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匯編(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曾國藩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湘軍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始人。由于其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的偉大事業(yè),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縱使曾國藩取得了如此驕人成績,并不是因為多么天賦異稟,而是在于一個勤字。《曾國藩家書》修身篇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能勤能敬,愚人有先知”,愛因斯坦也說過成功等于百分之99%的汗水加1%的天賦。聯(lián)系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巴不得想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有時候就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以至于不顧實際完成的效果,以次充好,重復勞動,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作技能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曾國藩所說的手勤、腳勤、口琴、腦勤、事勤,相信勤能補拙,堅持到底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會出現(xiàn)。
《家書》敬、恕有云“聞有逆耳之言,當平心考究一番”,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隨著我們的知識、閱歷、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做事情也會更加有信心和決斷,但是事物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們必須保持謹慎、客觀、包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僅豐富自己的思路,還能是事情更加圓滿的得以解決。
《家書》挺忍有云“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世事紛擾,前路不知道有多少坎坷崎嶇,委屈在所難免,但是越是委屈,越是歷練胸襟、成就自我的最佳機會。委屈的'時候,你所做和所為也是展示的個人修養(yǎng)和風度,為自己的人生積累不一樣的財富。著眼于復雜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之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委屈,伴隨著會有各種埋怨和指責,但是靜下心來,其實此時一個忍字就可消了無窮災禍,一個足字 即可省了無限營求!昂涂上嗽梗套阃藶男恰。不論如何,為人處世,盡一份心,做一日事,不要過分計較成敗得失,路還很長,放眼遠方,踏實腳下,如是即可!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2
一、多讀書
曾國藩出身于農(nóng)民世家,天資并不聰穎,如何能夠成為一代鴻儒呢?讀書是一個重要因素。
曾國藩總結出的讀書方法主要有三條,要讀經(jīng)典;一書不盡,不讀新書;要培養(yǎng)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這三條非常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借鑒。
在講到怎樣讀書時,他寫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二、常自省
曾國藩一生不僅“無一日不讀書”,他修身養(yǎng)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稱道。32歲的曾國藩,寫下了有名的《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謹言;養(yǎng)氣;保身;作字;夜不出門。
最難能可貴的是,自寫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歷程,他幾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
曾國藩在致九弟的`信中引經(jīng)據(jù)典,歷數(shù)從古至今一些強勢人物的悲慘結局,告誡諸弟加強自身修養(yǎng)而不是與人爭強斗狠。
三、誠交友
俗話說:“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國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則,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們學習。
八交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去圍著;肯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
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我們學習曾國藩,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他身上那種持之以恒讀書、勤勉、謙恭、恒心、堅韌反省、以誠交友的可貴精神。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3
前段時間在好友的推薦下,利用每天早上坐地鐵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的終于把曾國藩家書看完了,感觸頗多,他之所以這么有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時常反思自己的過錯,勸誡他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面對面在和曾老對話,從他的日記中也可以看出其實曾老也是一位很普通的人而已,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
曾國藩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究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繼成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的`又一儒學大師。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寫日記了,曾老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人無完人,他年輕時也犯過很多的過錯,但是他懂得每日反思自己的的得失,他取得了在別人看來很大的成就,在做人做事方面,卻依然低調謙虛,才有這樣的成就,我有個同事他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堅持寫了好幾年的日記,這是一個好的習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呢,從開始寫日記開始,已經(jīng)寫了幾個月了,現(xiàn)在回頭看看當時的自己做的事情有時候還挺好笑的。
也有很多不對的地方,這也是一種成長,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呀,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堅持持續(xù)輸出和反思下去。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4
看過《曾國藩》傳記后,開始留心有關曾國藩的一些東西,在中外名篇導讀中讀到《曾國藩家書》其中二則,感觸深厚,曾國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國之棟梁,家之支柱,父母之孝子,最好的哥哥,仁慈的父親”。
