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與朱元思書教案

      與朱元思書教案

      時間:2024-07-01 23:59:43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與朱元思書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與朱元思書教案范文合集7篇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2、熟讀并背誦課文,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作者寄情于奇山異水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借助工具書識記生字詞,反復朗讀課文,直至熟練背誦。愛好美術的同學可以通過繪畫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選擇與美文相配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讀。

        教師:搜集有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可教授記憶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記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寥寥百余字,將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文章語言精練生動,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背誦、通過聯(lián)想與想像,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

        【教學設計】

        一、恰當導入

        1、可以由美景圖片導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箏曲,讓學生想像,音樂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怎樣一幅圖畫。

        同學們,你到過富春江嗎?它位于浙江省境內,是全國聞名的勝景之一。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贊過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在文中,作者給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贊譽。這篇與一般書信不同的'寫景小品文,向我們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F(xiàn)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去飽覽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目標: 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熟讀并背誦課文,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像能力。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

        縹碧 甚箭 軒邈 泠泠 千轉 直視無礙 千百成峰

        鳶飛唳天 望峰息心 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

        (有條件的可利用課件或投影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2、教師導讀:

        閱讀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與步驟。 (方法適當也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熟讀全文,把握大意,識記詞語,揣摩句意。

        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難句標出,精讀分析。

        感情朗讀,弄懂其義,省略補出,圈點畫批。

        (對以上方法稍加解釋指導,引導學生在誦讀直至背誦時,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

        三、合作學習

        1、學生在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朗讀課文三遍;然后,展開小組競賽;競讀后每組參與朗讀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同位合作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學生直譯后,各組進行質疑,互相解答,教師隨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四、研讀賞析

        學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問題,教師幫助歸結: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山水“奇”“異”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3、找出總結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學生就以上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后教師幫助明確:

        1、要求學生學會復述文章內容,進一步熟悉課文,特別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進一步領略文中的美景,同時可以參照課文后的補白。引導學生用重復性和改造性復述兩種方法,對課文進行重點賞析。

        2、本文按照先總后分的順序進行寫作,指導學生學習寫景的方法。

        3、總結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五、體驗

        1、反饋鞏固:

        教師指導學生當堂背誦,可運用“聯(lián)想記憶”法和“畫面記憶”法進行背誦。(先講方法,后背誦)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連忘返,發(fā)出了“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嘆。思考一下,此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后可達成共識: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現(xiàn)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現(xiàn)了鄙棄名利的思想。這種寄情山水的寫法在本冊的《小石潭記》和《醉翁亭記》中可以再次學到。

        六、拓展練習

        1、背誦并默寫課文,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

        2、查詢搜集有關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資料或有關詩文。

        3、假如你是一位導游,你怎樣向游客介紹富春江的美景呢?請你以“我說美麗富春江”為題,寫一篇解說詞。(可以模仿《話說長江》)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總敘:景色奇特秀麗 愛慕自然

        分敘:奇山異水獨絕 志趣高潔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2

        教學設計思路:

        1、激情引入→提出問題→學習探究→鞏固新知→綜合運用。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學習探究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獲得知識的能力。

        2、反復地閱讀文章,理解文意是學習成功的關鍵,通過閱讀使學生在“興中啟”,在“趣中探”,從而豐富他們對優(yōu)美語言的感知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社會,學習借鑒古人的進步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案設計

       。ㄒ唬┙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了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理解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

        2、注意本文中對偶句的現(xiàn)象,學會將全文翻譯成白話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語感的能力。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有層次、動靜相生、擬人、比喻、夸張等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學習文言文,側重閱讀,要反復讀,熟讀成誦;在內容探究上,要學生分析作者寫景的目的,從而領悟作者要抒發(fā)的情感;在寫作訓練中,要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描寫角度和多種修辭方法進行寫作,可以采用學生自學,協(xié)作討論,教師啟發(fā)點撥等方法完成該文的學習任務。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yōu)美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

