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體讀后感1000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三體》讀后感(精品)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體》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體》讀后感 篇1
二刷三體。
在音樂,電影和書三者,音樂可以單曲循環(huán),但是有記錄以來循環(huán)最多的也沒超過一百次,這還是在很多時候音樂只是干其他事情的背景而已。而電影,在我記憶里面,絕對沒有像別人所說一部電影看十次五十次的存在。說到書能讓看第二篇的就更屈指可數了。
我想起我兩年前第一次看三體的時候,趟在學校的床上幾乎兩天沒動,包括了一個幾乎通宵的夜晚,像被整個宇宙壓著動彈不得。然而事實上這一次我發(fā)現我第一次看到的'和千百次躺在家鄉(xiāng)村里樓頂上看星空生出的感覺毫無二致,不認識星座,不存在物理,也不理解相對論,我就是喜歡看這件事情本身。
這是第二次了,書里面很多的細節(jié)呈現在我面前,洗澡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能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小宇宙。我更明白自己為什么不去重復,我害怕細節(jié),我掌控不來細節(jié),甚至細節(ji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或許我喜歡的只是是震撼,不是為什么會震撼。
但或許我又會看第三遍,誰知道呢。
《三體》讀后感 篇2
科幻可以豐富人們的想象力,也能讓人們了解到這個國家的樂觀、開放。而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更是中國科幻史上的里程碑,許多人因為這部書,開始讀科幻,這也是世界科幻史上不容小覷的'一部書,書里的每個場景,都能讓人深深地震撼。
三體里令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的場景,例如,汪淼進入三體游戲時,“秦始皇”所做人體計算器,那些人排著整齊的方陣,一個命令,他們就舉起手中的牌子,速度竟堪比普通的計算器,練就這樣的人,難度等同于當時秦國的虎狼之軍。還有“古箏行動”,那艘巨大的豪華游輪,里面載著的并不是富豪,而是一群背叛地球的三體組織。人們?yōu)閿r截這座游輪提出了古箏行動,古箏聲音溫和又婉轉,但古箏行動是那么殘酷,只要踏上這艘船,場面都是慘不忍睹,在水滴攻擊人類艦隊時,人類自認為自己的艦隊所向披靡時,卻沒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體人僅憑一個小小的水滴,就把人類艦隊打得七零八落......
三體所描繪的一切,危險而又美麗,正吸引著讀者們去探索,去研究。
《三體》讀后感 篇3
一開始我是排斥接觸有關動蕩年代的小說,畢竟千人千面千言,沒有哪個能真正代表歷史。
整本讀下來,最喜歡的人物是史強,他是最接地氣的人物,但也真是因為他接地氣,會讓他對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有一個最直觀的認識,進而產生解決辦法。這本書最后帶著我經歷了科學家的接受末日后的絕望,普通人用最淺顯易懂的知識再次喚醒他們的希望的整個過程,我感覺讀到這里 才算讀到了本書的精髓。
在人生長河中,有時候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和問題是當時的你認為是根本不可能解決的,或者說已經認定是死局。但是跳出來講,這可能只是你的認知不夠所帶給你的困惑,每個人的經歷只能帶給你片面的解決方法和認知,真正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應該積極的向別人請教,請教的人不在于知識面比你廣,可能任何一個人都會給你一個不同的答案, 可能在某一個人的啟發(fā)下,你突破了自己的`桎梏,找到了解決辦法。
要知道人外有人,永遠不要停止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一旦停止就說明你的心已經老了,人類的身體是會隨時間自然衰老的,但是思想可以不必。保持你的好奇心,直到你的身體衰老到了盡頭。它會使你的思想一直處在巔峰,沒有衰退期。
《三體》讀后感 篇4
龜龜,龜龜,龜龜,欲辨已忘言,10多個小時是值得的,我會再重新讀一遍的。葉文杰,羅輯,云天明,維德,程心,我們會再次相遇的。
從來沒想到一本書能有如此大的時間和空間跨越,如此深卻又很完美的格局,人性的弱點,人類的丑惡,人類的善良在寫一本書中展現的如此淋漓盡致。人類想要的是什么,人類是什么。或許我們只是為了求生存的碳基化合物,不過稍微有點思想。我們以為了解了一切(20世紀物理學中的兩朵烏云),傲慢的以為科技到了現在這個程度既是頂峰,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是宇宙中的唯一,事實到底是怎么樣呢?
