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時間:2024-08-15 09:50:2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一年級的教案匯總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的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一年級的教案匯總8篇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28~29頁的內(nèi)容

        [教材簡析]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幾何形體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通過學生的合作和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的認識。學生通過“滾一滾”、“堆一堆”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qū)別,突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不同形體的一些本質(zhì)屬性;“摸一摸”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yīng)戰(zhàn)精神,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判斷能力;“搭一搭”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想像力,又可以體會不同形體特征在實際中的應(yīng)用,并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再創(chuàng)造;教材最后安排了“數(shù)一數(shù)”活動。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活動過程,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的認識

        2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qū)別,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判斷?能力?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能作出判斷和簡單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出示小紅花)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朋友,你們愿意和它交朋友嗎?

        2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認物體,請大家回憶一下,學了哪些物體?(學生說,教師相機貼出四種立體圖形)?

        3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玩”積木,好不好?誰能在玩的時候也學到新的知識,就能得到老師獎勵的紅花

        4出示課題:有趣的拼搭。(板書)

       。墼u: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教師通過組織游戲性的活動“包裝”數(shù)學知識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課始就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產(chǎn)生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為下面進一步探索立體圖形的特征打下基礎(chǔ)。]

        二、組織活動

        1“滾一滾”

        交代:請*左邊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順序分別從袋中拿出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各一個,把它們一起放在滑板頂端。右邊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觀察這四個物體同時往下滑,會發(fā)現(xiàn)什么

        (1)聽口令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

        (3)左右兩組輪流操作,結(jié)果是否和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的一樣?(由于準備的圓柱和乒乓球的重量不同,為此可能是圓柱滾得快些,如有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只要說出理由,也給予肯定。)

        (4)師生共同總結(jié)。

        (5)評價。主要針對在合作學習時有沒有爭搶積木,哪組學生聽、說都能做到專心、響亮來評價,獎勵好的學習小組

       。墼u: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自己的知識水平,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旁人是無法替代的。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其內(nèi)心蘊藏著無窮的創(chuàng)造潛力。教師利用這一點引導(dǎo)學生在“滾”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初步感知各類立體圖形的特征。同時,適時地對學生合作學習的行為進行評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下一階段的?活動。]

        2“堆一堆”

        談話:(放3/4拍打擊樂)下面我們就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用這些物體堆一堆,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呢??

        (1)操作:請各組的1號小朋友拿出幾個正方體,2、3、4號小朋友也分別拿出幾個長方體、圓柱和球,堆一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討論交流

        (3)學生評價

        [評: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凡是學生能動手操作的,教師應(yīng)不剝奪、不示范、不包辦,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容易理解的知識,引導(dǎo)學生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思索、領(lǐng)悟、概括,獲得直觀的知識,促進思維的發(fā)展。]?3? “摸一摸”

        講述:看著小朋友學得這么投入,有一位老爺爺可高興了。(出示木偶:圣誕老人)他給小朋友帶來很多禮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禮物嗎??

        (1)指名上臺摸,說說摸出來的是什么物體

        (2)分小組摸,請每組的小組長拿出預(yù)先準備的.口袋,其余7人挨著順序分別摸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4?“搭一搭”

        講述:下咱們來輕松一下,(放輕音樂)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大家來做一回“小小設(shè)計師”,把你剛才拿出來的物體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東西來??

        (1)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音樂停,學生靜)討論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體搭成的?為什么用這些積木搭?

        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這些物體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

        (3)評選優(yōu)秀設(shè)計師

       。墼u:學生邊討論、邊琢磨、邊試搭,你拼一塊我搭一塊,偶爾還為不同的創(chuàng)意產(chǎn)生小小的爭論。結(jié)果,很多學生設(shè)計出了別具一格的造型,并設(shè)置最佳創(chuàng)意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

        5 “數(shù)一數(shù)”

        談話:剛才小朋友分別用這四種物體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創(chuàng)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

        (1)投影出示三幅圖,說說圖中搭出的圖形像什么

       、賷W運會的領(lǐng)獎臺;②②麥田;③小火車

        (2)分別讓學生說一說:用了哪些幾何形體,各有多少個??

