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教案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對“鞋子設計宣傳”進行表征,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人們的'勞動,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皮鞋、涼鞋、拖鞋、運動鞋等多種鞋子;幼兒自制的各種鞋子若干雙;各種積木、花片、插筒;制鞋材料:皮革、輕泡、紙皮、紙盒、請柬等;工具:釘書機、釘書釘、雙面膠、剪刀、錘子、沖孔、各種畫筆等;鞋子宣傳單、書籍;錄音機、音樂磁帶。
三、活動流程:
談話引入-----組織討論-----分組活動----展示交流
四、活動過程:
1、出示鞋子談話引入
2、組織幼兒討論,協(xié)商角色
3、幼兒分工合作,進行宣傳,分組活動。
(1)、鞋子工作室:設計、制作鞋子并送到展覽館參展
。2)、展覽館:場地布置,展臺設計
。3)、廣告宣傳室:設計廣告宣傳單、張貼、介紹生產鞋子的特色
(4)、表演宣傳區(qū):模特排練節(jié)目,表演展示。
幼兒分組活動。師全面觀察,重點指導廣告設計師要大膽創(chuàng)造,把鞋子的優(yōu)點和各種特色大膽展現出來,并在向人宣傳時要注意禮貌。
4、展示交流
。1)、觀看表演
。2)、參觀展館,介紹展館。
大班教案 篇2
數學宮幼兒園計算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
常州武進湖塘中心幼兒園 石靜瑜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fā)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活動準備:
算式題(掛于幼兒胸口)、彩旗(旗上有數字)、布置場景、停車場標記、沙包(上面有數字)、簍子(有數字1—10)、獎品(有算式題)、塑圈、黑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師: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開著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聽音樂開汽車進活動室)
師:數學宮到了,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
師:汽車停好了,我們一起進數學宮吧。
二、闖關游戲
1、錄音: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
師:進數學宮還得闖關啊!讓我們看看闖關的要求是什么!
師:老師說一個數,你們對一個數,兩數合成小旗上的數。這樣就能闖關成功。
師:嘿!嘿!我說數字2。
幼兒:嘿!嘿!我說數字6,2和6合成8。
2、錄音: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投擲。
師:這一關的要求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
師:請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數,然后站在線上投到相應的數簍子里。
。ㄓ變悍纸M檢查)
3、錄音:小朋友你們真能干,快快來闖最后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報得多。
師:這一關的要求是:聽一個數,請你說說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于它。
4、錄音:祝賀你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還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禮物。請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數一樣的就是爺爺送給你的禮物。
三、結束部分
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
那讓我們一起帶著禮物開著開汽車回家吧!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小雪花(音樂)
活動構思:
歌曲“小雪花”本身難度并不大,幼兒應該很容易學會唱,重點是把握3/4拍的音樂節(jié)奏,難點是幼兒用抒情、柔和的聲音來合唱,并通過歌唱進一步體會小雪花飄落那種美的意境。另外,由于需要教幼兒使用小打擊樂器來為歌曲伴奏,活動時間和紀律的掌控就很需要注意。最好可以事先讓幼兒熟悉樂器及伴奏方式,以免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過于關注樂器本身。
活動目標:
1、把握3/4拍得音樂節(jié)奏,用抒情、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小雪花飄落的情景。
2、體驗用語言、肢體、樂器表現雪花飛落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冬天的雪景畫面數張
2.節(jié)奏打擊樂器
3.歌曲mp3,歌詞投影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學念歌詞(12’)
1、欣賞雪景,談論雪天優(yōu)美的景色導語:今天老師帶了幾張雪景的圖片給你們欣賞,你們喜歡雪景嗎?
追問:雪景美在哪里?為什么喜歡雪景?小結:小雪花飄落的情景非常美。
2、欣賞歌曲,感受小雪花飄落的景象。導語: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歌,這首歌曲就是講述了小雪花飄落的故事。你們在聽的時候要用心,看看小雪花飄到了哪些地方?
分段播放mp3音樂,每放完一段后暫停,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追問1:小雪花飄到了哪些地方?
追問2:它在田野里、小河邊、院子里遇見了誰?
3、運用樂曲的節(jié)奏一起學念歌詞,嘗試用語言展現雪花的美。
老師先運用節(jié)奏朗讀一遍歌詞,再帶著幼兒朗讀完三段歌詞。
二、運用樂曲,表現3/4拍得節(jié)奏。(7’)
1、欣賞教師彈奏歌曲,進一步體驗雪花輕輕飛舞的情景。導語:老師來彈奏這首歌曲,你們在聽的同時來思考怎么能用身體來扮演小雪花?體驗雪花輕輕飛舞的情景。
彈完之后請二三位幼兒來扮演小雪花。
2、聽音樂、用手輕輕地拍掌,拍出3/4拍的節(jié)奏。導語:我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還可以用手來拍掌,拍的時候需要用3/4拍的.節(jié)奏。
老師帶著幼兒分組練習。
三、學唱歌曲(10’)
1、第一遍:聽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提問:老師唱的時候是怎么樣的?