《曾國藩家書》收錄其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大致可分為治軍、為政、修身、治學、持家、處世、理財、交友、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窺斑見豹地探索曾國藩一生之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內(nèi)心和思想世界。曾氏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他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儒家講“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曾國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篤學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他認為家族興旺不在積銀兩、置田產(chǎn),而在出賢子弟。他在政事繁勞、軍務緊張之際,總共寫出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萬字的家書,涉及社會生活、人際交往、家教家訓等各個方面。讀《曾國藩家書》不僅僅讓我學到了其許多治家、治學、修身、立志、從政等方面的知識,我感覺是在和一顆偉大而豐富的心靈在對話,不知不覺中,心中涌起了敬意,人生境界得到了凈化和超越。
曾國藩是一個“理學名臣”,通過他的家書,他給我留下的印象是“規(guī)行矩步”,“誠心敬意”,“忠、誠、篤、信”。其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實現(xiàn)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理學名儒”,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首先,他是一個成功者的形象,及其歷史坐標?婆e入仕,在他進入到封建政權這個機構后,世界資本主義已經(jīng)開始沖擊中國的大門,英國的船隊已經(jīng)一次一次地北上游弋,戰(zhàn)爭已經(jīng)是一觸即發(fā)。太平天國起義,并且橫掃大半個中國。在這個時候,他受命治國平天下。他開創(chuàng)他的湘淮軍政集團,拉開了洋務運動的序幕,并且在他的生命的最后,推動了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從他的生平看,我覺得他是一個成功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
其次,他是一個大節(jié)不含糊,具有強烈的道德感和文化使命感,履行了中國文人的歷史責任。太平天國起來以后,曾國藩興辦團練,來帶孝出征,抗拒太平軍,所以他是一個有一種道德使命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人。從他的那篇《討粵匪檄》看,他幾次臨危受命,留下遺書,準備以死報國,在安慶決之戰(zhàn)中,他孤軍深入前線,受到了李秀成的十萬大軍的包圍。在受困的幾個月中,面對驚濤駭浪,心驚膽戰(zhàn),在他給朋友的信中曾說到,其是如何驚濤駭浪中度過的,心已操碎,膽已嚇破,但他誓死不撤安慶之圍。大敵當前,曾國藩忠誠不二,所以我認為其大節(jié)不含糊,具有強烈的道德感和文化使命感,履行了中國文人的歷史責任。
再次,我認為曾國藩是個亂世中仍很清醒的人,看得清大方向,抓得住大關鍵。比方說創(chuàng)建湘軍,赤地新立,拉出一支部隊來,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穩(wěn)定自己的地位。建水師、辦現(xiàn)代軍工、派遣留學生、平內(nèi)亂御外患,興洋務。
最后,我看到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人之路。他一生恪守“三綱五!敝,認為“君雖不仁,臣不可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彼旧淼摹耙远Y自治,以禮治人”,“執(zhí)兩用中”,“持盈保泰”,“剛柔相濟”,“勤、儉、謹、信”的自我修養(yǎng),其家訓的“八本”、“八字”、“四條”、“四敗”,“忠、孝、悌、仁、義、禮、智、信”。這就是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這一切都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向來治家極嚴,有章法,并諄諄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國藩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隨想而至,揮筆自如,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濕潤雋永的文辭,語重心長的告誡,誠摯由衷的認錯;一派慈和,一派忍讓,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單單從字面上就能看到他在身體力行教育子弟治家、治學、修身、立志等,讓人驚嘆,讓人折服?v觀歷史前后,空前絕后,有誰能像曾國藩一樣,為官清正無私,舉賢若渴,為將機智沉穩(wěn),步步為營,為儒謙和內(nèi)斂,毫無文人的狂傲之氣,為父兄嚴于律親,不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是一個讓人無法讀明白的人。
然而與曾氏家教比較,現(xiàn)階段我們的教育目標發(fā)生了偏差,過分的重視“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社會和家庭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xiàn)象。但《曾國藩家書》里強調的勤勞、謙遜、戒驕、寬容、堅忍、自強等品質,在我們的教育中卻所剩無幾。
曾國藩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nèi)外。在其家書中或許已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对鴩視分袑Φ、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
我建議大家都完整地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5
《曾國藩家書》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前不久,我讀完此書,深深感受到了勤儉節(jié)儉乃是修身立人之本。
勤儉自持,不分官宦黎庶。“余服官二十幾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曾國藩位至宰輔,不當自我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向帶領子女住在鄉(xiāng)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狈蛉嗽诩沂譄o余錢,親自下廚、紡織,因一生習勞習苦,厲勤從儉,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勤儉自持,重在嚴于律已。“孫等在京,別無生計,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曾國藩常常因為沒錢孝敬父母而內(nèi)疚,因沒錢養(yǎng)家而深感揪心,而當時曾國藩剛剛“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按理說應當有絡繹不絕的黃金白銀送過來,何至于連家里都無法接濟呢不經(jīng)商、不收受賄賂,處處嚴于律己,以至于窮到連回鄉(xiāng)省親的資費都沒有的地步。
勤儉自持,更好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舊”,曾國藩不僅僅以身作則,寧窮不貪腐,還為身邊人樹立了榜樣,立下了規(guī)矩,堅持清貧。正因為在朝為官,就更要寬人嚴己,更要約束親戚鄰里,做到了慎微,慎獨,慎權。家書箴言,放之于當世,多少領導干部倒在反腐的利劍之下,皆因沒有管好自我,沒有管好身邊人。
