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一、設疑導入
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那咱們濟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特點呢?下面我們帶著疑問來學習2~4自然段。
二、師生誦讀,感知冬天
1、聆聽2~4段錄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決字詞,交流背景。
在預習基礎上排除生字詞,學生競讀。再次感受文章語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總觀冬天。帶著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2-4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齊讀2-4段,思考以下問題:
(1)這三段具體寫了什么景色?分別有什么特點?
總結:陽光下——溫靜;雪后——秀氣;城外——淡雅
(2)說說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得好?可不可以替換?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
總結:重點體會“曬”、“睡”、“小搖籃”等詞句,體悟運的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
(4)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什么情感?體會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原因。并仿寫一段。
四、拓展活動,總結升華
1、有感情地朗讀,回憶濟南的山的'景象,在這當中你最喜歡哪一處的景色,為什么?
2、對比閱讀朱自清的《春》,討論二者的在寫景上的異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乘興練筆,來描繪喜愛中的夏天。
六、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陽光下——溫靜
山雪后——秀氣
城外——淡雅
語文教案 篇2
同學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同學,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1、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學能在課前根據(jù)要求,通過查閱書本、報刊及上網(wǎng)等手段,查找到有關郭小川的個人資料并進行整理。這樣,就為理解詩歌起了鋪墊作用。
2、朗讀課文的能力。同學已經(jīng)掌握了小聲自讀、默讀、引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上不同類型的讀,目的是讓同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品味。
3、質疑和釋疑的能力。同學已經(jīng)掌握了就課題質疑和難句質疑的方法,并學會通過讀文、品文釋疑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3、引導同學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4、理解課文,了解詩歌內涵:經(jīng)歷風雨,生活才有意義,才會更美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鄉(xiāng)村大道”的含義。理解詩歌最后一節(jié)的意思,使同學懂得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干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俺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個“路”包括什么意思呢?俺們將要學習的第十單元《路》就從不同角度給俺們介紹了“路”的`不同含義。今天俺們就先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鄉(xiāng)村大道》。
2、板書“鄉(xiāng)村”。說說你心目中的鄉(xiāng)村是什么樣的?補充寫上“大道”。朗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人們都說鄉(xiāng)村小道,為什么作者說鄉(xiāng)村大道?鄉(xiāng)村大道有什么特點?鄉(xiāng)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1、同學交流有關郭小川的個人資料。
2、教師簡介《鄉(xiāng)村大道》的寫作背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同學認真傾聽。
2、自讀課文。(要求: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身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3、檢查讀文情況。
。1)請四名同學分節(jié)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其余同學認真聽,聽后根據(jù)要求評價。)
。2)同桌分節(jié)朗讀課文,讀后交流,注意傾聽同桌的意見。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準確、通順。
四、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第1節(jié)。
(1)自讀課文第1節(jié),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比喻句。
。4)詩人把鄉(xiāng)村大道比作了什么?從這個比喻句中,你知道鄉(xiāng)村大道有什么特點?
。5)交流。(鄉(xiāng)村大道的特點是久遠、寬闊。)
。6)出示課件,展示鄉(xiāng)村大道久遠、寬闊的圖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節(jié)。
2、學習第2節(jié)。
。1)小組合作學習第2節(jié)。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詩人把鄉(xiāng)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這節(jié)寫出了鄉(xiāng)村大道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兩個比喻句,讀出它的曲折。
(3)出示課件,展示鄉(xiāng)村大道險峻、曲折的畫面。
。4)結合課件,自讀第2節(jié),體會鄉(xiāng)村大道的險峻、曲折,重點指導朗讀“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黃河的浪濤還要多”。
。5)齊讀第2節(jié),讀出自身的體會。
。6)看著課件,師生合作讀1、2節(jié),教師引讀比喻句,同學讀后面的句子。
詩人把鄉(xiāng)村大道比作了長橋、絲絳、險峻的黃河和干涸的溝壑,詩人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這與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那么,詩歌的哪一節(jié)描寫了詩人在農(nóng)村的生活?
