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后感[匯總1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
書,是我的好伙伴,它能照亮我們的心靈,能使我們從中有所體會。離開了它就像萬物生長沒有了陽光,離開了它就像魚兒沒有了生活的池塘。人在生活中若是沒有書相伴,一切都會毫無光彩,書中的世界是多么精彩,讓我們一起在書中遨游、徜徉吧。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隨手打開書柜,想從里面選一本好書,細(xì)細(xì)品味,閱讀。我的目光在一排排的書中流連,忽然眼前眼前閃過一個模糊的字眼,《悲慘世界》這本書的.名字好奇特,這里面到底是一個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里面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一連串的問題在我的腦子里不斷涌現(xiàn),我輕手拿下這本書,不忍心打擾這早晨的寂靜,我來到屋外的草地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輕輕地打開手中的這本書,很快我的目光便被這本書中的故事給吸引住了。這本書的文字是那么流暢,敘述是那么有條理,雨果真是一位大文豪,真是一位出色作家!我在心里不住感嘆道。
《悲慘世界》這本書是雨果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xué)寶庫中的經(jīng)典,他為我們展開了19世紀(jì)法國歷史鮮活的畫卷。這本書確實講述了一個悲慘的世界,小說的主人公冉阿讓在他出獄以來,處處受到排斥和歧視,就連最基礎(chǔ)的住宿生活條件也無法具備,這使他飽受艱辛與絕望。
看到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想如果一個人以前在他的身上有過污點(diǎn)或做過壞事,那么等他改邪歸正后,他依舊是個好人,是因該受到別人的尊重,不因該受到排擠的,是因該被這個社會所接受的。想到這里,我也很期待下面冉阿讓的生活會怎么樣,我的目光繼續(xù)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所回蕩。故事最后是好心的米里哀主教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了冉阿讓,才會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才會使他有重新做人的勇氣。
《悲慘世界》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人世間很多的不能體會到的東西。小說的主人公雖然遭遇坎坷,但他的心靈卻無比善良,這就像法國作家雨果說過的名言: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2
陰暗的囚牢里,一個衣衫襤褸的囚犯獨(dú)自凄苦而茫然的坐著。年僅2歲的他只因饑餓的孩子而打碎一塊玻璃,拿走一塊面包而被判了年的苦役。后因想念自己的家人,不堪監(jiān)獄的勞苦,多次越獄,又被追加到9年的苦役。陰暗潮濕的監(jiān)獄里,只有墻縫中露出的一縷微光照在他絕望的臉上。
這個不幸的囚犯就是法國偉大的作家最著名的作品里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經(jīng)歷了長期的.牢獄子苦,終于獲得了自由,當(dāng)他一所說有的走上社會而又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時,受到了主教的關(guān)照,然而,由于冉阿讓犯有前科,盡管他有著強(qiáng)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回遭到人們的誤解……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終身的紅帽子,在船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桿時不慎掉進(jìn)大海,冉阿讓不顧安危救了他,自己卻失足掉進(jìn)了大海,后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zhàn)場上,有人又看見過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謂,在槍林彈雨中戰(zhàn)斗救助別人……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個站著的天使展開著雙翅,在等待著這個靈魂