        (3)打開課本,自己看圖填數(shù)

        (4)第三幅圖用了幾種物體,分別是小火車的哪一部分?為什么要這樣搭??

       。墼u:思維和語言是緊密相聯(lián)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先讓學生說說每一幅圖像什么,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再讓學生按要求數(shù)出物體的個數(shù);最后讓學生說說用了幾種圖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征,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了語言與思維的融合。]?

        三、全課總結(jié)

        (1)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看看你們組得到什么花,你覺得你們應(yīng)該向哪個組學習?為什么?

        (2)你在拼搭積木中,又知道了什么呢??

        (3)小結(jié)

        [總評]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這節(jié)課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把課堂完完全全地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主要特色在:不代替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充分挖掘了教材中一切可以讓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內(nèi)容,組織小組合作;不代替學生思考,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思維情境,提供創(chuàng)新機會,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不代替學生表述,教師重視語言訓練,讓學生把思維的過程表述出來,盡量為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使學生的思維更完整、正確。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2

        課時:2課時

        學習領(lǐng)域:設(shè)計*應(yīng)用

        教材簡析:會動的小紙人之所以會動,是因為它的身子是用紙彈簧做的,課前學生告訴我,他們在幼兒園時學過制作紙彈簧但那是上下一樣粗的紙彈簧。本課要學的是上大下小的紙彈簧。

        教學目標:1、通過制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yǎng)學生設(shè)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

        2、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jié)目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shù)的興趣,并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井繩。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的'渠道探究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一些短小精悍的、適合于表演的、孩子們熟悉的小故事、各種形象的小紙人。

       。2)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一頭寬、一頭窄的紙條1-2對。

        (3)學生準備彩色筆、紙、剪刀、膠水等物品。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jié)

        一、引導(dǎo)階段:

        1、教師出示小紙人范作、并用它們同學生合作表演一個節(jié)目。

        這個小紙人為什么會動?哪一部分會動?它像什么?我們叫它紙彈簧。

        2、探究如何制作紙彈簧:發(fā)給每一組一個兩頭一樣大的白色紙彈簧。

       、俑惺芗垙椈傻膹椥约盎顒拥奶攸c(搖一搖,捏一捏)

       、谕M通過觀察或拆開老師發(fā)給的紙彈簧,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

        ③自己試著折回去。

        ④請折成功的同學到講臺上為大家表演一下。

        3、進一步探究制作小紙人:

        ①用老師發(fā)給的彩色紙條折一個紙彈簧。

        ②對比自己折的紙彈簧與老師發(fā)給的白色紙彈簧有什么不同之處

       、蹫槭裁粗谱餍〖埲说募垙椈尚枰活^大一頭。浚ㄔ囍謩e搖一搖,看哪一種動的厲害)大頭在上動的幅度大還是小頭在上動的幅度大?(試著搖一搖找出答案)

       、芸蠢蠋煼蹲,自己的小紙人還需要做上什么?

        二、發(fā)展階段:

        1、思考并交流:你將要表現(xiàn)的角色的頭部有什么特征?你準備如何來表現(xiàn)?

        2、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根據(jù)自己設(shè)計的人物動作剪貼上合適的四肢。(注意比例)

        三、表演階段:

        同組的同學都制作完畢后,根據(jù)自己組小紙人的身份編一個故事,并利用剩下的彩紙設(shè)計制作出簡單的場景進行表演。

        四、收拾與整理:

        將環(huán)境衛(wèi)生收拾好后,把小紙人按故事情節(jié)在窗臺上擺放好。

        布置下一節(jié)帶彩紙等工具。

        第二節(jié)

        一、引導(dǎo)階段:

        上一節(jié)課我們用紙彈簧制作出了會動的小紙人。那你知道紙彈簧還可以做成什么造型?

