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08-09 21:29:07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合集10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8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明確數(shù)字與數(shù)量的關系;

        2. 能排除顏色、排列方式等干擾,尋找與密碼箱相匹配的鑰匙;

        3. 能正確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主要形式

        集體活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正確感知8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明確數(shù)字與數(shù)量的關系

        活動難點

        能排除顏色、排列方式等干擾,尋找與密碼箱相匹配的鑰匙

        教學準備

        1.用廢舊盒制作的密碼箱7個,每只箱子上有2組8以內的數(shù)量;

        2.紙制鑰匙若干;

        3.幼兒操作用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密碼箱,了解破譯密碼的方法

        1.今天,森林里的.小熊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它的密碼箱打不開了(出示密碼箱)。

        2.小朋友們看看密碼箱上有什么?

        3.密碼就藏在這些小圓點里。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線的左邊有幾個小圓點。(幼:6個。)

        師:“6個小圓點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幼:“數(shù)字6”)。右邊又有幾個小圓點呢?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8)

        4.密碼就是由數(shù)字6和8組成的。

        5.(出示3把鑰匙)知道了這個密碼,看看哪把鑰匙才能打開這個密碼箱呢?

        二、分組為密碼箱尋找鑰匙,學習感知8以內物體與數(shù)量的關系

        1.小朋友們真能干,都學會破譯密碼的方法了。這里還有6個密碼箱,每個箱子有6把鑰匙,這么多,小熊都被弄糊涂了,F(xiàn)在請小朋友們一組合作,一起幫忙找出正確的鑰匙。(提醒:找到后把密碼箱和正確的鑰匙送上來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2.幼兒小組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3.集體檢驗: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你們找的鑰匙對不對(依次檢查每組)。

        三、個別練習,學習排除顏色等干擾,感知8以內物體與數(shù)量的關系

        1.除了小熊,森林里的小動物都有密碼箱呢(出示表格),而且密碼都不一樣,仔細看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箱子密碼顏色不一樣,有箱子密碼形狀不一樣,還有箱子密碼排的不一樣。)找鑰匙時可要看清楚密碼。

        2幼兒操作,找到正確的鑰匙后,用漿糊貼在對應的小框里。

        3.集體檢驗

        四.延伸活動

        將不同形狀、排列、顏色的作業(yè)紙投放在區(qū)角,使幼兒繼續(xù)練習鞏固。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什么是祖國之最,哪些是祖國之最,為什么說是祖國之最。

        2、圍繞話題談論,能用連貫的語句談論自己所知道的“祖國之最”。

        3、有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重點、難點:了解什么是祖國之最,為什么說是祖國之最

        活動準備:中國地圖,祖國之最的小圖片,如:天安門、長城、喜馬拉雅山、長江、黃河、東方塔、珠穆朗瑪峰。

        活動過程:

        一、講述“我喜歡祖國什么”。

        教師:“我們祖國有河流、高山、建筑物、名勝古跡等,你最喜歡祖國的什么?為什么?”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知道什么是祖國之最。

        1、教師:

        “我國有兩條著名的河流你知道是什么嗎?”(黃河和長江)

        “看看黃河的水是什么顏色的?長江的水是什么顏色的?”

        2、教師小結:“黃河和長江是我國有名的兩條河流,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它的水是黃色的,長江是我們中國最長的江,它跨越我國好幾個省。”

        3、教師:“中國最長的城墻是什么?”(中國最長的城墻是萬里長城)

        4、教師:“中國最大的城市中央花園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門廣場)

        5、教師:“中國最高的山是什么?最高的.山峰又是什么呢?”(我國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上最美的景色是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也是我國最高的山峰)

        6、教師:“我國最古老的建筑群宮殿是什么地方?”(我國最古老的建筑群宮殿是故宮,也就是古時候皇帝居住的地方)

        7、教師:“我國最高的宮殿在什么地方?”(我國最高的宮殿是西藏的布達拉宮,它坐落在山上)

        8、小結: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祖國之最,為什么是祖國之最呢?因為它們在中國是數(shù)第一的,沒人能比的,所以是祖國之最。

