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教案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輕盈、敏捷、笨重、遲鈍、五彩斑斕、兇猛異常、茹毛飲血”等詞語;
2、弄清楚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根據(jù)想象,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
3、感受語言表達的準確生動,并結合生活實際學會運用。
教學重難點:
1、弄清楚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根據(jù)想象,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
2、感受語句表達的準確性,并結合生活實際學會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課題
1、出示詞語“輕靈、敏捷、羽毛、五彩斑斕、凌空翱翔”,指名領讀,全班跟讀。
2、問:“讀了這些詞語,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出示鴿子和孔雀圖片,讓學生用上剛才讀過的詞語來形容。
3、出示詞語“笨重、遲鈍、鱗片、鱗甲、兇猛異常、茹毛飲血”, 指名領讀,全班跟讀。
4、問:“讀了這些詞語,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出示霸王龍和馬門溪龍圖片,讓學生用上剛才讀過的詞語來形容。
5、圖片對比,從“似乎毫不相干”引出“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這一中心句。揭示課題。
二、弄清演化過程,想象并自述
1、問:科學家做出如此大膽地推測,他們有證據(jù)嗎?什么時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投影“20 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fā)現(xiàn)了保存有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弊プ 靶老踩艨瘛币龑W生體會尋找證據(jù)的不易,(及時結合19世紀英國學者的研究之難來體會)了解有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對于研究者們的重要性,指導感情朗讀。
3、對于遼西的發(fā)現(xiàn),作者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出示“遼西的發(fā)現(xiàn)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jù),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從“點睛之筆”的理解入手,體會“遼西的發(fā)現(xiàn)”的重要性和關鍵性。指導朗讀。
4、過度引出“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第四自然段)
5、生讀文,填寫題單。
6、學生匯報,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圖片輔助理解,并完成板書。
7、學生不看課文,根據(jù)板書提示,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口述恐龍飛上藍天的過程。
三、感受語言準確性,聯(lián)系生活學會運用
1、師:這篇課文除了把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寫得生動形象外,語言的準確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這一句,“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弊プ 耙恢、漫長”運用對比的方式體會語言表達的準確、嚴謹。
2、范例二,出示“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弊プ 耙恍、逐漸、越來越” 運用對比的方式體會語言的準確、嚴謹。
3、運用。出示“數(shù)千萬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tài)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shù)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睂W生讀后說說這個句子的特別之處——運用排比、對比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各種恐龍的特點。
當堂訓練:“有些……有些則……;有些……有些則……;有些……有些則……”把恐龍的形態(tài)各異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使用這樣的句式進行描述。例如(出示)“我的班級是個奇特的大家庭:有些同學喜歡安靜,有些同學則 ,有些同學愛好唱歌,有些同學則 ,有些同學喜歡兇猛異常的恐龍,有些同學則 。”
四、小結,布置課后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拓展閱讀中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耙怀梢粩 钡膬蓚小故事。課文別具匠心的標題和巧妙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要求自己“更認真”“更嚴謹”的化學家形象,讓我們明白只有不斷地吸取失敗的教訓,才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學情分析:
一看題目,學生就會提出許多問題,帶著問題閱讀,學生會有強烈的探究欲望。另外,文章的詞句也較為淺顯,只要老師能夠大膽放手,學生一定會在交流中生發(fā)出更富個性化的想法,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在略讀和精讀的過程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
2、明確為什么以“標簽”為題。
3、品讀課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4、學習李比希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李比希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難點:
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形形色色的標簽圖片)
同學們,圖片上的這些東西我們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稱呼它們,叫什么?(學生回答:標簽)
2、師相機提問:看了圖片,誰能簡單的說說什么是標簽?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床頭上的標簽》,看著這個題目,你們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疑問?(請學生把問題寫在小紙條上。)
抽生回答。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1、檢查預習情況(課件出示字詞)。
抽生朗讀、跟讀、齊讀。(相機介紹文中三位人物)
2、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主人翁重點寫了幾件事情?
3、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填空(課件展示)。
。ㄈ┓治鼋涣鳎鉀Q疑問。
1、帶領學生整理提出的疑問,簡單的問題直接在交流中解決。
2、結合學生的質(zhì)疑提出新的學習目標。
預設
。1)是什么使李比希與新元素失之交臂?