3、學習第3節(jié)。
。1)自讀第3節(jié),考慮:你讀了這節(jié),讀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學質疑。如:“為什么凡是前來的都有遠大的前程,不來的只得老死峽谷?”
。4)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根據(jù)同學的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第2句。
。5)討論:詩人為什么要寫他在農(nóng)村的生活?
(6)交流。(這段農(nóng)村生活也是詩人人生之路的起點。)教師隨機指導朗讀第1句。
。7)齊讀第3節(jié)。
4、學習第4節(jié)。
。1)默讀第4節(jié),考慮:這一節(jié)與前三節(jié)有什么關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節(jié)是對前三節(jié)的概括和總結,是前后照應的關系。)
。3)自讀,你體會到什么?
。4)交流。(教師根據(jù)交流情況引導同學聯(lián)系前三節(jié)內容來談體會,使同學體會到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就如這鄉(xiāng)村大道一樣不會是平平坦坦、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險峻的,只有經(jīng)過千辛萬苦、千錘百煉,才干體會到生活的偉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帶著自身的體會飽含激情地朗讀第4節(jié)。
五、感情升華。
1、前面同學們質疑:課題為什么是“鄉(xiāng)村大道”?現(xiàn)在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3
1、什么鳥飛得最高
不同的鳥飛的高度不一樣。啄木鳥飛的高度一般不超過大樹的高度;麻雀一般不超過10米;老鷹可在100米高空翱翔盤旋;候鳥大多飛翔在500米左右的高空;而飛得最高的鳥,恐怕要算大型水禽疣鼻天鵝和斑頭雁了。它們能飛越世界屋脊喜瑪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高達9000米。
2、什么鳥最兇悍
鳥類中最兇悍的動物是猛禽。它們以哺乳動物、魚、昆蟲、蛇和其他鳥類為食。猛禽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貓頭鷹,它們在夜間獨自出來覓食;另一類是鷹隼,它們在白天打獵。當然,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它們都各有各的絕招。
3、什么鳥的眼力最好
鳥類中眼力最好的'也是猛禽,其中的冠軍當屬金鷹。金鷹的眼睛和我們人類差不多大小,但它的視力是我們的8倍,如果背景反差明顯的話,它可以看清3200米遠處的一只野兔。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jīng)注》的《三峽》。
二、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jié)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讀準字音:
。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教師伴音樂范讀。同學嘗試朗讀,請一名同學伴音樂讀,學生評點。教師指點: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jié)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jié)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jié)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jié)略慢,讀出凄美之氣。
五、析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問: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哪些景色?
。ㄉ健⑺
2、請男生找出三峽山的特點,以三峽的山是……。
。ㄈ龒{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
3、請女生找出三峽水的特點,以三峽的水是……。
。ㄈ龒{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蕩的、凄寒的……)
六、探究閱讀,了解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這篇文章雖然既寫了山又寫了水,但從文章寫作目的和內容來說,側重于寫什么?
。ㄋ
2、有一個順序嗎?
