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大班語言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設(shè)計意圖】
如果以一個成年的感覺去看這首詩,也許感覺詩歌太長了,詩歌不壓韻,詩歌形式?jīng)]有規(guī)律。事實上詩歌中陽光與日歷的親、天花板與籃球的撞、鞋尖與石頭的踢、包括鳥大便親我的頭等這些在孩們眼里多么美好,詼諧與幽默、親切、好玩的事。但詩歌內(nèi)容卻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反應(yīng)了孩子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就如綱要中所說: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有助于發(fā)展孩子們對生活的理解,極大的影響幼兒的社會態(tài)度。為此我設(shè)計本次活動,幫助孩子理解“親”的含義。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詩歌知道“親”代表的是愛和關(guān)懷,并學會用語言和動作表達。
2、根據(jù)歌曲《碰一碰》的結(jié)構(gòu)形式,嘗試替換歌詞,創(chuàng)編產(chǎn)表演歌曲《親一親》
3、感知并體驗“親和被親”的快樂,樂意與別人分享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我被親了好幾下》、16幅小圖片。
幼兒會唱歌曲《碰一碰》,會做“碰一碰”游戲。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玩“親一親”的游戲。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被老師親一下嗎?
幼:“想”
。ㄓ性S多幼兒舉起了小手,她們用一種渴望的眼神期盼老師們親一下自己)
教師走到幼兒的跟前蹲下,變換自己不用的方式親孩子,如:臉碰臉親一下,摟一摟、抱一抱孩子,拍一拍孩子等讓孩子感到老師對孩子的愛。
2、啟動幼兒回憶還有誰親過自己,引出兒童詩《我被親了好幾下》
師:小朋友,還有誰親過你們?你們還看見誰親誰一下,是怎么親的?你想親誰一下呢?
幼:“爺爺親過我、爸爸、媽媽親過我、姑姑、阿姨親過我等”,“我想親媽媽一下、我想親爸爸一下、我想親老師一下”。
師:剛才老師親了小朋友一下,老師被小朋友親了好幾下。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我被親了好幾下》
。ㄓ捎诶蠋熤鲃优c幼兒親昵,拉近孩子與老師的距離。巧妙的提問貼近了幼兒的.生活,給孩子們一個想說、敢說、并愿意說的語言環(huán)境,老師加重語氣或改變語調(diào),讓孩子初步體驗親與被親的關(guān)系,感知親一下與親好幾下的區(qū)別)
3、出示圖片,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初步熟悉詩歌的內(nèi)容
在朗誦過程中,采用等待、留空的方式讓幼兒參與到講述活動中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說出“好幾下”。
4、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幫助幼兒進一步學習和理解詩歌內(nèi)容
☆師:詩歌里有誰?陽光親了什么一下?(日歷)爸爸親了誰一下?(媽媽)風親什么好幾下?(衣服)天花板被什么親了下下?(藍球)………
5、播放課件進一步感知并理解“親”的含義。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樣“親”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播放課件后提問:誰知道詩歌中的“親”說的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說陽光親了日歷一下?為什么說風親衣服一下?為什么天花板親了藍球一下?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完整地跟著課件朗誦詩歌
(在通過靜態(tài)的圖片感知詩歌中的內(nèi)容后,老師又把動態(tài)的課件作為孩子理解詩歌的升華,問到詩歌中的“親”是什么意思時,孩子懇定地告訴老師“親”代表愛、關(guān)心、碰等)
(孩子是這樣感受詩歌的:陽光撒在了日歷上,她告訴日歷:新的一天開始了;風親衣服一下;風把衣服吹得來回擺動,把衣服吹干了;爸爸愛媽媽;籃球跳的太高撞在天花板上;墻壁說:“哎呀!車子碰著我了”;我想多換幾個臺,找一個喜好看的節(jié)目;看見石頭,我想試試自己能踢多遠;小鳥看見我,它突然憋不住了,它把大便拉在我的頭上;給我打招呼呢?哈哈哈………)
6、引導幼兒遷移經(jīng)驗,感受“親一親”的樂趣
☆師:你想親誰一下嗎?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或動作親他們?
☆教師讓幼兒找同伴相互之間抱一抱、親一親。
☆師:你剛才親了小朋友什么地方?例:手、腳、身體、臉等。
☆師:我們這有許多聽課的園長、老師,我們也用不同的動作或方式親一下她們。
☆師:小朋友除了和老師小伙伴親一親還想親什么東西或者被什么東西親一親?