2、第二遍:幼兒跟著教師將歌詞嵌入其中,學習演唱。導語:注意傾聽歌曲中的連音和延長音,想象小雪花在空中輕柔的飄動。注意,要像小雪花飄落一樣,用稍慢、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3、第三遍:部分幼兒運用砂罐為歌曲敲打節(jié)拍,創(chuàng)造小雪花飛舞的意境。注意:同伴之間要有合作,能跟著節(jié)奏打。
活動延伸:
在個別化的時候每個人來畫一幅有關“小雪花”的畫。
活動反思:
這個教案是在原教案上做了一些修改和調整的。首先是活動目標,其目標2原來是“了解雪花與動植物生長的關系”,對于這一點,在整個活動中只有從歌詞中才能體現出來,而且是間接體現的。由于是音樂活動而非科學活動,因此我更改為一個情感方面的目標:體驗用語言、肢體、樂器表現雪花飛落的樂趣。這使得活動目標更加凝聚一些。
對于歌譜,我發(fā)現原譜有一些問題,比如F調的音太高,幼兒會唱不上去;3/4拍寫成了2/4拍;結尾的時候很倉促;伴奏和弦很難配。針對以上問題我稍微對原譜進行了修改,結果見附件。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我們這個城市中綠地越來越多,孩子在綠地中玩耍,與自然親近,很愉快。但是,由于我們幼兒園離綠地較遠,出行不太方便,所以,孩子就產生了"我們這里(周圍)為什么不造一個花園呢?""我們也應該造個花園"的想法,就這樣,孩子的想象活動開始了。
在活動中,孩子交流著各自的信息,分享著同伴的經驗,是一次相互學習的典型范例。
另外,這樣的活動還具有綜合的特質,所以,我們應該把握時機,適時地整合孩子的生活經驗,使活動既具有生活的流暢,又具有教育的完整。
內容與要求:
1、了解一些植物的特征,感受我們與周圍植物的關系。
2、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發(fā)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有關植物的圖書和故事、謎語、兒歌書等置于書架上。市區(qū)綠地的錄像存在電視里。有關花園和花卉的照片和圖片存在電腦里。
過程與指導:
一、活動導入老師:
大家已經參觀了一些花園和公園。我們也正準備在教室里一個花園。我們在想,這個花園如果能使許多各種各樣的人喜歡來玩,最好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來玩的,那該有多好啊。
昨天已經有的小朋友開始考慮在花園里種什么植物,才能讓更多的人來。今天我們來安排安排,這些植物怎么種才合適,設計設計這個花園怎樣才能更美麗。教室里的書架、電腦、電視機、白板上都有你們需要的東西,你們可以自己去找一找。需要我?guī)椭,就對我說。
--老師的目的是引起孩子對上次活動回想,使活動有承上啟下的聯系。介紹活動現有的環(huán)境,并含蓄地交代今天的活動內容。
二、合作設計:幼兒合作設計花園。
老師指導:
(1)引導合理地種植植物--在說明自己的理由時,一定有對植物的了解和理解。
(2)觀察合作探索學習的水平,并引導體會合作的好處。
(3)支持孩子的學習探索行為(給予物質材料和肯定鼓勵等支持)。
三、活動記錄:小仁對我說:"我要尺。"拿了后,說:"我去操場了。"一會兒,把尺還給老師,提著一根繩子,圍成一個圈:"我們花園里的香樟樹是這么粗的。"我欣喜:"好,記在你們的設計后面。"羅羅對我說:"這把尺我要。"走出教室,一會兒,跑來告訴我:"我們的香樟樹高有6尺。"我問"你量出來的?""是的。""我不相信。"樹那么高啊。"你來看。"我隨她來到大樹旁。她指著樹的一半高度(估計的):"這是樹的一半,我這樣量,量到這里是3尺,所以這棵樹就是3加3,是6尺高。"這是孩子自己的測量方法和規(guī)則。
許多孩子分別在電視機、電腦、書架和剪貼板上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好幾組孩子的合作水平不夠高效,這時我的關注點應該在引導如何快樂快速地完成任務,如可提議:"你們在忙,他干什么?"或"他在忙,你們干嘛呢?"或"怎么才能更快一些呢?你們有這么多人。"也可表揚一些合作得高效的,如"呀,你們做得又快又好看,怎么會的?"(不一定要有說明和回答)
四、交流欣賞交流自己的設計。
老師把握:
(1)各種植物特征的交流。
(2)植物對人們的用處。
(3)鼓勵不同的表達表現的行為。
看見幾個孩子欲罷不能的樣子,我說:"我們一起來說說。還沒有完成的,你可以繼續(xù)做你的事,也可以先來聽聽別人的花園設計和安排"--適度地考慮個別孩子積極學習的愿望和狀態(tài),是尊重孩子的表現。但是,如果有較多的孩子是這樣的話,這就表明在預設時,我對孩子的原有經驗和活動能力把握得不夠準確,就必須調整教學計劃了。
小組1說:"我們在花園的前面安排6盆豆苗,中間4盆小的,旁邊2盆大的。"老師:"為什么要種豆苗呢?"他們說:"許多老人要買菜,去菜場很煩,還要付錢。就讓老人來我們的'花園里采豆苗。我們還種了許多向日葵,因為等瓜子熟了,孩子到樹下來,把瓜子扔進嘴里,多有勁啊!"大家都笑起來了。
--老師適時作一些小結,如:"哦,種些蔬菜是為了讓更多的老人來,那樣老人就更方便……"等等。
小組2說:"我們的花園里種了大王花。這是很少見的花,讓大家看看。"另一個:"但是,它們會發(fā)臭,我們就在后面種一排香樟樹,把臭氣趕走;我們又在前面種了一排豬籠草,因為臭氣會生蟲,豬籠草是捉蟲的。我們還要種面包樹,讓人們餓了可以吃,又種了椰子樹,吃面包很干的,就喝椰子水。"
--老師適時小結,如:"他們的花園有好看的,又有吃的喝的,有誰愿意去他們的花園呢?"吸引孩子欣賞別人的作品。
小組3說:"我們在這里種了桂花和迎春花,它們的顏色都是黃色的,(一個孩子:我反對,桂花是白的)不,有點黃的。我們這樣是因為迎春花是春天開花的,秋天它謝了,桂花就開了(同組的孩子補充:是啊,桂花還可以釀酒,做糖吃)。"我說:''這樣人們在春天可以看到黃色的迎春花,秋天可以看到黃色的桂花。"孩子:"我們還在花園里種了吊燈樹,它的果子像燈籠一樣吊著,很好看的。"
