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班教案范文匯總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感知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體驗和同伴一起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ㄕJ知準備)認識熊和老鼠;
(材料準備)活動課件
活動重點:
從故事中體驗熊的“大”和老鼠的“小”,由遠到近變大變小的感受。
活動難點:
幼兒配合表演故事情境。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出來玩
· 出示小老鼠,講述《大熊山》故事第一段
“一只小老鼠發(fā)現(xiàn)遠處有一座棕色的小山坡。小老鼠說:‘我要去爬小山坡’小老鼠慢慢地走近小山坡,發(fā)現(xiàn)小山坡變了,它變得怎樣了呢?”
二、故事:大熊山(解決重點)
· 播放PPT,講述《大熊山》故事第二段
“小老鼠慢慢地走近小山坡,小山坡越來越大,變成了大山坡,聽到呼嚕呼嚕的.聲音,這會是什么?”
· 完整欣賞故事
1、小山坡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大?小山坡是怎么變成大山坡的呢?它可能會是什么。
2、想想說說,為什么小老鼠會把大熊當成小山坡?
3、一只大熊像座山,許多熊會像什么?
三、表演游戲:大熊山(解決難點)
兩人結(jié)伴,一部分人彎腰,雙手撐地,雙腿伸直或跪在地上,裝扮成“大熊山”(可以一人扮,也可以兩、三人合在一起扮)。另一部分人扮演小老鼠,一邊聽故事,用雙手手指沿“大熊山”身體爬過,表示小老鼠爬過山了。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由于我班幼兒年齡小,活潑好動,同時結(jié)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真實、接近生活、可接受性強、因此設計了本節(jié)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探索西瓜球的不同的玩法。
2、能力目標:能肢體協(xié)調(diào)的做動作。
3、情感目標:樂意嘗試用西瓜球玩各種游戲。
4、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和靈活。
5、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練習單手拍球。
難點:掌握多種玩球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西瓜球、音樂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要帶領(lǐng)你們?nèi)ヒ粋好玩的地方你們想去嗎?(播放歡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拿著西瓜球跟老師一起來做球操運動(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2、教師出示西瓜球提問:(1)這是什么球?(西瓜球)
(2)它是什么顏色?(綠色)
3、探索活動:
(1)請小朋友想一想,西瓜球可以怎么玩?<.教案網(wǎng)出處>(用手拍、背起來、用腳踢、)
(2)自由練習:幼兒隨音樂玩球,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練習:運西瓜球游戲。(小朋友戴上頭飾進行游戲)
三、結(jié)束部分:
放松活動:剛才我們玩的真開心,現(xiàn)在讓我們來放松一下。(播放抒情音樂,放松活動)
延伸活動:小朋友放學回家后,帶上美麗的.西瓜球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玩運西瓜球的游戲,看看爸爸媽媽的表現(xiàn)怎么樣?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并攏跳,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2、能按顏色將果蔬玩具分類并放到相應的箱子內(nèi)。
3、喜歡模仿動物的動作,積極參與游戲。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筐子各一個四種顏色的塑料果蔬玩具若干《走路》音樂光碟小貓、小兔頭飾小鼓
【活動重點】
練習小兔子雙腳并攏跳和小烏龜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活動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走路》音樂光碟,引導幼兒模仿動作,進入游戲情境。
介紹游戲玩法:
戴上小貓的頭飾,向幼兒介紹場地和游戲的材料:"小兔子們,小貓有一些箱子,你們看有什么顏色的?""有幾個箱子?""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吧!"介紹游戲玩法規(guī)則:"小貓媽媽的果園里有許多的果子(將四種顏色的塑料果蔬玩具撒在地上)"請小兔子幫忙撿1個水果或蔬菜回來,動腦筋想一想,小兔子撿到1個紅果子要放到什么顏色的箱子里呢?""如果撿到一個黃果子呢?撿到一個綠果子呢?撿到一個藍果子呢?"小兔子要怎樣走路?(提示幼兒兩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分開放在頭頂上,兩只腳要并緊了向前跳。)"小兔子們,聽到貓媽媽的小鼓一響就一起開始跳到果園里撿果蔬,準備好了嗎?"合作玩游戲《送果蔬回家》
