事情節(jié)并掌握角色會話,發(fā)展小兒童口語抒發(fā)能力2.嘗試用各種表情、動作表現(xiàn)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故事《金色的房子》
材料準備:表演道具2套:動物、小姑娘頭飾及金色的房子模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金色的房子里住著誰?有誰來到小姑娘的家里?
二、幫忙小兒童熟悉故事會話以及角色的動作表情小動物想進去看看金色的房子,是怎么請求小姑娘的?小姑娘怎么說的?
三、頭飾,介紹場景,引導幼兒參與游戲。
將幼兒分成三組開展表演游戲。
四、游戲小姑娘說話的時候是什么動作?
小動物分別是什么動作?
中班教案 篇4
。刍顒幽繕耍
1、引導幼兒辨識某些自然音響的特點,并與打擊樂器的音色相比較,以培養(yǎng)幼兒的初步音樂感受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遵守打擊樂器活動的規(guī)則,養(yǎng)成看指揮演奏樂器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已認識并學會敲擊木魚、手鈴、沙錘、碰鈴、鈸、大鼓等樂器。
2、圖譜、音樂、大馬手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1)小朋友,你見過奔跑著的大馬嗎?馬奔跑時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如嗒嗒嗒嗒……等)
。2)騎馬的叔叔用什么辦法使馬跑得更快?嘴里發(fā)出什么聲音?(駕!駕!駕。
2、聽音樂,配語音。
(1)老師這里有一段音樂,小朋友閉起眼睛來聽一聽,好象從音樂里聽到了什么?
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大馬告訴我”,我們再來聽一聽什么地方的音樂像馬跑的聲音?馬兒跑起來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
(2)集體練習節(jié)奏。
(3)出示圖譜,教師解釋圖譜。
教師指圖,幼兒一起來學一學(兩遍)。
剛才我們用聲音來表現(xiàn)了樂譜,還可以用動作來表現(xiàn)呢。
。4)看圖譜,隨樂練習。
3、樂器演奏。
。1)教師出示各種樂器,讓幼兒探索什么樂器像馬蹄聲,什么樂器象馬脖子上的鈴聲。
(2)探索騎馬叔叔喊“駕”!很用力,應該怎么表現(xiàn)。
。3)根據(jù)圖譜,用打擊樂器演奏。
。4)交換樂器進行。
。5)教師指揮,集體演奏樂器。
4、小樂器累了,它該休息了,我們一起把小樂器送回家吧。
中班教案 篇5
目標:
1、學唱歌曲《跳跳糖在初步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動作。
2、學做游戲《跳跳糖》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準備:
1、跳跳糖一包,跳跳糖頭飾每人一個,歌曲圖譜一張。
2、大幅圖“巨人的大罪巴”。
3、錄音機,磁帶錄有歌曲“跳跳糖”、“的士高”、《搖籃曲》片斷。
過程:
(一)學唱歌曲《跳跳糖》
1、幼兒園在老師的鋼琴邊作發(fā)聲練習。
請幼兒吃跳跳糖。
提問:吃的是什么糖?吃到嘴里是怎么樣的?
2、教師唱跳跳糖的歌一遍。
提問:吃的是什么名字?聽起來是怎樣的'?
3、出示圖譜教師手指圖譜范唱兩遍。
4、幼兒跟唱兩遍。
5、分男、女各唱一遍。
6、帶頭飾齊唱一遍。
(二)創(chuàng)編動作
1、 跳跳糖在嘴里是怎樣跳的請用身體動作做出來。
。ㄓ變好刻粋動作,教師可指圖譜的動作讓幼兒學一學)
2、放錄音,請幼兒跳,提醒變化動作。(2-3編)
(三)學習游戲《跳跳糖》
1、出示:大幅圖巨人的大嘴巴,鋪在地上“老師扮跳跳糖姐姐”示范游戲一遍。
2、 請“跳跳糖”說說是怎樣做游戲的。
3、分齊體:男孩、女孩齊體各做游戲一遍,(要求聽著錄音歌曲邊唱邊跳)
結束:在巨人嘴里自由跳舞。(放的士高音樂)。聽到《搖籃曲》的音樂“跳跳糖”作結束造型動作。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它卻是稍縱即逝的。他們在觀察、擺弄或操作中也許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但由于沒有成人及時的鼓勵或指導或許它就這樣過去了。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敏銳地觀察孩子,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需要,并加以適當?shù)狞c撥、引導。一天午后,我備完課把筆筒忘在了桌上,孩子們午睡起床看到后,紛紛圍在了我的筆筒邊,細細地觀察著里面各種各樣的筆,還相互探討了起來。
“這是什么筆?怎么會發(fā)出呱嗒呱嗒的聲音?”