        欣賞紙彈簧造型作品:龍、小貓、小蛇、小鹿等。這些造型用的紙彈簧也都是一頭大一頭小嗎?(不一定)

        二、發(fā)展階段:

        1、做小龍等較長的動物,折紙彈簧時紙條不夠長怎么辦?(自己小組試折一下,研究一下解決的辦法。)

        2、各小組交流一下解決辦法,看哪一組的辦法最好最簡單。

        3、各組商量一下要制作什么,先要制作一個什么樣的紙彈簧,再添加些什么?添加的部件可不可以制作成類似紙彈簧的可以動的?

        啟發(fā)學生想象,通過合作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三、玩一玩:

        將各組制作的作品組合到一起,為各自的角色編上臺詞,來表演一下。

        四、收拾整理階段。

        五、課后拓展: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可不可以用紙彈簧代替,動手試一下。

        札記:

        對于第二節(jié)課來說,裁紙條倒成了難點,很多學生不會裁紙條,耽誤了太多時間,影響了制作。在這個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方法,實在不行,可以加以加一節(jié)課專門練習裁各種形狀的紙,為以后的制作課打基礎(chǔ)。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第32~33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材簡析]

        分與合是通過把幾個物體分成兩部分,觀察兩部分合起來是幾個,認識掌握數(shù)的組成,為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和減打好基礎(chǔ)。教材分2~5的分與合、6~9的分與合、10的分與合三段安排教學內(nèi)容。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初步建立分與合的思想,初步體會分與合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的。分與合三段內(nèi)容的編排體現(xiàn)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編寫意圖,6~9的分與合恰好起承前啟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與合作為例題出現(xiàn),教師引導(dǎo)學生探索兩只手拿6個氣球可以怎樣拿,并從一種分法得出兩種說法,認識6的組成。試一試中讓學生自己操作、探索、總結(jié)出7的組成。而8、9的組成則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認識和掌握,進一步體會分與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還安排了對口令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生實踐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組成。教學難點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組成

        [教學目標]

        1 經(jīng)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掌握6、7的組成,加深對1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2 發(fā)展初步的動手實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 意識

        3 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自主探索

        設(shè)疑:茄子老師有18個氣球,想送給3個孩子,每人6個氣球。6個氣球,分在兩只手里拿,可以有幾種分法呢

        三個學生的分法沒有按次序出現(xiàn),可以讓其他同學調(diào)整他們排列的次序

        提問:看著一個同學的分法?梢杂袔追N說法呢

        說完后,指導(dǎo)學生有條理地填寫教材第32頁例題中的空格。教師板書6的組成

       。墼u:由學生所熟悉并喜愛的氣球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初步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把三種分法按順序排列,找到每種分法有幾種說法,都是通過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很好地鼓勵了學生在自我嘗試中主動 學習]

        二、動手操作,嘗試練習

        提問:茄子老師看到你們愛動腦、愛思考,每人獎7個○,你能把○分成2堆嗎 有幾種分法 能按順序有條理地分一分嗎 請你一邊分,一邊把結(jié)果記錄在教材第32頁試一試的空 格里

        填完后小組互相交流檢查,指定一名學生板書

       。墼u:7的分與合的教學,安排在試一試中,體現(xiàn)了由扶到放的編寫意圖。教師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分一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并且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合作的精神。指名板書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同時關(guān)注了學生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結(jié)果。]

        三、活動游戲,應(yīng)用鞏固

        1 想想做做第1題(連一連)

        講述:茄子老師看到大家那么聰明,高興得不得了,他獎給大家6張數(shù)字卡片,哪兩張卡片上的點子數(shù)合起來是6,請你連 一連

        2 想想做做第2題(說一說)

        同桌互相說一說

        3 想想做做第3題(對口令)

        師生玩6的對口令:教師出手勢2,說:我說2,學生出手勢4說:我說4,6能分成2和4。學生之間玩7的對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題(吃螃蟹)

