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教案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tài)特征;能應用已有經驗對星座變化規(guī)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yǎng)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教學重點:學生小組觀察計劃的設計,學會一些觀察研究星座的方法。認識星座。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在夜間持之以恒的觀察星座和星空。
能力目標: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學情分析:本課與上學期的《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以及17顆《夏季星空》一起,共同組成了四季星空的長期研究活動,本課主要是研究春季星空的星座變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進一步探究星空變化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guī)律;了解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春季星空》圖片、錄像。
2、學生準備:學生的觀察記錄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教學引入
殘雪消融,枝頭綻綠,斗轉星移。轉眼間,春天到了,在秋季和冬季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北斗七星和冬季其他星座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同學們進行交流,回答
教師播放春季星空的錄象。
提問:根據你平時的觀察,再結合剛才觀看的錄象,你有什么發(fā)現?
展示課題:春季星空
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對觀察結果進行初步整理分析:從冬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說出自己對星空的認識,說說北斗七星在夏季和秋季、春季的位置變化。
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同學們在上學期學習了秋冬星空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研究天上的幾個主要星座從冬天到春天都有什么變化,為后面的學習準備好事實資料。
重點認識北斗七星在春季時的位置。
自主觀察
交流總結
一、方案制定
經過我們的觀察獵戶座一天之中有變化嗎?從冬季到春季星座又有什么變化呢?
同學們能不能畫出北斗七星的形狀嗎?畫出冬季和春季的北斗七星的形狀。
大家都有了自己猜測,有的覺得星座是在自西向東動,有的覺得星座自東向西動,有的覺的星座在圍繞某個點在動但是自己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該怎么辦呢?
觀察星座需要一些工具,你們都需要什么工具呢?望遠鏡?還是用自己的`雙眼。
共同交流完善方案。
二、觀察實施
1、整理去年以來對秋季和夏季星空的觀察記錄。
2、讓我們小組合作一起動手完成1月5日、4月15日、10月15日晚9:00北斗七星在天空中圖像的繪制。
3、仔細觀察四季中北斗七星以及獵戶座的形態(tài)和位置,你們能不能發(fā)現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嗎?
4、師小結: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三、認識獅子座
1、展示獅子座掛圖
2、獅子座在北斗七星的什么方向?
觀察獅子座的形狀。特點:
師提示:鐮刀形、尾巴向東,由三顆星組成一個三角形。
四、我們來尋找北極星
展示掛圖
。ɡ帽倍菲咝恰⑾珊笞鶎ふ冶睒O星)
1、各小組繪制找星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利用自制學具演示北斗七星、仙后座與北極星的關系
3、教師小結:利用北極星、仙后座尋找北極星的方法,并下發(fā)北極星、仙后座尋找北極星的圖片,供小組練習。
4、各小組匯報找星方法結論
5、師總結:要找到北極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北斗七星。從北斗七星勺子上的最外第2星沿直線向外延伸5倍距離?吹降倪@顆亮星就是北極星。
應用拓展1、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然后堅持觀察北極星,知道晚上如何運用北極星尋找北方。
2、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3、繼續(xù)觀測北斗七星,為學習下一課夏季星空做好事實資料的準備。
板書設計:
春季星空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北極星獅子座
教學反思:
1本課教學學生在進行了長期的秋季星空與冬季星空觀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春節(jié)星空的變化,了解了春節(jié)的典型星座,進一步探究了星空變化的規(guī)律。
2我鼓勵學生對星空進行長期的觀測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記錄,提示學生在課前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整理,為課堂交流觀察資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長期科學探究活動中。
科學教案 篇2
一、 教學目標:1、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并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
2、 通過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大數的學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受大數,促使學生重視大數的現實意義,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點:正確使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于10的數。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學計數法中n與數位的關系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 探索 發(fā)現:(大 家?guī)?老師解決下面一個問題:)
20xx年十一黃金周我國外出旅游人數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費448元,請計算全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消 費總額為 元.(誰上黑板寫出你的答案,師點評)
你知道科學記數法的`一般形式嗎? ;(教師點撥)
a、n滿足的條件是:a: , n: 。 (小組討論解決)
判斷下列數據的記數方法是科學記數法嗎?(是打、否打)
1、3.5103 ( ); 2、0.5106 ( );
3、30.3108 ( ); 4、10102 ( ). (自主練習,學生講評)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別忘了同你身邊的人探討啊!
A: 100=10( ) B: 320=3.2100=3.210( )
1000= 10( ) 4050=4.05 =
10000=10( ) 52000= =
如何確定n的值 (本環(huán)節(jié)采取自主解決后,組內討論訂正,然后選代表到黑板板書)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1、51000000000= 2、3705000= 3、57 2.5= .
