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與黑的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1
被血色掩蓋的信仰與榮光
當王權再度更迭——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拿破侖的事業(yè)在厄爾巴島終結,王朝復辟——時代掀起的波瀾造就了一個于連。他渴望穿上紅色的軍裝,追隨拿破侖的腳步成就一番戰(zhàn)功,卻迫于局勢而不得已將野心掩藏在黑色的教服下。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強烈反差,暗示了他的末路。當鍘刀落下,傲慢也好,自卑也罷,都會隨著塵埃落定,掩蓋在血色之中。只有那顆頭顱上空洞的瞳孔,仍癡癡凝望著他所有虛假的信仰與虛幻的榮光。
傲慢&自卑
縱觀于連短暫的一生,能輕易提煉出兩個詞:傲慢和自卑。乍看這兩種特質(zhì)似乎相互矛盾,但究其根本,它們都生自比較心。過人的天資使他不屑同庸俗的貴族相交,堅信以自己的才華應當攀上更高的地位;低劣的出身又使他處處小心翼翼,時刻恐他人的恥笑與嘲難。傲慢與自卑的交織在他心中,滋生出近乎扭曲的惡意與甚于悲憫的崇高,構成了名為“于連”的悲劇角色。
于連的傲慢表現(xiàn)得直白而富有攻擊性。在人生最初的轉折點,被瑞那市長雇為家庭教師,他心中有忐忑不安、但更多的卻是對于這份職業(yè)的輕慢,同瑞那夫人的親密關系更為他的就職提供了借口。而在進入巴黎后,“拉穆爾侯爵的秘書”一職使他不得不出席眾多貴族參加的晚宴,于連看不上他們淺薄的思想與虛偽的做派而不愿和這些“空有出身別無長處”的家伙交好,更別提諂媚。即使是面對真正的貴族千金、擁有過人美貌與出眾智慧的瑪娣兒特,他也冷眼相待,甚至會在對方驚擾他思索時出言諷刺,這份極具攻擊性的傲慢與孤高固然是于連的人格魅力之一,卻也是致命的.弱點。它令他相信他能夠成為鷙鷹,翱翔長空,完成每一次有力的搏擊;它也令他以一種超脫的眼光觀察人的行為,用上帝視角審視人在那般時代下的掙扎。
與傲慢相對的,是于連刻在心里的自卑。為了前途,他必須混跡于貴族大公間。而他呢?他只是一個窮木匠的兒子,始終擺脫不開索雷爾這個賤姓。出于對自己低賤出身的厭惡,當瑞那夫人樸實的心和瑪娣兒特高傲的心迸生出純摯的愛意并傾注于他時,只要她們的言語不注意,顯出了不大尊重的意味,他便覺得極冒犯,從而對他們——貴族階級的造物——報以較她們所作所為過分百倍的惡意。他不憚用最壞的想象去揣測那些貴族,并表現(xiàn)出不可一世的樣子,唯恐教他們看不起。因無法改變的底層出身而帶來的無從抹去的自卑猶如蛇一般,一寸寸蠶食掉他純粹的心。它迫使他不斷為躋身英雄之列奮進,又迫使他對感受到的一切好意抱以不信任的態(tài)度。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被肆意歪曲,隔絕開于連與周圍的世界。
從未消逝的于連
時代的悲劇
故事的最后,于連以一名年輕少校的身份,站在法庭上激情演說。他憑借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士,繼而被接連委以重任,又因瑪娣兒特的傾心被授與十字勛章、食邑和少校稱號,可以說,命運在這期間從未虧待過這個擁有堅定信念、或者說遠大目標的年輕人。只可惜,于連的命運似乎在第一天成為家庭教師的那個早晨就已注定:破舊的報紙上報道的那個死刑犯有同于連相似的姓氏,鮮紅的圣餐布倒映在水中宛如沉寂的血。種種不詳?shù)恼髡最A示著他的結局——死亡,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在于,那樣一個優(yōu)秀、擁有光明前途的年輕人仿佛不該早早被黑暗掐住咽喉,任由貴族和資產(chǎn)階級落下無理由的寒芒,再在蜚語中隨意涂抹事實;可一顆傲慢又自卑的心注定于連不會在強權面前低下頭顱,與世俗相悖離的結果就是為世俗所不容,那么他的死亡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于連死于他的傲慢、他的自卑,死于貴族和資產(chǎn)階級的迫害,死于那個動亂的時代。
“在拿破侖的部隊中,我會成為一名軍曹;在巴黎的教會中,我會是一名主教!庇谶B對自己的未來做出這樣的評價,是因為當時法國變化的局勢只給了平民兩種選擇:屈服,或是革命。于連想成為足以改變歷史的人物,有偉大的抱負。為了達成目的,他強迫自己做一個擁有虔誠信仰的教士,得到了他向往中的、盡管是短暫的榮光。在時代的浪潮下,于連的悲劇顯得無比渺小。每個個人都是時代長河中的一滴水、一粒沙,受時代的裹挾前進、翻涌,最終被時代吞噬。于連那虛假的信仰和虛幻的榮光在這條長河中微不足道,最終只能留下一點淺薄的、轉瞬即逝的血色。
這是時代的悲劇。
