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模板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主要情節(jié),愿意用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2、知道有了本領應該去幫助別人,才會有更多的朋友。
活動準備:
課件
重點難點:
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進行較合理的想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名稱,導入課題
1、出示課題名稱:小狐貍的變身法(朗讀)問:什么是變身法呢?
2、過渡:小狐貍學會了變身法,猜猜它可能會變什么呢?
二、觀看課件,討論理解
1、師:小狐貍學會了變身法以后,出去找朋友玩了,它想用變身法去捉弄小動物們。
。1)小狐貍捉弄小兔 :小狐貍看到小兔,偷偷笑道“哈哈,讓我用變身法來著捉弄一下它吧!”
、傩『倳兪裁磥碜脚⊥媚兀
、谛⊥蒙袭敃r,小狐貍可能會說什么?
③小兔怎么啦?為什么會不高興的'呢?
。2)小狐貍捉弄小狗:小兔生氣地走啦,小狐貍又遇到了誰?
、龠@次它會變什么呢?
②小狗怎么啦?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狐貍會說什么?
2、小兔和小狗和朋友們開心地在草地上游戲,都不理小狐貍了,小狐貍怎么樣呢?
3、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提示:小狐貍會來幫助它們嗎?
4、小狐貍變成了什么?小動物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三、相互討論,想象講述
1、討論:
。1)你們喜歡這只小狐貍嗎?為什么?
。2)如果不下雨,小狐貍會想什么辦法和小兔、小狗重新做好朋友呢?
2、想像講述:如果你也有了變身法,你想做什么事情呢?
3、小結(jié):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有了本領,就要去幫助別人,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好朋友,才會更加快樂!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了解熊奶奶的困難,并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不同困難給予幫助。
2.使幼兒體驗到關心幫助別人后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移情能力。
活動流程:
經(jīng)驗回憶--遷移想象--分享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三幅;木偶熊奶奶:熊奶奶頭飾一只。
活動過程:
一、生活經(jīng)驗回憶
1. 小朋友,你們遇到過困難嗎?
2.什么是困難?
3.你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二、遷移想象(觀察圖片,了解熊奶奶的困難,激發(fā)幼兒幫助熊奶奶的`情感)
1.(出示熊奶奶木偶)小朋友,熊奶奶年紀大了,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心里不高興,你們猜猜熊奶奶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2.(出示圖片)熊奶奶到底遇到什么困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幼兒自由觀賞圖片,老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熊奶奶遇到什么困難,你準備怎樣幫助它?
。1)走臺階,因為腿腳不便,摔倒了,怎么辦?
。2)熊奶奶怎么會在浴室摔倒?怎么幫她解決困難?
。3)從熊奶奶表情及動作,了解熊奶奶的孤獨,幫助它解決。
小結(jié):小朋友本領真大,幫助熊奶奶解決了那么多困難。現(xiàn)在熊奶奶也來了,看看你們能不能讓它高興起來。
三、分享快樂(在音樂游戲中體驗幫助熊奶奶的快樂。)
組織幼兒跳集體舞《打起手鼓唱起歌》.熊奶奶孤獨站在一邊,小朋友能用自己方法關心它。當熊奶奶出現(xiàn)不舒服時,會用不同方法主動幫助它。
活動結(jié)束:
發(fā)給小朋友禮物,進一步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別人高興了自己也會感到高興。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掌握6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
2、通過活動復習6以內(nèi)的數(shù)。
3、了解相鄰數(shù)的數(shù)學概念。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一張有房子的背景圖。
6個小動物頭飾。
1——6數(shù)字卡片。
活動過程
1、小豬、小兔、小狗、小熊、小雞、小鹿來到班上做客,我們來數(shù)數(shù)來了幾位客人吧?
2、對!是六個小動物,這六個小動物為什么一起來的那?
3、原來小豬、小兔、小狗、小熊、小雞、小鹿它們之間是鄰居,都在一起住的很近,招呼一聲就一起來了。
4、那小朋友家有沒有鄰居?你們家的鄰居都認識嗎?
5、小客人們現(xiàn)在遇到一個問題,從家里出來,在回家就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想讓小朋友們給排排順序。
6、看圖上有六座房子,我們現(xiàn)在就來給排排吧!教師把1——6數(shù)字卡片隨意粘在房子上。
7、讓幼兒觀察,有沒有不對的地方,都哪不對?