--老師引發(fā)孩子對新的植物的認識興趣,如:"有誰認識吊燈樹,你們的吊燈樹在哪本書上的第幾頁,把它記下來,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書。"小組4說:"我們在花園里種了蝴蝶花、一串紅和仙人掌……"任任說:"我反對,因為仙人掌只能一個月澆一次水,而一串紅要天天澆水,天天澆水仙人掌的根會爛掉的。"嘉文:"有一種仙人掌叫龍鼓是種在泥里的,可以天天澆水的,我家有的。"我問:"那你們的是什么?"小組4說:"那就龍鼓吧,這樣就合適了。我們還種了王蓮,它的葉子很大,給小朋友當小船,旁邊種楊柳樹。"我試探他們對楊柳樹的了解程度:"為什么喜歡楊柳樹?"他們說:"楊柳樹彎彎的樹枝很好看的。我們還種了一串紅,那個黃的是一串黃。"我引發(fā)回憶:"一串黃在哪里看見的?""在森林公園的暖房。這里一排是一棵樟樹、一棵黃楊樹……"我追問:"為什么這么種?"孩子看著我比劃的手勢,醒悟地說:"這樣一高一矮,像是綠色的波浪。"羅羅說:"我們的樟樹有這么粗,有6尺那么高。"
--這里我的推動和引導使全體孩子都比較投入,既從點上完成著預設的目標,也引發(fā)了孩子新的學習內容,如自然測量等。
五、展示延續(xù)將設計的花園圖紙展示在墻上,并鼓勵孩子在個別活動時用各種材料在教室里造自己的花園模型。
六、活動相關鏈接
1、孩子在城市的花園里玩耍過,并與植物之間有過感興趣的事。
2、孩子有自己查閱現有資料的經驗。
3、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點滴的有關植物的經驗積累。
4、這可以是一個有關植物的主題活動的開始。
--這次活動給我的警示是:
1.預設的集體活動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集體活動有著與其他學習形式有別的功能,目標的指向性強,是它的特點。所以,在活動設計以前,一定要想好"我想干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的指導策略在追隨孩子的同時,應該有屬于一個教師的理性的推動。如梳理、提升孩子的已有經驗,構建孩子的新認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繼續(xù)鞏固、加強撕紙的能力,并且能用撕紙、粘貼和添畫的方式方法表現花園。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先讓幼兒在幼兒園散步時參觀了一些好看的花朵,知道了花朵的形狀與樣式。然后,在開展活動時,我想讓幼兒回憶自己看到的花,然后根據幼兒的描述貼出相應的花的照片或圖片。最后,提問:“除了用拍照的方法把花表現出來,還有什么辦法呢?”幼兒能夠自主說出自己的想法,例如畫出來或者做出來。然后教師再出示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索,怎樣利用老師給的材料表現花園。在幼兒猜想出制作方法以后,教師將幼兒的建議與方法進行歸納,變成一首好聽的兒歌。例如:彩紙條兒手中拿,長長尾巴手中藏,輕輕一撕變花朵,花兒開在花園里。教師邊示范邊念兒歌。
教師示范以后,請個別幼兒上臺一邊講述兒歌一邊操作,下面的小朋友徒手學習,復習鞏固教師所教的制作方法。在幼兒初步了解了制作步驟以后,教師請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對個別能力差的孩子進行指導。
整個活動從觀察到制作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自主進行探索,撕紙和粘貼。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體驗音樂欣賞活動及參與音樂表演的樂趣。
2、 結合音樂形象,嘗試用語言、打擊樂器和動作表達表現, 在游戲活動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調,初步感知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和音樂性質。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錄音機、課件、動物圖片、音樂符號卡片、打擊樂器(圓舞板、沙球)手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PT1)在《森林狂想曲》(能聽出大自然動物的聲音)的伴奏下,激發(fā)幼兒到“森林”游玩的興趣,引導幼兒做動物模仿動作走進活動室,(課件上呈現出森林背景圖)。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
孩子們, 昨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遇到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曲》的音樂里,我們一起聽聽音樂猜猜看
2、(PPT2)幼兒完整欣賞音樂(教師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樂速度發(fā)生變化的時候一直保持做傾聽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鼓勵幼兒自由表達對樂曲初步的理解,教師進行啟發(fā)引導。
提問:
(1)你感覺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獅子……來了)
你聽到了什么樣的音樂讓你覺得是……來了。(主要從速度方面引導)
