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論語》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論語》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論語》有感1
古人云,今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惫黄淙,于丹僅僅是寫了讀完《論語》后的一點心得,就在整個中國好好火了一把!這個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詳盡的閱讀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間無不說明——《論語》是為這個世界而生的,其告訴人們的每一個道理,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暑假前夕,老師向全體同學下發(fā)了一張“暑假讀一本好書”的宣傳單,我接過宣傳單,仔細的將各類推薦書籍目錄掃視了一遍,遂即一眼便看上了《記得純真少年時》,因此這本書也就被順順當當?shù)剡x入了我的暑假讀書計劃中。
暑假到了,媽媽通過網(wǎng)上購物給我購買了這本《記得純真少年時》,我第一次接到這本書,便急急忙忙地打開書本,通過前言的介紹,我了解了書中所選的是作家徐魯所著的美文和勵志故事,大致涉及到了成長感悟、少年友誼、自尊自信、鄉(xiāng)村懷念、珍惜親情、享受大自然、親近閱讀等等主題。就這樣,《記得純真少年時》陪伴我度過了半個月的時光,終于被我完完整整地品讀一遍,我很贊嘆作者的文筆,他的文字清麗、雅潔、純正,字里行間有一種淡淡的詩意和濃郁的書卷氣息。無論是他描述別人的故事還是他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都顯得很生動有趣,給人一種親切感。而且他筆下的故事本意都是教育和開導兒童和青少年,從一件件童年的回憶中找回最純最真的自己,做一個自尊自信、團結友愛、珍惜親情、熱愛自然的人。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啟發(fā),因為每一個章節(jié)我都會獲得了不同的收獲,從“暴風雨中的伙伴”中我懂得了珍惜難得的友情,從“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中我看到了偉大的親情;從那一首“校園朗誦詩”中我被帶進了美好的校園生活,從那一片“鮮花的洪流”中我被沖進了滿懷理想的世界;傾聽那“遙遠的風琴聲”,將一位位小人物的大精神傳承與贊揚,相約于“一生的'邀請”,將一位位偉人的美德與魅力傳頌和崇仰;“用美麗的漢語演講”來表達我們心中對母語、對祖國的贊美之情,用“甜美的讀書聲”來表達我們心中對書籍、對知識的渴望之情;“迎接十六歲的太陽”正緩緩升起,它耀眼奪目的光芒照射出青春的色彩,體現(xiàn)了青春所具有的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也暗示了青春散發(fā)的無限的激情與活力,“大自然的美”是屬于世間萬物的美,我們不要去傷害它、破壞它,也不要去疏遠它和冷落它,而應該像對待我們的生命一樣,去善待、珍視和保護它,并且去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那時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大自然的美也是世間的一筆永恒而寶貴的財富。
雖然《記得純真少年時》我很早就讀完了,但書中感動、痛恨、歡喜、悲傷的情節(jié)仍時刻繚繞在我心頭,確實讓我感受萬千,頗有受益,這本書的出現(xiàn),也再一次勾起了我對那些童年往事的記憶,勾起了我對美好童年時光的懷念之情。
讀《論語》有感2
《論語》是圣人的經(jīng)典著作!墩撜Z》語言質樸,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讀的一本圣書。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學習這本書受 益非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笨鬃拥慕虒W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鬃拥倪@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tǒng)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jīng)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所以要經(jīng)常更新知識結構,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銳感,為了培養(yǎng)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讀《論語》有感3
從一年級起,我們每天就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進行20分鐘的國學誦讀,從《論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到《千字文》,我們在經(jīng)典中浸潤心靈,在音樂中培養(yǎng)習慣。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的內容廣泛,記載了孔子關于政治、哲學、教育、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yǎng)等各方面的言論。其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焙汀懊舳脤W,不恥下問”是我最喜歡的兩句話。就拿我們這個四十多人的班集體來說吧,我們班有的人是“跑步健將”,有的人是“繪畫能手”,還有的`人是“數(shù)學專家”、“英語博士”、“折紙大師”……大家各有各的特長,只有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才能共同提高。還有一次,語文姚老師給我們講解習題,其中有一道題我認為講得不對,在經(jīng)過查資料核實后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姚老師指出了錯誤,沒想到姚老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在全班表揚了我。姚老師的年齡比我們大那么多,知識也比我們淵博得多,可她卻勇于在全班同學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件事情在班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論語》需要我精心拜讀、細細品味、慢慢感悟。
讀《論語》有感4
大家應該聽說過論語吧!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后,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了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
而且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才讓我?guī)状慰荚嚊]得滿分。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為一次期中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jīng)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么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著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里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后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我經(jīng)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讀《論語》—學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
讀《論語》有感5
論語是儒家大師孔子的弟子編寫的。
論語里面編寫的是孔子說的話以及弟子聽說的孔子說的話。
論語分為二十章: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治長、雍也、述而、太伯、子罕、鄉(xiāng)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wèi)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日。
論語中我記憶最深的是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按時溫習,這不是好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高興的事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可自己并不生氣,這難道不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嗎?
