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2高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高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1
一、概說歷史
(一)歷史的定義
1.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fā)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2.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
3.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1)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2)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fā)展過程的學問。
(二)歷史分類
1. 傳統(tǒng)的史學分類:紀傳體、編年體、記事本末體(歷史敘述體)、類書和政書等。
2. 按時間分:通史、斷代史和階段史(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3. 按空間分:世界史、國別史、地區(qū)史
4. 按內(nèi)容分:綜合史(總史)、專門史、資料匯編、年表、歷史地圖等
(三)高中為什么要開設歷史課程
1.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以史為鑒,增強辨別力、洞察力,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等。
2. 運用歷史學科可以對學生有效開展德育工作。
3. 高考的需要。歷史學科在高考文綜試卷的300分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4. 高二會考的重要科目,決定能否及時畢業(yè),獲取普通高中畢業(yè)證。
(四)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1. 課前預習、自主探究、形成習慣。
2. 認真聽講、記好筆記、積極互動。
3. 課下鞏固、訓練做題、提升能力。
4. 及時復習、日積月累、點石成金
5.其它方法:
多看——博聞強記,豐富自己的史學知識。
多思——通過現(xiàn)象,發(fā)掘本質(zhì)。
多動手——善于總結(jié)。
二、新版高一歷史教材說明
(一)總體框架和主線
1. 以時間為經(jīng):勾勒縱向淵源流變,時序清晰。
2. 以空間為緯:展現(xiàn)不同地區(qū)、民族、國家的橫向互動。
3. 以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為主線,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
(二)必修一——政治文明史
1. 基本要素: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動、政治家。
2. 基本線索:
中國古代政治史:核心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制度。
世界古代史: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和羅馬法。
中國近代史:侵華史、抗爭史、近代化。
世界近代史:英、法、美、德等國資本主義整體的建立。
中國現(xiàn)代史:新中國民主法治建設、外交成就。
世界現(xiàn)代史:二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發(fā)展演變。
(三)教材體現(xiàn)出的科學史觀
1. 全球史觀——是一種超地區(qū),超民族的史學觀念,即用全球的視角和宏觀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從總體上考察研究世界史。
2.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1)橫向看:包括物質(zhì)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縱向看:包括漁獵采集時代、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工業(yè)文明時代(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和信息時代)
3. 現(xiàn)代化史觀。從農(nóng)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zhuǎn)變的過程,就是現(xiàn)代化進程。它包括經(jīng)濟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等全方位的社會變革。
4. 社會史觀:是社會學與歷史學的有機結(jié)合,引導讓你們的眼觀向下,從社會空間的視角研究歷史,有關注“大人物”到聚焦“小人物”。
5. 革命史觀:認為階級斗爭是推進人類歷史前進的動力。
(四)歷史文本設計體現(xiàn)了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
1. “三導”:教材前設“導讀”、單元前設“導語”,每課前設“導引”。
2. 正文為大字體,閱讀部分為小字體,兩者相間,互補互動。
3. 每顆設置活動探究課題。
4. 課中有“歷史縱橫”、“學思之窗”和“模塊鏈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
三、高考歷史能力考察目標
1. 獲取和解讀信息(讀取信息)。
2. 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辨別歷史)。
3. 描述和闡釋歷史(闡釋歷史)。
4. 論證和探討歷史(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高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2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歐洲殖民者對拉丁美洲的殖民統(tǒng)治;海地獨立;“多洛雷斯呼聲”;西屬拉美獨立運動——玻利瓦爾、圣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zhàn)爭;拉丁美洲新興國家。
思想認識 :
1.通過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認識到殖民者的壓迫、掠奪。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貧窮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獨立運動中,拉美人民聯(lián)合起來,經(jīng)過長期的艱苦斗爭,取得反殖斗爭的重大勝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過分析,讓學主認識到聯(lián)合起來,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3.伊達爾哥、玻利瓦爾,圣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統(tǒng)治、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養(yǎng):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西葡殖民者對拉美人民的壓迫、剝削,是引起拉美獨立運動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自己學會找出并歸納拉美獨立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徹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tǒng)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guī)模的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了整個拉丁美洲的進步;旧闲纬闪私裉炖∶乐迖业母窬.
重點分析:
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zhàn)爭。在整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南美逐漸成為斗爭的中心。兩支起義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qū)ξ靼嘌乐趁裾甙l(fā)動進攻。實現(xiàn)了配合作戰(zhàn)。先后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nèi)瑞拉、厄瓜多爾、阿根廷、智利、秘魯?shù)葒。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國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獨立?zhàn)爭在整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
難點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沒有完整的描述,學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難,還有因為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不是某一個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而初三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是難點.
重點突破方案:
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zhàn)爭。
內(nèi)容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在講師過程中,運用相關地圖(有條件的運用課件對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的進軍路線做詳細描述,并在進軍過程中顯示兩支部隊解放的地區(qū))這樣可以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空間感。培養(yǎng)他們史地結(jié)合的意識?梢赃m當分析南美的地形特點,體現(xiàn)起義軍在進軍過程中的艱巨性,為分析戰(zhàn)爭勝利原因打下基礎。
難點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講述完成后,提出問題拉丁美洲人民在斗爭中面對的侵略者是哪幾個?在等到學生的回答后。連續(xù)提問,面對三個對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夠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其原因何在?建議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從戰(zhàn)爭的性質(zhì),領袖的作用,正確的決策,各國人民的相互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幾個方面思考。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zhàn)爭。
難點: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歷史情境設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一、殖民統(tǒng)治下的拉丁美洲
1. 歐洲殖民者掠奪金銀和開辟種植園
2. 美國和法國革命的影響,拉美國家民族意識與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銳. 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動這些給拉關人民造成深重災難與痛苦。長達300年的殖民剝削和壓迫,激化了宗主國與殖民地的矛盾這正是拉美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們主要來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繼擺脫西葡殖民統(tǒng)治而贏得獨立的。拉美各國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開的
二、拉丁美洲獨立革命
1.海地的獨立--揭開拉丁美洲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紀末,海地被法國占領,成為法國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國殖民者占領這兒;原來的印第安居民幾乎全被屠殺始。大批運來的黑人奴隸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國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愛"這個革命口號的激勵下,在自己領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領導下,建立軍隊,英勇戰(zhàn)斗。起義軍熱愛自己的領袖,稱他為"盧維杜爾"(即:替大家開道路的人),在杜桑領導下,海地人民先后打敗西班牙、英國、法國侵略軍,統(tǒng)一全島,宣布獨立。 法軍被迫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為獨立國家。地球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終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誕生了。海地革命拉開了拉美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樹立了以弱勝強、小國能夠打敗大國的先例,推動了拉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高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模板(精選10篇)10-25
2022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03-27
化學開學第一課教案開學第一課04-14
開學第一課的教案06-21
開學第一課教案02-21
開學第一課教案04-01
開學第一課教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