這個世界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我們最終真的能了解這個世界所有的真相嗎?人類一步一步的走在撿貝殼的路上,我們有時間或者未來這個撿貝殼,或者說孩子真的能力把貝殼全部背在身上嗎?須知海里不止有貝殼。
慢慢的走著,慢慢的走著,慢慢的前進,慢慢的去探索,懷著敬畏,揣著謙虛,時不時的看看來自幾十個天文單位外的星光,我們提了提手中貝殼,明白未來還很漫長。
《三體》讀后感 篇5
我找了三體系列的小說看,覺得這部小說挺好,作者劉慈欣真是個人才,想象力豐富,看得我一驚一乍!所以就想寫寫讀后感,而且我覺得在小說的閱讀過程中,對小說描寫場景的想象絲毫不亞于電影畫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應該算是獨樹一幟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為我是從第二部《黑暗森林》開始看的,一開始引人入勝的是一只螞蟻在三維世界里怕在二維世界里想象,剛開始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現在回想那不就是人類的寫照嗎?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時間的'四位空間,按照如今維數理論,更高維的就存在我們身邊,或者說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中就有更高維的,只是憑借人類的結構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無所不能,它受到物種的限制,就如螞蟻永遠無法想象球是圓的這種感覺!
《三體》讀后感 篇6
三部曲三個主人公,第一部的葉文潔對人類失望向太空發(fā)出信號引來外星文明侵略地球。第二部羅輯參透宇宙社會學理論威懾三體人保護地球文明不受侵略。
第三部程心在機緣巧合下接替羅輯成為新的執(zhí)劍人,但通篇看下來程心可以說是被我罵慘了,相當不合格的執(zhí)劍人。為了所謂的愛,一次兩次的把地球文明火種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與尋常的英雄故事敘事結構不同,故事的結尾并沒有所謂的`大團圓結局,整個宇宙化歸為零,地球,三體,其他所有的文明都消失,一切從零開始。
程心也不是英雄,但也談不上罪人。是人類選擇了程心,讓她一次兩次去決定人類的命運。結局是慘敗的,但卻在情理之中。
文中除了精彩的描繪宇宙,高維文明,未來的世界,主要故事情節(jié),還描繪了不少小人物,看到享受著威懾時代的和平而盲目自負的女性化的現代人,對青銅時代船員,對羅輯指責起訴,見不得別人好的怒罵……覺得葉文潔對人類的失望不是沒有理由,安逸讓人愚昧自大,過了四個世紀大部分人仍像巨嬰一樣只會推卸責任,最后的毀滅是必然的。
《三體》讀后感 篇7
微宇宙與宏觀宇宙,莊子的小大之辯。
宇宙時刻在毀滅與再生,如人體之細胞。
拯救思想瘋狂或崩潰科學家的,是孩子,是孩子所代表的愛與希望。但是僅靠愛,失去追求生存的野性,也許恰恰會導致失去希望,一無所有。
文明的延續(xù)與發(fā)展,要以人的'生存為本。
有談判的實力和基礎,才有爭取共存的籌碼。否則只能是單方面的碾壓與毀滅。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S進
斗爭,妥協(xié),共存。
流浪的星艦地球,是不是另一個三體人的命運開始?而三體人最初,是否也來自一個有愛卻瀕臨毀滅的種族?只是在漫長的流浪中異化?
以此延伸,也許,文明也在不斷的流浪與融合?(突然想到癌細胞擴散…)
死神終將降臨,但生命也始終生生不息。
也許只不過是感知維度不同而已。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也許我們的遠古神話中,也許真的有外來文明留下的神跡。
最后,不得不說,是對程心的氣憤支撐我一口氣看完《三體III》……也許我們人人都是程心,所以我們以上帝視角審視自己時,估計也會氣得要死吧。在人類大義生存抉擇上,不能有婦人之仁。
《三體》讀后感 篇8
作為一個理工直女,對《三體》完全沒有抵抗力。用了一周的時間一口氣看完1。2,感覺就是過癮!激動!腦力風暴不要太爽!而第三部倒是用了將近十天才陸續(xù)看完,一部分是前面燒腦太過,感覺需要喘息,還是第三部太過沉重。讀完1。2后不小心看了部分書評,以至于大約知道了結局。人類的終極命運,乃至宇宙的終極命運,都將走進無邊的黑暗……深深的無力感,也可能是我降低讀第三部速度的主要原因。
毋容置疑!度w》絕對是本值得收藏的好書。既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節(jié),又有縝密有序的邏輯,更有扎實的自然科學理論,又始終貫穿著思索和人文關懷。很少看到科幻作品深度至此。學理工的大概才能理解,從技術上要講通一個科幻故事有多難。而又如此絲絲入扣,不斷突破腦力極限,絕非一個只靠文字寫作的人能夠辦到。
也看了部分書評,一些貶低作者的評論,一眼就能看穿是玩純文字的。學文科的看不懂不奇怪,看不明白卻非要標新立異挑毛病,用一些所謂的哲學理念強懟,自以為是……呵呵,只能說,夏蟲不可語冰,我都懶得懟你。
《三體》讀后感 篇9
沒讀三體,我從不會想,我們?yōu)槭裁醋ё约侯^發(fā)怎么離開不了地面,你跳的足夠高就可以環(huán)游世界。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掉不下來,人造衛(wèi)星靠什么動力運行。衛(wèi)星運行的幾種軌道。地球怎么形成的,給我一個足夠大足夠大的力氣我能把月球拉到地球,太陽怎么會是氣體組成的'以及溫度這么高怎么不把自己燒化掉。以前認為太陽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已經夠大,殊不知就占銀河系的3%。宇宙有大概兩億多個像銀河系外星系,每個星系有上萬億顆恒星。你現在還敢相信地球是唯一有文明的世界。
地球在整個宇宙中太過渺小,人類更像一粒塵埃,你是否還在為雞毛蒜皮小事鬧矛盾吵架,那就看看宇宙吧。人類雖渺小但最珍貴是生命,一切重如泰山!度w》這本書沒有主要給我一些拓展思考的方向,以及對未知的宇宙的好奇心。
