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小班社會教案

      小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4-09-19 20:39:0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雞出殼后的生長過程。

        2.了解成年后雞的身體結構,能正確掌握雞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活動準備:

        1.圖片:《小雞出殼了》、小雞。

        2.掛圖《小雞出殼了》

        活動重點:

        了解小雞出殼以及出殼后的生長過程。

        活動難點:

        用正確的語言講述雞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審美元素:

        幼兒通過觀察小雞,感受小雞黃黃的顏色,絨絨的羽毛,唧唧的叫聲,激發(fā)幼兒熱愛小動物和愛護小動物的美好情感。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雞

        師:我們班來了位客人,看看是誰?它是什么樣子的?知道它是從哪里來的嗎?小雞是怎么出殼的?

        師小結:小雞是黃黃的,有毛絨絨的羽毛,尖尖的小嘴。

        2.出示掛圖或播放小雞出殼的錄像,引導幼兒觀察并自由交談。

        教師:圖上,小雞從哪兒來的?

        教師:你看到的小雞是怎么樣出殼的'?

        3.帶幼兒講述"小雞出殼"的全過程,學習關鍵詞語"啄破蛋殼""鉆出來"并跟隨教師的語言用動作來表現。

        師小結:小雞是經過母雞孵蛋,出殼后慢慢地跟著媽媽找蟲吃。

        4.觀察大雞圖片,認識雞的身體結構。

        師:小雞長大后是什么樣的?(出示公雞圖片)這是什么雞?你能說出它身體每個部分的名稱嗎?(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雞的身體結構)

        5.共同表演歌曲《小小蛋兒把門開》。

      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體驗顏色的混色過程。

        2。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1。"兒歌":《你好嗎》(請參見幼兒用書)。

        2。食用色素(紅。黃。藍色),面團。

        活動過程:

        1。結合幼兒用書中的《你好嗎》,和幼兒一起學念兒歌《你好嗎》。

        2。給幼兒每人一塊白色的面團,允許他們隨意揉捏成圓形。長條形等。

        3。拿出紅色。黃色。藍色的食用色素,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一種顏色,加在面團里(食用色素的量不要太多,以免顏色太深,不易變色),揉一揉,捏一捏,看看面團變成了什么顏色。

        4。請幼兒從自己有顏色的面團上取下一塊,和別的`幼兒交換一塊不同顏色的面團,然后將兩者并在一起,揉一揉,捏一捏,看看會有什么變化。

        5。請幼兒利用變色的面團自由進行造型。

        6。和幼兒一起討論。交流變色的原因。

        活動評價:

        能說出面團加了顏色后的變化。

      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小腳,喜歡做小腳的游戲。

        2、知道小腳會隨著身體的長大而長大。

        活動準備

        節(jié)奏歡快的音樂磁帶;一份新生寶寶腳印;地墊若干

        活動流程

        一、組織活動:

        1、帶領幼兒隨音樂入場

        師提問:剛才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和我們一起跳舞?(小腳)

        小腳在哪兒?快把它請出來吧!聽:(脫鞋)脫下這個鞋寶寶,脫下那個鞋寶寶,小腦袋靠一起,放在邊上多整齊。

       。撘m子)縮起小脖子(將襪子口退出腳跟)

        拉長小鼻子(拉襪子尖將襪子脫出)

        卷起小身子(將襪子卷起)

        住進小鞋子(放進鞋子里)

        排排做好。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小腳

        師:小腳小腳伸出來,轉一轉,搖一搖,點點頭,一起和我來跳舞(帶領幼兒雙手撐地,兩腿放輕松)小腳真可愛,給小腳找照個相(出示圖片)

        提問:小腳有幾只?(兩只)一只叫左腳,一只叫右腳,左腳向客人問問好,右腳搖搖頭。兩只小腳碰一碰做對好朋友。

        2、師提問:小腳上有什么?(腳趾頭)快數一數一只腳上有幾個腳趾頭?一樣大嗎?

