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10篇(經(jīng)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腳著地橫爬和橫向側滾的基本動作。
2、通過爬,滾的動作練習,促進身體協(xié)調發(fā)展,靈活進行多種爬的姿勢練習。
3、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4、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掌握手腳著地橫爬,側臥橫向側滾動作要領。
活動準備:
U盤,擴音器,桌子,墊子。
活動過程:
教師帶領幼兒一路縱隊入場。
。1)圍繞場地學小魚游進行小跑、中速跑熱身。
。2)進入場地中自由模仿不同動物的動作、姿態(tài)等進行熱身。
1、跟著教師在音樂聲中做動物模仿操:上肢、體轉、腹背、踢腿、下蹲、跳躍活動。
2、“小動物愛鍛煉”自由探索嘗試。
。1)教師:小朋友們,哪些動物會跳?哪些動物會跑?哪些動物會飛?哪些動物會游泳?大家都來學學這些動物的本領。
。2)幼兒分散在場地中,自由模仿不同動物的動作、運動。教師巡回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集中幼兒,請幾名幼兒給大家展示自己的模仿動作,教師進行講解并給予鼓勵。
(4)指導幼兒有選擇地對示范動作進行集體模仿練習。
3、小螃蟹學本領。
教師: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叉叉向前舞,橫行霸道挺著肚,嘴里常把泡泡吐。這個謎語說的是什么,請大家猜一猜。
4、小螃蟹橫著爬。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螃蟹是怎樣爬的嗎?你們來試試,看誰爬的最像。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請幼兒挑出模仿的最像螃蟹爬的動作,進行學習體驗。
。2)幼兒集中在場地一側四肢著地,當老師發(fā)出“開始”口令后,幼兒一起學螃蟹從場地一側爬向場地的另一側。教師提示要保持手腳著地、雙腳彎曲的姿態(tài),橫著爬行。
5、小螃蟹學打滾。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告訴你們有一個秘密,小螃蟹高興的.時候還會打滾呢!
。2)教師給幼兒做示范后,請個別幼兒上前模仿。
(3)幼兒四散在場地中自由練習側身滾的動作,教師巡回指導。
6、小螃蟹過沙河。
。1)教師演示、介紹游戲名稱、玩法。
。2)幼兒分兩組進行接力賽,先手腳著地橫向爬鉆過桌子,再從墊子上側身滾過去,最后返回目的地,依次接力。教師應及時肯定個別幼兒動作的標準及速度。
7、教師帶領幼兒在舒緩的音樂中學水中的小魚游,放松頭頸、四肢、腰腹等身體部位。
8、集中幼兒進行活動總結,收拾場地后帶領幼兒離開操場。
小百科:螃蟹屬軟甲綱,十足目,是甲殼類動物,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
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做事是快樂的。
2、啟發(fā)幼兒觀察生活中會轉動、滾動的物體,發(fā)展其觀察能力。
3、指導通過操作活動感知輪子滾動可以省力,從而了解輪子的作用。
活動準備:掛圖、故事磁帶、兒童推車
活動過程:一、隨音樂進活動室。
二、師:“噓,(輕聲地)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我聽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有一輛奇怪的“汽車”,它呀,本事可大了!不信,你聽!”
1、故事《會滾的“汽車”》
1)聽故事磁帶《會滾的“汽車”》
2)聽故事后回答問題:
、俟适轮械摹捌嚒笔钦l?
②小雞和小鴨為什么不自己走,而偏要坐會滾的“汽車”呢?
3)組織談話:小朋友是怎樣上幼兒園的?使幼兒了解各種車輛能帶著人走。
2、了不起的輪子
1)師:“(出示蝸牛和小烏龜?shù)?卡片)小朋友們,小蝸牛和小烏龜也要上幼兒園了,它們爬呀爬呀,爬呀爬呀,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幼兒園,可是小朋友們都已經(jīng)開始吃午飯了,他們走得太慢了,這可怎么辦呀?”
2)師:“小朋友們想的這個辦法可真是太好了,自從小蝸牛和小烏龜坐著汽車上幼兒園,它們就再也不遲到了。為什么汽車跑得那么快呢?它的什么跑得那么快?哦,原來是了不起的輪子!”