        提問:同學們口令對得那么好。茄子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螃蟹,看誰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 誰能把螃蟹身上的數(shù)分成鉗子上的兩個數(shù),把鉗子上的兩個數(shù)合成身上的數(shù),那只螃蟹就歸 你吃

        教師指導(dǎo)做錯的學生更正,最后統(tǒng)計誰吃得多

        [評:想想做做中的題是6、7分與合的鞏固練習,教師把這些題以活動、游戲的形成呈現(xiàn),如對口令、吃螃蟹,進一步加強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口令,能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四、揭示課題,鞏固應(yīng)用

        提問:黑板上是你們動手動腦學會的知識,誰能用一句話說說學會了什么

        教師板書課題:6、7的分與合

        五、激勵評價,猜數(shù)下課

        敘述:今天同學們玩得高興,又學到了知識,茄子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高興,你能用手勢在背后把6、7中的一個數(shù)分成幾和幾,讓你同桌來猜,猜對了你們就可以高高興興地下課休息了。

        (教師先與學生猜,同桌之間再猜)

        [總評]

        6、7的分與合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體現(xiàn)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編寫意圖,6的分與合作為例題出現(xiàn),用學生喜愛的小氣球創(chuàng)設(shè)情境,從而提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出6的組成。7的分與合放在試一試中作為練習的形式出現(xiàn),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游戲活動、合作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數(shù)出數(shù)量是4的物體的個數(shù),會讀寫數(shù)字4.

        2.了解4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4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掌握4的組成.

        3.初步建立序數(shù)概念,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4的含義,掌握4的組成.

        教學難點

        掌握4的組成.

        教學過程

        激趣導(dǎo)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三個數(shù)字娃娃,你們看,誰來了?

        演示動畫3的`組成

        生:1來了.

        問:1的后面應(yīng)該是幾?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師:對!現(xiàn)在2也來了.誰說說2是由幾和幾組成的?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2的后面是誰呢?

        師:對!是3,看3也來了.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幾和幾組成3?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你們知道3的后面是誰嗎?

        師:對!就是數(shù)字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4的認識.(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圖片4的主題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輛拖拉機在收割,后來又開來1輛,一共是4輛.

        我還看到有4位農(nóng)民伯伯.

        師:4臺拖拉機、4位農(nóng)民等,它們的數(shù)量都是4,都可以用4來表示.(出示4)

        師:這就是印刷體的4.你能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嗎?請你試一試.

        請你用掌聲表示4.

        問:誰愿意模仿小動物叫4聲?

        4里面有幾個1?幾個1是4?

        2.了解4以內(nèi)的數(shù)序

        演示:先撥3顆珠子,再撥1顆珠子,現(xiàn)在一共撥了幾顆珠子?

        問:3添上1是幾?4去掉1是幾?(再撥去1顆珠子)

        出示圖片:點子圖.

        問:3的后面是幾?4的前面是幾?

        讓學生從1數(shù)到4,再從4數(shù)到1.

        3.比較大小

        出示圖片:方塊圖

        問:左邊的圖可以用幾來表示?右邊的呢?

        比較3和4的大小用怎樣的符號連接?為什么?(板書:3<4=)

        問: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書:4>3)

        4.教學4的組成

        學生擺學具:將4個小圓片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匯報,總結(jié)出:

        師生對口令,練習4的組成.

        5.建立序數(shù)概念

        演示動畫序數(shù)

        問:這些人在干什么?

        師:他們多有秩序!

        問:誰排在第一個?小朋友排在了第幾個?

        師:聽口令:這一行第4個同學起立,前4個同學起立

        6.指導(dǎo)書寫

        演示動畫4的寫法:學生練習描紅,然后獨立寫一行4.

        鞏固練習

        1.填空

        2.按順序擺出1、2、3、4的數(shù)字卡片.