        小結:小腳真可愛,12345五個腳趾頭。

        提問:腳上除了腳趾頭還有什么?(腳跟腳尖腳背腳底腳趾甲)

        腳跟:圓圓的,點點地,踮一踮,畫個圈。

        腳尖:可以跳舞。

        腳背:弓一弓,像小橋。

        腳底:撓一撓腳底心有什么感覺?(癢癢的)

        上面叫腳背下面叫腳底。

        小結:兩只小腳丫,十個腳趾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往上擺,往下擺,往左擺,往右擺,勾起腳趾點點頭,彎彎腰,豎

        我的創(chuàng)新

        活動流程

        起腳跟踮踮地,問個好!

        3、比較腳的大小

        師:寶寶,和老師同伴比一比誰的腳大?為什么老師的腳比小朋友的腳大呢?

        小結:(出示小腳印圖)老師的腳出生時就這么小,后來人長大了腳也長大了,等小朋友長大了小腳也會長大。

        4、小腳的作用

        師:小腳真有趣,你喜歡用小腳做什么?(幼兒自由說并嘗試)

        你能用腳做哪些走路的樣子?(用腳尖走用腳后跟走)

        5、小腳會跳舞。聽剛才的音樂,要求小腳按節(jié)拍跳舞。

        6、保護小腳。師:小腳會做這么多事情,我們聞一聞小腳有什么味道?(臭臭的)為什么臭臭的?(出汗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小腳干干凈凈,舒舒服服的?(幼兒自由說)

        小結:我們要天天洗腳,天天換洗襪子,還要勤換鞋子,勤晾曬鞋子,腳趾甲長長了會生細菌我們要勤剪指甲,穿大小合適的鞋子,這樣我們的小腳就不會有難聞的味道了。

        三、結束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學習穿鞋子和襪子,跟隨歡快的.音樂跳著走出教室。

        延伸活動:到戶外做一些小腳喜歡做的活動(如:踩沙,跑跳,玩水等)。

        小結及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孩子們認識了小腳,在生活中孩子們雖然對自己的腳非常熟悉,但對于腳的各部分孩子們了解的很少,課堂中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自己的腳,幼兒學習興趣濃厚,與老師配合默契。在保護小腳的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見解,并能充分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教學效果較好。不足之處是部分幼兒活動中與老師配合不好,課堂組織環(huán)節(jié)欠佳,還有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穿鞋子襪子不會,不知鞋子的左右,容易穿反,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進一步跟上練習。

      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促使幼兒和大班哥哥姐姐相互認識,培養(yǎng)友好的情感和共同活動的興趣。

        2、使幼兒(特別是獨生子女)體會到兄弟姐妹之情,增加他們的交往機會。

        活動準備:與一個大班聯系。

        活動過程:

        一、請大班幼兒到小班來。

        自己找朋友、結對子、互報姓名。在小班玩游戲。大班哥哥姐姐邊玩邊向弟弟妹妹介紹玩具的名稱、玩法。

        二、帶幼兒到大班做客。

        請大哥哥(姐姐)邀請一個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玩,到喜歡的角落玩喜歡的玩具。帶弟妹入廁、喝水,一起做喜歡的`事情。

        三、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到幼兒園各個場所玩。

        要求大班哥哥姐姐照料好小班弟弟妹妹:幫助他們穿脫鞋子、擦嘴巴等。

        四、哥哥姐姐把弟妹送回班:

        小班小朋友互相交談:哥哥姐姐帶你到哪里去玩的,怎么玩的呢?

        五、小結

        幼兒園里有許多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得真開心。

      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小時候的生活樂趣以及自己在逐漸長大。

        2、樂意在集體面前說話。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一些小時候的用品(衣服、奶瓶)

        2、收集一些幼兒小時候有趣的'照片(喝奶、做學步車)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一些自己小時候用過的物品。

        難點:讓幼兒知道現在用的物品和小時候用的物品有什么不一樣。

        【活動過程】

        1、直觀感知:

        出示幼兒小時候用品。

        “這些是什么東西?”

        “你們用過嗎?”

        “什么時候用的?”

        注釋:幼兒小時候的有關照片,直觀感知這些東西是小時候的用品。

        “猜猜照片上是誰?”

        “他(她)在干什么?”