3)出示水車、飛機等圖片,引導幼兒看看說說輪子還能幫上什么忙?
4)引導幼兒說出還知道那些東西上也有了不起的輪子?
3、游戲《我的小車跑得快》
1)師:“有的小朋友很納悶:輪子的作用這么大么?我可不相信!要不,我們出去玩玩小推車,看看輪子是不是真的很了不起?”
2)組織幼兒準備活動。
3)組織幼兒玩游戲。
玩法:
、賹⒂變悍譃閮山M,一組用手搬運大積木,一組用小推車推運大積木,從速度上感知輪子的作用。
②交換過來游戲,從自身的感受體驗輪子的作用。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看這本書,積極投入閱讀活動,體會閱讀的樂趣。
2、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jù)圖畫合理推測故事發(fā)展,大膽表達對圖畫的理解。
[活動準備]
《小動物模仿操》音樂、動物圖片、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動物模仿操》的音樂讓幼兒學學小動物的動作。今天我們的大書上也講了關于動物的故事,我們看看是誰來了?
二、閱讀圖畫
封面:誰來了,它想做什么?這本書的名字就是《上床睡覺》,你覺得有幾個小動物要來,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頁: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是在哪?為什么?(幼兒可能說不出吊床,教師講解一下)小蛇想干嗎?表情怎樣?你覺得它上去后會去哪睡呢?為什么,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得一樣?
第二頁:小蛇睡在哪了?又來了一個小動物,它的表情怎么樣?它上去后會睡在哪兒?為什么?
第三頁:小獅子去哪睡了?小朋友發(fā)現(xiàn)床有什么變化?小斑馬表情怎樣?怎么上床呢?你能不能學一學?你覺得它會去哪睡覺?為什么?小獅子和小蛇的表情呢?他們可能想什么?接下來你覺得還會有小動物來嗎?會是誰?為什么?
第四頁:誰來了,它有什么表情,為什么?上床之后會去哪睡覺?我們來看看床上的小動物,小斑馬在干什么?表情怎樣?心里可能想什么?小獅子呢?再看看小蛇,學一學他們的表情。它們表情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接下來呢,會發(fā)生什么?河馬會上去嗎?還會有動物來嗎?為什么?
第五頁:誰來了?學一學他的表情。他在想什么呢?來看床上,河馬上去了嗎?床有什么變化?為什么?那三個小動物呢?學一學他們的表情,和剛才一樣嗎?可能心里在想什么?小蛇為什么會這樣?如果你是小蛇,可能會對大象說什么?你覺得大象上去了嗎?下面會怎么樣呢?
第六頁:你猜對了嗎?結果怎么樣了?你覺得小動物摔得厲害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接下來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幫幫他們?
第七頁:發(fā)生什么了?你怎么知道這里是醫(yī)院?從那看出來的?你覺得醫(yī)生都做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小動物都摔到哪里了?小朋友能不能給小動物想個好辦法,讓它們能安全的睡覺?
三、總結分享:
1、“這個故事有趣嗎?讓我們再看一遍,都有誰來睡覺了,它們睡好了嗎?結果怎么樣?”播放故事光碟,回顧內容,體會故事的趣味。
2、故事表演。動物們都出院了,它們要來咱們班呢,小朋友歡迎它們好嗎!請教師扮演小動物睡覺,在每一個小動物去睡覺的時候,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說xx上床去睡覺,最后老師扮演鱷魚大夫:“!今天沒有小動物摔傷了,我可以去睡個好覺了”。
四、結束活動
小動物們快起床了,森林里要開一個盛大的音樂會,我們一起來唱歌跳舞吧!