        3.劃掉任意4個圓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聆聽樂曲《快樂的小熊貓》,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初步感受音樂的形象、不同的情緒和速度。

        2、能力目標: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音樂情境,讓學生主動給樂曲創(chuàng)編結(jié)尾,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情感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文明禮貌、團結(jié)合作等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引導(dǎo)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感受音樂的形象。

        教學難點:組織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為樂曲創(chuàng)編結(jié)尾。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師: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快樂的小熊貓。歡迎你們來到這片美麗的大森林!我的家就住在這片美麗的大森林里。今天呀,我家有一件大喜事,你們猜?哦,原來是開了一家熊貓百貨商店。ǔ鍪拘茇埌儇浬痰昴P停┱埓蠹译S著音樂走進這片美麗的大森林,去聽聽大森林美妙的聲音,去看看大森林的美麗景色,去瞧瞧我,快樂的小熊貓又在干些什么吧!

        二、引發(fā)想象,欣賞樂曲

       。ㄒ唬┏趼牁非

        1、放錄音。

        2、自由討論。把你剛才聽到的和想到的,講給你的好朋友聽!

        3、指名交流。誰能把你聽到想到的和剛才好朋友告訴你的,講給我們大家聽!

        4、再來一段一段仔細地聽一聽,想一想,看看音樂描寫的是不是我們剛才所講的那么一回事!

       。ǘ┓侄涡蕾p:

        1、欣賞描寫森林的`早晨的音樂。

       。1)、我們先來聽第一段音樂,想一想早晨的森林是怎么樣的?

       。2)、討論:你好像聽到了什么聲音?看到了什么景象?

       。3)、指名回答。啟發(fā)學生用身體的動作來表達感受。

        (4)、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作簡單的:

        這段音樂描寫的是大森林的早晨,非常寧靜,空氣很新鮮,太陽慢慢地升起來了。大樹、小草、鮮花都從睡夢中蘇醒過來了。小動物們都醒來了,樹上鳥窩里的小鳥眨巴著惺忪的小眼睛,轉(zhuǎn)動著小腦袋,唧唧喳喳地唱起了快樂的歌。喲!時間不早啦,該出門了,小鳥拍了拍翅膀飛出了窩。

       。5)、我們再來聽一遍這段音樂,把我們的感受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6)、你覺得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音樂的速度怎樣?

        生:音樂很優(yōu)美,速度比較自由,比較慢。

        2、欣賞小熊貓愉快勞動的音樂。

       。1)、導(dǎo)言:愛唱歌的小鳥飛呀飛,飛到了熊貓百貨商店門前的大樹上,它想說:“小熊貓呀小熊貓,今天,我可比你起得早。”沒等小鳥開口,兩只勤勞的小熊貓?zhí)е俺鰜砹恕?/p>

        (2)、放音樂,出示投影。

        師:在小熊貓打水的時候,你好象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水桶在池塘中激起的浪花聲,水塘里泛起一圈圈的水波。

       。3)、師:一路上,我遇見了許多好朋友,我們還相互打招呼了呢!我們來演一演吧!師生在音樂聲中進行情景對(4)這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怎樣?速度又變得怎樣?

        生:音樂變得歡快活潑,速度加快了。

       。5)、教師:這段音樂用較快的速度告訴大家,我們小熊貓非常勤勞,每天都愉快地勞動,我們把服務(wù)當做自己最大的快樂。音樂的情緒很歡快。

       。6)、師:我們小熊貓把水抬進了百貨商店,還會干些什么?

        生:擦柜臺、掃地、貨物……

        3、我們完整地再聽一遍音樂,并把它表演出來,好嗎?

        三、創(chuàng)造體驗,培養(yǎng)能力

        1、開音樂會:

        師:小熊貓開了一家百貨商店,朋友們你們最想做些什么事呀?

        生:到小熊貓的店里去買東西……

        師:小熊貓的百貨商店開張了,我們先一起來慶祝一下吧!

        學生用各種打擊樂器即興隨表現(xiàn)熊貓勞動的音樂演奏。

        1、購物:

        師:熱鬧的音樂會引來了第一批顧客,誰來買東西呀?

