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科學教案匯總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么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ǘ绦、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shù)等)
四、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jù)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ǔ鍪靖鞣N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ǔ鍪舅膫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fā)現(xiàn),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輪廓線表現(xiàn)螞蟻的結構,并通過頭和身體的方位變化表現(xiàn)螞蟻的各種動態(tài)。
2、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螞蟻過冬的有趣情景,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現(xiàn)象探究的興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4、對螞蟻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張"螞蟻的家"、紅黑藍三色粗細筆。
2、欣賞作品三張:螞蟻搬花生、螞蟻宴會、蟻后生寶寶。
3、展示板背景:螞蟻過冬。
活動過程:
一、導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動物們開始準備過冬了。每種動物都有自己過冬的好辦法。今天我們來做地下考察隊,一起走到地下去訪問小螞蟻。
二、欣賞討論
1、出示背景"螞蟻過冬"。
小螞蟻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個螞蟻洞有許多洞穴,四通八達,進出非常方便。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小螞蟻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嗎?
2、打開一號家。
這是一群工蟻的家,工蟻們在干什么呢?(工蟻們在搬一顆花生)小螞蟻搬的花生怎么這么大?(因為我們人很大,看上去這顆花生很小,可是小螞蟻很小,看上去這顆花生很大)這么大一顆花生,工蟻們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頭頂,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還有的用手拉)你認為哪個工蟻用的力氣最大?(用頭頂?shù)墓は?(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螞蟻的身體哪一部分不是用圖形來畫的?(身體部分是用彎彎曲曲的`線來畫的)螞蟻有三對足,第一對足是從頭和身體連著的地方長出來的,就像人的手一樣;第二對足是從腰間長出來的;第三對足是從身體下面長出來的。腿是筆直的嗎?(彎彎的,前腿朝后彎,后腿朝前彎。)大家一起用力氣,這群勤勞的工蟻從秋天開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還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蟲子等)現(xiàn)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滿滿的,足夠螞蟻們吃上一個冬天了。
3、打開二號家。
這是一群兵蟻的家,兵蟻們正在舉行宴會,它們是怎樣開宴會的呢?(它們坐在桌子邊,有的螞蟻舉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著的螞蟻和站著的有什么不一樣呢?(坐著的螞蟻第二段身體應該彎彎的,站著的是平平的)(演示頭和第一段身體)畫第二段身體老師也覺得有點難,該怎么畫小螞蟻才會坐下呢?(幼兒:該把身體橫過來畫)兵蟻的家里真熱鬧。
4、打開三號洞穴。
蟻后生小寶寶了,螞蟻家族又添了許多新成員,螞蟻剛出生,蟻后正在照顧小寶寶呢!蟻后、螞蟻過冬。
活動反思: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就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庇變菏止せ顒右部梢哉f是一種游戲活動,幼兒手工活動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開展幼兒手工活動時,也應重視游戲的重要性,在游戲中進行活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游戲的作用。
就如何將游戲與幼兒手工活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的問題,我們進行了相關的嘗試與探索。
在第一次教學預設中,我采用了較為傳統(tǒng)的形式開展,活動效果較差,經(jīng)過課題組老師的交流討論,在第二次的教學預設中,我將游戲滲入其中,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將游戲與中班手工活動《螞蟻過冬》相結合:
1、導入環(huán)節(jié)游戲化,引發(fā)幼兒興趣
幼兒兒手工活動要遵循興趣性原則,以內容激起幼兒興趣,以游戲活動滿足其情感需要,激發(fā)起幼兒想象、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感知,在《螞蟻過冬》活動中,我以“螞蟻過冬”的情境游戲導入活動,將幼兒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為后續(xù)的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活動過程游戲化,促進幼兒發(fā)展
《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于各種活動之中!靶迈r好奇、好動、好玩、愛做游戲是幼兒的年齡特征,也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币虼嗽凇段浵佭^冬》的活動過程中,我加入了模仿游戲,請幼兒根據(jù)模仿小螞蟻搬東西,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動態(tài)。還加入了“螞蟻找食物”的游戲,請幼兒當小螞蟻,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搬東西等,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經(jīng)驗。