       。ǘ┲攸c:文言詞匯,抓住富春江水的綺麗多姿這個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ㄈ╇y點: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對向往自然、厭棄塵俗的心態(tài)和思想。

       。ㄋ模┙虒W突破:通過自讀課文、自學討論、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通過寫作練習,使學生明白以多種角度、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使得景物描寫具體生動,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題思想的好處。

        (五)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2、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3、精讀課文,把握文章感情。

        4、回味遷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引入

        1、多媒體展示:在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別優(yōu)美,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yōu)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yōu)美景色后與眾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yōu)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吧。

       。ぐl(fā)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習興趣。)

        2、簡介文體和作者

        文體 :我們學過的文言文的體裁有說、銘,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言體裁“駢文”。

        (回憶學過的文言體裁:說、銘,簡單了解文言體裁“駢文”。)

        駢文,文體名。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又稱“四六文”。

        作者:吳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其文風格清拔而有古氣,稱為“吳均體”,大家都仿效他。

        (了解作者吳均)

        二、閱讀全文,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指導學生一讀,讀準音,通文意。

       。ń處煂τ谝呻y問題及時解答,如“東西”“ 夾岸”“泠泠”等的解釋。學生結合課文下注釋,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2、通過誦讀,讀出語言的神韻。

        通過聯(lián)想,領悟語言的美。

       。ㄟ\用多媒體聽配樂朗誦,在音樂和圖片的幫助下,認真體會作者的語言,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精讀細品,分析內容,把握主旨

        1、指導學生默讀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對“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特點進行概括性描寫的句子嗎?

       。▽W生討論、總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教師小結: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為自己對富春江風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贊嘆,并作“文眼”統(tǒng)領全篇,開頭第一段從結構上看,是總寫。為下文內容的進一步展開埋下了伏筆。由此可見,本文可分為兩層。

        2、既然“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體詳細為我們描繪富春江水“奇”“異”的景色特點呢?

        (學生討論、總結一:水,分別表現(xiàn)了它的清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戲石,直視無礙。”;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苯!保

       。▽W生討論、總結二:山的奇異主要表現(xiàn)在樹多、山高、景美三個方面。)

       。▽W生討論、總結三: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采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方法,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兩個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異水”的清澈透明特點,然后采用同樣的修辭方法,突出了“異水”的湍急奔騰的氣勢。)

        教師總結: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對水進行描寫,分前后兩個層次來描寫水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反映了江水的動靜變化,豐富了富春江水的特色。這樣寫能顯示作者感情色彩的變化,場面變化和文章節(jié)奏的變化。作者用他的妙筆,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態(tài)。

        3、在描寫了異水之后,作者又是如何爪住山“奇”來描寫的呢?

       。▽W生討論、總結一:在寫山時文章逐層展開,多角度的分別描寫了群山、樹木,以及其中的泉水、百鳥、鳴蟬、山猿,特別是突出了它們的聲音。)

       。▽W生討論、總結二: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描寫中除了運用多種修辭外,還從視覺、聽覺角度來描繪各種景色,有著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教師總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運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靜態(tài)美轉化為動態(tài)美。不僅寫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賦予了生命活力,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強烈的生命節(jié)奏。作者在描寫山中的各種聲音時,各種聲音仿佛是交織成優(yōu)美的山林交響曲。山林變成了美好的音樂世界,表面上似乎熱鬧異常,其實卻是以鬧寫靜,顯示出山深無人的幽靜。(可以由學生討論明確:這種方法叫“以動襯靜”,教師應及時表揚,可舉例,如“”)最后四句寫景,表現(xiàn)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應前文“寒樹”寫出了枝繁葉茂,給人欣欣向榮、積極向上的感覺。

        4、要求學生再讀本段,思考:我在開始就講過,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那么大家能否說一說作者通過寫景究竟要抒發(fā)怎樣的情感呢?文章中是否有相應的句子表現(xiàn)出來?

