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要想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必須依據(jù)人體重量變化規(guī)律
2、掌握身體鍛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3、提高自我醫(yī)務監(jiān)督意識
二、學習內容:健美操與科學鍛煉
板書:健美操與科學鍛煉
“生命在于運動”這句名言,深刻地說明了身體鍛煉的作用和意義。如何進行科學的健美操鍛煉,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是每一位健美操鍛煉者首先要明確的問題。要想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必須依據(jù)人體生理變化規(guī)律,掌握身體鍛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同時加強自我醫(yī)務監(jiān)督。違反健美鍛煉規(guī)律的冒險蠻干,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還會引起傷病事故。
(一) 健美操鍛煉的生理負荷
從生理學角度看,只有適宜的負荷剌激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負荷過大,剌激量超過了身體所承受的范圍,不但不能健身健體,反而對身體有害;負荷過小,不能引起身體的適應性變化,就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因此,科學地確定適合于自己身體情況的鍛煉負荷,是獲得健美操鍛煉效果的前提。
1、用鍛煉時的心率確定運動負荷
(1)對沒有訓練基礎的人
220次/分-年齡=最高極限心率
例如:45歲的`人其最高心率為:220次/分-45=175次/分
(2)有訓練基礎的人
205次/分-年齡的一半最高極限心率
以上是計算運動強度的極限指標,那么健身的心率范圍多大為適宜呢?
美國健身研究協(xié)會推薦的健身指標區(qū)是:最大心率×65%-80%
美國人心臟學學會推薦的健身指標區(qū)是:最大心率×60%-75%
美國運動醫(yī)學推薦的健身指標區(qū)是:最大心率×65%-90%
心率在上述指標范圍內是屬有氧運動。故稱健身指標區(qū)。而百分比的指數(shù)越高,對身體的影響就越大,鍛煉的效果就越明顯,如果百分比指數(shù)超過上述范圍則是無氧訓練。但過低對身體又不起作用,只能是一般的活動而已。因此,只有確定適合于自己的負荷,才能收到最佳的鍛煉效果。
2、用鍛煉時的感覺確定運動負荷(如下表)
主觀用力感覺等級表(RPE)
自我感覺
等級
自我感覺
等級
非常輕松
很輕松
尚輕松
6、7、8
9、10
11、12
非常輕松
很輕松
尚輕松
15、16
17、18
19、20
(二) 健美操鍛煉的自我監(jiān)督體系
健美操的自我監(jiān)督是在健美操鍛煉時對自己的身體健美操狀況和功能狀況經(jīng)常進行自我觀察的一種方法。它不但能科學地保證鍛煉者的健康和健美,而且也是自我評價運動負荷大小的一種方法。
自我監(jiān)督的內容包括自我感覺和自我監(jiān)測兩個方面。
一、自我監(jiān)督
(一)良好的自我感覺
參加健美操鍛煉后,感覺身體輕松,心情愉快,性格開朗,食欲好,睡眠沉且無夢,精力充沛,記憶力提高,身體充滿活力,皮膚光澤有彈性。鍛煉后身體有輕微的疼痛,清晨起床后癥狀消失,并有強烈的活動欲望。
(二)不良的自我感覺
在健美操鍛煉過程中,若出現(xiàn)下列現(xiàn)象,應引起重視,及時進行調整。
1、當鍛煉過程中出現(xiàn)頭痛、惡心、頭暈、氣喘、胸痛、心悸或其他部位的疼痛時,可能是沒有做熱身運動,突然活動,身體沒有及時適應或運動量過大所造成的,應逐漸減小運動量或用放松走動等到形式給以調整、緩沖,不要驚慌。若嚴重應停止運動或請教醫(yī)生。
2、若鍛煉后出現(xiàn)精神萎靡不振、四肢軟弱無力、容易激動等,則可能是教學方法不當或疲勞的象征,應停止鍛煉,休息1-3天或調整鍛煉負荷、縮短鍛煉時間,當癥狀全部消失后再循序漸進地鍛煉。
3、健美操鍛煉后,若出現(xiàn)失眠、屢醒、多夢、嗜睡、清晨起床后頭暈沉、精神不好、食欲減退等癥狀,則說明:①初學者還沒有適應這種運動;②運動量過大,應作適當?shù)恼{整,但不宜停止鍛煉。
4、若近期鍛煉,突然大量排汗,除運動量過大外,則地身體功狀況不良、健康狀況下降的反應,應及時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間,注意觀察,必要時應到醫(yī)院進行檢查。
二、自我監(jiān)測
1、脈搏: 脈搏與參加健美操鍛煉者的訓練水平有關。經(jīng)常參加健美操鍛煉的人,安靜時的脈搏較慢,間斷地或很少參加健美操鍛煉的人心率較快。當訓練水平提高或下降時,脈搏也將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例如,清晨臥位脈率若下降或不變,即說明身體功能反應良好,有潛力;若每分鐘增加12次以上,說明機體反應不良,可能與睡眠不好或患病等因素有關,必須分析原因及時處理。
