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形狀的器具吹泡泡,觀察這些泡泡的特征,發(fā)現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重點)
2、能看懂記錄表的意思并能清楚地記錄在相應的表格內。
3、能參與討論,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難點)
【活動準備】
幼兒有用圓形器具吹泡泡的經驗;
記錄紙若干張記錄筆;
實驗材料:有鐵絲圍成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吹泡泡器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吹泡泡》。
師:小朋友們你們玩過吹泡泡的游戲嗎?
1、我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幼兒答圓形的)
2、你們看老師手里的吹泡器是什么形狀的?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教師用圓形的吹泡器試吹一次,讓幼兒觀察)
二、展示不同形狀的吹泡器,討論猜測;不同形狀的器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嗎?
圓形的吹泡器吹出來的泡泡是圓形的,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吹泡器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呢?我們來猜一下。
1、出示記錄表,幼兒認識記錄表
師:(老師準備記錄表格貼于黑板上,讓幼兒認識)。這張記錄表上把我們要用的吹泡器具都畫下來了,上面有一些什么形狀呢?(幼兒答: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你們覺得圓形的吹泡器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那正方形呢?三角形呢?長方形呢?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幼兒進行大膽猜測,記錄幼兒猜測結果(幼兒覺得不確定的可以用?表示)
師:剛剛有幾個小朋友已經說了自己的意見了,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自己的想法畫下了,畫在這個表格的第二行,也就是我的猜想那行,一整行都要填滿哦,如果你覺得不知道的話,那就打個?號。
3、教師對記錄表上的猜測進行總結。
師:畫好的小朋友請你們來介紹下。(選取兩到三個小朋友進行介紹)
三、幼兒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教師將班級幼兒兩個為一組,教師強調實驗紀律與要求。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吹泡器,你們看看有什么形狀?請你們每個人拿一個放進肥皂水里,蘸一蘸,然后等到水不再滴下的時候,將吹泡器放到嘴邊,輕輕的吹出泡泡。吹完以后和你一組上的小朋友交換,換一種形狀進行試驗,仔細觀察每一種形狀的器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四種形狀都吹完后將你們的實驗結果記在記錄表上。如果吹出的泡泡是圓的,就在相應的圖案下面畫上一個圓圈。
實驗結束后,請幼兒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將幼兒記錄卡收回。
四、猜測結果與實驗結果作對比。
把幼兒記錄卡收回,貼與大記錄卡下面。
教師再做一次實驗(如幼兒還有不同意見)
師:我們剛才做了實驗,實驗的結果我們已經貼出來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猜測結果與實驗結果有什么不一樣呢?用三角形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正方形,長方形吹出來的泡泡也是圓形的。
共同討論,為什么不同形狀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呢?
。ㄓ變捍竽懻f出自己想法)。
教師小結: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不管用什么形狀的吹泡器具,只要器具中間是空的,它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記錄表格上與小朋友們操作的結果是一樣的舉手,得到表揚)
五、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用不同形狀的吹泡器進行了實驗,驗證了《泡泡都是圓的》,老師覺得小朋友們表現很棒,都參與了實驗,積極性很高,我們下課以后一起去玩吹泡泡吧,看誰吹的泡泡最多,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加活動,探索啟動玩具的不同方式,并樂意和同伴交流。
2、幼兒根據玩具的啟動方式,自主給玩具進行分類。
3、樂意和同伴交往,體驗與他人分享玩具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發(fā)條、開關、拉線玩具。
2、發(fā)條、開關、拉線玩具的標志,小黑板一塊。
3、玩具城堡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引起興趣老師出示一個較漂亮的玩具,并提問:你喜歡這個玩具嗎?為什么?引起幼兒探索玩具的興趣。教師打開開關,玩具動起來,追問:喜歡動起來的這個玩具嗎?為什么?