通過游戲的形式,幼兒在掌握鞏固經(jīng)驗過程的中不會覺得枯燥,反而非常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對螞蟻搬東西的動態(tài)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小百科:蟻科(Formicidae),體長2~20毫米,觸角膝狀,9~10節(jié),腹部基端有1~2個結節(jié),最易識別。營“社會生活”,有明顯的多型現(xiàn)象,每一巢群中有雄蟻、雌蟻及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的雌性工蟻(有些種類工蟻中,有上腭發(fā)達的兵蟻)。大部分種類雌蟻及雄蟻具翅,而工蟻、兵蟻無翅。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jié)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huán)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ǘ┗A部分
1、教師提問: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huán)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fā)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tài)--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tài),還有其它形態(tài),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jīng)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tài)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tài),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jīng)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3、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生活化科學教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它反映了科學經(jīng)驗與生活現(xiàn)象的完美結合,“頂一頂”來自于孩子們的自發(fā)游戲,一些物品頂在頭上很好玩,做一個集體探究活動幫助孩子實現(xiàn)從“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諦悟其中奧妙”的無痕遞進。
活動目標
1、探索“頂”的方法,感知不同物體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支點,積累使物體保持空中平衡的相關經(jīng)驗。
2、樂于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物的樂趣。
3、感受頂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關注頂物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雜技節(jié)目《頂物》PPT;輕音樂《安妮的仙境》。
2、幼兒操作材料:①正方形紙板每人一張;②不規(guī)則紙板每人一張;③可以頂起來的生活用品若干;④頂物的工具:記號筆、牙膏盒、礦泉水瓶、彩色紙棒等。
3、紅綠小圓點每人2個;水彩筆;工具盒5只。
活動過程
一、設問引出,初次體驗頂紙板。
1、教師:今天我們用紙板玩一個有趣的游戲,看誰能把紙板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
2、請個別幼兒嘗試,師。
二、第一次探索:頂正方形紙板,發(fā)現(xiàn)神奇的.點。
1、交待操作要求:用多種工具把正方形紙板頂起來。
2、幼兒嘗試頂紙板,師巡回指導
3、集體驗證,分享成功的經(jīng)驗
4、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神奇的點。
三、第二次探索:頂不規(guī)則紙板,尋找神奇的點。
1、不一樣的紙板,幼兒猜想并記錄。
2、嘗試中找到神奇的點并記錄。
3、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4、:只要找到神奇的點,就能把物品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
四、應用:生活中的“頂一頂”。
1、(出示PPT)觀看雜技表演。教師。
2、學做雜技演員頂球,感知另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
五、表演游戲:我們也來“頂一頂”。
1、幼兒自由組合生活用品嘗試頂物。
2、在音樂聲中上臺表演,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區(qū)角活動中, 幼兒在美工區(qū)用各色的手工紙進行折疊、用宣紙和圖畫紙繪畫、用紙團裝飾,在科學角用各種紙玩吸水實驗、用紙漿學做紙的實驗等活動,他們通過各種關于紙的活動感受著紙的質地、用途,對紙的探索興趣越來越濃厚。為了更加深入開展對紙的探索活動,我以幼兒所熟悉的餐巾紙為活動載體,設計“紙寶寶力氣大”的教學,試圖讓幼兒通過實驗,進一步感知紙的纖維及紙的承重力,豐富幼兒對紙的認識,激發(fā)其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試驗,大膽探索,感知餐巾紙的承重力,初步了解紙的纖維。
2.體驗實驗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餐巾紙若干,帶拎把的、裝滿水的瓶子若干,記錄紙和筆若干;黑板、磁鐵或透明膠布。
2.制作ppt(紙的纖維、紙袋子、紙盒子及繩索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題
1.感受餐巾紙:這是什么紙?什么形狀的?你們每人拿一張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揉一揉,用各種辦法感受餐巾紙是怎樣的。
2.集中交流:你感覺餐巾紙是怎樣的?