        (學生討論、總結一:從全文看,作者表現(xiàn)了他對大自然優(yōu)美景色由衷的贊美。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和“鳶飛唳天者,望蜂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等句子。

       。▽W生討論、總結二:根據(jù)文章下注釋中對“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和“鳶飛唳天者,望蜂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兩個句子的翻譯來理解,作者是觸景生情,自然產生出許多感慨。這些感慨不僅用的幽靜安閑和世俗社會的喧鬧繁雜作對比,并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會,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教師總結: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從行船游江的真實感受出發(fā),極力刻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山水景色,以鮮明生動的筆墨描繪了這里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明確本文中心,學生齊讀句子,領會文章主旨。)

        四、指導學生再讀,細細品味文章寫作特點

       。ㄒ唬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合作探究,相互交流體會

        討論:1、文章采用了許多不同的修辭方法,有比喻、夸張、擬人、對偶等。

        2、在景色的描寫過程中,有從不同角度、不同的感受來表現(xiàn)的。

        3、語言非常生動形象,有節(jié)奏,讀來朗朗上口,有詩歌的味道。

        -----------------。

        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角度多變,表現(xiàn)手法多樣。使形象生動豐滿,立體感特別強,尤其景物的動靜對比描寫突出。

        2、筆法靈活,構想巧妙。作者先總后分,全文以情馭景,以景生情,揮灑自如,雖然全文沒有一處寫人,但是使讀的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3、語言清新流暢,精與錘煉。本文是駢文,語言優(yōu)美、音韻鏗鏘,句式整齊、充滿了音樂美,不愧為山水游記中的上乘作品。(可以聯(lián)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ǘ┲笇W生背誦,比較閱讀,回味遷移

        比較閱讀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周敦頤的《愛蓮說》、劉禹錫的《陋室銘》等文章。再次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和文章主旨。

        練習:運用不同描寫方法及通過不同描寫角度,表現(xiàn)一處景色。如:《家鄉(xiāng)的太湖》。

        五、文章總結: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短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巧妙地運用各種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通過反復朗讀品味,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3

        《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對友人的規(guī)勸。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具有教學課堂模塊明顯、思維啟發(fā)過渡自然,問題設計精當?shù)奶攸c,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一起來學習下!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fā)的內心感觸。

        3.熟練地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疏通文意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認知生字:湍軒邈泠嚶鳶窺柯

        2.熟讀課文,了解大意。

        3.閱讀《三峽》,準備比較閱讀。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吧?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大家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看看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異同。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縹(piǎo) 湍(tuān) 軒(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嚶(yīng) 鳶(yuān) 窺(kuī) 柯(kē)

        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可以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要求: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jié)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

        補充注釋:

        風煙俱凈:全,都。

        任意東西:任憑江流飄蕩而或東或西。

        一百許里:余。

        天下獨絕:極頂。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勝過,超過。

        泉水激石:沖擊,沖刷。

        好鳥相鳴:美麗的鳥兒。

        在晝猶昏:猶如,如同。

        b.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弄懂全篇。

        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參考譯文: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著,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d.繼續(xù)朗讀課文,以至成誦。

        四、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還應怎樣做呢?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驗,提出問題,供大家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集中歸納到以下幾點,通過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統(tǒng)一認識)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劃分本文結構,概括段落大意。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目的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5.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

        1.本文主要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奇山異水。中心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第一段總領全篇,點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三段分寫,緊承上文,具體而細致地分別描寫異水和奇山。

        3.主要采用了描寫的手法,表現(xiàn)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許里)水之清澈和兩岸夾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可以看得出來。

        5.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語言優(yōu)美,采用以駢為主,駢散結合的寫法,且講究對和聲律。

        (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主講,結合學過的課文《陋室銘》,指導學生能分辨課文中的駢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細究)

        五、探究景物描寫的特點

        請學生談談本文在景物描寫上的特點,并用同樣的方法,做口語片斷練習。

        教師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夸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對偶);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擬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六、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教師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學生邊談,教師邊歸納,寫在黑板上。

        1.相同之處:

        都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突出描寫了山水的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和熱愛之情。

        寫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側重寫山,突出了山勢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處:

        寫作目的不同:《三峽》主要是為了客觀地介紹地理知識,而《與朱元思書》則突出了對大自然的贊賞,而且寫出作者的內心感觸。

        在描寫上:《三峽》在寫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時的變化;寫山時,還突出了山的連綿不斷。

        在形式上:《三峽》是散文,而《與朱元思書》是駢文。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教師要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

        七、教師小結

        山川景色,古來共談。當我們手捧書卷,領略這些美文的時候,我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眼觀自然之象,耳聽天籟之音,身感物外之趣,雜念頓然消逝,心靈得以凈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國的青山綠水,飽覽大自然的旖旎風光。

        八、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游覽當?shù)氐纳酱ǖ让麆,寫一篇游記?/p>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總敘:景色奇特秀麗 愛慕自然

        分敘:奇山異水獨絕 志趣高潔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4

        師:“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痹谡憬硟鹊母淮航兄利惖娘L景。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覽一下富春江好不好?

        生:好。

        師:大家翻開書28課《與朱元思書》,請同學們開始讀課文,自由、大聲地朗讀,找出你不理解的、讀不準的字、詞、句段等,并做出標記。

        (多媒體顯示文章標題)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許多學生已經讀完了,那么誰注意到了文章的作者是?

        生:吳均。(顯示作者)

        師:誰來介紹一下他的情況?

        生:(讀工具書上有關作者的內容)

        師:這位同學非常會學習,書上介紹作者情況少,他就查工具書來多了解一些,大家在學習時也要這樣做,F(xiàn)在,誰有問題提出來?

        生:第三段第一行最后一個字“邈”念什么?

        師:誰知道?

        生(齊說):“miao”

        師:那一位同學,你有什么問題?

        生:第三段最后一行第二個字“柯”念什么?

        生(紛紛說):“ke”

        生:“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比绾畏g?

        師:誰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稀疏的枝條交錯在一起,有時可以看見陽光。

        師:看來許多同學讀的很認真,解釋的非常準確,真棒!不過有個詞我想問問大家,第一行最后一個詞“東西”怎么講?

        生:偏向東、偏向西。

        師:好,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詞現(xiàn)在指方向,過去會用作動詞“偏向東、偏向西”。現(xiàn)在沒有什么問題了,請大家聽課文錄音,注意聽字音和朗讀的節(jié)奏。

        生:(認真地聽。有的小聲跟著誦讀)

        師:現(xiàn)在請幾位同學一人讀一段練習一下。

        生:(主動地讀一段,三個人依次完成)

        師:大家說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大家在今后朗讀中一定要加強練習,同時注意重音和停頓。我們由朗讀了解文章的內容,說一說它寫了什么?

        生:山水景物。

        師:美不美?

        生:美,太美了。

        師:它美在哪里?請大家快速讀一遍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美景,再讀一讀,品一品,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生:(自由快讀)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講一講理由。

        生:我喜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币驗楝F(xiàn)在這樣清的水很難看到了。

        生:我也喜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蔽铱吹搅怂芮宄海浅C。

        師:再仔細給大家描繪一下。

        生:碧綠的.江水,緩緩地流著,還可以看到很深很深的水中,各種顏色的魚游來游去,鵝卵石是那樣潔白。

        師:想象力很豐富,畫面很美,如果你看到這樣美景,心情如何?

        生:很陶醉,很喜悅

        師:好,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生:讀

        師:誰說呢?

        生:我喜歡“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币驗樗鼘懗隽松街械穆曇。好聽,景色也美,就覺得它好。

        師:這位同學不但讀出了美景,而且聯(lián)想豐富,聽到了聲音,非常好。

        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彼趧衲切槊麡O力攀高的人,平息功利之心,那些治理社會的人,看到優(yōu)美的景色,陶醉在大自然里,忘記返回。

        師:讓人有顆平常心,會工作也會休息,很好,還有誰來說一說。

        生:“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睂懙煤,山中泉水叮咚,小鳥爭相鳴叫,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一般。

        師:描述得好,你可不可以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遍,讓大家一起來體會一下?