其實,在當(dāng)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quán)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冉阿讓離開了悲慘的黑暗的世界,但他的為人,做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yuǎn)守護(hù)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3
"藝術(shù)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僅有意志堅強(qiáng)的人例外。"
在無情的資本主義世界,冉阿讓因為一塊面包飽受19年的艱難牢獄之災(zāi)。最終等來重見天日的那一天,卻因為那一紙黃色的自由狀處處遭人歧視,無形的枷鎖讓他寸步難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被社會遺棄的他,并給了他改過自新的力量。在那世態(tài)炎涼的時代,主教的行為,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冉阿讓灰蒙蒙的世界,為他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即使是在如此黑暗的日子里,我們也應(yīng)當(dāng)相信會有陽光。
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猶獲新生。他撕毀了假釋令,開始新的人生。他一化名開辦了工廠,擺脫了貧窮,甚至走上了政治舞臺,從一名逃犯變成了受人敬仰的政治家慈善家。然而,有一個人卻一向沒有忘記他,那就是警長沙威,他作為黑暗時代的政治工具秉承著自我的正義,從未停止追尋冉阿讓的下落。為了不是無辜之人受到牽連,冉阿讓主動承認(rèn)了自我的正式身份。但為了履行對一位母親的承諾,他再次出逃。帶著受到養(yǎng)父母虐待的珂賽特,他又一次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隨著革命的帷幕逐漸拉開,城市中硝煙彌漫。不死心的沙威一路尾隨,而當(dāng)年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也長大了。感情的魔法讓她開始對冉阿讓心生嫌隙,冉阿讓也曾企圖阻止珂賽特與共和派青年交往。但在重要時刻,冉阿讓卻孤身一人前去救援。
“最高貴的復(fù)仇是寬容!比桨⒆尵攘吮蛔プ〉纳惩⒎抛吡怂W哉J(rèn)為公正,代表正義的沙威在親歷這一切后,羞愧跳河而死。冉阿讓又救了女兒的心愛之人,并成全了這對有情人,選擇獨(dú)居到老。當(dāng)珂賽特夫婦得知原先是冉阿讓救了他們后,趕到冉阿讓的宅子,而此時的冉阿讓已蒼老。他將自我此生的經(jīng)歷一一道來,最終離開人世。
悲慘的世界,卻因為一群始終相信期望的人發(fā)生了改變。一昧的抱怨只會讓事情更糟,僅有相信自我,以己之力開創(chuàng)更完美的未來,才是正確地出路。腳踏荊棘,我們無所畏懼,放眼未來,我們昂首前進(jìn)!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4
《悲慘世界》這本書寫了一個叫瓦爾讓的人,在監(jiān)獄里服了十九年的苦刑,受到了世界對他的不公平的待遇。
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瓦爾讓也被感化成天使》。瓦爾讓被釋放后,流浪到一個小城市。他想找一家旅館住下來,但是他身上有黃色護(hù)照,人家都知道他他犯過罪,加上他那副寒磣相,叫人看著就鄙視。所以沒有一家旅館肯收留他,沒有一個人肯給他開門。最后一位老婦人把他推到了主教那里。主教收留了他,給他東西吃,為他鋪了一床潔白的、舒服的'被褥。可是,他偷了主教十年來攢下的銀餐具逃跑了。第二天,當(dāng)他被抓回去時,主教溫和地說,他正準(zhǔn)備把這些餐具送給他呢。他非常后悔。就這樣,主教把瓦爾讓感化成了好人,而且,最后還當(dāng)上了市長。我喜歡這一章的原因是我很佩服主教,沒有人愿意收留犯過罪的人,而他卻愿意。當(dāng)瓦爾讓偷了他的銀餐具又被抓回來之后,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懷寬容了瓦爾讓。瓦爾讓當(dāng)上市長后,經(jīng)常幫助市民們?吹竭@里,我忍不住想親眼去看看這位市長的風(fēng)采。
我還喜歡《割風(fēng)回報瓦爾讓》這一章。瓦爾讓當(dāng)市長的時候,曾經(jīng)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割風(fēng)。這不,好人有好報,在瓦爾讓喲危險的時候,割風(fēng)不僅幫助了他,還獻(xiàn)出了自己唯一的一張床。別忘了,當(dāng)時可是冬天啊。我讀到這里時非常感動,向他倆這樣的好人,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的世界真需要多一點(diǎn)他們這樣的好人!
