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后感(精選)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1
如果說小說一定以情節(jié)為標準的話,那呼蘭河傳的情節(jié)實在沒有多少跌宕起伏,但如果從藝術感染力為標準的話,那本書顯然是一座高峰。譬如作者描寫兒時的那個園子,“園子里就只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他們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時候,只覺得園子里邊就有一棵大榆樹。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這榆樹先嘯,來了雨,大榆樹先就冒煙了。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碑嬅婵偨o我以一種真實的溫馨感。
從文藝學的角度,諸多大家都對此書評論諸多,我淺顯閱罷不足言之。但仔細思考,一本文學經典從來便不是以有趣和有用為目的的,它往往直擊心靈最深處,讓人莫名的為之感動。
作者在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揭示他們的貧苦、愚昧、麻木的時候,諷刺幽致則使人感到悲涼、凄苦。但這種苦中又有種隱隱的溫暖,可能就來自人物的一句笑話,但又不會像看漫畫書一般笑,只是深切地感受到人物所遭受的一切,這也正是作者的諷刺幽默所產生的優(yōu)郁的'美感效應。這種美感效應,往往使內心的不羈被慢慢馴服,對歷史和現(xiàn)實有更為成熟的認識。
《呼蘭河傳》讀后感400字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呼蘭河傳》。它是我國著名作家蕭紅寫的一本書。
有人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本小說,而我卻覺的《呼蘭河傳》是對我引響最大的一本書。
《呼蘭河傳》寫的基本都是蕭紅童年的故事。那時的人們都很迷信,對蕭紅的只有歧視,而她的祖父對她的愛卻是無窮無盡。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讀了讓人不忍發(fā)笑。
讀到這里,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小朋友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蕭紅的童年基本上都在那充滿迷信的小城——“呼蘭河”里渡過的。
在呼蘭河這小城里,充滿了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龍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跳大神啊。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戳松赵偃ゼ,若是生日不好但家里很有錢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生日不好的女孩子即使是家財萬貫也取不得?,舊時代的人就這樣男孩子總比女孩子地位高,家里沒錢人家根本不把你當人看。
《呼蘭河傳》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的暗影中,見之于全書的情調,也見之于思想部分,這是令人惋惜的。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2
開始讀《呼蘭河傳》,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為什么里面的人物都好像一點兒情感都沒有?為什么除祖父外,人們都是那么地自私自利?為什么他們不但不認為損人利己的行為很可恥,不同情收到傷害的人,反而會像看戲一樣叫好,或是哈哈大笑?這些場面像一把把尖刀刺進我的心,又仿佛將我置于冰天雪地,被冷漠的人心凍得陣陣顫抖。
我一直相信,人都是有請的,不論環(huán)境多么惡劣,不論生存多么艱難。若不是那一份情,奧茨怎會為了減輕大家的負擔而選擇走向暴風雪中的死神?若不是那一份情,余秋雨筆下的信客怎會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頂著重重壓力奔走于城鄉(xiāng)間,只為不辜負老信客的囑托?于是,我不敢相信,呼蘭河的人們,怎么這般自私無情。是的,極端的自私無情——對和自己親近的人更好,這是人之常情,可書中的人,連父母去世都不會很悲傷,連自己的女兒要嫁給窮人家受罪,親娘也只撇一句:"這都是你的命!"
看到后面,我漸漸明白,自私和無情,原來都是一個表象。自私源于資源匱乏,而無情則是由于精神的空虛。
我們都是凡人,在資源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時,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能。呼蘭河的資源有多匱乏?"人們對待叫花子們是很平凡的".為什么很"平凡",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樣不幸的人太多啦!再有,人們連每頓飯都要精打細算,又如何去顧及他人呢?
