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實用)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海博物館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
早上一起床,就有一個驚喜等著我。媽媽告訴我:今天一整天都不用寫作業(yè),外公帶我去郵政博物館參觀。于是我特別興奮,很快吃完了早飯就出門了。
進入博物館后,兩邊都有樓梯,我們選擇了左邊的樓梯。走上去后,一邊陳列著有關古代郵政的照片,另一邊陳列著有關現(xiàn)代各類郵政的展覽品。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進入另一展廳。那里有一個很大的電子地圖。我一按按鈕,就能放大縮小地圖,在地圖上“走遍了”很多郵局。大廳里還展出了各種以前人們送信時的'雕塑:有坐在船上送信的,有騎著馬送信的,還有扛著很大布袋奔跑著送信的。
最后我和外公在里面迷了路,還是我?guī)е夤叱鰜淼哪!我覺得今天學到了不少知識,可以分享給我的小伙伴們咯!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2
今天,我去參觀了上海汽車博物館。博物館的展示面積約10000平方米,分為歷史觀、珍藏館和探索館,整個展館陳列了各式各樣來自世界各地的汽車。
我們先來到了一樓的歷史觀,在那里我看到了最早的車,他們基本都是木頭做的。比如一列木頭小火車,它全身呈桔黃色,車頭后面的車廂上,“背”著一個木桶;再比如說一輛四輪老爺車,它的輪子也是用木頭做的,左上角有一個喇叭,右上角是一個方向盤。一輛輛車子仿佛讓我們回到了過去。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慢慢地把木頭替換成了鋼鐵,使車身更加堅固;輪子變成了橡膠,使汽車行駛更加平穩(wěn);座位都包上了沙發(fā)一樣的皮,使乘坐更加舒適……
我還看到,許多汽車的車頭上有各種各樣的雕刻裝飾,有的像一頭飛快奔跑的獵豹,有的像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有的像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二樓的珍藏館,這里集中展示了從20世紀初至20世紀70年代的經(jīng)典車型及一系列加油設備,生活用具,生動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與現(xiàn)代汽車割不斷的親密聯(lián)系,帶領我們領略了時間留下的痕跡,科技與藝術的光芒。從1890年的凱曼馬車到1921年的勞斯萊斯,從1906年的凱迪拉克到1974年國產紅旗,一輛輛珍貴的汽車仿佛正在向我們述說著一段段流經(jīng)歲月,汽車傳奇。
最吸引我的要數(shù)那輛1970年的紅色瑪莎拉蒂跑車了,它的外觀十分霸氣,最高時速可達248公里每小時,是當時無可替代的超級跑車。
最后,我們徒步來到了三樓的探索館,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汽車的內部構造。原來,平時我看到的光滑外表,里面是那么復雜。每一個零件,好像汽車的經(jīng)脈,圍繞在周圍,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我們在門口合了一張影,然后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汽車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3
參觀博物館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去上海博物館倒是第二次了,畢竟是免費,畢竟博物館大,畢竟常有特展。這次突然有些感受想寫下來。
歷史記錄著人類的腳步。從藏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類的各種第一次。我想當時的他們一定不會想到今時自己的種種居然能在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而這些都是考古者孜孜不倦地為我們揭露的?粗@些藏品我能看出考古者的熱情、夢想與希望。
歷史是一曲生命的贊歌。生物、人類在惡劣的環(huán)境、有限的資源下,爆發(fā)智慧,彰顯對生存的渴望。生存之后衍生出了文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適宜生存的地方,人們聚在一起,然后就有了文明。一切以生存為根本。有利于生存的就是好的,威脅到生存的就是邪惡的。在為生存煩惱的同時,有些人開始了創(chuàng)造,貧乏的物資不能限制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利用僅有的資源創(chuàng)造出工具,開發(fā)出新的資源進一步服務于生存。滿足了生存之后,人類又抑制不住藝術能力的.爆發(fā)。
遠古的藝術家開始用各種形式記錄著生活,謳歌著自然之神與精神之神。自然之神的產生寄托著人類對于自然的感恩與畏懼。那時人類與自然的關系還是和諧的,他們掙扎著活下去,他們摸索著與自然友好共存的方法。信仰哺育著人們的精神,同時豐滿起藝術。藝術伴著宗教成長。從藝術作品中我們認識了各個時代各個地區(qū)的神。那些遠古的隨著文明的消失而消失的神,那些在宗教沖突中被人拋棄淡忘的神,被藝術保留了下來。我們從藝術流傳下來的故事中看到了神的身影。