        生:(略帶感情地讀一遍。)

        師:好,體現(xiàn)了一點輕松愉悅的心情。大家一起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好不好?

        生:(齊讀)

        師:這位同學也想說一說,請。

        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出水流之急,水花很大。

        師:還有仿佛聽到了。

        生:嘩嘩嘩嘩的水聲。

        師:大家一起來讀出它的氣勢來。

        生:(齊讀)

        師:你還想說一說,行,你說吧。生:“負勢競上,互相軒藐”這句我比較喜歡,因為現(xiàn)代人就應該有競爭精神,而且這一句化靜為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很形象寫出了兩岸高陡和高。山

        師:很好。許多同學都說了自己的體會,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那幾句?

        生:(齊)想。

        師; 一是“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因為他寫出作者無拘無束、任性自得的心情和性格,而老師很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再一句老師喜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因為正是有了這一句,它很重要,總寫景物的特征,才有下面的分寫,分寫了什么呢?

        生:下面兩段分別寫水和山,這一句還是過渡句。

        對,和老師想得一樣。誰還有?現(xiàn)在大家齊讀一遍,共同體會一下。

        生: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寫出山高山陡兩岸的山距離很近,山上樹木茂盛,照應夾岸高山,皆生寒樹這句,而且是一個特寫鏡頭給人更深的印象,光線從明到暗,很有立體感。(齊讀全文)

        師:說得很全面,我不由想到一句詩“曲徑通幽處”。文中的奇山異水,美不勝收。大家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欣賞美景的路線和角度,

        生:先是未到的時候,遠看山和水一色;到了峽中,低頭看水,然后平視看山,最后仰觀山上橫柯。

        師:作者很會看景,還很會寫,作者描繪的美景,讓我陶醉其中,心里真想去游覽一番,不過現(xiàn)在是不能去,我們不妨來一次畫中游。(顯示圖片)

        生:(投入地看)

        師:大家看得時候,試著用文中句子描繪一下每一幅風景。

        師:展示畫面,學生聯(lián)想句子。請大家邊看邊試著背背。(第一幅……第七幅)

        師:現(xiàn)在請大家聽老師背一段。(流利的背誦)請大家先把喜歡的背下來,再背全文。

        生:(練習背誦)

        師:今天的作業(yè)是(顯示屏幕)

        結束全課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體會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和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設計(1):同學們,我們在大自然中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xiàn)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xiàn)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

        設計(2):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文人墨士為這歌唱。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為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那風光旖旎的富春江。

        設計(3):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自然融為一體是文人學士的共同追求。他們用心靈觀察體會自然萬物之美,賦予山水靈性、情感以至生命。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為我們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讓我們悉心體味,盡情觀賞。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么優(yōu)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么寫成的呢?那么,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jié)選。

        (三)進入文本,把握文意

        1、研究性學習:先由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第一段學生可能不懂的字詞:

        風煙:指煙霧。

        共色:同樣的顏色。

        俱:都。

        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或“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

        了主語。

        第二段學生可能不懂的字詞:

        縹碧:青白色;縹,音.piǎo。

        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ān。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段學生可能不懂的字詞:

        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

        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

        軒邈(xuānmiǎo):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泠泠(ling):形容水聲的清越。

        相鳴:互相和鳴。

        戾(lì)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經倫(lún):籌劃、治理。

        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橫柯(ké)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

        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2、朗讀成誦 ,理清課文思路。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

        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朗讀成誦后,討論文章的行

        文思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第一段:山水總印象: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第二段:異水: 千丈見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泉鳥蟬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3、描繪富春江: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恒?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xiàn)相應的語句。

        (四)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1、抽查

        2、集體背誦

        (二)品析課文

        1、望文生景 :出示課文景物描寫的句子,讓學生閉起眼睛想像,然后把

        想像到的畫面用語言描繪出來。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望景生文 :讓學生展示第一課時所畫風景圖片并欣賞,提問:此圖此景使你聯(lián)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圖片選擇大致與“望文生景”相同)

        3、美點探究: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而是用文字為我們描繪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1)品讀文章的第一幅畫面,思考作者總寫了什么?