再來看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人活著是為吃飯穿衣","人死了就完了"——這將是多么無聊、空虛的一生。『籼m河的人們只有一個目標:活著?v使遭遇了再大的不幸,又能怎么樣呢?還不是只有一個繼續(xù)平靜地活著!心中就是再悲痛,大哭上幾場,到頭來還是要面對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這樣活著?雌饋硭麄兓畹糜幸饬x("為了吃飯穿衣"),可事實應該是,吃飯穿衣是為了活著!于是,我們從這"不假思索"的回答中聽出了深深的無奈。他們一定是想過"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個問題的!表面的'"不假思索"也許是被他們思索過無數(shù)遍的結果!可是,得到了答案又能怎么樣呢?況且也沒有人能夠回答。于是他們發(fā)現(xiàn),與其糾纏于這個問題,還不如想想有什么辦法賺錢!這樣活著,當然會極度空虛——這和等死有什么區(qū)別?則這種極度的空虛下,人們的"娛樂"就顯得殘酷而又苦澀。一是拿別人的不幸取樂,小說中的說法就是"說長道短";二是迷信。每天生活在說長道短和迷信中的人怎么去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也許,在稀缺的物質和空虛的精神下,自私和無情會是唯一的選擇。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3
茅盾曾這樣評價過一本書:“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边@本書也表達了作者對舊中國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xiàn)實的否定。這本書就是蕭紅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共七章,第一、二章描繪了呼蘭河城的美景,第三、四章描繪了“我”童年的回憶,第五、六、七章,這幾章由景轉到人物,寫了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等一系列悲慘的故事。
為什么我要以孤寂與苦悶為題?下面就聽我一一分析。
文章的開篇就是在寫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大泥坑就是其中一個。當我讀完創(chuàng)作背景,又讀到大泥坑時,我就覺得很有趣,還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就更有趣了。這么有趣的事,為什么會用孤寂與苦悶來形容呢?那是因為大泥坑就像黑暗吞噬著人們的思想和靈魂,使呼蘭河人麻木,孤寂,也使小城的生活刻板單調,那些熱鬧的節(jié)日就更一樣了,節(jié)日也和呼蘭河人的日常生活一樣,單調,呆板。
第二部分就是寫我的童年生活。寫出了我不是在祖父后院里玩,就是在儲藏室玩,而文章中只介紹了作者和祖父的快樂時光,沒有介紹“我”家庭中的其他人。寫出了我童年時的孤獨與寂寞。
第三部分寫的`是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團圓媳婦是一個悲慘而又可憐的人物。12歲的她因為長得高,謊稱自己14歲,因為團圓媳婦,不但大大咧咧還吃飯多,所以就被人家嘲笑,丟了團圓媳婦婆婆的面子,團圓媳婦的婆婆也經常打她,最后把她打出病來。經過不斷的救治,還是沒有就救好,便死去了。團圓媳婦的悲劇反映出了人間的短暫和生命的痛苦。
有二伯是一個古怪的老人,有二伯很喜歡和動物說話,他對主子很不滿,常常偷東西對付主子,有時還指桑罵槐,他對小團圓媳婦的死亡無動于衷,對王姑娘與馮歪嘴子的愛情說“那是啥人玩啥鳥”。有二伯反應出人扭曲的病態(tài)心理和人性。
馮歪嘴子是一個敢于追求愛情和幸福的人。雖然他很勇敢,但從他身上也可以看出當時底層人民的卑微。
寂寞孤夢的小城度過了蕭紅寂寞孤夢的童年生活!逗籼m河傳》雖然沒有那么優(yōu)美動人,但充滿了蕭紅童年生活的記憶,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tài),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4
最近,我讀了一本蕭紅創(chuàng)作的名叫《呼蘭河傳》的書。
作者帶著我們走進來舊時代的呼蘭河,看到了舊社會時那里發(fā)生的事情,知道了舊時代的不足,領略到了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美滿和幸福。
在蕭紅的筆下,她從小就沒有母親和父親的疼愛,祖母對她更是不好。只有在花園里和祖父相處時,才能讓她感到快樂,在她眼里,祖父是最愛她的。
相對來說,團圓媳婦就沒有那么幸運了。當團圓媳婦還是一個小孩子時,就被賣到呼蘭河的名氣較好的胡家去當童養(yǎng)媳了。她在十二歲的時候來到胡家,可胡家沒有一個人把她當人看,把她當成下人,天天讓她拉車,干各種各樣的重活?吹竭@兒,我不禁心頭一顫:團圓媳婦才十二歲,她怎么禁得起干這樣的重活呢?她這些天是怎么熬過來的呀?不但這樣,只要團圓媳婦有一丁點做的不好,胡家人就用盡辦法去折磨她。最后,讓正是花好年華的團圓媳婦就這樣香消玉殞了?吹竭@,我的心真的好痛:胡家人怎么忍心這樣做呢,人家也是父母養(yǎng)大的,為什么胡家人的心那么歹毒呢?