8、把數(shù)粘錯順序的地方改正過來,讓幼兒說說數(shù)與數(shù)之間誰和誰是好朋友。
9、讓幼兒學習6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了解了解相鄰數(shù)的數(shù)學概念。
10、說說動物之間誰和誰是鄰居,然后給小動物送回自己的家。
活動反思
數(shù)學課的范圍很廣泛,我今天主要教學的是相鄰數(shù),幼兒對相鄰數(shù)接觸的很少,在生活中也不太能運用的到,會了看起來很簡單,但給幼兒教學學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一件事。本節(jié)課的.教學意圖,想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讓幼兒在收獲知識的同時,能實際的動手操作,也感受到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從而讓幼兒喜歡上數(shù)學活動。
本課我通過復習、引入、理解開始了相鄰數(shù)的教學,教學中運用了游戲,讓幼兒在玩的同時,快樂的就學習完了,不會感覺到數(shù)學課的乏味。
在教學里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我都一一解決了,在教學方法上有不對的地方,我也及時的改正了,讓我發(fā)現(xiàn)教師懂得多,思維上比幼兒快,幼兒是一點都不懂,在慢慢的學,我把這點疏忽了,在教學設計上有點欠考慮了,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想想,讓我感覺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有點失敗,在邊教邊改的過程中,完善了我在設計上的不足,讓我這節(jié)課圓滿的結(jié)束了。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牙齒由于細菌的侵蝕會生病。
2.在講故事與討論中,了解牙齒生病的原因和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3.學習刷牙的方法,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圖片,視頻《小紅臉與小藍臉》,牙刷人手一個,牙齒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1.討論引出話題。出示圖片:小明手捂腮痛苦的樣子,教師;小明怎么啦?(討論)
2.看動畫片《小紅臉與小藍臉》,了解牙齒生病的原因和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1)教師:小明的牙齒為什么會生病呢?
。2)看動畫片,提問:這是誰?(小紅臉和小藍臉)
小紅臉與小藍臉怎么來了?來干什么呢?
。3)小結(jié),繼續(xù)觀看動畫,問:小紅臉和小藍臉去哪了呢?他們?yōu)槭裁磿〉矫髅鞯淖彀屠铮?/p>
。4)小結(jié)幼兒回答的內(nèi)容,繼續(xù)觀看動畫。
。5)根據(jù)動畫內(nèi)容提問:明明的牙齒究竟怎么了?
為什么會這樣的呢?
。6)小結(jié):原來我們在吃過食物之后,會有殘羹留在牙齒里,細菌就會進去破壞牙齒,牙齒壞了不僅不好看,還會使人疼的睡不好覺,不想吃飯,影響身體健康。那么,怎么才能讓我們牙齒不生病呢?(幼兒討論)
3.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愿意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1)師:要想保持牙齒清潔就要堅持每天刷牙,你們會刷牙嗎?
。2)教師借助牙齒模型,邊念刷牙歌,邊用模型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3)小結(jié):小明在你們的幫助下,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我們也要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讓我們牙齒更健康。(師:晚上刷過牙后能吃東西嗎?)
4.幼兒拿著牙刷一起練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附;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每天早晚來刷牙,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咬面牙齒來回刷,里里外外要全刷,牙齒健康人人夸。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五官的位置和功能,激發(fā)幼兒對自身的喜愛與保護。
2、喜歡傾聽同伴說話。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jié)構(gòu),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娃娃臉一個、沙瓶、醋、水、香包等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感知五官的位置
1、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漂亮的小臉蛋,那我們的小臉蛋上都有哪些寶物呢?
2、它們都長在小臉上的什么位置呢?
3、幼兒講述,師出示娃娃臉邊畫五官
二、啟發(fā)幼兒探索操作
1、我們的臉上有這么多的寶物。那老師要請我們的這些寶物和我們一起玩游戲。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你們可以用你的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聞一聞,小嘴巴去嘗一嘗,小耳朵去聽一聽,找找有什么秘密。
2、幼兒自主選擇物品,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探索
三、交流協(xié)作,說用途
1、剛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你的哪能件寶物玩呢?
2、我們的小眼睛會看東西,小鼻子能聞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聽聲音,嘴巴會吃東西和說話,它們的本領可真大!
四、激發(fā)幼兒保護五官
1、如果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會怎么樣呢?