而當時代的悲劇具象到個人,于是人們記住了于連。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2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通過網(wǎng)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wǎng)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再后來,我有用借書卡借來了一本《紅與黑》。
《紅與黑》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先驅(qū)者司湯達的代表作。司湯達是在“資產(chǎn)階級勝利之后,立即就開始敏銳而明確地表現(xiàn)它的特征的第一個作家”,也是在法國美學領域里,提出批判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第一個作家。
小說主人公于連出身卑賤,卻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著杰出的智慧。在于連十九歲那年被市長聘為家庭教師,不久,和市長夫人戀愛,事情敗露后被迫到神學院投靠神父。后來在教派斗爭中神父失敗,于連也不能繼續(xù)留在那里,于連又被介紹給宮廷大臣當秘書。從此,于連打開了進入上流社會的大門。于連十分能干,受到侯爵的賞識,為他發(fā)了勛章,于連因此參加了貴族們的反動會議,甘愿為貴族效勞。與此同時,于連也得到了侯爵女兒瑪?shù)贍柕碌膼矍,并迫使侯爵承認他們的結合。正在這時侯爵的政敵想方法讓市長夫人寫了一封揭發(fā)信,侯爵接到信后斷然否定了自己女兒和于連的關系。于連氣憤之極,槍擊了市長夫人。盡管瑪?shù)贍柕碌热私吡I救,于連仍被判處極刑。
小說圍繞主人公于連個人奮斗的經(jīng)歷及最終的失敗,尤其是他的兩次愛情的描寫,廣泛地展現(xiàn)了“19世紀初近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小說強烈地抨擊了復辟王朝時期貴族的反動、教會的黑暗和資產(chǎn)階級新貴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于連是世界名著《紅與黑》中的主人公。對其形象分析在文學理論界有種種評說,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他虛偽、陰險,踩著女人的'肩膀向上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陰謀家、野心家。也有人認為他是當時反對封建權貴的勇士資產(chǎn)階級個人奮斗的典型代表。更有人認為他是拿破侖時代的悲劇英雄。
對于書名人們曾經(jīng)也引起了一番爭論,通常,人們認為書名中的“紅”是象征拿破侖時代的軍服;“黑”是王政復古年代的僧侶黑衣。也有人認為,“ 紅 ”是 德·萊納夫人的鮮血,“黑“是瑪?shù)贍柕碌膯史;紅與黑是象征賭盤上生的不懈追求,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真正價值的生存狀態(tài)吧!在短短一生中為自己規(guī)定了許多角色,為能演好這些角色,他不能不虛偽,裝假,直至作出違心之舉。而死亡的臨近卻給了他一次機會,讓他卸去一切偽面具,露出一個真實的美好的自己。往日的野心、幻想、奮斗以及為此而設計的種種偽裝統(tǒng)統(tǒng)失去了迷人的光彩。于連終于在死亡面前知道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他對德·雷納爾夫人說的那番話是真誠的:“你要知道,我一直愛著你,我只愛你一個人。”當一個人知道他能為什么去死的時候,他便也知道自己應為什么去活。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3
斯湯達的《紅與黑》是世界文學中非常耀眼的一部名著。我認為這部小說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的人讀,因為其中就描寫了一個資質(zhì)很好、很聰明而又雄心勃勃的青年。不過小說并沒有安排勝利大結局:主人公——于連在掙扎的過程中失敗了。因為他反抗的是整個社會,他曾經(jīng)要征服的社會,一個他既不屬于也不被屬于的社會。
我之所以喜歡于連,不僅是因為他在一定程度上和每一個沒有被打擊、侵蝕、腐辱的年輕人一樣,有一顆激情跳動的心,也是因為他的聰明、好學,比其他人智慧,更是因為他的命運宿命似的讓人感到無形的壓力,似乎預示著某些東西。
他本來可以擁有所有的美德和幸福,但命運卻不讓他得到驕傲,他有勇氣去征服,他有能力去贏得自己的輝煌,但他的出身以及所有人對他的惡意,還有這個社會所設下的大牢籠,使他的.一切努力都變得十分艱難,因為所有的權利都掌握在一群貪婪、無能、自私的人手中。于連向往的幸福生活不可實現(xiàn),使得他對整個社會不滿。