(二)教師拋出問題,幼兒第一次試驗。
1.問題:這么一張薄薄的紙能拎起裝水的瓶子嗎?餐巾紙有沒有這個承重力呢?
2.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每人每次只能用一張餐巾紙嘗試;要幫助紙寶寶想辦法;用完了的紙要放進籃子里;聽到信號要及時坐回位置。
3.幼兒動手實驗。
4.集中分享實驗結果:你用餐巾紙拎起瓶子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教師鼓勵幼兒上臺展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并將幼兒的操作方法張貼在黑板上,并用數(shù)字、、、標示出來。
小結:我們通過實驗,驗證餐巾紙是能拎起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子的,而且方法有很多。
。ㄈ┨岢鰡栴},引發(fā)探索。
問題:紙寶寶拎起瓶子的方法可真多,哪一種方法紙寶寶力氣最大,能拎起最多的瓶子呢?
1.幼兒分組實驗自己猜測的方法。
(1)提出要求:選擇自己認為能拎起最多瓶子的方法進行實驗,每一次嘗試完要把拎起的瓶子數(shù)量用筆在記錄紙上記下來,最后和同桌的小伙伴比一比、討論一下,看看哪一種方法的紙寶寶拎起的瓶子多。
(2)幼兒自主選擇小組,進行第二次實驗,教師巡回觀察。
2.集中交流,根據(jù)紙的方法,請幼兒說實驗結果,教師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3.和小朋友一起驗證,得出最后的結論。
結論:經(jīng)過多重折疊的紙和擰繩子的紙拎起的瓶子是最多的,說明它能承受物體的力量最大。
(四)幼兒了解紙的纖維。
1.提出問題:為什么這薄薄的紙寶寶經(jīng)過折、擰的方法,能拎起這么重的物體?為什么這張長方形的餐巾紙,用長邊拎瓶子和短邊拎瓶子結果會不一樣呢?
2.結合PPT,讓幼兒了解紙的纖維。
小結:我們把紙折疊,就使纖維變多、變密了,把紙擰成繩,就把許多細細的纖維擰成了一根粗繩,這樣就能拎起更多的瓶子啦。
3.生活遷移:生活中,人們增加紙的纖維的密度、厚度做出不同的紙,有牛皮紙、硬紙板等,再用這些紙做成盒子、袋子、箱子用來裝東西,方便又環(huán)保。還利用擰繩的辦法,做出繩索,結實又耐用。
延伸活動:
老生活中還有報紙、皺紋紙,歡迎你們課后去用它們做更多的實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班級“各種各樣的紙”主題活動開展的前提下,利用幼兒熟知的餐巾紙作為實驗的材料進行探索活動,其設計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
活動主要通過猜測結果、驗證操作實驗的方式推進的。開始時,幼兒通過感官感知餐巾紙的質地,從表面上了解餐巾紙的形態(tài)、猜測餐巾紙“有沒有承重力?”,這既引出了后面的活動,又與后面要進行的實驗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激發(fā)了幼兒對實驗探索的興趣,增加了幼兒對紙結構、用途等的深刻認知;顒又校處煾鶕(jù)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的現(xiàn)象,抓住中心問題,激發(fā)幼兒一步一步深入探索操作,比如在幼兒認識了餐巾紙之后,提出“薄薄的餐巾紙能不能拎起瓶子”的問題,激發(fā)幼兒嘗試餐巾紙拎裝滿水的`瓶子的實驗,之后及時幫助幼兒歸納出餐巾紙拎起裝滿水的瓶子有幾種方法,同時提出下一步的探索問題:哪一種方法餐巾紙的力量最大?由此激發(fā)了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師為幼兒提供自主的實驗操作環(huán)境,如幼兒自主選擇方法進行實驗、自主選擇同伴共同合作、自主表達觀點等等。該活動有個亮點的地方,就是用幼兒實驗得出的不同的結論之間進行驗證的環(huán)節(jié)(用自己所認為的餐巾紙承重力最大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得出最終結論),教師邀請幼兒上臺一邊展示自己的方法、一邊進行實驗對比,每個孩子心中都帶著疑惑、每個孩子都以熱情的方式支持自己認同的一方,教室里充滿著緊張而熱烈的氣氛,用擰繩方法的餐巾紙拎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瓶子,在孩子們一聲聲的“加油”聲中,最終拎起了13個瓶子的高峰,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餐巾紙用“擰繩”、“對折”的方法拎起瓶子的力量之“神奇”,進一步加深了對紙的認識。本次活動從組織形式上看,從最初幼兒自己嘗試動手,到小組同伴合作、觀察,到最后請各組代表上臺集中對比實驗操作,形式設計既滿足了幼兒個體探索的需求,又有集體操作對比實驗現(xiàn)象的結論需要,組織形式多樣而靈活,活動推進從淺入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但活動之后仔細分析與反思,還是存在著一些遺憾,如由于評優(yōu)課對授課時間的把控比較嚴格,受其影響,在第二次實驗要求方面,沒有要求幼兒對每一種方法都要進行實驗嘗試,從而沒能讓幼兒獲得更詳細、更直觀的對比認識;我對幼兒第二次的實驗結果沒有做到更加細致、有條理的分析(就是每個孩子用了幾種方法實驗、對比出什么結果等),導致幼兒對自己的實驗情況不能有更明晰的認識。另外,在組織語言方面,存在反復與啰嗦的現(xiàn)象,語言的精準概括和簡要方面做得不夠,這方面有待今后加強提高。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名稱:有趣的根
