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1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熱門】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重點實詞、虛詞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并且能夠結合課文注釋以及工具書獨立通讀全文,基本疏通文意。
二、使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增強文言文的語感,體會本文想象奇特,設譬取喻,說理透徹的特點,通過初步鑒賞,領略《莊子》浪漫主義的奇麗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藝術風格。
三、了解莊子的思想和智慧,學習莊子對精神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追求,辨證地看待莊子“絕對精神自由”的哲學思想。
【教學分析和準備】
一、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一、二
2、難點:目標三對“逍遙游”主旨的理解。
二、教學策略: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訓練學生的“聚焦式”思維和“發(fā)散式”思維,獲得并豐富對“逍遙游”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欲望,使他們相互切磋,在交流和碰撞中加深領悟。
【課時安排】
3 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情境——誦讀感知——經(jīng)典心得——交流拓展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一、 問題情境,激趣導讀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逍遙游》,作者莊周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媒體顯示莊子畫像)。我們知道莊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代,——這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戰(zhàn)亂的時代,處士橫議,他們試圖在亂世建立不朽的功業(yè),百家爭鳴,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治國的方略。但是,在先秦諸子中莊子最為特別,他拒絕權勢媒聘將時世冷眼看穿。講“曳尾涂中”(楚威王拜相)的故事。那么他為什么會有如此驚人的拒絕誘惑的內(nèi)力?他到底追求怎樣的精神境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莊子》中的名篇《逍遙游》,一同感悟莊子的大智慧。
二、反復誦讀,疏通文意
(一)對照注釋默讀全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頓;時間:5分鐘)
PPT提示讀音:
鯤(kūn)鵬 摶(tuán) 齊諧(xié) 坳(ào)堂 遷徙(xǐ)北冥(mínɡ) 夭閼(è) 沮(jǔ)喪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惡(wū)乎待哉 窮發(fā)(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決(xuè)起而飛 數(shù)數(shù)(shuò)然 蟪(huì) 蜩(tiáo)
(二)學生朗讀《逍遙游》(要求:讀準字音、合理斷句;時間:3分鐘)
。ㄈ┰u點(時間:3-5分鐘)
。ㄋ模├蠋熁?qū)W生范讀(要求:勾畫不解不解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其中的道理;時間:3分鐘),體會誰讀得更有情味?
(五)討論交流(要求:疏通文意、提出疑問;解決疑問;記錄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間:5分鐘)
。┱n堂練習:媒體顯示重點文言詞語及特殊句式
附:1、通假現(xiàn)象:
。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 (2)三餐而反(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
。5)而征一國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虛詞、實詞
。1)怒而飛(怒:奮發(fā))(2)志怪者也(志:記載)(3)以六月息者也(去:離開;以:憑借)(4)則風斯在下矣(斯:則,就) 莫之夭閼者(夭閼:阻塞)(5)之九萬里(之:到……去)(6)之二蟲(之:這)(7)眾人匹之(匹:相比)(8)彼且奚適(奚:哪里)
(9)是鳥也(是:這) (10)摶扶搖(摶:環(huán)旋著往上飛) (11)置杯焉則膠(置:安放;膠:粘著地)(12)而后乃今陪風(陪:憑) (13)而后乃今將圖南(圖:計劃,打算)
(14)適百里(適:往) (15)以久特聞(特:獨)(16)窮發(fā)之北(發(fā):毛,指草木)
。17)惡乎待哉(惡:何;待:憑借)
3、詞類活用
。1)水擊三千里(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將圖南(南:名詞作動詞,南飛)
。3)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非)
4、古今異義詞
果然:古義:充實之狀,文中為食飽之狀;今義:表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雖然: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5、文化常識(關于紀日法)
晦: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農(nóng)歷每月的十五;十六為既望。
朔: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
8、自由朗讀(要求:適心任性;各具姿態(tài);各發(fā)其聲)
三、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第1段。
2、翻譯下列句子: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ㄗg為: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好像天邊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ㄅ袛嗑洌蛔g為:是憑借六月的大風離去的。)
。3)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其……?表示選擇,譯為“是……呢,還是……呢?”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
。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反問,譯為“哪里用得著……呢?”譯作:哪里用得著飛上九萬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飛呢?)
。5)之二蟲又何知?
。ㄙe語前置句,譯為: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
。6)彼且奚適也?
。ㄙe語前置句,譯為: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
。7)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ㄙe語前置句,譯為: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開始南飛)
。8)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譯為:怎么知道它是這樣的呢?)
。9)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譯為:它將要到哪里去呢?)
。10)彼且惡乎待哉?(賓語前置句,譯為:它將要憑借什么呢?)
第二課時:理清思路,初步賞析
一、檢查背誦,集體朗讀
二、問題/任務:
。ㄒ唬板羞b游”是莊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莊子所認為的“逍遙游”是一種怎樣的一種境界呢?什么人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要求:說出關鍵詞;時間:2分鐘)
明確:莊子所認為真正的“逍遙游”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忘記自我的“至人”、舍棄功利的“神人”、不求名聲的“圣人”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
教師解讀:“天地之正”就是“天地之真”、“天地的本質(zhì)”或者說是“自然萬物的活動規(guī)律”,——就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概念“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的意思是“順應自然的規(guī)律,把握六氣的變化,就能夠在無邊無際的境界中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自在地活動”,這就是無所憑借的“逍遙游”(舉例:庖丁解牛;不龜之藥)。
“有所待”———————————“無所待”
。ú蛔杂桑 (逍遙游:真正的自由)
(二)那么,莊子認為世間萬物、社會眾人的一般情形是怎樣的呢?是“無所待”的“逍遙游”呢,還是“有所待”的“不自由”呢?請帶著這樣的問題默讀第1段。
子級問題:
1、在這一段中,莊子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是怎樣論證這一觀點的?