他只是一個工人的兒子,然而就連他的家庭都不喜歡他。他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不屬于那里,但現(xiàn)實沒有給他機會。他的愛情也十分離奇,我無法說清楚,但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是:他的愛情是那樣的熱烈,他又是那樣熱愛生活。
于連的形象是法國當時社會千百萬青年人的縮影,于連的奮斗與努力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寫照。它所揭示的有關那個掙扎的生命的故事,也許還會繼續(xù)下去,只要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還存在……
請記住這個掙扎的人。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4
上天賜給他了漂亮的臉蛋和出眾的才能,卻忘了給他地位與榮耀。在這個時代,能讓他飛黃騰達的就僅有兩條路,一個是穿上紅色的軍裝,另一個是披上教士的黑衣,即紅與黑。
從遠處看,他是一個長相清秀的男孩,害羞、內(nèi)向,蒼白的臉上偶爾泛出些紅暈。可如果你走近,看著他漂亮的黑色眼睛,你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閃爍著與眾不一樣的東西——燃燒著的火焰般的熱情,還夾雜著濃濃的輕蔑與不屑。
他是于連·索萊爾。
有人說,《紅與黑》是講一個麻雀想爬上枝頭當鳳凰卻失敗的故事,他們大錯特錯了。與踐踏著靈魂與感情的嘉莉妹妹不一樣,于連有一顆高尚的心靈。他所覬覦的不只是金錢,因為他不僅僅拒絕了有大筆遺產(chǎn)的愛麗莎的求婚,也拒絕了朋友富凱與之合伙經(jīng)商的提議,他口口聲聲地說自我想要的是“飛黃騰達”,可內(nèi)心真正渴望的是榮譽,是英雄事業(yè),更是征服。出身低微的他瘋狂地崇拜著拿破侖,因為“這個卑微的人憑著一把劍就成為了英雄”;他當過市長的家庭教師、侯爵的秘書,卻從未向他們搖尾乞憐,從未阿諛奉承、虛與委蛇,而是從心底里鄙視他們、仇恨他們,即使是最全面的禮節(jié)也遮不住他輕蔑的眼神,他說:“跟他們打交道的只是我的貧窮,從不是我的靈魂!
司湯達的安排是于連最終仍然愛著市長夫人,而不是瑪?shù)贍柕滦〗恪N也贿@么認為。萊納夫人是一個純潔的女人,她有著溫柔的舉止與善良的心靈,生活在粗魯如她丈夫的所謂高等人間,她清高的性子是她不想與他們有過多的接觸,于是她便把她的愛給了天主和她的孩子們。她的婚姻并沒有感情,她甚至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感情。這個天真無知的女人給予了于連她全部的愛,甚至為了他勇敢地向丈夫談判;可她始終無法真正理解于連,她不懂于連對拿破侖的狂熱,認為這是下等人的見識,她無意的一封信毀掉了于連自我的前途和瑪?shù)贍柕碌男腋。相反,瑪(shù)贍柕滦〗悖鳛楹罹舻呐畠,是一位多么獨特智慧的女性!她身處于上層社會,理解封建教育,性子不免有些高傲,可她卻批判周圍的一切,認為貴族都很無聊、令人厭倦,便總是開玩笑嘲笑身邊的人。她愛讀書,卻凈看些反叛的書籍,比如拿破侖與伏爾泰,她叛逆的性格總是被旁人調(diào)侃:“誰娶了她夠他受的!笨伤幌卤憧炊擞谶B的心。她和他總是在火熱的談天,于連也總是“不細心”地向她吐露了自我對拿破侖的崇拜,他們交換著思想,進行著真正地“頭腦感情!庇谶B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感情,而是一位有內(nèi)涵有思想的知己!他不僅僅需要愛,更需要被理解、被認可,而瑪?shù)贍柕滦〗銤M足了這兩個條件。
死亡是對于連最好的結局!翱墒强謶郑,人們不會看到我臉色發(fā)白的。”在生命最終的時刻,于連一向堅持著他那顆高貴的心,他鎮(zhèn)定地走向死亡,從出生到死,他從未表現(xiàn)出絲毫對貴族的恐懼,從未向他們彎下腰,也從不相信那些卑鄙教士虛偽的說辭。于連的杯具是必然的。他輸在了自我的孤獨。他一個人抗爭著全社會,沒有人能理解他的狂熱與追求,更沒有人能理解他對市長夫人和瑪?shù)贍柕滦〗愕母星。他看不起下層的人,比如他的哥哥和父親,粗魯卑鄙的他們只會因為于連瘦弱無法干活而歧視他、因為于連杰出的'聰明才智而嫉妒他,自私的他們造就了于連心中那股有些扭曲的仇恨;他更看不上上層社會的人,比如市長與瓦勒諾先生,他們把處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最下層的于連看成一個仆人,一條狗,這只能不停地撕扯著于連本就敏感的自尊心,讓他追求名譽的火焰燒得更旺;連他的恩師神父都告誡他要滿足于現(xiàn)狀,可于連要么征服世界,要么輸?shù)粢磺。他也輸在了自我善良的本性上。