附:芳輝:我是小蛇,我喜歡睡在樹蔭、草叢、溪旁等陰涼場所生活棲息。我要去睡覺了(自己想象小蛇的做動作)
李鵬:跑著出來,唉:跑了一天真累了,去睡個覺吧,我就睡在草地上,(模仿斑馬睡覺樣子)
劉紅:(左右看看,有沒有獅子)我們大象跑的沒有獅子快,最怕獅子了,還好現(xiàn)在沒有獅子,趕快去睡覺吧,我們大象可以站著睡覺呢。7麓笙笏X的樣子)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跳躍和平衡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及發(fā)展親子關系。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選用材料:
廢舊紙盒、袋鼠媽媽的大圖片、正面是字背面是小袋鼠的字卡若干、塑料袋、即時貼、針線
制作方法:
1、先將袋鼠媽媽的`圖片,小袋鼠字卡圖片壓膜。
2、在袋鼠媽媽肚子上用針線把塑料袋縫上,當作袋鼠的大袋子。
3、把紙盒貼在袋鼠媽媽背上,用紙做的草裝飾在盒子上。
應用年齡和地點:適合于2―4歲幼兒使用,可以作為教師活動時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在語言區(qū),識字區(qū)供幼兒操作。
教具功能:
識字區(qū):幼兒拿著有袋鼠寶寶的字卡,念出來袋鼠寶寶身上的字,再去找袋鼠媽媽。把字卡放進袋鼠媽媽的袋子里。這樣袋鼠字寶寶就找到媽媽了。
教學反思:
小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 ,孩子們積極投入到這個游戲之中,大家興致很高,從活動中學會了雙腳向前跳的技能,鍛煉其腿部力量。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一天,我的水杯蓋怎么也打不開了。童童小朋友看見了,說:“老師,我來幫您開吧!”他嘗試半天還是擰不開。許多小朋友也跑來幫忙,爭著幫我開。他們都積極地想辦法,有的說:“讓叔叔來幫忙,他勁兒大!庇械恼f:“用個東西把它撬開!苯又麄兗娂娬业搅俗约赫J為能幫我打開水杯蓋兒的東西,來幫我開杯子,對打開蓋子的方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萌發(fā)了組織孩子通過觀察、實踐、交流等多種形式,嘗試打開各種蓋子的方法,滿足他們探究的欲望,初步培養(yǎng)孩子遇事多動腦,多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開看”活動形成了。 活動重點: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初步理解動詞“撕、剪、撬、剝、掀、劃”。
活動難點:幼兒能較準確的使用動詞。
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
2.幼兒會用語言表達是用什么方法打開瓶子和盒子的。
3.教師通過引導使幼兒在活動中產(chǎn)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形狀、各種材料制成的'大小不一的瓶子和盒子。
2.露露、旺仔牛奶和汽水等飲料,開瓶器。
3.紙箱一個,塑料瓶子一個,紙盒一個,鈴鐺一個。
4.剪刀,鑰匙,刀子,筆等工具。
5、字寶寶:撕、撬、剪、剝、掀、劃。
活動過程:
一、出示神奇的大紙箱
1. (出示一個用膠帶封好的大紙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大箱子,里面裝的是什么呀?咦?還會發(fā)出聲音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呢?咱們一起想個辦法打開箱子(撕開、剪開等方法)。
2.請幼兒用自己說的方法去打開大紙箱(出示字寶寶),里面呈現(xiàn)塑料瓶。
3.(塑料瓶里還有一個紙盒。)請幼兒用自己說的方法再把塑料瓶打開,啟發(fā)幼兒說出打開瓶子的方法:注意擰瓶蓋兒的方向。
4.取出塑料瓶里的紙盒,請一個小朋友再用不同的方法把小紙盒開開看。
5.搖搖紙盒里還有聲響,打開小紙盒,里面藏了一個玩具:小鈴鐺。
6.小結:剛才都用了哪些辦法打開這些瓶子和盒子的。
二、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打開各種瓶子和盒子
1.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它們都藏在盒子或瓶子里,你們要想一些辦法打開它才能得到禮物。請你們去挑一個自己喜歡的盒子或瓶子打開它,看里面藏著什么。如果你感覺打不開,可以到老師這里找一件工具來打開盒子、瓶子。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刀子和剪刀)。
3.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打開瓶子和盒子的?