(寫山是為了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最主要的特征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請學生說一說家鄉(xiāng)不同季節(ji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課后編一本集子——《家鄉(xiāng)美》。
七、延伸閱讀,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激情
請同學說說三峽大壩竣工后景色會有什么變化?如:
大壩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xiàn)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xiàn)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jié),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為大壩蓄水會導致污染。
大壩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問:三峽即將發(fā)生許多變化,那么,這個新的三峽和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相比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結語: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xiàn)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贊美。但愿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薄⒗首x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結合具體事例,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學習文章先總論后分論的結構段式,并練習運用。
。、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
。、難點:
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啟情導入
。薄⑼瑢W們,通過本組前兩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看到了志士在刑場上視死如歸。英雄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歷史畫面。緬懷著革命先輩,我們心中涌動著深深的懷念,今天,我們繼續(xù)跟隨時空的轉換到延安窯洞前去聆聽毛爺爺?shù)纳钋檠葜v。
。、板書課題:
為人民服務
學生齊讀。
二、初讀感知
1、指名接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
通過預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匯報預習內容。
。ㄗ衷~、主要內容、查找的資料等。)
三、品讀課文
1、回顧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是什么?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自學好了之后小組交流。
。、集體交流:
當學生交流完某個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自然段寫了什么以及在表達上的特點。
。、看板書總結:
本課圍繞著第一自然段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寫了三方面內容:
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正確對待批評;要搞好團結。這就是議論文的結構形式:先總論后分論。
板書:
總 分
5、其實這種先總論后分論的結構形式在本課的自然段中也有所體現(xiàn),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ㄉ旱冢、3自然段。)
⑴ 自讀第2自然段,看看毛爺爺是如何先總的闡述觀點,再分層論述的?
、 指名回答。
⑶ 按照這一自然段先講再講接著講最后講自己練習說一說這一自然段的段落層次。
、 再指名說。
、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演講的語氣):
自讀、指讀、齊讀。
⑹ 集體背誦。
四、返顧整體
。、第三組課文的主題是深深的懷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十六年前的回憶》《燈光》與本課的寫法有什么不同之處?
。病⒔處熆偨Y:
這是一篇議論文,毛爺爺圍繞著為人民服務的觀點采用了先總論再分論的結構形式,把幾個方面的意思像層層剝筍一樣,一層一層講得非常清楚。他在講其中一個方面的時候,也采用了這種結構形式,使文章觀點更有說服力,結構更加嚴謹。
五、讀寫結合
1、出示演講要求,指名讀:
、 觀點明確,語言清楚流利。
⑵ 恰當模仿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梢砸茫梢耘e例。
、 話題:
從本課學習的談批評、講團結、生命的價值中任選一個話題。如:生命誠可貴團結就是力量正確對待批評等。
2、自列提綱后小組交流。
。、指名在全班內演講。
六、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詩歌《懷念張思德》,師生齊讀。
語文教案 篇6
課型:新課編寫時間:年月日執(zhí)行時間:年月日
教學目標:感悟詩歌內容,感受童年的天真、快樂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所包含的深義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所包含的深義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朗讀詩歌。
2.說說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么?(在童年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里,我們有許多許多的夢想,我們在這些夢想中一天天快樂地長大)
二、精讀感悟
1.指名朗讀詩歌第1節(jié)、第4節(ji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1)從"哼著一天天長大的童年……"中的"哼"字,你體會到了什么?(2)這兩節(jié)詩完全是一樣的`,分別安排在詩歌的開頭和結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賹W生分組交流,合作探究。
、趯W生匯報。
2.全班齊讀詩歌第2-4節(jié)。
(1)指名讀第2節(jié)。
、倏粗溟L大、雛鷹邀游藍天,小小的"我們"有怎樣的想法?②從這一連串的疑問中,可以體悟到些什么?
③啟發(fā)學生想象小樹長大、雛鷹翱翔的畫面,從中感悟到成長的快樂。
(2)指名讀詩歌第3節(jié)。
、僬f說這一節(jié)主要寫什么?
、谝孕〗M為單位討論:長大意味著什么?
a.學生自由說說自己對"長大"的認識。
b.教師引導、。
③齊讀這節(jié)詩,要讀出感情。
(3)指名讀詩歌第4節(jié)。
、僬n件出示下列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
a.只是太陽驚奇,我們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發(fā)現(xiàn),我們有了多夢的夜晚。
、谝龑W生反復朗讀詩句。
二學生交流、匯報。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
三、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讀完全詩,說說你有什么感悟?
2.和小組同學在一起,說說自己"一天天長大的童年"吧!