我記憶深的還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其乎。意思是: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力了?與朋友交往守信了嗎?每天是否復習了?
讀完論語,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厚積薄發(fā)、融會貫通……
少年階段正是我們讀古代經(jīng)典的.好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把前人的經(jīng)典記憶下來。我們要把前人智慧的結晶繼承和發(fā)揚的。并且論語還是儒家重點書籍之一,更是四書之一,所以論語是我們要讀的重中之重。
我們要發(fā)揚祖先的思想,傳承中華的智慧。
讀《論語》有感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士”什么意思?“士,事也!盵1]也就是說,一個人被推舉出來為大家做事,就是士。既然出來為大家做事,他在社會上就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個位置,故而《漢書食貨志》說“學以居位曰士!焙髞磉x士用科舉的辦法?凭褪且粋方面的才能,舉就是推舉。就是通過考試看誰有能力,有能力者為士。從鄉(xiāng)試開始,一級一級的考上去,鄉(xiāng)試考的好的叫中舉,就是你可以向上推舉的意思。在全國舉行的會試中,考的最好的叫貢生,貢生就是等著向皇帝進貢人才的意思;实鄣钤囈院,第一名就是“進士”。通俗的說,就是進級為士。這就是“學而優(yōu)則仕”這句話的來歷。既然被選上了,就有了升遷,就有了官職的大小,“是以為大夫卿士。”[2]后來把出來做官,叫做出仕。按今天的說法就是當公務員吧。
做公務員首先是為老百姓辦事的。那么古人對于士有什么要求嗎?有。在這里曾子為出來作士的人提出了最起碼的`要求。他說,出來為大家做事的人,不可以不洪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氣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堅毅、堅韌、有百折不回的氣概和毅力。一個知識分子,走上了仕途,首先要志向遠大,即所謂弘大,立大志向,辦大事,辦好事,堅定不移地向前走。為了老百姓,目標再遠,困難再大,也絕不動搖。而且要把自己擔負的責任看作是天職。這里的標準是什么?當然是仁,以推行仁政為己任,這是最最重要的。為了推行仁政死而后已!
所以當官的不要怕?lián)撠熑,你不愿意擔負責任就不要當官。當官的就要推行仁政,施仁政,愛人民,用仁德來管理百姓,用仁德來要求自己,用仁德來作為自己為官的原則和檢查衡量能力的標準。在曾子看來,要享福別做官,要發(fā)財別做官,不能任重道遠,不能吃苦耐勞,不能一絲不茍地為國家辦事,為老百姓辦事,不能實行仁政的人,真的不如回家賣紅薯。人都是要死的,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死,,一心一意地為老百姓辦事的人,死了才沒有什么后悔和遺憾,才能做到死而后已,否則就是行尸走肉,不配士這個稱呼。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并在適當?shù)臅r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處世的道理。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鬃右簧鸁釔蹖W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
關于學習的方法?鬃釉诤偷堋拥慕唬ㄕ勚卸嗵幪峒皩W習方法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薄皽毓识,可以為師矣!迸c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敝蛔x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關于學習的目的?鬃诱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重點在于“學以致用”?鬃诱f:“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币馑际钦f,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埃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
以上是我學習《論語》后的一點感受,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識面是多么的狹窄,讓我有一種“人生處處盡學問,世間人人是我?guī)煛钡母杏X。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本次學習,真的使我受益匪淺!
