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朋友之間是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
2、初步了解昆蟲和植物的關系,對奇妙的植物世界常產生興趣,感受生命之間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花兒的朋友"統(tǒng)計表。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開滿桃花的樹)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樹嗎?(幼兒回答)
教師:(出示花瓣紛紛掉落的桃樹)這棵樹怎么了?
幼兒:生病了……
教師:為什么會這樣?他的心情怎么樣?
幼兒:被風吹了……
幼兒:很傷心﹑不開心﹑糟糕
二、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小朋友說得都很好,到底是怎么呢?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故事《小桃樹的秘密》,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小桃樹有哪些好朋友?(幼兒回答)
幼兒:小猴﹑ 小兔﹑ 小鳥
教師: 對了,小猴、小兔、小鳥都是小桃樹的好朋友,他們每天都要來看望小桃樹,和小桃樹做游戲,所以小桃樹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逃不過小動物的眼睛。
教師:小猴發(fā)現桃樹"病"了以后,他認為是誰傷害了小桃樹?
幼兒:蜜蜂﹑蚯蚓………
教師:大家想到了請誰來為小桃樹看?
幼兒: 啄木鳥
教師:啄木鳥來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蚯蚓在土里鉆來鉆去是幫小桃樹松土,蜜蜂在花上飛來飛去采花蜜的時候也給是小桃樹傳了花粉,沒有他們的幫助小桃樹可能還不能結出桃子呢。這也說明了,許多昆蟲是植物的朋友。
三、花園里的秘密
教師:花園里還有誰?他們在做什么呢?
教師: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做什么?
幼兒: (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釀蜜。制作成我們愛吃的蜂蜜)
教師:桃樹和花草們?yōu)槭裁匆兄x它們?
幼兒:因為蚯蚓在土里鉆來鉆去是幫小桃樹松土,蜜蜂在花上飛來飛去采花蜜的時候也給是小桃樹傳了花粉,沒有他們的幫助小桃樹可能還不能結出桃子呢。幫助小桃樹更好的生長。
教師:你喜歡這個花園嗎?為什么?
幼兒: 喜歡
幼兒:不喜歡………(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要是你在花園里,你愿意做誰?
幼兒:小鳥﹑小兔﹑小蜜蜂﹑蚯蚓﹑小猴﹑啄木鳥………(幼兒自由回答)
四、小組合作與探究
教師: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花兒的朋友"統(tǒng)計表。
教師:選取其中一組進行展示與分析?纯催@一組小朋友寫的對不對。我們來看一看。
教師小結:許多昆蟲是植物的`朋友。所以小朋友要保護有益的昆蟲。
活動延伸:
教師:你知道植物的朋友還有哪些?它能幫植物做什么?
教師:回家畫一畫花兒的好朋友與敵人。
教師: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關于昆蟲對植物的幫助,回家完成剩余的"花兒的朋友"統(tǒng)計表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教學活動目標:
1、探索5的分合,記錄它的分法。
2、樂意用語言、符號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5個籌碼(瓶蓋制作:紅面和白面);一個空八寶粥;各種特征的五只小貓圖片;記錄卡;筆;音樂《找朋友》;掛卡。
活動重難點:
發(fā)現數量5有4種不同分發(fā),并用數字符號進行記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復習5以內量的點數。
1、游戲“吹泡泡”。老師念兒謠,小朋友聽老師的口令變出相應人數的泡泡來。師: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吹成4個人的大泡泡。小朋友就4個人手拉手圍成圈變成4個人的'大泡泡。(游戲重復進行,也可是5個人的大泡泡)。
2、教師關注在游戲中每組幼兒的人數是否與指令要求一致。
二、出示小貓的圖片,觀察小貓的特征,初步感知5的分合式的意義。
三、學習5的分解組成
1、教師搖籌碼,讓幼兒感知。了解分合式的意義。
。1)出示籌碼,引導幼兒區(qū)分籌碼的紅面和白面。
(2)教師讓幼兒區(qū)分籌碼的總數(5個)。
。3)教師示范“搖籌碼”,判斷籌碼紅面和白面的數量各是多少,并用分合號和數字記錄籌碼。
(4)幼兒用語言表述分合算式中數字和符號代表的意義。
2、幼兒操作,記錄5的分解組成。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5個籌碼,一個空八寶粥罐)進行操作并記錄操作結果。要求幼兒多次操作,記錄多次操作的結果。
。2)師生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
(3)教師展示5的4種分合式。
四、游戲“找朋友”,鞏固練習5的分解組成。
玩法:幼兒每人掛起卡片,音樂響起,就去找自己的朋友,音樂停,手拉手站好,并且兩位朋友的數字合起來是5。如:1和4合成5。(游戲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讓幼兒用手感知幾種不同物品的特性(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和各種形狀)。訓練幼兒的觸覺感受力。