二、幼兒玩玩具,探索啟動方式
。1)小朋友自選玩具玩一玩,鼓勵幼兒初步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探索玩具動起來的方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和方法。
。2)請幼兒說說玩的是什么玩具,以及是怎么玩的?依次出示(開關玩具、拖線玩具、發(fā)條玩具)的標志。
三、再次玩玩具,同伴交流分享發(fā)現的快樂讓幼兒去玩具城堡玩玩具,知道自己玩的玩具是怎么動起來的,是屬于哪一種玩具?幼兒自由玩玩具,鼓勵幼兒邊玩邊說自己玩的是哪一種玩具,并愿意與他人交換玩具。
四、游戲活動:送玩具回家幼兒按三種標志送玩具回家。
五、拓展延伸,經驗遷移
1、今天我們小朋友發(fā)現了這么多使玩具動起來的方法,你還玩過什么玩具是用別的方法讓它動起來的?現在我們也來看看這些玩具是怎么動起來的?我們一起來玩玩吧!
2、回家后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玩具動起來的方法和今天我們發(fā)現的不一樣。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黔東南苗族銀飾文化。
2、運用圖形進行操作比較,發(fā)現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并進行排序。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苗族服飾、銀項圈 、蘆笙舞音樂、粘貼成品一幅。
學具:人手一份銀項圈半成品材料。
活動過程:
一、吸引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1、 教師(穿著苗族服飾,戴上銀項圈):小朋友們,老師今天漂亮嗎?誰能告訴我這是什么民族的服飾?
2、教師介紹苗族服飾及銀飾。
銀飾在苗族服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別是在女盛裝中,銀飾是必不可少的飾物。
3、找規(guī)律教師事先請一位老師送來一張請?zhí)河幸晃幻缱迮笥阉蛠硪粡堈執(zhí)胙埼覀儼嗟男∨笥讶⒓用缱逦钑,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呀?/p>
但是,苗族朋友還說了,要讓小朋友們學做一個銀項圈,做好了才能去參加舞會。
。1)認識圖形。
教師出示按圖形規(guī)律排序的銀項圈,請小朋友觀察,然后教小朋友認識圖形。
。2)找規(guī)律。
教師:銀項圈的吊飾是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的,我們先要看清楚哦!
。ㄍ變阂黄鹫乙(guī)律。)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如果發(fā)現不出,就可以叫小朋友讀一讀)教師小結:這些圖形寶寶都是按照菱形、長方形、橢圓形的順序不斷重復的。
。3)想想:如果接下去,應該怎樣排?
二、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剛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老師找到了銀項圈吊飾圖形的規(guī)律,現在請你們也自己做一個一樣的銀項圈好嗎?做對了就可以去參加舞會啦!
1、幼兒每人一份半成品操作材料。
2、教師示范,講解方法。
3、幼兒集體操作
4、教師簡單小結。
三、苗族舞會音樂響起,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表演苗族蘆笙舞。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沙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運用各種工具玩沙,感知探索沙的特性。
2.通過了解沙的基本用途,引發(fā)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yǎng)幼兒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1.沙漠、沙灘、各種顏色的沙、沙漏、沙畫等的圖片。有關沙塵暴和制作沙畫的視頻。
2.裝沙的盆子(沙里藏有篩子、管子、模具等玩具)
3.一次性透明杯子每組三個、糖、鹽、小棍、水若干。
幼兒準備:有過玩沙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引出“沙”的主題。
1.提問:你們剛才看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沙灘上有沙,沙漠里有沙,沙有紅色,白色、黃色、黑色等顏色)
2.提問:你們在生活中見到過沙嗎?是什么樣的?(了解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二、探索感知沙的特性。
1.游戲:沙中尋寶后,分組玩沙,探索感知沙的特性。
將小玩具等物藏在沙盆中,請幼兒找出來,并用這些玩具玩沙,從中發(fā)現沙的“秘密”。
2.集中討論:剛才大家玩過沙,我們一起說說沙是什么樣的呀?
(1)篩沙:(引導幼兒觀察沙的`顆粒狀,有的大有的小)
(3)用吸管吹一吹(體驗干沙很輕的特點)
(4)裝沙在管子里(觀察說出沙有流動性的特點)
三、比較感知沙不容于水的特性: 小實驗“沙會不見嗎?”
操作:將糖、鹽、沙少許分別放在一次性杯中,對比觀察得出結論:沙子不能溶于水的特性。
四、播放圖片和視頻了解沙的用途。
談話討論:
1.交流關于沙的用途:做房子、沙漏、凈化水、炒花生、做沙畫。(欣賞沙畫表演)
2.討論沙的害處:沙塵暴、沙漠。(觀看沙塵暴、沙漠片段)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學教案02-2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7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6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10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