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活動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活動目標:
1、探索5的分合,記錄它的分法。
2、樂意用語言、符號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5個籌碼(瓶蓋制作:紅面和白面);一個空八寶粥;各種特征的五只小貓圖片;記錄卡;筆;音樂《找朋友》;掛卡。
活動重難點:
發(fā)現數量5有4種不同分發(fā),并用數字符號進行記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復習5以內量的點數。
1、游戲“吹泡泡”。老師念兒謠,小朋友聽老師的口令變出相應人數的泡泡來。師: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吹成4個人的大泡泡。小朋友就4個人手拉手圍成圈變成4個人的大泡泡。(游戲重復進行,也可是5個人的大泡泡)。
2、教師關注在游戲中每組幼兒的人數是否與指令要求一致。
二、出示小貓的`圖片,觀察小貓的特征,初步感知5的分合式的意義。
三、學習5的分解組成
1、教師搖籌碼,讓幼兒感知。了解分合式的意義。
。1)出示籌碼,引導幼兒區(qū)分籌碼的紅面和白面。
(2)教師讓幼兒區(qū)分籌碼的總數(5個)。
。3)教師示范“搖籌碼”,判斷籌碼紅面和白面的數量各是多少,并用分合號和數字記錄籌碼。
。4)幼兒用語言表述分合算式中數字和符號代表的意義。
2、幼兒操作,記錄5的分解組成。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5個籌碼,一個空八寶粥罐)進行操作并記錄操作結果。要求幼兒多次操作,記錄多次操作的結果。
。2)師生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
(3)教師展示5的4種分合式。
四、游戲“找朋友”,鞏固練習5的分解組成。
玩法:幼兒每人掛起卡片,音樂響起,就去找自己的朋友,音樂停,手拉手站好,并且兩位朋友的數字合起來是5。如:1和4合成5。(游戲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積極嘗試和操作,發(fā)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
2、經驗遷移,發(fā)現生活中的連接現象,萌發(fā)探究的興趣。
3、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多種材料,發(fā)現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粘、夾、打結等),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難點:
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物體的連接。
活動準備:
1、 吸管、手工紙、回形針、橡皮泥、布條、繩子、雙面膠、輕泡、牙簽。
2、 森林背景圖一張。
3、 字卡:粘、夾、打結、串、釘、插。
4、 PPT課件:生活中的連接現象(水管、電線、桌椅、積木)。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個朋友,你們肯定認識喜羊羊和懶羊羊。
他們兩個決定進行一次偉大的探險。
師講述故事:兩個小家伙背上神奇背包,離開了羊村,來到小河邊,卻發(fā)現——橋斷了,怎么過去呢?(指導:把斷橋連接起來)
橋接好了,兩人繼續(xù)探險,來到一片黑森林里,這里充滿了危險,到處都有灰太狼挖的陷阱……他們兩個非常小心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忽然,懶羊羊覺得腳下一空,撲通掉進了深深的陷阱里面,這個洞這么深,懶羊羊爬不出,急得直哭,喜羊羊努力地想辦法……
猜猜,喜羊羊會想到什么方法呢?
。ㄓ變鹤杂砂l(fā)表個人見解)
二、操作材料,嘗試連接。
1、師:我們來聽聽喜羊羊怎么做,他想了想,打開神奇背包,發(fā)現了這些東西(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觀察)有:吸管、手工紙、回形針、橡皮泥、布條、塑料袋、繩子、雙面膠,透明膠、剪刀
2、師:可是這些東西都是短短的`,能把懶羊羊救起來嗎?(不能)喜羊羊不知道怎么辦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會怎么做?(重點引導:把短的東西連接起來)
3、師:下面就請你把這些短短的東西變長,把懶羊羊救上來。
4、幼兒操作材料,嘗試多種連接方法,教師注意觀察并重點指導幼兒: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多種方法的連接,比如:布條打結、手工紙用雙面膠粘成長條、或用夾子夾成等等。
5、提醒幼兒:如果你完成了,去圖上比劃一下,看長度夠不夠把懶羊羊救上來。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個別幼兒的探索結果,鼓勵第一個完成營救任務的幼兒,以及活動中的合作。
三、交流討論,總結方法。
1、師:喜羊羊可著急啦,趕緊把你想到的辦法告訴他吧!誰愿意第一個告訴他?(請第一個成功的幼兒)
。ㄓ變褐v述自己的方法,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如粘、夾等),他用這個方法連接,成功了嗎?我看到他是第一個成功的。
2、師:有誰和他用一樣的方法?
3、師:除了……還有什么方法?
。ń處熱槍(chuàng)造性的方法給予重點展示)
4、師:你們想到了粘、夾、打結、串、釘、插這么多連接方法,為你們開動小腦筋,老師要鼓個掌。懶羊羊就順著這條長長的線往上爬啊爬啊,終于逃出了陷阱,“小朋友,謝謝你們的幫忙”兩個人又開始了他們的探險之旅。
四、經驗遷移,發(fā)現連接。
1、師:剛才我們通過把東西連接起來,幫兩個小家伙解決了難題,其實生活中有些東西只要連一連就可以幫忙解決很多問題。(出示課件)
師:比如說它水管,把它們連接起來就可以?(送水等)
這個呢?(電線)把他們連接起來就可以?(通電)
還有這個木頭,連接起來就是?(桌子椅子等等)
下面這個小朋友最喜歡(管子積木),連接起來就是……
2、延伸部分
師:在我們教室里,哪些地方有連接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找到后記錄在紙上,比一比誰觀察最仔細,找到的最多。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餅干變化的神奇和有趣。
2.能仔細觀察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3.通過多種方式感知餅干的變化。
活動準備:
1 . 經驗準備:初步了解、認識多種餅干的形狀、顏色和味道。
2 . 物質準備:各種各樣的餅干若干;點心盤、碗、牛奶、毛巾人手一塊;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調動經驗。
指導語:小朋友,你們吃過什么樣的餅干?
2.觀察餅干,說餅干的樣子。
。1)觀察老師發(fā)放的餅干,通過各種感官觀察并相互分享、交流。
指導語:看看你的餅干是什么樣子?摸摸是什么感覺?聞聞是什么氣味?嘗嘗是什么味道?
。2)再次觀察,并給餅干分類。
3.品嘗餅干,說餅干的樣子。
。1)比較觀察發(fā)放的餅干。
指導語:看看這塊餅干和剛才的那塊一樣嗎?
(2)拿一塊餅干,嘗一嘗。
指導語:是什么味道?和剛才那塊餅干味道一樣嗎?看看餅干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還和剛才一樣嗎?
(3)再次咬餅干,說說發(fā)生的變化。
4.泡餅干,觀察變化。
。1)猜測泡過牛奶的餅干的變化。
指導語:如果把你手上的餅干放在牛奶里泡一泡會有什么變化呢?
。2)觀察泡過牛奶的`餅干的變化。
指導語:這塊餅干是什么樣子的?和剛才那塊一樣嗎?
。3)嘗一嘗泡過牛奶的餅干,了解味道的不同。
指導語:你能把杯里的餅干撈起來嗎?試試看?嘗一嘗?
(4)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指導語:餅干變得怎么樣了?摸起來怎么樣?吃起來怎么樣?
5.師幼共同小結,活動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7-01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4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