        三、比比誰知道的祖國之最多

        活動要求:將幼兒分成三組,開展競賽活動,老師出題幼兒搶答,答對的得一多朵小花,活動完后來比哪組得的花多為贏。

        延伸:你還知道哪些祖國之最?講給同伴聽。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xiàn)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fā)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wǎng)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xiàn):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二、再次探索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想辦法使兩只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xiàn):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蛘呤,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并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三、 記錄

        1、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四、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么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在古代和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感受現(xiàn)代生活的進步。

        2、能夠大膽的利用動作創(chuàng)造信號,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信號,并注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3、兩面紅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ń處煶鍪景察o的動作,引出動作也是一種信號)

        師:剛才我做了一個什么動作?就這噓的動作,你們都能明白要做什么,很快安靜下來。原來動作也是一種信號,能夠讓我們明白要做什么。

        二、了解古代的信號5

        師:在很久以前幼兒教育,古代的人就很聰明,創(chuàng)造出了各種信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烽火、狼煙:

        師:你看到了什么?猜猜煙代表什么意思?危險的信號

        小結:長城每隔一段距離就設一個烽火臺。古代的時候當敵人入侵時,守衛(wèi)的人就點燃烽火報警,用煙傳遞敵人來侵的信息。

       。2)鐘、鼓

        師:這是什么?鐘、鼓能傳遞什么信息?

        師:古代發(fā)生重大事情時,例如起火、發(fā)大水等,人們會敲響鐘或鑼鼓等通知大家集合。

        小結:古代人充分利用他們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些信號來傳遞信息,可是由于條件的.限制,他們的信息傳遞得慢而且還不夠準確。

        三、了解現(xiàn)代生活中的信號。

        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生活經驗。

        師: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為了生活更方便,我們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信號。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信號?它們有什么作用?

        幼:

        2、觀看視頻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出示燈塔、軍號、旗語連在一起的視頻)

       。ㄒ雇淼臒羲軌蚪o過往的船只指明航行的方向……。)

       。1)觀看視頻

        師(銜接):你們懂得的可真不少,除了你們說的這些,我這里有幾種信號,我們一起來看?茨隳苡涀∧姆N?

        小結:燈塔、軍號、旗語都是重要的信號。

       。2)練習旗語,感受發(fā)出與接收信號。

        師:我們也一起來學一下旗語吧?我發(fā)信號,你們接收信號,做出反應。

        小結:原來信號的作用這么大。

        3、通過分類課件幫幼兒概括經驗

       。1)光信號

        類似于燈塔,人們利用燈、光創(chuàng)造出的信號,叫做光信號。(如:紅綠燈、車燈、提示燈(航空障礙燈)、手電筒(師點擊課件與幼兒互動問答并小結)

        (2)聲音信號

        小結:像軍號、防空警笛等,生活中有許多聲音信號,我們一聽到這些信號就知道怎樣做。(如:軍發(fā)令槍、鈴聲(電話鈴、上課鈴)、哨聲等)

       。3)動作信號

        小結:像我們看的海軍的旗語,這種用動作來表示的信號,叫做動作信號。(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交警、裁判、樂隊指揮等的手勢)

        總結:信號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看到的、聽到的信號、動作信號、電信號等,他們都能傳遞信息,我們通過信號接受到信息,就知道做什么。在我們的幼兒園生活中也能用上信號。

        四、幼兒用旗子或動作創(chuàng)編信號

        師:看,他們在干什么?信號,能使我們的幼兒園生活會更有趣。我們幼兒園其他環(huán)節(jié)還沒有信號呢。請大家用動作為我們的上課、排隊、用餐(圖片)也來設計一下信號。

        5個小朋友一組設計信號,經過協(xié)商,最后由一位代表發(fā)信號,其他四位接收信號,我們看一下,哪一組的信號更適合我們班?

        五、結束

        我們回去把學到的信號教教其他小朋友吧?聽信號,吹哨。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認識幾種有特征的動物的腳丫

        2.體驗辨認小腳丫的樂趣

        活動準備:動物的小腳丫圖片毛絨玩具(小雞小鴨大象小貓)在環(huán)境中貼上小腳丫的圖片以便幼兒辨認

        活動過程:

        一、請孩子看看,唱唱自己的腳

        1.我們來唱唱我們的小手小腳歌曲《小手小腳在哪里》

        2.數(shù)一數(shù)自己有幾只腳,我們的小腳有什么本領呀?

