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和同伴一起嘗試使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測量,引發(fā)測量的興趣。
2、欣賞、理解故事內(nèi)容,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
一寸蟲若干條,PPT繪本,繪本《一寸蟲》,操作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小的朋友師:它的名字叫一寸蟲,我們一起和它打個招呼,你們比比看它有多大?它只有這么一點點,對我們?nèi)祟悂碚f是一寸。
師:一寸蟲要說話了:“別看我一點點大,我可是有故事的!迸?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它的故事好嗎?
二、基本部分:
師:森林里有一只一寸蟲,還有吃一寸蟲的小鳥,這是知更鳥,它想要吃一寸蟲,一寸蟲說:“別吃我,我有本領的,我會量東西的。”
幼兒操作,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結(jié)果,讓做錯的幼兒進行修改。
師:知更鳥說:好吧,那我不吃你了,但我有很多好朋友也要你去量量,第一個朋友是火烈鳥,它要你幫它測量它的脖子,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寸蟲是怎么測量的?(測量好了請幼兒說說)接下來是要測量大嘴鳥的喙,誰來試試看?(同樣方法請幼兒測量蒼鷺的.腳。)請你們把測量出來的結(jié)果寫在紙上,有幾寸就寫數(shù)字幾。
師:你們想想一寸蟲還能測量什么呢?我們的桌子上有一些需要一寸蟲幫忙測量的東西,你們看看有哪些?那接下來你們就請一寸蟲幫忙量量,然后把測量到的結(jié)果寫在紙上,好嗎?
展示幼兒測量出來的結(jié)果,并進行評價。
師:你們都學會用一寸蟲來測量東西了,真不錯,看!夜鶯來了,它也想吃一寸蟲,一寸蟲說:“別吃我,我有本領的,我會測量的!蹦銈儾虏乱国L會請一寸蟲量什么?
師:夜鶯說:“那你就量量我的歌聲吧。”夜鶯要量歌聲,那怎么量?誰有辦法?
師:那就逃跑走吧,一寸蟲說:“好吧,那我就量量你的歌聲吧,你唱歌吧。”夜鶯就唱歌了,一寸蟲一邊量一邊向前面走,它說:“你的歌聲可真長,你繼續(xù)唱吧!币淮缦x量啊量的就不見了,一寸蟲去哪里了?
三、結(jié)束部分:
師:你們覺得一寸蟲聰明嗎?那我們也向一寸蟲學習,學習它的本領,做個聰明的小朋友,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第三只眼睛
活動目標:
1、能夠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透鏡的特征及作用,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體會運用工具觀察事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面,彩色透明紙。
2、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若干。
活動過程:
1、發(fā)現(xiàn)我們的“第三只眼睛”。
——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三塊奇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幼兒嘗試探索。
——三塊鏡片樣子一樣嗎?透過三塊奇妙的鏡片看到的東西一樣嗎?(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
——用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浚ㄟ吷虾裰虚g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
用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間厚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大)
用哪種鏡片看東西不變?(邊上和中間厚薄都一樣的鏡片看東西會不變)
——什么時候需要用這三種不同的鏡片?如:老人看書看報時會用放大的`鏡片。
——這些有趣的鏡片就象我們的第三只眼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看東西。
2、玩各種透鏡。
——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三種鏡片的秘密。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種更奇妙的鏡片,你們看看這是什么。(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大家都可以去試試看,等會兒把你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幼兒自由玩各種鏡片。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到草地上去觀察螞蟻;看遠處的風景;檢查手指甲里的“細菌”。根據(jù)不同的問題情景,幼兒自由選擇各種鏡片分組進行觀察。
——交流各自觀察和使用鏡片的情況。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蔬菜分類
2、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有一個蔬菜大棚里種了好多好多的菜,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都種了些什么菜呀?
二、展開
ppt課件—蔬菜分類 ,圖片演示:
1、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
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
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2、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3、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么你能猜出老師說的謎語嗎?
4、猜謎語:
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yǎng)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西紅柿)
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
(顏色、形狀、皮是怎樣的、還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
那我們應該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
還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
(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5、謎語:
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nèi)巳硕紣鬯?蘿卜)
說一說蘿卜的樣子?
(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
師告訴小朋友蘿卜還有土人參之說。因為蘿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
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民間自古就有蘿卜是土人參之說。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6、看圖中有哪些蔬菜?
(白菜、菠菜、油菜)
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
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吃它的葉。
7、這是什么 ?