       、俚侵劭v目的總體感受: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態(tài):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富陽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廬則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請問作者是怎樣評價這段游程的?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的奇山異水?“異”表現(xiàn)在哪里?“奇”在哪里?

        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诮鳉鈩莅蹴缰悾杭蓖纳跫,猛浪若奔。

        ③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4)從人的感覺角度看,這里分別運用了什么感官來描繪富春江的奇山異水?

       、僖曈X:山峰、樹木

       、诼犛X: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5)從修辭角度看,這里又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贁M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趯ε迹喝な鲢鲎黜;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

        無絕。

        小結: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強烈的生命力;而山泉聲、鳥鳴聲、蟬聲、猿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協(xié)奏曲,多么令人心曠神怡!這種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對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與文章的韻律美結合在一起,我們怎能不與作者產生內心的共鳴: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也采用了對偶的句式從內心感受來寫富陽美景對人的心靈的凈化,真可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6)文章的最后兩句描寫了山上的樹木,齊讀這幾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樹木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樹木茂密 )

        小結:這四句是寫山谷中樹木蔽天,景象幽深,陽光只偶爾從疏枝葉隙間漏射下來。這種境界給人一種清幽、寧靜之感,可以說是對上文的一種補充。

        (三) 探究拓展:

        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了人。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為適于人類自下而上的美好環(huán)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環(huán)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更高尚!苯Y合這段話,談談你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提示:這兩句話雖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奮發(fā)有為,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但所蘊含的自然美的審美情趣,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處奔走、苦心經營的人,面對奇峰,聆聽美聲,不覺心曠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四)課堂小結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chuàng)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作業(yè)

        同學們,吳均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藍天、碧水、青山,蟬抱高枝、猿躍林間,使人讀后禁不住也流連忘返,心中不禁默嘆: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碩的果實,更有一種怡人的心性,一種忘卻功名利祿的自然之心。是誰在后世吟誦: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又是誰在感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同學們,面對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文中的世界,這又是什么緣故呢?請你用300字左右就“人與自然”這個話題談一談你的思考。

        附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異水: 千丈見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 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從流飄蕩

        泉鳥蟬猿————(山之音) 天下獨絕

        息心忘返————(山之力)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誦讀、釋詞、譯句相結合,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許、急、奇、好等)。

        2、利用關鍵詞語分析課文結構、輔助背誦。

        3、在理解的基礎上,想象作者創(chuàng)設的意境,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主旨。

        4、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課文準備

        教師提問,學生舉手搶答

        1、齊讀:吳均的詩歌《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提問:1)這首詩是誰寫的?

        2)寫了什么?

        3)你還知道關于這個作家什么知識?

        明確:1)吳均 2)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煙、落日、鳥、云這四種景物 3)吳均(南朝),字叔癢,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梁朝吳興故彰(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他出身貧寒,為人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他的詩文“清拔有大氣”,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沈約的稱賞。當時有的人效仿他這種文章,稱“吳均體”。吳均著有《后漢書注》、《齊春秋》、《廟記》等書,后來都失傳了。

        3、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二、課文閱讀

       。ㄒ唬、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1、欣賞:放配樂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2、質疑:是否有還不明白的讀音、句讀?(舉手提問)

        明確: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的讀音

        3、朗讀: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流暢感和美感。

       。ǘ┒x課文:正確釋詞并譯句

        1、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2、導讀:教師投影補充注釋,幫助理解

        1)獨絕:獨一無二。

        2)負勢競上:依憑(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的主語是“高山”,不是“寒樹”,從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語出《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所以“好鳥”的“好”是友好,友愛的意思。韻:和諧的聲音。

        4)“鳶飛戾天”:語出《詩經·大雅》,原詩以“鳶飛戾天,魚躍天淵”起興,意思是鳶飛到天上,魚在深淵中跳躍。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詩經》的語言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與原詩無關。