我很喜歡讀這本書,有事沒事經(jīng)常翻翻。我覺得瓦爾讓在服刑的時候一定很恨這個世界。因為世界對他太不公平了。但對我來說,世界卻不是這樣,我享受著溫暖的陽光、父母的關(guān)愛……
這本書剛買來時,我已看到題目,就覺得非常恐怖,不敢看。但是,看多了,現(xiàn)在越看越有意思。我還會堅持看的,它讓我懂得了許多。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5
《悲慘世界》是法國維克多·雨果的作品,描繪了1851年拿破侖慘敗滑鐵盧到1833年在巴黎人民舉行七月王朝起義的法國社會生活。
《悲慘世界》是一部探討社會問題的作品,動筆于1845年,直至1862年才出版。冉阿讓原是一個貧農(nóng)出身的工人,偷了一塊兒面包,被捕入獄十九年。后又有偷竊行為,但被米里艾主教感化重新做人。成了樂善好施的大富翁,并推為市長?捎忠驗楸┞渡矸菰俅稳氇z。逃出后完成了女工芳汀的遺愿,救出她的孤女珂賽特。后又不斷遭到通緝。后來,珂賽特與貴族青年馬留斯產(chǎn)生了愛情。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在一起。冉阿讓老了,珂賽特大了。馬留斯與珂賽特一起跪在老人的病榻前二人緊緊握住老人的手,冉阿讓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
《悲慘世界》我已讀了多次,每讀一次我都會被深深的感動一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馬留斯與一些年輕人的對話。年輕人說:“拿破侖扼殺了法國大革命養(yǎng)育的自由嬰兒!”可馬留斯卻認(rèn)為拿破侖是一位偉大的英雄。馬留斯說:“這個世界上恐怕還沒有什么是憑借個人力量改變歷史更偉大的吧!”這時,一個一直未曾開口說話的青年,忽然鎮(zhèn)靜地對他說:“我覺得最偉大的應(yīng)該是使大家都享有充分的自由!”這句話讓馬留斯感到無比慚愧,他默默的低下了頭,好像被人當(dāng)頭打了一棒。從此,馬留斯便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yùn)動之中。比起馬留斯,我更欣賞那個青年。是啊!如果讓大家都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又如何能談上“最偉大”呢?比如說:你在某一方面有了巨大的成就,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可你卻連讓一只你的籠中鳥飛回大自然都不愿意的話,你又如何談得上最偉大?鳥兒也有它們的.自由,你不能使他們自由,你談不上最偉大。我們?nèi)艘惨粯,在以前,許多有錢人家會找家丁如:女仆、園丁、管家……許多人都必須盡心盡力的伺候他們的主子,沒有自由更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是主子做主自己若不聽話就隨時可能人頭落地。不過好在現(xiàn)在這些情況少了很多。一個人可以憑借個人力量改變歷史是很偉大,但能使大家都享有充分的自由才是最偉大的!
《悲慘世界》就是這樣,一本以冉阿讓的一生充滿牢獄與苦役和顛沛流離的痛苦,作為主要線索來反映當(dāng)時的情況的一本書,令我印象深刻!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6
冉阿讓、芳汀、珂賽特的遭遇,實在悲慘!雖然是小說,但我依然相信,一定取自真實。德納第夫婦,最讓人痛恨!不敢相信,世間竟有如此可怕之人,應(yīng)該是純屬虛構(gòu)吧!
