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阿里山紀行》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里山紀行》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里山紀行》教案1
教學目標:
1.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真切的感情;
2.學習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換景的寫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本文融情與景、移步換景的寫法;本文富有音樂美與情韻美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師作一般性的引導
2.語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難點,我的設想用讀書筆記的方法讓學生放手去體味,“與其告訴學生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不如讓學生飽含感情地讀兩次”(一位特別教師語)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安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明確教學目標思考、圈畫
2組織學生交流預習情況(生字、及本文的成語等)交流、思考與運用
3整體感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后提出問題:阿里山給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要求用原文的詞語回答)欣賞、思考、發(fā)言
第二塊:理解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分組討論:阿里山如畫的風光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完成目標一:寓情于景的寫法)討論、交流、思考、自由發(fā)言
2語文活動:我來做導游,請一個學生帶領大家同游阿里山。(主要訓練學生的口語及找出本文作者的行蹤。完成目標二:移步換景的寫法)討論、訓練、自由發(fā)言
3再次感悟阿里山的美:用幻燈片播放準備好的阿里山風景圖片。(鞏固本文的情感目標)欣賞
4感受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⑴先劃出本文中自己認為寫得優(yōu)美的語句,然后小組交流;⑵請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所畫的句子為什么寫得好;⑶朗讀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思考、討論、圈畫及朗讀
5拓展訓練:學習本文寓情于景的寫法,通過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訓練、討論、自由發(fā)言
第三塊:知識反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提出問題:⑴學完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⑵你對本文還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綜合、質疑、發(fā)言
第四塊:布置作業(yè)
1.把剛才自己畫出的優(yōu)美的語句補充到讀書筆記本上去,并任選兩句進行仿寫練習;
2.完成《導學導練》上與本文的對比閱讀。
《阿里山紀行》教案2
《阿里山紀行》是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屬游記類文章。教學目標三個:一是體會阿里山的美如畫,二是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三是品味散文雋永的語言。我計劃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先實現(xiàn)第一、第三目標,品味語言;第二課時再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法。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美文美讀、賞析語言達成目標。“美文美讀”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情感,“品味鑒賞”能豐富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采用自主、互助的教學方式,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有五個:
一、導入:請同學介紹阿里山,一句不嫌少,十句也不嫌多,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增加知識儲備。
二、初讀:看當代作家吳功正怎樣頌揚阿里山的?讀《阿里山紀行》,同學們認為怎樣讀好就怎樣讀。。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三、品味鑒賞:吳功正用生花的妙筆描繪了美如畫的阿里山,請同學們用動聽的聲音再現(xiàn)阿里山的如畫美。挑最美的風景欣賞,選最好的語句品味。同時老師完成板書:深山水潭寧靜森林曲徑幽路無邊林海古檜神木
具體步驟是:
1、梳理課文段落,理清文章的思路。
2、四人一組,品味鑒賞優(yōu)美段落的語言特點及藝術手法?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郑涸~語(恰當?shù)膭釉~、貼切的形容詞)、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等)、句式(長句、短句、整句、散句等)、表現(xiàn)手法(以靜寫動、以動寫靜)等。先進行學法指導,再分工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師生一起誦讀、鑒賞。學生代表美讀展示,渲染氛圍。老師適當拓展,如寫“寧靜森林”部分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聯(lián)系叢書《民俗風情》中的《絕唱》一文,加深對這一手法的理解!吧介g的曲徑幽路全被青苔染綠,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一句與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簡直是孿生姐妹!叭尽弊峙c“鉆”字的巧妙,還有都運用了定語后置的寫法突出事物特征,二者如出一轍。