同時,我們可以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不同的文明中有相似的神祗相似的事件,比如大洪水滅世的故事,美索不達米亞的《吉爾伽美什史詩》、西方后來流傳的《圣經(jīng)》、中國的《共工怒撞不周山》。我相信這些故事可能是人類遷徙、文明傳播的結果,也可能是身處不同地區(qū)的人們共同的見證。
文明隨著遷徙與貿易走向世界,然后融入了當?shù)氐奶厣,衍生出了更多的文化。比如國際象棋(不同于中國象棋的西方象棋)居然起源于東方的印度。比如我們熟知的皮影戲在印尼另有一番風格。在博物館里世界仿佛又由一條線索聯(lián)系了起來。
在博物館里,感概著人類文明的同時,我亦不禁嘆服古人的創(chuàng)造力與工藝,被陳列柜中的展品迷住。說說我最喜歡的部分:工藝,如精雕細琢的金器,惟妙惟肖的石像(尤其是安詳?shù)姆鹣啵|感的肌理),精湛的書法技藝。神話傳說史實,一個個似乎都能衍生出一段段或浪漫或驚奇的故事。許多漫畫都由此取材,如《天是紅河岸》《黃金的鳥籠》《圣傳》《幻獸星座》,看完漫畫回過來看相關的展品,那些名字變得熟悉可親。感覺太奇妙了。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4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雄距在世界東方。從東邊的山海關到西邊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蜿蜒在山上的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從秦始皇下令建造長城,到孟姜女尋找丈夫,最后明代開國元勛——徐達修筑長城。它蘊含著砥礪奮進、生生不息的文化真諦,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華夏兒女的驕傲!
今天來到玻璃博物館,觀看明清重鎮(zhèn)——秦皇島長城專題展開幕儀式。儀式過后,來到展播播廳,“天開海岳京師屏障”八個大字,頓時讓我感受到了長城的雄渾、凝重、神奇與美麗。秦皇島境內有223。1公里的明代萬里長城,它們氣勢雄偉、風光秀麗、建筑精美、關隘眾多、文物豐富、故事動人,展現(xiàn)了長城文化的精髓。
第二部分——天工巧奪匠心獨運,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長城由城臺、馬道、垛口墻、望孔、排水、射孔、宇墻、雷石孔、吐水嘴等幾個部分組成。其中講解員叔叔特意講了吐水嘴的作用,讓我大開眼界。
第三部分——雄關要塞長城烽火,主要介紹了榆關抗戰(zhàn)對長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軍事武器——鐵弗朗機。“戚家軍的駐守,戚繼光曾招募浙兵9000余人守之!薄9000人,這么多人”我不禁感嘆道。
第四部分——精神守望永續(xù)傳承,從70年代開始,秦皇島市就出現(xiàn)了義務保護長城組織。當我看到展覽柜里展示長城保護員——張鶴珊維護長城的工作筆記和工作總結時,我才明白原來長城需要工作人員年復一年的精心維護和修復。到20xx年底,張鶴珊與其他74位長城沿線農民一起,在村民中義務宣傳長城保護知識。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來。它蜿蜒在山上,是我們值得驕傲,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長城建成后,經(jīng)歷數(shù)代人的堅守,它蜿蜒在山上。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當我再次看到展廳里的長城模型,情不自禁地眼眶濕潤,那是因為我對長城愛的深沉……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5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 。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于景德鎮(zhèn)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杰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guī)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6
“哇!這么長的隊伍,什么時候能排到啊?”我無奈地對父母說。終于等了恍如“七七四十九天”,我們來到隊伍最前,根據(jù)計劃直奔四樓。
嘻嘻,我們計劃的不錯,四樓人少。首先我和爸爸媽媽參觀的是錢幣館。這些錢幣都是古代的,包括公元前,三國時期,唐、宋、元、明、清等古時候朝代所使用。別看我們現(xiàn)在的硬幣是完整的圓,紙幣很新,和古代錢幣區(qū)別大著呢!我走進展館,第一個看到的錢幣是——長方形的,扁扁平平,還參差不齊!嗯…下面的幾個錢幣準會讓你大吃一驚:
蟻鼻錢:名字有趣吧?經(jīng)過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它模樣很小,像一個小貝殼那么大,中間刻有“貝”、“君”等陰文。因為它像一只小螞蟻歇在人的鼻子上而得名,是楚國用的錢幣。
馬蹄金:這是一個用全金打造的馬蹄形的貨幣。如果讓馬穿上這“馬蹄”,那該多神氣。