小說中間穿插了詳細(xì)的背景描寫,詳細(xì)到占了很大的篇幅,顯示了作者廣博的知識。過去的自己只注重故事情節(jié),這一類的描寫一般會跳過不看。一些武俠、言情、偵探、現(xiàn)代小說,就是迎合了讀者的這種喜好,簡練到只求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墒牵催^后,又會留下什么呢?什么也沒有,只是消遣。
仔細(xì)讀了這些背景描寫,我發(fā)現(xiàn),有的詳細(xì)交代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如介紹德納第夫婦的歷史,可以讓我們深入認(rèn)識德納第的本質(zhì);有的是作者借題發(fā)揮,表達(dá)了自己深刻的見解,如對修女院的描寫,表達(dá)了作者對修女院制度的批判;有的好像與主要內(nèi)容沒有多少聯(lián)系,如對滑鐵盧一戰(zhàn)的詳盡的慷慨激昂的描述,我想應(yīng)該是作者想借此明確對政治革命的態(tài)度,或者想為我們創(chuàng)設(shè)一個更大的歷史背景,如同布滿星星的天空,星星固然可愛,有浩瀚的天空和無數(shù)的星星,才稱其為壯觀。也許,這些背景的描述,正是該小說的價值所在。
終于全部看完。短短兩個月,卻如同經(jīng)歷了漫長的幾年。一則因為自己工作的`緣故,二則因為自己讀的不只是一部書,而是一個民族一段厚重的歷史。終于對經(jīng)典有所領(lǐng)悟:厚重、深刻!能夠?qū)懗鲞@樣作品的作家真是偉大!
我學(xué)到了什么?對社會有了更深的認(rèn)識,對自己要好好把握,真怕自己會是沙威那樣的人,也不想成為冉阿讓,可是身不由己啊!
對于冉阿讓而言,世界真是悲慘的世界啊!面對如此的磨難,又是什么挽救了他的靈魂——永遠(yuǎn)向善?是他,那個主教!一個偉大的靈魂,塑造了一個更偉大的靈魂!想說明什么?德納第又說明什么?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7
《悲慘世界》這個故事的精髓,并不在于它的主線情節(jié),而是對每一個人物我深入的刻畫。
在讀故事的時候,人們總是認(rèn)為主角和英雄都是重要的角色,可是,那些反派雖然是壞人,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他不一定是壞人。
你們一定已經(jīng)注意到了一個人。這是整個故事當(dāng)中最主要的反派之一。就是一直在追捕冉·阿讓的警察。我們來分析一下幾個主要他出現(xiàn)的情節(jié)。
記不記得冉阿讓在救一個老人的時候,他抬起了馬車。這個馬車很重,沒有任何一個活生生的人可以把它給抬起來。只有千斤頂才能做得到。人們已經(jīng)去叫千斤頂了,但是如果等千斤頂來,老人可能早已被壓死。這時,為了不讓慘劇發(fā)生,然而讓就把馬車抬了起來。在眾人一起的'幫助下,老人成功脫險。這時,這個警察就發(fā)現(xiàn)了破綻。這個警察當(dāng)然是認(rèn)識了冉·阿讓的。而且他清楚,這世上,除了他也沒有幾個人能代替千斤頂。警察開始懷疑冉·阿讓。
大家一定為主角感到很擔(dān)心吧,擔(dān)心主角被他抓住。足以證明這是一個壞人,為了抓住冉·阿讓獲取功名利祿,不惜一切代價。
還有一次,冉·阿讓帶著珂賽特,他派了好多人一起追捕。這些人把這里團(tuán)團(tuán)圍住,設(shè)下天羅地網(wǎng),把冉·阿讓逼進(jìn)死胡同。
太驚險了,我們的英雄主角差一點(diǎn)就被這個大反派抓住了。
通過以上兩處情節(jié),我們知道這個警察絕對不是什么好東西。但是還有一處情節(jié)可以反駁我們對他所有壞的看法。他做了壞事,但并不代表他是壞人。
一場惡戰(zhàn)拉開序幕,整個故事也接近了尾聲。這個警察畢竟是壞人,被抓住了,F(xiàn)在可不是冉·阿讓落在警察手里了,而且恰恰相反,是警察落在了冉·阿讓手里。冉·阿讓是好人,他的善良不可否認(rèn),他并沒有殺死這個警察。
然后這個警察做了什么?感謝他的大恩大德?磕頭認(rèn)罪?趕緊逃跑?