(1)請你們說說你的神奇瓶子(或盒子)里裝有什么?用什么方法打開盒子(或瓶子)的?發(fā)現(xiàn)里面有什么?(糖)
(2)請幼兒把糖果藏起來。
三、延伸活動:讓幼兒感知幾種特殊的開瓶子的方法
1.出示一瓶汽水,瓶子上有蓋子,老師擰不開也拔不開,請小朋友幫老師想辦法打開。原來打開它需要一個特殊的工具(開瓶器)。老師用開瓶器把汽水打開。還有什么也需要這樣打開的?(啤酒、瓶裝飲料等)
2.(出示露露)這是什么呀?怎樣打開呢?引導幼兒觀察有個拉環(huán),拉住拉環(huán)一提就能打開。請你們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和露露一樣,也是要拉住拉環(huán)打開的?(可樂、雪碧、旺仔牛奶和八寶粥等)出示許多瓶飲料,讓幼兒找出哪些是易拉罐裝的飲料,讓幼兒一起打開有拉環(huán)的飲料。
3、教師告訴幼兒這些瓶子,小朋友不能自己打開(有危險)要請父母幫忙。
小結:我們剛才學到了許多種打開盒子和瓶子的方法,以后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動腦筋,多想辦法。
3.幼兒拿出糖果,大家一起分享。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花環(huán)送給您》,并理解歌詞內容。
2.學會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
3.學習把愛長輩的情感用歌聲和動作表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小朋友給媽媽或長輩戴上花環(huán)的圖片,請一位大班小朋友準備歌表演,音樂磁帶一盤。
2.家長參與:記錄孩子在家愛父母、愛長輩的種種表現(xiàn),與幼兒一起看《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手冊》中有關愛父母、尊敬長輩等禮貌行為的'圖片。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再次帶幼兒欣賞自己制作的花環(huán),并說出花環(huán)送給誰。
(2)出示圖片,告訴幼兒:圖片上的小朋友給媽媽戴花環(huán)時,還唱了一首很好聽的歌,名字叫《花環(huán)送給您》。今天,我們請來了這位小朋友,你們仔細聽聽,她是怎么唱這首歌的。
(3)請大班一位小朋友進行表演唱,激發(fā)幼兒學習歌曲的愿望。
(4)教師提問:剛才,大姐姐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都唱了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歌詞的內容。
2.基本部分
(1)教師完整地朗誦歌詞。
(2)幼兒跟著音樂學說歌詞。
(3)幼兒自由地圍在教師周圍學唱歌曲,教師與幼兒交談:我們給媽媽送上親手制作的漂亮花環(huán)時,演唱《花環(huán)送給您》,她們一定會更高興的。
(4)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
(5)聽錄音,請幼兒邊做動作邊自由地表演唱。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為媽媽或長輩戴花環(huán)時演唱這首歌。
(2)離園時,有意請媽媽、奶奶等女性家長來接,幼兒集體為她們戴花環(huán),并演唱歌曲。教師現(xiàn)場照相或錄像。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用好聽的聲音念兒歌。
2.知道打噴嚏要講衛(wèi)生、講文明。
活動準備:
童易軟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興趣(目的:分享交流經(jīng)驗,引出話題)
提問:你們平時打噴嚏的時候是怎么樣的?誰來給我們學一學。
二、欣賞兒歌——了解兒歌內容(目的:通過聆聽以及觀察圖片,知道小動物是如何打噴嚏的)
1.出示圖片大黃狗
提問:大黃狗怎么了?(打噴嚏)(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兒歌的聽辨)
提問:大黃狗打噴嚏對準了誰?(對準了小狗)(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兒歌的聽辨)
提問:黃狗打噴嚏嚇跑了誰?(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兒歌的聽辨)
小結:黃狗嚇跑了小鴨和小雞。
小結:大黃狗打噴嚏的時候對準了小狗,阿嚏,嚇跑了小鴨和小雞。
2.出示圖片河馬
提問:
(1)河馬打噴嚏是怎么樣的?(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圖片的觀察)
(2)河馬打噴嚏的時候嚇跑了誰?(小魚烏龜)(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圖片的觀察)
小結:河馬打噴嚏,張大嘴巴,嚇跑了烏龜和大魚。
提問:為什么烏龜和大魚會被河馬嚇跑了?(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小動物被河馬嚇
跑的原因猜測)
小結:因為大河馬不講衛(wèi)生,打噴嚏把嘴巴張得大大的,他的口水都噴了出來,這樣其他小動物也會被他傳染的。
3.出示圖片大象
提問:
(1)大象打噴嚏是怎么樣的?(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圖片的觀察)
(2)大象打噴嚏嚇跑了誰?(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圖片的觀察)
小結:大象打噴嚏,伸長了鼻子,嚇跑了山羊和毛驢。
提問:為什么山羊和毛驢會被嚇跑?(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小動物被大象嚇
跑的原因猜測)
小結:因為大象鼻子伸得長長的,把山羊和毛驢嚇跑了。
提問:大象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小結:大象這樣做會讓其他小動物也得感冒,會把病傳染給別人,所以不好。
4.出示圖片寶寶
提問:寶寶打噴嚏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啊?(教師關注幼兒對于圖片的觀察)
小結:寶寶打噴嚏,捂住嘴巴。打噴嚏的時候捂住嘴巴,聲音就比較輕。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寶寶打噴嚏。
三、朗誦兒歌(目的:學會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
師:老師看著這幾幅圖還編了一首很好聽的兒歌《打噴嚏》,我們一起來聽聽。
2.跟念兒歌
師:好聽嗎?跟老師來念一念吧!