。2)為什么要將標簽貼在床頭?
(3)標簽起到了什么作用?
。4)為什么以“標簽”為課題?
將學生分為4人小組,分別研究這4個問題。
3、抽生交流。
在交流問題(1)時,老師出示句子
他()呼吸,()地閱讀,讀完()。
請學生填空,然后抓住填上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想象李比希此刻會想些什么?
在交流問題(2)時,師問:把李比希貼標簽的.句子勾畫出來。(課件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交流問題(3)時,師問:李比希的“更認真”“更嚴謹”表現(xiàn)在哪里?學生在課文中畫出有關詞句。如:問、沒有放過、反復思考、動手實驗、查等。讓學生體會抓住一個方面將事情寫具體的方法。
。ㄋ模┛偨Y
從李比希的一成一敗兩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樣的科學精神?
。ㄎ澹┬【毩暋
如果選取下面這件事來介紹李比希,應當怎樣調(diào)整內(nèi)容?
李比希經(jīng)常從黎明工作到黃昏,又從黃昏工作到黎明。他的仆人常常這樣抱怨說:“您整天都在實驗室里工作,使得我簡直沒有機會等您不在時打掃它。”
。┡錁防收b課文。
。ㄆ撸┱n外拓展。
推薦閱讀葉永烈的《逝世前的科學記錄》、《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
板書設計:
床頭上的標簽
葉永烈
失。号c新元素失之交臂
李比希 認真、嚴謹、持之以恒
成功:提高柏林藍的質(zhì)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演說辭感情飽滿,以情動人的寫法。
2.理解文章中心,贊揚莫泊桑的文學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學成就。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感情飽滿、以情動人的特點。
2.領悟語言的感染力。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以先介紹莫泊桑小說的故事,引入課文。
莫泊桑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遂應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項鏈》《俊友》等。
作者簡介:左拉(1840—1902),19世紀后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一生寫成數(shù)十部長篇小說,代表作為《萌芽》。
左拉與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勝痛惜,以無比悲傷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禮上發(fā)表了演說。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明確: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對莫泊桑的深情回憶。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論述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贊詞結束演說。
三、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段。思考:第1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文章第1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熾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緬懷之情全部地托出,為演講的展開奠定了強有力的感情基調(diào);另一方面也把聽眾“同樣的情感”引發(fā)出來,形成情感和認識上的一致和共鳴。
四、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2、3段。
思考:課文第2段從莫泊桑的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第3段怎樣具體回憶莫泊桑的.成名經(jīng)過及其杰出的文學成就?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2段,回憶初識莫泊桑。左拉認識莫泊桑的地點是在當代文學大師福樓拜的家中。當時,莫泊桑的年齡在18至20歲之間,血氣方剛。“眼睛明亮”是寫莫泊桑的外貌特征,“含笑”“沉默不語”是寫莫泊桑的神態(tài),“謙恭”“洗耳恭聽”是寫他的品質(zhì),“老半天才斗膽插上片言只語”是寫他的睿智,“開朗”“坦率”“朝氣”是寫莫泊桑的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氣息”是寫他的身體,“我們卻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會有才氣”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3段,回憶莫泊桑的成名經(jīng)過及其杰出的文學成就。莫泊桑的《羊脂球》獨占鰲頭,使他一舉成名。“下車伊始”說明《羊脂球》是莫泊桑的處女作;“決定意義的作品”,是對《羊脂球》的高度評價;“躋身于大師的行列”,是寫這篇小說的重要意義!拔覀?yōu)榇烁械侥蟮挠淇,因為他成了我們所有看著他長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這一句有兩層意思:①表達左拉對莫泊桑一舉成名的愉快心情;②莫泊桑的天才是看著他長大的左拉等所未能料想到的。這一句又與第2段“我們卻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會有才氣”相呼應。接著,左拉回憶莫泊桑創(chuàng)作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以“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源源而出”“無限地豐富多彩”來描寫莫泊桑作品之多;以“爐
火純青”“令我驚嘆”“無不精湛絕妙,令人嘆為觀止”來形容藝術水平之高。這些都表現(xiàn)了莫泊桑的文學成就。此外,作者還用“小小的喜劇”“完整的戲劇”“生活的窗口”這些比喻來描述其文學價值!白x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fā)人深思的”是寫莫泊桑作品的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五、小結:
這篇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辭,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以飽蘸熾烈的情感的特點,使聽眾在情感、認知上引發(fā)了強烈的共鳴,從而使演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六、布置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學生交流自己看過的莫泊桑的作品,發(fā)表自己的感受。
二、學習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4、5段。
