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1、能仔細觀察蝌蚪,初步了解蝌蚪的基本形態(tài)及生長過程。
2、樂于探索,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準備:
青蛙生長過程資料,蝌蚪若干。
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出主題。
(1)今天楊老師帶來了一種春天里的動物朋友,你猜一猜它會是誰呀?(幼兒自由講述)
。2)我們來請它出來好嗎?(出示多媒體課件“小蝌蚪”)
(2)你在哪兒也見到過小蝌蚪呢?它長得什么樣?
2、觀察、認識蝌蚪。
。1)你們喜歡小蝌蚪嗎?愿意和它做好朋友呀?老師在每組上都放了一盆小蝌蚪,一會兒請你可以輕輕的走過去,先仔細觀察一下小蝌蚪的樣子,看看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動的?(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學一學小蝌蚪不同的動態(tài)。)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可配合身體動作表演一下。
。3)小結(jié):小蝌蚪長著圓圓的、黑黑的大腦袋,后面拖著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里一扭一扭的.,游到東來游到西,真快活呀!
3、設置疑問,了解生長過程。
。1)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什么嗎?(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
。2)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這里讓幼兒大膽設想,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赐旰笞層變涸賮碚f說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提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它的腿是怎么變的?尾巴又有什么變化呢?
(4)小結(jié):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尾巴慢慢變短消失,最后就變成了一只青蛙。(邊小結(jié)變播放多媒體課件)
4、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1)放背景音樂,教師說:“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池塘里產(chǎn)下了一個又一個蛙卵!
。2)師說:“天氣緩和了,蛙卵動起來了,變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開心!”(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雙手環(huán)胸學小蝌蚪游泳的樣子)。
(3)師說:“小蝌蚪長出了后腿。(教師和幼兒兩腿向后踢)長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開心了!保ń處煄ьI幼兒學長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4)師說:“小蝌蚪長出了前腿!保ń處熀陀變荷祀p臂)四個腿都長齊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陸地上去找食物吃!保▽W小青蛙抓蟲子吃)
。5)師說:“尾巴慢慢變短了(用手假裝尾巴越來越短)終于變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保ń處煄ьI幼兒學蛙跳)
5、提升經(jīng)驗,保護青蛙
。1)小青蛙有一個很大的本領,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捉田里的害蟲)
。2)小青蛙能把田里的害蟲都捉掉,保護莊稼,那如果我們小朋友看到有人在捉青蛙,你會怎么做呢?怎樣來保護青蛙呢?
。3)小朋友說了這么多的辦法,真了不起,請你回去后把你的好辦法告訴更多的朋友,好嗎?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積極探索不倒翁,發(fā)現(xiàn)不倒翁不會倒的秘密。
2.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大膽嘗試動手操作,敢于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 1.不倒翁一個。
2.自制繪畫圖譜(不倒翁的組成原理6張)。
3.背景音樂《不倒翁》。
學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的`方式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應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聽好了:
“圓圓的身體左右搖,你推它來我推它,推來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 (幼兒自由猜想后,教師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會倒的秘密
1.師:對了,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誰知道它有什么本領呢?
根據(jù)幼兒說的本領教師進行示范。(比如它不會倒) 師:好,剛才小朋友說它不會倒,那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ㄏ劝巡坏刮虜[正,這時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點一下它。它就開始搖擺,可是它有沒有倒呀?沒有,它還是直直的。)
2.師:不倒翁真的不會倒,它一直是直直的,那小朋友有沒有想過它為什么不會倒呢?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們來一起拆拆看好不好(打開不倒翁)首先呢,它有一個圓圓的,滑滑的底部,那我們看看這里面是什么?哦,有一塊橡皮泥,這塊橡皮泥是粘在中間的對不對?那如果我們把它粘在旁邊會怎么樣,猜猜看(往一邊倒,試驗)證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間。
3.師:把底部反過來,橡皮泥不掉,果果粘不緊,又會怎么樣呢?(試驗)證明:中間的重物不僅要粘中間還要粘得牢牢的。
三.幼兒動手制作不倒翁,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 師: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不倒翁呢? 疑問1
師:講解不倒翁的組成:一個扇形,圓圓滑滑的底部,還有一個重物,重物要放中間還要粘得牢牢的。
幼兒第一次操作完畢,將幼兒完成的不倒翁擺在前面,逐個逐個進行試驗,檢驗幼兒做的是否成功。
。ǔ晒Φ牟坏刮谭旁诘厣显俅握故疽淮,師幼共同探討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有成功。)
假設幼兒出現(xiàn)的狀況:橡皮泥沒有粘牢,橡皮泥沒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兒,橡皮泥要粘住。仔細檢查粘住了沒有?)
