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愚公移山有感【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愚公移山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愚公移山有感1
在我讀過的書里,我最喜歡的書是《愚公移山》這本書。
這本書里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老人叫愚公。他家門口有兩座大山,出門繞道很不方便。于是,他決定和家人盡全力鏟除大山,鑿開一條道路,大家紛紛贊成。河邊有一個老人叫智叟。他譏諷愚公,說:“你即使用盡畢生也不可能移走!”可是,愚公說:“我死了之后還有兒子,兒子生孫,孫又生子,肯定能移走!”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讓大力神移走了那兩座山。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愚公是一個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他不管困難有多么大都沒有放棄過。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上帝,使那兩座山被大力神移走了。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一件近期發(fā)生的.事:最近老師讓我們折十個五角星,并把它們貼在一張畫好的底板上做夜空中的小星星。我按照老師說的去折去剪,終于剪出來了,可是五個角又不相等。我又做了一個,角是相等了,又太大了,我想:這么難, 還是算了吧,可我后來又想還是做好吧!最終,由于我堅持不懈,所以把十個五角星全做好了!
今后,我要多多學習愚公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
讀愚公移山有感2
小時候就聽說過《愚公移山》的故事,但真正看到這篇文章,卻是在讀了幾年書后的今天。
乍一看,愚公確實很愚,而且還愚得不可理喻。不是嗎?以自己的殘年去挖“方七百里,高萬初”的兩座大山不說,還要累及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但是,只要我們深人地理解就不難發(fā)覺,在那遠古時代,被人認為可笑的“愚公精神”卻是當今社會走向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是任何人都應該具有的。
比如說,我們在學習中,不免會遇到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愚公精神”來對付這一群群“攔路虎”,最后到達的便是成功之路,獲得的便是成功后的喜悅;反之如果我們躊躇不前,在困難面前低頭,面對一個個Aft牙咧嘴的“攔路虎”望而生畏,那么我們就會一事無成。而往往那些失敗者,就是缺少愚公移山精神的那種人,面對困難,他們不求攻克,一味地想著打退堂鼓,等待他們的除了失敗還有什么呢?
古往今來,類似“愚公移山”的事例舉不勝舉。為了明天,為了前程,為了祖國美好的未來,讓我們繼承這種愚公精神,并把它發(fā)揚光大吧!
讀愚公移山有感3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書,這本里面講的都是寓言故事!掇朊缰L》、《井底之蛙》、《愚公移山》等等。我讀的最有啟發(fā)的就是《愚公移山》了。
故事講的是: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萬仞。家住北山的愚公,快九十歲了,家前面是山,出門不方便。于是便想和家人移掉這座山,開出一條路來。但老伴懷疑說:“憑你這點力氣,連個小土丘恐怕都不能移掉,又想對這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愚公并不爭辯,帶領兒孫三人開始挖山。這樣,從冬到夏的挑運,才能到渤海往返一趟。河曲有個老頭叫智叟,覺得這事是在荒唐可笑,便勸阻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你這樣年老力衰,恐怕連山上的一棵小草也拔不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么樣呢?“愚公長嘆一聲,反道說:”你也太頑固了,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會生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不會再增高,怎么會一不掉呢?智叟聽了,無言以對。那愚公依然每天挖山不止。山神聽到這件事,只怕愚公挖山不止,便去報告給天帝。天帝被愚公的這種堅強的毅力而感動,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八兩座山背走。從此,愚公的家門前再也沒有高山阻塞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不放棄,那件事總會做好的,不要想著困難,那樣你永遠也不能獲得成功。你要記住有志者事竟成。
讀愚公移山有感4
小時候曾聽大人講愚公移山,上了初中又在語文課中學習了《愚公移山》。記得當時對老愚公的作法很不理解,還同老師爭辯,固執(zhí)的認為老愚公率領子孫‘叩石墾壤’。實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往。
上了初三還像初一那樣‘玩著學’甚至常常醉心于自己的`‘聰明’之中,不可自拔,期中考試成績公布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自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從新讀了《愚公移山》。
也許因為失敗的慘痛教訓吧,重讀使我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深透了。
老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xiàn)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山,經(jīng)誠所至,終于‘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付二山,使得’‘翼之難,漢之陽,無壟斷焉,。由此,我深深認識到,老愚公搬走的不僅是太行,王屋這兩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如果老愚公怕費事,圖省事,安于現(xiàn)狀,完全可以不‘不出入迂也’而輕松地搬到山前去往,也可能因此不被看成‘愚蠢’。但是,太行,王屋終將子孫遭受‘出入遷之苦’。