思考:找出第4段中作者對莫泊桑作品評價的句子。第5段中作者怎樣評價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4段,對莫泊桑作品的評價。左拉以獨詞句“!”開頭既是感嘆,也是驚嘆。在強烈的褒貶對比中,展開對莫泊桑作品的評價。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讀者對它的欣賞仿佛是“在清泉中開懷暢飲”。左拉深情地說“我愛莫泊!,是因為他屬于“正派的文學偉人的家族”,這是褒;而對復雜派、玄妙派和晦澀派則認為是“墮落”,是“離經(jīng)叛道”,這是貶。左拉以“面包”為喻,說明人們需要的是“面包”,因為它是既有營養(yǎng),又永不“厭膩”的日!氨爻浴钡臇|西。
第5段,論述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左拉通過與“規(guī)模龐大的系列作品”進行對比,肯定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規(guī)模龐大的系列作品”,能夠流傳后世的不過是“寥寥幾頁”,而莫泊!耙黄傩械男≌f”,卻成為未來世紀的小學生們的讀本,它是“無懈可擊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則“交口相傳”。
三、學習第四部分:
學習朗讀第6段。思考:莫泊桑光榮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說這是“更牢靠、最堅實的光榮”?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莫泊桑的光榮所在是:①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一篇杰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窗口”、“清澈的美的源泉”,具有崇高的文學價值;②在15年中發(fā)表了將近20卷作品;③“他屬于正派的文學偉人的家族”,他的作品是人們?nèi)粘1爻缘母挥袪I養(yǎng)的“面包”。為什么說這是“更牢靠、最堅實的光榮”?因為他的作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傳后世,成為“未來世紀的小學生們當做無懈可擊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傳的寓言或者故事”。“他的作品將永生,并將使他獲得永生。”
四、小結:
這篇演說,以其流暢、熱烈的旋律,強烈的感情,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彈琴了一曲葬禮贊曲和安魂曲。
左拉以法蘭西文學的名義,熱烈地贊揚莫泊桑的文學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學成就,并在褒貶對比中精辟論述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滿懷敬意地預言莫泊桑將與他的作品一樣獲得永生。
五、布置作業(yè):
探究和練習。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yǎng)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評: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突出語文實踐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準備上課;貞浺褜W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古朗月行》、《靜夜思》、《楓橋夜泊》……
2.認識課題。
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大家首先一起來研究一下“泊”字。
。ń處煱鍟n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jié)(bópó)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師:誰能根據(jù)課前的資料搜集說說“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現(xiàn)在揚州的一小鎮(zhèn),位于長江北岸。
師:“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說把船停靠在瓜洲岸邊。課前你們搜集了哪些關于這首詩的背景資料,我們來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生:……
3.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好多古詩了,你打算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生:學古詩要先背誦。
師:先要??
生:讀熟,還要懂得意思。
生:還要求默寫!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fā)言,板書“讀、議、背、寫”)
師:我們就按這順序和方法學習。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創(chuàng)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制定學習程序與方法,使而后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
二、讀詩
1.試讀。
師: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先讀詩。請自由輕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試讀)
2.正音。討論并讀準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間(jiānjiàn),
鐘山只隔數(shù)(shùshǔ)重(zhngchóng)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háihuán)
3.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評:沒有理解字詞句,就讓學生讀行嗎?行!因為古詩雖然比現(xiàn)代文難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瑯瑯上口。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讀準、讀通。正音是關鍵。余下的在讀中自悟,稍作點撥,理解內(nèi)容就容易多了】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師范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盡興,老師也想讀,行嗎?
生:(齊聲)好!
師:(配音范讀)老師讀得好嗎?
生: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再讀一遍!(再讀,學生有激情地高聲朗讀)
【評: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征求意見,注重了對學生的鼓勵,課堂充滿了親和力】
三、背誦
1.試背。
師:都會背讀了,現(xiàn)在你們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書!
