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孟子》讀書筆記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1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孟子》的`書。
小時候的孟子很貪玩兒,有一次,他逃學回家母親問他為什么放學這么早。孟子知道瞞不過去就把事情說了一遍,孟母聽了之后,把快織好的布給剪了,說這就像你一樣做事情半途而廢。孟子聽了之后,便發(fā)奮讀書,學識果然突飛猛進,從中我明白了:做仍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廢,在生活中不能遇到難題就不做,只要多動腦,勤思考,就會解決問題的。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2
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書《孟子》這本書講了孟子從小到大的學習經(jīng)歷。我喜歡讀這本書。
孟子的學習歷程是這樣的:孟子3歲喪父,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個人的'肩膀上。孟母很重視兒子的學習,一心想把孟子培養(yǎng)成有學問的人。孟子很貪玩,孟家旁邊有一塊墓地孟子和伙伴們經(jīng)常模仿出殯。孟子的父親也是一位有學問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讓兒子像他父親一樣有出息。為了讓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遷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經(jīng)常模仿賣貨的、打鐵的、殺豬的。于是孟母有把家遷到學宮附近。學宮是讀書勝地,許多人在那里學習。孟子初送到學宮,還很用功,不久,孟子又開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課,他突然想起村東湖中的天鵝,想射一只來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于是趁老師不注意,溜了出去。母親知道后把辛苦織的布剪斷。孟子見了母親割斷的布,恍然大悟。于是孟子開始好好學習,最后成了一位大學者。孟子雖然很貪玩但是他能洗心革面、大徹大悟這種精神也是值得學習的。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3
孟子見了梁惠王時的說詞。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已矣!泵献釉裕骸按笕苏撸员匦,行不必果,惟義所在!薄拔┝x所在”,這就是孟子義利之辯的最后結果。由此可見,董仲舒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程頤所謂:“人皆知趨利而避害,圣人則更不論利害,惟看義當為不當為”,皆與孟子的.“惟義所在”觀點合若符契,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顯然,在孟子看來,仁義乃人之為人的本性,“居仁由義”的目的非為別的,只為實
現(xiàn)其人之為人的本性。
不過,朱熹《孟子集注》說得好,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過不唯利是圖而已。孟子之所以說的那么堅決,是因為當時的人唯利是圖不知世上有“仁義”二字,所以拔本塞原而救其弊,此圣賢之心也。
對于我們今天來說,可用圣人孔子的“見利思義”來調節(jié)。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4
孟子:民本思想的先驅者。
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孟”思想后來也成為中國封建思想的主流。
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學”思想加以發(fā)展,提出了“王道”、“仁道”的學說!巴醯馈本褪窍韧踔,就是用“仁義”來治理天下。孟子提出這樣的政治理想,根源于他的民本思想。隨著奴隸制的逐漸瓦解,人的價值提高,戰(zhàn)國時期人的力量更充分地顯示出來,統(tǒng)治者也不得不重視百姓的力量,于是重民思想發(fā)展起來了。孟子更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钡拿褓F君輕思想。在此基礎上,他還提出了暴君可誅的主張,還指責了暴政之下嚴重的階級對立:“庖有肥肉,廝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孟子的王道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和社會變革中的.作用,有合理的民主因素。但他的思想依然是剝削階級的,他雖然看到了社會分工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現(xiàn)象,但他以社會分工為理由來論證社會上剝削制度的合理性。
孟子提倡仁政說的基礎是性善論,他的性善論是道德論和認識論的統(tǒng)一他提出要找回善心,就要按照“盡心”、“知性”、“知天”的認識路線,這便是孟子的認識論,這種思想雖然是唯心主義的,但它的進步性是注重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是對西周以來傳統(tǒng)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天命觀作主觀主義的改造。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5
讀了《孟子》之后,我明白人生的一些哲理,收獲了為人處事的方法,感到自己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了孟子在學習與傳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時說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摯的語言與行動。書中一個個小故事不但給人們帶來道理,同時還反映了當年諸侯之間相互爭斗的黑暗官場,體現(xiàn)了當時人民對光明,對公正的的向往。這本書一共有一百一十個小故事,讀完后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拿“反省”來說吧,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我愛人,人卻不親近我,我治理人卻不能把人治理好,我就應該反省一下我的仁愛與智慧,我敬禮人,人卻不回敬我,我就應該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沒有問題。大凡做事不能得到對方應有的'反應,就應該在自己的身上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順應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歸服你了” 。結合生活實際,我對這個小故事理解是這樣的:《詩經(jīng)》上曾經(jīng)說過:“常常思念行為是否合于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圓滿的幸福。 ”人與人相處,就像是照鏡子,你對鏡子笑鏡子中人也對你笑。
讀了這本書我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心靈的盛宴,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追尋孺家之美,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孟子》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04-19
《孟子》讀書筆記范文6篇07-18
孟子的座右銘07-26
孟子經(jīng)典語錄06-20
孟子兩章教案07-06
《莊暴見孟子》教案11-21
《孟子》兩章教學反思03-20
《孟子》心得體會09-28
孟子心得體會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