明確:作者認為鯤魚擊水、大鵬飛天,需要憑借“千里水”“六月息”;“野馬”“塵埃”在空中浮游,需要“生物之以息相吹”。于是,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自然萬物大到“鯤”、“鵬”小到“野馬”“塵!,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不自由。接著對這一觀點進行了論述,先以“積水負舟”“杯水負芥”,設譬取喻,——這是以水比風、水,以舟比鯤、鵬,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論證了鯤鵬萬里必有所待的道理。之后,順勢宕開一筆作者寫“蜩與學鳩”嘲笑必須憑借風、水才能南飛的鯤鵬,旨在表明身輕翼小、不能高飛遠行的蜩與學鳩,不知道自己也“有所待”、不自由,卻自以為逍遙自由。最后作者以“行路備糧”來設譬取喻,指出旅行有遠近,所以備糧有多寡,從而進一步表明飛行有高低是因為所憑借的風力有大小。因此,作者以“之二蟲又何如”的感慨作結,明確指出:世間萬物雖各適其性,但均“有所待”,只是小大有別,所待不同罷了。
2、在提出觀點和闡釋觀點之間插入“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币痪溆泻陀靡猓
3、你覺得《逍遙游》同以往學過的議論文相比在寫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明確:作者對“鯤鵬”形象的描寫表現(xiàn)出莊子想象奇特,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壯闊的意境,表現(xiàn)出莊子胸襟博大輕藐一切的氣勢和對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善于通過創(chuàng)作寓言描繪形象(“鯤鵬”“蜩與學鳩”)來說理,使道理寓于形象之中,呈現(xiàn)出形象鮮明、構思奇幻、語言恣肆的特點,本無意于說教,卻處處以啟迪,給人以“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的強烈印象;善用對比(“鯤鵬” 與“野馬”“塵!保﹣碚f理,善于從生活常識中設譬取喻,使說理生動透徹。
。ㄈ┳x第2段思考:莊子認為自然萬物皆“有所待”(不自由)世間萬物雖各適其性,只是小大有別,所待不同罷了。那么,小大的區(qū)別到底是什么呢?
子級問題:
1、作者為了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舉了哪些例子?“不及”有什么含義?
明確:“不及”,包含不可達到和不能了解兩重意思。
2、第2段引“湯之問棘”之典,舉“斥安鳥笑鵬”之例是否與第1段的內(nèi)容重復?“笑”透露出了“斥安鳥”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論證上,與第1段的內(nèi)容相照應,是對上文的歸納、補充和印證,進一步闡明萬物在“有所待”的范圍內(nèi),存在著“小大之辯”,而且通過對比莊子實際上強調(diào)的是人的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斥安鳥笑鵬”的“笑”所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第1段表明沒有認識到自己“有所待”,“斥安鳥笑鵬”表明由于斥安鳥不能夠認識“小大之辯”,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有也“有所待”,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3、“眾人匹之,不亦悲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以小及大”的認識和行為持什么態(tài)度?
明確:在莊子看來,自然萬物,無論“鯤鵬”、 “斥鴳”,“野馬”“塵!薄ⅰ膀枧c學鳩”,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而且萬物在“有所待”的范圍內(nèi),存在著“小大之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也就是說:“小不及大”;如果要人為地“以小及大”,這是非?杀。可見他主張“順其自然”,反對“不可為而強為”。
小
板書學生的見解:
不
“有所待”———— 及 (可悲)
。ㄗ匀蝗f物) 及
大
(四)任務:自然界的萬物的活動時都“有所待”,那么,人類在社會中的活動如何呢?帶這這一問題默讀第3段。
問題:
1、第3段莊子把話題由自然界引申到人世間,那么,社會中眾人的活動與自然界里萬物的活動是否一樣都“有所待”、不自由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確:“知、行、德、而”四種人、宋榮子與列子都“有所待”(注意“故夫”一詞的承接;“其自視也”的“自視”和“宋榮子猶然笑之”的“笑” 所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同時,要注意 “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這句話表明列子雖然能夠做到無功、無名,但是他“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的行為“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也就是說在莊子看來,列子也只是獲得了形體上的自由,形體上的自由是有所憑借的,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逍遙游”,從而進一步闡明:自然萬物,社會眾人,情理同一,雖然各適其性而均“有所待”,不能自由,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逍遙游”。
2、你認為這里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
。ㄗ匀蝗f物) 不
“有所待”———— 及 (認識—人為—可悲)
。ㄈ祟惿鐣 及
大
(五)在莊子看來,“有所待”,就“不自由”,因此,“無所待”才能“逍遙游”。“無所待”指的是什么?這樣的境界對我們的人生有怎樣的啟發(fā)?
明確:“逍遙游”是一種無所憑借的精神上絕對自由的境界!盁o所待”,指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具體地說就是忘記物我的分別、拋棄功利的束縛、遠離名聲的困擾,這樣才能夠優(yōu)游自得,適心任性地活動,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三、作業(yè)(領悟拓展,交流討論):
1、從你讀到的大家名篇看,莊子“逍遙游”的精神境界對他們有過怎樣的影響?對你的現(xiàn)實人生有何啟示?