2、幼兒自主發(fā)言
3、小結(jié):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們很不方便,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保護他們。
五、提供主題活動中〈少了什么〉讓幼兒操作練習
活動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幼兒有了很深的認識,從對五官的模糊逐漸到能跟隨教師的指令完成正確的指法。
幼兒從最初的不理解,不接納,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游戲,慢慢的開始對本課以理解,接納的方式輕松愉快的接受本課。在情感上幼兒會積極的參與活動,踴躍發(fā)言。知識,有兒學會了五官的正確的發(fā)音。技能:幼兒能跟著教師的指令清楚的找到自己的五官。
幼兒在學習的方面我們應該參與肢體動作,這樣幼兒才可以正確的了解自己的五官,對于個體差異,我們要用另外的方法來引導他們。
中班教案 篇6
【主題活動名稱】:
紅黃藍綠
【版面介紹】:
幼兒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像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艷、美麗的色彩讓孩子們喜愛,更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綠綠的自然角植物、蔚藍色的天空、紅彤彤的太陽、黃橙橙的梨子……
在主題開展的初期,我們在教室內(nèi)創(chuàng)設了“紅黃藍綠四色寶寶”、“秋天的顏色”等墻面,懸掛起了幼兒繪畫、剪貼的“裝滿落葉的靴子”。這些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引發(fā)了幼兒與它們之間發(fā)生互動。孩子開始從家里、教室內(nèi)、校園、戶外社區(qū)等地方,尋找四種顏色寶寶的朋友以及大自然的各種各樣的顏色。在尋找“紅黃藍綠”的活動中,孩子們從教室的實物、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尋找出相應的物體,在這些物體的`顏色和顏色寶寶相匹配的同時,孩子們對紫色、粉紅色是否屬于紅色系列產(chǎn)生了分歧,這樣也就引出了“顏色對對碰”,即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出其他的新顏色。于是我們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許多組玩色的活動有:變色鏡、變色花、顏色配對、滾彈珠等等,幼兒一邊玩色,一邊將活動過程和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和其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在秋景迷人的季節(jié)里,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觀發(fā)現(xiàn)秋天是多姿多彩的,他們感知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里?如:紅色的楓葉、五顏六色的菊花、小草變黃了、樹葉有的黃有的綠。在戶外尋找秋天的同時,孩子對各種落葉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開展了“撿落葉”、“樹葉分類”、親子活動“樹葉變變變”。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慣,了解昆蟲與人們的關系。
2、通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chǎn)生興趣,知道要愛護益蟲。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冊,實物展示儀臺。
2、昆蟲掛圖張。
3、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昆蟲標本若干。
活動過程:
猜謎語,引出昆蟲的活動主題。
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注。
二、出示昆蟲,或用實物展示儀放大昆蟲標本,感知昆蟲主要特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師:他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愛吃什么嗎?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啟發(fā)幼兒按照“動物名稱身體特征生活習性”講述。
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fā)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么?
教師: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們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教師小結(jié):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節(jié)節(jié)的,兩側(cè)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對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掛圖,找找藏在畫中的昆蟲。
教師:今天有許多小昆蟲來和我們捉迷藏游戲,他們就藏在這幅畫里面,請大家找找,有哪些昆蟲?他們藏在哪里?
教師: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嗎?你是下子就發(fā)現(xiàn)昆蟲的?還是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的?為什么仔細看才能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顏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紹幾種關于昆蟲自我保護的知識,認識保護色。
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了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
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
3、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
教師擴展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蟲和害蟲。
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里,對我們?nèi)祟悂碚f,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么對待昆蟲?
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
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體驗到了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懂得亂扔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危害健康。
2.能夠按照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特點,對垃圾進行簡單分類。
3.養(yǎng)成分類投放垃圾的好習慣,做一個愛護環(huán)境的小朋友。
活動準備
PPT、教學資源光盤。
活動過程
1.談話式導入
通過播放PPT,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提問:
圖片上的小區(qū)怎么了?
如果小朋友你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會有什么感受?
簡單總結(jié):垃圾可以污染水源,破壞土壤,危害我們的健康。
2.繼續(xù)播放PPT,欣賞垃圾制作的'工藝品,引導幼兒說說這些工藝品是用什么做成的?
逐步引出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認識圖片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3.通過圖片的引入,簡單介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以及帶領幼兒認識其標志。
教師總結(jié):能被人們重復利用的,叫做可回收垃圾。不能被人們重復利用,在自然條件下容易分解的垃圾,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4.請幼兒做“小小清潔員”,嘗試將垃圾按照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特點進行分類。(注意:廢舊電池應該單獨處理)
5.活動延伸。
(1)教育幼兒做一名小小清潔員,保護環(huán)境。
(2)讓幼兒感受整潔環(huán)境帶來的美好感受。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jù)圖片上人物的動作,講述尼尼旅行途中,變魔術的情景。
2、通過教師的提問,按照故事的發(fā)展線索想象故事的內(nèi)容。
3、體驗故事神奇的情景,感受幫助他人后快樂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大書一本,橡皮泥一盒。
【活動過程】
一、師出示橡皮泥,引出主題。
師:看看,這是什么?如果給你一盒橡皮泥,你想用橡皮泥捏什么?你會捏哪些東西?
(幼兒回答)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篇有趣的.圖畫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尼尼變魔術
二、師出示大書,引導幼兒看書并閱讀。
師:橡皮泥尼尼學會了變魔術,他背著包高興地去旅行。尼尼去旅行,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師一邊引導一邊讓幼兒回答問題。
三、師再次講故事
提問:尼尼來到了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尼尼看見了是怎么做的?
。ㄓ變夯卮穑
師請2—3個幼兒邊看圖邊講故事。
四、師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nèi)容,并帶領幼兒完整閱讀故事。
1、尼尼在馬路上看見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2、尼尼在飛機場、小河邊、樹林里,(屈老師)又看見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3、尼尼幫助了別人,心里感覺怎樣?
4、你們喜歡尼尼嗎?為什么喜歡他?(使幼兒感受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五、師幼一起邊看書邊講故事2—3遍。
六、師組織幼兒討論:
假如你是尼尼,你想變成什么幫助別人呢?鼓勵幼兒大膽續(xù)編故事。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5-20
中班教案05-10
中班教案05-10
中班教案05-12
中班教案05-13
中班教案05-01
中班教案05-05
中班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