        教師帶領幼兒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感受腳是我們的好朋友

        二、幼兒辨認這是誰的小腳丫

        1.出始小腳丫的圖片,讓幼兒找一找是哪只小動物的

        2.說一說小腳丫的特征小雞的腳丫尖尖小鴨的腳丫扁扁小貓的腳丫像梅花大象的腳丫大又圓

        3.再次辨認這是誰的小腳丫

        三、游戲:找一找,踩一踩小腳丫

        1.教師說出小動物的名字讓幼兒去找找它的小腳丫

        2.教師與孩子一起辨認沒有看過的小腳丫(馬的小腳丫)

        3.繼續(xù)尋找其他的小腳丫。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形狀、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發(fā)探究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若干,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膠棒、記錄紙、記錄筆若干。

        2、照相機一架、電腦一臺。

        活動過程:

        一、 “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1、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東西變成的?還能用什么方法將紙變成其它的東西?

        2、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用兩張紙來做一個只有一條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誰的桌子放的積木多,并用記錄筆將所放的積木塊數(shù)量記在記錄紙上。

        二、幼兒探索:

        幼兒嘗試用兩張紙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積木塊,并做記錄。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師將照好的照片用對比的.方法在電腦上再現(xiàn)。

        2、每展示一組桌子后提問:①這兩張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哪個積木放的多?②兩張一樣的桌子、為什么一個積木放的多?一個積木放的少?

        3、教師小結:桌腿粗、桌腿矮、積木放的多,積木交叉擺,擺放的塊數(shù)多。

        4、鼓勵幼兒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發(fā)揮創(chuàng)造:

        1、幼兒再次探索,根據(jù)原有和剛剛獲得的經驗,做一個能放更多積木塊、更穩(wěn)定、更結實的桌子。

        2、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觀察推測:

        1、教師將桌子做好,請幼兒猜一猜能放多少塊積木。

        2、教師將一筐積木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問: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這么多的積木?

        4、教師小結: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積木就越多。

        5、請幼兒幫助老師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動區(qū)。

        六、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繼續(xù)到活動區(qū)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性很高,體現(xiàn)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特點。在活動中注重孩子對經驗所得的表達與梳理,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經驗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但是在游戲放積木環(huán)節(jié),材料的設置上考慮不夠成熟,所選的積木太輕,導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時,幼兒不能直接,形象地進行觀察操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引導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拉線玩具的正確制作方法;

        2、 鼓勵孩子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初步掌握拉線玩具的正確玩法;

        3、 體驗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四個洞的圓片積木,粗的毛線,細的棉線,剪刀,視頻轉換儀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拉線玩具,了解制作材料;

        1、教師出示拉線玩具介紹:今天老師帶來了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種玩具,叫拉線玩具,你們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幼兒觀察講述:積木和線;

        2、你知道這個拉線玩具是怎樣玩的嗎?

        請幼兒來試試,后教師示范。

        3、提出操作要求:請你也來自己動手做一個拉線玩具,玩一玩。

        二、引導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拉線玩具的正確制作方法

        1、幼兒動手制作,教師可適當幫助個別孩子學習打結;

        完成的孩子可以玩,教師要注意觀察孩子玩的情況。

        2、集合介紹,了解穿線的方法和線的'粗細不同對拉線玩具的玩有一定的影響;

        (1)請拉線玩具轉不起來和能轉的孩子來示范,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穿線的時候只能穿對角的兩個洞。(教師利用視頻展示,使幼兒掌握)