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點歪我的不歪,站起來還是直直的? 教師做實驗,將橡皮泥緊緊粘在不倒翁的邊上,幼兒觀察。
實驗證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僅要緊緊的粘住,還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動延伸:
師: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請小朋友回去探索還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xiàn)象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激發(fā)求知欲。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今天老師帶了很多東西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
二、 觀察實驗:
1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ǹ床灰娏耍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大豆,讓幼兒觀察大豆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ㄟ能看見 )
3得出結(jié)論:
。1)一些物質(zhì)放進水中會不見了的,這種現(xiàn)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zhì)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zhì)不能溶解于水。
三、 幼兒猜測并操作實驗
1、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么東西放進水里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介紹今天帶來的各種材料,請幼兒猜猜誰會溶解,誰有不會溶解?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幼兒操作實驗
讓每個幼兒到自己的.桌子前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里,觀察結(jié)果如何。
(注意:每次實驗時只能放進去一種材料,在選擇第二種材料時一定要換一杯干凈的水。)
四、 交流實驗結(jié)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里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么東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五、活動延伸:
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zhì)溶解于水的現(xiàn)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今天是楊浩哲的生日,他帶來了一個大蛋糕,還有一包蠟燭。不是那種一點著會開花的,也不是一根一根很細的那種蠟燭,而是那種看上去比較粗的。在插蠟燭時,幼兒開心地數(shù)著:1,2,3,4……我想:這不正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所提倡的: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嗎?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經(jīng)過與配班老師的商量,結(jié)合班級實際,生成了《今天我生日》的主題活動,涵蓋了五大領域的課程,這是其中的一節(jié)。
二、活動目標:
1、感知10以內(nèi)的物體數(shù)量,知道哪個多,哪個少。
2、嘗試將10以內(nèi)的數(shù)字進行正向或逆向排序。
三、活動準備:
1、幼兒作業(yè)紙,數(shù)字粘紙,大的數(shù)字卡3份。
2、5張生日蛋糕圖片,上有6、7、8、9、10支蠟燭;6—10的數(shù)字卡片每組一份,彩色塑料小棒若干,均放在小籃內(nèi)。
四、活動過程:
(一)今天我生日
出示五張生日蛋糕圖片,
1、今天,有五個小朋友過生日,你能看出他們分別幾歲嗎?
2、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點數(shù)蠟燭的數(shù)量。
3、根據(jù)蠟燭的數(shù)量,在每個生日蛋糕下面出示對應的數(shù)字卡片并檢查。
4、蠟燭告訴了我們五個人的歲數(shù),那誰來告訴我最大的是幾歲,最小的是幾歲?
(二)生日排隊
1、幼兒分組,從桌上的籃子里每人抽取數(shù)字卡片一張,記住數(shù)字,然后正面朝下擺放,不讓同伴看到。
2、每人根據(jù)抽到的數(shù)字卡片拿取相應數(shù)量的塑料小棒,擺在桌面上。
3、請同伴根據(jù)塑料小棒的數(shù)量,猜猜小朋友是過幾歲生日,然后出示數(shù)字卡片驗證。
4、小組合作,把數(shù)字卡片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5、請幼兒講述,教師在黑板上演示、驗證。
(三)生日檔案
1、觀察作業(yè)紙,數(shù)數(shù)每個蛋糕上面有幾支蠟燭,然后按年齡從小到大用粘紙1——5進行排列。
2、請一幼兒在上面做題。
3、提醒幼兒聽清楚排序的要求,據(jù)此貼數(shù)字粘紙。
4、上下校對,檢查排序結(jié)果。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題目
科學活動——會發(fā)出聲音的扣子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感知扣子的彈性勢能、動能、慣性、旋轉(zhuǎn)時與空氣的摩擦力。讓幼兒探索扣子會響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
三、適用對象
中班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棉線、扣子、取掉尖的牙簽(與幼兒人數(shù)一樣多)。
五、活動的內(nèi)容及過程
解決的問題:怎樣才能讓一根棉線穿過扣子的兩個孔,使扣子穿在線上。
幼兒討論。
(1)把線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從另一個小孔中穿出來。
(2)把線的一頭穿在一個小孔中,把線的`另一頭穿在另一個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線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從另一個小孔中穿出來。
(2)幼兒把穿好的扣子兩頭打上結(jié)。
(3)用牙簽套在線的兩邊,扣子在中間。
試一試:怎樣使扣子發(fā)出聲音?