是啊,蕭紅雖然有祖父的疼愛,但是她缺少了兩個最親最親的人的關心和愛護,她怎么能有真正的幸福呢。團圓媳婦的年齡,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應該上學讀書,可是她因為種種原因被賣到了老胡家,受盡了折磨,過上了家畜都不如的日子,導致小小年紀就香消玉殞了。和她們比起來,我們有什么資格說我們現(xiàn)在不幸福呢。
在生活中,像蕭紅和團圓媳婦這樣有著悲慘命運的人也有不少。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個五歲的女孩,父母離異了,父親帶著她,又找了一個繼母,可是繼母對女孩一點也不好。有一次,父親去上班了,只有繼母和女孩在家。過了一會兒,繼母讓女孩去幫自己倒一杯水,女孩就去倒了一杯來。女孩拿過來給繼母喝,繼母喝了一口,覺得燙,就把一壺剛剛燒開的水澆到了女孩的手上,并找來了掃把和晾衣架,往小女孩身上狠狠地抽著。繼母一點也不手軟,一刻也不停地抽著。小女孩被抽著當場休克了。等父親回來,把女孩送到醫(yī)院,經過手術,醫(yī)生說全身都傷痕累累,有七處骨頭被打斷了。
從古到今,像她們那樣的人也有許多。和她們相比,我們是幸福的,同時也是快樂的,我們的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把我們當成手心里的寶貝,深深地給我們傳遞著愛。小時候,還動不動就和家里人“翻臉”,現(xiàn)在想想,真是不知好歹。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真的很幸福,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5
在這個暑假,帶著對于作家蕭紅的一種神秘感,帶著對于《呼蘭河傳》的一種新鮮感,我翻開《呼蘭河傳》。
蕭紅用著細膩的筆觸,平靜的話語將我領進了1940年的東北,一個沒落的村莊。我隨著這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zhèn)的小姑娘蕭紅,慢慢體會了呼蘭河的生活。小姑娘蕭紅有個歡樂而又有些寂寞的童年。在她的童年里,只有她,祖父和后院,年年種著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抓蝴蝶,螞蚱,蜻蜓,慈祥而猶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她和祖父一起生活,一起勞動,清早在床上學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詩;白天纏著老祖父講那些已經聽厭了的故事活看看那左鄰右舍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晚上甜蜜地躺在祖父的懷里熟睡去。她和老祖父一起“種田”,一起“收果”,“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在這座大花園里,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勾起了小時候我快樂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是一首詩,一幅畫,是一曲歌,一陣風。童年里,我們自由自在的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三月桃花連十里,我們在春風的吹拂下放風箏;六月荷花滿池塘,我們在游泳池里享受水的`清涼;八月丹桂滿枝黃,我們在深秋品嘗美味的瓜果;十二月梅花雪里藏,我們在雪中享受晶瑩的世界。相比蕭紅的童年生活,我們不知幸福了多少,幸運了多少,我們還是十分懷念童年,這讓我想起了蕭紅更加懷念童年的原因,寫下了《呼蘭河傳》。雖然沒有多少優(yōu)美的情節(jié),但處處都是故事。
讀到小團圓媳婦去世的時候,我心理很難過,很糾結,很憤憤不平。小團圓媳婦才12歲呀,她的年齡比我們還小,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齡,卻被過早的嫁了出去。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yǎng)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干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一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此夭折了。小團圓媳婦她沒能變得“更聽話、更懂事”就去世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因為她婆婆的殘忍、愚昧和無知嗎?我隱隱覺得,這也是呼蘭河人們生活態(tài)度造成的。在小團圓媳婦的遭遇里,我們很同情,憐惜她,我們?yōu)樗星,憎恨她的婆婆,從頭到尾,愉悅陪著沉痛,我偷窺到了舊社會一角的xx。
蕭紅的《呼蘭河傳》,幽默,諷刺,帶著一種甜甜的美。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6
手捧《呼蘭河傳》,坐在房間里,陶醉在故事中。
這本書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里所發(fā)生的一個個故事。這本書是蕭紅寫的,寫的淳樸,易懂。她在最后一章《尾聲》里寫道:"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雖然幽美的事情確實不多,但還是被我找到了幾件,讓我記憶猶新。
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從這段話里可以體現(xiàn)出作者蕭紅小時候是一個比較頑皮的'小孩,會和祖父開開玩笑,沒有什么煩惱。但是,如果仔細讀《呼蘭河傳》的話,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蕭紅家中的后花園就是她小時候最好、最開心的玩樂之地了。比起現(xiàn)在,我們的玩樂之地,蕭紅家的后花園就顯得十分渺小了。
到后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蕭紅,耍了祖父一把,她為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杰作而感到得意,她在書中多次寫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見這樣的開懷大笑有多么難得呀。
我認為最悲慘的事就是在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這是在書里第一章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泥潭有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都會遭受到災難,泥潭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泥潭里。人們有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但沒有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我為此而感慨:那些是多么愚昧的村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只有順應社會,順應天意,認為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就是他們的悲哀!