“咦,這支筆的筆尖是彎的!
“這支筆寫出來的字怎么和其他筆不一樣?”
“筆里面有些什么?”
……
看著孩子們好奇的目光,想探索的強烈愿望,我忽然想到《綱要》中曾說過的話“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蔽液尾蛔プ『⒆赢斍暗倪@一興趣點,讓它成為教育的最佳契機呢?
于是,我順應了孩子們探索筆的這種需要,帶著他們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筆,查找有關筆的資料,一個關于筆的系列活動展開了,而“有小圓珠的筆”是其中的一個探索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裝配圓珠筆,從而在這一探索活動過程中了解圓珠筆的基本構造。
2、嘗試用圓珠筆進行符號裝飾畫,增強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具有繼續(xù)探索圓珠筆奧妙的興趣和愿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對其它筆的認識,引出“圓珠筆”。
1、出示一些字、畫作品,讓幼兒觀察,說說它們是用哪種筆寫出來或畫出來的。(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復習鞏固已認識的一些筆的知識。)
2、 出示圓珠筆作品,提問:“你們知道這幅畫是用什么筆畫出來的嗎?它的名字叫圓珠筆。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圓珠筆來畫畫,高興嗎?(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引出今天要認識的筆,從而為以下的活動開展作好鋪墊。)
二、觀察圓珠筆,初步了解其構造,產生裝配圓珠筆的興趣。
1、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畫畫的圓珠筆不是由我給你們的,而是要你們自己裝配出來,這是一件很難的事,你們能克服困難把它裝配出來嗎?(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激發(fā)幼兒裝配圓珠筆的興趣,并鼓勵幼兒在探索過程中愿意克服困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在裝配之前,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三種類型的圓珠筆,它們都基本裝配好了,旁邊還有一些簡單的示意圖,我們可以先去看一看,它的外面是怎樣的,里面有些什么?是怎樣裝配起來的??吹臅r候不要擠,要互相謙讓,要小心些,別把里面的零件弄丟了。我們可以每一種圓珠筆都看一看,想一想,和小朋友討論一下你的發(fā)現(xiàn)。(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觀察已裝配好的圓珠筆及簡單示意圖,初步了解三種圓珠筆的組成零件及裝配方法。同時還提出了一些觀察要求。在觀察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是三種觀察材料,旨在能力水平的幼兒的探索需要。)
三、嘗試自己裝配圓珠筆,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了解圓珠筆的改造。
1、孩子們,看好了嗎?你們發(fā)現(xiàn)圓珠筆的裝配方法了嗎?其實,這些圓珠筆有的裝配起來很容易,有的零件比較多,比較難,請你選擇一種圓珠筆試著把它裝配出來。(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嘗試自己裝配圓珠筆,在裝配中,幼兒肯定要出錯,這時教師要允許他們出錯,觀察他們出錯的原因,為尋找正確的裝配方法其實也就是對圓珠筆構造的正確認識打下基礎。
2、幼兒集中,教師提問;你們都裝配好了嗎?沒有裝配好的小朋友請你說說,你遇到了什么困難?請大家?guī)湍愎餐鉀Q。(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鼓勵幼兒對操作過程進行反思,大膽提問,表達自己的見解,讓他們從學習的“此岸”到達清晰自己思路的“彼岸”。)
3、幼兒再次裝配圓珠筆。要求已裝配好的小朋友可以幫助別的小朋友或者繼續(xù)裝配沒有裝配過的圓珠筆,沒有裝配好的繼續(xù)裝配。(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在習得一定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再探索,再發(fā)現(xiàn),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獲得滿足與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
4、幼兒自由講述在裝配中的發(fā)現(xiàn),(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有一個表達,分享探索發(fā)現(xiàn)結果的機會。)
5、教師簡單小結
四、嘗試用圓珠筆畫畫。