        3、質疑:對照注釋,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釋?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看。

        4、討論:有什么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課堂討論解決

        明確:以下句子要能夠正確翻譯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顯現(xiàn)著共同的顏色。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隨著江流往東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4)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5)負勢競上,互相軒藐:樹木憑著山勢,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6)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這樣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功名利祿的心。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也與黃昏無異。

        8)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有時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ㄈ┤x課文:理清課文結構和主旨

        1、朗讀:齊讀課文。

        2、欣賞:教師分發(fā)欣賞板塊,學生自讀。

        3、質疑:教師投影問題,,小組再讀課文,根據(jù)欣賞板塊討論: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物的特征?為什么?

        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xiàn)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3)根據(jù)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4)本文的語言有什么樣的特點?

       三、板塊一—全譯文

        (那空中的)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呈現(xiàn)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仿佛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fā)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fā)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板塊二——吳均的文學創(chuàng)作

        《梁書·吳均傳》說他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其詩今存 140余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于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吳均善于刻畫周圍景物來渲染離愁別緒。如輕云紉遠岫,細雨沐山衣,白日遼川暗,黃塵隴坻驚,寫景都很細致。

        吳均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擬作了不少樂府古詩,如《行路難》 5首、《胡無人行》、《從軍行》等,雖辭藻華美,但不失剛健清新的氣息,有鮑照余緒。

        吳均善于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杜c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錄,可自成一篇寫景散文。文中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間的山光水色。天下聞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寫得細入毫發(fā)。

        板塊三——吳均體

        梁武帝曾經斥責吳均:“吳均不均”,活畫出他的個性。他不僅越職私撰歷史,而且偏實錄梁武帝的痛處。文如其人,雖用當時盛行的駢體,但卻別具一格,駢中帶散,一任性氣,自成一體,謂之曰:“吳均體”。

        板塊四——吳均的志向

        吳均家世貧賤,終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現(xiàn)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氣,如《贈王桂陽》松生數(shù)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云心,誰知負霜骨,借松樹來吐露懷才不遇的牢騷,其構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澗底松和陶淵明的青松在東園。再如《梅花落》、《行路難》、《贈別新林》等詩中,也含蓄地抒寫了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

        明確: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圍繞著“”奇“異”這兩個字展開。

        2)景——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3)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雖亟思奮發(fā)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4)文句清新優(yōu)美,寫景狀物細致,句式“兩兩相對”,又駢中帶散。

       四、課文拓展

        1、 教師出示欣賞板塊

        2、 小組自讀選文,討論說出大致文意

        板塊五——《與顧章書》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向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然哉?

        注釋:〔謝病〕因病而自請退職。

        〔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薜,薜荔;蘿,女蘿,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焙笠源舜鸽[士的服飾。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

        〔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峭壁與天上的云霞爭高。

        〔孤峰限日〕孤特聳立的高峰遮斷了陽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綿綿〕形容聲調悠長。 〔重〕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富,充裕。偏,特別。饒,豐富,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菊花、竹實,都是隱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資,于斯已辦〕意思是說,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資,提供。辦,具備。

        〔仁智之樂〕意思是,佳山秀水為仁人智士所喜愛!墩撜Z?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五、課文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練習。

        2、背誦課文,準備默寫。

        3、將課文拓展的《與顧章書》改寫成現(xiàn)代漢語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語言自然又不要失卻原文的韻味。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7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一篇精美散文。作者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辭美,章法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嘆為觀止。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后分的描述方法。學習層次分明,動靜結合的寫景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物者,窺谷忘反”一句的含義。

        3、培養(yǎng)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體會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ㄒ魳菲穑脽羝故疽唤M圖片)和著優(yōu)美的音樂我們彷佛置身于藍天白云高山流水間。仰望:層巒疊嶂,俯視:流水淙淙。怎不讓人流連忘返忘懷得失。