☆啟發(fā)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可以親一親鋼琴(彈:體會親了好幾個)親一親小椅子,活動室內(nèi)的其他物品。
。ù谁h(huán)節(jié)氣氛非常親切、小朋友間的相互交流,老師充分利用聽課的園長、老師,給孩子們提供與教師們交流的機會。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老師們也很感動。孩子與身邊物品的相碰,這些活動的多樣化加深了孩子們對詩歌理解,擴展孩子們的親一親的經(jīng)驗。)
7、根據(jù)歌曲《碰一碰》的結(jié)構(gòu)形式,創(chuàng)編表演歌曲《親一親》
☆教師示范唱《親一親》讓幼兒了解仿編的基本內(nèi)容
☆啟發(fā)幼兒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做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例如:將原歌詞中“找一個朋友”改成“找×××或找一位老師”,將“碰一碰”改成“親一親”,“碰哪里”改成“親哪里”。
☆幼兒隨音樂邊唱歌邊表演游戲,提醒幼兒聽清楚教師的指令,親同伴的相應(yīng)部位,并與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
。ù艘魳酚螒蚱鸬搅水孆堻c睛的作用,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快樂地隨著音樂與同伴與教師與物品交流,體驗到了愛與被愛的幸福,感受到了與別人共同分享愛的情感。)
【活動評析】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能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為理念,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nèi)ヌ剿,去體會或感受。教師在引導支持的過程中,采用圖片直觀的形成印象后,再結(jié)合課件的動態(tài)來加深孩子對作品的理解,使整節(jié)課動靜交替、有趣味性,減少了單一的圖片教學,《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應(yīng)考慮各領(lǐng)域的內(nèi)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富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本節(jié)課教師能將語言活動習得的經(jīng)驗、遷移到社會、藝術(shù)等領(lǐng)域,鞏固強化己有的語言經(jīng)驗,在音樂游戲中,體驗到改編歌詞并表演后的快樂,感受到游戲的樂趣,使愛與被愛體驗得到了升華。
附:我被親了好幾下(兒童詩)
陽光親日歷一下,爸爸親媽媽一下,
風親衣服一下,天花板被籃球親一下,
墻壁被車子親一下,電視被遙控器親了好幾下,
鞋尖親石頭一下,我的頭被鳥大便親了一下,
屁股親地上一下。我的衣服被水滴親了好幾下,
白云親大山一下,風親蒲公英一下,
朋友的聲音親我的耳朵一下,我親冰淇淋好幾下,
閃光燈親我一下,爸爸親我一下,
媽媽親我一下,我被蛋糕親了好幾下。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欣賞并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詩《一去二三里》描寫的美好意境,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jù)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本活動中的欣賞、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是重點,理解、感受古詩《一去二三里》詩中的意境是難點。
教學準備:
一、幼兒用書《一去二三里》。
二、錄音磁帶配樂古詩《一去二三里》。
三、視頻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教師:小朋友,你們會數(shù)數(shù)嗎?我們先來個數(shù)數(shù)比賽吧。從一數(shù)到十看誰數(shù)得準。
教師:真厲害!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在我國的古代有一位詩人,他把這十個數(shù)字寫在一首詩里,想知道他是怎樣寫的嗎?那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聽古詩《一去二三里》
1.聽配樂古詩朗誦《一去二三里》。
2.討論。
小朋友,你們聽到了什么?請你把聽到的說出來。
二、欣賞古詩《一去二三里》
1.圖文結(jié)合,理解古詩描寫的美好意境。
播放電視圖片,教師為幼兒講解古詩《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幫助幼兒學習古詩。"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說詩人從別處走來,走了很遠大概是二三里路,"煙村四五家",看見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四五戶人家,"門前六七樹"就是這些人家的門前長著一些樹木,"八九十枝花"說的是路邊、房前屋后都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
2.結(jié)合課本圖片,講解古詩《一去二三里》的詩意幼兒翻看幼兒用書《一去二三里》,教師把古詩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詩意。
兩個數(shù)字小兄弟,從家里出來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騎著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見一個美麗的小村子,村里住著四五戶人家,正遇上做飯時間,可以看見裊裊炊煙,家家門前都有六七棵樹,村子里還傳來了雞、鴨、牛、羊、狗的叫聲和小朋友們的嬉笑聲,走近一看,房前屋后還有路邊開滿了各種美麗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叢中飛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個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
1.教師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幼兒手指字跟著老師一起輕聲朗誦。
2.幼兒集體朗讀古詩《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讀準字音。
3.分組學習朗讀古詩《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讀的同時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四、在歡快的樂曲聲中結(jié)束本活動。