3.幼兒念兒歌
師:寶寶打噴嚏的時候聲音怎么樣的?(輕輕的)其它小動物打噴嚏的時候聲音是怎么樣的?(很響的)那我們念到寶寶打噴嚏,阿嚏這句時聲音輕點。其它小動物打噴嚏很響那我們念的響點。
四、經(jīng)驗分享——知道打噴嚏要講文明(目的:知道打噴嚏的時候要捂住嘴巴)
提問:我們來看一看下面哪個小朋友打噴嚏的方法是對的?(教師關注幼兒對于正確的打噴嚏方式的分辨)
提問:寶寶在打噴嚏的時候是捂住嘴巴的,那為什么要捂住嘴巴?(教師關注幼兒知道要捂住嘴巴打噴嚏的`原因)
小結: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或手帕捂住自己的嘴巴。打噴嚏不僅不能對著別人,因為打噴嚏時會跑出許多的細菌,而且很不禮貌。有的小朋友感冒咳嗽了也不能對著別人咳嗽。
20xx.3.30
附兒歌:
黃狗打噴嚏,對準了小狗,啊—嚏!嚇跑了小鴨和小雞。
河馬打噴嚏,張大了嘴巴,啊—嚏!嚇跑了烏龜和大魚。
大象打噴嚏,伸長了鼻子,啊—嚏!嚇跑了山羊和毛驢。
寶寶打噴嚏,捂住了嘴巴,啊—嚏!聲音輕輕的……、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是幼兒現(xiàn)實生活地再現(xiàn)。利用了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是個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而且兒歌中小動物是幼兒所喜歡的,因此幼兒比較感興趣。通過活動不僅知道打噴嚏的時候鼻涕、唾沫到處亂飛,細菌也跟著鼻涕和唾沫飛出來了,會傳染給別人很不衛(wèi)生,還讓幼兒學會了兒歌。幼兒也都知道了正確的打噴嚏的方法,預設目標基本達成。當然,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隨時隨地的提醒,以督促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朗誦,理解兒歌內容。
2、指導幼兒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作品中間段的內容,并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仿編兒歌的中間部分。
3、激發(fā)幼兒參與情境表演的興趣。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依據(jù)詩歌內容,編排一個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 畫有螞蟻的小圖片若干,并用繩子系上。
(2) 用黃色縐紙剪成碎片作黃米飯,用綠色縐紙剪出長條作青菜。
(3) 一雙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兒操作材料“逗螞蟻”。
活動過程
1、借助幼兒操作材料,先讓幼兒猜猜“老師要請誰到班上來做客”。再請三四個幼兒扮作小螞蟻,老師做招呼的人。
2、請幼兒根據(jù)兒歌內容,進行表演。
3、請幼兒說一說看到的是什么。
(1)師:你們看見誰來了?我是怎么招呼它們的'?
(2)小螞蟻來了以后,對我說了些什么?
(3)我給它們準備的食物太多了,小螞蟻吃不完怎么辦?