《三體》讀后感 篇10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說《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guī)、天馬行空的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乎癡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我始終是科幻小說、電影領域的“追星族”。
這部《三體》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生命與文明之間的關系。生命意味著什么?對每個個體而言,無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時間又意味著什么?它無時無刻不推動著我們朝著死亡邁進?雌饋恚瑫r間與生命是對立的。但是,正因為時間賦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個體能展現出異樣的風采,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樣的,對于文明與時間,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系一樣,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小說中的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激烈碰撞,時刻都在體現著生命的價值。
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前者能創(chuàng)造輝煌燦爛的文明,而后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蔽艺J為,這是對生命意義最深刻的闡釋。
《三體》讀后感 篇11
你有幻想過外星人入侵嗎?你有曾幻想過宇宙中還有別的文明存在嗎?當我們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思維的大門會不經意間打開。
《三體》一文主要講了三體人鎖死地球的基礎科技后入侵地球的故事,內容豐富有趣,又嚴謹,令人深思。
《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說,與其他間類作品不同的是,它簡潔有力。用柔情優(yōu)美的文字去表達嚴謹的科學。不論是三體問題還是人生的一次次厭倦!度w》里的每一章節(jié)都值得思考。
吃飯,睡前,還是洗漱。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足以讓我心神不定一整天。
里面的三體問題尤其出類拔萃。我開始思考這一問題,當我得出答案是,我似乎悟出了什么。這無規(guī)律,無征兆的三顆太陽。可以被看做成生活中的坎坷,三體人也可以扮演我們的意志。在無數次的.爆炸中,我們的精神開始進化,最終擁有了生物的特異功能。我不由得欽佩作者的潛能,也從中讀出了作者與生活競爭到底的非凡耐力。
或許,多情的文學也能隨意變化成物理。在頭腦風暴中,一切,皆有可能。
《三體》讀后感 篇12
這本書我讀的很快,幾乎只用了三天就閱讀完了。宇宙的膨脹與坍縮簡直像浴火重生般,死亡與新生之中蘊含了多么大的奇跡。如三體人制作智子時,微觀多維宇宙文明的反抗一樣神奇。宏觀與微觀在大宇宙的參考系下合理的存在著,在維度的尺寸上竟互不干擾,不得不說這一點實在是令我困惑的同時驚嘆。
這本小說深深的'吸引了我,在科學和文明生存的魅力之下,我忘卻了自我,投入了羅輯的同一個宇宙,感受著悲涼與雄壯,在青石上鄭重刻下時代的史詩。
黑暗森林,獵手,星際戰(zhàn)爭,宇宙社會學...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堅實的物理學數學基礎上。可真實的宇宙會是這個樣子嗎?究竟是造物主賜予了人類生存,還是人類賜予了造物主生存?真實宇宙中,我們的物理學會不會僅是有限范圍內的巧合?就像三體一中說的那樣,物理學進去了盲區(qū),甚至物理學從未存在過,現在建立起的一切都是世界有意為之,究竟什么才是世界的本質呢?
我們是宇宙中的微粒,可宇宙又難說不是更宏觀世界的微粒呢,這是個無解的答案。甚至想下去,都深感恐怖,在我們的時間維度里,我們就如冬蟲夏草一般;蛟S在更宏觀世界里,我們的宇宙像一塊石頭,一棵草,一粒塵土...
《三體》讀后感 篇13
我找了《三體》系列的小說看,覺得這部小說挺好,作者劉慈欣真是個人才,想象力豐富,看得我一驚一乍!所以就想寫寫讀后感,而且我覺得在小說的閱讀過程中,對小說描寫場景的想象絲毫不亞于電影畫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應該算是獨樹一幟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為我是從第二部《黑暗森林》開始看的,一開始引人入勝的是一只螞蟻在三維世界里怕在二維世界里想象,剛開始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現在回想那不就是人類的寫照嗎?
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時間的四位空間,按照如今維數理論,更高維的就存在我們身邊,或者說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中就有更高維的,只是憑借人類的結構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無所不能,它受到物種的限制,就如螞蟻永遠無法想象球是圓的這種感覺!
【《三體》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體讀書筆記03-01
《三體》讀書筆記03-09
三體的讀書筆記02-15
[精選]《三體》讀后感11-07
《三體》的讀后感04-30
《三體》讀后感02-26
三體的讀后感03-08
三體讀后感02-10
三體讀書筆記范文07-05
《三體全集》讀后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