小動物們的心情怎么樣?(緊張、害怕)它們會做什么?(逃跑、藏起來)
。2)老虎(假設)沒來的時候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戲、跳舞)
小動物們玩的時候音樂聽起來有什么感覺?(慢、輕松、快樂、愉快)
小結:結合音樂性質,肯定孩子們的猜測。小結出小動物們玩樂中遇到險情的音樂故事情境。
3、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依然放PPT2中的音樂)
。ㄟ@一遍重點是引導幼兒在聽完第一遍音樂的基礎上,對音樂再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初步進入音樂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發(fā)展的前后順序,為下一步的分段做鋪墊。老師會啟發(fā)幼兒用與音樂故事情境相符的動作進行表現,但肢體表現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是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點是讓幼兒再次感受輕松快樂、與緊張著急的音樂情緒。)
提問:音樂的一開始小動物們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樣(輕松快樂)
后來呢?(假設大老虎來了)心情怎樣(緊張著急)
再后來呢?(老虎走了小動物們又玩了)心情怎樣(輕松快樂)
那你覺得這首曲子分了幾個樂段。(有的孩子能說出有三段,但多數孩子不會很明白,老師在這兒并不告訴孩子們答案)
4、幼兒完整欣賞音樂,用符號把音樂畫出來,并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重點引導幼兒感知ABA三段式的音樂結構,感受音樂性質。
老師這兒有兩種符號,請你選出代表輕松玩樂音樂的符號( )和代表緊張躲藏音樂的符號( )
。1)邊放音樂邊在課件上呈現圖譜。
。2)教師指導:當聽到、看到輕松玩樂音樂 時請小朋友們拍打自己的身體部位表示歡迎,每當聽到、看到一句緊張著急的' 的音樂時,小朋友們就要向它揮手一次。(設計意圖是在感受節(jié)拍與樂句的同時為下一步配打擊樂器做鋪墊)
。3)結合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三段體結構,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PPT4)
5、用打擊樂器表現樂曲的ABA三段式的音樂結構,再次感受不同的音樂性質。
。1)選擇與音樂性質相匹配的打擊樂器(A段圓舞板,B段沙球),并引導幼兒正確演奏。
(2)空手練習(看圖譜分段練習)(幻燈片5、幻燈片6中的圖譜加音樂)。
。3)幼兒選擇樂器練習并合作演奏,教師指揮(幻燈片7中的完整音樂)。
。4)交換樂器。(幻燈片7中的完整音樂)
6、分段欣賞與表演(讓幼兒扮演小動物,重點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音樂故事情境)
。1)欣賞第一段(A段)音樂。(PPT8中的音樂)
●小動物們聽著音樂都做了哪些快樂地動作(幼兒坐在小椅子上聽音樂表現);
教師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動作,大家模仿,教師指導。
●啟發(fā)幼兒加上腳的動作,小動物們聽著音樂站起來表現
教師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動作,大家模仿,教師指導。
●教師帶領幼兒圍著圓圈一個跟著一個走進行表現。
。2)欣賞第二段(B段)音樂。(PPT9中的音樂)
●幼兒聽著B段音樂表現急忙逃跑的情節(jié)(幼兒坐在小椅子上聽B段音樂快跑)。
教師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動作,大家模仿,教師指導。
●啟發(fā):小動物們可以躲到哪里去?(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在B段音樂快結束的時候擺一個造型,表明自己藏起來了)。
●教師帶領幼兒圍著圓圈一個跟著一個走進行表現。
(3)欣賞第三段(A段)音樂。(PPT10中的音樂)
大老虎走了,我們快去找我們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兒隨音樂表現,教師請能夠合作表演的幼兒演示自己的動作,大家模仿,教師指導。
●教師帶領幼兒圍好一個大圓圈進行表現。
7、拉好大圓圈隨音樂進行完整的音樂故事情境表演。(PPT11中的完整音樂)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學會了小動物的本領:玩的時候很快樂,遇到危險又能躲避,那現在老師就更有信心帶你們到別的地方去玩了!隨音樂(挪威舞曲)走出活動室。(PPT11中的完整音樂)
活動延伸:
1、 引導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一部分幼兒扮演小動物,另一部分幼兒扮演躲藏的地方。
2、該音樂的音樂形象與內容可以根據需要改變。
活動反思:
自20xx年11月份起,煙臺市芝罘區(qū)教研室李老師便組織各園進行音樂教研活動,重點對音樂欣賞進行研討,我在本次活動中開放組織了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兒園試講之外,我前后在云龍幼兒園、福泰幼兒園、海航幼兒園組織了本節(jié)音樂欣賞活動,應該說,我的教案每次都會有改動,教學方法和策略每次都會有調整。高爾基曾說:“當你聽音樂時,你會忘記這是白天還是晚上,忘記自己是老人還是小孩,忘記一切……”確實,參加音樂研討活動,讓我的耳邊仿佛一直有優(yōu)美的音樂在回旋。我認識到:
1、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要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整體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兒藝術教育不以幼兒掌握藝術技能為目標,而是希望幼兒在自由、寬松的藝術活動過程中逐漸喜歡藝術,獲得藝術感受,學會用藝術自由、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憑借具體的藝術欣賞活動,比如通過欣賞一首樂曲,一首歌,讓幼兒親近藝術,熱愛藝術。通過不斷研討,我也總結了一些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規(guī)律。當然,教法永遠都是靈活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音樂欣賞活動中,第一步首先要進行的一般都是:請幼兒安靜、完整地傾聽音樂(結合奧爾夫教學理念老師可以在不影響孩子傾聽的情況下,配上一些與音樂性質相符的動作,如簡單的拍手、拍腿、拍肩。這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使欣賞變得更加有效)。欣賞者只有全神貫注,才能敏銳地感受到音樂的靈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樂的空間里自由奔馳,捕捉到音樂的細微之處。這樣的精神活動,是音樂欣賞者最重要的參與。完整地欣賞音樂也是音樂欣賞活動的重要前提。一首樂曲,一首歌曲,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表現了一個完整、豐富的音樂形象。
2、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調動多種感觀(視覺、動作、語言)參與并豐富和強化已聽到的音樂形象及內容。
打破學科界線,建立學科之間的生態(tài)。
《綱要》強調:“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可以采用綜合藝術教育的形式,說、唱、舞、畫、演奏等藝術活動是有機成一體的,這種多藝術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藝術學習的最佳環(huán)境,它使藝術學習變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潑多樣,更能讓幼兒感興趣。讓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幼兒都能主動參與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表現音樂,從中體驗成功與快樂。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調動多種感觀(視覺、動作、語言)參與并豐富和強化已聽到的音樂形象及內容。打破學科界線,建立學科之間的生態(tài)。在《挪威舞曲》中結合音樂形象我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器等進行表達、表現,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性質,圖譜的呈現則更直觀地讓幼兒感受到了音樂的旋律特點,段落一目了然。在音樂慢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穩(wěn)定的節(jié)拍,在音樂快的時候感受的是急促的樂句。教學方法到位了,教學效果才會明顯。
3、音樂欣賞的選材非常重要,教師的提問也很重要。
音樂欣賞活動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音樂素材,而不應拘泥于課本、教學大綱的內容。有很多樂曲都是非常適合幼兒欣賞。《挪威舞曲》從選材上很適合大班的幼兒。芝罘區(qū)教研室李老師一再強調教師的語言要簡練,不要在活動中說無效的話,這一要求已經滲入到了組織活動的教師師心里,雖然有時難免還是會多說話,但明顯的感覺是:活動中自己的無效語言越來越少了,提問越來越簡練了。
而我想說的是,在組織具體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提問真的會影響教學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賞音樂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提問最有效”。我曾經設計的提問是“這首曲子,從一開始到結束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嗎?”,教學效果也可以,但引導起來就有一種很繞的感覺,好像是打破了音樂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讓提問變得很嚴肅、很緊張、很教條的感覺。后來我調整成了“你覺得發(fā)生了什么事”。我認為這個提問更符合幼兒的特點,孩子們更善于用具體的形象去表達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而不太習慣直接去用一些比較專業(yè)的語言詞匯。他們會說老虎來了、小動物們在開音樂會等等等等。