(土豆也叫地蛋或馬鈴薯)
土豆發(fā)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干凈,才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
小朋友告訴老師,我們平時吃的是土豆的哪一部分呢?
8、我們來玩一個強大游戲好不好,看誰答的又快又對。
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當水果吃又能當蔬菜吃?
(3)為什么稱蘿卜為土人參?
(4)發(fā)芽的土豆為什么不能吃?
(5)為什么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
三、總結(jié)
欣賞: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diào):科學教育應密切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diào)動了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幼兒喜歡動物,神奇的動物世界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在園中看到動物或動物雕塑都會去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根據(jù)幼兒的興趣我設計了以動物為主題的活動,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特征的觀察和探究欲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斑馬、老虎、兔子等動物的基本特征,能根據(jù)動物的局部和影子特征找到小動物。
2.愿意參加活動,嘗試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準備
PPT、動物和影子圖若干、筆若干。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根據(jù)提供的局部和整體特征知道是什么動物。
難點:對比發(fā)現(xiàn)老虎和斑馬都是黑條紋的,但是他們的皮毛顏色不一樣。
五、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興趣,敢于探險
1.教師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
師:小朋友好,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好玩的地方,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師:這里是動物城,里面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你們想在動物城遇見什么小動物?
2.邀請幼兒一同去動物城做客。
師:你們想不想一起去動物城?那我們出發(fā)吧。
(二)智闖動物城
1.觀察動物的局部,猜一猜是什么小動物藏起來了。
師:這里有幾條路?是什么顏色的?每條路上都藏了一只小動物,有一條路上的小動物會吃人,另一條路上的小動物不會吃人。你們要保護好自己,選擇一條安全的路。
師:你們猜一猜藍色路上是什么小動物藏起來了?你怎么知道的?它的條紋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們知道黃色路上是什么小動物藏起來了嗎?你怎么知道的?它的條紋是什么樣子的?
師:這兩個小動物的條紋一樣嗎?你怎么知道是斑馬還是老虎?
師:我們可以選擇哪條路呢?
2.動手操作,幫助動物找影子。
師:咦?這里有許多的小動物。有哪些小動物呢?
師:小動物們把自己的影子丟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影子嗎?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都準備了小動物和它們的影子呢,快去試一試找一找它們的影子吧。
3.總結(jié)。
師:你們找到它們的影子了嗎?你是怎么知道這是它們的影子的?
。ㄈ┇@得勝利
師:終于到動物城啦,給自己鼓鼓掌吧。國王想邀請你們一起觀看他們自己拍攝的電影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六、活動延伸
和小朋友一起觀看《瘋狂動物城》電影,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動物的特征讓其他人猜一猜。
七、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其中,對活動感興趣。在闖關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把老虎的花紋和斑馬的花紋做對比,知道雖然條紋一樣,但是皮毛顏色不一樣。幼兒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找動物的影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讓孩子加深對動物整體特征的印象。最后在活動結(jié)束后組織孩子去看一看動物的影片,能激發(fā)孩子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風的存在,并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描述。
2、鼓勵幼兒嘗試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教師:記錄表,空曠的場地、選擇有風的日子進行探索活動,區(qū)角延伸活動;顒忧暗陌踩逃。
幼兒:繪畫用具。
活動重點:感知風的存在,并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描述。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
活動過程:
1、情景提問,導入活動、 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做個實驗吧。
2、帶幼兒到戶外,實驗是找風!你們想做這個實驗嗎?
探索活動,猜想假設1、你覺得怎么樣才能證明你知道有風?哪些事物可以證明風來了?(請幼兒猜想假設)
2、 風來了,身邊的事物會怎么樣?
生:風來了,地上的紙頭回飄起來;我會感到冷;樹木會搖來搖去…..
1、 實驗驗證,提升經(jīng)驗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并在記錄表上記錄是否成功。我們剛才說了那么多種假設,怎么才能證明呢?不如我們出去找機會來驗證吧?活動前先介紹記錄表。(在聽到一欄,將因風發(fā)出聲音的事物畫出來)有的幼兒站在原地不動,體驗風帶來的感受。有的.環(huán)顧四周,尋找風的足跡。
2、 幼兒相互分享交流成功的經(jīng)驗。我們一起來說說你的驗證結(jié)果吧。
3、生:風吹過的時候,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不信你試試!我看到國旗飄的很厲害;還有旗子會有嘩啦啦的聲音….
延伸活動,補充記錄 我們把驗證的結(jié)果畫到記錄表里吧。
1、我們將記錄表里記錄的事物一起討論一下。看看你的
是不是和別人不一樣?