與老愚公相比,我就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就在于沒有從內(nèi)心深處認識到學習中的困難就像太行,王屋兩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學習中就像搬走兩座大山一樣,本來就是苦差事,我這次失敗,正因為潛意識中不自覺的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嗎
我還深深的認識到。小到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自今仍是我們必須發(fā)揚光明。如果安于現(xiàn)狀,不敢冒失的危險,就不會嘗試到勝利的喜悅,事業(yè)也不會有所發(fā)展。
由此看來,‘愚公移山’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讀愚公移山有感5
愚公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奮發(fā)向上的炎黃子孫。
我們來看移山前的謀劃:
“聚室而謀”
立即得到
“雜然相許”,
“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可見,
愚公先前只是考慮到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的好處,提出移山的設想,
而集體智慧的結晶則解決了
“焉置土石”
的問題。
看移山中的成員:
從愚公家中能
“荷擔者三夫”,
到鄰人孀妻之遺男,
都為移山不遺余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與汝畢力平險”。而愚公已年近九十,
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
就算健康,
充其量也只能是個
“指揮”
看移山后的結果:
操蛇之神
“懼其不已”。其實是懼愚公沒有窮盡的子子孫孫,
“帝感其誠”,
其實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動,
才命夸娥氏二子背走這兩座山的。
可見,移山一事,并非愚公一人的功績。認識這點,對我們做好平時的工作大有好處。
現(xiàn)在總有那么稍有點能力的人,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飄飄然起來,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實,這種想法不僅是錯誤的
,而且是危險的。無論革命的成功或某項事業(yè)的完成,這其中固然離不開某些個人的努力,但又怎能離開眾人的齊心協(xié)力?記得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中講述過這樣的故事:螞蟻,也許是動物王國中最講究集體協(xié)作的群體了。非洲螞蟻在前進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剛燃過的木棒,一定會義無反顧、前赴后繼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螞蟻能暢通無阻為止。這種抗爭意識,這種協(xié)作精神,與愚公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
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個個模范和英雄。60年代的`雷鋒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雷鋒的旗幟在今天仍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晌覀冞M行社會主義建設,只有一個雷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一個徐虎同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zhàn)役的勝利,需要全體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國家的支持,才能最終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綜上所述,我們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既要認識到愚公的可貴之處,
更要領悟到
“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則,
便會產(chǎn)生個人崇拜主義的心理,導致盲從;
落到自己身上,
又會產(chǎn)生個人英雄主義的言行,
導致冒進.因此,
我們在褒揚愚公精神的同時,
不要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應兩者并舉,
攜手同進,
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讀愚公移山有感6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古代寓言,此寓言可以是在人們心中早已熟透了吧,當我學完這篇寓言,心中頗有一番感想。
文中的愚公雖年齡大,可只想很遠大。愚公居住在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山對面。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與家人商議后決定挖平這兩座山,雖“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但愚公依然克服困難,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
無奈,愚公的決心卻被自作聰明的'河曲智叟譏笑,而胸有成竹的愚公卻有理有據(jù)地反駁他,并使之“亡以應”。是啊,九十歲高齡的愚公親率子孫挖山不止,卻還是讓智叟認為“以殘念余力”去移山是不明智的舉動,但此時我覺得愚公在我心中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了。
此后,愚公所期待的終于出現(xiàn)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人把兩座山背走了。
我真心佩服愚公與他的子孫們的那種堅持不懈的偉大氣魄和毅力。我知道,愚公移山的難度之大比起學習來說,好好學習只是微不足道罷了。學習嘛,關鍵在于努力,刻苦,態(tài)度要端正。多讀書,將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那離成功也就八九不離十了,甚至是一步之遙。
說實話,雖然我成績在班內(nèi)還算個優(yōu)等生,可與其他班的優(yōu)勝來比,他們就更勝一籌了。我不能像愚公那般堅定不移的決心,我著實也不曾見過自己哪泛努力過?墒菚r間不饒人,初三君邁著快速的步子向我發(fā)出挑戰(zhàn),我只能下定決心:我一定學習專心致志,不拋棄,不放棄!