針對這八個自然段我準備了14個這樣的知識點,以學生自主品味為主,老師相時點撥為輔。
四、延伸閱讀:阿里山有深山水潭、寧靜森林……美如畫的阿里山多令人向往!你想游覽名山大川嗎?你想感受云水翻騰嗎?你想了解異域風情嗎?讓我們跟著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文章游桂林,組織學生閱讀《江山多嬌》中《桂林的山》一文。
1、先“讀”為快,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2、以問促讀。你能用《阿里山紀行》中學到的方法,品味、鑒賞本文的語言特點與藝術手法嗎?和學生一起完成延伸閱讀過程。
五、小結: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蔽覀冋f:“書中自有江山多嬌,書中自有至愛親情,書中自有高新科技!彼哉f:開卷有益。倡導大家積極閱讀叢書。
《阿里山紀行》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感受阿里山風光的圖畫美,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
2、品味富有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習本文融情與景、移步換景的寫法;
2、本文富有音樂美與情韻美的語言
三、教學設想
1、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結合,教師引導、點撥的方法。
2、語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難點,主要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品味。
3、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
四、媒體設計:投影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滾動阿里山圖片,學生跟唱,營造氣氛,感受阿里山的美麗。
2、簡介阿里山
3、學生交流預習情況(積累的字詞)
簡介阿里山簡介作者
找出文中生字詞注音
二、整體感知
假設在座的都是游客,而你是個小導游,請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一份阿里山的旅游解說詞。
溫馨提示:可小組合作討論,找出作者的行蹤,然后抓住不同地點的不同景物,安排好說話的順序就行了。還有啊,千萬別忘了你是導游,要注意語態(tài)和禮貌哦。
步驟:1、小組合作朗讀交流,劃出游覽行蹤的句子,找出主要景點。
歸納交代清楚游覽的行蹤:臺北松山機場——臺灣中部城市嘉義——阿里山站——神木
明確知識點:移步換景
2、請個同學上來做導游,要求交代清楚游覽的行蹤和主要的景點,并注意禮儀常規(guī)
三、討論探究
。1)阿里山給人留下的總的印象是什么?文中哪句話交代的?
。2)阿里山如畫的風光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學生找出后,教師歸納并展示圖片讓學生欣賞
四、品味語言
作者把阿里山的'景色描寫的很美,請自選一處你喜歡的景色欣賞品讀,談談你的感受,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提示:可從修辭、節(jié)奏、感情等角度考慮)(教師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朗讀方式品讀課文,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再現(xiàn)阿里山如詩如畫的風光)
師生互動:感受語言的音樂美和情韻美。
從感情的角度品味神木一段時,對神木的“神”需重點分析。(由神木的創(chuàng)傷聯(lián)想到臺灣遭受的風風雨雨,由第六小節(jié)“離開了那濃濃團陰,決計長不出這么密、這么厚的青苔!钡诎诵」(jié)“沒有那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這樣的樹中巨子的。”聯(lián)想到有著古老而悠久歷史的偉大祖國。進而體會作者渴望祖國同一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多媒體投影)
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鑿的美嗎,由此可見臺灣人的旅游景點有何特色?同學們假期也游玩過很多地方,遠至北京、海南,近至鎮(zhèn)江、丹陽,甚至后巷的江邊。請你描述一下游玩過程中欣賞到的美景。
明確:自然、樸素的美
五、學習反饋。
學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即本課達成目標)你對本文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布置綜合實踐作業(yè)
如果我們大同要搞旅游開發(fā),你準備怎樣設計,請寫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或畫出切實可行的簡圖。(注意:抓住大同的地理位置,經(jīng)濟特征,文化氛圍以及民風民俗等特點。)
七、板書:
阿里山紀行
風古式的火車
景清澈的水潭
美靜謐的森林愛我河山
如厚密的青苔愛我中華
畫無邊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阿里山紀行》教案】相關文章:
《阿里山紀行》教案(精品5篇)01-10
阿里山導游詞11-16
違紀行為檢討書范文08-29
阿里山神木導游詞03-18
[必備]違紀行為檢討書范文10-29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經(jīng)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大班健康教案教案03-0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