有了孩子們的第一次回應,老師再引導幼兒去回想這些情境背后的音樂,例如,“是什么樣的音樂讓你感覺是老虎來了”?這種提問就變得很順,不難讓幼兒去理解,因此,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才能能說出輕松活潑、緊張急促的音樂性質。在海航幼兒園組織《挪威舞曲》的時候,我覺得我這一問題提問的改變,讓整節(jié)教學活動有了一個輕松的開始,作為組織活動的老師,我的感受是最明顯的,孩子們給我的回應增加了我的信心,讓我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都比較順利。當然,每一節(jié)具體的音樂欣賞活動,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因此,老師問題提問的切入點也會不同,這是靈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標,心中有孩子,我們就會找到最好的方法,設計出最簡單有效的提問。
大班教案 篇6
第一階段 3年2月26日-----3月19日情況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培養(yǎng),幼兒能根據表演的需要更改或增添情節(jié)或角色,會尋找現場現成的廢舊材料布置場景,游戲后能分類收拾玩具,大部分幼兒能處理游戲中的糾紛,積極投入游戲,但個別男孩子在表演時不夠投入,容易分散,表情還停留在西喜怒兩種區(qū)別較大的表現方式上。
一游戲目的:
1通過對作品的理解,能在角色對話、動作、表情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積極地參與表演。
2能正確處理游戲中的糾紛,會較正確地自己和別人。
二游戲主題:(預定)
1《金雞冠的公雞》
2《小蝌蚪找媽媽》
三游戲
1物質準備:
頭飾:公雞、畫眉鳥、貓、小蝌蚪、青蛙、鴨媽媽、小鴨、大魚、鵝、烏龜道具:荷葉、房子、六弦琴,池塘。
2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能復述故事四游戲指導:
第一次指導:
1教師出示頭飾:"上次老師給你們講了《金雞冠的公雞》,你們還記得里面有哪些人物嗎?講了哪些對話?"請幼兒一起來復習故事里的對話。
2引導幼兒思考:
(1)狐貍來騙過幾次公雞呢?他說了些什么話?
(2)可以用哪些動作和表情來表現公雞的貪婪和狐貍的狡猾呢?
3、請個別幼兒示范表演。請其他幼兒說說他們表演得如何。
4、請幼兒協(xié)商角色分配,選擇場地及表演道具。
5、提出要求:
(1)要用恰當的語調、表情、動作形象地扮演角色.
(2)與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商量表演的角色與場地布置。
(3)要愛護玩具。
6幼兒游戲,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有表情地進行表演。要求幼兒與同伴友好合作。并提醒幼兒大膽進行表演。
7、:評選在表演中注意語調、動作、表情變化的最佳小演員。并請表演得較好的一組幼兒上來表演。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
第二次指導:
1以上次游戲情況引入。
"上次我們班玩了一個好玩的表演游戲,叫做什么啊?你們覺得在表演的時候哪個角色最難表演?要怎么表演更好呢?"
2出示紙偶,再次講述故事,讓幼兒更好地分清各角色的性格和外形特征,說說要怎么樣來表現角色性格。
3、提出要求:
(1)用恰當的語調、表情、動作形象地扮演角色.
(2)與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商量表演的角色與場地布置。
(3)要愛護玩具。
4、請幼兒自由組合,選擇場地、扮演角色。協(xié)助幼兒強配弱,促進共同發(fā)展。
5、幼兒游戲,教師重點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鼓勵幼兒較夸張地表現人物性格特征。
6、講評:
(1)請幼兒一起說說剛才在游戲中遇到哪些問題,請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2)請個別表現較好的幼兒上來表演。
(3)表揚在游戲中能協(xié)商能解決問題的幼兒,要求大家向他們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次指導:
1與幼兒共同回憶故事內容引入,"你們還記得《金雞冠的公雞》的故事內容嗎?那請你們來說說故事里的情節(jié)及對話。并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
2、表揚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角色性格的幼兒,請他們示范表演某一片段。
3、提出表演的要求:
(1)注意表情的變化,動作應符合故事情節(jié),并想辦法創(chuàng)編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也可自己創(chuàng)編合適的故事情節(jié)。
(2)要與同伴互相商量找代替品,更好地進行游戲。
4、幼兒游戲。
(1)教師重點啟發(fā)幼兒運用較豐富的`表情表現角色的心理。
(2)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
(3)觀察幼兒尋找替代品進行游戲的情況,給予一定提示。
5、講評:請若干名在表情方面較突出的幼兒示范,組織幼兒互評。說說他們在哪些方面表現得較好。并評選出今天的最佳小演員。
第四次指導:
1以談話形式引入,啟發(fā)幼兒說己喜歡故事中的什么角色,并說明原因。