(自己練習后教師批改,一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 相信你!能寫出下列各數據的原數
1、天安門廣場面積約是4.4105 平方米,原數: ;
2、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為7.2105平方米,原數: ;
3、某整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8,整數位是 位.
(三) 怎樣用科學記數法表示 我們身邊的數據呢?
1、我們會場有3百人,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
2、我們學校有2千人,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
3、13億又該怎樣表示? .
(四)生活中的數據我也能用科學計數法來表示: 1、(1)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占地 面積為170000平方米,藏書約為25000000冊,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以上數據.
(2)調查本校的人數,如果每人借閱10本書,那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大約可以供多少所這樣學校的學生借閱?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結果.
2、一個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0次,一年大約跳多少次?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結果,一個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數能達到1億次嗎?
(先自主解決,再組內交流解決,注意學困生,最后黑板板書,教師點撥)
3、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7400000= ,40億= ;
4、寫出下列各數據的原數: (1)一天的時間為8.64104秒,原數為 ; (2)全球每年約有5.771014立方米水轉化為大氣中的水蒸氣 ,原數是 ;
(五)、合作探究: 1、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約為 959.7萬平方千米,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為 平方千米, 又可以表示為 平方米.
2、估測你所在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國的陸地面積相當于多少所這樣的學校,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A組:書中202,1題。203,2題。
B組:書中203問題解決
C組:課外題
六、教學反思:采用多種方法,如口答, 練習,討論交流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等,重視學生能否從問題情景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根據反饋情況,給學生以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及時進行教學調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通過對潛望鏡內部結構的研究,使學生能利用語言、文字、繪圖等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通過課前搜集和整理有關潛望鏡的資料,使學生學會利用書籍及其他信息源獲取信息。
2.通過制作潛望鏡的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積極查閱資料,關心新科技、新發(fā)明。
3.認識平面鏡反光性質的應用;會制作簡易潛望鏡。
學生準備:
1.課前搜集有關潛望鏡的文字、圖片資料。
2.制作簡易潛望鏡的材料:條形紙盒、粘紙或雙面膠、美工刀、鏡子或鏡片等。
教師準備:
1.有關潛望鏡的圖片、文字資料。
2.自制簡易潛望鏡。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玩鏡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學道理,還記得是怎么玩的嗎?
生(齊):記得!
師:在小組內說一說
。▽W生小組內交流)
師:哪個小組用兩面鏡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我們小組做到了。
師:上來說說你們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一看。
生:(邊演示)我們是這樣做的:兩個鏡片,一個斜對著窗外要觀察的景物,不斷調整另一個鏡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現在看到了,大家過來看看吧。ń處熤概蓭讉同學觀看)
師:看到了嗎?
生:看到了。
師:從剛才這個小組的做法你聯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們做的“傳光游戲”,當時我們用了4面鏡子。
生2:我想到了潛艇上用的潛望鏡。我從百科全書上看到潛望鏡就是利用兩個平面鏡做成的。
師:你知道的真多。ㄘQ起大拇指)他說得很有道理,潛望鏡就是利用鏡子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潛望鏡的秘密。
2.交流資料,整體感知。
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一些關于潛望鏡的資料,結合自己對潛望鏡的認識,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W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資料的情況。)
師:哪個小組先說一說通過交流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們知道潛望鏡開始只是用在潛水艇上,后來又發(fā)展到陸地上,主要在軍事上用的多,這是我們小組找到的一張潛望鏡的圖片。
。▽W生到實物展臺上展示圖片——一張潛望鏡實物照片)
生2:我們小組找到了潛望鏡的發(fā)明過程,我讀給大家聽:
潛水艇通過調節(jié)浮力達到潛浮的目的。1897年,萊克建造了一艘采用雙殼設計的潛艇。當時所有的潛艇潛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駛,只有當潛艇升到接近水面時,才能夠通過舷窗看到水面的情況。萊克設想制造出一種既不易讓敵人發(fā)現,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況的儀器安在潛艇上。他買來一大堆各式鏡子,試著制造。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確的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現在他眼前。后來,他又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找一位光學教授合作,終于找到了正確的組裝方法。他把它裝在他制造的潛艇上,這就是后來固定的和可旋轉的潛望鏡的前身。至此,潛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動了。
師:通過聽這個小組找的資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原來潛水艇上沒有潛望鏡,后來是一個叫萊克的人發(fā)明了潛望鏡。
生3:我還知道萊克從1897年制造了潛水艇后就研究潛望鏡,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時間,說明他很有毅力。
師:你體會得很深刻,很多科學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學家用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學研究就需要這種毅力和精神。
生4:我從中知道了潛望鏡是用很多鏡子做成的,而且必須正確的組裝才行。
體的呢?它的內部構造是什么樣的?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每組桌面上的簡易潛望鏡(牙膏盒自制型)揭開它的秘密吧!