師:背書就背書。自己試試怎樣背得快。
(學生紛紛高聲背誦,課堂書聲朗朗)
【評:教師根據(jù)課堂進度,順應學生心理,靈活地變動順序,讓學生馬上背誦。彈性的`教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落實】
2.匯報背誦結果。
師:誰愿意背誦?
(三位同學同時站起來背誦)
師:還有誰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學站起來集體背誦)
師:(看到還有幾位同學沒背)現(xiàn)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大膽地站起來,老師和你們一起背。
(余下的幾位同學與老師一道背誦:《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評:班級學生人數(shù)多,課堂個體背誦涉及面又小,面向全體不好操作。以上這個片斷值得借鑒】
四、議議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
師:通過誦讀,你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nèi)容。四人一組交流,再結合你手邊的資料討論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呢?還有哪些詞句讀不懂嗎?在學習片上寫下你的收獲和疑惑。時間10分鐘。
。10分鐘后全班交流學習收獲)
師: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好嗎?
生:老師,我知道了“間”,在這里讀作jiàn,是“間隔”的意思。
生:老師,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京口”在長江南岸,現(xiàn)在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鐘山:現(xiàn)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鐘山”的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W生上黑板試畫圖)
◎鐘山 △△△△
◎京口
~~~~~~~~~~~~~~~~
~~~~~~~~~~~~~~~~
◎瓜洲
師: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
生:請問老師,“還”是什么意思?
師:老師提供資料讓你們自己選擇判斷。
(師根據(jù)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屏幕展示以下內(nèi)容。
〈1〉數(shù)重:幾層。
〈2〉綠:吹綠了。
〈3〉還:①指歸還。②指的是返回。
(學生對照詩句討論后選擇了第二種解釋)
師:還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詞嗎?誰能按書上注釋加上自己的理解來說說詩的大意呢?
。ㄕf說全詩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匯報說。)
2、體會詩的情感,簡筆勾畫。
師:讀到這兒,你知道詩人的寫作目的了嗎?
生:這是一首寫景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師:詩中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詩人這種思鄉(xiāng)的情緒呢?
生:“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又綠”可以看出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據(jù)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詩人在作詩過程中曾九過多次,最后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風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過”字。
生:還可以用“來”。
師:詩的第三句繼續(xù)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詩人為什么選作“綠”字呢?
生:“綠”字寫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綠色,寫出了顏色的美,表達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襯托出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
師:“綠”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評: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五、畫畫
1、啟發(fā)。
師:這首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我們再體會一下,詩人寫出了一江之隔的幾個地點,還展示了春的新綠,月的皎潔。色澤鮮明,多么美麗啊!在你們頭腦里,一定能畫出了一幅絢麗的圖畫,F(xiàn)在,你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用彩筆來畫畫看。
生:我想寫一寫,把這首詩默寫出來。
師:好的,請選擇你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寫字時,書寫要工整。畫畫時注意自己筆下的景物特點,加點彩色最好。待會將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好嗎?
生:好。
2.全班同學安靜地寫畫。
3.反饋。
師:寫完的同學上來將作品投影放大給大家欣賞,最好做些介紹。
生:(操作展示儀放大作業(yè))我畫的是一輪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綠,幾重高山。詩人站在瓜洲岸邊,仰望明月!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生:(同上)我豎著寫詩,大人寫詩都是這樣寫的,大家覺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評:課堂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展現(xiàn)兒童的天性。讓成功的體驗內(nèi)化為繼續(xù)學習與發(fā)展的動力】
六、延伸
1.補充寫王安石的詩供學生選擇自讀。
師:同學們學得很好!恫创现蕖肥切W階段學習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寫的詩。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老師從其他地方選新編了幾首印發(fā)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
(全班同學或自讀、或同桌讀、或幾個人討論)
2.自由點擊課件資料深入學習。
師:老師的課件內(nèi)有這幾首詩的詳細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臺自己點擊。
(幾位同學主動上臺點擊課件相關內(nèi)容,瀏覽討論)
【評: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wǎng)絡等查閱資料,培養(yǎng)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3.下課了,老師將一張軟盤寄放在班長處,讓家有電腦又有興趣的同學借回家自學。
總評:
這節(jié)課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參與讀、講、背、寫的語文實踐,體現(xiàn)了三點。?