教學準備
1.摸箱若干個。制作方法是:將紙盒子四周用彩色紙貼封好,在每個面上挖一個孔(大小剛好伸進一只手)。
2.不同質地、形狀的材料。如積木、海綿、棉布、絲綢、鑰匙、玻璃球等,冷、熱水袋各一個。
教學過程
1.辨別不同質地的物品
。1)教師向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讓幼兒隨意摸一摸。然后,請他們辨別: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東西是硬的?哪些東西是光滑的?哪些東西是粗糙的?哪些東西是涼冰冰的?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2)游戲《盲人摸物》。讓幼兒閉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個物品要說出它是什么。說對了的幼兒應受到表揚。
2.摸箱游戲
(l)隨意摸出物品:將一些小物品放進摸箱中,讓幼兒從箱里隨意摸出一樣東西,并說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檢驗摸者說得對不對。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師拿出一樣東西,請幼兒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東西;讓幼兒將兩只手分別伸進兩個摸箱中,摸出兩個相同的東西。
。3)按指令摸物: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東西。如“摸出一個正方體的積木”、“摸出一個軟的東西”等。
教學建議
1.教師要盡量多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
2.活動結束后,可將摸箱擺放到活動區(qū),讓幼兒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戲。要不斷變換摸箱中的材料。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手的主要特征和結構,能正常說出手指的名稱。
2、知道手能夠做許多事。
活動重點: 知道手指的名稱
難點: 知道手的用處。
活動準備: 謎語一首、幼兒用書《手》
活動過程:
1、認識手:
猜謎語,引出小手。
幼兒看看、說說自己和同伴的小手。
——“我們的小手有什么不一樣?”
。ㄈ纾河械氖执、有的手胖,教師可及時歸納幼兒的發(fā)現。)
幼兒數數一只手有幾只手指。
幼兒說說手指的名稱,重點認識大拇指、中指和小指。
——“誰長的最胖?它叫大拇指!
“誰長的最高?它叫中指!
“誰長的最?她叫小指!
2玩游戲“手指點點名”,重點是說出大拇指、中指和小指的.名稱。
教師說出各手指的名稱,幼兒指出來。
教師出示手指,幼兒說出名稱。
3、經驗遷移,說說小手的本領: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領?”
“你會做什么事?”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玩泥,能愉快地學做泥球。
2.了解泥的顯著特征,感受濕泥的粘性。 活動準備: 用細泥鋪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開一小孔)一個小盆,圍兜,各種泥制品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干泥
1.帶幼兒到泥地前,一起來玩泥巴。
2.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腳在泥里踩一踩,比較不同。(知道干泥是松松的,軟軟的。)
二.嘗試做泥球
1.讓幼兒自己嘗試做泥球,發(fā)現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將水放在一邊,不做提醒。)
2.幼兒加水繼續(xù)嘗試,觀察幼兒是否加了適量的水。(不做指導)允許個別幼兒嘗試失敗。
3.請做成的.幼兒來演示,講解用什么辦法,如何做成泥球。
4.請幼兒用語言講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做泥球。故意加過量的水引導幼兒觀察。從而引導幼兒發(fā)現要加適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兒再次嘗試: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泥濕了就會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請幼兒將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里,比一比,看一看誰做的泥球最多,最圓。
三.嘗試討論
1.你還在哪里看見過泥?什么東西長在泥里的?
2.泥可以做泥球,種樹,花,西瓜等東西以外,還可以做什么?
。ㄗ層變盒蕾p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磚等)
四.延伸活動
1.請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媽媽媽找一找,還有什么別的東西是用泥做的, 帶來給小朋友看。
2.引導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6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10-3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3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