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草船借箭片段學生個人讀后感-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草船借箭片段學生個人讀后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三國時期,曹操、孫權(quán)和劉備各自領(lǐng)導著不同的勢力。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嫉妒,想借機陷害他,要求他在十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然而,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任務,并立下了軍令狀。他私下里找到了魯肅,借來了船、草把子以及一些軍士等,并讓魯肅保密。前兩天,諸葛亮沒有任何動靜,直到第三天凌晨,他邀請魯肅一起坐船前往曹營。當時,大霧彌漫,曹操看見有敵船靠近,怕其中有詐,就命令弓箭手放箭。諸葛亮看到箭矢飛來,便調(diào)轉(zhuǎn)船頭,讓另一側(cè)也承受箭雨。天亮后,諸葛亮帶著數(shù)萬支箭回到了自己的陣營。周瑜得知此事后,深深地感嘆自己遠不如諸葛亮聰明智慧。
諸葛亮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有人說他是天賦異稟,但我認為這并不是全部原因。他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預測天氣的方法,才能夠在知道有大霧的情況下,自信地說出“只要三天”。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聰明而且勤奮的人,這樣的狀態(tài)才能讓他在關(guān)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一個人只有平時勤奮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和技能,才能在關(guān)鍵時刻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幫助別人或者保護自己。這樣的人才能夠成為榜樣,被大家所肯定。相反,如果一個人到了生死關(guān)頭才恍然大悟,想要拼命學習,那已經(jīng)來不及了。因此,諸葛亮之所以如此聰明,是因為他平時勤奮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他的成功不是因為天賦,而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聰明的人總是會被人妒忌,周瑜妒忌諸葛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周瑜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心中容不下他人。他一旦知道了有人才能比他高,便會用計陷害他,讓他置于死地。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妒忌是人們經(jīng)常會有的,但他這種不擇手段的毒害別人,最終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最后還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諸葛亮連氣三次給氣死了。更可恥的是,臨終前居然還說“既生瑜,何生亮”這種話,連要死了的時候還恨別人,對于這種執(zhí)迷不悟的人,簡直是無藥可救了。
所以,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這種不斷上進的精神,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在生活中,千萬不要像周瑜那樣有強烈的妒忌心理,要心胸開闊,才能長命百歲。
【草船借箭片段學生個人讀后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草船借箭》中學生讀后感04-01
小學生草船借箭的讀后感03-15
草船借箭小學生讀后感03-18
愛的教育片段讀后感03-09
《草船借箭》中學生讀后感3篇04-01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04-15
草船借箭讀后感04-14
(經(jīng)典)《草船借箭》讀后感04-04
《草船借箭》讀后感02-15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