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時間:2024-08-25 08:20:5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匯編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匯編7篇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溶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學童話,文字淺顯易懂。課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經過“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四個階段,最后變成了青蛙,說明了青蛙生長過程形體變化,蘊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師應當相信他們的識字能力。作為農村的孩子,他們對蝌蚪和青蛙都比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學本課,以朗讀為主,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學生的歡迎。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塘、腦”等15個生字。會寫“兩、就”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

        3、學會準確理解和運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動詞。

        4、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體會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1、了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2、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出現(xiàn)的表示動作的詞在運用上的準確性。

        五、教學方法:

        情境法、演示法、朗讀法

        六、教學準備:

        PPT

        七、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師引語: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誰?

        2、ppt出示謎面

        3、生交流,說謎底。(板書:蝌蚪)

        4、板書:蝌蚪,引導學生觀察詞語的特點。

        5、出示小蝌蚪圖片,說說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模樣?

        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咱們要不要幫忙?

        7、揭題板書

        (二)初讀識字

        1、出示自讀提示,指生讀要求:

        (1)請同學們自己借助拼音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圈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字形。

        (3)標出課文自然段,說說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學生多種形式認讀,師相機點撥。

        (2)出示會寫生字,指導觀察字形,正確書寫,評議鼓勵。

        3、鞏固生字,同桌互相檢查

        (三)再讀感知

        1、師讀課文,生邊聽邊用“——”標注文中的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樣的。

        2、填空回顧課文

        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3、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字詞

        2、聽寫詞語

        3、引語: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

        1、播放情境朗讀,學生認真傾聽,想一想小蝌蚪的身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小組交流 ,出示畫面,幫助學生說話

        3、自讀課文,用“——”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三)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說說。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

        (2)他們是怎樣接近這些小動物的?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話?

        2、引導學生體會“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區(qū)別。

        (1)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看見一只烏龜擺動四條腿在水里游,連忙追上去。

        (3)小蝌蚪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就游過去。

        3、分角色朗讀。

        (1)、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分角色朗讀。要求:戴上頭飾,配上動作,表演朗讀。

        四、啟發(fā)思考。

        引語:為什么小蝌蚪認定大青蛙就是他們的媽媽?

        1、點撥朗讀。

        鯉魚和烏龜是怎樣向小蝌蚪描述他們的媽媽的?用“~~”畫一畫,讀一讀。

        2、小蝌蚪見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動作朗讀

        (五)發(fā)散思維。

        1、引語: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變成了青蛙,聽到了媽媽的招呼,他們是怎么做的?

        2、找出相應句子,體會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聲,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小青蛙和媽媽都說了些什么?

        4、你們喜歡小青蛙嗎?能夸夸他們嗎?

        5、當媽媽不在你們身邊的時候,你們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

        (六)課外延伸。

        1、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青蛙的知識?

        2、出示有關青蛙的資料。

        3、欣賞歌曲《小蝌蚪》

        九、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十、板書設計:

        1、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鯉魚 烏龜 青蛙

        大腦袋 長后腿 四條腿 頭頂大眼睛 綠衣裳

        灰身子 長前腿 寬嘴巴 身披綠衣裳 白肚皮

        大眼睛

        長尾巴 尾巴變短 捉害蟲是益蟲

        十一、教后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2

        一、啟發(fā)談話,激趣促讀

        師:同學們,《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假如被拍成動畫片,你們愿意看嗎?好!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媽媽》演員選拔賽現(xiàn)在開始了!請各位參加預選的選手先做好以下準備。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節(jié)和“臺詞”,現(xiàn)在開始!

        1、學生自己先進一步熟悉課文,故事情節(jié)和對話部分要反復讀、揣摩、記憶。

        2、學生自由結合對臺詞。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最感興趣的動畫片抓住學生的心,以“選拔演員”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饑似渴”地主動記憶、消化課文內容。時間要充分,教師可相機巡視。這一環(huán)節(jié)下來,學生可把情節(jié)熟記于心,“臺詞”出口可誦!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學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開來坐。

        “蝌蚪”坐在一處;“鯉魚”坐在一處;“烏龜”坐在一處;“青蛙”坐在一處。座位的擺放可方可圓。

        2、師:各位選手已經準備好了!下面將對大家進行一些測試,只有最終通過測試的演員才能出演你想演的角色。

        請聽題。第一道:請你評價一下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3、匯報交流對角色的理解。

        設計意圖:對角色的理解也就是對課文的理解,關鍵是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說喜歡鯉魚媽媽,因為她漂亮,愛自己的孩子(教小鯉魚捕食),還有的孩子會認為鯉魚媽媽有缺點,因為她沒有像小蝌蚪說清楚青蛙媽媽的樣子,害得小青蛙誤認了烏龜叫“媽媽”!還有的孩子會說不喜歡青蛙媽媽,因為她扔下自己的孩子,讓寶寶好難找!還有的孩子會說小蝌蚪認識鯉魚怎么不認識烏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匯報交流中,既有孩子們的想象,又有許多疑惑,關鍵是既要充分發(fā)揮想象,組織語言,又要幫孩子們了解一些科普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滋潤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了解“青蛙媽媽”產卵后丟下“孩子”這一自然現(xiàn)象后,是不是要補充一點,問問孩子:青蛙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一定是她要讓寶寶從小就堅強,一定是她讓寶寶自己學游泳,多運動,這樣前腿和后腿才能長的快!身體才棒!……總之,要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想象,更要“發(fā)展心靈”!