        讓幼兒試試小時候的用品。

        “這些東西你們現在還能用嗎?”

        “為什么不能用了?”

        2、比較區(qū)別:

        比比說說現在用的用品和小時候用的用品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如:比一比穿著的用品(小大),說一說吃、玩的用品(奶瓶杯子、搖鈴圖書等)

        3、情感體驗:

        了解有關用品保存的簡單意義。

        “雖然,這些用品現在你們用不著了,為什么爸爸媽媽還把你們小時候的用品保存起來?”

        “那么,你覺得你最想保存小時候的什么東西,為什么要保存呢?”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規(guī)和自我服務為一體的健康生活,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自己動手的良好習慣。

        3、感受集體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毛巾、教學PPT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導入活動。

        1、觀看ppt導入:

        P1桌子上有一堆凌亂的毛巾,我們應該怎么辦呀?(整理)P2先將毛巾邊對邊折P3再將毛巾角對角對折P4四塊小方塊疊在一起像什么?

        2、教師邊念兒歌"小毛巾,鋪鋪平,邊對邊,角對角,一塊塊,往上疊,看誰疊得快又好!"邊示范疊一次。

        3、介紹"疊毛巾"規(guī)則:比賽分6組進行,每組幼兒4塊毛巾,每塊毛巾要求對折兩次,疊成一個小方塊,然后4個小方塊角對角疊整齊,疊好之后先舉手,等裁判檢查合格通過。

        3、分組進行比賽

        4、為獲獎幼兒獎勵貼貼紙5、學習兒歌《疊疊樂》。

        附兒歌:《疊疊樂》

        小毛巾,鋪鋪平,邊對邊,角對角,一塊塊,往上疊,看誰疊得快又好!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的教學孩子們雖然學會了疊毛巾的方法,但我在想如果我們疊毛巾只是在課堂上學習了,生活中不去要求和積累的話,那么小朋友再過幾天他還會自己疊嗎?!.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孩子們回家以后如果還是爸爸媽媽幫他們疊毛巾使得孩子們沒有關聯的機會,那他們過幾天之后還會不會自己疊毛巾。所以我認為教師要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huán)節(jié)中開展一些生活課程。達到復習的效果。

        我覺得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鍛煉。什么是生活課程?生活課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機整合。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要在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同時要挖掘生活的價值。像這類教育內容要體現生活的特點,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復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

      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在上班,能高興地等待媽媽來。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毛絨玩具小猴子若干、籃子、音樂磁帶、FLASH“猴媽媽上班”、錄像“我的媽媽在上班”

        活動過程:感知體驗

        通過“猴寶寶哭了”的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幫助猴寶寶,讓幼兒感知寶寶上幼兒園,媽媽要上班。

        1、是誰在哭呀?(猴寶寶)它為什么哭?(幼兒泛議)

        小結:猴寶寶在幼兒園想媽媽了。

        2、那么猴媽媽送好寶寶上幼兒園,又到那里去了呀?它在干什么呢?(觀看FLASH)

        小結:猴媽媽去上班了。它在果園里忙著摘果子、分果子,還要賣果子賺錢,很辛苦的。它也很想寶寶的,下班就來接寶寶。

        3、(出示許多猴寶寶)哎呀,這么多猴寶寶都在哭,我們來抱抱它們吧!(發(fā)現、引導幼兒的動作與語言)

      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新學期開始,新入園的小朋友情緒不穩(wěn)定,通過玩皮球增進幼兒間、幼兒與老師間的情感交流,可以使幼兒更快的適應集體環(huán)境,環(huán)節(jié)幼兒的入園焦慮感,而且在活動中鍛煉孩子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使其樂于與同伴合作,產生愉快情緒。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皮球的特征,了解皮球的形狀、大小、硬度,并能大膽表現自己的發(fā)現。

        2.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的協調性。

        3.保持愉快的情緒參與體育活動,樂于與同伴合作,適應集體環(huán)境。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感知皮球

        活動準備

        活動室布置成皮球王國,音樂磁帶和頭飾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認識感知皮球

        1、找朋友

        幼兒選擇喜歡的皮球,并讓他說出:“皮球是圓的`,紅色的……”