勤儉自持,是家興之基,更是國強之本。自從中央倡導節(jié)儉以來,全國人民積極行動,僅“光盤”行動,每年在餐桌上節(jié)儉的脂肪量可達800萬噸,相當于1500萬噸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視為微不足道的`餐桌殘余卻能減少每年1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以小見大,厲行勤儉節(jié)儉,反對鋪張浪費,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僅僅將節(jié)儉之風興起于一時。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禮貌的今日,我們黨員干部有職責更注重勤儉自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為干部。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6
在書店中,這本書往往被附上“成功學”、“人生哲理”等標簽,或者說我們對曾國藩本人也是這種感覺,但這本書的重點更多在于“家書”二字,以日常為主,記錄了曾國藩與父母、兄弟、子女日常點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處世之談,又不乏治軍從政之道。透過這些平實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潔”一一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就文風而言,曾國藩的筆下沒有半分居高臨下的傲氣,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仿佛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話語,而只是一位知識淵博、深諳處事之道的長者的人生體悟。當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內(nèi)容并不是直接浮現(xiàn)于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從中領悟。
《曾國藩家書》強調勤勞儉樸的生活方式,這是曾氏齊家的價值準則。農(nóng)耕文明生產(chǎn)力低下,物質財富有限,不能不強調勤儉。曾國藩出身于貧寒農(nóng)家,即使為官后沒有忘記兒時生活的艱辛和勤儉的必要。咸豐六年九月給兒子紀鴻的信中說:“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睆母苯拥膩碚f,即使曾國藩的官階已經(jīng)很高,但他仍經(jīng)常回家告訴家人要勤儉、要養(yǎng)豬養(yǎng)魚等等,只要做好這幾件事情,就算家里沒有人做官,也能過得很好。對于曾國藩的勤儉主張,不僅僅要從物質和經(jīng)濟層面理解,還要從道德和精神層面領悟。儉以養(yǎng)德,勤儉能調補心態(tài),培養(yǎng)品德,在曾國藩看來,勤儉是君子所為,是孝悌要義,更是保家之道。
《曾國藩家書》強調持之以恒的“恒”,這是曾國藩約束自己的做事準則。在曾國藩看來,要成其事,非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須從恒字著手。”他曾以烹調食物比喻讀書:如果“今日半頁,明日數(shù)頁,又明日耽擱間斷,那數(shù)年而不能畢一部”,正如烹食物“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之”。家書中,他常常以身作則,叮囑兄弟堅持讀書!坝嘧允鲁跻涣⒅咀孕乱詠,雖懶惰如故,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曾國藩家書》強調靜能生智,這是曾國藩提升自我的上升準則。曾公要求不論軍旅忙碌如何,每天都要靜坐四刻,反省自身。曾國藩一直堅持寫日記反省自己,對于自己的缺點,曾國藩向來都是毫不隱晦直接記錄,并且靜坐以思考做事章法。正因為如此,我們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國藩從一個有著很多缺點的普通人最終成長為一代大儒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做到但又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很多時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大抵是因為沒有靜下來,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復盤,“靜坐四刻”,反省自我。
曾國藩家書不僅是他嚴于治家、治軍、修身養(yǎng)性的真實寫照,其傳承的'思想文化精神也澤被后人。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fā)了人們的雄心壯志,也引發(fā)了浮躁之氣,人們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行為比比皆是,不能腳踏實地。這部家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富有特色的家書也將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精神財富的一部分,對中國家教產(chǎn)生恒久的影響。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7
讀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難在堅持和用正確的心態(tài),想想這幾年以來,確實為數(shù)不多的事情堅持下來了,掰指一算就只是吃飯和睡覺了。曾經(jīng)多次計劃要自己培養(yǎng)讀書的習慣,最終都被看看手機,看看電視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無果而終。也有多次躺在床上反省自己規(guī)勸自己“戒手機”“戒電視”,最終意志力戰(zhàn)勝不了這病入膏肓的“手機癌”,要不是公司的這一規(guī)定,或許還是很難拾起這本書來。
這本書叫《曾國藩家書》全書共有373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書是用古文言文和白話文一體記述的。
對于曾國藩的印象已經(jīng)很模糊啦,印象中是高中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有記載。讀這本書首先讓我重識了歷史,又增長了知識。讀書時有益呀。
因為時間不長和讀書的速度和技巧也還沒有把握,目前此書只讀至約三分之二處。但已經(jīng)深深的被曾國藩先生的為人處事及人格魅力所折服。
首先說到學習,在那個科舉決定功名的年代里,曾國藩在家書中勸慰諸位弟弟們“殊不知看書與考試全不相礙。彼不看書者,亦仍不利考如故也,不然,則年歲日長,科名無成,學問亦無一字可靠,無日不看書”。誠然讀書不能使每個人必然成功,但必定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氣質、生活環(huán)境、方式、接觸的人和事,成功的機遇就在這些改變中。作為職場角色中的我們,相信讀書也可以讓我們有更好的氣場來面對客戶。清空杯子再注滿,每日堅持讀書。所以我也要把這個事堅持下去。
其次曾國藩對于家族的責任感尤為讓人欽佩,這或許也是“家書”的由來,遠在外為官,只有通過書信來聯(lián)絡和關心著家族成員的`點滴。
其中說到家和萬事興,治家的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意味悠長!提倡節(jié)儉,好習慣,家人勤勞、正氣、家里上下都要做家務事等。曾國藩作為家中九兄弟姐妹之長兄,在孝敬父母叔父母都做了很好的典范。曾國藩更是用自己的事例總結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jīng)驗教育諸兄弟,作為兄長對弟弟妹妹們,作為父親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真的足以作為現(xiàn)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榜樣。檢討一下自己對于父母新的孝敬關心,對兄弟姐妹的關心關愛就太不夠了!