        三、讀

        1、師:好!下面進行第二題測試——語言測試,主要測試旁白朗讀和對話。先從“小蝌蚪”開始。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有一句話出現(xiàn)了三次,你能找到嗎?(小蝌蚪游哇游……)哪個“小蝌蚪”來說一說這三處“游”得一樣嗎?

        2、匯報總結。

        3、(第一次:高興,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著急。第三次:更艱難,游的時間更長。)

        4、出示第二幅圖(試讀第二段)

       。1)一位同學讀旁白,一位同學讀“小蝌蚪”的話,一位同學讀“鯉魚阿姨”的話。

       。2)分角色讀后,學生評價優(yōu)缺點,師生總結后提示下一組注意:讀出小蝌蚪的禮貌和鯉魚阿姨的熱情。

       。3)分組反復讀。

       。4)多種形式讀,齊讀,多人讀,最后脫離課本帶表情誦讀。

       。5)表揚和評選演、讀最形象的兩組

        5、出示第三幅圖(讀課文第三段)。

        (1)自由結合,分角色練讀。

        (2)輪流匯報讀,師生共同評讀,試讀。

       。3)評選最佳組合:誰讀出了小蝌蚪奮力游的樣子和它的著急?誰讀出了烏龜?shù)摹皵[動”、“悠閑”、“有趣”和被小蝌蚪誤叫“媽媽”后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圖。

       。1)師:小蝌蚪人錯媽媽,它很不好意思,所以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請各組練習一下。學生練讀第四、五段。

       。2)匯報演讀,重點指導。

        第四段中讀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樣子時心里的判斷(把這種又高興有肯定的感覺讀出來)。

        第五段中“媽媽!媽媽!”的叫喊的興奮應比前一次更強烈。

        7、出示第六幅圖(讀最后一段)。

        指導讀出小蝌蚪的開心、幸福、自豪。

        設計意圖:用多樣的形式朗讀、體會。讀出“語氣”,讀出角色的內心情感,讀出孩子自己的理解,讀出表情、動作,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快樂,語言的美妙。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3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如何用創(chuàng)新、精巧的設計,在扎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學生顯得生機勃勃、興趣盎然呢?我抓住了以下兩點。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啟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4)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他們個個拿著鉛筆全神貫注地這里畫畫,那里圈圈,偶爾還能聽到同桌之間竊竊私語地討論。瞧!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寫、貼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a. 自由讀全文,標上小節(jié)。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應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jié),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a.讀這兩小節(jié),回答小姐的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較句子。(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以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h.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二)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jù)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六幅畫,分別為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烏龜和鯉魚。讓學生先來貼這些動物各自的位置,貼好后再講清理由,為什么要這樣貼。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文中詞句作為貼畫正確與否的依據(jù),重點理解迎和追,以此促進學生對詞句的深入理解。

        4.寫——形式多樣,寫中練筆

        語文教學不僅是日耳之事,也要動手!安粍庸P墨不看書”是公認的讀書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寫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1)基礎練習。在學生分別找到描寫蝌蚪和青蛙外部特征的句子以后,及時填寫:

        a.小蝌蚪(),()身子,甩著()。

        b.青蛙媽媽四條(),寬(),鼓著一對(),披著(),露著(),捉()。

        這兩處練習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尤其是b處的練習不是讀了課文就能信手拈來的,需要從烏龜和鯉魚的話中概括得出,其次從這兩處練習中可以對蝌蚪和青蛙的外部特征進行比較,從而為接著要學蝌蚪料的生長變化過程作鋪墊過渡作用。

       。2)深化練習。對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jié),教師在花了大量時間進行讀的訓練同時,又不失時機進行寫的訓練。如:

        a.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是因為(),說明()。

        b.烏龜告訴小蝌蚪叫它的媽媽(),如果小蝌蚪光聽烏龜?shù)脑,那(),應該()?/p>

        這樣設計旨在以學生讀順、讀懂課文為前提,培養(yǎng)礎解課文的能力。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會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節(jié)。

        2.寶寶回憶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知道請別人幫忙時可以使用禮貌用語。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添畫小蝌蚪的快樂。

        活動準備:圖片、青蛙、蝦、烏龜、螃蟹,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黑色墨汁,黑色彩筆等。

        活動重點(或難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學會幫助別人,并能培養(yǎng)幼兒的

        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1、引導語: 現(xiàn)在是春天了,動物們都要出來活動了,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xiàn)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2、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師又指著小蝌蚪說,小蝌蚪正在找媽媽。

        二、展示圖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展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談談想想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么

        龍蝦公公是怎么回答它們的?