        請幾位學生和老師一起在音樂聲中表演購物的情景。教師適當?shù)卣{(diào)控氣氛。

        2、運貨物:

        師:我們小熊貓服務(wù)周到文明禮貌,小動物們都要來買東西。每天要運來許多車的貨物,朋友們,你們幫助我們把貨物卸下來吧!搬運貨物時,你會用什么動作,誰能做一做?

        學生表現(xiàn)抱、挑、扛、背、拉、推、抬等動作隨音樂表演。

        師:小熊貓的商店生意越來越大,各地的定貨單子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這不,是誰打來的電話?喂,黃狗經(jīng)理,您的飯店要一箱肉骨頭呀,好好,我們馬上派人送來!哦,狐貍小姐,您好!您預(yù)定的那套晚禮服,我們馬上給您送來,這可是今年最新最流行的款式,保您稱心如意,您會成為最迷人的森林舞會皇后……”

        師:這可真把我們忙得團團轉(zhuǎn),朋友們,你們我送貨,好嗎?你們會開什么車子?

        學生表演開各種車子的樣子。如:小貨車、摩托車、踩三輪車……

        師:有的地方很遠,那我們可以怎樣運貨呀?

        學生表演開火車、飛機等。

        師:好,我們開始搬運貨物啦!

        集體隨音樂表演各種搬運貨物的動作。

        四、課堂:

        我們小熊貓的生意越來越興隆。一家百貨商店太少啦,我們又在森林的其他地方開了幾家連鎖店和超市。想去看看嗎?好,我們出發(fā)吧!教師帶領(lǐng)學生在音樂聲中蹦蹦跳跳出教室。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6

        教學目的要求:

        1.能學會演唱《國旗國旗真美麗》,通過聽音樂、朗讀歌詞、學唱歌曲、學生自己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反復(fù)聆聽與演唱中學會《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并能準確地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情緒。

        2.能在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過程中,感受國歌的莊嚴、雄偉,知道愛國旗就是愛自己的國家。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國歌》的神圣與莊嚴,了解我們在奏唱國歌時應(yīng)怎樣做。

        教學用具:升旗的`錄象、準備的國旗旗面和未粘貼的五角星、電腦多媒體、相關(guān)音響資料和音樂CD、琴。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導(dǎo)入 聆聽國歌

        階段目標:通過學生描述國旗;自己總結(jié)在什么情況下會升國旗、奏國歌;聆聽國歌;分成不同的角色來扮演觀看升國旗時應(yīng)怎樣做,層層深入,讓學生了解升國旗、奏國歌時的相關(guān)情況。

        學生描述國旗

        師:老師想問一下同學們都見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嗎?

        生:見過。

        師:那誰能為老師描述一下國旗是什么樣的?

        生:國旗是紅色的;國旗是長方形的;國旗上有五顆金黃色的五角星。

        2.學生思考什么場合升國旗、奏國歌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棒,那誰能告訴老師在什么樣的場合中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呢?同學們想一想! (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思考)

        生1:每周一學校都會有升旗儀式,就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生2:天安門廣場每天早晨都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生3:當香港、澳門回歸的時候就會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生4:在奧運會上,中國的體育健兒得冠軍的時候,就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7

        第2課時 10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設(shè)計說明

        直觀、形象的思維是一年級學生理解新知識的主要方式。怎樣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直觀、更容易理解,是本節(jié)課要處理好的問題。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shè)計上注重以下兩點:

        1.突出教學的直觀性。

        數(shù)的組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知識,紙上談兵終究收效不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具的作用,讓學生直觀地看到70根小棒是怎樣變成7捆的,從而直觀地感受到7個十的意義,這樣的教學安排無需過多的講解,學生已經(jīng)了然于心。

        2.突出練習的趣味性。

        為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固有的練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導(dǎo)者,使學生興致盎然,積極地參與練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題卡