第三就是為人處事,曾國藩告誡兄弟姐妹要向道德高尚有才華的人學習,不論年齡是比自己長的還是年齡比自己小的,拜他們?yōu)閹煟瑢W習他們的為人處事。這個也是我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態(tài)度。凡事留有余地,雅量能容人。位居高官卻常常勸導兄弟子嗣們要謙卑,不能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要低調,另外要禮待家丁,從要求家里人要做家務也可以看出,這些教育理念都是現(xiàn)代教育的典范。
書還沒有讀完,后面要繼續(xù)習讀。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8
有句話說:”若覺中年無作為,勸君重識曾國藩!币艺f學知識不問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記得第一次翻開《曾國藩家書》時,還是17年的一個盛夏,最近實在書荒,不由得再翻起這本收錄了半個圣人的書信故事,更得來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隨記一下在書中得來的感悟。
曾國藩說:”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為別人所顯現(xiàn)出來的一些小缺點,而忽視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優(yōu)點,也不要因為與他人有了一些小過節(jié)就忽略了別人以往幫忙過你的大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只要做事就會犯錯。
這兩句話都是告誡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一些小錯誤,一點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與你產(chǎn)了一點小恩怨以后,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帶給你的恩惠。
《禮記》:”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這句話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看重一個人于是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更多的缺點,因為厭惡一個人最終反而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不少的優(yōu)點。
所以說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必須不要憑第一感官去定義一個人。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觀、公正地看待他的缺點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從古至今,沒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懶”字罷,不管你學識多高,家境如何,懶惰的人,終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有大才大識的人,最終失敗無非是因為一個”傲”字,這種人自認高人一等,不懂謙虛,最終曇花一現(xiàn),消失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
劉邦有一次問韓信:”你說我最多能帶多少兵?”
“主帶兵無非十萬爾!
劉邦又問那你帶兵能帶多少?
“多多益善!
不久后,韓信被殺。
不能否認韓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稱他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個不能善終的下場,也并非就不是我上頭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評論說中國有四個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國潘只占了半個,因為他沒有創(chuàng)立自我的理論,他所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個圣人為標桿,自身奮進。
依我拙見,曾國潘一勤,仁,義,知世故,懂進退,已是我們后學習之典范,稱圣與不稱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話出來的,可是圣人能被稱圣,自然是他們的思想,言論,行為值得被后人所習,他們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夠被立為標桿。
再次拜讀過曾國潘家書之后,更感慨還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為人處世的事故值得我們學習,此書在中華五千年凝聚文化中國傳統(tǒng)清官,他們的特點是寧折不彎。但海瑞一被官場排擠打擊,無法調動一切可能的力量,來辦成一些真正有益于國計民的大事。官場之中,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強者,恰是表面上看起來謙虛退讓、大度包容之人。曾國藩有意取海瑞一塵不染之實,卻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他的選擇,遠比做”清官”更復雜、更沉重、更不易。
我喜讀史書,喜讀傳記,但平日輕易不愿讀近代史,因為讀后往往令人義憤填膺。讀曾國藩家書,更多是出于對斯人的由衷欽佩。讀他與祖父、父母、叔父、諸弟、子女等的封封家書,理解其中每字每句的含義,感悟頗深,這也得益于學時代良好的古文基礎!贝蟮財(shù)萬里,人于其中,晝僅一室、夜僅一榻”。是啊,人于天地間何其渺小,人的一于千萬年間何其短暫,即便如此,我們而為人,要養(yǎng)心、虛心、慎獨、立志,要做謙謙君子,要做于國于家有益之人。從家書中,篇篇可見曾國藩其孝、其儉、其家庭的和睦、治家的威嚴。我總結了幾條,即使今日看來,也頗有教益。
其一,”治家貴嚴”。這是曾國藩一奉行的準則,他對子女、兄弟的教育,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家人們和睦相處,崇尚儉樸的家風。他穿的衣服,布袍鞋襪,多為夫人親自所做。嫁長女時,陪嫁費用不超過二百兩白銀,遂成定制,嫁幺女亦如此,娶兒媳也絕不鋪張浪費。他吃飯僅一葷,即使當了大學士后仍每餐仍是僅一個葷菜,人稱”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葷”也。這樣克勤克儉的總督,天下能有幾人?