(小組合作,有的先用簡易潛望鏡觀察物體;有的在仔細觀察簡易潛望鏡的外部形狀;有的小組在小心的打開簡易潛望鏡,觀察內部構造,并在紙上繪制簡圖;有的小組正在結合搜集到的潛望鏡結構圖討論潛望鏡的構造……)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fā)現和收獲?
生1:我們小組發(fā)現潛望鏡里有兩塊玻璃鏡片,這兩塊鏡片是這樣放置的(實物展臺展示繪制的簡圖)。
師:也就是說這兩塊鏡片成什么角度?
生2: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反光的面是相對的。
生4:資料上說鏡片與水平線成45度角。
師:還有補充嗎?
生5:我們還發(fā)現潛望鏡的.長短不會影響觀看的效果。
師:你是說哪一部分?
生5:豎著的部分。橫著的部分不能太長,長了影響觀看的范圍。
3.動手制作,應用實踐。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潛望鏡的構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個潛望鏡?
生(齊):想!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做?給大家提點建議。
生1:用牙膏盒做潛望鏡的身子,在上下相對的側面分別挖一個正方形的口,然后將鏡片放到里面。
生2:我反對,鏡片不能放進去,要在盒子邊上開槽,將玻璃鏡片插進去。
生3:最好用膠帶粘好。
師:鏡片怎么放呀?
生4:成45度角。
師:還應注意什么?
生5:用小刀時要小心,別割傷手。
生6:插玻璃片時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紙打磨一下,或邊緣粘上膠布。
生7:做完后將外殼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寫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丟了。
師:同學們剛才提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老師這也有一個制作潛望鏡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實物投影展示)。
師:我發(fā)現有的同學早已躍躍欲試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個潛望鏡,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潛望鏡,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W生制作潛望鏡,教師巡回指導)
4.總結評價,課后拓展。
師: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主題是什么?
生(齊):潛望鏡的秘密!
師:這個秘密揭開了嗎?
生(齊):解開了!
師:談談你的收獲吧!
生1:我知道了潛望鏡是根據鏡子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我知道了潛望鏡的內部結構,還自己制作了一個潛望鏡。
生3:我制作的潛望鏡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我的潛望鏡是在同桌的幫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謝他。
生5:我知道了潛望鏡的發(fā)明過程。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由于時間關系,課后可以繼續(xù)玩一玩你們制作的潛望鏡,并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以改進。另外,布置兩個課后研究專題:
(1)、調查了解,真正的潛望鏡是什么樣的?
。2)、設計一個能夠看到四面八方的潛望鏡。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質疑: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樂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xù)去讀課文,查資料。
科學教案 篇5
植物和環(huán)境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2.激發(fā)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初步學會說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條件"的對比實驗。
3.發(fā)展學生質疑和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用差異法判明事物因果關系的能力。
4.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5.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里。
教學難點
認識綠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
第一課時
活動(一)
指導學生認識植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掛圖或圖片(可把一些圖片存到軟盤中,投到屏幕上)。
思考:
1.柑橘樹生長在什么地方?(我國南方)蘋果樹生長在什么地方?(我國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樹嗎?南方有蘋果樹嗎?我國南北自然條件有什么不同?
2.仙人掌生長在什么地方?(沙漠)蓮(荷花)生長在什么地方?(河湖、池塘里)把仙人掌種在水里、把蓮種在沙漠中行嗎?沙漠與池塘、河湖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
3.月季花種在什么地方生長得好?(向陽地方)玉簪種在什么地方生長得好?(背陰地方)這兩個地方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
討論:這些事實說明了什么?
教師小結:根據以上討論,我們知道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包括陽光、溫度、水等。陽光、溫度、水等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但是各種植物對陽光、溫度、水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陰;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干;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
第二課時
活動(二)
指導學生認識綠豆或其它生長需要什么樣的環(huán)境條件
實驗l--綠豆或其它生長是否需要陽光
實驗2--綠豆或其它生長與水的關系
學生根據課前的實驗,進行匯報
實驗報告
實驗用具
實驗過程
師生小結綠豆或其它生長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
活動(三)
指導學生認識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植物
出示掛圖或圖片熱帶森林、沙漠植物、沼澤植物。
思考
1.圖中是什么自然環(huán)境?