1、幼兒找一支自己喜歡的圓珠筆,
2、出示范畫,讓幼兒觀察。(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通過欣賞圓珠筆繪畫作品來激發(fā)幼兒用圓珠筆作畫的興趣。)
3、教師示范畫法,提出作畫要求。(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習新的作畫方式,教師還提出了不同的作畫要求,旨在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指導時,對不同的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指導策略。
5、欣賞幼兒作品。(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為幼兒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與條件。)
活動反思:
杜威曾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因此,社會大環(huán)境中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都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引發(fā)他們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積極探究的興趣和愿望。反思這一活動其內容就是從孩子的生活中來。并且在活動我還體現(xiàn)了以下教學特色:
1、嘗試教學特色:
《綱要》中指出:“我們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倍覀兊膰L試教學就遵循了《綱要》中的許多原則,它注重的是幼兒通過自身的嘗試來習得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從頭到尾我沒有讓幼兒說圓珠筆有什么,是怎樣的,而是讓幼兒在觀察圓珠筆的基礎上嘗試自己裝配圓珠筆。在裝配的過程中自己來了解圓珠筆,發(fā)現(xiàn)它有筆心、彈簧、……知道圓珠筆有的是雙色的,有的是有彈簧的……
2、分層教學特色:
《綱要》中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別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滿足和成功!笨茖W地分析孩子的個別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展水平的差異,能力傾向差異、學習方式差異、愿有經(jīng)驗差異”而要照顧到孩子的差異,必須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豐富的、多層次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huán)境。因此,在活動中,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是多層次、多功能的,有單色圓珠筆、雙色圓珠筆、有彈簧的圓珠筆,它們的材料不同,裝配難度不同,這樣就適合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其次,對幼兒我也是寬松的,讓幼兒自由選擇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操作材料。在指導過程中,我也用了不同的指導策略,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幫一把,一般的用語言或動作提示,能力較強的鼓勵他們挑戰(zhàn)自己。因此,活動活動了很大了成功。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編織材料制作裝飾物裝扮賀年卡。
2、體驗和朋友共同裝扮賀年卡的快樂。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重點難點:
嘗試用不同的編織材料制作裝飾物裝扮賀年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價值分析:通過故事情景導入,吸引幼兒學習興趣)
1、快過新年啦,青蛙想給朋友寄一張賀年卡,祝朋友新年快樂。
2、你們見過什么樣的賀年卡呢?
小結:原來賀年卡是各種各樣的.,每張賀年卡里藏著滿滿的愛。
二、討論與嘗試
。▋r值分析:嘗試用不同的編織材料制作裝飾物裝扮賀年卡。)
1、可是,青蛙除了會畫圓,什么也不會,他真心誠意地畫了兩個圓,一個圓代表自己,一個圓代表朋友。這兩個圓相親相愛地連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大雪人。
2、小松鼠的松樹是怎么做的?還可以剪什么添上。(個別幼兒嘗試)
小結:原來用剪刀可以剪出各種各樣的東西。
小兔子看見了,在賀年卡上添上了白白的雪花,這片雪花是怎么做出來的?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做出漂亮的雪花呢?