(1)用手拉在線的兩邊,使扣子在中間。用嘴吹。
(2)兩手作順時針旋轉(zhuǎn),把兩線絞起來,再用力向兩邊拉。
(3)用線把扣子掄起來。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jié)果。
(1)用嘴吹不響扣子。
(2)用兩只手一同旋轉(zhuǎn)扣子,線都擰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歡快地唱起歌。
(3)用線把扣子掄起來,也能發(fā)出聲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聽聽誰的扣子最響?
(1)扣子旋轉(zhuǎn)的圈數(shù)越多,聲音越大。
(2)越使勁向外拉繩子,聲音就越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
1、通過看一看,嘗一嘗,說一說等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幼兒吃糖果要適量。
【活動準備】
1、各種各項的糖果若干,畫上五官,富有表情。
2、請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兩種糖果。
3、情景劇《小熊拔牙》的有關道具及場景。
【活動流程】
游戲?qū)搿匆豢础獓L一嘗——說一說——給糖果寶寶找家——情景劇《小熊拔牙》——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耄?/p>
教師戴上大糖的頭飾,做大糖媽媽,帶領幼兒到“甜甜大世界”去發(fā)現(xiàn)尋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媽媽: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對,在上次的活動中小朋友都已經(jīng)認識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媽媽,今天我要帶領小朋友到我們糖果類的大本營“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們會認識更多的糖果,發(fā)現(xiàn)糖果世界的許多秘密,下面讓我們快樂地出發(fā)吧!
二、看一看
大糖媽媽帶領幼兒到“甜甜大世界”去參觀,請幼兒認真觀察各種糖果的不同形狀、顏色和包裝。
大糖媽媽: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們看,我的糖果伙伴們正在向你們微笑呢!快去和它們做朋友吧?看一看它們都是什么糖?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他們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幼兒自由分散的觀察,教師個別引導)
提問:你剛才看到了哪些糖?它們是什么樣子的?以前吃過嗎?是什么味道?它和別的糖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三、嘗一嘗
讓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親自品嘗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兒對各種各樣糖果的認識。
大糖媽媽贈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禮物,請小朋友每人挑選一塊糖果進行品嘗,并說出糖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四、說一說
請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見到過什么糖果?吃過什么糖果,什么形狀、顏色、味道等?
五、給糖果寶寶找家
請幼兒根據(jù)不同的要求給糖果寶寶找家:
1、按照顏色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紅色、黃色、綠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狀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圓、方、橢圓、半園、三角等)
3、按照軟硬程度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如菠蘿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動:情景劇《小熊拔牙》
請幼兒觀看情景劇,知道吃糖果雖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對身體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問:
1、小熊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這個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媽媽小結(jié):糖是我們身體里面必需的營養(yǎng),但是不能多吃,要適量。吃多了不僅會傷害牙齒,還會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講究科學,不能無節(jié)制地亂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覺前千萬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離開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區(qū)利用糖果包裝紙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媽媽去上班,小熊一個人在家里玩耍。臨走前,媽媽對愛吃甜食的小熊說:“媽媽不在家,你要洗洗臉,刷刷牙,不自己拿餅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應了媽媽的話。小熊洗了洗臉,理了理頭發(fā),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餅干,可是已經(jīng)答應媽媽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媽媽沒說它,果醬呢,也可以嘗一下。小熊拿出了盤子,盛一盤蜂蜜,盛一碗果醬,一口一口的吃干凈。!好甜!甜到舌頭根底兒,甜到牙齒跟兒!咦?怎么變酸啦?哎呀呀!甜變酸,酸變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喚!