他總是抱著感情是職責的心態(tài)接近了市長夫人、瑪?shù)贍柕滦〗悖伤麉s仍忍不住地對她們付出真心,與市長夫人的感情是“心靈的感情”,而與瑪?shù)贍柕滦〗愕母星閯t是“頭腦的感情”,最終心靈戰(zhàn)勝了頭腦,卻也毀了他;他心疼被他傷害的情敵們,又立刻為自我的感性感到生氣,質(zhì)問著自我:“他們會憐憫一個第三等級的人嗎?”在收容所所長的聚會上,他又心疼起關在隔壁的乞丐們來,對貴族卑鄙可恥的丑惡感到惡心;無論是在市長家里還是在侯爵府上,他總是虛偽地掩飾自我的真實內(nèi)心,用心計報復這些貴族們,可他無法玷污的純潔與高貴的心靈總是打破他的計劃,讓他不斷暴露在骯臟的封建社會中被鞭笞、折磨,到頭來,他也只可是是個十九歲的孩子啊。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5
從于連身上能看到自己。這個偏激的少年,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帶著對社會的警惕,對自身安全距離的敏感,到嘗試去表現(xiàn)自己。他逐漸嶄露頭角,在貴族圈頗受寵愛,但他用蔑視權貴的高傲姿態(tài)來掩蓋來自小村莊的那顆敏感偏激幾近于病態(tài)的自尊。
于連的形象是鮮明的,立體的,也是親切的,字里行間仿佛能看到一個眉目干凈,身板兒挺直的瘦小男孩兒周旋于虛偽的巴黎貴族社會,桀驁不訓的力量仿佛要沖出他高冷的身體,直逼讀者的心靈。正事因為他的與眾不同,讓德萊納夫人對他刮目相看,無法自拔地愛上他,委身于他。這時他還是個為了你理不理我而傲嬌的白凈男孩兒。隨后到了巴黎,周旋于與瑪?shù)贍柕碌母星檠h(huán)中,他和她,一會兒驕傲一會兒自卑,誰先為愛妥協(xié)誰就輸了,另一方瞬間就傲慢起來。循環(huán)好一段時間,看得讀者哭笑不得。但正是作者這種詳細突出的心理描寫,開創(chuàng)了意識流小說的先端。加深了讀者對男歡女愛之間博弈的共鳴。愛情,是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經(jīng)得起時間的審核,也是這部經(jīng)典之作影響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因為這本書,好好去了解了1830年之前的法國歷史,梳清了歷史大事件,從書中窺視出資產(chǎn)階級和封建貴族階級的激烈斗爭,更能理解于連對拿破侖的`崇拜感,他的斗志,他的自尊,以及他與瑪?shù)贍柕轮g愛情拉鋸戰(zhàn)的反復無常。
我無法判別德萊納夫人和瑪?shù)贍柕抡l對于連是真愛,畢竟于連的感情來得太澎湃太激烈太受時間階段影響,反而讓我無法站在他的角度看待兩位女士的感情深刻程度。只能說德萊納夫人的愛偏向于無私,像母親對孩子的寵愛;而瑪?shù)贍柕碌膼鄹褚粋年輕女孩傲慢自私的愛,她也只是一個虛偽社會中的叛逆者,周圍全是千篇一律令人惡心的貴族青年,她反道而行的性格讓她講目光聚焦于突然出現(xiàn)在她無聊世界中,那個像高嶺之花的英雄少年。在她的愛中有著她對瑪格麗特王后愛情故事的欽慕,所以在她和于連之間,她傾向于去扮演一個瑪格麗特的形象,傲嬌得令人生厭,但不乏真誠。
整部小說看的蕩氣回腸,因為作者的心理描寫簡直太細膩與直觀了,將平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放大放大再放大,但并不顯的突兀,反而震撼人心。那種噴薄而出的情感讓處于二十一世紀的新讀者熱淚盈眶,撕裂著不同時代的不同麻木。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6
我最近再次拿起了《紅與黑》這本著作,研讀起來。我看了一個上午,最終在每句話都力窮看懂的基礎上讀完了它。這本書不但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病態(tài)愛情的悲劇,也為我們展現(xiàn)了在紅道勢力和黑道勢力統(tǒng)治下的法國社會的黑暗和丑惡。
就我以為,說于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當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準確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潔地實行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深處的本質(zhì)所發(fā)揮出來的。
他的平民出身,較高的文化,工作是家庭老師,與女仆人發(fā)生戀情,事情暴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忱”和“毅力”,對階級差異的抵抗所表現(xiàn)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這是對那個社會的.抵抗,也是對碌碌無為,虛度青春的抵抗。年輕有為的青年于連表面上看是被毀于病態(tài)的愛情,實際上是被毀于當時病態(tài)的法國社會。這正是很好的揭露了當時法國舊社會的黑暗。