課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圖讀韻文識字。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xiāng)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shè)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了解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憑借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么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么?學生發(fā)言較熱烈,當學生說到看到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時,我就馬上進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學的人文性?墒牵趯W生說話時,我沒有及時讓學生說出事物的特點,如:()的小橋,()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見說話訓練不到位。
二、誦讀課文理解字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是先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努力營造著一種讓學生想讀,要讀的氛圍,然后我再范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后,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但如果在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我能及時地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jié)合起來理解古詩,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問:當你讀了這首古詩,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整個低年級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學時,我首先教給學生筆畫名稱,接著就指導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本以為這三個字非常簡單,只要學會一“橫”就什么都會了,卻忽略了剛開始學習寫字的一年級小朋友,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何況要寫好一“橫”談何容易。我在教學時沒有范寫一個,書空一個,再臨摹一個,而是三個字一塊兒范寫、書空、再臨摹。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不成功的地方。
總之,這節(jié)課對我來說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這對我以后的教學會有一定的啟發(fā)。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欣賞詩歌的基礎(chǔ)上,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驗詩歌中情緒的變化。
2、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重點:
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驗詩歌中情緒的變化。
活動難點:
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
活動準備:
圖片《風兒也想有個家》、
活動過程:
一、游戲《大風和小風》
小朋友們,我們來玩《大風和小風》的游戲。
二、欣賞詩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關(guān)于風的詩歌,一起來聽聽吧。
1、欣賞詩歌《風兒也想有個家》。
2、風娃娃在干什么?他找到家了嗎?
三、分段觀看圖片,理解內(nèi)容。
1、風到哪里找家了?(小河邊)還到哪里找家了?(樹上)
出示圖片樹上小結(jié):對了到樹上,因為風把樹葉吹得沙沙沙的響,樹上有風,所以樹上是風娃娃的家。
2、風兒還到哪里去找家?(草地上)它在草地上找到家了嗎?(找到了)你怎么知道?(提問幾個小朋友)
出示圖片草地小結(jié):風娃娃在草地上找到了它的家,風吹到草地上,吹動小草,小草就彎彎腰了,頭低下了,草地那里有風,所以草地是風娃娃的家。
3、風兒還到哪里去找家了?(小河邊)它在小河邊找到家了嗎?(找到了)你怎么知道?(因為小河起浪花了)(提問幾個小朋友)
出示圖片小河小結(jié):對了小河起浪花了,風吹到河邊把河水吹起了浪花,小河邊有風,所以河邊是風娃娃的家。
總結(jié):原來風娃娃的家在河邊,樹林里,草地上,還有很多地方,風每吹到一個地方,都是它的家。所以到處都是風的家。
四、學習詩歌《風兒也想有個家》
1、一句一句教讀詩歌。
今天我們來學一首詩歌《風兒也想有個家》,小朋友一句一句地跟老師讀。
2、有感情的完整讀一遍詩歌。
詩歌里風娃娃沒找到家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難過的)那這一句"風兒也想有個家"我們就用難過的心情讀,那風娃娃找到家了以后心情又是怎么樣的呢?(開心的`,高興的)那這句"找著啦!找著啦!"我們就用高興的心情讀。
好,我們一起完整地讀一遍,老師大聲點,小朋友小聲點。
3、帶上動作讀一遍詩歌。
好,我們給詩歌加上動作讀一遍,一起跟老師做。
4、帶上動作再讀一遍詩歌。
五、仿編詩歌。
1、到處都是風的家,剛才詩歌里風娃娃找到了3個家,她還會到哪里找家呢?大家想一想。
2、提問幼兒。
3、出示到( )找,( )把幼兒講的話編成一首詩歌大家一起讀一讀。
剛才小朋友幫風娃娃找了很多家,老師挑了幾個編到詩歌里,我們一起來看看,剛才小朋友說到花園里找,(出示花園圖片)花兒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后半句)到白云上找,(出示白云圖片)白云怎么樣?到國旗上找,國旗怎么樣?好,我們一起來讀一遍新編的詩歌。
六、結(jié)束活動。
總結(jié):風兒說:"謝謝小朋友,幫我找到那么多家",還有許多地方也是風兒的家,我們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對畫面信息進行描述,理解故事情節(jié)。
2.能根據(jù)畫面大膽推測,說出自己的想法。
3.體驗動物之間互助友愛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過河》ppt。
2.地上用即時貼布置出一條小河。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搿?/strong>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架小橋的游戲。這是一條小河,誰能用身體在上面架起一座小橋呢?你看他把手和腳撐在小河的兩邊,把身體拱起來,胳膊和腿撐直了,像不像一座小橋?好,我們都來架小橋吧。讓老師來試試小橋架的結(jié)不結(jié)實,注意了,老師要過小橋了……看,有的小橋開始搖晃了,要堅持哦! (好,小朋友都會架小橋了,現(xiàn)在我們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
二、觀看課件,推測故事情節(jié)。
1.出示圖片(一)。
師:剛才小朋友玩了架小橋的游戲,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關(guān)于架小橋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上有什么呢?這些小動物想干什么的呢?他們怎么會怎樣過河呢?這幾個小動物里誰會游泳呢?