1.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本質(zhì)所決定的,學是內(nèi)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身于學習中,才能保證落實主體地位。這節(jié)課從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時間上給予保證,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節(jié)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寫;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掌握學習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始與學生商定學習方法,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課后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與探索空間。
2.面向全體,著眼發(fā)展。教者尊重每個學生,讓全班學生都有展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與方法,學生在課內(nèi)點擊課件資料自學,回家通過軟盤自學,溝通了課內(nèi)課外,拓展了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落實了思想教育內(nèi)容。這節(jié)課力求通過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感悟內(nèi)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豐富,進而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的】
1、情感朗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2、行動探究,體會南斯拉夫母親的內(nèi)心活動。
3、語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摯感人的人性美。
【學習重點】
朗讀、探究、體味南斯拉夫母親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學習準備】
解決字詞;查閱資料(二戰(zhàn)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燭光引讀
教師呈現(xiàn)《燭光里的媽媽》圖片。
同學們,我們面對著搖曳的燭光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是啊,面對這樣的燭光,我們感受到了老師那份情同母子的愛?赏瑯拥南灎T,在南斯拉夫老婦人的手里,卻有著不同的意蘊,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西蒙諾夫的《蠟燭》,它會使我們感受到怎樣的一種超越國界的情感呢?
板書課題及作者。
作者簡介:西蒙諾夫,蘇聯(lián)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生者與死者》獲列寧獎金。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述課文內(nèi)容。
2、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它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3、讀了課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這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1、設置問題情景一:課文以蠟燭為題,這里的燭光,你認為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呢?
討論明確:紅軍烈士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2、設置問題情景二:課文中的老婦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嗎?
討論明確:
、 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
、 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⑶ 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⑷ 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xiàn)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3、設置問題情景三:
你發(fā)現(xiàn)文章對哪些內(nèi)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
(盡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文章不斷對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4)、老婦人的動作跪、爬(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nèi)容進行了反復交代和描寫。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加以描寫?
、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突出了當時環(huán)境的危險,更突出了老婦人不顧生死、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同時也使我們?yōu)槔蠇D人的行為而感動。
⑵ 對蠟燭的多次描寫,說明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的哀思, 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見證。
、 對黑圍巾的多次描寫,表現(xiàn)了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突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qū)懗隽诵袆硬槐愕睦蠇D人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哀悼。
四、語段品讀,體會精神
學生品讀課文語段,暢談感受。
例:課文倒數(shù)第二小節(jié)。
感受:勾畫了戰(zhàn)后的環(huán)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xiàn)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五、內(nèi)心體驗,互動釋疑
1、內(nèi)心體驗:
⑴ 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xiàn),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nèi)心世界。
、 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② 老婦人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 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2、互動釋疑: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六、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請各小組學生針對本文的學習,以我學到了進行小結。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從知識上考慮,還要從方法、思想情感上考慮。
學生可能這樣說: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lián)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
2、課外延伸:
、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
⑵ 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語文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認識10個生字。
課時安排四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1、激趣:漢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紹活動內(nèi)容: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查找體現(xiàn)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lián)或笑話,和同學交流;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3、分組: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每組7-8人,選出小組負責人。
4、制定計劃:
例:“有趣的漢字”活動計劃活動時間:x月x日
活動地點:xx家
活動內(nèi)容:
。1)搜集或自編字謎
。2)查找諧音笑話、諧音歇后語
。3)了解漢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
分工:
組長:xx搜集資料:xx編輯:xx抄寫:xx
插圖:xx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組交流計劃,并張貼在教室里。
反思:
搜集和調(diào)查資料(兩課時)通過上網(wǎng)查詢,閱讀書籍、采訪、看電視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相關資源介紹。
第二課時猜字謎
一、激趣:現(xiàn)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略漢字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二、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謎。
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這里是兩幅畫: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6、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
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個土堆旁;武術運動員信不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么?
三、小組同學間相互猜字謎。
四、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劉孟
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4是文字謎,5-6是圖畫謎,第7題是動作謎語。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制了許多字謎,哪一組給大家猜?
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借助課文插圖學習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會書寫要求寫的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司馬光嗎?誰知道?給大家講一講好嗎?
