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班語言活動教案范文匯總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一、 活動目標:
1. 了解小蚱蜢的行動方式,體驗兒歌的趣味性。
2. 通過操作指偶和表演游戲表現(xiàn)蚱蜢的行動方式。
二、 活動準備:
1. 小蚱蜢的形象圖、小紙條、水彩筆、剪刀、漿糊。
2. 區(qū)角中認識過小蚱蜢。
3. 到戶外采摘狗尾草。
三、 活動過程:
1. 欣賞兒歌。
小蚱蜢有什么本領(lǐng)?
教師用兒歌《小蚱蜢學跳高》蚱蜢跳躍的行動方式。
幼兒模仿小蚱蜢的跳躍動作。
小蚱蜢學跳高時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 制作指偶。
小蚱蜢的形象圖,請幼兒涂色,沿線剪下,將小紙條按手指粗細粘成紙圈,將蚱蜢貼在小紙圈上做成指偶。
連續(xù)播放兒歌錄音作為背景,指導幼兒制作。
3. 學習表演。
幼兒邊操作指偶,邊做蚱蜢跳躍狀。
幼兒可兩人結(jié)伴一起朗誦兒歌。其中一幼兒操作蚱蜢指偶,一幼兒手持一根狗尾草進行配合。
四、 活動建議:
1. 用身體動作來模擬昆蟲的'行動方式,幼兒會很感興趣,由此可擴展到模擬其他動物。
2. 可根據(jù)本班幼兒的情況,將重點放在認識小蚱蜢上,或放在兒歌欣賞上。
[附] 兒歌
小蚱蜢學跳高
小蚱蜢,學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彈,腳一翹,
哪個有我跳得高,
草一溜,摔一跤,
頭上跌個大青包。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大膽猜測、感受想象的樂趣。
2、用封閉的線條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課件、水彩筆、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猜故事角色
1、聽聲音,猜角色。
(1)聽叫聲猜角色
。2)看圖片猜角色:
猜猜誰是圓圓,誰是琪琪,誰是毛毛?
小結(jié):圓圓有最漂亮的羽毛,琪琪有最漂亮的腿,毛毛有最漂亮的雞冠。
2、討論誰是最漂亮的母雞?
小結(jié):他們奇妙的地方讓你們各有各的喜歡。
二、猜故事情節(jié)
。ㄒ唬┬蕾p故事
1、國王是怎么說的?他決定讓三只母雞比什么?
過渡:那我們看看它們?nèi)齻會生什么樣的蛋?
。ǘ┳钇、最大的蛋
1、圓圓生了一個什么樣的蛋?
2、琪琪生了怎樣的蛋?
3、你們覺得它們的蛋奇妙嗎?為什么?
過渡:你們覺得毛毛會生一個怎樣的蛋?
。ㄈ﹦(chuàng)作想象
1、你們可以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去畫一畫特別的.蛋
2、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
3、交流展示幼兒繪畫作品
。ㄋ模┳畈豢伤甲h的蛋
1、毛毛生了一個怎樣的蛋?
小結(jié):這是讓人想都想不到,最不可思議的蛋
2、討論:你認為誰生的蛋最奇妙?為什么?
三、猜故事結(jié)局
提問:圍王選了誰做公主?
小結(jié):如果你有奇思妙想,你有創(chuàng)意,你的生活就會變得很快樂。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冬天到了,下雪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下雪以后,幼兒可以感受雪景的美,也可以體驗玩雪的樂趣,在各種各樣的玩雪活動中,堆雪人又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通過這節(jié)課讓孩子們簡單的`了解雪遇熱融化的現(xiàn)象,所以我設(shè)計了本節(jié)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和講述圖片內(nèi)容
2、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想象思維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3、初步了解雪遇熱融化的現(xiàn)象。
活動準備:《雪人不見了》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孩子們,你們喜歡堆雪人嗎?
教師:今天有幾個可愛的小客人,它們也很喜歡堆雪人,我們來看一看吧。
2、放課件:引導幼兒逐幅觀察
(1)觀察圖1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天氣怎樣?它們在干什么?