四名幼兒分別站在箱子前做小老師,其他幼兒撿拾果蔬玩具放在箱子里,看看他們放的對不對。
、儆^察幼兒的動作和取放玩具的情況
、谧儞Q不同的動物幫助貓媽媽運果子,例如小烏龜發(fā)展幼兒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鄹鶕(jù)幼兒的取放情況,不斷增加取放的數(shù)量,可以是2個、3個。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繼續(xù)玩送果蔬回家的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小班教案 篇4
主題:小司機
源自:教材《學習》(小班)p26
內(nèi)容與要求:
1、了解常見車輛的不同外形和功用。
2、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
3、體驗車輛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集體教學活動:各種各樣的車
幼兒年齡:3~4歲
一、 設計意圖
這個主題我們將小司機和好聽的聲音結(jié)合在一起。帶孩子們外出活動時,他們對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非常感興趣,并對各種車輛發(fā)出的.不同聲音感到好奇,個個都想試一試,學一學。根據(jù)小班幼兒好模仿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因為之前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見車輛的外形和功用,所以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交流及模仿各種車輛聲音方面。
二、 活動內(nèi)容與要求
1、樂意向同伴介紹自己認識的車,喜歡模仿各種車的聲音。
2、體驗車輛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三、環(huán)境與材料準備
1、帶領(lǐng)幼兒觀察過馬路上的車,了解了常見車輛的名稱及主要特征。
2、常見車輛圖片,如:自行車、摩托車等。
3、音樂錄音(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笛聲)。
四、 活動過程
。ㄒ唬┙涣魃嫌變簣@的方式
1、你是怎么來幼兒園的?
2、幼兒自由回答
例:自行車
自行車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帶領(lǐng)幼兒進行表演:自行車呀叮鈴鈴、叮鈴鈴、叮鈴鈴,帶著我呀向前跑,
輪子輪子轉(zhuǎn)呀轉(zhuǎn),一直轉(zhuǎn)到幼兒園。
(二)說說其它的車
1、你還知道哪些車?
2、幼兒自由回答
3、聽一聽,學一學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聲音
。ㄈ┯螒颉伴_汽車”
來來來,我們上幼兒園啦!
小汽車,嘀嘀叫,開到東來開到西,
看見紅燈停一停,看見綠燈快快開。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傾聽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懂得離開媽媽時,應告訴媽媽;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擔心。
活動重點
懂得離開媽媽時,應告訴媽媽;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擔心。
活動難點
傾聽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活動準備
磁帶和錄音機
小老虎、小狐貍、小猴子的木偶和頭飾
游戲電話機
活動過程
一、 教師注意
演示小老虎、小狐貍、小猴子木偶,向小朋友問好。
二、 教師邊操作木偶邊講故事
提問
1、 下雨了,小老虎、小狐貍、小猴子來到誰的家里?
2、 媽媽知道嗎?媽媽找不到它們會怎么樣?該怎么辦?
三、教師提問
教師邊操作木偶邊提問,再次講述故事,幼兒學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1、 小老虎給媽媽打電話了嗎?小老虎的媽媽是怎么說的?
2、 小老虎怎么說?請你來學一學。
3、 小狐貍給媽媽打電話了嗎?小狐貍的媽媽是怎么說的?
4、 小狐貍怎么說?請你來學一學。
5、 小猴給媽媽打電話了嗎?媽媽怎么說?小猴怎么說?
6、 小老虎、小狐貍、小猴子睡覺前一起干了什么?它們睡的香甜嗎?
四、 游戲“給媽媽打電話”
1、 幼兒分組擔任小老虎、小狐貍、小猴子;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模仿故事中角色,給“媽媽”打電話。
2、 提供電話機(游戲電話機),請幾位幼兒分別擔任小老虎、小狐貍、小猴子和媽媽,帶上頭飾,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五、教師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你要離開大人,應該怎么做?