貞祐寶券五貫鈔版:這種錢幣名字很長,表面也很大,長約20厘米,寬大約15厘米,就厚度也有1厘米。說來也真奇怪,古代人提得動這么重的“錢”嗎?往展館里面走,這些錢幣就越來越接近現(xiàn)代了,也慢慢成形了。大小各異,奇形怪狀,樣品琳瑯滿目,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時間像水流一樣迅速流逝著,錢幣館也在不知不覺中參觀完了。
接著我們參觀了書法館,玉器館,雕塑館……其中我最贊嘆不絕的便是書法館。瞧哪些書法家寫的.字,有些龍飛鳳舞,有些小巧玲瓏,還有些鐵畫銀鉤。這個展館的展品并不多,卻給我了一個啟示:這些名人能寫出一手好字,是要從小苦練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
啊,參觀結束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再回頭一看那5個金字,它們仿佛在和我述說著古人的生活呢!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7
六月六號早晨,我們去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免費參觀。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整幢建筑外觀,圓鼎狀框架結構,上圓下方,寓意中國的傳統(tǒng)說法“天圓地方”。從遠望去,建筑恰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邁進圓形中廳,仿佛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由于是早上,觀眾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數(shù)以上為外國游客,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其中遇見日本婦女,身著亮麗和服,腳穿木屐,微微弓著腰,足下碎步,裝飾好像參加盛典。外國子民,渴求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前來瞻仰。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shù)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中國古代青銅館設在一樓。陳列著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到戰(zhàn)國時代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兵器等。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貴重的合金,被制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盛大場合。青銅器顯示其主人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利。春秋晚期的犧尊,展露古人高超鑄造技術,造型繁復,紋飾精美,一副憨態(tài)可掬模樣。還有編鐘,大小不等,聲音差異,排列組合演奏樂曲,古人蠻有創(chuàng)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于二樓。陶瓷品種豐富多彩,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鎮(zhèn)窯,青花騎獸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態(tài)迥異,生動傳神;還有絢麗斑斕的唐三彩,一一匯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藝。
中國歷代繪畫書法館居三樓。百余件繪畫精品參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杰作,風格多變,有講究工細、整飭,墨彩豐富,精巧深微的院體畫;或筆墨放縱,灑落簡略,寫意物象形神畫;約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鳥,注重筆墨情緒,脫略形似,強調神韻頗多。筆墨各異,精彩紛呈,歷史悠久的中國民族繪畫,堪稱世界美術領域中奇葩。我特喜歡揚州八怪金農的作品。
金農(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別號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三朝老民、荊蠻民等。他博學多才,在書畫、詩詞、鑒賞諸多方面都堪稱大家。
金農的《山水冊》,縱26.2厘米,橫34.9厘米,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紙本。設色。此冊共十二開。每開都是詩意與畫情交融。每開所繪景物寥寥,然造境立意高妙別致,筆墨生拙而秀韻天成,是金農畫風本色。當時的金農已是暮年,藝術上已經(jīng)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因為他平生所見的歷代名跡無數(shù),博學多才,涉獵豐富,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而且具有精湛的書法功力,所以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能夠作到“涉筆即古,脫盡畫家習氣”。這件《山水冊》雖然只是一件案頭小品,但展現(xiàn)給觀者的視野卻相當寬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大膽的構圖都給人一種新穎別致、情韻高遠的感受。