2、從文學的視角看,《逍遙游》同以往學過的先秦諸子的議論文相比在寫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點?談談你的感受和認識。
3、你認為莊子所說的“至人”“神人”“圣人”與“無己”“無功”“無名”分別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從中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思考,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將你的觀點或感悟整理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和同學交流。
【教后手記】
一、導入從構筑精神、反觀自己的層面設置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快樂地置身于作品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整個教學過程,力圖使學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閱歷在反復的閱讀的過程中富有個性地完整地充分地體味、感受文本。在整個閱讀過程,努力作到以“悅讀”始,以“誦讀”興,以“多讀”成,并且把讀寫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方法不斷的變化的一次次閱讀過程中,一回回地補充和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使他們從閱讀過程中體會到快樂感和成就感。我想,堅持下去,將會使學生親近文字,樂于表達。此外,教師還應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在課堂上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有個性、有價值和有代表性的觀點作為“問題”,并進一步以問題為紐帶組織課堂教學,努力變傳統(tǒng)的“傳授—接受”教學模式為師生“互動—生成”的教學模式。
三、沒有足夠的實踐活動,是談不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使他們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活動中,我把問題作為課堂的紐帶。但是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如果教學中提問過多、過細、過淺就會走回到“滿堂問,滿堂亂”的尷尬境地。所以,為了既不影響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和感悟,又不缺失教師在閱讀對話中的組織和引導功能,教師應該從眾多問題中提出一、兩個“主問題”(或稱一級問題)它能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并且能夠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從而形成學生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同時教師要針對課堂教學實際,在學生無力解決或?qū)W生的認知與原教學設計中的“問題”不相吻合時,教師還應圍繞“主問題”設計“子問題”(或稱二級問題)。我們把這個“問題群”稱為“結構化問題”。這些“主問題”必須具有思維上的發(fā)散性、結構上的邏輯性、過程上的牽引性,當學生遇到思維困難或無思路時,教師也要淡化“講解”意識,而要強化問題意識,及時從課堂中隨機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的困惑),提出既關照學情又關照學生課堂反映的二級問題,再次激勵、支持、幫助學生繼續(xù)促進其思考。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付出思維辛勞,體驗研究和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主動構建知識。
四、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人格,使他們有信心或逐漸恢復自信心,一般不問后即答,而要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獲得個性化的認識并寫出關鍵詞的基礎上再作交流。這樣做也可以引導學生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養(yǎng)成學生科學謹嚴的精神。
五、《莊子》的敘述風格和說理邏輯,都給人以撲朔迷離捉摸不定的印象,讀者也就無須從通常的“文章作法”這一角度解讀文本,我們又都有這樣的閱讀審美體驗:領略了《逍遙游》主旨(不管對這一主旨作何理解)之后,又會恍然大悟。因此,本文的閱讀,更要求教師不要先入為主,充分尊重和診視學生獨特閱讀體驗和感受,然后去導“碰撞”,使學生在相互切磋中相互啟發(fā)、相互鑒借,不斷豐富自己的觀點,獲得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事實上學生的許多感悟是教師所想不到的,有些見解甚至是值得教師學習的,因為語文問題與創(chuàng)造性有著天然的、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語文問題答案的豐富多彩,給它的解決帶來了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教師一定不要先入為主,一定要充分尊重和診視學生獨特閱讀體驗和感受,讓不同的思維類型的個體、認知結構處于不同水平的個體,個性都得到表現(xiàn)和發(fā)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全力為他們個性化的閱讀創(chuàng)設以平等、民主、和諧為核心的有利于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到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語文教案 2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賴特兄弟在幼小的心靈里,是怎樣產(chǎn)生飛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發(fā)明第一架飛機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yǎng)學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的意識,激發(fā)他們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在萊特兄弟的幼小的心靈里,是怎樣產(chǎn)生飛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發(fā)明第一架飛機的?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提問,學生分成四個方陣進行搶答。
。1)空調(diào)什么時候是誰發(fā)明的?(1902年美國人開利)
。2)洗衣機什么時候是誰發(fā)明的?(1906年美國人費歇)
。3)X射線什么時候是誰發(fā)現(xiàn)的?(1901年德國人倫琴)
。4)維生素什么時候是誰發(fā)現(xiàn)的?(1912年英國人霍普金)
。5)冰箱什么時候是誰發(fā)明的?(1923年瑞典的兩個工程師)
。6)電視什么時候是誰發(fā)明的?(1925年英格蘭發(fā)明家貝爾德)
。7)圓珠筆什么時候是誰發(fā)明的?(1938年匈牙利人比羅兄弟)
(8)激光什么時候施舍發(fā)明的?(英國人肖洛和湯斯)
。9)雜交水稻什么時候是誰發(fā)明的?(1965年中國人袁隆平)
。10)因特網(wǎng)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chuàng))
2、教師小結。
二、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學。
1、讀通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思考:課文可以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
3、提出本課不理解的詞語,小組相互交流解決。
三、整體感知,釋疑解難。
1、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準確、讀通順的情況。
3、指名反饋。
(1)分段情況。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結合圖片資料釋疑。
四、學習課文1——4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1——4自然段。思考:
(1)什么叫“信念”?“飛翔的信念”是什么?
。2)在萊特兄弟幼小的心靈中,是怎樣產(chǎn)生飛翔的信念的?
。3)你覺得小時候的萊特兄弟是個怎樣的孩子?
2、指名反饋,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加點的詞語品析,指導感情朗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自然段。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1、把本課的生字新詞抄寫兩遍。
2、搜集有關飛機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萊特兄弟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一天弟弟在想,人如果能像小鳥一般在天空飛翔那該多好。于是兄弟二人一面經(jīng)營修車店,一面夢想著飛行,但當他們著手去進行飛行試驗時,有人因滑翔機墜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飛機引擎太重而無法飛。同學們,如果你在進行試驗時,同樣遇到這么多障礙,你會怎樣面對呢?