他沒有那么做。他自殺了。因為他沒能抓住一個犯人,反而被一個犯人抓住了。他感到恥辱,感覺自己失職了。
雖然他做的壞事,但它也有敢作敢當(dāng)、忠于職守的英雄精神。反派就一定是壞人嗎?答案是否定的。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8
這部小說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創(chuàng)造了一部法國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以冉阿讓的命運(yùn)作為主線逐漸展開。
小說里的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yùn)極為悲慘,他只不過投了一個面包,就在牢中過了十九年,經(jīng)過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于獲得了自由。當(dāng)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而又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時,受到了善良的主教的關(guān)照,他用主教的錢,辦起了工廠,又被民眾選舉為馬德蘭市長。然而,由于冉阿讓犯有前科,盡管他身體強(qiáng)壯,但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遭人誤解……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了終生監(jiān)禁的紅帽子,在船上服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桿時不慎掉進(jìn)大海,冉阿讓不顧安危救了他,自己卻失足掉進(jìn)了大海。后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zhàn)場上,他又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救助別人。然而,在他死的時候,他只見了一眼他的女兒,讓他給冉阿讓豎一塊無名的石碑,就死去了。
我想,冉阿讓只不過是因為饑餓,偷了一個面包,就做了十九年的牢。出來以后,他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來彌補(bǔ)他那當(dāng)年的過錯。但是社會、人民為什么不能接受他呢,難道都不相信他會洗心革面,做一個好人嗎?他原本是一個善良的人,是因為受到了社會的殘害、法律的制裁,以及現(xiàn)實的冷酷。這些,早已經(jīng)改變這個人,讓他變成一個野獸,結(jié)果他偷了主教的銀器,有人把他逮到后帶到主教這里,主教卻說這些銀器是他送給冉阿讓的,冉阿讓很受感動,從此以后,他變得樂于助人,卻還是不被社會所接受,他為人善良,以愛制“惡”,做盡了無數(shù)的好事,最終卻還是沒有得到善良的酬報,含淚而亡了。他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各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他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經(jīng)歷與命運(yùn),都具有一種崇高的悲愴性。不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古話,為什么在這里卻得不到應(yīng)驗,冉阿讓死的還是那么凄慘,他的努力還是沒有被人民、被社會認(rèn)可。
小說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個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yùn),揭示了當(dāng)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丑惡現(xiàn)象。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9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如擁有一片燦爛的天空;讀一本好書就似給人生增添了一份充實。在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