小結(jié):冬天了,下雪了,小猴和小熊在一起堆雪人。
。2)觀察圖2
提問:天氣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小猴和小熊感覺怎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觀察圖3
提問:小猴和小熊把雪人抬到屋里小雪人怎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4)請幼兒連貫講述1-3幅圖片
。5)讓幼兒想象雪人不舒服又流汗、流淚,到底這樣了呢?
a、展開討論,發(fā)散幼兒思維……
b、出示圖片4,讓幼兒嘗試講述故事內(nèi)容。
c、課件:以雪娃娃來信的形式,教師講述信的內(nèi)容(雪人怎樣融化),孩子們同時看課件雪人融化的過程,初步了解雪遇熱融化的現(xiàn)象。
。6)老師完整的講述故事。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力給故事起名字,師生最后給故事定下名字《雪人不見了》。
。7)根據(jù)故事創(chuàng)編歌曲,用孩子們熟悉的旋律《新年好》來演唱,幼兒很感興趣,更容易記住故事情節(jié)。
3、結(jié)束部分:教育孩子冬季不怕冷,多鍛煉身體。聽音樂《雪人不見了》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活動,讓幼兒先看,再想,然后說,最后再聽,始終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之處是將故事編成歌曲,配上幼兒熟悉的《新年好》的旋律,唱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孩子記憶故事內(nèi)容,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完成第三個目標“初步了解雪遇熱融化的現(xiàn)象”時受條件限制,無法制作實物“小雪人”有些遺憾,但我們制作了精美的flash動畫,設(shè)計了雪娃娃來信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以雪娃娃的語氣講述雪人遇熱融化,變成水蒸氣到太空旅行的過程,孩子們都很感興趣,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愿意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動物腳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產(chǎn)生了解動物的興趣。
3、學習詞語:又輕又巧、蹦蹦跳跳、大搖大擺、橫沖直撞。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的天氣真好,草地上來了很多的小動物,它們是誰呢?
1.師: (出示小雞圖):它是誰呀?
師:小雞有幾只腳呢? 那你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嗎?誰來學一學?(學習詞語:又輕又巧)
2.師:(出示小兔圖)誰又來了?
師:小兔子有幾只腳?它是怎樣走路的?(學習詞語:蹦蹦跳跳)
3.師: 咦!這是誰,你們知道嗎?(出示螳螂圖片)它有幾只腳啊?
師:六只腳的螳螂是怎樣走路的呀?(學習詞語:大搖大擺)
4.師:(出示螃蟹圖片): 螳螂有六只腳,有一個動物它的腳比螳螂還要多呢,我們來看看會是誰呢?(螃蟹 )
師: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學習詞語:“橫沖直撞”)
二、欣賞、理解故事。
1、 幼兒聽故事的前半部分。
師:小動物來到草地上干什么呢?
師:小雞怎么說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說的呢?
師:小動物們正說著,這時候誰來了?
2、 幼兒聽故事的后半部分。
師: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腳?
三、 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師:數(shù)腳這個故事有趣嗎?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
四、 擴散思維,進行遷移。
師:聽了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知道了小雞有兩只腳,小兔有四只腳,螳螂有六只腳,螃蟹有八只腳,蜈蚣有四十二只腳,那除了故事中出現(xiàn)的這些動物你還知道什么動物?它有幾只腳?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熟悉而且很感興趣的事,為了讓幼兒在一節(jié)課中不覺得枯燥無味,所以我從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出發(fā)組織本次活動內(nèi)容,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獲得知識,即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猜猜它是誰”中,每種動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現(xiàn),我以有關(guān)腳的不同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想象,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表現(xiàn)自己對動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幫助幼兒提煉,使幼兒對“又輕又巧”、“蹦蹦跳跳”、“大搖大擺”、“橫沖直撞”等詞語的學習顯得非常自然,體現(xiàn)了《綱要》所提出的“既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的要求。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欣賞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導幼兒在欣賞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礎(chǔ)上,學說小動物的話,給幼兒了一個語言交流、學習的機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顧及了整體幼兒,沒有考慮到個別幼兒的發(fā)展,應(yīng)讓個別幼兒完整地說。接著設(shè)置了“蜈蚣有幾只腳?”的懸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動物幫助蜈蚣數(shù)腳”;隨后,幼兒幫助蜈蚣數(shù)腳,解開懸念——原來這只蜈蚣有42只腳,這樣的安排,不僅鍛煉了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的能力,豐富了幼兒有關(guān)蜈蚣的知識,讓他們產(chǎn)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腳的興趣,而且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幼兒都熱情高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對本次活動內(nèi)容進行了拓展,請幼兒討論并說說其它的動物有幾只腳,并學一學動物走路的樣子,幼兒情緒高漲,但對于幼兒說的“章魚有10只腳,在水里游”,我在課上沒有及時做出糾正,課后我糾正“章魚有8只腳,又叫八爪魚。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nèi)容,能夠大膽、自然地朗誦兒歌。
2、嘗試用物體的特征仿編兒歌,體驗仿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了解一些常見物體的明顯特征。
2、物質(zhì)準備:情境創(chuàng)設(shè):蠟筆娃娃畫展(蠟筆畫作品若干)。圖譜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參觀蠟筆娃娃的--畫展"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帶幼兒自由入室參觀"蠟筆娃娃"畫展。
2、個別提問:小蠟筆畫了什么?有誰能說說小蠟筆畫了什么,什么什么樣?