兔大夫正好從這兒過,聽見了小熊的叫喊聲,連忙走進小熊的家。“小熊張開嘴,讓我看一看!你這個牙齒真不好,得補一補,你這個牙齒也不行,得換一換!“兔大夫拿出針管打麻藥,然后又拿出鉗子,要把小熊的牙拔掉。“一、二、三!”小熊的牙齒太大,兔大夫用力往外拔。小熊疼得眼淚往外冒。
小熊的牙齒終于拔掉了,擦上點兒藥!澳愕难例X還疼嗎!”“不疼了!”“以后要好好保護你的牙齒,要不一個一個的都爛掉!”“怎么保護它們呢?”“不能吃那么多的甜食,不偷吃餅干,不偷吃蜂蜜,每天要把牙齒刷幾遍,早一遍,晚一遍,里里外外都刷遍!”小熊不想讓自己的牙齒都拔完,所以從那以后,他記住了媽媽和兔大夫的話,不吃那么多的甜食,天天堅持刷牙。小朋友你們的牙齒疼不疼?你想好好保護自己的牙齒嗎?想想兔大夫的話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內(nèi)容:小雨點去旅行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雨水不見”的奧秘,并感受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
2、激發(fā)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自然的興趣。
3、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雨水不見”的奧秘。
難點:激發(fā)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自然的興趣。
材料創(chuàng)設:
1、電暖氣1個
2、吹風機1個
3、小手帕14個
4、雨點圖片4張
5、插線板
6、曾讓幼兒感受雨天的快樂及變化
活動流程:故事導入——討論、理解——動手操作——表達表現(xiàn)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T:今天,我?guī)砹四銈兊暮门笥,和我們大家一起學本領、一起做游戲,你們能猜出來他是誰嗎?
。ǔ鍪居挈c的圖片)
S:小雨點(雨點寶寶)。
T:這里有好多的雨點寶寶。既然你們和雨點寶寶是好朋友,那他有困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S:幫助他。
T:小雨點呀,他很喜歡在外面旅行?墒悄,他已經(jīng)旅行了好幾天,他有點想云媽媽了,他想回家了。但是呢,他又不知道怎樣才能從濕漉漉的地上回到云媽媽的身邊。所以呀,他就想到了你們,想請你們幫幫他,看看你們能不能想出好的辦法來幫助他。
T:那你們就替小雨點想個辦法吧,讓他趕快回到媽媽的身邊。
二、理解、討論
T:你們可以互相討論,也可以一個人想辦法,然后把你們想出來的辦法告訴小雨點,讓他快點回家。
。ㄓ變河懻摚
T:誰能告訴小雨點,你想出了什么辦法?
。ㄕ3—4名幼兒回答,最好能說出用太陽,風等自然條件。)
小結(jié):小朋友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幫小雨點回家,小雨點真開心。你們的本領真大,真聰明。
T:對了,我差點忘記了,還有許多的雨點寶寶呀,他們在旅行的時候,都跑到了我的`小手帕上,你們能不能也把這些雨點寶寶送回家呢?要是他們回不去家也會很傷心的。
S:能。
T:那你們還能想出什么辦法讓雨點寶寶回家呢?
。ㄕ3—4名幼兒回答,最好能說出用吹風機,電暖氣。)
三、動手操作
T:你們想的辦法真多,真棒。
T:剛才呀,小朋友們想出來的辦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說用太陽照,有的說用吹風機吹,有的還說用電暖氣烤一烤。那我們自己動手來試一試,看看你們想的辦法能不能把雨點寶寶送回家,行不行。
T:老師呀,給每個小朋友都發(fā)一個小手帕,你們用自己相出來的辦法把雨點寶寶送回家,好嗎?
四、表達表現(xiàn)
T:你們把雨點寶寶都送回家了嗎?