"大家都已經表演過《金雞冠的公雞》了,那你們最喜歡哪個角色啊?為什么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故事中精彩的片段。
3、提出游戲要求:
(1)碰到困難要與同伴協(xié)商處理,互換角色。
(2)保管好游戲材料,愛護玩具。
(3)要大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4、幼兒按意愿選擇主題、場地、道具、分配角色,與同伴友好合作。
5、幼兒游戲,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正確處理游戲中的糾紛。提醒與同伴友好合作,一起完整地表演故事。
6、:表揚會愛惜并好玩具的幼兒。并請幼兒來說說剛才在游戲中遇到哪些問題,覺得誰的表現最好,說說為什么。并請大家向他們學習。
第二階段:3年3月26日---4月16日情況分析:
經過前階段的練習,幼兒對作品的主題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能用動作,不同的語調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角色特點,表演時的表情也豐富了,游戲常規(guī)也逐漸形成,但在愛惜、收拾玩具方面,個別幼兒還不自覺。因此本階段還將繼續(xù)加強培養(yǎng)。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關注故事發(fā)展線索,感受爺爺的聰明才智。
2、能大膽想象,嘗試剪出各種物品。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小框、彩色手工紙等。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出示圖書,激發(fā)幼兒欣賞關注故事書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圖書,名字叫……?(爺爺一定有辦法)你覺得有辦法的爺爺會是個怎樣的爺爺呢?(聰明、有經驗)那這個爺爺究竟有多聰明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二、分段欣賞故事
。ㄒ唬┨鹤幼兺馓
1、師:(故事)當約瑟還是個娃娃的時候,爺爺為他縫制了一條奇妙的毯子。這條毯子非常暖和,蓋在身上夜晚就沒有噩夢,睡的非常香醇。約瑟一天天長大,媽媽說:“約瑟,這條毯子已經很舊了,還是把它扔了吧!奔s瑟抱著毯子說:“不,爺爺一定有辦法! 他來到爺爺那,爺爺拿起了毯子,(教師開始示范剪外套)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仔細的看了又看。拿起剪刀,咔嚓、咔嚓,變成了一件什么?(衣服)對。∈且路,是一件外套。
外套展示在黑板上。
2、師:小朋友們,你們能像有辦法的爺爺那樣把毯子變成外套嗎?快去后面試試看,桌子上有兩個白色的框和一個綠色的框,請你把剪剩下來的紙放在綠色的框里。這件外套除了有領子還有什么呢?剪好的小朋友把外套貼在黑板上。
3、師:你們剪的和爺爺的一樣嗎?誰的外套不像爺爺的?(將外套按像和不像分類)這么多小朋友都像爺爺一樣有辦法啊,你們是怎么剪出來的?(先把紙對折,在對折線上剪一個三角形,再在另一邊剪一個長方形)三角形是這件外套的領子,那這兩邊是什么呢?(袖子)(教師指著不像的外套)這個像什么?(褲子)怎么會有人剪成褲子了呢?(因為他把長方形剪在對折線上,和三角形剪在了同一邊)哦,像這樣對折、剪,我們叫它對稱剪。小朋友們用對稱剪的方法剪出了一件和爺爺一樣的外套,約瑟穿著這件外套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我們接著看。
。ǘ┩馓鬃儽承
師:(故事)約瑟穿著這件外套和爺爺逛街可神氣了,可是約瑟慢慢長大,媽媽說:“約瑟,外套穿在你身上太小了,還是扔了吧!”約瑟說,不,爺爺一定有辦法。他來到爺爺那,爺爺左看看右看看,把它變成一件背心。
師:你們知道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區(qū)別嗎?(背心沒有袖子,外套有袖子)(有小朋友穿背心)這不就是背心嗎?沒有袖子的。你能不能像爺爺一樣聰明,把外套變成背心呢?拿著你的外套去試試看,做好了自己把背心貼到黑板上。
師:哇!好多的背心,你們是怎么剪的?(像外套這樣對折,把袖子剪掉)還有誰也像他這樣的?請舉手!啊,這么多小朋友像爺爺一樣的`有辦法呀。闷鹆硪粋外套)你們看,這個背心是剪一下還是兩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兩邊不一樣)哦,他沒有用對稱剪的方法。(教師演示)對稱剪應該是對折,再這樣剪一下,背心就做好了。你們看,約瑟穿著背心去學校了。
。ㄈ┯變鹤灾髯
師:(故事)約瑟穿著背心去學校了,帥氣極了,老師和同學們都很羨慕?墒羌s瑟漸漸長大了,媽媽說:“約瑟,衣服穿在你身上太小了,還是扔了吧!”約瑟說:“不,爺爺一定有辦法。”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爺爺這次會把背心變成什么呢?除了……還會變成什么?哎呀!可以變成好多東西啊,你們自己剪剪看,你想把它變成什么?
師:小朋友剪的東西可真多啊,這是什么?這是誰的?你是怎么剪的?你們剪的都很好,那我們來看看,爺爺到底為約瑟做了什么呢?
師:(故事)爺爺為約瑟做了一條領帶,約瑟帶著這條領帶好看極了?墒侨兆泳昧耍I帶越來越短,因為約瑟長大了。媽媽說:“約瑟,還是把它扔了吧!”約瑟說:“不,爺爺一定有辦法。”他來到爺爺那,爺爺為他縫制了兩粒紐扣,縫在褲子上,褲子就不會掉下來了。哦!領帶變成了漂亮的紐扣。可是有一天約瑟發(fā)現一個鈕扣掉了,他著急地跑到爺爺那說:“爺爺,鈕扣掉了,你一定有辦法!
