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師教學機智例談》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師教學機智例談》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師教學機智例談》讀后感1
我們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不同個性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遇到事前難以預料的特殊問題,從而干擾教學的正常進行,妥善解決這些突發(fā)事件可以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教師隨機應變地對教育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進行迅速、巧妙而正確處理的心理能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一種重要心理活動。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缺乏教育機智的教師,無論怎么研究教育理論,永遠也不會成為實際工作上的好老師!
那么,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發(fā)揮教育機智呢?最近看了《名師教學機智例談》這本書,使我收獲很多。
其中,錢守旺老師的這篇“教學中出現10個以外怎么辦”印象最深刻。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使怎樣地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制,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痹诮虒W過程中,教學情境瞬息萬變,錯綜復雜,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種種偶發(fā)事件,它需要教師正確而迅速地作出判斷并妥善處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教學機智,否則,縱有高超的學識,也難以真正完成教學任務。像現在家常普遍重視家庭教育,課堂上“老師還沒有講,學生就已經會了”的現象是經常出現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我們重新考慮教學的起點。有時課堂上學生會提出教師沒有想到的問題,這時我們教師該怎么辦呢?錢老師很好地做了詮釋。教師要勇于直面學生的非預設生成,積極地對待,冷靜地處理,把學生的這些非預設生成盡可能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資源。教師的備課無論如何周密,課時計劃的編制不論如何詳盡,都畢竟是事前的計劃。在教學實踐中,難免會碰到種種預想不到的情況,這都需要教師作出臨時的修正和調整。
課堂教育機智的發(fā)揮,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敏銳地洞察學生總體學習情緒,及時恰當地利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予以調節(jié)。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幽默者的心是熱的”。課堂教學中,有時老師的幽默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洽學習氣氛,增強學生組織紀律性,點染學生答題的情緒,使其精力更加集中。課堂上遇到學生心不在焉的時候,最有害且又最不科學的辦法是板起面孔訓斥。一個素養(yǎng)高,有教育機智的教師是不會采取這類方法的。在枯燥而緊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適當加一些得體的幽默,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幽默精神,而學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學生心靈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條件。
課堂教育機智的.發(fā)揮,首先要求教師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一視同仁,把學生看成是活生生、有著豐富情感世界的人。遇事不該不假思索就以教師的威嚴壓制學生,動輒發(fā)怒、批評,凡事多聽聽學生的想法,便可能化解一場誤會,甚至收獲一份欣喜。還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苯處熞坏┌l(fā)現自己處理問題不當,就該立即糾正,決不能一意孤行,使課堂氣氛僵化甚至釀成大錯。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應當尊重和保護他們正常的興趣和愛好,幫助他們發(fā)展健康的有益的心理品質,而不是一味強制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對于學生的處理,應以正面引導為主。
課堂教育機智的發(fā)揮,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功底,善于分析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以及心理需求,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良好心理品質。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理論修養(yǎng)和教學實踐為基礎,善于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并及時巧妙地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各種事端,給每個學生,特別是差生以關懷和愛護。教育機智的發(fā)揮還有賴于教師知識的積累、靈活的應變能力,因為教學中的許多因素都是在變化的。在教學中要善于因勢利導,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