2、學生討論。(放棄,生命更重要,讓別人去試驗;堅持,科學要付出犧牲。不然,哪里會有偉大的飛行交通工具——飛機)
3、師:是的,萊特兄弟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克服了種種的困難,最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行者一號”。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繼續(xù)學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4——8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1)萊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難,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畫出描寫世界第一架飛機的句子。
。3)畫出面寫世界第一架飛機飛行的句子。
。4)為什么這次飛行只飛了99秒,441米遠,就說“飛行的時代終于來臨了”?
2、指名反饋。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驚奇地、興奮地、贊嘆地)
三、總結全文
1、教師導讀。
2、結合搜集到的資料指名反饋。
3、教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資料,了解其他夢想成真的事例。
語文教案 3
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劃出生字、生詞并積累下來,了解與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
2、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lián)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文章諷刺的語言風格(反語),體會其在文中的作用。
重難點:
1、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lián)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章諷刺的語言風格(反語),體會其在文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主預習
1、常識介紹。(閱讀“基礎訓練”P12,了解作者及書信格式)
2、完成“基礎訓練”-------語言積累(1---3題)。
二、視頻朗讀(PPT)
三、自讀感知。(PPT)
1、自讀課文,畫出信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和諷刺侵略者的語句,細細體味。
2、巴特勒為何征求雨果的'意見?
3、這封書信主要表達了雨果怎樣煩人思想感情?
四、課文研讀,合作研討。(PPT)
1、雨果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
2、雨果在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時用了不少反語,找出這些反語,思考這些反語的運用有什么作用?
3、這封信先極力描繪圓明園的神奇壯麗,然后才寫侵略者對其焚燒洗劫,這樣安排材料有何好處?
4、雨果指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屬于人類的”。對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五、拓展延伸
以給雨果寫一封信的形式,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的感想。
語文教案 4
教學內(nèi)容:
復韻母ie üe er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復韻母 ie 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ye,讀準音,認清形。
2.過程與方法:會在四線格內(nèi)抄寫ie復韻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普通話,學好拼音的興趣。
教學重點:
復韻母ie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ye的正確認讀。
教學難點:
“ie”的發(fā)音,口型唇位到位,才能正確發(fā)音
教學準備:
拼音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出示:ai ei ui ao ou iu 認讀。
出示:yi wu yu
(1)出示i和yi、ü和yu。讓學生讀一讀。
(2)說說它們分別代表的是什么?
2.出示j q x ü
。1)讓學生讀一讀。
。2)說說ü上兩點省略規(guī)則
3.用卡片指名認讀復韻母ai ei ui ao ou iu,讀后說說復韻母發(fā)音的.口形特點。
4.我們學過哪些整體認讀音節(jié)?
5.指名認讀音節(jié):nü lü和ju qu xu,復習ü上兩點省略規(guī)則的兒歌。(小ü見了j q x,去掉兩點還念ü。)
二、學習新知
。ㄒ唬┙虒W復韻母ie,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ye。
1.學習ie、üe、er的音形。
2.指導學生看插圖說話,引出ie:圖上畫著什么?啟發(fā)學生回答“椰樹”,板書ie。
3.教學ie的發(fā)音,記清形。
出示ie
指名讀,范讀,開火車讀,齊讀。ie和ei 是雙胞胎,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嗎?指名說,區(qū)別讀。
提示注意:ie,老師是怎么讀的呢?(先發(fā)i,緊接著向e滑動,i重e輕,就成了ie。)領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板書ye,教師講解:ie是復韻母,不能給漢字注音,整體認讀音節(jié)ye跟復韻母ie的讀音一樣,寫的時候,要把i換成聲母y。
5.復韻母ie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ye的四聲練習。(自由讀、抽讀、組詞讀)
yē 椰樹yé 爺爺yě 田野yè 葉子
三、總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ie,ye的發(fā)音及聲調(diào),要多讀多練。
四、作業(yè)
課后練習讀寫復韻母ie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ye。
板書設計:
ie ye
語文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第二、三段,學習有關句子的句式。
2.認識課文開頭、結尾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3.總結課文。
(二)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二段。
(1)聽錄音,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2)組織學生讀議。
、倌概g有哪些意見分歧?她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谀阏J為誰的意見是正確的?為什么?
(3)自讀課文,劃出反映媽媽品質(zhì)的語句。
(4)比較句子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出示燈片)
①已經(jīng)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谔煜轮辏呀(jīng)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
(第一句把“還下著雨”放在后面,“再說”增強了說話的氣勢,使句子具有一種理直氣壯的意味。)
(5)分角色讀課文的'第二段。
(6)從“我”和媽媽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媽媽是怎樣一個人?(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yǎng)下一代無私奉獻。)
2.學習課文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課文開頭和結尾寫雨小、雨細有什么作用?
(結尾和課題、開頭呼應,耐人尋味。蒙蒙細雨既小又細,使人幾首覺察不到它的存在,這正像默默耕耘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人民教師,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無私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作者借景抒情,贊美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暗示了課文的中心。)
3.總結全文。
4.布置作業(yè)。
(1)指導完成作業(yè)本第4題。
(2)完成作業(yè)本第3、5題。
(3)選做作業(yè)本第6題。
語文教案 6
教學目的:
1.認識14個生字和多音字“干”。
2.通過學習使同學了解有關啄木鳥、貓頭鷹、喜鵲的知識。
3.培養(yǎng)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滲透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出課題。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一幅畫,小朋友想看嗎?