它曾被哈佛大學(xué)113位教授推薦為最有影響書之一,它在世界文學(xué)名著寶庫中占了一席之地,它被譽(yù)為人間苦難的“百科全書”。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可悲的法國社會下層人物的生活——因報答姐姐養(yǎng)育之恩卻為饑餓偷面包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潦倒成為娼妓的芳汀;因母親經(jīng)濟(jì)匱乏被寄養(yǎng)的小女孩珂賽特……雖然他們身份及其卑微,但是他們卻有著無比崇高的精神,是這唯一的力量使他們度過了這困難的一生。終于,冉阿讓的靈魂受到神的洗禮后,為社會盡了一份微薄之力。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傾灑了許多筆墨寫悲慘的生活,到我卻在其中體會出一種對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對他人的愛惜和對未來的憧憬,但更多流露出對他人幫助的樂趣。
曾有一件事如今回想起來令我后悔莫及:一天中午,我和別人發(fā)生了嘴角,怒氣沖沖的我回到座位,低頭不語。突然,好友小玲的'聲音在耳邊浮現(xiàn)!靶■,你有沒有紙巾?我的手指出血了。”我摸了摸口袋里的紙巾,隨口說了一句:“沒有!”我看著她默默離去的背影,卻無動于衷,更沒有想沖上去的假想。我卻很冷血地想:小玲你也真是的,看到我正生氣,一句慰問的話都沒有,現(xiàn)在又想問我借東西,沒門!我的手緊緊地抓住那張紙巾。過了一會兒,我拔出手,發(fā)現(xiàn)手上沾滿了水珠。又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朝我看來,周圍溢出尷尬的氣氛。我看了周圍一圈后,把目光投向小玲臉上,小玲馬上躲避我的目光,低頭奮筆疾書起來……但鮮紅的血依然流下來,闖進(jìn)我的視線,我卻當(dāng)做沒看見,繼續(xù)做我的事。這件事慢慢在別人的腦海里卸去,而我卻記憶猶新,比起冉阿讓當(dāng)馬德蘭市長為民除憂、幫助人民,我感到十分羞慚,我只是一個冷血動物,面對朋友請求都拒絕的無用之才。但雨果告訴我“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這本書使我明白一個道理:人間真情永存,那么愛就能抵抗世上的萬惡,愿這世界里不會出現(xiàn)冷血動物。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0
我是在高考結(jié)束后的那個夏天,看了這本《悲慘世界》。而我卻是在很小的時候,便聽說過《悲慘世界》。
高考,限制了我們太多。很多想法似乎在高考之后,才噴薄而出;蛟S是內(nèi)心想看這本書很久了,以至于一開始看,便被深深的吸引了。
主人公冉.阿讓,為了救妹妹快要餓死的孩子,偷了一塊面包,卻被判處了19年的苦役。從文字中,我讀到的是無法忍受的煎熬,是對人的摧殘。即使他后來被假釋,卻被貼上了罪惡的標(biāo)簽,再無法融入這現(xiàn)實的社會。連一個可以容納自己短暫休息的地方都沒有,這該是怎樣的絕望的境地!他恨這個社會,他怎么能不恨?所以在善良的主教大人收留他后,反而偷銀器潛逃。因為,他怕了,怕社會的冷眼決絕,怕沒有錢寸步難行。他的心被黑暗與仇恨籠罩。
救人救心,主教大人善意的謊言讓他幸免再次被捕,也拯救了他的靈魂。多年后,他成功的成為了一個為人欽佩的人,但是命運(yùn)卻不讓他從此一帆風(fēng)順。為了救一個被誤認(rèn)為是自己的可憐人,他勇敢的站出來了。他本可以用著現(xiàn)有的身份,繼續(xù)生活,從此安然,但是,他沒有。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放棄現(xiàn)有的所有成就,去繼續(xù)那苦役的生活。我也不明白,為什么已經(jīng)被釋放的人,還會被一直跟隨抓回。大概這就是雨果筆下當(dāng)時的法國社會的風(fēng)雨激蕩所在吧!
他站出來了,卻逃跑了,因為他答應(yīng)了臨死的芳汀,那個可憐的女人,最后的遺愿——撫養(yǎng)她的女兒珂賽特。八年的四處藏匿,一次機(jī)緣巧合,珂賽特與馬里尤斯一見傾心,但是在得知冉?阿讓的經(jīng)歷之后,卻拒不接受他。看到這里,我的心被擰成了一團(tuán),那么多年的付出,我為冉?阿讓感到不值,也為這現(xiàn)實的人性而痛心。最后的結(jié)局,垂死的冉?阿讓終被接受,他的唯一愿望,是在他死后,珂賽特能為他立一塊無字墓碑。如同我們中國古代女皇武則天般的',或許他也想是非留與后人評吧。
我們的世界是復(fù)雜的,身邊的人是復(fù)雜的,人心是復(fù)雜的,但愛是單純的,靈魂是單純的。這本書激發(fā)了我對人性的思考,也給了我靈魂的洗禮?v使社會復(fù)雜,或許所經(jīng)歷的事情并不如我們想象般美好,唯愿一直遵循本心。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1
《悲慘世界》是一卷輝煌的畫卷。在這里,整整將近半個世紀(jì)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xiàn)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yè)城鎮(zhèn),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jiān)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qū)寒愴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龍,資產(chǎn)階級的家庭,大學(xué)生聚集的拉丁區(qū),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zhàn)場,戰(zhàn)火紛飛的街壘,藏污納垢的.下水道。