2、如果你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別人有的你沒有可以補在實驗表里。
3、老師在墻上設置了一個主題欄,我們可以將以后的新發(fā)現(xiàn)不斷地補充道里面去。
附:實驗記錄表
姓名_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___
看到:
聽到:
感受到: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思路:根據(jù)大班幼兒好奇好探索的特點,所以我選擇生活中孩子們常見而又感興趣的大樹作為活動題材。讓幼兒通過一些自然物來測量大樹的粗細,通過教師準備的材料如卷尺、紙條、繩子,進行操作和探索發(fā)現(xiàn)結(jié)果,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思考。
活動目標:
一、 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樹的粗細的方法,并能夠根據(jù)測量的結(jié)果進行排序。
二、 在測量活動中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合作完成任務,讓幼兒體驗到伙伴間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重點:
重點是正確掌握用自然物測量樹木粗細的方法,以及對樹木進行排序。
活動難點:
掌握用繩子測量的方法。
活動準備:
提前創(chuàng)設了適合本次活動主題的環(huán)境:自制四棵粗細差異不太明顯的樹并標有1—4的序號;測量用的工具:卷尺、長紙條、繩子;每組一張測量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 播放音樂《郊游》,全體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扮演小司機做開車的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 課程主體:
(一)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說出這四棵大樹有哪些地方不同
教師:小朋友們看我們這里有幾棵大樹?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幼兒回答(有四棵大樹,它們有的粗有的細,它們身上的數(shù)字不同……)
教師:你們說這四棵大樹哪棵最粗哪課最細呢?
幼兒回答(三號大樹最粗,一號大樹最細。)
教師:你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幼兒回答(用眼睛看出來的)
教師:有的小朋友說是用眼睛看出來的,老師告訴你們這種方法叫目測,可是在兩棵大樹粗細差距不明顯的時候這種方法就不實用了,那誰知道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測量大樹的粗細呢?
。ǘ┕膭钣變捍竽懴胂裾f出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測量。
教師講解每位幼兒想出的好辦法。引導幼兒說出用各種自然物去測量樹木。
。ㄈ┙處煘橛變簻蕚鋷追N測量工具(卷尺、長紙條、繩子)還有記錄結(jié)果的筆和記錄表。
1.幼兒自主的去選擇測量工具,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如何去使用自己手中的測量工具,并會把測量結(jié)果正確的記錄下來。
教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測量大樹的工具,現(xiàn)在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測量工具,我們分組去進行測量,測量以后你們小組的幾名成員一起把測量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比一比幾號大樹最粗,幾號大樹第二粗,幾號大樹第三粗,幾號大樹最細。
2.注意讓幼兒在測量的同時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合作,體驗到伙伴間合作的樂趣。
。ㄋ模┙處熆偨Y(jié)幼兒的測量結(jié)果。
教師:現(xiàn)在我來檢查一下看哪組小朋友測量后得出的結(jié)果是正確的。
三、 活動延伸:
教育幼兒要學會保護樹木。教師為幼兒提供測量工具,帶幼兒到戶外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練習。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測量大樹的粗細,現(xiàn)在我們拿著自己的測量工具到外面去給我們幼兒園的每一棵大樹量一量,比一比哪棵大樹最粗,哪棵最細,好不好?(帶領幼兒去戶外進行測量)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根據(jù)大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設計安排。按照《綱要》的指導精神,使活動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教學活動目標,注重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的發(fā)展與提高。
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教師精心設計的自然環(huán)境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目測觀察法有的放矢,在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自由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幼兒在自己動手、動腦、觀察或幫助同伴操作過程中有不同的體驗。師生互動自然而默契。自由寬松的探究環(huán)境使幼兒身心放松,在參與合作互助的氣氛中逐步實現(xiàn)了教學活動目標。
在每一小結(jié)中教師能夠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xiàn)進行適時適當?shù)闹v解或指導,使幼兒的態(tài)度、情感、技能上有所發(fā)展。幼兒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幫的關系,營造了一種互相討論、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互相合作的學習氣氛。
本次活動存在許多不足。教師語言語調(diào)有時把握不當,語言組織的不夠靈活;在幼兒選擇測量工具尺子時對尺子的刻度使用方法上欠缺講解,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改進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fā)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教學準備:
各種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沒發(fā)芽的馬鈴薯和發(fā)了芽的馬鈴薯實物, 馬鈴薯生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這些是什么?你們都吃過嗎?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
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馬鈴薯",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土豆"。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 出示發(fā)芽和沒發(fā)芽的馬鈴薯實物請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么?他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請看老師手中兩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結(jié)出新的馬鈴薯呢?