2.出示圖片(二)。
師:哦,小蛇會游泳,看,它在河面上架起了什么?哦,小蛇很聰明,它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小橋,那你會讓誰先過河呢?那為什么呢?(根據(jù)幼兒的推測把動物過河的順序顯示在課件圖片上)師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那小蛇是讓小動物按什么順序過河的呢?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觀看課件,理解故事情節(jié)。
1.出示圖片(三)。
師:唉,小蛇讓誰第一個過河呢?(小螞蟻)小小的螞蟻走在小蛇的身上,小蛇的表情怎么樣?(依據(jù)情況引導小蛇的眼睛,鼻子怎么樣?)師小結(jié):小小的、輕輕的螞蟻從小蛇身上過去,小蛇幾乎感覺不到重量,小蛇瞇起眼睛,感覺很輕松。
2.出示圖片(四)。
師:第二個誰過河的呢?(蚯蚓)小蛇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小蛇的身體有什么變化?
師小結(jié):蚯蚓過河,小蛇感覺到了有那么一點重量。小蛇豎起眉毛,睜大了眼睛,感覺有一點點累。
3.出示圖片(五)。
師:第三個是誰呢?(小老鼠)小蛇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小蛇的身體有什么變化?
師小結(jié):老鼠過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為了不讓老鼠把自己壓垮,用力把身子拱起來。小蛇感覺累多了,頭上都流汗了。
4.出示圖片(六)。
師:那第四個呢?(小雞)那你看小雞走上小蛇的身上小蛇身體有什么變化呢?它的表情怎么樣?唉,老師覺得它好像在微微的笑呢?它為什么笑呢?(哦,小蛇雖然很累,但它幫助小動物過河覺得很自豪很快樂,所以它微微的`笑了)師小結(jié):小雞走到小蛇身上時,小蛇已經(jīng)力不從心了,它硬挺著。好不容易支撐著,頭上流下了很多汗,勉強讓小雞順利地從自己身上過了河。
四、師幼展開討論,明白由輕到重的過河的道理。
師:現(xiàn)在小動物都過河了,那我們來看看小動物的過河順序和剛才小朋友想的順序一樣嗎?不一樣,哪個方法更好呢?(將前后兩個順序進行比較,討論哪一種辦法好)小結(jié):老師也覺得小蛇的方法挺好的,按從輕到重的順序過河這樣小蛇就能保存體力堅持到最后,讓所有的小動物都過河。
五、看課件,完整的欣賞故事。
師:在小蛇的幫助下,四只小動物都順利的過了河,它們非常感謝小蛇。那你們覺得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蛇呢?……那我們小朋友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像小蛇一樣樂于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那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來給它起個名字吧!
六、拓展。
師:嚕嚕嚕、嚕嚕嚕,誰來了?小豬來了,小豬嚕嚕也要過河呢,你覺得小蛇會讓它從身上過去嗎?
師小結(jié):老師也覺得小蛇不能再幫助小豬過河了,因為它已經(jīng)很累了,如果讓小豬從身上過去萬一堅持不住,小豬就會掉到河里發(fā)生危險。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去做,千萬不要逞能,不然會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那小豬怎么辦呢,那我們回去幫它想個好辦法吧!
附故事:
過河一群小動物來到小河邊,它們是小蛇、小老鼠、小雞、蚯蚓和螞蟻。它們要過河,但是它們中間只有小蛇會游泳,其他的動物都不會游泳。怎么辦呢?