《呼蘭河傳》里有一個人物——年僅12歲的團圓媳婦,剛來時她是那樣的健康、活潑。她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這樣陌生的環(huán)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有一天,團圓媳婦要當眾洗澡,要說洗澡,還不如稱為燙澡。里面有一句形容團圓媳婦的話:小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
這是多么殘忍的事啊,一個12歲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嗎?終于,小團圓媳婦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蘭河傳》,女作家蕭紅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蘭河畔的一束風俗畫。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7
認識蕭紅還是看了《黃金時代》后,雖然在此之前,聽說過她的名字,看了電影后才對蕭紅的那短暫的一生深感惋惜,一個敢愛敢恨,才華橫溢的女人,最后竟然死在了那干冷的水泥地上?吹剿麟x失所,有時在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寫作,我不僅對她肅然起敬!
喜歡她的文字,感覺很安靜自然,“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是蟲子在說話似的。一些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讀這段文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么無憂無慮,對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感覺植物都那么的自由自在,隨性的生長。
而蕭紅筆下的人物卻讓人感覺到有淡淡的憂傷,小團圓的媳婦才只有12歲,12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她的童年還沒有過完呀,她卻成了人家的媳婦,她天性愛說愛笑愛玩,吃的多,長的壯,但是這不行,這每個做媳婦的樣子,于是婆婆就給她下馬威,打她,說她是中了什么邪,直到把她放到熱水鍋里,出來時不會說話了還不罷休,就這樣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被這些呼蘭河上愚昧的人折磨傻,折磨病,折磨死!
馮歪嘴子找了個能干的媳婦,村里的人說她長的和扛一樣,不溫柔典雅,不管別人怎么說,他還是愛著疼著自己的媳婦和孩子。因為他滿足這樣有媳婦孩子陪著的日子,周圍的`人生怕他家不出事,沒有笑話看,在眾人的議論聲中,他的媳婦還是在生孩子后死了,但是馮歪嘴很是堅強,一個人養(yǎng)兩個孩子,還是滿懷希望的過著,無論孩子在別人的眼里怎么樣,那就是他的希望,大孩子會拉小驢飲水了,小兒子會伸手拿東西吃了,小牙長出來了,這一切都給馮歪嘴子帶來了無限的希望,讓呼蘭河的人也跟著堅強起來,無論生活怎樣,無論別人怎么冷嘲熱諷,他總是充滿著期待活著,因為孩子的笑容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不知道那個大泥坑淹死了多少雞狗,馬陷入多少次,那些人的思維還是那么僵化,沒有誰愿意把它填起來,但是卻愿意一起撈起那陷入泥潭里的馬,這是什么樣的一種思維方式,呼蘭河的人是自由的,又是友善的,還有那淡淡的說不出來的愚昧!