讀《論語》有感7
有這樣一本書,它用最樸素的語言,用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一個個小故事,向我們講述著為人之道、處世之道。
每當我捧起這本書,看著這一個個故事的解讀,讓我感到圣人仿佛就在我的身邊,為我灑下冬日里的一抹暖陽,溫暖著我,鼓舞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心中豁然開朗。
那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小故事,“楚莊王在位時,楚國國力鼎盛。一次,宮中歡歌艷舞時,突然一陣風吹滅了蠟燭,一片黑暗中,只聽一位美人叫了一聲。美人告訴楚莊王,有一位大臣調戲她,但她把那位大臣的帽帶揪斷了,只要點上燭火,就知道是誰了。
從常理看來,大家一定認為楚莊王會馬上點亮燭火,查出那位調戲美女的大臣并處置他。但是,楚莊王并沒有這樣做。他沒有點燭,而是先讓所有大臣把自己的帽帶全部扯斷。這樣一來,那位大臣自然就沒有被懲罰。
到了晉楚之戰(zhàn),一名臣子拼死戰(zhàn)斗,最終使楚軍大獲全勝,楚莊王很奇怪,他想:平日里自己也沒有給過這名大臣什麼恩惠,為什么他會如此賣力呢?這個大臣卻說,他就是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斷帽帶的人,由于當日得到大王的寬恕,所以愿肝腦涂地報答大王!”這個小故事就告訴我們,帝王的寬厚、仁愛換來的必將是他的臣子對他的忠誠;人們的寬厚、仁愛,必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那么,什么叫仁愛之心呢?孔子曾說過,恭、寬、信、敏、惠這五點若都做到了,“仁”就基本可以做到了。于丹教授告誡我們“仁愛是儒家思想中,基石中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仁就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他人好!
這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便是《于丹<論語>感悟》。它收錄了于丹教授對孔子教學的感悟,它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向我們講述著《論語》中所蘊藏的大智慧以及對現(xiàn)代生活的啟示。為我們照亮了人生的道路,從而指引我們抵達了自己的理想。
書中說到:《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是最簡單的,它的真諦也告訴了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边@大概就是我愛不釋手的主要原因吧。
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總經(jīng)理要招聘助理,有三個應聘的人,一個是個博士,一個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jīng)驗,還有一個明顯不如前兩者,既沒有很高的學歷,又沒有什么工作經(jīng)驗,只是一個剛畢業(yè)的普通大學生。
博士第一個進來了,總經(jīng)理告訴他讓他坐下,博士很尷尬:“我沒有地方坐呀!”
第二個人進來了:總經(jīng)理也告訴他讓他坐下,他一臉疑惑,說:“我習慣了,就站著談吧!”
學生第三個進來了,總經(jīng)理又說道:“請坐!彼南驴纯,說:“可以允許我去外面搬一把椅子嗎?”總經(jīng)理笑了,于是,第三個人被錄取了。
這則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于丹教授在書中說道:“第一個人知識豐富但不會變通,第二個人經(jīng)驗很多,但又受經(jīng)驗局限。而第三個人雖然剛剛畢業(yè),沒有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卻懂得融會貫通!蹦敲矗瑢τ谖覀,沒有必要滿腦都是大道理,也沒有必要整日研究古文哲學,而要真真正正做一個懂得做人道理的.人。
這一本普普通通的心得感悟,一個簡簡單單的百家講壇。卻用現(xiàn)代的眼光解讀論語,讓人們能夠停下忙亂的腳步去審視心靈,讓我們學會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從身邊點點滴滴做起,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人。
于丹講授《論語》感悟別具一格。在她的心中孔子是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而這也正是我們心中的孔子,大眾心中的孔子。
讀《論語》有感8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且不說要我們以竭心盡力、誠實可信、學而時習之來要求自己,當今的我們,又有幾人能夠每一天沉心靜氣,思考自己一天的作為?忙碌似乎是沒有時間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們看似每一天在為理想奮斗,但其實卻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謂的忙碌中虛擲了青春。我們是不是就應問問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順應內心的?這天,我們也許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們至少就應在腳步匆匆之際,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調整一下忙碌的方向,讓自己的目標更明確。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必毟F而不諂媚需要無盡的骨氣及傲氣,富有而不驕傲自大則只有真正謙虛的人才能做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做到這兩點已屬不易,更何況安貧樂道、富從這章里面我明白,一個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條件,自身修養(yǎng),就務必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拔崛杖∥嵘怼,書中說的是我每一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對,一個人如果每一天都從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養(yǎng)必須會逐步提高!盀槿酥\忠乎?”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就應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對什么人都就應盡心經(jīng)力的去幫忙她!芭c朋友交而不信乎”,這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讀最需要反省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就是誠信待人,以誠信為主,而這一句就是教我們做人必須要誠實,誠實是金嘛!誠實的同時還要守信用,就就應應那句信者,誠也嘛;“傳不習乎”。這句話翻譯過來是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有沒有經(jīng)常復習呢!我覺得我做的有點欠佳,因為我不是一個自覺地人,對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看完這一章我的感悟就是,不管一個人的先天條件有多好,必須要做到每一天反省自己,要誠信待人,要學以致用,要溫故而知新,才會讓你的先天與后天條件更加完美。繼續(xù)堅持讀這本書,相信自己必須受益匪淺,必須會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關于國學,當今社會上掀起的"國學熱"似乎正從一個側面昭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來參加此次國學講習班是抱著一個求學的目的,幼時聽母親念《論語》中的句子時只覺得拗口難懂,逐漸長大后發(fā)現(xiàn)幼時所聽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那么美妙,含義又是那么豐富,《論語·學而篇》讀后感。但盡管如此對國學經(jīng)典的認知卻仍然處于一種懵懂的狀態(tài),講習班開班第一天,老師結合朱子的《讀論語孟子法》講讀經(jīng)之道,當時我情不自禁記了很多筆記,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來沒有老師講過如何去讀我們的國學經(jīng)典,先曉其文義然后知其意,"切己",熟讀玩味,這些是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東西,眼前開朗覺得這確實值得一試,于是便帶著我很淺的文字功底和剛聽來的方法開始了我讀《論語》的道路。