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xì)部也真切入微,而畫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鮮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濃重瑰麗,氣勢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稱文學(xué)史上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jié)合的典范。在書中,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fù)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diǎn)點(diǎn)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yīng)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dāng)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yùn)并不是永遠(yuǎn)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jìn)。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一次又一次在書中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yuǎn)守護(hù)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2
在寒假里,我閱讀了一本世界名著——《悲慘世界》,這是一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傳世佳作。它展現(xiàn)了法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我讀完后感觸頗深。
《悲慘世界》主要描寫了:冉阿讓只是為了姐姐家的幾個孩子去偷了一塊面包,他就被關(guān)押了十九年。直到一八一五才刑滿釋放,但是他持有黃色身份證,沒人肯收留他。就這樣,冉阿讓成了卞福汝主教當(dāng)晚的客人。但失眠的他終究還是拿走了銀餐具逃之夭夭了。但是第二天,冉阿讓被抓,警察懷疑他偷了別人的東西,主教卻說這兒還有一對銀燭臺,他怎么不一起拿走?是呀,主教贖回了冉阿讓的靈魂,從此以后,他是善良的人了。后來,冉阿讓來到一個地方,辦起了工廠成為了富人,也成了市長。但探長沙威卻堅信他是十多年前的討飯,直到后來,沙威才改變了態(tài)度。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慨萬分,冉阿讓因挨餓偷面包而成為了苦役犯,并服刑十九年,孑然一身的他人生還有幾個十九年?芳汀為了撫養(yǎng)女兒珂賽特而淪為娼妓,獻(xiàn)出了自己的肉體。珂賽特從小寄人籬下,受盡苦楚。沙威因為背棄自己的信念而投河自盡……這些人物歷經(jīng)苦難,命途多舛。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十九世紀(jì)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法律制裁的嚴(yán)厲、社會上人們的不公。冉阿讓只不過偷了一塊面包就被關(guān)了十九年,十九年讓這個少年的心上留下了仇恨,所以他才要報復(fù)這個社會,要回自己的東西。
我想,十九世紀(jì)的法國真實是個悲慘的國家。它讓無辜的少年成了孑然一身的苦役犯,它讓秀麗的女孩歷經(jīng)坎坷,它讓苦命的女人飽受風(fēng)雨的洗刷,抑郁而死。那腥風(fēng)血雨的'年代,跌宕起伏的歷程、華麗蛻變的人生是法國社會的寫照。
我明白了:一個人不管是苦難、不幸,還是富貴、榮華,都應(yīng)該善良的活著,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幫助別人,這就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的宗旨。
教師點(diǎn)評:書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小作者閱讀了《悲慘世界》,從內(nèi)心感受到一個人不管是苦難、不幸,還是富貴、榮華,都應(yīng)該善良的活著的人生真諦!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3