        2圖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誰?

        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們的呢?

        3圖三,之后小蝌蚪繼續(xù)找媽媽,它們是不是找到媽媽了呢?

        原來是大烏龜,大烏龜又是怎么說的`呢?

        4圖四,最后,小蝌蚪們找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到底是誰?

        三、完故事后教師提問教師設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龍蝦公公、大螃蟹、大烏龜是怎么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么好處?

        3、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么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本領。

        5、完整的再聽一遍故事。

        四、讓我們一起動手畫畫小蝌蚪

        1、在老師畫好的圖片上,添畫一些小蝌蚪,使畫面更完整。

        2、評價幼兒作品,鼓勵添畫添的好的寶寶。

        3、最后,青蛙媽媽來了,帶著蝌蚪寶寶們一起去田里捉害蟲去了。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本課以感情朗讀為基本任務。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能力。

        5.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借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識字、讀書。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或掛圖、生字卡、文中動物的頭飾。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謎語:“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去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蹦阒浪钦l嗎?

        (學生猜謎,開展討論)

        2.課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書課題:34.小蝌蚪找媽媽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課文

        1.同學們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媽媽嗎?怎么找的?找到了沒有?(觀看動畫課件)

        2.組織學生自由讀課文

       。1)巡視自讀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讀文中困難,及時解決。

       。2)組織學生借助小組互助學習,達到初讀的目的。

       。3)匯報學習結果。

        三、合作互助,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8個生字。

        2.指導學生識記重點字和難點字(教師在巡視時發(fā)現(xiàn)各組同學普遍識記有困難的字)

        3.課件再次出現(xiàn)本課要認的“灰、迎、阿、姨、追、頂、披、鼓”8個生字,教師檢查識字效果。

        4.鞏固識字,找朋友。

        阝 辶 女 丁 扌 支 夷 可頁

        四、討論交流,整體感知內容

        1.學生看著圖,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蝌蚪在找**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小蝌蚪的'媽媽是什么樣的?

        2.討論交流: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五、學寫生字培養(yǎng)習慣

        1.出示要求會寫的6個生字。

        2.組織學生交流筆順。

        3.教師范寫。(課文中沒有口或帶口字旁的字)

        4.學生描寫、臨寫。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tài)的蝌蚪。

        2.訓練幼兒細致的觀察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飼養(yǎng)小蝌蚪,供幼兒觀察。

        2.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黑色彩筆。

        3.范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游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1)從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子?它們是什么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幼兒討論說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游動。

       。2)教師和幼兒邊念兒歌邊在規(guī)定的場地學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搖搖尾巴點點頭。小蝌蚪,真快樂,邊找媽媽邊唱歌。

        2.教師引導幼兒畫小蝌蚪。

       。1)教師:“每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盤黑顏料和水彩筆,請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畫出可愛的小蝌蚪呢?”讓幼兒自己探索著畫,老師在旁邊指導。

       。2)請畫的好的幼兒到前面畫一畫。

        (3)教師祟范畫,并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彩色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游動了,想畫向不同方向游,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4)幼兒再次作畫:教師指導。 A 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 每次蘸顏料壓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凈手指,再拿筆添畫。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長。 D 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干凈。

        3.幼兒作業(yè)后要求用肥皂洗凈手。

        4.活動延伸: 幼兒頭戴小蝌蚪頭飾,作《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根據(jù)《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按故事情節(jié),并參照有關的繪畫資料,合作畫三、四張連環(huán)畫。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學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業(yè)。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觀念。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jié)。

        2、教師的范畫。

        3、幼兒在課外練習畫過魚、鴨子、鵝、烏龜?shù),有一定的基礎。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

        2、請幼兒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分成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應該有什么角色?

        3、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范畫。

        4、理解詞:連環(huán)畫。(我把這些畫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書,這種以圖畫為主的書叫連環(huán)畫。)

        5、提出要求:

        我們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一本連環(huán)畫。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畫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樣。并請個別幼兒說說:你選的是哪一幅?這幅畫需要畫哪些東西?

        6、幼兒作業(yè)。

        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選擇畫畫,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指出鴨子和鵝的區(qū)別。

        7、講評。

        請畫同一幅畫的幼兒把畫放在一起,選出畫得較好的裝訂冊,加上封面成小型連環(huán)畫,放在圖書角上。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4-02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6-28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2-31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5-26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3-09

      小蝌蚪找媽媽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教案05-20

      【熱門】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4-02

      小蝌蚪找媽媽優(yōu)秀教案03-05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合集]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