我認為紅色象征于連的追求人生意義,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舍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的人們吧!
許多人認為于連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其實這是錯誤的。并沒有批判和諷刺他,對于他的更多的是一種深深的憐憫和無奈。這更是《紅與黑》經(jīng)久不衰的緣由!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7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一部重要作品,講述了主角朱利安·索雷爾在19世紀初法國的社會經(jīng)歷。作品深刻描繪了法國封建貴族的腐朽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
朱利安的成長經(jīng)歷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他是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巴黎的上流社會。然而,他對這個新環(huán)境中的虛偽和不真實感到困惑和痛苦,因為他發(fā)現(xiàn),貴族和資產(chǎn)階級的世界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作者通過朱利安的經(jīng)歷,揭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兩大社會問題:封建貴族的腐朽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貴族們表面上華麗高貴,但實際上,他們腐朽、墮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顧平民的死活。而資產(chǎn)階級,雖然口口聲聲喊著自由平等,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卻是虛偽的,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福祉。
個人來說,我非常喜歡朱利安這個角色。他堅韌、聰明,對生活有著深深的熱愛。他經(jīng)歷的痛苦和困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痛苦和矛盾。他的經(jīng)歷,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和社會的復雜。
總的來說,《紅與黑》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讓人深思。同時,主角朱利安的形象,也讓人難以忘懷。如果要給這部作品打分,我會給它9.5分,因為它成功地引起了我對那個時代社會的深思,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8
閱讀了司湯達的《紅與黑》,我對于19世紀當時的法國人們生活有了一些了解。很多人在看完《紅與黑》以后都覺得這是一部思考社會狀況的小說,帶給人很多關于時代的思考。
《紅與黑》主要講述了一個當時時代的青年人于連一路發(fā)展直到滅亡的故事,通過這一個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當時法國的社會現(xiàn)狀,帶給讀者很多思考!都t與黑》的主人公于連是一個有才華、有野心、有自尊的人,可是很多對于連的評價是負面的,我想這些評價者恰恰忽略了當時社會的一個背景。
于連平民出身,可是又具備較高文化,擔任教師,從而與女主人發(fā)生戀情,一步步在追求幸福與榮譽的過程當中呈現(xiàn)不同人生境遇。于連這樣的青年至少是一個熱血青年,知道奮斗去創(chuàng)造人生精彩,遠遠比那些上層青年終日只知道奢侈頹廢要好得多。然而,于連又是悲劇的,在那樣的社會當中,于連這樣的'孤身奮斗是無濟于事的。
讀完《紅與黑》,我明白了這是一部關于人生的文學作品,作者以他的視角向我們詮釋了一份人生存在的真正意義。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9