讀愚公移山有感7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記敘一些古代歷史人物和英雄事跡。書中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王進、魯智深、林沖、武松等人物十分令我欽佩。
這又要說到宋朝哲宗皇帝在位期間,有個喜歡舞槍弄棒、不務正業(yè)的人,但是卻踢得一腳漂亮的毯,名叫高球。后來當了大官,由于人品極壞,吃喝嫖賭,被告到官府,挨了板子后逐出京城,后來哲宗帝大赦天下,高球可回京城。一天,高球被太尉差譴去送綢緞給哲宗天子的'弟弟端王。高球到王府時,恰遇端王正在府內(nèi)同幾個人踢毯子。過了一會兒,有個氣毯“騰”地飛起來,端王沒接到,卻滾到高球腳下,他斗膽使個鴛鴦拐,把毯踢給端王,身姿優(yōu)美,踢毯準確,深受端王喜愛最后被提撥為太尉。高球上任那天他的下屬官吏都來參拜,高球一點名,唯獨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未到。王進知道,這位剛上任的太尉原來是當年城里的無賴高球,曾因作惡多端被自己父親痛打過。便與老母商良!叭,走為上策”。于是王教頭帶著老母到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相公處”避難。
經(jīng)略府的提轄——魯達,因看不過自稱“鎮(zhèn)關西”鄭屠戶蠻不講理地對待金老漢和其女兒,故去找鎮(zhèn)關西。由于魯達性情過急,將鎮(zhèn)關西打死。鎮(zhèn)關西死后才知道自己殺了人要吃官司,便到五臺山文殊院落發(fā)為僧修行寺院長老將其改名為魯智深。由于魯智深是個粗人,在五臺山上屢犯寺規(guī),不過清規(guī)戒律。最后被長老趕出寺院。幾經(jīng)波折他最終在大相國寺看園子種菜。
林沖——身高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領虎須,氣質(zhì)非凡,被稱為八十萬禁軍教官林沖。然而英雄也得受難,在與花和尚魯智深吃酒論武時,見丫鬟慌張跑來向林沖報告,自己的娘子被欺負了。林沖急跑去將無禮者打得鼻青臉腫,方后得知無禮者乃高球義子,所以看在其為教頭份上從輕發(fā)落,支配遠地。
武松——身高八尺,濃眉翹起,體健如十頭牛,背刺紋身,身著半邊虎皮衫。以自己英勇的膽識打死老虎,為民除害。
……
能屈能伸的王教頭王進,路見不平撥刀相助的花和尚魯智深,蒙受大難但又頑強的豹子頭林沖與膽識驚人的打虎將武松,他們不僅是古代的英雄,也是“現(xiàn)代”的英雄,他們英勇無畏為現(xiàn)代的我們做好榜樣,即使蒙受奇恥大辱也能屈能伸。但古人也有不對的地方,我們應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閱讀《水滸傳》,你將一飽古代英雄人物的風采,也會受益匪淺。
讀愚公移山有感8
從前,有一個人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大山把村子擋的嚴嚴實實,大家進進出出都要繞很遠的路。
一天,愚公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提議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我們一起把它移走,你們覺得怎么樣?”但是他的妻子說:“像你這樣的年紀,即使像魁父這樣的小山你也未必能搬動,何況是太行和王屋這樣的大山,更何況那些石頭和泥土又該放在那里呢?”愚公心意已決,于是帶領他的兒子和孫子來到太行王屋兩座山下,敲碎石頭挖出泥土,用搏擊和竹筐把這些東西裝走運到渤海邊。
在黃河邊上,住著一位精明的老人,別人都叫他智叟,智叟聽說愚公要移山,就竭力阻止愚公,并嘲笑他,說:“你這個老糊涂,都這把年紀了,還想去動那兩座山,即使是山的毫毛你也損上不了”。
愚公聽了智叟的話,長嘆一聲說:“你這個老刮骨,連個寡婦和兒童都不如,我會死的.,但我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是沒用窮盡的,而這兩座大山又不會增高,怎么會搬不走呢?”說的智叟啞口無言的。
有一位神仙聽見了愚公和智叟的對話,也看見了愚公一家的行動,嚇得不得了,于是向天帝作了報告,天帝也被愚公的精神而感動。于是命令天神把這兩座大山移走了,從此愚公一家就進出方便了。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在學習和生活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總能克服。
讀愚公移山有感9
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以后,愚公的那種不怕艱難,勇于克服困難的執(zhí)著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
愚公—一位九十高齡的老人,他的家就住在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的后面,這兩座大山阻礙著愚公和全家人的`出行。有一天,愚公和全家人決定要把這兩座大山鏟平,開出一條通往外界的平坦大道來。這件事讓一個名叫智叟的老人知道了。他勸愚公說﹕“不要異想天開了,你都一大把年紀了,能搬運多少泥石呢?何況這么高的兩座山呢!庇薰鸬扩s“我挖不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挖不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盡,還愁挖不平嗎?”智叟聽了,只好無可奈何地走開了。