出示課件。(一棵哭泣的大樹)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棵大樹在哭。
師:他為什么在哭呀?
充沛發(fā)揮同學的想象力,讓同學回答,任何回答教師都給以適當?shù)墓膭睢?/p>
師: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學習一個故事《啄木鳥》。
教師板書課題《啄木鳥》。
師:請小朋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里邊有我們要學的一個生字“啄”,看一看它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怎樣記住它呢?
師生讀課題兩遍。
二、學習課文《啄木鳥》
1.自讀課文,初識生字。
師:請小朋友自身到課文中找答案,注意里邊有許多生字娃娃藏在里邊不想讓我們發(fā)現(xiàn)它,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
同學自身想方法。(問同學、問老師、查生字條……)
2.教師范讀,同學指著課文中的字,從中糾正同學讀音。
通過提問檢查同學學習情況。
(1)師:現(xiàn)在你知道大樹為什么哭了嗎?(生答:生病了)誰想讀一讀這一段?請個別讀。
。2)師:蘋果樹生病了,要請醫(yī)生來治病,都是有誰來了,他們的心情會怎么樣呢?
同學回答。
師:它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呢?請你選一段話讀一讀。你能把它們的心情表達出來嗎?
請個別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評價他讀的怎么樣。
。ɡ首x是否有感情、是否讀音正確、有沒有讀錯的字、是否能表達出小動物的心情等。)
(3)師:啄木鳥做完手術后蘋果樹怎么樣了呢?
。ㄍ瑢W讀最后一段。)
在同學讀完后教師故作聰明的說:“哇,啄木鳥的身手可真大,比貓頭鷹和喜鵲可強多了。小朋友說是不是?”激發(fā)同學動腦筋,引導他們正確的看待問題。
同學會有很精彩的回答,教師要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教師小結:每種動物都有自身的身手,我們不能片面的看待他們。如:貓頭鷹會捉老鼠,喜鵲會捉樹枝和樹葉上的蟲子,啄木鳥會啄樹干中的蟲子等。動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組成局部,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
3.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互相學習優(yōu)點、糾正缺乏)
4.出示課件,請讀得好的同學讀。
。ㄕn件:在背景圖上的整篇課文,生字用特別的藍色體現(xiàn)出來)
三、出示課件識字
1.你能讀出這些詞語嗎?
啄木鳥一棵樹生病身體蟲子醫(yī)生治病
貓頭鷹氣球?qū)Σ黄鹣铲o樹干手術敲門
2.你能讀出這些字嗎?
啄棵病體蟲醫(yī)治鷹氣對
鵲干敲術
。◣煟耗隳馨涯阏J字的好方法說給大家聽嗎?你能用這些字組詞嗎?)
3.你能正確讀出下面句子中藍色的字嗎?
啄木鳥在樹干上捉蟲子。
小朋友們把教室打掃得很干凈。
四、延伸
活動課帶頭飾扮演《啄木鳥》。
請小朋友回家搜集小動物的圖片和知識,帶到學校講給大家聽。
語文教案 7
教學目標
1、在親身經(jīng)歷中,感受童話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童話的興趣。
2、在寫童話、講童話、演童話過程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習作
一、引言
濃濃的童話情讓我們經(jīng)歷了一段段美好時光,重新拾起它,你會覺得它是那么美好。這節(jié)課讓我們在寫童話的、講童話、演童話的過程中,再一次盡情體驗童話給我們的快樂吧!
二、走進“大看臺”
過渡:上節(jié)課老師讓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編童話、寫童話、講童話、演童話,走進今天的“大看臺”,同學們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想一試身手。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開始吧!
三、學生準備
1、一進“大看臺”:
、 讀自編故事,忠實的聽眾發(fā)表建議。要求:通順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 講童話,悉心的'聽眾品評哪個最好。要求:大膽、大方、大聲;抓住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講述。聽眾要認真聽,評價要說出理由。
、 演童話,熱情的觀眾談談觀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識,表演大方,抓住童話的主要情節(jié)。
、 總結經(jīng)驗,聽取建議,再次準備,教師指導。
2、二近大看臺:
、 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童話大看臺”現(xiàn)在開始了,請你用最熱烈的掌聲請出第一位表演者。
、 有感情的讀自編故事。
⑶ 用情的講童話故事。
、 出色的演童話故事。
3、交流收獲。
四、學生作文
【學法指導】鼓勵學生在寫童話、講童話、演童話過程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教案 8
教學目的:
1、學會9個字,認識7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xiàn)出的聰明才智以及維護國家尊嚴時的凜然正氣。
教學重、難點:
明白楚王為難晏子的原因,領略他的聰明才智,并初步了解劇本的特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資料導入:
1、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晏子的資料,誰來和我們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資料。
3、今天我們來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國時發(fā)生了什么?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思考:這篇課文和以前學過的.課文有哪些不同?
2、畫出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樣侮辱,和晏子怎樣反駁的相關語句。
三、學習課文第一幕:
1、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和以前的課文有什么不同了嗎?
2、小結:這篇課文的形式很特別,是劇本。劇本首先要交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并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把故事分成幾幕;有場景的介紹;故事的發(fā)展主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來推進;今天我們來學習這個劇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學們讀了課文,你們覺得楚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出楚王的傲慢無禮,目空一切。
5、練習分角色朗讀。
6、楚王為什么要為難晏子?
