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鵝和狐貍》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鵝和狐貍》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鵝和狐貍》教案1
【活動目標】
1、情感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喜歡參加集體的游戲,并體驗愉悅情緒。
2、能力技能目標: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說活以及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能力。
3、認知目標:引導幼兒聽懂游戲規(guī)則,幫助幼兒發(fā)準帶e、g、h音的字。
【活動準備】
1、狐貍頭飾一個,鵝的頭飾十個(1個大的,9個小的)。
2、在教室的中間畫好一條河,作為河界。
3、白鵝和狐貍的照片。
【活動重難點】
重點:聽懂游戲規(guī)則,發(fā)準帶e、g、h音的字。
難點:培養(yǎng)幼兒參加集體游戲,并敢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實物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
(出示白鵝和狐貍的照片)今天我們班里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看是誰呀?誰來學一學他們?他們想和我們一起做個游戲,你們想不想參加?
二、教師示范朗誦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1、教師指著照片朗誦兒歌,請幼兒完整聽一遍;
2、以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學會游戲兒歌。
(1)東邊有什么?西邊有什么?
(2)鵝兒在干什么?
(3)誰跑過來了?鵝是怎樣下河的?
著重幫助幼兒發(fā)準“鵝、河、歌”等相似的音,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fā)音。
3、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
三、向幼兒簡單介紹游戲的玩法和基本規(guī)則。
1、小白鵝在河邊,邊念兒歌邊做鵝的動作。
2、當兒歌念到“一只狐貍跑過來”時,狐貍從座位上站起來。
3、兒歌念完后,小白鵝才能跳下河,同時狐貍才能跑出來抓鵝,若小白鵝被抓住,可停止游戲一次。
四、兩位教師分別扮演鵝媽媽、狐貍,請部分幼兒開展游戲。
1、誰想當小白鵝呢?想當小白鵝的小朋友必須告訴鵝媽媽“我是小白鵝,我會水里游”,這樣他才能成為鵝媽媽的小寶寶呢!
2、游戲開始時,被請到的幼兒分別站起來說:“我是小白鵝,我會水里游!敝v對了,教師給他戴上頭飾,說:“對對,你是我的小白鵝!比绻l(fā)音不對,教師及時糾正。
3、全體幼兒念兒歌,扮小白鵝的小朋友沿著“河”邊,邊做鵝的動作,邊念兒歌。當念到“一只狐貍跑過來時,”狐貍從座位上站起來。兒歌念完后,小白鵝急忙往河里跳,狐貍迅速去抓尚未跳進河里的小白鵝。
4、此游戲共進行2遍,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
五、請幼兒分組自由游戲。
請每組兩名能干的幼兒扮鵝媽媽和狐貍,游戲前,教師再提醒幼兒念完兒歌后,鵝才能跳下河,狐貍才能抓鵝。
六、結束部分。
請小白鵝回家吃飯。
《白鵝和狐貍》教案2
【活動設計】
在新綱要的思路理念指導下,針對本教材的主導思想與整合的理念,依據小班幼兒年齡小、好動、好奇、具體形象思維等特點,三歲的幼兒正處在語言敏感期。我班的孩子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出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但是有部分孩子舉了手又不敢大聲的清楚地表達,因此我就選擇了來源于主題“可愛的動物”的一個聽說游戲活動。讓他們在教師設置的游戲中去聽去說,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而且幼兒對動物有極大的興趣,能使孩子在語言活動中得到認知和發(fā)展。,從而提高其語言水平。
小班聽說游戲活動“白鵝和狐貍”,首先出示圖片,直入主題,以提問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并且讓幼兒反復地進行練習,讓幼兒在練習的過程中接受理解和嘗試掌握。其次,交代游戲規(guī)則,讓幼兒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游戲,在次過程中鍛煉聽說能力,從中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互動的過程。最后逐步擴大游戲的成分,隨著幼兒熟悉水平的提高,變成自主進行游戲。
【教案目標】
1、幼兒愿意并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
2、幼兒能清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能聽懂并理解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幫助幼兒發(fā)準帶e、g、h音的字。
【教案準備】
1、狐貍頭飾1個,鵝的頭飾10個(1個大的,9個小的)。
2、在教室的中間畫好一條線,作為河界。
3、白鵝和狐貍的圖片。
【教案過程】
一、出示圖片,并指著圖片朗誦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接著,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學會游戲兒歌?梢蕴岢鱿铝袉栴}:
東邊有什么?西邊有什么?
鵝兒在干什么?
誰跑過來了?鵝兒怎樣了?