二、利用圖譜,理解兒歌內(nèi)容,學會大膽、自然地朗誦兒歌。
1、師配樂完整朗誦兒歌。
師:小蠟筆畫了什么?什么什么樣了?
2、出示圖譜,進一步理解兒歌內(nèi)容。
師:哦,原來這首兒歌都是三個字、三個字,讀起來可好聽了。
3、有表情的朗讀兒歌,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師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有表情的`朗讀兒歌
三、學習根據(jù)物體的明顯特征來仿編兒歌,體驗仿編的樂趣。
1、師示范利用物體的明顯特征來仿編兒歌。
2、幼兒自主選擇圖片,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嘗試仿編兒歌。
師:要求用句式:畫XX,XX ?
3、鼓勵幼兒利用圖譜分組合作,仿編兒歌,并大膽朗讀。
4、師幼分享交流,體驗仿編的樂趣。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qū)投放圖譜和實物圖片,引導幼兒繼續(xù)創(chuàng)編。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散文詩,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連動性、靈活性。
2.發(fā)展幼兒想像力,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發(fā)展幼兒口語,學習運用動詞:飄落、爬、躺、坐、游、藏等。
二、活動準備
1.依據(jù)散文詩內(nèi)容畫一幅圖畫。
2.活動前帶小朋友到戶外觀察落葉,拾落葉。
三、活動過程
。ㄒ唬┙處熀托∨笥颜勗挘呵锾斓搅,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引出散文詩的名稱。
。ǘ┙處熡斜砬榈乩收b散文,要求小朋友認真傾聽,感受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言和內(nèi)容。
。ㄈ┮龑в變河^察圖畫,經(jīng)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nèi)容。
1.秋風起了樹葉是怎樣從樹枝上落下來的?
2.樹葉分別落在了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
。ㄋ模┴S富詞匯,找出散文詩的.動詞,并通過做動作理解動詞。
。ㄎ澹﹩l(fā)幼兒想像,鼓勵想出各種各樣的可能。
1.樹葉還落在什么地方?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請幼兒模仿散文詩的語言進行完整講述。
2.小朋友想用落葉做什么?