呼蘭河,給人帶無限回憶的地方,但是又讓人很慶幸能逃離出來的地方。或者這正是蕭紅一直不回家鄉(xiāng),愿意飄蕩在外的原因。
現(xiàn)在,那些在外打工時間久了,不想回家鄉(xiāng)的人們,你們又有怎么的感傷呢?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8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了舊社會時的封建思想,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地位,也沒有了欺壓百姓的罪惡統(tǒng)治者。
疫情期間,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這本書。記敘了舊社會人們的封建,思想,導致無意識的殺人。但其中也充滿了人們對“生”的希翼。
在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小團圓媳婦,才只有12歲,嫁過去了沒有幾天,那家就開始打團圓媳婦,打得很厲害,總是傳來哭聲、叫聲。鄰居都說那團圓媳婦早該打,走路快如風,坐得筆直、不害羞。而在我心目中,他是最活潑、最可愛的。那家不打了,又開始跳大神,跳了一個冬天,把團圓媳婦都跳出病了,面黃肌瘦,但還是笑呵呵的。這團圓媳婦一病,她婆婆就給她吃連毛雞、吃黃連豬肉,又請來抽帖兒的,還把他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竟還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眼見小團圓媳婦越病越重,人們又想出了法子一當眾洗澡。這消息一傳開,鄰里都來看熱鬧。團圓媳婦被破棉襖蒙著,蒙的沒頭沒腦的。過了一會兒,小團圓媳婦被當眾脫了衣裳,還進大缸,用滾燙的熱水澆,她叫著、跳著,但怎么也跳不出來,被人們按著。最后連洗了三次,洗一次昏一次。還沒有到二月,那個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死了,那小團圓媳婦一死,老胡家也亂了。我讀完后為小團圓媳婦打抱不平總有兩三顆冰涼的淚珠落下,不覺感嘆一個孩子竟然都會成為封建思想的犧牲品。
我的奶奶就是一名小團圓媳婦,她12歲訂了婚,嫁給了我的`爺爺,奶奶的婆婆也對她很不好,經常打她、罵她,有時還騎在她背上打。我不明白為什么總有那么多婆婆虐待兒媳的畫面?難道古人都是以捉弄兒媳為樂嗎?奶奶現(xiàn)在有70歲,不識字,還患有高血壓、腦梗塞,但是她對生活總是報以樂觀的態(tài)度,從不在困難面前低頭折節(ji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奶奶有封建思想。奶奶共有兩個孫子,但是對我的堂弟更疼愛一些,如果堂弟弄壞什么就說是我的錯,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有時我晚上梳頭發(fā),奶奶就不讓我梳,說晚上梳頭不好,盡管如此,我還是很愛我的奶奶。
我們新時代擁有了新文化,對于那些封建思想我們要巧妙對待,人們的迷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新社會的新風尚是不能改變的。
通過讀《呼蘭河傳》,我明白了:一個人,應該活在希望之中,要明辨是非,對于封建思想不能盲目跟從,建立新的社會。思想意識。生為女孩,我一定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用法律來捍衛(wèi)自己,決不能讓那些無知者和惡人,拿新中國未來的花朵去踐踏侮辱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9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里,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說,卻是“回憶式”的巔峰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癡迷向往。再讀,才發(fā)現(xiàn)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此刻埋著我的祖父!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此刻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著,也許此刻根本沒有了!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里的泥土里,年年種著一成不變的蔬菜,其余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著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么單調,一個種著菜的后花園,一個破舊的后房,竟成了她唯一能夠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著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著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么個性的事,也但是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蛇@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里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著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那里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guī)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歷上,時光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么變化?梢荒曛斜赜刑笊,趕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復單調?但他們安于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么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著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于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著眼淚微笑回憶故鄉(xiāng)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著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著寂寞的.生活!逗籼m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述自我的孤獨寂寞。小城里的單調、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fā)覺,歡樂里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里。而我有幸品嘗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蕩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笔捈t,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峰之作。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10