昏暗的光線在櫻桃木制的輪盤上跳躍,客人所下的愉快賭注在紅色和黑色間下了定論。犧牲友情抑或愛情,這次賭注該下多少金錢?人生賭場的客人在深思熟慮。是贏得最終貪圖的地位和財富,還是凄慘落魄甚至人頭落地,就在全部押下賭注的輪盤游戲一念之間。在時代框定的賭場背景下,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這場豪賭,身邊所有的物事便是籌碼。有人心甘情愿地參與在有輸有贏的人生投資中,有人則選擇逃離,更有甚者,在動蕩的浪潮中,直接用自己最后一點微弱的信念和理想,對這賭場的背景時代進行了血與淚的仇視和反抗。
這個人也許就是《紅與黑》中的主人公于連。法國大革命的熱血涂抹了輪盤的鮮紅,教會的僧袍顏色便如那塊塊黑色般暗藏玄機,勢力猖獗。于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拿著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籌碼進行人生的賭博。他地位低下,他受人歧視,他貧窮潦倒——但這些在“賭場”里不成問題,因為他有比天高的野心,這幾乎就夠了。于是作者司湯達便滿意地叫這個英俊的年輕人開始在他筆下“賭博”。
作者躲在于連身后的黑暗角落偷偷觀察,時不時又高談闊論,讓這個年輕人在自己筆下跌宕起伏。于連渴望飛黃騰達,渴望改變自己的一切,好躋身于他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他在無數(shù)個多夢的漫漫黑夜里策劃著自己美好的未來,他想贏,想成為自己人生的勝利者。但這恰恰是一切的開始——他賭了愛情,德瑞那夫人滿足了他的自尊心,瑪特爾小姐則為他換回了他最想要的社會地位。
在他心驚膽戰(zhàn)、顫顫巍巍,連連跨過無人遵守的道德底線,贏得盆滿缽滿的時候,或許也是飄飄然的,但充滿人性光輝的一面又讓他感到痛苦不堪。他想要的太多了,作者搖頭嘆息,將他從人生的頂點往下一推,墜入萬丈深淵,賭注灰飛煙滅,換得滿盤皆輸。他惱羞成怒向曾經(jīng)的愛人開的那一槍,是注定,也是他身上悲劇的體現(xiàn)。
站在法庭上,他面容平靜!拔覜Q不是被我的同階級的人審判,我在陪審官的席上,沒有看見一個富有的農(nóng)民,而只是些令人氣憤的資產(chǎn)階級的人!彼K于掀起了自己的輪盤,讓籌碼滾落在地面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他在抗議,他在拒絕旁人對他精神的污染與扼殺。滿座愕然,隨即是露骨的嘲笑:是啊,誰會像丟棄生命、丟棄財富、丟棄地位去追求所謂的精神解脫?人們大聲地笑了起來,玩弄著手中用無數(shù)貧苦人民的鮮血與汗水鍍成的利益。
透過于連的高聲反抗,我們也聽見了作者的憤怒與無奈:他想即是我想。作者力透紙背,細膩傳神的心理描寫在與讀者的`心靈相通,讓我們完完全全看見了那個時代,那個腐敗的時代。最后對自己精神的負責,也為于連短暫的人生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于連的頭顱落地即是故事最后的尾聲,但現(xiàn)實社會中每個人的專屬賭場也仍在運轉。我們要堅守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慎重挑選人生的籌碼,淡然面對每一次賭局的輸贏,不甘臣服在黑暗腐敗的時代的鐐銬之下,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笑對挫折,正視自己。輪盤仍在燈光下閃閃發(fā)亮,跨越百年的紅與黑至今仍色彩鮮艷。只不過,這一次的客人,就是我們自己。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10
當今的小說中,愛情篇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我個人對愛情小說是反感的(如安娜.卡里尼娜,單看書的厚度就讓人吃不消)。《紅與黑》本質(zhì)上是愛情小說,讀《紅與黑》的過程也很漫長,但它散發(fā)出來的文化蘊涵卻不僅僅是愛情所能解釋的。
《紅與黑》更像是一部歷史書,我們通過于連的目光更切實地感受到1830年法國人們的生活。作者從一紙簡單的刑事案件資料中展示出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畫面,把一個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對十九世紀初期法國資產(chǎn)階級社會制度,進行歷史和哲學研究的水平。司湯達對這一刑事罪行加以想象,他的“靈魂辯證法”在這本書上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平民出身,有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fā)生戀情,事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這便是于連一生的概述。自始至終,于連心中總是懷揣著一個偉大的夢想:像拿破侖一樣,坐上統(tǒng)治世界的寶座。這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因為當時的人們,尤其是貴族們猶對拿破侖懷恨在心,于連一直都沒有機會,也不敢展現(xiàn)它。于連似乎很敏感,貴族們?nèi)魏我痪鋫λ宰鸬?話都會刺激他。他的心里只容得下拿破侖,對于貴族們的自傲、富有,于連只有不屑。