        教學過程

        ⊙復(fù)習數(shù)數(shù),導(dǎo)入新課

        1.數(shù)數(shù):你能很快地數(shù)出圖中有多少張笑臉嗎?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在手中的題卡上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預(yù)設(shè)

        生:我先數(shù)出10個圈在一起,再十個十個地數(shù),能很快地數(shù)出圖中有50張笑臉。

        2.師:有“十”來幫忙,我們數(shù)數(shù)才能又快又準。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和這位老朋友一起學習新的知識。

        ⊙操作實踐,學習新知

        1.學習整十數(shù)的組成。

        (1)師拿來70根小棒,雜亂地放在一起。

        問:誰能估一估這些小棒有多少根?

        生回答后繼續(xù)追問:如果想一眼看出這些小棒有多少根,得請誰來幫忙?

        引導(dǎo)學生說出要請“十”來幫忙。

        (2)師將70根小棒整理成7捆:現(xiàn)在你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了嗎?7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3)請學生說一說40、50、60、80的組成。

        (4)小結(jié):幾十就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2.學習一般數(shù)的組成。

        (1)師擺出4捆小棒,再擺出6根小棒。提問:誰能說一說這些小棒表示哪個數(shù)?

        生回答出四十六之后師提問:四十六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預(yù)設(shè)

        生:4捆小棒表示4個十,6根小棒表示6個一,四十六是由4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

        (2)說出35、58、63、72各數(shù)的組成。

        3.小結(jié):幾十是由幾個十組成的,幾十幾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經(jīng)歷將雜亂的小棒變成整捆的小棒的過程,親眼看到整十數(shù)的組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shù)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計數(shù)單位“十”的作用。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8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yīng)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75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圖片、小棒、課件。

        教學設(shè)計

        創(chuàng)設(shè)情境,鋪墊導(dǎo)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美麗的童話《丑小鴨》,大家聽說過嗎?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生:最后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

        師:今天,就讓這個美麗的童話在我們身邊變?yōu)楝F(xiàn)實吧!大家看屏幕,這里有4只丑小鴨,每只丑小鴨都帶有3道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就會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生齊說愿意。

        師出示速算題:

        ①35=5-2=323=

       、8-8=72=10-5-2=

       、10-3=54=324=

       、46=8-5=7-2-3=

        生速算出答案。學生每正確算出3道題都會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師:!多么美麗的白天鵝!聽!是什么聲音?(放天鵝的叫聲)原來這幾只美麗的白天鵝飛起來了,它們飛呀飛,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湖邊。這個湖實在是太美了,藍藍的湖水水平如鏡,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陣微風吹來,湖面微微蕩起波紋。湖邊是碧綠的青草,色彩絢麗的小花。它們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盡情嬉戲,無憂無慮地游玩……(邊電腦演示邊放錄音,教師講解)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教者能根據(jù)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童話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并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這時天空中又有幾只天鵝飛過,看現(xiàn)在的場面,你能敘述出來,并提出一個問題嗎?

        [由舊知導(dǎo)入新知,有利于學生在比較新、舊知的“異”與“同”之中,主動地去思考,為學生自覺探索新知創(chuàng)造了條件,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敘述,理解圖意,然后自己讀題,自己試算,體現(xiàn)了學生活動的主體意識。]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一共有幾只天鵝?

        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該怎么辦呢?

        生:把原來的4只和飛來的3只合并起來列式是43。

       。◣煱鍟43。再演示飛走2只的場面)現(xiàn)在湖里天鵝只數(sh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要求現(xiàn)在還有幾只天鵝怎么辦?

        生:再減去2只。

        師:從幾只里減去2只?