自小學開始就會在課堂上學習《論語》,里面的句子大多十分熟悉,然而認真研讀之后才發(fā)現(xiàn),雖然每句都是那么簡短,但是意義豐富,認真體會之后覺得以前根本就沒有讀過《論語》。程子曰:"讀書者當觀圣人所以作經(jīng)之意,與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圣人之意可見矣。"經(jīng)典之所以經(jīng)受時間考驗千古不衰,是因為其蘊含了先賢的為人之道、成德之道,后世者難以達到其境界,故需一絲不茍認真研讀,將這種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融入生活,晝誦夜讀常常思考才能有所得。
讀《論語》有感9
這個暑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受益匪淺。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編撰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鬃,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歲?鬃邮侵袊糯鷤ゴ蟮乃枷爰、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和最重要代表人物。
《論語》這本書,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結晶,早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刻的`影響。
我在暑假期間讀了《論語》,學習到了許多待人禮儀,尊師重道,孝敬父母等一些知識,還有社會規(guī)律這些知識,讓我對以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傳統(tǒng)禮儀有了深刻的見解。
《論語》是讓人懂得孝敬、道德、政治、利益、規(guī)律的一系列東西,我要把這個古老而又正確的理念,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中華民族精神蓬勃發(fā)展!
讀《論語》有感10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遽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沖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zhàn),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jīng)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yǎng)。
接下來我作為教育者,從教育態(tài)度、教育原則、教育方法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論語對我的啟發(fā):
1、教育態(tài)度:為人師表,以仁育人
論語雖然已是兩千多年前的古籍,但現(xiàn)在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依然有重要的影響。它提醒著我們:對學生要充滿仁愛。
《論語》文中多處提到了仁愛?梢姡诳鬃拥男闹腥蕫鄣闹匾。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更要以仁愛之心對待學生。學習論語的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孔老先生的教育教學態(tài)度,孔子在處理師生關系問題上,從來沒有作為老師的那種驕傲高貴,他對自己的學生都關懷備至?鬃诱f過: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煟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認為學術沒有貴賤高下之分,學問面前人人平等?鬃佑米约旱男袆,踐行著以仁育人的教育原則,我們要學習孔子的以身作則,教書育人的態(tài)度,每個人各有所長,相互學習才能一起成長。
2、教育原則:教書育人,有教無類
孔子的學生中有貴族子弟(如孟懿子、司馬牛等)世家子弟,(也有子貢、子路這樣)平民出身的普通人。不論什么樣的人,孔子都會做到不卑不亢,尊重他人,親切交談,鼓勵勸勉。我們要學習孔子教書育人,一視同仁的教育態(tài)度,不分(貧富,智慧)類別,根據(jù)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不斷從中積累教育經(jīng)驗,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yǎng)。
3、教育方法: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
從顏淵的感嘆中我們了解到“......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學習孔子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學中做到有耐心的"循循善誘"的啟發(fā)智慧,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鑒孔子的教育手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導學生不到他經(jīng)過苦思冥想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先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我們要學習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抓住時機,明確要求、觸類旁通,因勢利導、啟發(fā)點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來掌握它。從而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策略,促進孩我們的孩子思維、智力、身心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論語》字數(shù)簡潔,句句經(jīng)典還需要我們結合自身經(jīng)驗慢慢品味,結合生活不斷思考。
讀《論語》有感11
孔子是中華民族思想情操的締造者,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播者,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學、經(jīng)學、易學、幾千年來終究成為了中華思想的文化主流,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論語》是孔子出事后由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的偉大巨著。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匯集。《論語》中的許多名言已成為千年名言,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建樹產(chǎn)生了不朽的影響。難怪前賢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正是:“一句名言一錘音,撞響寰宇鏗鏘聽;哲人雖己乘鶴去,千古不朽震古今!