后來,愚公和他的家人每天都堅持搬運著山石。過了不久,這兩座大山奇跡般地消失了,人們都大吃一驚。后來,人們才得知,愚公的話感動了上天,是上天派了兩位天神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人們紛紛來到愚公家,來感謝他。從此,這里的交通便利了,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看完這篇文章以后,覺得愚公和智叟兩位老人的名字應該交換一下才對呀。同學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遠見,只要是認準的事,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了,勝利就會向我們走來。
讀愚公移山有感10
今天,我在臺燈下閱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戰(zhàn)國時,有一位老人的名字叫愚公,當時在一條大路的前方,有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妨礙了人們的`行走,使得人們都不得不繞道行走,于是,愚公決定要把這兩座大山挖走,有一位智叟知道了這事,來勸愚公,叫他不要做“蠢事”,說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愚公并沒有聽這位智叟的“勸說”,依然不停的挖,同時又叮囑自己的子孫要堅持不懈的挖下去,直到挖走為止!最后,那兩座在別人眼里根本就不可能挖走的大山終于被挖走了。
這一件事告訴我們,不論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可以做好,古人不是說過一句這樣的話嗎:日日行不怕千萬里,日日做不怕千萬事。這就在敬告人們,下定決心要做的事,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去做,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
這樣的事例也曾經(jīng)驗證在我身上。
在五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我的英語不是很好,因為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背,所以英語落后了許多。但到了六年級時,我開始抓緊時間了,每次做完作業(yè)后,我總是要擠出一些時間來背英語,并且每兩天就默一次,所以現(xiàn)在我的英語已有了很大的進步!
同學們,學習是人生之本,請你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結合你聰明的大腦吧!讓你的學習再“更上一層樓”吧!
讀愚公移山有感11
同學們,《愚公移山》的故事你們應該都聽過吧?故事里那位快九十歲的老頭兒,覺得家門前那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與王屋山)阻擋了他出門的道路,以至和家人去城里都要繞道,非常不方便。愚公決心要把那兩座山挖走,這樣他和家人出城就方便多了……
讀了這篇故事,我覺得這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可真了不起!竟然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不怕別人的譏笑去挑戰(zhàn)難度,太不可思議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作為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做任何事情,只要下定決心,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又怎么會辦不到呢?《愚公移山》給我們的啟示不正是這種百折不繞、堅毅的可貴精神嗎?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樹立自己的目標,并持之以恒去努力完成,要像毛澤東那樣無論在任何艱難的環(huán)境下都堅定自己的志向,并時時刻刻嚴于律己。
再看看自己,記得在三年級剛轉學到逸景第一小學時,由于不適應,我的各科成績都不太理想,心中不免有些沮喪……后來,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父母的幫助和老師耐心的指導,各科成績漸漸有了進步。不僅如此,在參加各類集體活動中,我還鍛煉了自己,提高了能力。就說那次參加區(qū)的“迷你劇比賽”吧,從未參加過表演的我,在流下無數(shù)汗水與淚水后,第一次作為主角,終于站在區(qū)少年宮高高的舞臺上,那一絲緊張,那一份自豪,那一股成功的喜悅,終身難忘!還有那次,我在全校家長面前主持“家長會暨文藝表演會”時,由于緊張一時忘記了臺詞,我馬上鼓勵自己:雁雁!加油!你能行!一定要堅持!于是我毫不慌張,鎮(zhèn)定自如地堅持完成主持任務,受到了家長和老師們的一致贊賞!
同學們,你們看,只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奮發(fā)前行,就沒有辦不到事情!
《愚公移山》給你們的啟示也是這樣的嗎?相信自己,你也一定能移開學習上、生活中的重重高山!