寒假中,我拜讀了法國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如莎士比亞所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币槐竞脮苁谷嗽鲩L知識、開拓視野;一本好書,能使人明悟哲理、思考人生!侗瘧K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它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豐富雋永的內(nèi)涵,更多的是那個經(jīng)典鮮明的人物——冉阿讓。
冉阿讓一生坎坷。他因為偷了一塊面包,被送進(jìn)了牢里。他四次越獄,刑期不斷增加,幾個小時的自由換來的卻是十九年的痛苦。出獄后,他被一位主教感化,重拾善良的本性,改名當(dāng)上了市長。但正當(dāng)他春風(fēng)得意之時,卻被警察沙威陷害再度入獄。出獄后,冉阿讓開始撫養(yǎng)女工芳汀的'私生女珂賽特,對她十分疼愛。長大之后的珂賽特認(rèn)識了馬呂斯,很快與馬呂斯墜入愛河。一次,馬呂斯在戰(zhàn)爭中受了傷,昏迷不醒。冉阿讓救了他。后來,冉阿讓成全了他倆的婚姻,向馬呂斯表明自己曾是苦役犯,因此遭到馬呂斯的鄙視。最后,馬呂斯得知冉阿讓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先生。他悔恨交加,連忙和珂賽特去看望老人。但是冉阿讓已經(jīng)奄奄一息,在失望與孤獨(dú)中,這位命運(yùn)悲慘的老人,凄涼地死去。
冉阿讓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殘酷的現(xiàn)實和法律的不公讓仇恨占據(jù)了他的思想,他是一個罪人,但他后來的改過自新,說明他的本性是善良的。面對社會的壓迫,他以德報怨,盡全力去彌補(bǔ)自己犯下的過錯,盡全力去愛這個世界。這種崇高的人格精神使我敬佩和感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犯錯之后,只要勇于面對錯誤,心存善念,努力改錯,就可以像冉阿讓一樣,從罪惡和錯誤的深淵中掙扎出來,走上正義美好的陽光大道。
冉阿讓是悲慘的,但他又是幸運(yùn)的。當(dāng)他回首往事時,一定不會有遺憾和后悔。他像一位天使,用善良和博愛對待別人。他那鮮活的面容使我難忘。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4
最初看到這本書時,是被書的名字所吸引——《悲慘世界》。令我詫異的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才能叫做悲慘世界呢?是一個居無定所的流浪漢?還是一個無法維持溫飽的家庭?
可看了這本書后,吸引我的卻并不是那位主人公冉阿讓,而是書中的一位悲慘的母親芳汀。
起初芳汀還是一位漂亮純潔的姑娘,因為懷了男朋友的孩子而被男友拋棄。但她并沒有放棄生活,她將女兒托付給了在孟費(fèi)美居住的'德納第夫婦,自己獨(dú)自去工作。我想那是芳汀你一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將三歲的女兒托付給他人,讓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只對你該有多么的不舍?墒橇钅阆氩坏降氖鞘乱苍谇娜唤咏
還沒過多久,德納第夫婦便要求你每月給他們12法郎,又逼迫你從12法郎追加到15法郎,而這時你也是剛被工廠解雇,雖然又找了一個在軍營里給人縫衣衫的活兒,但賺到的就只有18法郎,除去15法郎要付給德納第夫婦后你也已經(jīng)所剩無幾,甚至有時連飯都吃不飽。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們有寫信告訴你,小珂塞特在寒冷的冬天中沒有一件御寒的衣服。而這時你也早已身無分文。于是愛美的你便把自己那一頭垂到腰際的金發(fā)賣掉,為的只是讓自己的女兒不再受凍?赡阕鰤粢蚕氩坏降氖,在你把御寒的羊毛衫寄去后,自己那嬌小的女兒并沒有像他們說的那般好過,而是依舊在寒風(fēng)中凍得瑟瑟發(fā)抖。
最后,德納第夫婦給你又寄了一封信過來,信上說小珂賽特害了猩紅熱,讓你寄40法郎過去。你因愛女心切,便又去把自己的兩顆門牙賣掉,把錢寄回去,你卻不知道的是,小珂塞特根本就沒有害病,這只是德納第夫婦的又一個騙局,但不知情的你也只能別無選擇的把錢寄過去……
最終直到你臨死之際也都沒有看到自己那離別近5年的女兒,但你一直無怨無悔的小珂賽特付出,只因那是你的女兒!
【悲慘世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悲慘世界書評01-19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03-22
悲慘世界讀后感(經(jīng)典)08-15
[經(jīng)典]《悲慘世界》讀后感08-25
悲慘世界讀后感(精選)08-09
悲慘世界讀后感01-25
悲慘世界讀后感01-14
《悲慘世界》讀后感(經(jīng)典)08-10
(精選)《悲慘世界》讀后感08-10
《悲慘世界》讀后感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