我原以為于連是因為愛情而死,是愛情變成了他進取的障礙,使他一落千丈,在萬念俱灰之時,于連選擇了死亡。網(wǎng)上卻眾說紛紜,大部分人認為于連與這德·瑞那夫人和馬特爾小姐關系的最初建立,并不是因為愛,而是為了驕傲、虛榮,為了榮譽他才
要去征服占有。多么可悲的初衷!但是德·瑞那夫人對他真正的尊重和愛純凈了于連,他那低俗而虛榮的占有式感情凈化升華為真正的愛情。我只是在想,于連本是一個純潔的少年,但在社會的利欲熏陶下把持不住自己,最終一樣墮落了,單是他那征服德·瑞那夫人的心理就把他推向了深淵。于連,他追求功名、愛情、平等、權位、榮譽;他也很勇敢,也細心,但為何,不能像拿破侖一樣創(chuàng)造自己的時代?我不能明白,或許這只是機遇罷了。死前于連的辯護和反思,都可振聾發(fā)聵,可謂經(jīng)典。他多么孤獨,那是多么清醒的孤獨,多么有力的孤獨,那是多么無助的孤獨。
“給我五年的生命讓我同德·瑞那夫人生活在一起吧??”今天讀著這話,雖我這樣對文學不大有知覺的人,也還覺出內(nèi)心的感動。
再者說,于連或許并不非常聰明,他像一只無頭蒼蠅,帶著勇氣四處亂撞,把周圍的人都嚇了一跳。在作者眼里,這是英雄的行為。在中國,這卻是一種欠缺考慮的行為,會被人說成是“白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會為于連揪心:他的魯莽的動作讓我驚心擔憂,而他收獲的豐碩成果讓我愕然羨慕。讀到于連被送上斷頭臺時,我想:其實人生不過如此,“愛過、活過”就好了。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11
《紅與黑》不是一部憑空杜撰的作品。在作者司沕達筆下展現(xiàn)的是整個法國社會的一個典型窗口――法國復辟王朝后期小小的維里埃城的政治格局。而作者因資產(chǎn)階級革命黨人的身份也令主人公與連的一生染上了濃重的政治氣息一與戲劇色彩。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紅與黑》。有人讀出了政治,有人讀出了革命,也有人讀出了愛情,而我看到的是于連在社會中出人頭地的欲望與勃勃的野心,是一個年輕人追求夢想的美妙旋律。于連對拿破侖佩服得五體投地。想要馳騁疆場,馬革命裹尸?蔀榱诉m應時代,他只好掩藏自己勃勃野心,做一名偽善的君子。但他聰慧出眾,被聘為市長的家庭教師。然而做仆人的卑賤處境激起了他反抗的欲望,因為與女主人德瑞納夫發(fā)生戀情,后來事情敗露,不得不去貝桑松神學院學習。后被人推薦,來到巴黎,在侯爵府當了秘書,又同其家小姐拉莫爾產(chǎn)生戀情,并借助她登上輕騎兵等十五團中尉之座。當他高高在上,出人頭地時,卻被市長太太告發(fā),他便開槍射殺德瑞納夫人,被判死刑,心甘情愿走上了斷頭臺。
一個孱弱靦腆的平民青年,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中,為實現(xiàn)自己巨大野心,他不僅要處處顯示自己知識和能力上的優(yōu)勢,還要采取各種不光彩手段,例如虛構,作假和違人之舉。他蔑視貴族階級的庸俗,怯懦,卻又羨慕其他地位和財富,他憎惡大資產(chǎn)階級的.唯利是圖和虛偽,卻又不得不穿上教會的黑袍。
我們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對前途和命運充滿渴望與希冀,也有飛黃騰達,出人頭地的欲望。我們也許早就忘卻了小時候第一篇關于理想的習作了。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為了遵循利益的法則,我們不停地改變著,追隨著更體面更充裕的物質(zhì)生活,哪怕在紛繁的人流中難以呼吸,遍體鱗傷,仍要強忍著華麗外面下內(nèi)心的焦慮和煎熬。
人流中一雙雙幾近木訥的眼睛,也曾經(jīng)閃閃發(fā)光,也曾經(jīng)懷抱這自己最本真、最單純的理想踏上人生的旅途,但在希望成為科學家、軍人、老師的種種過程中漸漸變質(zhì),變得更能趨合別人的需要,變得只剩下一個空空的軀殼,已經(jīng)丟失了靈魂。不斷戴上又摘下一個又一個面具,在重復地演著于連的一個又一個悲劇,而這時,誰又會想到自己孩提時代,其實向往的是永遠快樂。
好酒都是俞陳俞香,一部好作品亦是如此,因為在每個讀者心中它都有著不同的魅力。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 篇12
“可是我和誰一起吃飯呢?”