其二,知足常樂。他說:”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有孤虛,地闕東南,末有常全而不缺者!敝愠肥俏覀冎袊巳私灾墓庞枺嬲龅降娜藙t寥寥無幾。人們對金錢、權利等世俗欲望的追求常常不能停止。曾國藩教育子女,”境地須看不如我者”,要多想歡樂的事,快歡樂樂過每一天,我們平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其三,慎獨。”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思誠則神欽!豹毺帟r謹慎,則心胸安泰;端素恭敬,則身體強;追求仁義,則人們心悅誠服;信守誠意,則神靈欽敬。是啊,一個人獨處時的狀態(tài)是最最真實的,于獨處時、細微處最可見一個人的素養(yǎng)。外表要整齊嚴肅、內(nèi)心要思慮靜定,這也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部分。要有愛民惜物的胸懷,大公無私,到達孟子所說的”俯仰無愧于天地”的境界。讀這些話,我最深的體會就是完全能夠用到我們自身。
其四,立志!本佑懈呤廓毩⒅,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fā)!本右懈哌h的志向,有藐視帝王、退卻三軍的勇氣,但不要輕易表現(xiàn)出來。他還說,人在遭遇困境時,正是他的品德修養(yǎng)提高之時。這不僅僅要做到胸懷坦蕩,還要擁有健康的體魄。
其五,理財!便y錢田產(chǎn),最易長驕氣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斷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絕不怕沒飯吃!彼J為居家之道,家中不宜有剩余的錢財,不能過于安逸懶惰,能走著就不騎馬坐轎,要常爬山,鍛煉筋骨。不積攢錢財,子女就沒有什么可依靠的,就會懂得自立。他還時常拿出家里的錢財接濟親戚家里貧困而年紀大的人。
其六,為官。曾國藩認為為官最重要的是勤且廉。這兩字看似平淡,但被上司看中、讓朋友信任、被百姓信服,都需這兩字。這是對歷史經(jīng)驗的正確總結。為官不是為一己謀私利,要磊落過人,公而忘私,做到”心定、氣定、神定、體定”。為官者要知悔,既知已過,就當"改去毫無吝惜之心"。為官要愛民。曾國藩每一天早晚兩次正餐都和幕僚們一齊吃,席上國事、兵事談得很少,大多談學問文章,甚至街談巷議。這與我們所說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對我們今日仍有進取的借鑒意義。
其七,處事。首先要有雅量。曾國藩說,一個人的雅量有天性的方面,也有后天培養(yǎng)的方面。可舉一例:曾國藩與左宗棠都是我所敬佩之人,但兩人素來不和。曾國藩仕途順遂,左宗棠卻懷才不遇。曾國藩曾對左宗棠有舉薦之恩,但兩人在一些問題上觀點政見不一樣,尤其是左宗棠因曾國藩在向朝廷報功的奏折中有不實的成分,向朝廷告狀,使得兩人關系逐漸交惡。曾國藩死后,左宗棠寫挽聯(lián)一幅:”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表達了對曾國藩的敬佩和悔意。
曾國藩所處之時,國家內(nèi)憂外患不斷,但正是那樣紛繁復雜的時局,造就了我們中華民族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不圖青史虛名,但求為國為民……引之后者幾多由衷的贊嘆。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9
一部《曾國藩家書》讓我管窺到曾國藩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靈世界,感觸到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積淀。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yǎng)生等各個領域,是曾國藩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映。
自從聽高中語文老師講解過曾國藩的過人之處后,我在敬佩之余,便開始留意曾國藩的事跡。前幾年買了本《曾國藩家書》,直到疫情期間我被封控在家才得以認真拜讀!对鴩視返牟┐缶,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不少生活學習之道。
在《曾國藩家書》的修身篇中,他說“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曾國藩認為世間功名富貴是不可強求的,只有努力學習得來的知識才可以一直伴隨著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要想著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知識的積累將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積淀,最終會質變成千金難得的精神財富。
在治學篇中他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立志是人生的成功之本,我們要想在事業(yè)中有所成就,首先就需要樹立志向,但是我們不能“常立志”而要“立長志”,心浮氣躁,只能一事無成!坝凶R有恒”則告訴我們立志已定,便需要付諸實踐。有識才會發(fā)現(xiàn)學海無涯而不會因為學到一點知識而自滿自足。恒心是我們年輕人常常缺乏的,年輕人做事經(jīng);㈩^蛇尾,三分鐘熱度,而有恒才能做成事。這需要我們集中精力,致力于一點,堅定不移,不可見異思遷。如果我們能做到“有志向、有見識、有恒心”這三點,就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讀好書需要細品。以前聽人說過一句話,“曾國藩是庸人的楷模,中年人的慰藉”。在沒有仔細品讀《曾國藩家書》前,我崇拜霍去病、衛(wèi)青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F(xiàn)在我更敬畏曾國藩這般有自制力的凡人,在發(fā)現(xiàn)苦熬是人生不可回避的真相之后,他們選擇繼續(xù)熬下去。曾國藩是一個經(jīng)歷了很多失敗、結局也稱不上圓滿的人,但他身上確實有儒家最經(jīng)典的精神:自制,謙退,恒心。王陽明先生說的知行合一,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寫給父母兄弟子女的,也是寫給后世之人的人生經(jīng)驗總結。作為兒子,他孝順父母;作為哥哥,他教導體貼兄弟;作為父親,他更是為子女做了表率。讀完整本書,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年歲漸長,我也日漸接受了自己是一個平庸的凡人的事實。曾國藩的'偉大之處在于他身體力行證明了平凡的人如何生活下去,如何取得成功。大部分人的故事里沒有少年得志、沒有文治武功、沒有紅袖添香。曾國藩告訴你在逆境中“好漢打落脫牙和血吞,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從他身上你真正能學到如何在艱難的時候活下去。
曾國藩的可貴之處在于他的人生智慧有超出他自身的普適性,并不是只有管理者、處于復雜人際關系中的人才需要效仿學習曾國藩,這本書很大一部分的內(nèi)容是教導我們?nèi)绾闻c自己相處,如何對待艱難的人生,如何對待逆境,如何在忍耐中等待機會。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薄肮饰彷呍谧孕尢幥髲妱t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亦君子所不屑道也。”寫前一句話時曾國藩三十出頭,而寫后一句話時已五十六歲,這就是他一生未曾背離的信念,這就是他漫長的人生經(jīng)歷中真正震撼人心的力量。己順,示人以平和;己達,示人以謙恭;己喜,示人以沉靜。我們即使沒有那么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張狂、不招搖、不炫耀。古語云:“順境能節(jié)制,逆境方堅韌;智者不以境役心,要以心制境!辈灰蝽樉彻什阶苑猓灰蚰婢骋货瓴徽。把握好這兩點,便可無懼命運的跌宕和風浪,安享任何精彩與榮光。