當翻開《論語》,開篇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名言便吸引了我,這么熟悉!于是我興致勃勃地讀了下去。讀著讀著,原先對讀古書的一些擔心隨之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親切感,這一句我讀過,那一句我初中的時候曾經(jīng)背過,原來我們常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也出自《論語》。
合上書,靜靜地回味,一句話始終不能讓我忘懷,這一句話始終激勵著我。那就是曾子說的一句名言。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對,每天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盡心竭力了嗎?與朋友交往誠實嗎?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溫習了嗎?看了這幾條,似乎自己做的還不錯。但是我作為企業(yè)的一員,而且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我是不是該每天問自己,我今天學習了嗎?我今天的工作認真的完成了嗎?“反思”是現(xiàn)今較為時髦的一個詞語,學生時代要反思,步入社會要反思,進入工作崗位更加需要反思,每行每業(yè)都強調反思,原來這么時髦的'詞語也出自《論語》。
“我今天讀書了嗎?我今天學習了嗎?”這句話讓我汗顏,作為煙草的一員,我們每天都強調加強學習,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但問問自己,我自己每天讀書了嗎?我沒有做到,我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在讀書很功利,需要什么了,趕緊找書,翻看電腦。《論語》不是教育我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嗎?自己為什么不能保持每天學習的良好習慣呢?原先總是有很多理由,工作忙,事情多啊,總喊著:怎一個累字了得!“總是說:“不是我 不想學習,是自己沒有時間學習,是自己讀不進去!”讀著《論語》,細細反思,真實感悟頗多,人都到了永遠忙碌的地步,怎么還有回首來路的心情和處世不驚的心態(tài),怎么可能細細欣賞教育之河中激起的朵朵浪花,去采摘教育之樹結出的一個個果實呢?所以,我告訴自己,每天都要有閱讀的時間,要有思考的時間,閱讀,會讓我們歸于平靜,與偉人、名人對話;思考,會讓我們穿越歲月的迷霧,鍛煉敏銳的智慧。
靜靜的讀著,靜靜的思考著,也靜靜的收獲著。20xx年,我給自己定下了讀書的目標,我一定要好好的為自己充電,為了使自己將將計劃落實到行動中,我為自己制定了讀書的“四不要”:不要等有時間才閱讀學習,見縫插針,想讀就讀;不要等到要用了,要檢查了才去學習閱讀,任何地方都可以閱讀學習;不要盲目的閱讀,急功近利,立竿見影是妄想,永遠不要嫌自己讀得太晚,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獲。
新年的讀書行動,就讓我從認真讀《論語》開始吧!“吾日三省乎吾身!”牢記計劃,牢記讀書,付諸行動!
讀《論語》有感12
《論語》里提出君子應“日三省乎己”,這里“三”不是具體數(shù)字,是多次、反復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有哪些事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論語“學而”》中曾子每日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們每天也可以從這三方面入入手進行自省。
第一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于職守了嗎?真正的忠誠不是忠于一個外在標準,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忠于內心的良知!爸摇痹谖覀兠恳粋人的內心,能夠對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二省——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信守承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一個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
“傳不習乎?”要自省的就是“習”字,意思是說,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對于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里,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后要復習,學習之前要預習,溫故而知新。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不忘記學習,如此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這三件事——對任務的忠誠、對朋友的信用、對知識的學習,用它們叩問自己的內心,其實就叩問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職業(yè)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扮演好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日三省乎己”,那么人生中又有什么憂慮和恐懼呢?
