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后感2篇(實用)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圍城》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圍城》讀后感1
讀《圍城》,跟讀一般的小說感覺很不一樣。總覺得大師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澀,至少是我輩很難讀懂的,要想讀懂,也要擺上好幾本字典在旁邊,才能有讀下去的勇氣,《圍城》不是這樣,它通俗的可以,從身邊瑣事娓娓道來,總有那么一處是撞擊到你塵世的靈魂。本來覺得 40年代的作品,是太公太爺輩的事了,想要找到一絲與現(xiàn)實相關的東西無異于到秦始皇的墓里挖計算機。
誰知讀的時候,它竟多次引起我的共鳴!很多的事情,就像是發(fā)生在身邊;人物的心情,就像是從自己記憶中掏出來的東西,貼切的讓人吃驚!仿佛去看心理病的人被人一下子戳中了心事一樣,有幾分不可思議,又有幾分難堪,卻還有幾分爽快!抨擊人生病態(tài),笑罵人性弱點。在這個領域來說,魯迅應該算的上是鼻祖級人物了。魯迅是嚴肅的,狠狠的提出問題,像是尖銳的貓爪抓的你鮮血淋淋,錢鐘書則不然,他漫不經心的提出問題,就像有只手在輕輕的撓你,他撓啊撓,你笑啊笑……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原來自己身上有只虱子!也可以這么說,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錢鐘書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部沒什么用,但像針灸似地對準醫(y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覺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一部好作品,就應該在某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才能顯示出作者的獨特個性和品質。契訶夫的作品追求辛辣幽默,歐·亨利追求精巧的構思,《圍城》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錢鐘書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
你看《圍城》中,談話、吃飯、交友、戀愛、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種種細節(jié),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艷活和逼真。方鴻漸的虛偽,趙辛楣的坦白,褚慎明的愛面子,蘇文紈的媚俗,唐曉芙的純真,孫柔嘉的狡黠,都一躍紙上,讓人又愛又恨。錢鐘書善于用洞燭幽微,纖芥并肖的筆觸刻畫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諷刺,使人物很具立體感。老處女范懿年華老去卻乏人問津,一心想汪太太幫他做媒,卻又裝腔作勢,故作矜持。一見到趙辛楣就原形畢露,“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華圍在里面,說話密切潑水不入”,回去的路上,她幾次設法要把同行的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
她一會兒說橋太窄,讓趙辛楣拍她走河底;一會兒說忘了手提包,讓趙辛楣陪她回去取。又有幽默,又有諷刺色彩,妙哉!第三章寫幾個知識分子的聚會就更加叫絕了。趙辛楣一心想灌醉方鴻漸以泄愛人被奪 之恨,誰知蘇文紈對方鴻漸的關懷更教他醋上心頭,褚慎明和方鴻漸在席上互相鄙視,相互拆臺,褚慎明看到方鴻漸酒醉后嘔吐,故意嫌惡的捂著鼻子,心生一種幸災樂禍和解脫的快感,“覺得自己潑出的牛奶,給方鴻漸的嘔吐在同席者的記憶里沖掉了”,這種知識分子的丑陋靈魂,通過心理戰(zhàn)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顯示出錢鐘書諷刺幽默的高超、犀利。
《圍城》讀后感2
夜晚,香茗和書—最完美的搭配。每逢月夜,獨臨窗前,手捧著那如音樂般和諧典雅的書,任朦朧的月光親撫,更有那古樸而清新的茶香彌漫鼻端。
一個人靜靜地品味書中的酸甜苦辣,靜靜地,只為了躲開城市的喧囂,尋一個“心靜如水”的地方,感受一份舒暢、一份愜意。當我第一次讀到《圍城》時,那小說中的嘲笑與幽默,語言的簡潔明快而絕不濫情,真是迷得我如癡如醉,想人非非。尤其是數(shù)遍之后,我感覺我周圍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來頗為熱衷的東西都增添了不少文學色彩。
《圍城》是一本睿智的書,它是一位智者對人性深層次的洞察與調侃。近日細細咀嚼,越讀越覺有味,尤喜歡“導讀”上的一段文字,覺得它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也是對《圍城》最好的概括和定位:“人這種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人生處境實質上的尷尬與窘迫,人對此的渾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雖有所知卻也無奈,偶爾也被它深深刺痛。”作者于此有深刻的洞察,調侃既觸到痛處有某種寬容與理解,如果讀進去的話—這太容易了,在哈哈大笑或曬笑之時,我們會嘆為觀止,會驚異于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我認為《圍城》的成功之處在于它不以反映特定社會的典型人物為目的,而是以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態(tài)為目的'的。換言之它反映出了普遍性,而且超越了時代的人性百態(tài)。我敢說,像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藍斜川的附庸風雅、高松年的老謀深算、褚慎明的欺世盜名、鮑小姐的輕浮膚淺、李梅亭的厚顏無恥……這一類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后還會有;至于“文化沙龍”的無聊、回國船上的見聞逸事、異國學校中的人情世故、大家庭內的口舌是非,無不這樣真實,又這般深刻,更不用說將婚姻喻為圍城的永恒命題。
我深深佩服錢鐘書老先生,在他筆下的幽默風趣、詼諧卻又不失犀利的筆調足以讓每一個讀者難以忘懷,書中作者所傳達的那些對生活、對人性的感悟也令人回味無窮。可以說《圍城》的魅力是雙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者展現(xiàn)的,另一是作者展現(xiàn)自身的。本書顯示給我們的是一個聰明的人怎樣看人生,又怎樣用所有作家都必須使用的文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觀”和“感”的!秶恰返拇罂蚣懿⑽达@得那樣格外精心結構,不持那種以情節(jié)發(fā)展來抓住人的期待;所謂歷史容量、時代風云,在小說中也是點到為止,但是,一個個結實飽滿,因作者自身內涵而生發(fā)開來的場景、細節(jié),卻構成了最精彩最吸引人之處,這也正是《圍城》的真正價值所在。而更在于對它的具體體現(xiàn);貒,三間大學,人而出、出而人的兩番上海,名義岳家,父母家,自己小家……種種“是非窩”,小說中人在各種背景、糾葛、情勢之下的窘迫、可笑、可憐、自私、怯懦、卑劣、狂妄、尷尬,以及快樂—尷尬余縫中的快樂,快樂時的尷尬,都成為作家觀賞、諷刺和調侃的對象。所以,一切皮毛學問,偽裝、淺薄、賣弄文學,也都成為洞見人的幽默對象。雖然小說從頭到尾都是圍繞著方鴻漸的婚姻展開,但作者其實是借方鴻漸的經歷和其他人的小故事,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種種看法和理解,并借以幽默諷刺的方法,讓人在會心一笑時。有絲絲的苦澀。
【《圍城》讀后感】相關文章:
圍城讀后感01-09
《圍城》讀后感02-04
《圍城》的讀后感02-08
圍城的讀后感02-06
《圍城》讀后感05-01
圍城的讀書筆記02-07
圍城讀書筆記02-16
《圍城》讀書筆記04-25
【薦】圍城讀后感03-20
圍城讀后感【熱門】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