課堂教學過程事一個開放的、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和非預定性的因素,它無法預料!肮(jié)外生枝”事不可避免的,就像一束火花,稍縱即逝。當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教師能否隨機應變,在短時間內想出對策,巧妙地加以引導?能否正確地運用教學機智,解決課堂中出現的“突發(fā)時間”,從而使課堂上的一次次以外轉變成教學中一次次精彩,給課堂帶來“意外收獲”?我想《名師教學機制例談》會給你帶來全新的啟迪。
《名師教學機智例談》讀后感2
進入新課程,撲面而來的是新詞匯引領的新理念。隨著新課程的縱深,新詞匯變成了舊詞匯,理念也說得越來越順溜,而實踐――課堂操作――教師每天要做的事,或者說,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成為新的焦點,F在的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已是一種新“常規(guī)”,隨之而來的課堂教學非線性結構帶來了一些新挑戰(zhàn),如“預設與生成――節(jié)外生枝怎么辦”、“有效學習――怎樣選擇教學策略”等,是我們實踐中常見困擾。
這些問題,名師當然也會碰到,他(她)們是怎么應對的,又是怎樣想的!睹麕熃虒W機智》是一本名師的課堂實踐案例,記錄了名師的實踐及所思所想。
通讀掩卷,三點感受:
1.“道”“術”結合生成智慧。教學機智表現出來的,做出來的,看得見的部分是“術”――教學過程的謀略與方法。其背后是教師自身的“道”――是教學過程中的信念、價值觀和倫理標準,是隱的部分。“道”為原則,“術”為方法,內外兼修,產生了教學機智。比如,學生層次不一,課堂上好學生常!邦I先一步”,要學的內容有的學生已經知道了,上課時經常要“叫”出來,怎么辦?名師們應對方法不一:①有的名師請他做“評委”(p44、45)評判別的同學講得對不對;②有的名師處理成“請你悄悄地告訴老師”;③有的名師則順勢應接話題:“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吧”(p10)。這些應對,結果都是讓教師繼續(xù)面向大多數學生展開后續(xù)教學,但效果不同。第一種應對,好學生更加專注傾聽其它同學發(fā)言了,因為有評委的責任在身。第二種應對,好學生暫時會不發(fā)出聲音影響別人,只悄悄地告訴老師――有一種神秘感,不過只有老師知道,而沒有同學敬佩的眼光似乎有點不過癮。第三種應對,暫時冷處理,順勢轉移話題,好學生可能會有點失落。很難判定哪種效果好,但都不是簡單制止,粗暴斥責。效果的不同折射了教師“道”的不同――學生觀,道有境界,術就有高低。很贊賞書的一句話:“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也許,瞬間的靈感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點,一個側面,但從中我們能夠透析出教育行為背后的,但卻是自覺的教育思考、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p57徐芳《游戲帶來了靈感》)
2.教學機智是一種情景性知識。需要我們不斷在課堂中錘煉。
教學機智表現出來的行為很難模仿。因為這些應對是在一定的情景中有效,離開了特定場合很難說是“智”,這是我讀《教學中出現10個意外怎么辦》一文時的感覺。在讀的.時候總覺得提出的問題很好,很對,但所給出的指導“隔靴搔癢”,從某種角度去看,還很不“智”。因此,名師的機智(如《變被動為主動》、《弄拙成巧》)我們可以去揣摩,思考其背后理念;可以去引申,假想不同的情況他們會如何應對。更應該在實踐中積累案例,反思場景,積極應對。
3.怎樣生成智慧
(1)行思結合,且行且思。“在意識中思索的東西只有讓它在潛意識中醞釀一些時候才會成熟。功夫沒有錯用的,你自己以為勞而不獲,但是你在潛意識中實在仍然于無形中收效果!边@段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智慧迸發(fā)的前提,也就是說,智慧不是憑空生成的,不是“飛來石”,而是厚積的結果,是平時的積淀遇上特定的情景自然綻放的美麗。
。2)要利用機會教不同的學生。從名師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學機智和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密切相關。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至少有三種: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來源主要是經授受獲得,或來自書本、或得自進修等,獲得的多少與深淺與我們自身的學習有關。
而實踐性知識的獲得主要來自自身,一方面自己要有悟性,另一方面取決于交往的學生。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教師交往的學生類型越多,自己的應對經驗會越多。我們自己都有主教的班級,一般個把月的時間,師生之間就比較熟悉了,因此我們的預設也少有意外,少有機會磨煉我們的機智。我們不能像名師那樣有機會在全國各地上課,但可以在同年級、校內其它班級、支部片等進行借班上課,在適度的未知情況中工作更能激發(fā)出我們內在智慧。
【《名師教學機智例談》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名師心得01-04
談教學反思05-22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書筆記11-10
《談生命》教學反思04-08
談禮貌教學反思01-21
《談生命》教學反思06-23
談教學反思最新05-22
談教學反思參考05-22
《談禮貌》教學反思02-19
談生命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