2、體重:
進行自我監(jiān)測時,每周可測量體重1-2次,應在同一時間內進行(最好在早晨)。此外,還可測定運動前后的差數(shù),以觀察運動對機體的影響。如果出現(xiàn)體重“進行性下降”,身體有其他異常征兆時,可能是過度訓練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應查明原因。
三、疲勞的判斷
疲勞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非常疲勞三種(見下表)。應根據(jù)程度的標志安排訓練。如果是輕度疲勞可以繼續(xù)練習;如果是中度疲勞,要適當減少運動量;如果是非常疲勞,則要完全停止一段時間的練習,必要時還需要請醫(yī)生治療。
疲勞程度的標志
程度
內容
輕度疲勞
中度疲勞
非常疲勞
自我感覺
無任何不舒服
疲乏、腿痛、
心悸
疲乏、腿痛、心悸、同時伴有頭痛、胸痛、惡心、
甚至嘔吐等現(xiàn)象。這些征象保持相當久
面色
稍紅
相當紅
十分紅或蒼白,有時呈紫藍色
排汗量
不多
甚多,特別是
肩帶部分
非常多,尤其是軀干部分,在顳部及汗衫和運動
衣上可出現(xiàn)白鹽漬
呼吸
中度加快
顯著加快
顯著加快,并且淺(其中有少數(shù)深呼吸出現(xiàn)),
有時呼吸節(jié)律紊亂
動作
步態(tài)輕穩(wěn)
步伐搖擺不穩(wěn)定
搖擺現(xiàn)象顯著,在行進時掉隊,出現(xiàn)不協(xié)調動作
注意力
比較好,能正確執(zhí)行指示
執(zhí)行口令不準確,改變方向時發(fā)生錯誤
執(zhí)行口令緩慢,只有大聲口令才能接受
(三)健美操的科學鍛煉方法
一、秩序漸進 持之以恒
參加健美操鍛煉,首先應該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對初學者和減肥者,切忌心急,應遵守科學的鍛煉方法及秩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造成半途而廢及不良的身體反應。
二、靈活掌握 及時調整
在健美操鍛煉時,若身體健康狀況欠佳,有炎癥或出現(xiàn)疲勞癥狀時,應立即停止鍛煉,不要勉強。要注意區(qū)分疾病性和運動性的疼痛,若是肌肉的酸疼、脹疼,則不必停止鍛煉,應盡量堅持,作適當?shù)恼{整與放松,通過超量恢復,會使機體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若是疾病性的疼痛,應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檢查治療。
三、熱身運動
在健美操鍛煉之前,首先要進行熱身運動,然后才能轉入正式鍛煉的內容,其目的是使健身者從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準備,使機體從平靜的抑制狀態(tài)逐漸過渡到活動的興奮狀態(tài),促使心臟功能逐漸加強,使血液循環(huán)和氣體交換得到改善,新陳代謝旺盛,更好地適應鍛煉時的生理要求。同時使肌肉、韌帶、關節(jié)得到活動,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得到提高,使整個機體由安靜狀態(tài)逐步進入工作狀態(tài),為即將進行的較為劇烈的身體活動做好各種準備,從而提高機體的工作效率,預防運動創(chuàng)傷。(舉例說明)
四、放松運動
放松運動是健美操的內容之一,決不是可有可無的,應引起健美操教師及廣大健身者的高度重視,通過放松運動可以達到以下目的。
1、放松運動可使靜脈血液較快地回流到心臟,使心臟較快地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tài)。
2、放松運動可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其他內臟器官由堅強的工作狀態(tài),逐步轉入正常狀態(tài),從而促進整個機體能較快地得到恢復。
3、放松運動能加速乳酸的消除,可避免肌肉充血、僵硬。如不注意放松,肌肉的收縮能力會下降,彈性會減弱,以致影響力量的提高,妨礙肌肉的增長。因此,參加健美操鍛煉,必須做好放松運動。
思考題:
1、 通過健美操鍛煉后,談談良好的自我感覺和不良感覺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
2、 健美操鍛煉后通過放松可以達到哪些目的?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聲音給我們傳遞意義豐富的信息!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設計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聲音》,讓幼兒在活動中觀察、嘗試、探索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欲望。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有探究欲望。