沙漠、池塘、熱帶森林、沼澤。
2.沙漠、池塘、熱帶森林、沼澤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水多;炎熱、多雨;泥濘、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熱帶森林中、沼澤中有什么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駱駝刺等耐旱植物;蓮、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長綠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類植物。
講解:因為各種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所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植物。觀看植物的適應性的資料片,并由教師和學生介紹相關的資料。
鞏固應用
1.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環(huán)境條件?
2.舉例說明,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舉你的雙手擺一擺”進場
師:今天來到了大活動室,看看后面是不是有很多的客人老師啊?現在我們就以特殊的.方式向客人老師們打聲招呼,好嗎?(師幼一起邊說邊做:拍手、跺腳,一起點點頭。拍手、跺腳,扭扭小屁股。拍手、跺腳,轉個小圓圈。拍手、跺腳,問聲老師好!)
二、游戲:聽我說,跟我做“請你像我這樣做”
師:嗯,我們小五班的寶貝們真有禮貌!首先,我們先來活動活動我們的身體。
師幼一起做(教師邊說邊帶幼兒做動作: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依次拍頭、拍肩、掐腰、拍屁股、拍腿坐好)。
師:嗯,寶貝們做得真棒!剛剛你們都用身體的哪個部位拍的啊?
小結:嗯,我們的小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小手朋友。
三、認識小手,說出其名稱
師:寶貝們都有幾只手呀?(兩只手)
小結:兩只手,我們也叫它一雙手。一起說一下,一雙手!那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右手。(出示右手,幼兒依次認識手心、手背、手掌、手指頭。)
師:它們都是好朋友,老大叫什么呀?(大拇指)
師:邊做動作邊唱大拇指歌(此時幼兒和教師一起做)。
師:依次認識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
師:都認識了小手,現在我們來做一套手指操。請小朋友們跟著我把手指一個個伸出來。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無名指、還有小拇指大家都睡了。(嗯,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無名指、還有小拇指大家都醒了,伸伸腰都醒了。)
四、手指游戲:“剪刀、石頭、布!
師:啊,我們都認識了小手朋友,我們的小手不僅能做很多事情,而且還會變魔術。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伸出你們的小手,一起來玩游戲。(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帶幼兒做游戲。)
兒歌: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把剪刀,一塊石頭,我是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把剪刀,兩把剪刀,親親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把剪刀,一塊布,抓住了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把剪刀,一塊石頭,我是蝸牛,不是免。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塊布,二塊布,我是章魚,不是免。
游戲反復玩兩遍。
五、播放視頻歌曲:走路
師:我們的小手可真神奇啊!它不僅可以變小白兔、小蝸牛、章魚,還可以變出很多的小動物,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一首歌曲,聽聽看除了小白兔,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了。(播放歌曲,走路。)
師:誰來了?
幼:小鴨子、小烏龜、小花貓。
師:嗯,你們的小耳朵真靈巧,都聽出來了,那下面我們就跟著音樂一起再表演一遍給客人老師看好嗎?(師幼一起表演走路。)
六、總結
師:小朋友們表演得真好,那下面你們就拉著自己的好朋友,開著小火車一起出去做游戲好嗎?(“開火車”游戲結束。)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
2、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
3、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1、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2、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里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里。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3、記錄實驗過程。
二、說一說我的發(fā)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后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教學重點
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難點
了解一些動植物夾套保溫泵的季節(jié)性變化。
教學準備
準備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關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有關LC型羅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征的圖片。
二、自主學習
1、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區(qū),天氣現象總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稱為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2、四人小組討論。
3、秋天氣候的特征。
4、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
5、小組匯報。
6、師生小結。
7、在不同季CB系列齒輪油泵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8、小組討論后匯報。
9、教師小結。
三、課后作業(yè)
1、觀察小動物。
2、觀察植物。
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科學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傳熱比賽》是冀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14課,本課研究的是活動一。本課是學生在認識了什么是熱,熱在冷水和熱水中怎樣傳遞之后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熱傳遞的性質而設計的。這課與前面的《冷水和熱水》及后面的《保溫與散熱》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不但可以完善上節(jié)課的內容,并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知識特點及熱傳遞的特征和實際應用。通過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和整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
二、設計理念
作為科學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通過觀察、實驗等各種探究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體驗。在學法上,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自行探究。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有關熱傳遞的廣泛應用,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方便。熱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而新的課程標準更加強調要突出實驗教學。因此,本課始終都是讓學生在實驗觀察中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去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結構。在探知的過程中,啟迪出新的問題,帶著問題進一步完成探究獲得新的發(fā)現。
三、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都是以兒童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研究的。因此,根據學生喜歡自己動手,愛提問的情感和行為特征,展開相應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歸納,表達與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學思路
1、教師引入,激發(fā)學生探究
教師演示趣味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做科學”中自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內容和時空開放課堂內外有機結合。
2、沿著熱傳遞的主線,設計各種各樣的科學探究活動,加之教師因勢利導,適時點撥,讓學生親歷科學,以達到教學目標多維度,課堂教學高效能。
3、增加學生的自主性。
自主選材、各盡所能、滿足喜好、團結協(xié)作。
五、教學方法
實驗法自主探究 引導觀察
六、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熱傳遞的特點,并能區(qū)別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能理解熱傳導的特點。
能力:能設計實驗要研究的問題,并能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熱傳導的例子。
情感:能意識到熱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能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探究的樂趣。
STSE: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
七、教學準備
實驗材料和裝置、課件等。
八、課時課型
實驗探究課一課時
九、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一把小勺,讓學生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2、學生猜測后摸摸。
3、對比實驗:老師把勺子放到熱水里,過一會兒在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4、提出問題:勺把兒是怎樣變熱的?