世間不如意之事甚多,在那些熱血、慷慨的英雄故事之外,堅韌、自律、恒心、甚至是挺住,才是我們面對人生諸多不如意該有的智慧和人生態(tài)度。
好書需要細品,反復去讀,常思常想,汲取里面的營養(yǎng)。《曾國藩家書》是一本可以凈化心靈的好書,讓我們從中汲取勤能補拙、做事有恒的教益,做一個踏踏實實、不斷完善的豐足自我吧!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
曾國藩者:一生力戒驕傲,虛心向學,每日三省,努力修身,贏得了眾人的由衷愛戴,應付了許多難堪的境遇,還帶出了大批后學者。對此我深感自身不足之處,顧努力發(fā)奮學習,強健自我。
吾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此句,深有感觸。這一句話足以印證曾國藩一身做事的寫照。
這句話的意思是講,做事必須要有計劃從大小兩方面下手,才能做的更好,做事要有自己的底線,多方面衡量對錯,建立強大的內(nèi)心,把握心中的丈量標準,當自己一個人做事時,更應恪守成規(guī),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與行動的真正統(tǒng)一,才能敬人,愛人,行動服人,才能切實對部門的員工起到領導表率作用。
葛洪有書云:“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弊鳛橐幻块T領導,我時刻謹記,言必行,行必果,時刻保持謙虛之心,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具體分析情況對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不要聽不進去,虛心聽取他人建議,順勢合理引導,才是為大智大才。
作為采購部的經(jīng)理,更是采購部的普通一員,我們時刻警醒,要做好日常每一件事,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有可能就會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們也經(jīng)常自省,怎樣優(yōu)化流程把小事做好,記得又一次內(nèi)部培訓中講到一個故事:
當年麥當勞在臺灣招人,韓定國應聘時,麥當勞訓練員工的第一堂課就是從洗廁所開始的,這讓我們所有人深有感觸,認識到只有先從卑微的工作開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為尊”的道理。韓定國后來之所以能成為知名的企業(yè)家,無不是從開始就能從卑微的小事做起,做別人不愿做的事情。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要輕視每一件小事,因為每一件大事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構成的,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輕視的,甚至是不愿意花力氣去做的,但是只有用積極的態(tài)度干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做大事。
想做好大事,內(nèi)心要足夠強大,要沉穩(wěn),細心,膽識,大度,還要有誠信與擔當。
面對事情,要敢于決斷,克服猶豫不定的習性;挑戰(zhàn)弱點,徹底改變自己的缺陷;突破困境,從失敗中撮成功的.資本;抓住機遇,善于選擇、善于創(chuàng)造;發(fā)揮強項,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調整心態(tài),不讓情緒傷害自己;善于交往,巧妙的利用人力資源;擺正心態(tài),敢于面對現(xiàn)實;強大自我,具備成功的條件;以身作則,起到良好的先進表率作用;服從公司安排,敢打硬仗,敢打攻堅仗。
作為一名部門經(jīng)理,我經(jīng)常教育下屬,虛心學習,強化意識,立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同時,積極響應公司號召,建立學習型團隊,制定每月讀書計劃,每月總結思想感悟,從思想上扭轉簡單原始采購方式的理念,積極尋找突破現(xiàn)有采購模式的方法,為公司的發(fā)展壯大,不斷的獻計獻策,保駕護航。
在此,我僅代表采購部向大家保證,一定時刻把“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這幾句話落實到實處,落實到明處,作為采購部以后做人做事的明鏡,懸掛在每個人的心間,讓公司領導對我們放心,讓領導對我省心,讓客戶對我們安心,讓一個新的學習型團隊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1
讀完《曾國藩》意猶未盡,讀到后面戀戀不舍,不舍把他讀完,這本書唐浩明寫的《曾國藩》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接下來淺顯總結一下本書和對自身的思索。
曾國藩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知人善用,注重修身一直以來都心存善念,當敗太平軍時很多人勸他反他首先想到的繼續(xù)的戰(zhàn)爭帶來的殺戮,一心想結束戰(zhàn)爭還百姓安寧。但為湘軍統(tǒng)帥和游走于官場中的他卻又心狠手辣,為達到某種目的'不惜殺害無辜之人。
但還是理解這位一代偉人,因為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我們要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大環(huán)境下去作出思考,說到底曾國藩也是凡人,正所謂“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心不狠不足矣做湘君統(tǒng)帥,不虛偽,沒有心機城府不足矣在腐敗的官場立足。而他卻沒有停止修正自己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目前的我要學習,反省,要不斷的思索自身、思索世界以史為鑒、以銅為鏡,要有自知有能力,認識自己的不足并作出改變,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優(yōu)秀。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2
這世間有什么可以替代陪伴嗎?我想大概沒有。古時魚傳尺素,今人網(wǎng)絡互聯(lián),在古今相間的特殊年代,李鴻章以書信與至親之人相伴。李鴻章有許多兄弟,書中亦有不少勸誡弟弟的書信。小到日,嵥,大到立身處世,他常常與弟弟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或者想法!罢剐偶选薄耙娮秩缥睢,與見面寒暄相比,書信是一件更為正式的事情。無論是語氣還是遣詞造句上都需要經(jīng)過一番思量,而翻開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讀來卻不覺枯燥板正,與印象中曾老不茍言笑的形象有所不同。跟弟弟講大道理,他以稻谷和錢幣作類比,“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yè),又算余了一文錢!睘檫@一群弟弟簡直操碎了心,關于起床氣也要叮囑弟弟們“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戀。”也許是和親近的人交流,曾國藩叱咤風云的一面不見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對和自己身上流著同樣血脈的家人的關切。