2.知道物體振動會產(chǎn)生聲音,震動大小決定色聲音大小。
3.大膽嘗試,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及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物體震動會產(chǎn)生聲音
難點:知道震動大小決定聲音的大小
活動準備
各種常見聲音的音效、各種樂器、幾種常見的生活物品
活動過程
入場:跟隨音樂《大貓和小貓》入場,感受聲音的大小關系。
(一)導入
師:“今天除了我們的客人老師之外,還有幾位小客人也來了,請小朋友聽一聽,猜猜看,它們是誰?”
播放四種小動物音效,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看小朋友猜的對不對 。(二)感知生活中的各種聲音1.師:“今天小動物們來,是想請小朋友們幫一個忙,什么忙呢?昨天晚
上小動物們聽到了一些聲音,想請小朋友幫忙聽一聽這些都是什么聲音!
播放大自然當中的各種音效;風聲、雷聲、鳥叫聲、流水聲等。
師:“小動物們說謝謝小朋友,今天晚上他們可以睡一個安穩(wěn)的覺了!
2.師:“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聲音,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之外,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感受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聲音。
3.嘗試讓自己的身體也能發(fā)出聲音,請幼兒說一說是怎么做的。師:“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的身體可不可以發(fā)出聲音來?”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請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
(三)探究聲音1.師:“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的聲音,那聲音又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想法。
2.出示小鼓,請幼兒嘗試讓它發(fā)出聲音。
教師出示小鼓:“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怎么樣能讓它發(fā)出聲音?”請小朋友試一試。
3.知道物體振動產(chǎn)生聲音,震動大小決定聲音的大小。
將小米粒和小豆子放在小鼓上,敲打小鼓,觀察小米粒和小豆子的變化,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震動能產(chǎn)生聲音。物體振動越大聲音越大,物體振動小, 聲音就小。
(四)操作探究,嘗試讓物品發(fā)出聲音
1.給幼兒準備充足的樂器,讓幼兒幼兒自由探索讓其發(fā)出聲音,鼓勵幼兒說一說讓其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小結:讓物品震動發(fā)出聲音有多種方法:敲、打、拍、碰、搖、吹等
2.每人選擇一種樂器,嘗試讓它發(fā)出大小不同的聲音。
師:“剛才小朋友都當了一回大貓和小貓,現(xiàn)在讓我們手中的小樂器也來當一回大貓和小貓吧!”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讓手中樂器發(fā)出大小不同的聲音。
3.生活中有很多的聲音,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放引導幼兒知道生活中要盡量減少制造噪音,保護環(huán)境。
(五)音樂游戲——大鼓和小鼓
請幼兒每人選擇一種能發(fā)出聲音的自制樂器,和小動物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
1.師:“今天,有兩只小動物要去參加森林音樂會,想邀請咱班的小朋友一起參加,想去么?”
2.師:“一只是大象,它準備的是大鼓,一起來模仿大鼓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請幼兒來模仿大象敲大鼓的聲音。
師:“還有一只是小狗,它準備的是小鼓,它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呢?”請幼兒來模仿小狗敲小鼓的聲音。
跟隨音樂一起來為大象和小狗伴奏。
(六)結束
帶上我們的小樂器和大象、小狗一起去參加森里音樂會吧!