T:誰能告訴我,你是怎樣把雨點寶寶送回家的呀?
(請幼兒說明、演示)
總結(jié):雨點寶寶都回家了,你們高興嗎?那你想想,如果雨點寶寶跑到我們的身上,衣服上,鞋子上,我們應該怎么辦呢?(作為延伸)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橢圓形的認識,學會按形狀進行分類。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各種形狀,能用不同形狀的圖形進行拼圖,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動手及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大積木若干;圖形塑料片若干、分類籃:大的六個、小的九個;圖形標志各一個。
2、各種圖形頭飾一個;圖形掛飾每人一個;地上畫各種形狀的圖形;三用機、音樂磁帶。
3、圖畫紙、漿糊、小碟、各種形狀的圖形紙片、鉛筆、水彩筆;小抹布;大積木;各種形狀的玩具。
活動過程
1、 以“為小白兔蓋房子”引入課題,鞏固對各種形狀的認識。
師:“剛才小白兔打來電話,說:一場大火把它的房子給燒了。哎喲!天氣這么冷,小白兔沒有地方住,怎么辦呢?小朋友快幫它想想辦法吧!”引導幼兒說出為它蓋房子。“老師準備了一些磚頭,請三個小朋友用它們蓋一座房子,其他的小朋友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是用什么形狀的磚頭蓋房子的!
(1)、幼兒用積木搭房子。
。2)、說一說房子是由哪些形狀的磚頭蓋的?
師:“房子蓋好了,真漂亮!我們打個電話告訴小白兔,好嗎?”
2、 學習按形狀的不同進行圖形分類。
以幫圖形媽媽送圖形娃娃回家,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請小朋友將小籃里各種形狀的圖形娃娃放在貼有圖形標志的大籃里。
。2)、檢查各籃的圖形是否分得正確。
3、通過游戲,繼續(xù)進行分類練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玩“圖形娃娃找媽媽”游戲。
玩法:老師分別戴上不同形狀的圖形頭飾,扮成不同的圖形媽媽。幼兒戴圖形項鏈扮成圖形娃娃。游戲開始時,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表演。音樂停后,老師戴上一種圖形頭飾,說:“是我的孩子,快到媽媽身邊來!贝髦c圖形媽媽形狀一樣的'項鏈的幼兒就到媽媽身邊來。游戲輪流進行。
。2)、玩“找圖形房子”游戲。
玩法:幼兒互換項鏈,找到與自己所扮的圖形娃娃形狀一樣的房子,并躲在房子里休息。然后,出來玩一會兒,再回到自己的房子里。
4、說一說教室里、幼兒園、家里的東西都有哪些形狀。
5、分組活動:
[page_break]
。1)、紙上拼圖。
。2)墻上拼畫。
。3)蓋“房子”。
活動結(jié)束:
完成拼圖任務的幼兒到“房子”里玩各種形狀的玩具,并向家長介紹玩具的形狀。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設計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的,孩子們都喜歡玩水,而“水”中也蘊藏了許多的知識!白プ『⒆又車氖挛飳λ麄冞M行科學教育”是《綱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讓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選擇并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培養(yǎng)幼兒熱愛科學,樂于嘗試的精神。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水”的字卡、兩個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組一份白糖、鹽、果珍。
3、人手一條毛巾、半杯水、吸管。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字寶寶“水”引出活動主題。
提問:“水是什么樣的?”引導孩子尋找水的秘密。
2、(1)第一個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師出示裝有水和米的玻璃缸進行演示,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水是無色、透明的。
。2)第二個秘密:水是會流動的。
第一步:教師用帶有小洞的小筐裝水,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水是流動的。
第二步:請幼兒玩玩具,自己動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動。
。3)第三個秘密:有些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請幼兒選擇糖、鹽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攪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它們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師總結(jié)水的三個秘密。
4、教師提問:“水”的作用?并滲透環(huán)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讓幼兒從小懂得保護水和節(jié)約用水。
活動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強調(diào)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9-0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2-06
風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6
中班科學影子活動教案02-04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鏡子》11-17
春筍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吹泡泡教案12-27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篇03-2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三篇10-17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