        生:從原來4只加上3只的總數(shù)里減去2只。

        師補充算式:43-2,并讀算式。

        生讀算式。

        師:同學們觀察這道算式與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生:連加、連減一道題里只有加或者減,而這道題里既有加又有減。

        師:那你能不能像連加、連減一樣給這種題起一個名字。

        生:加減,有加有減,加減混合……

        師: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生齊讀課題。

        師: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

        生指名說。

        師:那么43-2該怎么計算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討論。生匯報:先算43=7,再算7-2=5。

        師:同學們討論的結(jié)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強調(diào)一點,做題時一定要記住第二步是幾減2。

        師:第二天,這幾只美麗的天鵝又飛到了這個美麗的湖邊,他們發(fā)生了怎樣的情況呢?

       。ǔ霈F(xiàn)連續(xù)的電腦畫面)誰來說一說?

        生: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現(xiàn)在湖里有幾只天鵝?

        師:誰來列式?

        生:列式為4-23。(師板書)

        師: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請同學們試做。

        生匯報。

        師:做題時關(guān)鍵要記住哪個數(shù)?

        生:記住第一步的得數(shù)2。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例1、例2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生:我們計算的順序是從左往右計算,與連加、連減相同。

        師:現(xiàn)在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擺小棒計算。

        完成書上第75頁做一做。(擺小棒,補充算式,再計算)

        看書質(zhì)疑。

        師:同學們真棒,看了兩幅畫面,就自己解決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問題,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接下來,我們再到別處去看一看,好嗎?

        [在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美好情境中,學生對聲情并茂的場景深深吸引,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盡情地發(fā)揮,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設(shè)置情境,解決問題

        師:看,一只調(diào)皮的小猴子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啊,原來它是要讓大家來幫忙的。

       。ǔ鍪镜76頁的第1題畫面)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告訴別人,自己把算式寫在紙上。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小猴子怎么還不走呢?原來他還有一道題呢。ㄍ队俺鍪荆

        在○里填上“>”、“<”或“=”。

        9-32○716-4○49-75○582-5○5

        64-9○99-32○982-1○743-1○5

        師:大家?guī)椭『镒咏鉀Q了問題,聽,它在謝你們呢。ǚ藕镒拥慕新暎

        大家看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么熱鬧啊!

        原來是森林里開了一個運動會,小貓、小狗、小鴨和小雞分別獲得了四個項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獅子要獎勵他們每人一處房子,你能幫它們找到房子嗎?(電腦演示)

        [運用學生自己學會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去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切實的幫助。]

        生搶答完成。

        師:獅子大王看到我們同學來了很高興。他有幾顆智慧星要發(fā),但是它有個條件,就是做對一道題得一顆智慧星,最后看誰的智慧星最多,誰就是最聰明的同學,F(xiàn)在我們就請獅子大王出題吧。

        生獨立完成,把答案寫在題紙上,集體訂正。

        全課

        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不僅學會了加減混合,而且?guī)椭中游飩兘鉀Q了這么多問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磥頂(shù)學知識真重要呀,就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學好數(shù)學知識,為自己、為更多的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吧!

        [通過電教媒體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喜歡做游戲的特點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設(shè)計說明

        “加減混合”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它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因此我在設(shè)計上體現(xiàn)了“教—扶—放”的原則。

        根據(jù)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為此,我在本課的設(shè)計中,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伊始,復(fù)習了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chǔ)。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復(fù)習及53-2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xiàn)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采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jié)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體現(xiàn)教學活動“教—扶— 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guī)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lián)系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jié)論。練習題設(shè)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生動有趣的電腦畫面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著電腦畫面,如例題畫面的展示、練習題中的森林運動會等。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在森林中完成例題和練習。大森林里所發(fā)生的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并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注意到為充分調(diào)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xiàn)了上課伊始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評析

        全課借助多媒體教學,能較好地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教師沒有局限于知識的教學,更注重知識的應(yīng)用,讓學生在學會必需的知識后,及時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應(yīng)用知識,有利于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價值,提高今后學好數(shù)學的熱情和信心。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09-09

      小學一年級教案03-30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01-23

      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3-27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08-29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02-01

      小學一年級教案《畫風》04-11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02-27

      小學一年級寫字教案03-30

      小學一年級《比尾巴》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