美術史學界普遍認為,金農是在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后才開始學習繪畫的。這種說法雖然具有普遍性,但與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中就有“督牛犁我田,歐陽圭齋句也。壽門為圖,因題其后”的記載。這篇跋文作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當時金農31歲,這是見到的.最早有金農繪畫活動的記載。在他自己的《冬心先生集》中也有他40歲以前從事繪畫的文字記錄,但這些時候的創(chuàng)作都是偶爾的事情,并不是主業(yè),更不是為了衣食之需。在金農的心目中,詩是第一位的,書法次之,繪畫更次之,之所以在50歲以后他才開始賣畫,不僅是因當時的繪畫已接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更主要的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不得已而為之。
乾隆元年(1736年),受浙江歸安縣縣令裘思芹(魯青)的薦舉,49歲的金農人都應選博學鴻詞科,但未被選中,郁郁不得志,于是游走于齊、燕、趙之間,最后流落到揚州,以賣畫為生,先后居住在三祝庵、西方寺,直至77歲時去世?串嬋缫娖淙,心中滋生不舍之意,此事古難全。
書畫展館燈光是感應的,人走到正面燈自動亮起來,顯示畫全貌,當你離開時,光線漸漸暗淡,如此精心設計,可能顧及強光對畫質影響,好細心啊,折射對作品尊重、保護,潤物細無聲。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綽綽,幽靜寂寂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里,沒有喧嘩,人們默守契約,用眼和心觀賞,平和靜穆,品味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造型古樸典雅的明代家具展在四樓,以及用料寬綽,裝飾繁縟,厚重華麗的清代家具,還原了明代廳堂、古代家具使用場景,那文房四寶流溢著書卷墨香。我在靜靜地欣賞,一位老外神情專注的移動到前邊,“sorry”,老外脫口而出,我一愣,奧,他擋住我視線了,不由得會心微笑。道歉,感受文化素養(yǎng),顧及他人,一種美德哦。
自己行色匆匆前行,是否只顧自我,忽略遮蔽他人呢?
崇尚自然,淡靜從容。做人作畫,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抒自己的情愫肝膽,成自家的筆墨程式和造型規(guī)范。平乎?易乎?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8
中午時分,我和媽媽來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上海博物館,這是1996年新建的館。里面有四個樓面,一萬多平方米的展出空間,展出了上起一萬年前,下至二十世紀初的青銅、陶器、書法、雕塑、玉器、家具、錢幣、少數(shù)民族工藝等。
我首先來到一樓的`青銅館,里面陳列著從夏代到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水器和兵器,它們造型獨特紋飾精美而美觀實用。雕塑館里的石刻、木雕、泥塑、銅鑄件件是精雕細刻。二樓的陶瓷館詳細地介紹了制陶的每一個過程。書法館里是濃墨噴香,會聚了各大名家的大作。玉器館里的400多件寶貝是件件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家具館里擺放著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
我最喜歡少數(shù)民族館,里面的服飾、染織繡、陶器、面具、藤竹編,這些風格迥異,色彩絢麗,巧思獨具的創(chuàng)造堪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奇葩。讓老外們流連忘返,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聰明才智。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9
上海嘉定博物館是一座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位于上海嘉定區(qū)南翔鎮(zhèn)古北路327號。這個博物館以其豐富的展品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在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和博大精深。