《書》曰:“非知之艱,行之維艱!敝切兄,行是知之成,文人志士在知行上不得不意識到將所學用于實踐的`重要性。然而做任何事還需要有恒心!皽氐芴旆直炯子谥T弟,惟牢騷太多,性情太懶。前在京華不好看書,又不作文,余心即甚憂之!痹鴩獙τ诘艿艿膿鷳n正是當下諸多父母內(nèi)心的寫照。在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的宗族形態(tài)中,耕讀傳家是經(jīng)典的一條家訓。歷代文人墨客對于讀書的心得浩如煙海,而曾國藩在書中一語道破:“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打開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私以為書本給人最大的一個意義在于格局。書讀得多了,心胸很難拘泥在一隅之地。人在遇到事兒的時候,隱約感覺沒什么大不了,因為在書中你已經(jīng)見過太多的故事和事故。所以為什么會說勸君莫惜金縷衣,而是惜取少年時。若是閑暇時有拎起書瞅瞅的習慣,可能坡子街派出所就不會有那么多輕生的案例,年輕的生命也不會以那么決絕的方式匆匆謝幕。
家書是一條輕輕的絲帶,我在這頭,愛的人在那頭?此迫崛鯚o力的絲帶藏著不為人知的家事與情深。西晉官吏李密向陛下陳說與祖母“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曾老事無巨細的叮囑和感念,也寄寓著其對于曾氏家族榮辱與共的責任感。在通信尚不發(fā)達的年代用于聯(lián)絡家人的特殊形式——家書在媒介融合的的當下也以新的生命形態(tài)存在。例如,微信潛在地消滅了社會交往的時間和空間障礙,實現(xiàn)家人之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愿景。視頻電話功能的出現(xiàn),更是讓原先“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夙愿不再遙遠。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3
假期里,我閱讀了《曾國藩家書》,感受頗深。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過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卻日益突出。人們能夠不惜重金付諸于孩子,給孩子買最好的服裝和玩具,讓孩子參加名目繁多的特長班,可是教育的效果卻不如人意,在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身上出現(xiàn)了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的`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復合型人才,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必須能夠實現(xiàn)我的人生價值。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4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
今天想談的就是曾國藩長期以來的一個理念便是:家和萬事興。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的支持向來都是人們成就事業(yè)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家庭的和睦也從來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之一。尤其是在中國,人們所做的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有關。這條準則過去不變,現(xiàn)在不變,將來也不會變。
之所以會談到“家和萬事興”,是因為在《曾國藩家書》中提到,曾國藩在給家中寫信時,常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彼麩o論在京做官,還是戎馬倥傯,總是在百忙中寫信教導諸弟做人,督促他們的學業(yè),尤其注重孝友耕讀,綿延世澤。他說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于‘孝悌’二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務使祖父母叔父母無一時不安樂,無一時不順適,下而兄弟妻子,皆藹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學問也!
孝,指回報父母的恩情;悌,指兄弟姐妹及朋友之間和睦友愛。孝悌之學是做人的根本,更是為人處世的基礎。以仁心待人,以大局為重,才是賢者安身立命、成就大業(yè)的基石。
曾國藩有一次獲得去外地當鄉(xiāng)試主考官的機會,利用這次時機,曾國藩一下子就賺了很多錢,這比他當官以來的俸祿總和還要多,但曾國藩立刻就把這一千兩白銀寄回給了家中,還寫道:六百兩給家中還債補貼之用,其余四百兩給親朋好友改善生活。從這就足以看到曾國藩即便富裕,也仍未忘記親戚。雖然其兄弟寫信給他說這是自家錢,為何要補貼給其他人?更何況家中負債都有一千兩。按照以往的脾氣,曾國藩可能早就暴怒了,但這個時候,曾國藩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寫了一篇長長的書信,告訴他的弟弟們:其不知家中負債這么多,那不如八百兩貼補家用,二百兩給親戚改善生活,如果不行,一切由父親決定。這還不夠,曾國藩在寫完這些信后,還不忘叮囑自己的弟弟要好好寫文章,練好書法,多給他回信,多增進兄弟之誼。
“大凡做官的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而曾國藩“自問此心,覺無愧于兄弟”。他這么說,也如此做,盡管曾遭溫弟、澄弟、沅弟的誤解,然一顆為兄者的熱切殷重之心,無時不溢于紙間。弟有成則賀,弟有隙則謀;容弟誤解己之為,但不容己縱容弟之錯。曾國藩在諸兄弟之間始終是一位如嚴父一般的“好大哥”。
而如何才能做到“和”,曾國藩這樣講:“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稱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苷慶,反之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吾早歲久宦京師,于存養(yǎng)之道多疏,后來輾轉兵間,多獲諸弟之助,而吾毫無裨益于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殘之后,爾等事兩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視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從省嗇,獨待諸叔之家,則處處從厚。待堂兄弟以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期于彼此有成,為第一要義。其次則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諸昆季默為禱祝,自當神人共欽!