活動總結
課堂氣氛活躍,通過本節(jié)活動課幼兒基本知道聲音是由物體震動產(chǎn)生的。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1課。
教學目標:
1、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3、培養(yǎng)敢于、善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
實驗器材:
食鹽、燒杯、筷子、熱水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積極的驗證。老師這還有更難的呢!敢接受挑戰(zhàn)嗎?(敢)好,讓我們走進第一關,智力猜猜猜,(閃閃紅星,小紅軍帶鹽的故事)請大家開動腦筋猜猜看,小紅軍是怎樣把鹽藏起來的?(板書課題)
。ㄓ蒙鷦拥墓适拢ぐl(fā)學生濃厚的興趣,故事情節(jié)造成的懸念,引起學生大膽的猜想,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學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請大家分組討論,選出我們的最佳方案(學生選擇,并簡單的說出理由)
……
看來大家一致認為,鹽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對不對呢?想不想通過實驗來驗證?(想)那么,要做這個實驗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
請各組組長來材料超市選擇你們需要的材料。
2、實驗揭秘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
……
對,鹽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鹽這樣消失在水中的現(xiàn)象叫溶解。(板書)同學們,你們太棒了,老師宣布,第一關成功!讓我們走進第二關:比比誰最快!
3、探究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
小紅軍很聰明,把鹽溶解在水中,但當時處境一定非常危急,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怎樣能幫小紅軍將鹽盡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
想法非常好,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過實驗來驗證,現(xiàn)在請個小組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
……
大家真了不起,設計好了自己的實驗,老師很佩服你們!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
實驗用品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簡單的語言填寫實驗報告單。
好,現(xiàn)在實驗開始。
匯報交流。
誰能根據(jù)以上小組的匯報,對加快食鹽溶解的條件總結一下?
生總結匯報。
剛才大家參與得非常積極,實驗做得很認真,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真是太棒了,老師興奮得告訴大家:第二關闖關成功!下面讓我們走進第三關,看誰想得多!
4、聯(lián)系實際學科學
其實,溶解在我們生活中用途特別廣,現(xiàn)在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樣加快溶解?
……
第三關闖關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來,我們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僅心細,而且聰明。故事中的小紅軍也很聰明,他把鹽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帶上山。那么,鹽該怎樣取出來呢?想知道嗎?請大家課下先進行猜想,試著探究,并記錄下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
反思: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伙伴,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選擇實驗材料,這樣學生才會有一種我就是科學家的感覺,科學活動才是愉悅的。
4.2.1 水落“鹽”出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yǎng)敢于猜想、尊重證據(jù)、樂于合作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fā)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由上節(jié)的故事引入,回顧問題:“小紅軍是怎樣把掩藏起來的?誰能再說一下?”找個學生重述一遍。復習“溶解”的概念。
提出問題:“小紅軍把鹽藏到水中帶到了山上,可紅軍怎樣把鹽從水中取出來呢?”,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板書課題《水落“鹽”出》。
二、集體探究。
1、教師提問:我們怎樣讓鹽再變回來,怎樣變比較快?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與假設。建議搞一次競賽:比一比,看哪一組能讓鹽盡快地“變”出來。
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會有一些學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發(fā)的方法析出食鹽。
2、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1)學生假設影響水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組交流。
。2)制定實驗方案。
(3)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4)交流匯報實驗結論,師生共同評議糾正。
。ㄋ舭l(fā)的快慢與下列三個因素有關:水的表面積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氣的流動,水的溫度。)
4.2.1 水落“鹽”出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yǎng)敢于猜想、尊重證據(jù)、樂于合作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fā)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提出問題:“水到哪里去了?