進入博物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風建筑,給人一種古樸、莊重的感覺。進入博物館內部,文物陳列室里展示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展品,例如陳列著典型的中國民居“四合院”、傳統(tǒng)的木雕、泥塑、剪紙、布藝等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精湛技藝,而且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在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民眾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執(zhí)著。
博物館還設有多個主題展廳,如“嘉定歷史文化陳列室”、“民俗民風展廳”等等。這些展廳通過豐富的展示手段,例如圖片、視頻、聲音等等,生動地再現(xiàn)了嘉定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觀展之余,我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和民俗。
此外,博物館還配有專業(yè)的講解員,他們耐心且深入地向游客介紹展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在講解員的講解下,無論是青少年還是老年人,都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上海嘉定博物館的參觀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歷史底蘊。這是一次難以忘懷的文化之旅,讓我更加愛國愛民,更加珍惜傳統(tǒng)文化,也更加愿意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文化遺產。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0
星期天,我們嘉興晚報小記者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參觀。
一大早,我們先來到教室等帶隊老師的到來。老師來后,我們排好隊坐上大巴車,踏上了去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旅程。在大巴車上,我感覺很是無聊。我東瞅瞅,西望望,想看看別人在做什么。我看到有的人在看書,有的人在吃東西,還有的在玩電子游戲……。一個多小時后,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上海自然博物館。我像是被關了多年后終于獲救的“犯人”興奮的從大巴車上“沖”下來。
參觀自然博物館的感覺和坐大巴車的感覺截然相反。博物館里好玩,有趣,關鍵是可以學到許多新知識,仿佛給大腦又可打開一個新的關卡;而坐大巴車很無聊、沒勁。
從大巴車上下來后,導游給我們先介紹了一些博物館的外部特征及參觀時的注意事項,然后我們的參觀之旅就真正開始了。
我們首先參觀了“起源之謎”展區(qū)。這里有許多發(fā)明家發(fā)明的望遠鏡,顯微鏡展品,還有很多關于地球是怎么出現(xiàn)的`,宇宙是什么,生命是怎么出現(xiàn)的,等等只是信息。穿過“起源之謎”展區(qū),我們來到了“生命長河”展區(qū)。這里有許許多多動物標本,有熊、狼、鳥類、猴子…….,但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恐龍。只見一只巨大的蜿龍吊在半空中,搖晃著又長又粗的脖子在那叫著?赐赀@些標本,我們來到了有蛇、蜥蜴、蝴蝶、水母的地方。那些蛇和蜥蜴就像死了一樣靜靜地趴在地上;魚和水母很有趣,魚兒們搖晃著尾巴,一會兒在珊瑚里游來游去,一會兒在水里打鬧、玩耍。看完這些,導游將我們領到“生存智慧”展區(qū)。在這里我們了解了小動物們的聰明才智。比如,一只小鳥為了吃到躲在樹洞里的小蟲子,會找一根帶杈的數(shù)值將小蟲子捅出來;蘭花螳螂為了躲避天敵,會將自己偽裝成蘭花的顏色……?吹竭@些我們小記者們都贊不絕口,議論紛紛,那場面熱鬧極了。再往前走,來到了“走進非洲”展區(qū)。這里有許多非洲的動物,大多數(shù)都是肉食動物。這里還有許多娛樂項目,但我最喜歡玩“點松果”游戲。由于時間不早了,我們看完“走進非洲”展區(qū)后結束了一天的旅程。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每個展區(qū)都非常有趣,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去參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1
上海是一個科技文教很發(fā)達的城市:上海科技館、上海美術館、上海體育館、上海博物館等等,這些都在展示著上海的科技文教氣息。
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了上海這座世界聞名的大都市。第一天看了世博會,第二天我們便去了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有四層。我們一進博物館,就聽到一個漂亮的導游小姐在作精彩的介紹,博物館的一樓有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在第一展覽廳里,中國古代雕塑館里面收藏有120件雕塑。這120件雕塑展現(xiàn)了從古至今的文化變化和佛教藝術文化。中國古代青銅館有400多件青銅珍品,它們有著獨特的造型,精美的.紋飾和高超的制作工藝。
