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漢字之妙—漢字博物館》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漢字之妙—漢字博物館》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知道漢字是傳承時間嗎?你知道漢字是由多少種字體才演變成今天的漢字嗎?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漢字之妙——漢字博物館》這本書。
漢字已經(jīng)有7762年歷史了,是由“漢字七體”演變而來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慢慢演變形成了現(xiàn)在的字體。當我打開了這本書,我仿佛看見了許多的文字在向我招手,都熱情的介紹自己:我叫“哈”(h。窃诓刈宓亩Y儀絲綢品中,我叫哈(hǎ)達……,我瞬間明白了這些朋友的來意,原來平時我們都有很多時候把漢字的讀法讀錯了,怪不得他們看見我就熱情的自我介紹,原來是為了提醒我。
當我再次踏上征程翻開下一章的時候,這些熟悉的字又都變成了其他的樣子,“月“字變成了一個半月型,“車”字變成了一個桿帶著兩個輪子,原來他們是甲骨文,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所以才能看到“月”字是半圓形的,原來漢字也有這么有趣的時候,隨著甲骨文,金文的演變,每個漢字都說著自己的故事。“我叫‘社’,在古代是地主的意思,先秦初期,我還是土地神的名字,也能說是祭祀土地神的場所,后來才變成地方基層組織或民間團體的意思”……
聽了這么多的故事和這么多的學問,我合上了書,揉了揉眼睛,在《漢字的博物館》中遨游了這么久,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同字不同詞則不同意,世界上的文字,也就屬漢字這么的有魅力了吧,而且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感人故事,與其說是一個漢字,不如說是一個故事,一段知識,一段歷史,在看書的過程中,我穿梭在現(xiàn)代和古代之間,瀏覽了先秦時期的莊嚴,體會了盛唐時期的繁華,感受了中國現(xiàn)代的強大,在感知中華文化的同時,不得不贊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國漢字則是精華中的精華。
【《漢字之妙—漢字博物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漢字的教案11-07
《漢字》教案02-05
有趣的漢字教案03-13
漢字教學反思10-21
有趣的漢字教案01-15
《有趣的漢字》教案03-10
學習有趣的漢字教案12-12
《有趣的漢字》的教學反思04-18
有趣的漢字教案范文08-26
《遨游漢字王國》說課稿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