好心的小蛇想了個辦法,它把自己長長的身子搭在小河的兩岸,做成了一座獨木橋,好讓伙伴們從它身上過河。首先是身軀微小的螞蟻從它身上過河。小蛇簡直感覺不到小螞蟻的重量。接著是蚯蚓過河。這一次,小蛇感覺到了有那么一點重量。
再接著是老鼠過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為了不讓老鼠把自己壓垮,用力把身子拱起來。當小雞走上小蛇身上時,小蛇已經(jīng)力不從心了,它硬挺著,好不容易支撐著,讓小雞順利地從自己身上過了河。
這時,忽然走過來一只小豬,這只小豬也想從小蛇身上過河。小蛇已經(jīng)很累了,它會讓小豬從它身上過河嗎?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思維,理解相反的含義。
2、體驗游戲的愉悅感,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能準確找出意義相反的事物,感知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特征是相反的。
【活動準備】
1、實物:箱子,皮球(大 小)棍(粗 細)線繩(長 短)純凈水瓶(冷 熱)書(厚 薄)秤砣和泡沫(重 輕)橡皮泥和石頭(軟 硬)裝木珠的飲料瓶(多 少)
2、圖片:白天 黑夜胖 瘦上 下睜眼 閉眼笑 哭
【活動流程】
(一)、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相反的含義。
1、出示奇妙的箱子引起幼兒興趣。
2、通過箱子中的`實物,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不同,并積極用語言表述。皮球(大 小硬 軟粗糙 光滑) 小結(jié):像這樣大和小、硬和軟、粗糙和光滑意思反著的就叫相反。
(二)、游戲“找朋友”。 幼兒每人從箱子中摸一件物品,通過看、摸、掂等比較方式自主探索,自己發(fā)現(xiàn)藏在其中的相反面,找出與自己手中所拿物品相反的另一幼兒成為好朋友,并大膽積極的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有一瓶熱水,我有一瓶冷水,我的書薄,我的書厚??。
(三)、圖片游戲“找相反” 啟發(fā)幼兒觀察大圖片,自己思考選出哪兩個是反著的,并用身體部位適當表現(xiàn)。
(四)說相反: “請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相反的?”(延伸----------你怎樣把壞事情變成好事情呢?如把噪音變成好聽的樂音,引導幼兒向積極方面進行換位思維)
四、師幼互動游戲“說相反”,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結(jié)束活動】 孩子們聽音樂變換方式出活動室(如:腳步輕重、快慢、等等)。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主題:相反國
活動內(nèi)容:大班語言----《相反日》
設(shè)計意圖:
大班幼兒各方面能力逐步提高,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想象力在迅速發(fā)展。他們好奇、好問、好動,常用自己獨特的,異于成人的眼光來認識周圍的事物乃至整個世界,因此我們要支持啟發(fā)引導幼兒,營造積極的環(huán)境氛圍,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及想象力,而“相反日”這個活動幽默有趣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幼兒能夠在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體會說相反的'話做相反事的樂趣,并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了幼兒積極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愿意積極參與游戲活動。
2.發(fā)展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語言組織能力。
3.體驗說顛倒的話,做相反的事的感覺。
活動重點:
積極參與游戲活動,會說顛倒的話,做相反的事。
活動難點:
發(fā)展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語言組織能力。
活動準備:
1.相反國國王裝扮;
2.“反著說’字條及相反圖卡若干;
3.ppt“相反國”
活動過程:
一、聽口令做動作,來組織幼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老師扮演相反國國王出現(xiàn),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國王自我介紹,讓幼兒了解“相反國”的特點,并體會說相反話的感覺。
2.引出今天是相反日,邀請小朋友到相反國去參觀。
三、到相反國參觀前的過關(guān)游戲。
第一關(guān):反著說(老師說一句話,幼兒顛倒過來說)
第二關(guān):反著做(聽口令做相反的動作)
第三關(guān):相反詞游戲(相反詞圖卡配對)
四、進入"相反國”(PPT)請幼兒仔細觀察相反國中的有趣現(xiàn)象,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1.ppt圖片“鳥兒水中游,魚兒天上飛”
2.ppt圖片“滿天月亮,一顆星”
3.ppt圖片“螞蟻要比大象大”
4.ppt圖片“蘿卜長在大樹上,蘋果長在泥土中”
5.ppt圖片“小小老鼠抓大貓”
6.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討論還有哪些有趣的相反事。
五、分享歌曲“顛倒歌”活動結(jié)束。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語言的教案02-28
語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語言教案:字寶寶 大班語言教案09-21
大班語言教案:走近澳門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教案:春雨的色彩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1-04
大班語言聚寶盆教案03-20
大班語言花教案11-27
大班語言翅膀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