一、設計意圖:
幼兒以前見過根,但是幼兒對根的認識不是很全面。本次活動讓幼兒自由的探索過程中,尋得快樂,習得知識。非常適合大班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點。
二、活動目的: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桿物的根基本上可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了解跟有儲水、吸水等作用,知道跟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桿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三、準備:
禮品盒(裝有樹跟)、多種桿物跟若干、各類根雕根制品。
四、過程:
。ㄒ唬┮脏]包的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形特征。
1、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外形特征。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對樹根的外形特征。
3、提問:你還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的'根長在哪里?
小結:
。ǘ┩ㄟ^嘗試,讓幼兒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
1、幼兒試著尋找植物的根。
2、介紹三種根的外部特征,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不同之處。
3、&n
bsp;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征。
(三)給植物的根找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你們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嗎?(儲水、吸水、固土)
2、介紹根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植物。
活動延伸:
制作根制工藝品。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體驗科技發(fā)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能根據(jù)自己制定的標準將傳遞信息的方式分類。
教學準備:
1、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到的各種傳遞信息方式的圖片。
2、教學掛圖《信息從哪兒來》。
3、《科學》下p.14~15。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奇奇就要過生日了,他想邀請樂樂來家里做客,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奇奇得到這個消息呢?
二、開展討論。
1、說一說,幼兒分別介紹自己的方法。
2、想一想,觀看教學掛圖《信息從哪兒來》,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傳遞信息。
3、看一看,請幼兒一起看同伴收集來的傳遞信息的`方式的圖片。
4、分一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制定分類的標準。
三、信息傳遞方式多。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畫冊《信息從哪兒來》,了解信息的多種傳遞方式。
2、請幼兒從中找出最快遞的傳遞方式是哪一種,說出為什么。
3、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出傳遞信息的新方式。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的紙在水中的結果,能進行簡單地實驗記錄;
2、能發(fā)現(xiàn)由于紙質的不同產(chǎn)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現(xiàn)象,并能知道大概時間。
3、增強對實驗活動及探索事物的興趣。并運用此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皺紋紙、錫箔紙、卡紙、吹塑紙、牛皮紙、白板紙、宣紙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請幼兒猜想:把這些紙放到水里,會有什么結果?