教學反思
《告訴媽媽》這堂課主要是讓那個幼兒學習傾聽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懂得離開媽媽時,應告訴媽媽;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擔心,F(xiàn)在的`很多孩子都生長在父母的保護下,不懂得在危急的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教師在這節(jié)課中通過小動物在外面玩碰到了緊急情況后所采取的措施讓幼兒知道可以尋找別人的幫助,同時要用適當?shù)姆椒ㄍㄖ议L。在課中,我還舉了很多不同的危險的例子,讓幼兒想辦法來解決,幫助動物。兒童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會借助各種材料制造聲音,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2、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材料與聲音的關(guān)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借助材料制造聲音,制造不同的聲音。
難點:感知材料和聲音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各種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紙片。
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奇妙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好朋友,你們看?
2、讓我們聽聽瓶子有沒有聲音?再聽聽豆子有沒有聲音?
3、現(xiàn)在你能想辦法使他們發(fā)出聲音嗎?請幼兒說說。
二、幼兒制造聲音。
1、第一次嘗試操作驗證
1)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集合,交流怎樣制造聲音。
2、……你們看老師也找了兩個好朋友,(教師出示)他們也發(fā)出了好聽的聲音,你們聽
。1)教師出示分別裝著豆豆、米粒的鐵罐,紙片的鐵罐,依次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這個聲音像什么?并出示給幼兒看。
小結(jié):不同的朋友在一起,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2、再次探索操作驗證
1)小朋友現(xiàn)在讓我們再去找兩個不同的好朋友,讓他們發(fā)出好聽的聲音,聽聽他們的聲音有些像什么?
2)幼兒操作,再次制造聲音,探索材料與聲音的關(guān)系。
3)集合,交流怎樣制造聲音。
活動反思:
這個環(huán)節(jié)有了第一個的基礎,孩子們對制造聲音不在是那么陌生,拿著材料就是玩,而后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制造了什么樣的聲音,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并在同伴前演示。這環(huán)節(jié)一個是讓幼兒能大膽的發(fā)言,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傾聽力?墒呛⒆觽儗@環(huán)節(jié)能說出聽到聲音是不一樣的,有的聲音是“砰砰的”“撲撲的;有的說這聲音“沙沙沙”“叮當叮當”像下雨”,“像打雷。”敲小鈴的聲音。這個聲音聽起來怎么樣的孩子們能說出來,但這聲音像什么不是想象的怎么好。好旦孩子們知道這些聲音不一樣原來是材料不同。
整節(jié)課下來,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很濃,活動中也體驗到了成功,體驗到了快樂。我也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他們的成功。但我發(fā)現(xiàn)自己許多方面還做的不足,通過反思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改正,爭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兒對所準備的材料很感興趣而忽略了我對活動的講解;在活動過程中我也沒能關(guān)注每個孩子,有個孩子老是說生日吃蛋糕,我沒能做出相應的回應,以至使這孩子注意不集中。還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學活動中,要隨時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點,結(jié)合活動目的有機地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必要的常規(guī)教育,讓活動進行的深入、透徹。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豆子的外形特征。
2、學習剝豆。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a.蠶豆(事先浸泡過的)、毛豆或四季豆等;
b.小盆子若干(用來放剝好的豆及豆殼);
c.剪刀和剝豆器等小工具。
活動過程:
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幼兒用手剝豆(可先剝蠶豆,再剝毛豆或四季豆)。
第二層次:適時提供剪刀、剝豆器等小工具讓幼兒選擇使用。
第三層次:當大部分幼兒能熟練地剝豆后,可以按幼兒不同水平,提供一組寫有10以內(nèi)數(shù)字的小盆子,讓幼兒把剝好的.豆子的數(shù)量與盆子上的數(shù)字能一一對應并放人小盆內(nèi)。
一、教師引入:“小朋友,今天我們的工作是剝豆子。"
1、引導幼兒觀察盤中的毛豆,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毛豆的大小、長度、外形)
2、你能猜對每顆毛豆里有幾顆豆子嗎?