四、教師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播放兒歌《童年》。
是啊,童年是飛夢的季節(jié),是播種的季節(jié),是探索、無畏的季節(jié)…..2.學生齊聲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背誦全詩。
五、課堂
讓學生一下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的學習收獲。
六、作業(yè):雙格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洵其人,體會他論說文真切鮮明的特點
2、與《六國論》進行比較閱讀
二、教學要點:
難點是把握文章的論證結構,理輕思路。
排偶句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
自瀆、講析、比較(2課時)
四、教學步驟:
。1)走近作者: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時眉州眉山(現(xiàn)在的四川眉山縣)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祐集》。 蘇洵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合稱“唐宋八大家”。蘇洵與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地說服力。其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比喻。蘇洵的論文,見解精辟。他提倡學習古文,強調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
。2)寫作背景:
北宋中期,國勢日弱,民族矛盾十分嚴重,來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氣焰日益昌熾。為求茍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納幣輸帛,結果,極大地削弱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針對這種情況,蘇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戰(zhàn)例 ,《權書》十篇就是他系統(tǒng)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問題的軍事專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題:心術:1 居心(多指壞的)。如 “心術不正” 2 心計、計謀
本文講將領的.心理修養(yǎng),制下御敵之道,以及運思、機權之術,全文都是圍繞著為將的心術發(fā)揮,故題作《心術》。
。4)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自主學習,明確重點詞語;逐段 疏通文意。
2、課文結構:(板)
論“將”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論“兵”(“凡兵上義”)
論“戰(zhàn)”(“凡戰(zhàn)之道”,有四養(yǎng))
論戰(zhàn)時為將之道(“智而嚴”)士則應“愚”
、論戰(zhàn)時用兵之道:知彼——舉例論證
[6]、論戰(zhàn)時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勢、知節(jié)”)
[7]、論運用長短之術(避實擊虛和暴短陰長的辯證思考)
[8]、論善用兵之道(“無所顧”、“有所恃”)
3、思考探究:
明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間的關系:
◆治心(首段) — 養(yǎng)士(二、三、四段)— 審勢(五 、六段)— 出奇(七段)— 守備(八段)
◆先解決思想意識問題,再注重具體的戰(zhàn)術和安排;先提出將帥所需的素養(yǎng)與條件,再論述士兵的表現(xiàn)與結果。
4、精華賞讀:
文章切實講理,以理服人,以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光輝,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如:戰(zhàn)爭中的“義”和“利”的關系;戰(zhàn)爭與財、力、心、氣的關系;戰(zhàn)爭的陰長和暴短的關系等。另外,文章還闡述了智與愚,理和勢,忍和勇 ,靜和動,嘗敵和自嘗等眾多雙方因素的關系。
文章的語格十分鮮明。
起語多用“凡”字 ,使行文理直氣壯;
轉接多“然后” “而后”、“故” ,語氣果斷斬截;
排比和對偶句有十幾處之多,音韻鏗鏘,氣勢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5)作業(yè):
閱讀蘇洵《六國論》,試比較《心術》與《六國論》在論說方式上的異同。完成課后思考練習三、四
語文教案 篇8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整體感知課文。
2、精研課文,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詞采的華燦以及作者詩化靈動的文辭。
3、 理解、體驗作者于字里行間浸透的一種給人以新的、生機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文章的精彩詞句,比較劉白羽的《泰山日出》。
2、難點:文章所浸透的詩化的靈動的美。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