師:“你們猜猜紐扣會掉在哪里呢?”你們知道故事中紐扣掉在什么地方了嗎?(老鼠家里) (2)你怎么知道掉在老鼠家里的?老鼠家里有那些東西和約瑟的外套是一樣的?(窗簾、床單……)所以約瑟的紐扣和爺爺剪剩下來的料子都被老鼠拖回家變成有用的東西了。原來老鼠也是聰明、心靈手巧的。它們用爺爺剪剩下來的料子做出那么多的東西。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桌上你們剪剩下來的料子可以做些什么呢?我們可以回家試試,好嗎?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巧克力的種類繁多,包裝精美,是幼兒非常喜愛的食品之一。小班的幼兒對吃有著豐富的經驗,在此我以巧克力作為活動內容也能更好地激起幼兒的興趣。其實在生活中打開巧克力的包裝對孩子來說也是極大的樂趣;顒右婚_始通過小熊送禮物來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再通過“娃娃為什么哭了”的音樂,激發(fā)幼兒嘗試開啟各種巧克力包裝的不同方法。讓孩子在操作擺弄中不知不覺地獲得成功的體驗。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打開巧克力包裝。
2、初步感知巧克力融化的現象。
3、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包裝的巧克力、課件、杯子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出示小老鼠玩具,幼兒與小老鼠打招呼)
1、師:今天小老鼠來到我們小(2)班做客了,和它打個招呼吧,小老鼠:“小朋友,你們好,我今天還給你們帶了禮物,你們想要什么禮物呀?
每個小朋友都想要啊,那想想如果小老鼠要給每個小朋友一件禮物的話,那他要準備多少禮物才可以?(引導幼兒說:許多許多)
2、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熊為我們準備了什么禮物?
3、播放課件。
4、小老鼠帶了什么呀?你在哪里還吃到過這樣的巧克力?
二、嘗試探索打開包裝的方法。
1、情景引入:(錄音哭聲)聽,誰在哭啊,想想寶寶為什么會哭呢?(因為收到的小老鼠的禮物,可怎么也打不開,于是急的就哭了。我們來給他想想辦法好嗎?
2、個別幼兒師范打開巧克力的包裝。
3、誰愿意來說說看,他是怎么打開巧克力包裝的啊?(擰、撕、拉等)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4、那么現在我把小老鼠送的許多許多的禮物發(fā)給小朋友一起分享,請我們小朋友在這些小禮物中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再想想怎么打開外面的小包裝,然后嘗一嘗把它吃掉好嗎?(幼兒嘗試打開包裝,并品嘗)
提出要求:不能用嘴巴咬,糖紙是臟的,有細菌,你可以學一學剛才的那些方法。
吃完了嗎,把你的好辦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巧克力的包裝打開的呢?(請小朋友自己探索,鼓勵相互幫助、討論。)
5、你們的本領真大,那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把包裝打開的'?誰愿意來說說看。
6、那打開以后你有沒有數一數,里面有幾顆?
7、(小結)剛才你們的小手真靈巧,用了很多好方法,有的用拉的方法(模仿),剝的方法,擰的方法,撕的方法。原來打開不同的東西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
三、說味道。
1、巧克力我們都吃過了,那你吃到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呢?(甜甜的,香香的、滑滑的……)
2、你們的巧克力到哪里去了?還在嘴里嗎?老師來告訴你,巧克力是由大到小,慢慢融化掉了。
實驗: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張大嘴巴,把巧克力放進一張大嘴巴里,看看是不是會融化呢?(初步感知融化現象,由大變。┻@就是溶化。
【活動分享】
寶寶們我們的巧克力好吃嗎?好東西要和別人一起分享,那請我們的客人老師也來分享一下吧,你們要幫他們把巧克力打開哦!
大班教案 篇9
一、準備:
蠟燭一支,紙杯兩個,牙簽一支,膠帶一卷,棉線一條(約20厘米),剪刀一把。
二、看一看:
燃燒中的蠟燭,你是否感覺到有一股氣流向上流動呢?
三、做一做:
1、取一紙杯,在杯身對稱處各剪開一個方形大口,并在杯底固定上蠟燭,作為燈的底座。
2、另一個紙杯則在杯身約等距位置剪出三四個長方形的扇葉;在杯底中央穿上棉線,并用牙簽固定,作為燈的上座。
3、將兩個紙杯上下對口用膠帶貼好固定,就成了一個走馬燈。點上蠟燭,拉起棉線,看看有什么現象產生。
四、說一說
你和爸爸媽媽怎么做的,為什么會這樣?你知道它的`秘密嗎?請把它記下來
1、蠟燭燃燒時,火焰的尖端是朝_______________方向的。
2、走馬燈旋轉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馬燈旋轉的方向和上方紙杯扇葉開口的方向有什么關系?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經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選]09-27
【精選】大班教案07-22
[經典]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經典)07-30
(經典)大班教案07-31
大班教案(精選)08-28
【經典】大班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