讀愚公移山有感12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學了這篇課文后,我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
《愚公移山》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大山,給鄉(xiāng)親的進進出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他想把大山移走。于是他就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三個人挖山。有一個智叟知道了這件事就嘲笑愚公,可愚公仍然不放棄,最后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山神,山神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就派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大山都背走了。
文章最讓我感動的是愚公對智叟說的話:“即使我死了,但我有我的兒子,還有我的`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又會有孫子,子子孫孫干下去,就不怕山會挖不平!倍矣薰倪@種頑強的毅力,長期堅持不懈的奮斗,堅定的信心,崇高的思想,明確的目標,用發(fā)展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學習。『陀薰绕饋,我差得遠了。在生活方面,我做事情不能堅持到底,總是一遇到什么困難就退縮,不敢勇敢地面對困難。在學習方面,一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就放棄,不能動腦筋思考……所以我以后也要像愚公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要勇于面對,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不轉彎。
讀愚公移山有感13
寒假里,我跟媽媽一起到求知書店買了一本《中華成語故事》。一回到家,我就立即打開書本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
我一下子看了好幾個成語故事,如《百折不撓》、《班門弄斧》、《半途而廢》、《不恥下問》……這些成語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
這本書共有62個成語故事。讀了這本書,我對成語有了更多的了解。成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濃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浩如煙海,博大精深。這62個成語故事個個生動形象,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在眾多的成語故事中,我最喜歡《愚公移山》。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愚公想移掉房子前面擋著去路的兩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受到了智叟的嘲笑,但愚公沒有放棄。最后愚公的精神終于感動了天帝,天帝派兩位大力士移走了兩座大山。
讀了《愚公移山》,我想起了一句格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頑強的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就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
愚公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與他相比,我感到無比羞愧。
我從一年級開始練習書法,剛開始我信心十足,對書法充滿興趣,每天一吃好晚飯,就迫不及待地奔向目的地——三樓樓老師家。我想,只要我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就可以成為一位書法家!就這樣,我堅持了一年。
可到了二年級,這種興趣漸漸沒有了,我越來越覺得練書法枯燥乏味,就產(chǎn)生了放棄的念頭。姑姑看出了我的心事,就給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我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堅持。但是,我還是鬧情緒,發(fā)脾氣,不肯繼續(xù)練寫。最后是在姑姑的逼迫之下,我才堅持練習。
如今,我練習書法已有四年半了,汗水換來了收獲——在諸暨市第二屆中小學現(xiàn)場書法大賽中,我榮獲了三等獎。姑姑說得沒錯,想取得成功,必須堅持。我以后一定要向愚公學習,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因為堅持就是勝利。
讀愚公移山有感14
今天,我讀了一篇小古文《愚公移山》。文章主要講了愚公那個時候,兩座高大的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去路,因此愚公一家出門非常不方便,每次去鎮(zhèn)上都要繞過這兩座大山,都要走很遠的路,很是浪費時間。愚公被門前的大山搞得非?鄲,思來想去,有一天,愚公把家人都叫到跟前,對他們說:“門前的兩座大山,把我們的路給擋住了,我們大家一起去把那兩座山給挖掉吧”!家人聽了,紛紛表示贊同。后來,有個名叫河曲的老人,自以為很聰明,就去嘲笑愚公不自量力,跟大山做斗爭,怎么能成功。愚公卻說:“我有兒子、孫子、子子孫孫,你為什么怕我挖不掉大山呢?天帝知道后,就派天神把兩座大山給搬走了。
愚公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僅打動了天帝,也打動了我。我再舉些例子:一位音樂家失去了最為寶貴的聽覺,可他對自己熱愛的事業(yè)絲毫沒有放棄,對事業(yè)的追求支持著他不斷向前,最終成功的創(chuàng)作出了讓世人驚嘆的不朽樂曲,他就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還有一位作家,一歲時得了猩紅熱病,雙耳失聰,雙目失明,但在家庭教師的鼓勵與教導下,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奮斗永不言敗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競然掌握了五種語言,成為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她就是盲啞女作家——-海倫。假如他們在身殘后心如死灰,萬念俱滅,怎么會有如此輝煌的人生呢?
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有去努力,有信心,有永不言敗的精神就會有收獲就能成功。
讀愚公移山有感15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個人叫愚公,因為門前有兩座大門阻礙出入,就立志要把這兩座山鏟平。于是家人、鄰居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很“愚蠢”。愚公就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會增加,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都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上帝,所以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去幫他們把山背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勿畏難”,人類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任何艱難困苦。相信愚公這種精神不光是感動了上帝,一定還能夠感動許多許多人。愚公的`這種精神能把山移走,我想,只要有這種精神,我們也一定可以辦很多事情。
同時,我們不能像智叟那樣去嘲笑愚公。我們要看愚公的“勿畏難”的精神,并學習這種精神。
相信這個故事一定還有著很多道理要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吧!
【讀愚公移山有感】相關文章:
讀愚公移山有感04-03
讀《愚公移山》有感04-04
讀《愚公移山》有感03-26
(集合)讀《愚公移山》有感09-01
讀《愚公移山》有感(熱門)09-02
[優(yōu)]讀《愚公移山》有感09-13
讀《愚公移山》有感(薦)11-13
讀《愚公移山》有感15篇04-14
讀愚公移山有感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