日出的景觀是壯美的,許多人會贊美它,描繪它,形容它,可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卻不知道該怎樣下筆,心頭一片茫然。徐志摩的這篇散文只選取泰山日出的一個短暫場面,卻在它的妙筆生花下,整個日出景象被描繪得絢爛多彩,變幻無窮,使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2、課前預習(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3、給下列加點的詞注音:
飽飫(yù) 無饜(yàn ) 醒豁(huò) 厚毳(cuì) 霧靄(ǎi) 溟濛(míng) 颯颯(sà) 祈禱(qídǎo) 層累(lěi) 蜿蜒(wānyán) 馳騁(chíchěng) 濤瀾(lán)四隅(yú) 浮礁(jiāo) 海句力士(gōu) 無垠(yín)橫亙(gèn) 消翳(yì)
4、作者簡介:
徐志摩 (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
5、 釋題:
本文選自《巴黎的鱗爪》。
作為東方文學的泰斗,泰戈爾不僅有“天竺圣人”之譽,還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世界性詩人。在他一九二四年來華訪問前夕,“泰戈爾熱”已來勢洶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來隱喻泰戈爾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來華訪問,表達中國詩人對泰戈爾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個卓越的比喻。這是何等傾心的盼望、何等熱烈的`迎候,何等輝煌的蒞臨!詩人以他才華橫溢的想象和語言,描繪了一幅令人難忘的迎日圖。
6、 再次品讀課文,學生齊讀。
7、 互動學習:
互動1:同樣是描寫日出,試比較劉白羽與徐志摩所描寫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兩人所描寫的最生動之處。
明確:劉白羽:見課本第4頁。
好處1:太陽本來是有固定形狀的,劉卻以液態(tài)(沸騰)來形容,顯得特別新穎,劉白羽式的創(chuàng)造。
好處2:劉白羽選擇了一系列富于動感和力度的動詞來表現(xiàn)日出的強大力量(矗起、閃、拋濺、上沖、迸射、沖破、飛躍等)動感力度較強的詞表現(xiàn)日出一剎那的巨大氣勢和力量,極其雄壯、瑰麗、真的是氣象萬千。
好處3:“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這里夾雜了作者獨特的感受,晨光與黑夜的交替是即將過去的世界與即將到來的世界的交替,這里作者聯(lián)想到的是新中國的瑰麗景象,同時雙關。
徐志摩:見課本第10頁。
好處:傳神地刻畫了對日出的企盼、渴望,對初升之時跳動狀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喚,在催促,在目不轉睛地注視,在協(xié)助太陽完成這一偉大的誕生。
說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出屠格涅夫關于日出的精采描寫,比較三者之間的精妙所在。
屠格涅夫:見課本第2頁。
好處:此比喻句把對耀眼亮色(光線)的敏銳,精致的感受描寫了出來(色彩描繪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緒上將作者的主觀感受與客觀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躍,旭日初升的清麗,清晨的寧靜化作了“肅穆的歡悅”。傳神,精致。
互動2:認真品讀全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本文并沒有完全寫日出的景象,它其實是表現(xiàn)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這種渴望?
明確:見課本第9第10頁 ①②③④⑤⑥
在文中光明是雙關語,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會的光明。光明(即東方)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特別是字里行間洋溢的熱烈情感,使人感到這一不僅僅是自然意義的光明。作者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并不消極頹廢,而是積極地呼喚迎接光明的到來。文章中如“光明”“復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現(xiàn)“五四”精神。作者夸張的歡樂就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歡呼和禮贊。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來之不易,它經(jīng)歷了漫長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沖破了重重的障礙,也得以覺醒,這艱難的獲得讓作者悲喜交互。
互動3:本文作者除了對日出進行了精彩的描寫,還著重寫了日出前的云海,結合“閱讀練習探究”第二題,說說幾位作家對云海描寫的精妙之處。
明確:見課本第8、9、11頁
海涅:比作洪水泛濫的平原中露出的干的土壤。
姚鼐:比作數(shù)十立的樗蒲。
徐志摩:日出前:綿羊(溫順、恬靜)
日出后:獸形波瀾(靈動、活潑、生機無限)
互動4: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動人外,文章華麗的詞藻,優(yōu)美的語言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細品味文中節(jié)奏感強,意蘊豐富的句子。
明確:見課后題“詞語品味積累”。
文章語言:1)新穎的搭配(生動、傳神)
2)根據(jù)字義臨時造詞(新鮮、典雅)
互動5:比較劉白羽和徐志摩寫法的異同.