從以上可看出曾國藩對齊家的重視程度,其重要性在于齊家是修齊治平中不可缺少之一環(huán),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戰(zhàn)略大后方。他這樣對家人講:“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倍覅s成為特例。曾國藩封侯拜相,兩個兒子中,曾紀澤成為清末頗有影響的外交家,曾紀鴻有極高的算學天賦,是清末著名數(shù)學家,其第三四代也人才輩出,成為一常盛的百年家族。
放眼當下,“家”可能成了一種代名詞,很多人認為只要家庭沒有矛盾就好,忽略了家真正的意義。能看到這里的人,我知道少之又少,但我看到這里的時候,卻默默地流下了眼淚。一個家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真的很重要,很多所謂的育子專家都說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我的老師,一直以來都只有一個。缺少父愛的人,是永遠不可能健康地成長,內(nèi)心的缺失往往成為了日后精神或心理上地障礙,F(xiàn)在的我,可能真不如曾國藩那樣,有著對“齊家”高尚的感情,孤獨、寂寞、感性,都成為了我的一種代名詞。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去改變,去善待每一天,去好好以“孝”待母親,以“誠”待家人。我希望如今這個家,能夠成為我在未來拼搏上最溫馨的港灣。所以,我很感謝《曾國藩家書》,讓我能夠真正讀懂家的含義,也讓我能夠認認真真靜下心來,做好眼前的工作,努力成為“家”的支柱。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薄KC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殘喘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yǎng)生等各個領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有記載,曾國藩更是總結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jīng)驗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xiàn)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范。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如鄧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問題!爸翗纺缱x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現(xiàn)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xiàn)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么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曾國藩家書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xiàn)。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丛募視惺艿降氖撬亲永锬欠輰胰说臐鉂庥H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曾經(jīng)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lián)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曾經(jīng)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極度文明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曾國藩家書》一書中,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現(xiàn)在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戳嗽募視矣悬c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nèi)说乃刭|,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今天,現(xiàn)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jīng)濟可以改變?nèi)说纳顮顩r,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該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5
普通人照樣能夠成就事業(yè),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我奮斗。曾國藩成為后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老師楊昌濟談到自己的務農(nóng)之家時,楊昌濟“以農(nóng)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為勉之!贝嗽拰γ珴蓶|的鼓勵是相當大的。現(xiàn)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理想和抱負的構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chǎn)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讀家書,立家風—————讀《曾國藩家書》一書有感
20xx年春節(jié)前夕,央視記者街頭采訪“家風是什么”,引起了觀眾和網(wǎng)友的共鳴和熱議。什么是家風?你的家風是什么?不同的受采訪者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有些回答讓人捧腹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深刻的思考,比如有個小朋友講他們家的家風是每個星期都要挨揍,我不明白家風是什么,但我明白家風是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構成的,對子女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有句俗語說“一代就能闖出個富人,三代才能培養(yǎng)出貴族”,足以看出家風的“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要說道這方面的典范榜樣,曾國藩當獨樹一幟。他曾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家的家風是什么?讀一讀《曾國藩家書》,你也許會對他的家風略見一斑。本書收錄了曾國藩200余篇寫給(祖)父母、諸弟和子侄的書信,資料涉及到修身、治學、治家、理財、交友、待人、為官和養(yǎng)生八個方面。能夠為廣大讀者修繕自己家風帶給珍貴的參考,據(jù)說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受其影響很深。
曾國藩在家書中反復提到勤勉、謙恭、恒心、堅韌與自我反省。注重進德修業(yè),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與牢騷滿腹。咸豐年間,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說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誡說“此卻大不可。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鼻嗄陼r代的毛澤東正是讀了這一段金玉良言才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專心致志的治學原則。反觀此刻的學術界,浮躁之氣盛行,學術造假時有發(fā)生,師生皆不能專注于學問,直接影響到學術創(chuàng)新。學風的敗壞,必然會導致世風的的敗壞,世風的敗壞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學風,這就應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正學風才能促世風。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05-12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01-25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03-02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作文10-04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2篇03-13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2篇)03-13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4篇03-02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4篇)03-02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5篇03-02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