3、選一顆毛豆,先猜猜里面的果數(shù),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二、觀察重點與指導建議
a.小班幼兒年齡小,剛開始剝豆時,會用牙齒咬、用力拉常常剝不釣蠶豆皮,教師可及時換上發(fā)了芽的蠶豆,讓幼兒從裂口處入手剝,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b.在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在剝毛豆或四季豆時也會有多種剝法:有的是擰斷后剝;有的是拉掉兩側(cè)的莖剝;還有的會用指甲把皮劃破后剝。教師應注意觀察隨著活動的繼續(xù)適時地提供剪刀、剝豆器等小工具,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進行嘗試。
c.當大部分幼兒都操作過后,可以讓剝豆方法不同的幾名幼兒來演示,大家共同討論,哪種剝法又快又好,哪些剝法費力不討好,幫助幼兒積累經(jīng)驗。
d.讓幼兒把剝好的豆送到廚房間,請阿姨幫忙制作菜肴,進行品嘗活動。
活動反思
從孩子的操作中,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孩子在家從未剝過豆子,拿著豆子無從下手,的確對一些從沒剝過豆子的幼兒來說,確有一定的難度。猜每顆毛豆里有幾顆豆?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成功地激發(fā)了孩子們剝豆的興趣,
小班教案 篇8
目的: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了解玩具發(fā)聲的各種方法。
2、初步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準備:
各種玩具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幼兒生成活動的契機。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了解他們近期的興趣點以及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從而生成新的主題活動。幼兒的年齡特點就是對身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近期我班幼兒對于聲音非常敏感,針對他們這一需求,故生成了“聲音”這一主題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一活動中,幼兒發(fā)現(xiàn)玩具也會發(fā)出聲音,但究竟怎么會發(fā)出聲音則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便預設了“會發(fā)出聲音的玩具”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玩具,旨在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自己操作和嘗試,了解玩具發(fā)出聲音的多種方法,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愿望和興趣。
活動過程:
。ㄒ唬﹩l(fā)提問,引起興趣:
通過游戲,引出聲音的主題。
。ǘ┑谝淮翁剿鳎
1、激發(fā)幼兒讓玩具發(fā)出聲音的愿望。
2、幼兒探索電動玩具的發(fā)聲方法。
。ㄈ┙涣饔懻摚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讓玩具發(fā)出聲音的。
2、引導幼兒說出“開關(guān)”,了解開關(guān)的作用。
。ㄋ模┑诙翁剿鳎
1、啟發(fā)提問,激發(fā)幼兒幫助其他的玩具發(fā)出聲音。
2、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讓玩具發(fā)出聲音。
3、引導幼兒用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進行嘗試。
。ㄎ澹┲v評: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2、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的名稱,如:捏、拉、搖、敲……大家一起做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占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fā)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zhì)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范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游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guān)鍵是看能否發(fā)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教師要不斷錘煉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獨具特色的肢體動作,極富渲染的表情神態(tài),變化多端的語言聲調(diào)等,這是實現(xiàn)教學方式刺激性的基礎。因此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時刻關(guān)注孩子的肢體、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狀態(tài),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橫線、豎線表現(xiàn)格子被,并嘗試用多種色彩進行作畫。
2、引導幼兒練習畫橫線和豎線,感受用各種色彩作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范例一張。
2、畫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ㄒ唬┏鍪痉独,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1、冬天到了,睡覺時我們把什么蓋在身上很暖和。(被子)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床被子。你們看看這床被子的被套有什么特點。
2、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這是一床格子被,每一個格子都是方方正正的正方形,這些格子是顏色不一樣的線畫出來的,這樣就有了很多漂亮的顏色,畫出了這么漂亮的格子被。
。ǘ┙處熓痉吨v解。
1、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畫一條一條的'橫線。然后再從上往下順著畫一條一條的豎線。這些線條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畫。
2、引導幼兒描述作畫的過程,并帶領(lǐng)幼兒進行書空練習。
。ㄈ┯變鹤鳟,教師巡回指導。
1、發(fā)放繪畫工具,引導幼兒有序擺放作畫工具。
2、引導幼兒畫橫線時要從上面到下面,從左往右。畫豎線時也要按一定的方向來畫。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顏色進行作畫。
3、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盡量將線條畫直。顏色要搭配好。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業(yè)。
(四)展示、點評幼兒作品。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01-29
小班教案01-31
小班教案02-01
小班教案02-01
小班教案02-01
小班教案02-02
小班教案02-03
小班教案02-05
小班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