著重幫助幼兒發(fā)準“鵝、河、歌”等相似著,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fā)音。接著,教師可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然后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玩一個‘白鵝和狐貍’的`游戲,我們一起玩好嗎?”
二、向幼兒簡單地介紹游戲的玩法和動作。
1、小白鵝在河邊,邊念兒歌邊做鵝的動作。
2、兒歌念完后,小白鵝才能跳下河,同時狐貍才能跑出來抓鵝。若小白鵝被抓住,可停止游戲一次,也可與狐貍對換角色。
三、戴上頭飾扮鵝媽媽,請另一教師扮狐貍與部分幼兒開展游戲活動。
引導幼兒運用對話的形式,選出10個“小白鵝”進行游戲?梢赃@樣提示幼兒:
誰想當小白鵝呢?想當小白鵝的小朋友必須告訴鵝媽媽“我是小白鵝,我會水里游”,這樣他才能成為白鵝媽媽的小寶寶呢!
游戲開始時,被請到的幼兒分別站起來說:“我是小白鵝,我會水里游。”講對了,教師給他戴上頭飾說:“對,對,你是我的小白鵝!比绻l(fā)音不對,教師及時糾正。
接著,全體幼兒念兒歌,扮小白鵝的小朋友沿著“河”邊,邊做鵝的動作,邊念兒歌。在念到“一只狐貍跑過來”時,(育兒天堂 )狐貍從座位上站起來。兒歌念完后,小白鵝急忙往河里跳,狐貍迅速去抓尚未跑進河里的小白鵝。
這個游戲可請兩批
幼兒上來玩,共進行兩遍,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
四、分別請兩名較能干的幼兒扮鵝媽媽和狐貍,讓幼兒獨立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活動前,教師再提醒幼兒念完兒歌后,鵝才能跳下河,狐貍才能跑出來抓小白鵝。
游戲結束后,再換一批幼兒扮狐貍和小白鵝,繼續(xù)進行游戲活動。
附游戲兒歌:白鵝和狐貍
東邊一條河,
西邊一群鵝。
鵝兒,鵝兒,唱著歌,
一只狐貍跑過來。
鵝兒,鵝兒,跳下河。
《白鵝和狐貍》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發(fā)準鵝、河、歌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嘗試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說話。
3、理解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愉快地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準備:
1、狐貍頭飾和鵝媽媽頭飾各一個。
2、在教室中間畫一條橫線,作河流的標記。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提問:畫面上有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接著,老師念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兒歌內容。
著重幫助幼兒發(fā)準“鵝”、“河”、“歌”等相似音,并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fā)音。
教師可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并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玩一個“白鵝和狐貍”的游戲。
2、教師向幼兒簡單地介紹游戲的玩法和基本規(guī)則:
白鵝在河邊,邊念兒歌邊做鵝走路的動作。
當兒歌念到“一只狐貍跑過來”時,狐貍才能從座位上站起來。
兒歌念完后,白鵝才能跳河,這時候,狐貍才能跑過來抓鵝。若白鵝被抓住,可停止游戲一次,也可與狐貍對換角色。
3、引導幼兒游戲,讓幼兒初步了解游戲玩法。
教師戴鵝媽媽的頭飾,另一教師戴狐貍的`頭飾,請10位幼兒扮白鵝。游戲開始,全體幼兒念兒歌,扮白鵝的幼兒沿著“河”岸邊,邊做鵝走路動作邊念兒歌。當兒歌念到“一只狐貍跑過來”時,“狐貍”從座位上站起來。兒歌念完后,白鵝急忙跳河,“狐貍”迅速去抓尚未跳到河里的“白鵝”。游戲結束后,教師再請10位幼兒上來和教師一起玩游戲。
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活動前,教師強調游戲規(guī)則,提醒幼兒念完兒歌后,白鵝才能跳下河,狐貍才能跑出來抓。然后,分別請兩名較能干的幼兒扮狐貍和白鵝媽媽,讓幼兒獨立開展游戲。
課后反思:
我班幼兒對此聽說游戲非常感興趣,特別是開展游戲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很濃厚,都搶著來游戲。在游戲的時候,我覺得教師給幼兒提供的場地太小了,在玩游戲的時候出現(xiàn)擁擠的場面。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教師給幼兒設置的游戲場景應根據活動的需要來設置。
【《白鵝和狐貍》教案】相關文章:
《狐貍和烏鴉》 教案03-03
《狐貍和葡萄》教案03-12
《狐貍和兔子》教案03-03
《烏鴉和狐貍》教案07-09
《狐貍和烏鴉》教案02-15
狐貍和烏鴉教案02-25
《烏鴉和狐貍》教案01-04
狐貍和雞的教案07-13
《狐貍和烏鴉》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