二樓有中國古代陶瓷館。在第二展覽廳,二樓有陶瓷精品500多件,個個都是集歷代名窯的佳作。
三樓有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印章館和中國歷代書法館。繪畫館匯集了唐宋元明清的明家真跡。一幅幅畫都那么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印章館匯集了西周至清末近500件精選的實物展品。
四樓的第三展覽廳,有中國少數(shù)民族工藝館、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歷代貨幣館。在中國歷代貨幣館里我看到了最值錢的成吉思汗金幣和最不值錢的無名小錢。最大的和最小的、簽字板的袁像共和紀念銀幣、像一把鑰匙一樣的刀幣。以及清朝的一元、十元、一百元的紙幣,明朝和宋朝的紙幣等,總共有500多件的展品。家具館大部分展品是明代以來傳世至今和明墓墓出土的,有書房用品、衣柜、桌子、廳堂、椅子等。玉器館有300余件精美的玉器,有樸實神秘的,也有傳世絕品。
上海博物館里面的東西真是太多了,這次都沒有看完,下次有機會我還要來參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2
雖然我們現(xiàn)在還是學生但是長大以后就要接觸到經(jīng)濟情況。了解當下國家經(jīng)濟情況和發(fā)展是一項重要的內容,而我們對于過去的金融歷史卻了解很少。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上海銀行博物館參觀。一進大門,里面金光閃閃的,壯觀極了。首先我們來到了六樓,只見兩個栩栩如生的蠟像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展示著清末民初上海錢莊在辦理業(yè)務的'情景,讓我的視線久久不能離開。這時,我看見了許多的記分冊和一些照片。這些照片講訴了我國第一家銀行——通商銀行的成立,這代表著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從原先的一家銀行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幾百多家銀行。
接著,我們來到七樓,我看見了許多的金幣和幾百多張銀行卡。在古時候,貝殼就是錢,你可以用相應的貝殼去換你想要的東西,發(fā)展到后面有銅錢,金幣,還有現(xiàn)在的人民幣等等。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銀行卡了,它分為兩類,借記卡和信用卡。你可以把多余的錢存到借記卡里因此得到利息。而信用卡可以透支,可以將銀行的錢借給你使用,但到期限是要還回去。
一轉眼,參觀的活動已經(jīng)結束了,這次活動讓我感悟到了銀行對我們很有幫助。我們的社會很發(fā)達從原先的一家銀行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幾百家銀行。我要好好學習金融知識為以后打下基礎。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3
今天,我與爸爸媽媽一同來到了大城市上海。第一站,我們便到了有名的上海博物館。
今天的展覽有很多,如:“古代青銅展”,“毛利人的世界展”,“古代陶瓷展”。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古代陶瓷展”中的那只“二管梅瓶”與那個做陶瓷的'演示模具了。
剛走進展廳,一股股涼風往我身上吹來,看著那一個又一個呈藍色與白色相間的青花瓷,我似乎覺得青花瓷讓人感到一陣又一陣強烈的孤單與寂寞,具有人們都無法探知深不可測的秘密。這時,我不知不覺地走到了一只“二管梅瓶”的前面,這只梅瓶從上到下都是藍色,在藍色中隱隱約約的讓人看到有一些微微的紫色,最特別的就是它那個純白色的壺口了。一般的青花瓷只有一個壺口而這只梅瓶的壺口卻有兩個并呈雙交狀看上去就像一個英文字母X。
再來說說古代人民是如何造出瓷器的吧!古代的人可聰明了,在那時人們已經(jīng)學會制作各種各樣的物品了,陶瓷也是。人們現(xiàn)在山上采集一些特殊的泥土放在木板上加水搗糊,再做出一個模子在窯坑中燒制,再拿出來裹上釉與在瓶上畫上想畫的圖案在高溫中烤硬即可。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而我們的子子孫孫正在淡忘么多的歷史于文化,我們一定要記住中國的歷史,不能讓這些文化失傳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4
昨天,我們一起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歷時三個多小時,勉強看完。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身的眼睛,面對著眼前神秘的東方神器,他們嘆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身偉大祖先創(chuàng)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可是,當我們仔細的、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待我們的歷史時,我們會吃驚的發(fā)現(xiàn),我們的祖先卻也有著令人詫異的遺憾!