2、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師:把發(fā)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幼兒想象。
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了。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芽朝哪里長 ?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幼兒討論,給出正確的答案: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師:什么時候長葉子?露出地面就會長出嫩嫩的葉子。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fā)生什么事呢?幼兒討論
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看看寶寶長在哪的?長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寶寶在長,地面什么在長?開出漂亮的花了!
師: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幼兒討論
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它的寶寶可真多啊!
3、小結(jié)馬鈴薯生長的過程:把發(fā)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fā)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師: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jīng)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師:長芽的,已經(jīng)變綠的這個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師: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兒討論
師:教師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幼兒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師:想不想吃馬鈴薯。炕丶液桶职謰寢屢黄鹱雒牢兜鸟R鈴薯食品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夏天到了,孩子們對季節(jié)的變化感覺的很敏銳。很多孩子早上來園的時候就在說“夏天到了,天氣真熱”“我都穿短袖了!”等等。那怎樣讓孩子真正的認識到“夏天”的季節(jié)特征,并了解到夏天降溫的方法呢?為此,這個主題的科學課《夏天到了》就顯得比較重要。
本次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一節(jié)科學課的設計及執(zhí)教過程中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設計可以進行修改。首先針對本次活動設計的不足之處,我認為:
目標上:感知、了解夏季的主要特征;知道如何適應夏季的天氣,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夏天。這兩個目標比較籠統(tǒng),尤其是第二個目標接近健康領域。作為科學課,目標應該有科學特質(zhì)才能讓執(zhí)教老師更快的理解本節(jié)課的主旨。
活動準備上:幼兒曾在散步和活動時觀察過園內(nèi)及附近的夏季景色,觀察過夏季開放的花卉和班級自然角的植物;幼兒收集一些夏季用品,如扇子、風油精、驅(qū)蚊水、太陽帽等;《夏天到了》ppt。 在這些準備中,如第一個活動準備,夏季開放的花卉在幼兒園比較難找,在公園里或許會多一些。讓幼兒收集了夏季用品,但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并沒有用到,不能體現(xiàn)這個準備的價值。Ppt中僅有幾張圖片,讓幼兒觀察,內(nèi)容少,涉及面窄,適合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但是用著夏天的科學課中顯得不是很恰當。
活動設計上:一節(jié)課中,孩子們都是坐在位置上,看、聽、講,話題單一,沒有探究的過程?茖W課要求幼兒要在探索的過程中,比較、分析,判斷,然后才能夠得出結(jié)論。但是本節(jié)課中孩子相互分享的經(jīng)驗都是已有經(jīng)驗,沒有同伴互學的一個過程。
因此,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新的構思,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調(diào)整,主要為: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夏季的來臨,體驗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多種夏天的降溫方法。
3.積極思考并嘗試解決碰到的問題。
這樣的目標定位是從中班幼兒的認識特點出發(fā)的。孩子需要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比較。雖然每個孩子都已經(jīng)有了自己對夏天的初步認識,但是,這種認知是淺顯的,不是系統(tǒng)的,沒有證明過的,甚至僅僅是同伴分享的。那么,只有通過多種感官的感知,才能夠感受到夏季的主要特征。而且在科學課中,思考并嘗試解決碰到的問題,這個過程才是孩子們學習的過程。
活動準備:
1.剪貼制作具有夏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事先分藏在室內(nèi)各處。
2.各種玩水物品、玩具、材料。
3.每組一個文件夾、一張白紙、一只水筆。
4.電腦、電視機等。
從教學準備看,利用網(wǎng)絡做到了資源整合,能夠幫助幼兒解決遇到難點,提高幼兒的對夏天的認知。還準備了一些實物供幼兒實際操作,體現(xiàn)了一定的操作度。
活動過程設計:
1.帶幼兒在陽光下活動,感受夏天天氣的炎熱。
2.引導幼兒摸一摸太陽下的水泥地、石頭、大型活動器械表面,提問:夏天的.太陽和冬天的太陽有什么不同?
3.再回到室內(nèi)。引導幼兒比一比,活動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4.說說夏天天氣很熱時,自己怎樣才能降溫?