        這里的水很清,可見錦鱗游泳,當風乍起時,可卷起千堆雪;這里的山很高,遮天蔽日;這里的樹很茂盛,直入云霄。這就是喂魚錢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它與長江三峽,桂林漓江并稱為“中國最著名的三條江河風光游覽線”。富春江到底有多美, 現(xiàn)在我們就隨吳均游一次美麗的富春江。

        二、簡介作者并解題

        吳均,吳均南朝梁,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杜c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xiàn)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只留下這段優(yōu)美文字。當時人們寫信都習慣開篇描寫一下景色,以烘托自己的心情,并達到打動對方的目的。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描寫一樣。

        三.解析全文:

        1. 讀文。明確讀音和句讀

        2. 關鍵詞語釋義并譯句

        3. 學生讀文并質疑。

        4. 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時哪個詞語?(奇山異水)

        5. 文章那段寫奇山?哪段異水?為什么不先寫山后寫水?第一段和后面兩段是什么關系?

        6. 概括總結水的特點以及作者的寫作手法(正側結合)

        7. 讀這段文字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你聯(lián)想到哪些詩句?(知識拓展)

        8. 山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哪些手法寫的?

        9. 讀這段文字應什么語氣?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10.怎樣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甭(lián)系生活實際或自己的體驗談談你的感想。(聯(lián)想“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11.可見吳均是個什么樣的人?再預見一下,他寫信的內容。(當時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焚其稿,免其職。他在《與顧章書》中說:“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表明自己辭官引退后,將要到石門山去中去隱居。因此,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在寫景的字里行間,抒發(fā)作者當時的情感。)

        12.思考一下這篇文章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情感?此時你想對那些仍在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說些什么?

        13.為什么不把最后寫景的那句話搬到抒情句前?(言有盡而意無窮。像電影片尾展示的越來越遠的景物鏡頭)

        四.小結全文,總結手法。

        駢散相間,動靜互見,正側結合

        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感謝吳均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小品文,讓我們認識了富春江。有機會希望大家能夠親游富春江,感受一下山奇水異,天下獨絕的富春江。

        五.作業(yè):

        給吳均寫幾句話-----書想書之言。

        板書:

        水(異):清 深 急

        山(奇):山高 樹寒 鳥鳴 禪囀 猿鳴

        感想: 息心 忘返

        【教學反思】

        講此文時因為借助了多媒體,有聲有色,所以講解不是很費勁,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因而整體效果比較好。

        我主要從以下方面構思講解的:

        一.文與人結合

        學文一要學寫法,二要學精神。本文我們不但要學清晰明了的寫作方法還能學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良好心態(tài)和崇高品質。特別安排了一個讓學生結合生活或自己的情況談感想的問題,這樣更能很好的將文章與實際有效結合。

        二.學與思結合

        “教”為了“不教”。教師的啟發(fā)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我們在給學生提出問題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又要想到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再思考的能力。既然讓他們思考就是為了加深他們對此內容的印象,那教師的問題一定要圍繞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出。而且問題不要全部簡單直接化,要有一些讓他們稍轉一下彎才能回答出來的問題。那樣才會有一種“路轉溪橋忽見”的驚喜。

        三.讀和寫結合

        朗讀是教學的基礎。讀出味道才能理解其含義。最后我設計一個作業(yè)-----讓他們給吳均寫幾句話。這是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延伸。孩子們了解了吳均的身世和處境,理解了吳均為人和品質,就不怕無話可說。

        每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讀起來都陶醉,講起來都應手,回味起來仍有遺憾:

        此文覺得有點頭重腳輕,開始太羅嗦,結尾太倉促。對課文的延伸拓展不夠到位。

      【與朱元思書教案】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教案04-02

      《與朱元思書》教案02-03

      與朱元思書的教案03-08

      與朱元思書優(yōu)秀教案03-06

      與朱元思書教案(15篇)04-02

      《與朱元思書》教案14篇02-27

      《與朱元思書》教案15篇02-28

      與朱元思書課文教案04-02

      精選與朱元思書教案四篇09-28

      與朱元思書教案20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