       。2)比較線粗細的兩個孩子玩拉線玩具的情況,得出粗線可以,細線不可以。

        3、根據(jù)講述的情況請部分幼兒調整自己的拉線玩具。

        提醒孩子可以利用剪刀剪去打結的部分,重新打結。

        三、鼓勵孩子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掌握拉線玩具的正確玩法

        1、在孩子第二次玩拉線玩具的基礎上再請孩子來示范比較,為什么有的孩子能連續(xù)的轉起來,有的孩子卻不能。

        孩子講述自己的經驗,教師總結:一定要將線多繞,直到套線的手指有很緊的感覺,而且手的動作要一拉一松。

        2、孩子第三次玩,鼓勵同伴間互相介紹自己的經驗。

        四、延伸活動

        1、鼓勵孩子同伴間進行比賽,看誰玩的時間長。

        2、為孩子提供不同數(shù)量洞的積木,不同粗細的繩子,鼓勵孩子嘗試再做一個,有所比較的玩一玩,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中尾巴的區(qū)別,進一步理解童謠的內容。

        2.根據(jù)問題與圖片提供的線索,學習童謠。

        3.積極地與同伴合作進行問答。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觀察第一組動物圖片(鴨子、公雞、松鼠),激發(fā)活動興趣。

        指導語:你們看,誰來了?

        2.觀察尾巴的特征,學習第一段童謠。

        (1)觀察這三只動物尾巴的特征。

        指導語: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2)根據(jù)老師的提問完整回答。

        指導語: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彎?什么尾巴好像一把傘?

        (3)完整朗誦童謠第一段。

        3.遷移第一段經驗,創(chuàng)編第二段童謠。

        (1)觀察第二組動物圖片(猴子、兔子、孑L雀),了解尾巴的特點,激發(fā)創(chuàng)編第二段童謠的興趣。

        指導語: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2)自由創(chuàng)編童謠第二段。

        (3)集體交流。

        4.用多種形式完整朗誦問答式童謠,感受問答式童謠的特點(問、答)。

        指導語:這首童謠還可以怎么念?(分組問、答等。)

        5.拓展經驗,激發(fā)進一步創(chuàng)編愿望。

        指導語:除了問小動物的尾巴,還可以問什么呢?

        資料鏈接:

        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

        什么尾巴彎?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傘?

        鴨子尾巴扁,

        公雞尾巴彎,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什么尾巴長?

        什么尾巴短?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長,

        兔子尾巴短,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及其生活習性。

        2. 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 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 . 談論西瓜蟲。

        1. 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 . 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 教師:“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 教師:“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

        三 . 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 . 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

        1. 教師“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么發(fā)現(xiàn)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2. 教師小結: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 . 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 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教師:“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 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教師帶領幼兒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六 . 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教師:“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活動反思:

        讓他們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并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yǎng)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于發(fā)現(xiàn)、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xiàn)幼兒的經驗。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發(fā)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 創(chuàng)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創(chuàng)造的樂趣。

        3.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 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提供一些供幼兒制造雨的材料,如可樂瓶,有孔的瓶蓋,吸管,樹葉,海綿等,分類放在材料筐內。

        2. 準備幾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活動過程:

       。ㄒ唬 說說我認識的雨

        師:1.小朋友,你們看到過下雨嗎?你們看到的雨是從哪里來的?

        2.下大雨時是怎么樣的?什么聲音?(嘩嘩嘩)

        3.下小雨時是怎么樣的?什么聲音?(淅瀝瀝)可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嗎?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一回“降雨師”,我們也來下一場雨吧。

        1. 參觀材料

        老師準備了很多材料,請你用小眼睛仔細看一下

       。1) 幼兒參觀

       。2) 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師根據(jù)幼兒說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導幼兒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們能用這些材料把水變成雨嗎?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選你喜歡的材料找一塊空地進行嘗試,注意不要將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別的小朋友身上。

        幼兒自由探索

       。1) 樂瓶降雨:在可樂瓶內灌些水,擰上有孔的瓶蓋,向地上噴射雨

        (2) 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 海綿雨:將海綿吸飽水,一擠,下雨了

       。4) 樹葉雨:用樹葉兜水,向空中撒雨

       。5) 牙刷雨:用牙刷蘸點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 小手來降雨:舀一把水灑灑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來是大雨

        3.請幼兒分享自己是怎么樣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給花草樹木下場雨

        師:花草和大樹渴了,請為他們下場雨吧。

        請幼兒選擇一種或幾種材料,給花草樹木下下雨。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0-31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3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4

      科學的活動教案05-31

      科學活動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