2幼兒操作實驗。
幼兒可以選擇在水盆里做實驗、也可以自己找容器來做實驗。
教師指導:①指導幼兒將紙放在水里,耐心的`觀察一會數(shù)一數(shù)幾秒鐘后,紙會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诒容^一下哪種紙吸水快,;本文哪種紙吸水慢。
、奂埼蠛蜎]有吸水的紙有什么不同?
④觀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還有哪些現(xiàn)象。
3選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人們根據(jù)需要制造出各種吸水和不吸水的紙,請選一選合適的紙:天氣熱擦汗該選哪種紙?畫水粉畫該用哪種紙?包吃剩的食品如餅干糖果等該用哪種紙?擦桌子用哪種紙?并說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紙,如不怕水的紙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進一步來研究。
活動反思:
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著那么多不同的紙,感受到了紙的多樣性,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積極進行討論,通過做實驗得到求證,懂得要科學地對待事物,不能以主觀意見代替實驗結果。在活動中感知體驗并能清楚得講述結論,整個活動幼兒的整體狀況都很好,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濃厚。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興趣。
2.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和分辨能力。
3.為實物匹配相應的點卡,依據(jù)出示的動物和水果圖片,說出它們可以用幾個點表示。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點
為實物匹配相應的點卡。
活動難點
出示動物和水果圖片,說出它們可以用幾個點表示。
活動準備
實物(動物和水果)卡片5張,點卡5張。
活動過程
一、復習點數(shù)
1.點數(shù)5以內數(shù)量。
師:今天我?guī)砹嗽S多小圖片,請寶貝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出示大象卡片)問:圖片上有什么呀?有幾只大象呀?
師(出示小兔子卡片)問:這張圖片上又有什么呢?它們有多少呢?
師:真的有兩只小白兔嗎?大家一起來用手數(shù)一數(shù)。
(幼兒手口一致地數(shù)數(shù)一只、兩只。)
以同樣的.方法出示小老鼠卡片、小蜜蜂卡片、小雞卡片。
師:這些動物卡片想和你們一起做游戲,大家愿意嗎?
2.按量排序。
師:現(xiàn)在我們要來給這些動物卡片排排隊了,記住,要按卡片上的動物數(shù)量從少到多排一排。,那么哪張卡片排在最前面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來排一排?
師:哪張卡片排在大象的后面呢?(指名幼兒上前操作,強調邊排邊說什么排在大象的后面)
師:你們看他排得對嗎?
師:接下來該怎么排了呢?指名幼兒前來操作。
師:我們?yōu)閯游锟ㄆ藕藐犃耍F(xiàn)在請小朋友一起說一說它們是怎么排隊的?
3.送圓點。
師:接下來我們要給動物送圓點朋友,一只動物送幾個圓點呀?
師:我們要邊送邊說:一只大象,我送你1的點卡。那兩只兔子呢?三只小老鼠呢?
請幼兒前來送點卡,邊送邊說。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幾只什么我送你幾的點卡,行嗎?
二、操作活動
1.提出要求。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有的小朋友是水果卡片,有的小朋友是動物卡片(分別出示一下卡片),請你們先給水果卡片或動物卡片排好隊,再給它們送上點卡,記住了,要邊排邊說,邊送邊說,聽明白了嗎?那就一起去操作吧。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寶貝,你在給誰送點卡?
3.活動評價。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向大家說說自己是怎么操作的?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們都很棒,不僅給動物卡片和水果卡片排好了隊,還給它們送上了圓點朋友。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里繼續(xù)操做其他動物以及水果卡片與圓點對應的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3-04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1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10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7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