(六)教小朋友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四、各領(lǐng)域滲透
健康:讓幼兒根據(jù)秋天的天氣變化增加衣服。
藝術(shù):配合美工活動,讓幼兒用拾回的落葉貼出美麗的圖畫。
科學:讓幼兒了解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
五、生活中滲透通過打掃落葉,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六、環(huán)境中滲透布置活動室墻面“五彩的秋天”,讓幼兒將戶外拾來的落葉、落花等布置于墻上,使幼兒感受到秋天的美麗景色。
七、家庭中滲透家長帶領(lǐng)小朋友到公園玩時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樹木、落葉,了解秋天的變化。
八、活動評價
項目
目標實現(xiàn)程度
內(nèi)容適合程度
活動設(shè)計趣味程度
幼兒的“三性”表現(xiàn)
存在問題
等級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評價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附散文詩
落葉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
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
躺在下面,把它當做小屋。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
坐在上面,把它當做小床。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
藏在下面,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到院子里,燕子看見了,
說:“來信了,我們到南方去!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自然的美景,讓幼兒學習詞語"陽光、照射、綠蔭、閃閃發(fā)光"等。
2、了解大自然中的陽光具有發(fā)散性,是包不住的。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教學難點:
佳子展開裙角,陽光為什么不見了。
教學準備:
1、 ppt課件。
2、 帶孩子到附近的田野去感受陽光的直射和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在自然的熏陶中學習豐富的詞匯。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談話形式引出課題:昨天你們跟著老師到野外去,看到了哪些景色。(小樹林、小溪流、野花、草坪)引導幼兒說詞語"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漂亮的野花、充滿陽光、閃閃發(fā)光"等。評析并贊賞幼兒的語言。
"今天天氣怎么樣,小朋友看,什么通過玻璃窗照進來了。(陽光)
二、基本部分
1、看教學用書《陽光》,讓幼兒通過想像猜測故事中的內(nèi)容。
2、教師放映課件,幼兒邊看邊聽故事一遍。
提問:
故事的名稱?
故事中有誰?
3、教師放映課件,幼兒邊看邊聽第二遍故事。
提問:
。1)這個故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佳子為什么要送陽光給奶奶?
4、學習詞語: 陽光 照射學習故事,逐段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簡單的句子。
提問:
她把陽光包在了哪里?
她想把陽光送給誰?為什么?佳子為什么哭?奶奶是怎么說的?
5、幼兒討論:為什么打開裙角,陽光不見了。
三、結(jié)束部分
讓幼兒到外面用衣服包陽光,然后回到教室。幫助幼兒理解:陽光具有發(fā)散性。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設(shè)計意圖:
動物們是有趣的,大自然是美好的,我們在這個詩歌里能夠了解到小動物,了解大自然。通過對詩歌的仿編,能激發(fā)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動物們的觀察能力。啟發(fā)他們充分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夠大膽、清楚的語言表達。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欣賞詩歌,能夠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情趣。
2. 鼓勵幼兒大膽表演,能用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椋磉_對詩歌的理解。
3. 初步了解詩歌的句式形式,學習仿編詩歌。
4. 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 關(guān)于詩歌的flash一個
2. 動物頭飾:兔子、小猴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1. 用富有韻律和激情的語調(diào)朗誦一遍,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愿望
2. 播放flash
、、完整的觀看一遍
提問: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逐步觀看,一起討論看到了什么,嘗試用詩歌的語言回答。
二、學習詩歌
1. 跟老師隨動畫一起朗誦詩歌,讓孩子熟悉詩歌。
2. 幫助孩子理解作品。
討論:小兔子跳著去做什么?袋鼠跳著又去做什么呢?
3.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學習詩歌,并歸納詩歌的特點:有節(jié)奏,句子有重復
4.表演詩歌內(nèi)容
分角色表演詩歌,教師指導幼兒做相應(yīng)的表演動作
討論:還有哪個動物是跳跳跳的'?
讓幼兒開闊思維,不局限于跳,可是是爬,可是是走。但是以跳為主。
三、仿編詩歌
1. 播放動畫,讓孩子們看看還有哪些動物,進行示范。
教師先示范,初步調(diào)動孩子的創(chuàng)編能力
2. 讓幼兒利用動畫上的圖片試編詩歌
3.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仿編詩歌。幼兒可以離開動畫的示范,自己創(chuàng)遍。
小猴子也可以跳也可以爬,小花帽也可以來跳跳跳……
四、總結(jié)
將幼兒仿編的詩歌串連起來,最后以用原詩的結(jié)尾段結(jié)束
活動反思:
該活動既具有領(lǐng)域的特色又突破了領(lǐng)域的局限,活動中“看看”、“說說”、“做做”自然相連,讓幼兒在多種感官的互動中獲取經(jīng)驗、理解詩歌,并用恰當?shù)恼Z言、動作表現(xiàn)自己的理解,模仿詩歌句型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象。從游戲化的趣味活動中,帶給孩子們活潑、美好的精神感受。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3-25
中班活動教案:語言03-02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12-18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8-26
《家》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3-01
中班語言活動夢教案03-16
關(guān)于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3-31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家》03-29
中班語言游戲活動教案02-02
中班語言活動:傘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