5.引導幼兒分組討論,由一位幼兒執(zhí)筆將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用簡筆畫的方法記錄下來,教師巡回參與幼兒的討論。
6.每組派一名幼兒講述本組討論的結(jié)果。
7.游戲:“快樂尋寶”。
開展找夏季圖片的游戲,介紹自己找到的圖片內(nèi)容,比一比哪組找得又快又多,然后相互交流,講述自己喜愛夏天的哪些方面、哪些活動。
8.欣賞網(wǎng)絡圖片:夏天的水果、蔬菜、夏令用品以及人們在夏天里的活動。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際感受,給孩子一個比較鮮明的對比,室外溫度很高,夏天天氣炎熱。通過摸摸、找一找等多種手段,讓幼兒了解了夏天里氣溫、動植物與其他季節(jié)的不同。幼兒的自由度、操作度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利用小組討論,同伴互助的方式讓孩子在說說,記記、講講的過程中了解夏季解暑降溫的方法,通過網(wǎng)絡資源、直觀的畫面將夏天里的蔬菜、水果、夏令用品展現(xiàn)在幼兒面前,使幼兒獲取了大量關于夏天的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里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數(shù)量略多于幼兒人數(shù))。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們來看看,XX小朋友帶來的是什么水果?(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么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么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愿意和它握握手嗎?(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后,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幼兒制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動室墻面。
活動建議
1.常見的水果和比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對,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見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較特殊的水果了。
2.現(xiàn)在的幼兒知識經(jīng)驗都較豐富,介紹常見的水果可由幼兒自己來介紹。
當幼兒介紹自己拿來的水果時會有一種自豪感。
3.活動可延續(xù)為一個半日活動。前半部分介紹各種水果,盡可能讓幼兒充分了解;后半部分讓幼兒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來布置和裝飾環(huán)境。
4.若照片較難收集,可用各種畫報或宣傳廣告圖片來代替。
5.將帶來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一個活動繼續(xù)用。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們可以就以認知水果這一方面進行,可以讓孩子們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所喜歡的水果,按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進行觀察、品嘗,通過切身感受、體驗,讓幼兒詳細介紹自己所喜歡的水果的顏色、味道等。從中表達對水果的喜愛之情,從而可以使幼兒更加直觀的認識水果。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并大膽創(chuàng)新;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使紙桌站起來及站得穩(wěn)的方法;
3、激發(fā)對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色粉紙人手3張,長條積木若干,幼兒記錄表一張,教師記錄表一張,水彩筆多于幼兒人數(shù)。
活動過程:
一、探索讓紙桌站起來的方法
1、探索讓紙站起來的方法(出示一張紙)
師: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讓這張紙站起來?(折)
除了折還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
2、探索讓紙桌站起來的方法(出示兩張紙)
師:如果給你兩張紙,能做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還要讓它站起來嗎?
1) 做手勢——師:這是桌腿,這是桌面
2) 教師示范——師:我也來做一張(教師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讓一條腿的桌子站起來?
3) 幼兒探索讓紙桌站起來的方法——師:請你到桌子后面去試試,想辦法讓你的紙桌站起來。
4) 交流結(jié)果(出示記錄表)——師:為什么剛才我的紙桌沒有站起來呢?(桌角是一條直線,不是一個面)那我把剛才我實驗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
A、介紹記錄表
師:第一列是記錄桌腿的形狀,第二列是記錄實驗的情況,能站起來的打“ ”,不能站起來的打“ ”
(記錄老師第一次失敗的結(jié)果)
B、 交流結(jié)果
師:你的桌腳是什么樣的?它能站起來嗎?誰來說說?
二、探索紙桌站得穩(wěn)的方法
1、教師示范
師:現(xiàn)在我知道了,把桌腳變一變,直線變成其他的形狀就可以站起來了(老師邊說邊做)
它有多牢呢?讓我來試試!(取出一塊長條積木)
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嗎?我們來試試(示范放幾塊,邊放邊數(shù),放到3塊故意讓它倒掉)
想想放了3塊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幾塊呢?(2塊)
我們就把成功的2塊記錄在表格的第三列
2、幼兒探索
師:你們想來試試嗎?
聽好要求:請你和好朋友2個人一組,一組的小朋友做的桌腳要不一樣,做完以后請你用長條積木檢驗一下,你的紙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塊積木,請你把成功的數(shù)字記錄在你的記錄表中(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個別指導)。
3、交流結(jié)果——師:你的紙桌放了多少塊積木呢?(幼兒交流結(jié)果)
4、得出結(jié)論:圓形桌腿最牢
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細不同的桌腿)
師:我用3張一模一樣的紙做成3條桌腿,看看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形狀、高矮一樣,粗細不一樣)
猜猜他們中間誰最牢?試一下就知道了
1、教師示范
2、小結(jié):最粗和最細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6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10-3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3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