于連在被告知有一個工作機會時,卻問出了如此角度奇特的問題,由此可以體現(xiàn)他是一個很自卑同時又極端自負的人,虛榮且自尊。在最初對德萊納夫人的感情里,在被她的美麗溫柔吸引時,也有對市長的報復心理,于連將愛情當作了欺騙復仇的籌碼。我認為在他對德萊納夫人的愛情里,有一定程度上的俄狄浦斯情結。德萊納夫人溫柔美麗,且在與于連的交流中,尊重于連,于連認為這是第一次有如此一位上層社會的美麗女性以這種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他,結合于連的成長背景來看,母親早逝,母愛的溫暖他沒有體會,而父親哥哥對他卻很冷漠,從最后于連在牢里父親來看望只為分清遺產(chǎn)就可見一斑,在家里沒有歸屬感,身如飄萍,這樣的成長和生活環(huán)境讓他的人格和性格是有缺失的。也許是在當家庭教師的過程里,在看到德萊納夫人溫柔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時,于連看到了母性,為其吸引沉迷,他對德萊納夫人的感情里有一種對母親的留戀,德萊納夫人的出現(xiàn)彌補了他內(nèi)心的那塊空白。但是他對德萊納夫人確實是有愛的,他告訴自己只是為了報復市長證明自己的征服欲、滿足自己躋身上流社會的愿望,可沒想到自己入戲太深,真的愛上了德萊納夫人。
對德萊納夫人來說,于連是她昏暗生活里的一道光,這道光滿足了她少女時期對愛情的期望,給她平庸無味的婚姻生活里帶來了一抹鮮亮,她美麗、善良、端莊,但又極富勇氣、真誠,敢于拋下一切去與于連相會,她明白于連的虛榮、自負和敏感,也明白他的野心,但她對于連仍是愛的,于連早已走進了她內(nèi)心深處,這份愛很珍貴,很有勇氣。
我認為于連對瑪特爾小姐也是有愛的`,雖然這份感情里摻雜了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贏得瑪特爾小姐的“愛”,他也就贏得了自尊和野心,這里有一些瘋狂的病態(tài)的目的性,瑪特爾小姐對于連也是如此,她從于連身上得到對激情刺激的滿足,她的生命力極其旺盛,不滿周圍追求她的貴族青年的平淡無趣,不滿循規(guī)蹈矩的符合常規(guī)的愛情方式,于是她選擇了于連,我覺得瑪特爾小姐和于連一樣,都以為自己是在做戲,都對感情游戲自信滿滿,但是沒想到有時候雖假戲真做,有可能最終自己也付出了真心。
于連對德萊納夫人的愛有男孩對母親的迷戀,有一種俄狄浦斯情結。而他對瑪特爾小姐的愛則是一種成熟男人對女人的愛,是在與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后,一種“成長”了的愛,這種愛里有權衡利弊、有激情刺激。但于連最后對德萊納夫人的深情告白,我認為是一個人知死之將至時對母性愛的留戀和回歸,母親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也由母親送他離開。是一種人生的輪回,是一種人性的回歸。
【紅與黑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紅與黑讀書筆記09-30
紅與黑的讀書筆記02-15
《紅與黑》讀書筆記01-08
《紅與黑》讀書心得03-30
紅與黑讀書心得04-07
《紅與黑》讀書筆記范文07-17
最新讀紅與黑的讀書心得12-04
《紅與黑》讀書心得14篇04-07
《紅與黑》讀書心得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