明確:劉白羽:把景象寫透了,才激動起來,慢慢誘導讀者激動,避免讀者跟不上趟而無動于衷(層層烘托、步步蓄勢,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終于推出了雄偉無比的高空奇景)
徐志摩:很善于調動讀者情緒和作者同步發(fā)展,循序漸進。徐是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情緒來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讀者的驚異,以戲劇性的懸念,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剛開始漫不經(jīng)心,懶洋洋,筆鋒一轉“果然”讀者的情緒還沒跟上“我不由得打聲狂叫”引起讀者的驚異的作者激動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驚人,很令人震撼,寫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為主導。
劉白羽:1)描寫角度新
2)立意深遠
3)表現(xiàn)手法巧妙
徐志摩:詞藻華麗、立意新奇、色調絢爛、富有音樂性。
語文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 學會細致地觀察并生動地描寫自然景物;
2、 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 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會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2、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重點切入法
學法指導:
精讀、摘錄
教學工具: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創(chuàng)景導入 :
同學們,天令人神往,天充滿生機,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捎浀妹虾迫坏摹稌浴罚ǚ乓魳,看投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夜喜雨》(接著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天的優(yōu)美的散文《》(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一、 師生共賞:
1、 師生同讀
。ㄅ錁放洚嫞⿴煟荷钋槔收b。生:深情朗誦。師生齊誦。讀后說說文章的行文線索
明確:盼、來、近總領全文,啟開下文——概寫初的山、水、太陽——細致描寫草、花、風、雨、天里的'人們
2、 師生同賞
、判÷曌x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寫出喜歡的理由。(師生分組同時進行以草圖的描寫為例)
喜歡的詞語 ⑴嫩嫩的、綠綠的、⑵偷偷地、鉆⑶ 理由:⑴寫出了草嫩綠的特點⑵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jīng)意間,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 無意識的、無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喜歡的句子“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理由: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xiàn)的是一幅草歡樂圖。
、品中〗M交流,讀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說喜歡的理由(老師參與在一個小組內)
、侨嘟涣,生先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師交流并總結。
3、 師生同寫
師生讀最后一組排比句,仿照“天像~~~~”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4、 師生同繪
出示畫板,共同描繪美好的景圖。(重點讀草圖、花圖、風圖、雨圖、迎圖然后描畫)
三、 精彩展臺
同唱一首贊美天的歌《天在哪里》,唱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天?或在你眼中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天)?(口頭作文)
四、 友情鏈接
作業(yè) 布置:⑴課外在網(wǎng)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摘抄本上。⑵在網(wǎng)上查閱并摘抄描寫天的詩或文章,并在讀書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第二課時
鏈接交流;:朱自清簡介、朱自清作品誦讀、贊美的文章朗讀比賽
作者簡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樸素,描寫細膩,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讀后令人回味無窮。他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描繪自然,他的寫景散文,無不寄托著他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
寫作訓練:
以“家鄉(xiāng)的”為話題寫一篇寫景散文
詞匯參考:
朗潤 醞釀 賣弄 宛轉 嘹亮 黃暈 烘托(見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盡量用上這些詞語)
交流創(chuàng)作:
選出佳作,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賞析。
一、 盼。
盼、來、近(總領 全文,開啟下文)
二、 描
、宓目偟妮喞阂磺卸枷駝偹训臉幼樱佬廊粡堥_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致描寫:(草圖、花圖、風圖、雨 圖、迎圖)草圖(草報):偷、鉆、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花圖(花爭):態(tài)——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ㄒ盎ū榈厥莁……像眼睛,像星星)
風圖(風唱):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雨圖(雨潤):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fā)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圖(歡迎):城鄉(xiāng)、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于
三、頌:三個比喻句(天像……)
課后記: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學習本文,更要在誦讀中體會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寫的作品很多,教師課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5-26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掌聲》教案05-28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母雞教案02-2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16
語文教案[精選]09-22
語文《公輸》教案09-18
語文教案01-29
語文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