        2、小實驗“皮球寶寶變瘦了”

        (1)、師把球放氣。

        (2)、觀察討論。

       。3)、小結。

        皮球肚子里裝的是空氣。空氣裝滿了,皮球寶寶的肚子就鼓鼓的。

        三、玩皮球

        四、游戲比賽

        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保護游戲安全。

        五、放松活動。

      小班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時常聽到有些入園遲到的孩子家長抱怨,孩子在家挑衣服,今天要穿這件,明天要穿那件,天冷了卻還要穿單裙。孩子愛美,無可非議,但如何積極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與健康的情懷,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次活動從孩子的問題人手,層層深入,將教育活動與日常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來發(fā)現、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

        活動目標

        1.知道要合理選擇衣服。

        2.樂意適時穿衣。

        活動準備

        情境表演:麗麗穿衣服,四季圖片與各類服裝。

        過程建議

        1.觀看情境表演,啟發(fā)孩子們思考。

        (1)情境表演:一天,下起了雪,麗麗要穿布裙。媽媽說天冷,要穿棉襖。麗麗不肯,結果花裙子穿上了,麗麗卻感冒了。

        (2)組織孩子討論:麗麗為什么病了?你覺得冬天穿單裙是不是很漂亮?

        教師小結:天冷穿單裙,人的身體受不了,所以生病了。生病難受沒精神,可就說不上漂亮。

        2.了解服裝的不同種類、功用。

        (1)出示各類服裝,發(fā)現尋找。

       、儆行┦裁匆路?哪些是童裝、哪些是成人服裝?請指出來。

       、谛『⒛艽┏扇说囊路䥺?穿上方便嗎?

        (2)孩子嘗試配對:我該穿什么?

        ①依季節(jié)配對:夏天――短褲、冬天――棉襖

        ②依活動配對:如果你要運動,請選――運動裝、球鞋。

        教師在活動中積極引導孩子適時著裝。

        3.幫助孩子理解、認識真正的美。

        (1)思考:漂亮就是穿新衣服嗎?

        (2)師生共同表達對“美”的感受。(美是健康、美是舒適、美是干凈整潔。)

        延伸提示

        1.家長配合,為幼兒選衣時,不能一味講究衣服的華美。

        2.在班上舉辦服裝展示會,讓幼兒自己設計漂亮的衣服進行展示。

      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主動與朋友分享好吃的食物,體驗與同伴分享食品的快樂。

        2.初步認識到只有學會了與人分享,才會有更多的朋友。

        3.通過故事初步領會"分享"一詞的含義,能大膽講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1.家長為幼兒準備適量愛吃的食品帶到幼兒園來。

        2.點心盤、調羹、餐巾、抹布等。

        3.教學CD《甜甜和多多》。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甜甜和多多》,引導幼兒欣賞。提問并組織幼兒討論:

        --為什么甜甜和多多是一對好朋友?

        --甜甜暈倒了,為什么她還能順利回家?

        --如果多多不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

        2.幼兒分享食品,感受分享的快樂。

        --提問:你最喜歡吃什么?你愿意和誰一起吃?

        --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食品,說說喜歡吃的理由,學說疊詞"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等。

        --師幼討論,引導幼兒學會分享,懂得心中有他人才會真正快樂。

        提示語:每個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怎么樣才能品嘗到更多的美味,體會更多的.快樂呢?

        3.師幼分享食品、分享快樂。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食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小朋友一起分享食品(可播放輕音樂,營造溫馨氛圍)、分享快樂。

        4.師幼共同收拾、場地并,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學會分享(如分享食品、分享玩具、分享圖書、分享快樂),在分享中結交更多的朋友。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玩具、圖書、食品等物品,充分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2.建議家長觀察并反饋孩子在家的分享行為,鼓勵孩子與家人共同分享食物和其他物品。

      【小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社會的教案03-28

      小班教案社會03-16

      小班教案社會教案12-11

      小班社會教案12-28

      小班社會課教案08-26

      小班社會谷雨教案01-03

      小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03-10

      小班社會教案05-10

      小班社會主題教案02-24

      小班社會春天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