2、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探討和閱讀,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知識。接著就引導他們圍繞新的問題:“水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進行猜想。
3、實驗驗證。
學生分組實驗:(1)研究水變成水蒸氣。(2)研究冰變成水。(3)水蒸氣變成水。
①水蒸氣固化成霜的實驗,是通過在冰水中加鹽,令冰強行融化,從而杯內溫度低于0℃,空氣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時就會凝結成霜。這個實驗能夠比較清楚地觀察到水結冰的過程,實驗時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溫度計進行觀察。用金屬杯做這個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實驗時要提醒學生不能對著杯子呼吸,否則他們呼出的熱氣會使這個實驗失敗。
、诒刍伤膶嶒灡容^簡單,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燈等器材,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水的物態(tài)變化和杯內水溫的變化。重點觀察冰水共存時的溫度和水沸騰時的溫度和現(xiàn)象,并記錄下來。由于當時的實際氣壓可能不會正好是一個大氣壓,再由于水的純度和溫度計的精度及讀數(shù)的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測得的沸點會比100℃低。屆時可向學生說明。
、鬯兂伤羝膶嶒炘谇懊嫠小叭 丙}活動中已經(jīng)做過了,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安排。如把這個實驗與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結合起來,則更有利于解釋問題。如教材43頁“水和水蒸氣”實驗圖所示,同時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兩個過程:一是酒精燈加熱使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汽遇到裝冰的.勺子又變成水。這個實驗證明了水變成水蒸氣的條件是遇熱,而水蒸氣變成水的條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學生指明的是,水加熱后在水上方出現(xiàn)了“白氣”,有很多學生以為那就是水蒸氣,要讓他們知道這實際是水蒸氣遇到冷空氣變成的小水珠,這實際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霧。
三、總結與交流
討論水的蒸發(fā)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各組匯報與交流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與結論,總結出水的蒸發(fā)快慢(鹽析出的快慢)與什么條件有關。
討論水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的條件,總結出水蒸氣、水和冰兩兩之間發(fā)生變化的條件。比較蒸發(fā)與沸騰的異同點。
四、拓展活動
討論生活中蒸發(fā)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時間長了怎么少了?怎樣晾衣服干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例子。如:燒開水時,鍋蓋上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從室外到室內,眼鏡片上發(fā)生的現(xiàn)象。
4.3 沉與浮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3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應備條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體驗物體沉浮應具備一些條件,可以通過改變這些條件來控制物體的沉浮。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
材料準備:
老師用:大玻璃缸、白菜、蘿卜等常見的生活物品。
學生用:玻璃缸、木塊、塑料塊、鐵塊、石子、雞蛋、鹽、橡皮泥、鉤碼、測力計等。
教學過程:
。ń虒W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肯定和激勵,并以此作為阿基米德小組的獲得要求。)
一、認識各種材料(木塊、石頭、雞蛋、泡沫塑料、蘿卜、橡皮塊、回形針、牙簽、蠟燭)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幫小紅軍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我們把鹽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撕芏嗟牟牧稀?/p>
二、猜想實驗,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這些材料也會像鹽一樣溶解在水中嗎?
師:我們猜測一下哪些會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據(jù)是什么
師:讓我們動手也試一試吧!
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剛才的猜想正確嗎?
大家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或者問題嗎?
學生匯報。
師:“為什么有些物體浮在水面,而有些物體則沉在水底?”誰能說出自己的猜想。
學生猜測。
這個問題曾經(jīng)吸引許多科學家進行研究,大科學家阿基米德也研究過這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中有所發(fā)現(xiàn)的小組,我們給命名為阿基米德小組。(指阿基米德小組獎章)
三、感知浮力
師:剛才同學們猜想水對浮在水面的物體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試一試,是真的嗎?
學生親身體驗。
師:說說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體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對它的托力呢?
學生猜想。(不止一種)
師: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據(jù)嗎?根據(jù)是什么?怎樣為“我們的猜想”找到證據(jù)呢?
學生設計實驗。
動手實驗。
匯報交流。
師:像這樣浸在水里的物體,會受到水對它向上的托力,這種力叫浮力。
四、誰主沉浮
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xiàn)真是太棒了,真像一個小阿基米德,那老師這還有一個問題:“怎樣使雞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誰愿意接受挑戰(zhàn)?
動手動腦,大膽猜想和實驗。
師:你們是怎么做的?解決問題了嗎?