5、講述:熱水把熱傳到勺把兒上,那么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ㄔu: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我首先做了一個演示實驗,讓直觀的感受把學生引入一種問題情境。學生看到這種現象,迫切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我趁機提出:你覺得熱是怎樣傳遞的?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嗎?)
(二)猜想假設 設計方案
1、猜想: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2、設計實驗方案
3、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評: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探究兒童天生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學生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我讓每個學生都帶著問題去獨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實驗方案。結果學生們想出了許多種實驗方案,充分體現了實驗材料和方法的多樣性,給學生更大的空間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也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這樣,學生通過共同交流,互相補充,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
。ㄈ⿲嶒灢僮 觀察匯報
1、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2、實驗操作
3、觀察記錄
4、匯報交流
。ㄔu:接著,根據方案,分共和作,實驗驗證,填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利用老師與學生進行比賽的形式,啟發(fā)學生用三腳架、易拉罐等各種材料設計實驗,來證明熱是否沿著物體傳遞,調動學生的設計實驗并進行操作的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利用多種教學媒體設計實驗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還保證了實驗操作的質量。同學們成功設計并很好地完成了 “火柴”這個實驗,這時,教師將計就計,給予了學生特殊的肯定)
。ㄋ模┯懻摲治龅贸鼋Y論
1、分析:火柴為什么從一端依次掉下?
2、討論: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3、總結實驗結論
熱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4、播放課件:熱傳遞。
。ㄔu: 通過分析學生實驗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順序,整理歸納,最后得出結論:熱是從溫度較高的部位傳到溫度較低的部位。為了提升結論我播放了一段熱傳遞的視頻。)
5、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體現了物體傳熱這種性質?
。ㄔu: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有關熱傳導的事例,討論匯報或查資料,使他們知道科學知識不僅可以通過實驗能得到,還可以通過生活、查資料等來獲得。這樣,把科學探究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養(yǎng)成學生善于發(fā)現,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和科學素養(yǎng)。)
科學教案 篇10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訪問、查閱資料了解青春期特點。 能夠選擇適當的方式表達和交流自己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
科學知識: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發(fā)展特點。知道怎樣正確對待青春期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青春期變化是人體正常發(fā)育。 意識到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青春期變化。 體驗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時期。
教學準備:
(1)調查提綱、寫給家長的一封信。(2)有關青春期特點的光盤和圖片。 學生準備:收集青春期的資料。
教學步驟:
1、課前給家長寫一封信,信里要寫清楚本次課的目的.,需要家長幫助做什么,以獲得家長的幫助,完成了解學生生長發(fā)育的調查提綱。特別要向家長宣傳早期性教育的必要性,個別地區(qū)守舊思想較嚴重,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
2、導課時可以說:課前,我們圍繞自己的身體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做了一些調查,很感謝同學們和你們的家長對老師的信任,調查活動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把調查結果和同學們說說。
3、在班里交流幾個比較典型的情況。
4、談話: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應該出現哪些變化呢?老師給大家介紹介紹。教師可以借助圖片或光盤講解。
5、談話: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這些變化?
6、推薦書目:
《藏在書包里的玫瑰》
《告訴孩子真相》
《青春期——寫給女生》
《青春期——寫給男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8-27
[經典]科學教案09-25
(經典)科學教案07-28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9-09
科學教案12-15
科學教案12-15
科學教案12-15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