也許,我們的先人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浩如煙海的經(jīng)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一壺的”?墒,當我們冷靜下來細細的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沒能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驕人的成就。整個上海博物館,沒能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佳績,所感受到的只是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yǎng)。我想,也許國內絕大多數(shù)的博物館都是這樣吧。為什么他們沒有能在其他方面創(chuàng)造出可以與以上領域相媲美的奇跡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到底是誰束縛了我們偉大祖先的思想?是誰導致了我們有極少的機會學習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權、桎梏思想的酷刑,還有什么?孔子、李斯、秦始皇、漢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學、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獄。這所有的一切,湮沒了我們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們祖先在其他領域的開拓機遇。所有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縛著。光宗耀祖、身世顯赫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動力。青銅器,無非是奴隸主貴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無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雕刻,無非是統(tǒng)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書法和繪畫,無非是那些讀書人予以揚名天下的途徑;經(jīng)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無非是文人們借以“含沙射影”、抒發(fā)心中苦悶的媒介。這么一想,我們會猛然發(fā)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大多卻是娛玩觀賞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偉大的發(fā)明,開創(chuàng)性的理論,澤被萬世的思想,卻少之又少。就連我們引為為豪的四大發(fā)明也只能稱得上是工藝發(fā)明,最多可以認為是技術創(chuàng)造,卻也不是科學史上劃時代之作。
由此可見,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和一個國家的重視程度,和一個社會的風氣,以及人們由此形成的思維習慣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從漢代的開始接觸火藥,到唐代在戰(zhàn)場上的牛刀小試,再到明清時代在軍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間竟然經(jīng)歷了兩千余年的時間。而在西方,同一樣東西卻能在很短時間內得到重視和發(fā)展,以至于后來利用中國人傳給他們的火藥做成了自身的堅船利炮,把一個泱泱大國打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鹚巸H僅是中國古代所有技術發(fā)展的一個縮影。那,是什么阻止了這些技術的發(fā)展?誠然,不是我們的祖先比外國人的.祖先笨,而是因為他們早已被那些所謂的“正途”思想束縛的寸步難行。
也許,沒有必要為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過于自豪。過長的發(fā)展歷史也許是一種不幸,始終被一種阻礙先進事物產生和發(fā)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統(tǒng)治是這種不幸降臨的源頭。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僅存于世,現(xiàn)在卻也是傷痕累累。在我們長時間的發(fā)展歷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沒能出現(xiàn)一批劃時代的,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成果,是我們的遺憾,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近兩個世紀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強的局面。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fā)展的最重要動力。一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幾千年的發(fā)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
因此,我們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僅僅能證明一點:我們華夏民族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身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但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于不敗之地!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5
今天晴空萬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們決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館之一——上海博物館參觀。
排了將近一個小時隊伍,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整個館分四層,我們決定先上四樓,依次走下來參觀。
在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幣館,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紙幣、刀幣,還有金、銀、銅、鋁錠等。館內大型電視機向我們介紹了古代硬幣發(fā)展的歷史。
然后我們又去了古代家居館,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這些家具幾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名貴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貴,而且工藝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師的靈巧手藝。
第三層是書法館和繪畫館等,我們先去參觀書法,那里的字寫得非常好,粗細大小均勻,一個個字好象被寫活了似的;繪畫館里展示的名師畫,有牧童放牧圖、荷花圖,還有一幅超長的“清明上河圖”,每幅圖都畫得非常精細,仿佛自己也進入了美麗的`畫卷之中。后來,我們又去了二樓的陶瓷文化館和一樓的青銅館、雕塑館。
通過今天的參觀,讓我又增長了許多知識,真令我興奮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參觀上海博物館活動總結01-24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02-18
(優(yōu)秀)上海博物館觀后感06-09
(合集)上海博物館觀后感06-10
上海航海博物館導游詞08-06
熱門上海博物館觀后感范文01-05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錦集[15篇]06-09
博物館觀后感01-06
博物館觀后感(經(jīng)典)05-22
國家博物館觀后感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