(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材料說一說)
2.(出示司馬光人物頭像)師介紹: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復姓。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板書課題:司馬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
2.提問: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么事?(學生概括故事)
3.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③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師檢查讀文情況。①出示詞語,指名認讀。h②出示生字,學生交流識記方法,“開火車”認讀。③分段讀課文,集體評議、訂正。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引讀第一小節(jié)。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3)“古時候”是什么時候?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時候?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回答)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標一標有幾句話。
(2)指名讀,想一想:“他”指的是誰?
(3)出示句子,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幾個小朋友玩。
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4)花園里有什么?(自由讀。)
(5)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看圖)缸里的水多不多?從課文中措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學習課文第三、四段。
(1)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2)看見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別的小朋友怎么樣?(指導用著急的語氣讀第四段。)
(學生練讀、評讀)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讀,用“──”畫出小朋友表現(xiàn)的句子,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4.學習課文第五段。
(1)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讀)
(2)出示句子:哪句話好?為什么?(學生讀句子,比較異同)
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標出△。
(4)把自己當成司馬光,邊讀邊做動作。
5.學習課文第六段。
(1)指名讀,想想結果怎樣?
(2)用輕松愉快的語氣讀一讀。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自己讀,指名讀)
四、總結全文
1.談收獲:你喜歡司馬光嗎?為什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
2.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什么辦法救人?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
。ㄒ唬┲R教學學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小溪和樹木的關系。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ǘ┠芰τ柧汓c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語言及語言表達能力。
。ㄈ┑掠凉B透點
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樹立環(huán)保意識。
。ㄋ模┟烙凉B透點
1、通過讀文,讓學生知道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2、感悟到美麗的大自然是需要每一個人去保護的。
二、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溪水又清了,想到保護環(huán)保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huán)保意識。
一、導言揭題,激發(fā)興趣。
在小兔家門前胡一條清清的小溪,可是,有一次,一場大雨過后,溪水突然變黃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0課《清清的溪水》。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看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圍繞自學題,自學課文.
a、自由小聲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b、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3、檢查自學情況。
、僦该卮鹫n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诜纸M分段朗讀課文。
③自由說說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4、小結:同學們知道的內(nèi)容真多,課文主要圍繞著幾種小動物的表現(xiàn)來寫?(三種:野豬、大象和小兔)。
三、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課文
1、課件演示:野豬和大象在小溪比誰的力氣大,看誰誰拔樹大的畫面。
2、課件演示:野豬和大象種樹、澆樹的畫面。
3、嘗試題:選一幅圖說一說樹旁邊的溪水是怎樣的?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4、指名回答,并相應出示動畫:水土流失情景。
5、對比兩幅畫聰明的小朋友你明白了什么?
6、野豬和大象有這么大的轉(zhuǎn)變,這是誰的功勞?(小兔)
。1)小兔可真了不起,能說服大象和野豬,請大家把小兔和野豬、大象的對話找出來讀一讀。
(2)課件出示:讀一讀,填一填。
小兔跑過去,(大聲)喊:“喂,別拔啦!你們?yōu)槭裁窗螛渫郏俊贝笙蠛鸵柏i停下來,說:“這兩天我們在比賽誰有力氣,還沒分出勝負呢。”小兔(氣憤)地說:“比力氣!你們毀掉了樹林,也毀了小溪。”大象和野豬(不懈)地說:“這和小溪有什么關系?”小兔(生氣)地說:“這么多樹被你們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沖進小溪里啦!不信,你們?nèi)タ纯!?/p>
(3)根據(jù)你對提示語的理解,自由朗讀句子。
。4)同桌分角色對讀,一個讀小兔說的話,一個讀大象和野豬說的話.
(5)理解提示語的意思,進行情境體驗。
四、總結全文,進行環(huán)保教育。
1、讀了小兔、野豬和大象的對話之后,說一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2、談一談:聯(lián)系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樹木?
3、資料交流:保護環(huán)境,除了保護樹木外,還要注意什么?
五、朗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六、布置作業(yè) ,鞏固知識。
把故事講給家里人聽,并向家人宣傳環(huán)保小知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5-26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10-16
語文教案12-30
語文教案01-01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29
語文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