小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可以做出同一種東西。
3、小青蛙準備了很多材料(介紹材料),想一想,可以用這些材料做什么東西?(生生互動)
4、幼兒制作賀卡。
要求:選用各種材料和方式加以表現(xiàn)。
三、分享交流
(價值分析: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介紹制作的裝飾物)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
小結:每年新年來到的時候,我們可以為朋友寄上一張漂亮的賀卡,表示自己真心誠意的祝賀。
活動延伸:
繼續(xù)制作賀卡,積累起來,到寒假一并帶回家送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
小百科:賀卡的產生源于人類社交的需要。由于賀卡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而此種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達,一看亦言簡意賅,久而久之,賀語就出現(xiàn)了程式化,講究喜慶,互送吉語,傳達人們對生活的期冀與憧憬今天。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折紙的技能(邊、角對齊、壓平)。
2、學習單張紙的簡單折疊技能和簡單的.變化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這紙的興趣。
活動準備:折疊用紙若干、變形金剛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變形金剛,作幾次變化。
2、出示正方形的紙一張,教幼兒將這張紙變成一件有趣的玩具。
(1)將正方形的紙對折成長方形
。2)將對折后的長方形想旁邊對折成小正方形(方法同上)
。3)將對折后的正方形拉開,在其兩邊向中間各對折一次,形成兩扇門
。4)將小門的上端啦出兩個三角形(難點,重點演示)
。5)將三角形的下端往上折一下,即成一架鋼琴(在講解、演示的同時出示折紙的圖示,要求幼兒邊聽老師講解、邊看圖示)
。6)將上述過程編成一個順口溜:一個正方形,變成長方形,在變成一個正方形。關上兩扇小門。拉出兩只三角形,鼻子往上翹一翹,變成一架小鋼琴。
3、將鋼琴變一變
師:我是變形金剛,我會把鋼琴變成另外一件玩具(教師將鋼琴變成畚箕。 教幼兒將鋼琴變成畚箕(教幼兒將鋼琴的上部用手一捏,即成畚箕)
4、將畚箕變一變
教師說:我在來變一變。變成一頂濟公帽 教幼兒將畚箕變成濟公帽。教師用順口溜的形式進行:放下一個鼻子,把它翻個身子,關上兩扇窗子,疊好兩床被子,拉開來就是一頂帽子。
5、結束:幼兒帶上濟公帽,聽聽音樂、唱唱、走走、玩玩。
中班教案 篇9
目標:
1、感受歌曲堅定、有力的進行曲風格。
2、感受和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演唱歌曲的齊唱部分。
準備:
1、磁帶,戰(zhàn)爭片中軍隊發(fā)起進攻的視頻。
過程:
1、播放軍號聲和軍隊沖鋒時的吶喊聲,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
——這是紅軍向敵人發(fā)動進攻時的軍號和喊叫聲,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有什么感覺。
——軍號聲讓人感覺到了軍人的勇敢,喊叫聲會讓敵人感到害怕,小朋友說的真好,有一首歌就表達了這樣的內容,歌的名字叫《小號手之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和歌曲進行曲的.風格。
——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啊?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圖片,帶領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
——教師帶來幼兒一起邊看圖邊欣賞歌曲內容。
3、學習演唱歌曲的齊唱部分。
——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幼兒嘗試演唱歌曲的齊唱部分。
——幼兒嘗試聽琴聲念歌詞。
——教師引導幼兒用堅定用力的聲音演唱這部分內容。
鼓勵幼兒根據(jù)歌詞進行創(chuàng)編動作。
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借助趣味性的節(jié)奏兒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讓幼兒了解烤面包的簡單過程,
2、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操作的愉悅,和自我成功的滿足。
活動過程:
1、師生開車進入教室。
、俾犚魳烽_車進入教室。
、谔釂枺郝愤呌惺裁吹?這是誰的面包房呢?
2、教師示范表演。
、俳處熞悦姘鼛煹纳矸莩霈F(xiàn)。
、诮處煴硌莶⒗收b節(jié)奏兒歌。
、垡龑в變夯貞泝焊柚锌久姘倪^程。
3、幼兒學念節(jié)奏兒歌,再次復習鞏固烤面包的過程。
師:除了花生醬,還可以抹什么醬?
4、幼兒操作。
、偬岢霾僮饕。
、谟變翰僮,教師指導。
、劭久姘。
5、等待、休息、聊天
提問:剛才你抹的是什么醬?
6、與客人老師分享面包。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精選]07-29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4
(精選)中班教案07-25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2
中班教案【精選】07-24
中班教案(精選)07-30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