讀《論語》有感13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種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于丹老師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樣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樣的人。
孔夫子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大地上生長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脫胎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發(fā)現(xiàn)《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讓人一看就明白。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貸》)這則語錄意思是: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輪轉,萬物滋生。蒼天還需要說話嗎?”
是啊,《論語》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追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印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
我們今天也會說,天時、地利、人和就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這是《論語》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迪。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于《論語》的博大精深,終于有了點滴的感悟。我相信這本書會陪伴我的一生,我愛上了《論語》。
讀《論語》有感14
在《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中,對我應相最深的是“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主要講了:‘一個人友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群,人以群分”。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迸笥言谝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惡之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從中,我還知道良朋益友,也就是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要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友諒,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誠懇,不作偽;友多聞,也就是這個朋友見聞廣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知識面寬。惡朋佞友,也就是損者三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友偏辟,也就是說這種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友善柔,就是說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友便佞,就是說這種人沒有真才實學。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卻腹內空空的人。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友了一定的變化,有真才實學的人,如果口才太過于笨拙,不善表達自己,也會給自己的職業(yè)和人生帶來一些障礙。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觸:自己修身養(yǎng)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讀《論語》有感15
在日漸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傳統(tǒng)文化猶如滋養(yǎng)人心的甘泉。而《論語》這一劑儒學文化的圣品,無疑對當代人的修身為人、處世待世有著深厚的指導意義。在寒假,我有幸拜讀了《論語》,雖沒能深入領悟,卻也獲益匪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約編撰于公元前四世紀初,流傳到漢代,形成了“魯論”、“齊論”、“古論”三個版本。《論語》被古人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jīng)典,到了今天,則是人們學習、認識、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權威著作。
全書分為若干個部分,有的論教育與學習,有的論仁義,有的論禮樂,有的論道德教養(yǎng),有的論孝悌,有的論為政……由于全書圍繞儒學之核心——“仁義”展開,所以“論仁義”部分也成了我研讀的重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仁義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別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業(yè)發(fā)達也要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讀了這句話后,我深有感觸,天下莫有比這種人更無私寬大、仁義高尚的人了。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發(fā)家致富、功成名就幾乎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一些道德教養(yǎng)不達標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他們?yōu)榱俗屪约毫⑸沓晒,而不惜暗中毀壞比自己能干、?yōu)秀的人的名譽和事業(yè);他們?yōu)槭棺约壕尺\通達而陷害顯赫,以成一己之私。這些人不僅是社會的負產(chǎn)品,是利欲的囚徒,還是大大違反儒學觀點及精神的不仁義之輩。他們追隨名利,卻忽視了立人之本。誠然,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最后都會受到命運的懲罰,更不能圓了初衷和野心?梢,仁義寬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礎,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為人的良方。而這些大智慧遠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能領悟和躬身踐行的。成業(yè)與成人,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兩種修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讓二者齊頭并進,讓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
現(xiàn)代社會錯綜復雜,品質問題丑聞迭起,而其實刨根問祖、追溯回兩千多年前,先賢智慧早已向我們闡述過這所有問題的答案。現(xiàn)在社會的一切尷尬局面,也都可從先秦經(jīng)典尋覓到答復。
所以說,就如“讀史使人明智”那句話一樣,我認為傳統(tǒng)巨著就是歷史遺饋的財富,而讀傳統(tǒng)名著無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是尷尬的局面,請學會思考,請學會請教,或許《論語》中那份為你保留的答復,就將赫然呈現(xiàn)于眼前。
【讀《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讀《論語》有感經(jīng)典09-01
讀《論語》有感06-15
讀論語有感03-16
讀《論語》有感[通用]08-20
讀《論語》有感【熱門】09-16
讀《論語》有感[精華]10-08
(優(yōu)選)讀《論語》有感09-07
【薦】讀《論語》有感09-21
【必備】讀《論語》有感09-20
讀《論語》有感【合集】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