4、讓幼兒再次觀看情境表演,然后學說其中的對話部分。
5、引導幼兒擴展想象,仿編對話部分的內容。
(1)師:如果你請小螞蟻吃飯請它吃什么飯?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請每位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預先放好的螞蟻圖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兒歌,念到最后兩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喲哼喲搬得歡”時,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運其他食物的動作,要求幼兒的動作夸張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們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結束表演。
教學反思:
《逗螞蟻》這首詩歌節(jié)奏明顯、內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這朗朗上口的詩歌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
在第一次教學過程中,我分成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興趣,通過猜一猜:“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一起來做游戲,猜猜它是誰?”。用猜想形式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再通過喊一喊,逗一逗,設計了游戲情境“逗螞蟻”,引導幼兒充分展開想象,理解兒歌內容,并熟悉兒歌句式“ 螞蟻來呀來”。第二環(huán)節(jié)我改變了以往單一模式的教學,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兒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抓住了兒歌中的“哼喲哼喲搬得歡”,啟發(fā)幼兒分別對“哼喲哼喲”與“搬得歡 ”進行聯(lián)想,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兒對螞蟻體型小、力氣小的印象:二是發(fā)揮了移情作用,讓幼兒明白有了好東西與他人分享是快樂的事。在試上時,情況并不樂觀,出現(xiàn)幼兒對兒歌感興趣,但是一到游戲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混亂的景象。
主要原因是幼兒不知道哪些是問哪些是答。因此我設計了讓幼兒帶著“哪些是問的”這一問題聽兒歌。并在分配角色時,教師用“請”的手勢作為提醒,幫助幼兒理解。小小的一個手勢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學習中并進行表演,小班幼兒年齡小,較容易進入游戲情境,但主動性往往不夠,因此我設計了讓沈老師帶領參與,教師的參與起著一種示范,又能幫助幼兒順利開展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第三環(huán)節(jié)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由于創(chuàng)編對小班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此作為延伸活動,讓幼兒在課后跟好朋友、家長進行互動。
由于是精選的活動,因此我覺得在課的設計上都很好。但是在活動中,教師的語言還有待優(yōu)化(如:我引用了“螞蟻老師”逗得臺下一片歡笑聲。課后,師傅說原話可以改為“今天來了這么多老師,我們請他們來當螞蟻”更恰當)。
小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蛋是幼兒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來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與蛋寶寶做游戲——發(fā)現(xiàn)蛋的特點——找出雞蛋和鵪鶉蛋的異同點——嘗蛋的活動,激發(fā)幼兒對蛋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1、激發(fā)幼兒對蛋的'興趣。
2、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雞蛋、鵪鶉蛋若干,母雞和鵪鶉圖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動進程:
一、尋找蛋寶寶并與蛋寶寶做游戲。
二、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外形特征。
提問:剛才是怎樣與蛋寶寶做游戲?
蛋寶寶為什么可以滾動?搓蛋寶寶時有什么感覺?它們的媽媽是誰?
三、游戲:給蛋寶寶送紅花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蛋寶寶?為什么?
四、找出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問:雞蛋與鵪鶉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都有蛋黃和蛋白、蛋殼,都是橢圓形,都有營養(yǎng),都可以進行孵化。
雞蛋與鵪鶉蛋的不同之處:大小不同,蛋殼上的花紋不同,媽媽不同,孵化出來的寶寶不同。
五、自己剝蛋殼并品嘗蛋寶寶。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感受紡紗織布的情景。
活動準備
紡紗織布機圖片及紡紗織布視頻。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認識"織布機"。
請收集到"織布機"資料的小朋友三五組隊,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資料。
師:"織布機是什么形狀的?""織布機是怎么織布的?"
2、幼兒欣賞兒歌,初步理解兒歌。
◆幼兒完整欣賞兒歌一遍。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師:這首兒歌小朋友聽到了什么?
◆幼兒再次完整欣賞兒歌一遍。
3、學習兒歌。
◆教師示范表演,并引導幼兒猜測。
教師:剛才老師做了哪些動作?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教師再次表演,邊做動作邊講解所表演動作的情節(jié)內容。幼兒在教師情景語言的提示下,慢速的、逐個地模仿動作,念兒歌。
◆幼兒在教師的語言提示及動作帶領下,完整地念出兒歌。
4、幼兒表演。
幼兒分組表邊紡紗織布的動作邊念兒歌。
5、活動結束。
附兒歌:
月亮婆婆幾個囡,月亮婆婆三個囡。
大囡會織布,二囡會紡花,小囡會擺紗。
我個小鬼頭,今朝也要來試一試!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9-09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01-11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