四、學習課文第二幕:
1、過渡:楚王想好了要讓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嗎?請同學們在小組里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提示語言。
2、通過朗讀課文,同學們覺得晏子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
3、全班交流,領略晏子的沉著和論辯的機智。
4、指名分角色朗讀。
五、拓展延伸:
在小組里演一演這兩幕
語文教案 9
教學目標:
1、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能體會課文情境的發(fā)展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說出讀后受到的啟發(fā),學習船長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品質(zhì)。
重點難點:
1、通過事情的發(fā)展,使學生能理解父親為什么逼孩子跳水,并通過換位思考,分析出孩子是否也能理解。
2、能體會課文情境的發(fā)展變化及寫作方法的特殊之處。
教學過程:
一、談話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談話:
1、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初步學習了《跳水》一課,你還記得故事中都出現(xiàn)了那些角色,他們誰是主角嗎?
2、既然父親是主角,為什么在文章中所占筆墨卻并不多,卻主要描寫了小男孩?
二、處理字詞,掃清理解障礙
出示:取樂放肆
提問:這兩個詞都是說的誰?請用因為所以表達
出示:桅桿
教師:結合圖講解桅桿的高度
出示:不知所措
提問:什么意思?
三、體會危機、渲染氣氛
1、課件出圖——航行的輪船和甲板上的人和猴
談話:一艘輪船,環(huán)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這一天風平浪靜,人們都在甲板上。
學生:指名讀1、2段,思考:猴子為什么要摘孩子的帽子?
2、教師:猴子的行為我們可以理解,可為什么小男孩最后也爬上了桅桿?
3、學生:默讀課文3—6段,找到相關的語句說明(拿帽子水手起哄好面子失去理智等)
4、教師:爬上桅桿也沒關系,怎么就變成了小男孩跳水呢?為什么他要跳水?從哪看出他處境危險?
5、學生:讀課文5、6、7段,課件出示重點句,指名讀:你想通過讀告訴我們什么?理解當時的危險程度。
6、課件出示第7段,能不能去掉兩個關聯(lián)詞?體會危險的程度,推進理解后面毫無退路的選擇
7、提問:我們在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了危險,那小男孩呢?他有沒有意識到?你從文中的那個詞知道的?(理解醒悟,字面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師:剛剛還只顧著拿到帽子的孩子,這時雙手是毫無攀附,雙腿開始搖搖晃晃,他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孩子們這才是最可怕的呀!
提問:現(xiàn)在的處境可以用一詞來形容是什么?
。ㄇрx一發(fā)岌岌可危危在旦夕萬分緊急等)
8、談話:是啊,這是多么危險的一幕呀,必須要想辦法趕緊救下孩子。S即指名)你有辦法嗎?你呢?我們無能為力,水手們也不知所措。我們不敢想象如果孩子失足的情況下會有怎樣的后果
四、深入文本,品味人物品質(zhì)
1、談話:事情好像已經(jīng)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卻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折
2、學生:默讀課文第9段,有什么讓你困惑的地方?
。ㄒ龑Ш⒆淤|(zhì)疑出本課難點:為什么槍口指向孩子?會不會真的開槍?孩子聽到之后會怎么想?根據(jù)學生提出的疑點,隨機處理,重點討論問題,船長不是孩子的父親嗎?當他用槍指著自己的孩子時,孩子會想些什么?相信父親,不管是埋怨還是后悔,這一刻剩下的就只有服從了)
3、談話:就在孩子跳入海中的那一刻,水手們也跳了下去,盡管在海水中只有短短的40秒鐘,卻仿佛讓人們經(jīng)歷了一場生死的考驗,所幸的是孩子終于得救了。
4、學生:再讀第9段,思考: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小組討論并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說明。
。S機處理語句:船長機智在哪?從哪看出冷靜?父親真的會開槍嗎?果斷比較難,教師可以設疑:從走出船艙看到那危險的一幕,到命令孩子跳水他憑什么做出的決定?)(找到生存的概率,理解短時間的決定所透露出的果斷,風平浪靜、水手都在甲板上、孩子會游泳)
指導朗讀,你想像一下,是你最親近的人站在那個橫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怎樣對他說?你希望他快點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
5、教師:在這么危機的時刻,在關乎到自己親人生死的時刻,船長竟然能想出了這么一個看似絕望的辦法,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這足以證明他確實是一位處事冷靜、果斷的人。也難怪他能夠帶領船員們闖過大風大浪平安環(huán)游世界了。
五、升華感情,體會寫法
1、提問:作為文中的主人公為什么此時此刻才登場?如果父親一直站在甲板上還會有后面的故事嗎?