學生匯報交流。
師:大家的表現(xiàn)太精彩了,下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游戲比賽。
游戲。(看誰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動
在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利用浮力的。
六、課堂小結
我們看看是哪個小組獲得了“阿基米德小組”的稱號?有請阿基米德小組的同學上臺,我們來給他們合影留念。ń處熃o上臺同學拍照)
其實這節(jié)課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學家一樣的嚴謹有序,相信我們班以后會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樣的科學家的。
把實驗的材料整理好,準備下課。下課!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等方位變化特征,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發(fā)展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小電筒每人一個,玩具、膠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組一個;
2、水彩筆每組一只、小鏡子每組一面、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實錄】
活動前評析: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許多科學的奧秘,原理,現(xiàn)在還不被孩子們所理解,但是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會成為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巨大推動力。《多變的影子》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fā)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然后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操作,自己親身實踐到小實驗中,有助于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復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活動的重點:讓孩子知道物體都有影子,但影子的產(chǎn)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而且物體必須是不能透光的.;顒拥碾y點:通過讓孩子做影子的小實驗,然后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領會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的方向。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等方位變化特征,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發(fā)展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小電筒每人一個,玩具、膠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組一個;
2、水彩筆每組一只、小鏡子每組一面、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實錄:
1、教師講故事《樹蔭》導入主題,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
師:為什么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后來被什么東西 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激發(fā)孩子探索影子的奧秘。
2、教師通過小實驗讓孩子觀察,使孩子懂得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在事先準備好的桌子上放一個“不倒翁”娃娃玩具, 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chǎn)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物體。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讓孩子傾聽故事,觀察教師操作實驗,激發(fā)孩子學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3、運用各種操作資料,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
孩子每人拿著小電筒,充分運用各種操作材料來尋找影子,進一步理解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教師在巡回指導的過程中,先指導膽子小的孩子,再指導中等的,最后指導能力強的。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影子的許多秘密。(如:影子一會兒在前面,一會在后面,一會在左,一會在右等等)。有一個孩子照著照著,突然影子不見了,他覺得很迷惑,原來他把手電筒罩在物體上了。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來尋找多變的影子,通過反復操作和比較,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得到答案,有助于拓寬孩子的探索思維,培養(yǎng)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4、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提高孩子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游戲:捉影子,測量影子
教師帶領孩子們到戶外,把孩子們分6個小組,每組選一名能力強的孩子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墻上、地上,其他小孩用手捕捉,用腳踩。之后用水彩筆去測量影子的長度,看看捕捉的影子有幾支水彩筆那么長,并做好記錄。
6、延伸活動:
1)教師帶領孩子觀察幼兒園內榕樹,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然后用粉筆將其影子的輪廓畫下,再作比較。
2)布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戲,使孩子們能發(fā)現(xiàn)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師評析:
在這一節(jié)科學教育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主動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在輕松愉快的、無拘無束的“玩”中學習。在操作中探索和發(fā)現(xiàn)問題,得到答案,拓寬孩子們的探索思路。真正體驗到“我能行”的積極情感。不足的是,如果在開展操作活動之前,我能不怕麻煩,多花一些精力和時間,為孩子提供更合適的材料,那會更好的開展此活動。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 我要注意觀察,積累資料,不斷總結深化,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
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只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
小熊抬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
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著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探索活動,感知影響滾筒滾動方向的原因。
2、在活動中嘗試遷移他人的經(jīng)驗,體驗合作的樂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模擬保齡球場地(KT板、飲料瓶子、及時貼)、統(tǒng)一規(guī)格的圓柱體罐子、喇叭形杯子、數(shù)字標記、12個飲料瓶子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游戲場地,初次開展保齡球的游戲
1、引起幼兒興趣
T:我準備了很特別的游戲場地!等會兒我們來玩保齡球的游戲。
2、提出游戲要求
T:我們就要用這些罐子和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游戲的規(guī)則是將罐子和被子放在起始線上,然后松手,讓它往下滾,看看能不能擊中瓶子?(幼兒玩保齡球,教師指導。)
3、交流玩保齡球的經(jīng)驗
小結:罐子兩頭一樣大,他的滾動路線是直直的,而杯子一頭大一頭小,滾動式肯定會改變方向。
二、進一步探索選擇使用杯子或罐子參與游戲
1、提出新要求:用罐子或杯子打中旁邊的瓶子
(幼兒玩保齡球,教師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發(fā)現(xiàn)杯子擺放方向)
2、集體講評
總結:原來喇叭形杯子擺放的方向不一樣,他滾動的方向也是不一樣的。
三、進行小組保齡球比賽。
規(guī)則:將瓶子分別放在前面、左面、右面,讓每組小朋友分三輪進行比賽,擊中得一分。
延伸活動:
——改進杯子的形狀。
T:我想用這個喇叭形的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你們說行不行?我們要找一些輔助材料,在區(qū)域活動的.時候,請他們來幫幫忙,我們一起再來試一試。
活動建議:
1、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可以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探索過程。
2、開始游戲時,應講清楚游戲規(guī)則,防止孩子因為興奮而忘記規(guī)則。兩次小結語用詞準確、語言清晰明了。
3、根據(jù)幼兒探索的進程,可適當調整環(huán)節(jié),整體探索能力較強的幼兒可在活動中提供改進杯子形狀的環(huán)節(jié)。
小百科:保齡球,又稱地滾球,是在木板道上滾球擊柱的一種室內運動。保齡球具有娛樂性、趣味性、抗爭性和技巧性,給人以身體和意志的鍛煉。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為配合“遠離禽流感”的宣傳,我園設計了“病毒”這一科學活動,指在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準備:顯微鏡、錄像、圖片、細菌標本、病毒示意圖、健康小衛(wèi)士粘貼標志(幼兒人數(shù)相等)。過程:放錄像(兒童醫(yī)院門診及有關禽流感的報道)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為什么會生。總魅镜那萘鞲?