如果讓你說說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你應該怎樣說?(出示課件導圖)
。ㄍㄟ^這樣的思考,使學生再次回顧全文,認識到前面的的描寫是為了父親的出場做鋪墊,學生能夠按順序說出主要內(nèi)容)
2、提問:課件出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兩個故事都是急中生智想到的辦法,但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孩子理解出一個是事發(fā)突然,一個是逐步推進)
3、談話: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鈞一發(fā)的緊要關頭,就是為了父親的出場做鋪墊,作者寫主人公的筆墨不多,寥寥數(shù)語,卻讓整個事情化險為夷。作家用這樣的描寫告訴我們,寫作要真實、自然,而我們也明白了,寫事情的時候要根據(jù)具體情境來寫,這樣才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
4、提問:學完了這篇文章,不論是在情感上或?qū)懽魃隙加辛诵碌氖斋@,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5、教師總結提升:作為老師,學完文章我也有些話想對你們說:孩子的沖動做法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現(xiàn),我們要引以為戒。而水手們雖說與孩子很熟悉,就像我們同學之間,但開玩笑也要適可而止,否則也會傷及性命。我更希望你們能做一個像船長那樣處事冷靜果斷的人。
板書設計:
22、跳水
情況危急—————急中生智—————處事冷靜、果斷
孩子船長
父親
語文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復習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方法目標:以讀貫穿教學始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換位體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容忍和諒解才是的解決辦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教學的難點在于對課文內(nèi)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整體感知
復習詞語,全班齊讀
二、初讀了解課文
1、課文寫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
2、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觀看課文動畫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剛才我們讀了課文,睡能告訴老師,小松鼠和小熊分別住在哪里?(課件展示家的位置)
2、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頂,小熊住在山腳,他們卻成了好朋友,這是怎么回事?請大家讀讀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誰能告訴老師,他們兩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是什么讓他們成為好朋友的?
(2)生自由讀第2—5自然段,要求把課文讀流利
(3)請生個人讀,檢查生讀書情況,再請生評價
(4)重點學習第三,五自然段,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3、哪里寫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樂壞了”還可以怎么說?教師通過課文插圖,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語氣,動作。
4、請學生上講臺表演,再要求全班學生把樂壞了表情表演出來
5、用高興的心情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6、學習第六自然段
(1)區(qū)別“飄”和“漂”
(2)紙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門口
風箏乘著風,飄呀飄,飄到了松鼠的家門口
你看這兩個字讀音相同,表示的意思不同,這個“漂”是三點水,和水有關,表示在水上“漂”,而另一個“飄”是風字旁,和風有關,表示在風中飄。
7、學習小組學習第7—11自然段,體會情感
(1)小熊和小松鼠吵架了,他們的心情怎么樣
(2)他們分別做了什么?
(3)誰先提出和好的?
四、總結全文
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1、誦讀謎語詩,認識“六、七”等5個生字,會寫“八、十”2個字。(重點)
2、區(qū)分3組形近字。學習運用加減識字法和圖文對照識字法識記生字。(重點)
3、正確美觀地書寫“二、三”等4個字,引導學生掌握“從上到下”和“先橫后豎”的筆順規(guī)則。(重點)
4、誦讀、積累古詩《詠鵝》。
5、引導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讀書,養(yǎng)成親子閱讀的良好習慣,創(chuàng)造更加溫馨的閱讀氛圍。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帶有插圖的課件。
2、田字格磁力貼。
學生準備:
“六、七、八、九、十”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語文王國的城門外,看,漫天雪花也擋不住這里的居民迎接我們的熱情,聽,那個孩子在吟誦什么呢?(動畫演示:漫天雪花中一個孩子在吟詩“一片兩片三四片……”)
二、趣味活動,識字寫字
1、教師放大動畫音量,引導學生和動畫里的孩子一同誦讀這首謎語詩。
2、教師利用課件出示這首謎語詩,指名領讀,小組練讀,齊聲誦讀。
3、小組交流:從這首小詩中讀懂了什么?
4、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這首詩的謎底是雪花!耙黄瑑善笔钦f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飛入水中都不見”。
5、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中有10個數(shù)字:“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利用課件交流識字。
(1)鼓勵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些數(shù)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領大家讀一讀。
(2)還有哪些數(shù)字不認識,指給同桌或者小組同學看,請他們教教自己。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到前面指給大家看,并領讀。
(4)開火車讀生字,并組成詞語,或者說一句話。
6、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書寫內(nèi)容,交流書寫“八”“十”。
(1)每個生字由幾筆組成?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觀察到的'和小組同伴說一說。
(2)學生先描紅,再練習書寫。
(3)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作品,師生評議:哪一筆寫得好?好在哪里?
(4)根據(jù)老師和同學的意見修改自己的書寫。
三、情境活動,對比差異
1、過渡:瞧,天晴了,漢字王國的居民們在歡迎我們呢!(課件出示6個“居民”,身上分別寫著:人、天、口、田、日、目,按順序兩兩手拉手。)
2、小組交流:每對漢字兄弟長得都很像,你能區(qū)分開他們嗎?
3、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人”和“天”——一個“人”伸直胳膊,頭上頂著一塊木板就是“天”。一“人”不變,二人為“天”。
(2)“口”和“田”——張開“口”,里面沒有東西!疤铩钡刂虚g有交叉的小路。
(3)“日”和“目”——太陽有一個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橫。“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兩滴眼淚,所以“目”里面有兩橫。
4、鞏固應用:請同學們大聲說出這6個“居民”的名字,并選擇喜歡的一組“居民”,分別組詞語或者說句子。
四、指導書寫,掌握規(guī)則
1、課件播放動畫。漢字王國里的老師正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字“二、三”,學生認真觀察這位老師的書寫順序。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這兩個字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模?/p>
3、小結并板書漢字的第一條筆順規(guī)則就是“從上到下”。
4、教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寫生字“十、禾”,引導學生觀察后交流:這兩個字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模?/p>
5、小結并板書漢字的第二條筆順規(guī)則就是“先橫后豎”。
6、互動活動:我們在寫漢字的時候,除了要根據(jù)正確的筆順規(guī)則認真書寫外,還要注意書寫姿勢。什么樣的書寫姿勢是標準的呢?請大家一邊調(diào)整坐姿,一邊說。
7、學生自主練習,先書空,一邊書空一邊說筆順規(guī)則,再描紅,最后練寫。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筆。
8、利用投影儀展示作品,引導學生針對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筆畫書寫的長短進行點評。
9、小結:要想把字寫得端正,不僅筆順要正確,同時要注意筆畫的位置等,這樣才能把字寫得美觀、大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一首謎語詩,誰來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齊背)這節(jié)課我們還會學到一首古詩喲,快來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吧!