幼:因為感冒、怕冷、缺少鍛煉,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二、播放病毒有關資料
1、在顯微鏡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細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們觀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們請醫(yī)學院的叔叔給我們講解一下好嗎?
三、醫(yī)生講解內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學能戰(zhàn)勝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結:
科學家本領真大,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沒有想過為了人類的健康,也做一個科學家呢?我們應該怎么做?
幼:不許禽流感病毒進入我們身體內、多鍛煉、開窗、不到疫區(qū)、大預防針,幼兒制作宣傳圖片,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怎樣來預防禽流感的傳播,其他的.人還不道,你想用什么辦法來告訴他們?(討論: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給他們看預防禽流感的錄象,可以直接說給他們聽。)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圖片有筆請你們來做宣傳廣告,告訴大家怎樣預防禽流感,好嗎?(分組合作宣傳圖)
結束:
現(xiàn)在讓我們來做健康小衛(wèi)士,每個小朋友貼上標志,讓我們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兒拿著宣傳畫出活動室。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了解幾種動物睡覺的方式,對動物產(chǎn)生探究興趣。
2. 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的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 經(jīng)驗準備: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查閱有關動物睡覺的圖書、錄像等資料。
2. 動物睡覺方式調查表、動物圖片、課件、泡沫墊等。
活動過程:
1. 激發(fā)興趣: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或相關的其他歌曲),說說你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么?你知道它們有什么秘密嗎?(引出動物的睡覺方式)。
2. 出示幼兒的動物調查表(提前一天發(fā)給家長,在家長幫助下完成的調查表)。
昨天和爸爸媽媽了解了哪些小動物。能說說它們是怎么睡覺的嗎?
3.出示教師的動物分類表,引導幼兒對動物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動物,想想它是怎么睡覺的?把它送到自己的家里。
4.觀看課件,正確了解動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了嗎?我們來看看電視里是怎么說的。
5.提升動物四種不同的睡覺方式。驗證幼兒分類的結果。
6.游戲:看誰學得像
(1) 請幼兒說己喜歡的動物睡覺的樣子并模仿,看誰學得像。
(2) 請同伴做裁判并說出動物的名字,幼兒模仿,看誰學得像。
(3) 教師做裁判并說出動物的名字,請幼兒模仿,看誰學得像。
7. 遷移活動:我們怎樣睡覺
師:小動物為了保護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覺的方式,我們是怎樣睡覺的呢?
師: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為什么?
8. 結束活動:學一學正確的睡姿,對睡覺分不清左右的孩子予以指導。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能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紙質的響聲。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課前認識各種紙
2、物質準備: 卡紙、皺紋紙、亮金紙、報紙等;紙杯、皮筋、剪刀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很多的`紙,大家一起來看看都有什么紙?
2、體驗操作
1、引導幼兒用各種方法使紙發(fā)出聲音
2、比較相同紙用不同方法發(fā)出的聲音一樣?
3、比較不同紙用相同的方法聲音一樣?
3、動手制作“紙樂器”,鼓勵幼兒大膽利用輔助材料進行制作
4、幼兒為歌曲伴奏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索能讓紙發(fā)出聲音的方法,并利用輔助材料制作合作演奏。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8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04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