二、誦讀古詩
1、教師播放古代私塾里教書先生正在教孩子讀古詩《詠鵝》的動畫,會讀的同學可以跟著視頻一起誦讀。
2、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
3、小組交流學習情況,互相糾正字音,反復練讀,直到全組同學都會朗讀為止。
4、教師再次播放教書先生讀古詩的動畫,組織學生模仿教書先生的節(jié)奏和語調(diào)練習誦讀。
5、引導學生想象并交流,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他在寫這首古詩的時候,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6、課件播放古詩《詠鵝》所描寫的畫面,學生一邊欣賞,一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意思。
7、齊聲誦讀,背誦古詩。
三、親子閱讀
1、過渡:下課了,漢字王國的孩子們在一邊拍手一邊讀兒歌呢!
2、課件播放兒歌《小兔子乖乖》,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兒歌里都有誰?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3、自由讀《小兔子乖乖》,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圈起來,問問老師,再多讀幾遍。
4、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5、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第一次,小兔子為什么不開門?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樣說?第二次,小兔子為什么開門了?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樣說這段話?
6、分角色朗讀。
四、拓展延伸
1、討論: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2、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這首小兒歌。
語文教案 12
【教學目的】
1、德育點: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2、能力點: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文章精彩的場面描寫。
3、知識點:揣摩語言,掌握一些文言詞匯;側(cè)面描寫。
【教學重點】
1、鍛煉學生看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2、理解文章精彩的場面描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自然界中有的動物能模仿人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那么人能模仿其他事物的聲音嗎?下面請大家聽聽這些聲音。這些都是人口模仿出來的。很奇妙吧!口技表演就是一門奇妙的藝術。不信?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口技》這篇課文。
二、導讀課文
1、聽課文的朗讀。
2、齊讀課文:
、 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jié);
、 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3、正音:
讓學生自主找出讀錯了的字詞,學生質(zhì)疑完成正音,體現(xiàn)生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4、再讀課文。
三、解讀課文──看圖說話
(開展小組活動完成)
1、讓學生觀察畫面,看圖概括文章內(nèi)容。課文講了些什么呢?
⑴ 盡量扣準圖片及課文內(nèi)容進行流利的口頭表達。
、 適當進行點評。
2、好,那同學們想想,課文描寫了幾個場景呀?三個場景。哪三個?
3、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些場景的呀?通過聲音的描寫。請在文中畫出所描寫到的聲音。(學生口頭作答)
4、聽到這些聲音,聽眾們的反應如何?
第2段:“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
第3段:“意少舒,稍稍正坐”
第4段:“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讓聽眾們?nèi)绱巳朊缘目诩急硌,口技人有些什么特別的表演道具嗎?
5、課文首尾。
、 請男女生各一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 文章首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不是重復嗎?當然不是。那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二者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qū)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diào)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回味不已。
四、歸結文章的主旨
1、課文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贊揚了口技藝人高超的`技藝,顯示出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2、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身邊有沒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學反思】
1、遵循課改的教學理念和學?鞓方虒W的原則,我從備課開始就關注我所要面對的教學對象,用心備課的同時也認真地備人。因而這堂課教學目標完成得較好。我通過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對文章行文的流暢和精彩的場景描寫有了初步的體驗;也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民間藝術的高超精湛,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敬意。
2、不足之處:
、 有一個問題向?qū)W生提出時,我措辭有不夠精準之處,以致讓學生在回答時有一些小偏差。
、 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我有急于道出的心理傾向。
⑶ 我上課還不很老練,有一些緊張,沒能做好揮灑自如。
、 教學機智尚待加強,我在處理課堂中學生出現(xiàn)的突發(fā)性事件的應變不好。
語文教案 13
【教學要求】
1、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感受夏夜的景色美,同時也突出助人為了樂的精神更美。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詞
【課時劃分】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圖文結合,了解故事內(nèi)容,使學生感受夏夜的美受到人格的熏陶。
2、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讀生字。
【教具準備】
插圖、生字卡、錄音帶。
【課前準備】
孩子們收集有關夏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
夏夜多美。
2、你喜歡夏天嗎?為什么?
3、夏夜的風景也很美,美在哪里呢?
4、指名說。
5、出示掛圖:
播放錄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6、指名說。
二、初讀課文
1、多美的夏夜啊,讓我們趕快翻開書讀一讀吧!要求:
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去掉拼音讀生字卡片:
齊讀、領讀、開火車讀。
三、感悟課文
1、自讀課文:
你讀懂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板書:
小螞蟻──哭──笑
睡蓮──彎腰
蜻蜓──送
螢火蟲──照
星星──笑
四、感情朗讀 體會感悟
1、生讀自己喜歡的角色。
2、指名讀:
師適時指導。
3、四人小組讀:
相互評價是否讀的`有感情。
4、指名分角色讀:
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5、生評價。
6、全班分角色朗讀。
五、拓展
1、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夸這些小動物和植物。
2、指名上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小動物。
3、生評價。
4、說一說:
周圍有這樣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嗎?
六、小結
這里的夏夜真美啊!睡蓮姑姑、蜻蜓、螢火蟲幫助小螞蟻找到家,他們幫助別人的心比景色更美。
七、課后實踐
多為周圍的人做好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3
語文教案01-13
語文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