書名給我的感覺很舒服。呼蘭河傳,會不會是寫一條河的呢?這條河的名字也挺好的,叫做呼蘭河。書名給我的感覺是簡單、平淡的。說的好似就是自家門前天天可以看見的那條小溪,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粗粗的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文中的故事很貼近生活。我也是生長在農村的孩子。雖然蕭紅寫的是90年前的農村,也給了我很多關于自己小時候的回憶。小時候的過往猶如小孩子一般一個個擠著腦袋印在我的腦海里。感受到久違的屬于小孩子的天真與好奇。感覺時間并沒有流動過,她的生長的農村與我生長的農村是那么的相似,她又寫出了我的小時候。小時候對著一切充滿好奇,喜歡翻箱倒柜尋找未知的東西,有一種微微冒險的感覺。
文章以一個討厭的泥坑為開篇。從側面反映出了農村人的每天的生活和心理。從一個小孩子的角度去問答對看到現(xiàn)象的不解。一個害人害物的泥坑,大家寧愿繞著走也沒有人愿意把他填上,因為這泥坑填不填上不關我的事,泥坑又不是我家的,別人填不填也不關我的事。這個泥坑就在生活中,就在每個人的身邊。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去填,我希望自己能把他填上。
文章接著寫的是小時候的趣事。這一段看到挺開心的。每天翻翻家里的老物件,去園子里逛逛,和爺爺一起背詩,抓園子里的小動物玩,捉弄爺爺,每天和爺爺一起哈哈哈的笑著。任何時候都可以笑起來。想笑就笑。這樣簡單快樂的童年讓人想著感覺美美的。有這樣一位爺爺很幸福。
接著是寫小團圓媳婦的`。小團圓媳婦這個人物充滿的悲劇色彩。她以一個活潑、機靈、可愛的形象出場。以一種受盡煎熬,遭人嫌棄的方式離去。表達出了那個時代下女性生存的艱難。十幾歲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在短短的一年內,從生折磨到死。是因為他第一天來到婆家就吃了3碗飯?是因為她走路很快?或許在那個年代,人命是賤的,比家禽還要賤。那些踐踏他人生命的人,自己內心骨子里就是賤的。這樣的人往往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存下來;钪罱K也是害人害己。自己也永遠是利益的奴隸,悲哀可憐的活著,只是為了等死。那么我呢?此刻的我是什么樣的?這一生的我和你呢?
文章最后是幾個人物描寫。廚子、有二爺、馮歪嘴。這幾個人,個性羨慕,代表了一個時代。我喜歡馮歪嘴。他的生活是積極的,幸福的;蛘哒f曾經幸福過;ハ囿w諒的夫妻,還有倆個孩子。最后妻子死了,他還是堅強的活下去,帶著孩子一起。
時光飛逝,離蕭紅筆下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將近拜年了。我小時候的鄉(xiāng)下似乎和那個年代比起來變化不大。大人門串門、閑聊、講悄悄話。小孩子嬉戲打鬧,翻箱倒柜。
轉眼間,我也到了蕭紅的年齡了,也有幸讀著她的呼蘭河傳。讀起來。感覺,簡單、寧靜、很舒服。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11
蕭紅先生,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滿傳奇,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不斷抗爭。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先生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寫于戰(zhàn)火紛飛的1940年。1942年,日軍攻陷香港,因病住于香港醫(yī)院的先生也寂寞地離開了人世,這本書成為了先生最后的著作。
這本書,是一篇優(yōu)美的敘事詩、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謠!作者以細膩的手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無奈的故事。通過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眼中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童年的`難忘經歷。其中,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更多的是對那個丑陋封建社會的批判、揭露。
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大舞臺上,生活著一個個悠然自樂、自怨自艾的可憐蟲,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子、周圍的閑人們…
書中最慈祥的人非祖父莫屬了,祖父是作者唯一的伴侶。無憂無慮的后花園中,與祖父盡情玩耍,纏著祖父講唐詩、故事…祖父是和藹的,他的眼睛笑盈盈的,充滿童趣,像個孩子;祖父是通情達理的,在大家紛紛議論小團圓媳婦的不是時,他說小媳婦是個好孩子…祖父雖默默無聞,卻不斷激勵著作者積極的一生。
小團圓媳婦太凄慘了!她是一個“笑呵呵”、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可她太小了,才12歲的孩子,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成了婆婆的兒媳婦。天真、大方、率性的她,無意識地違背了封建傳統(tǒng)習慣而思索而生活。在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下,愚昧的婆婆為了“規(guī)矩出一個好人來”,從她一進家門就開始,打了她一個月。婆婆親口對別人講,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有時,吊梁上,皮帶抽,打昏后用涼水澆醒;用燒紅的烙鐵烙腳心…把一個好好的人折磨病后,不給她看大夫,卻聽信周圍的人,到處找偏方、請大仙、跳大神…就是這么一群人,一次次的從精神上、從身體上瘋狂地折磨著團圓媳婦,卻口口聲聲的說是為了她好。最終,活活的把她害死了,周圍留下了一群“熱心”的、冷漠的看客…
這一切,該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干的出來。窟@是一件多么凄慘的事。∵@是一群多么冷酷、愚昧的“好人”啊!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殊不知,這些婆婆們,同樣也是“照著幾千年封建傳統(tǒng)習慣而生活”的犧牲品!可以想象,這些屈服于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都會為自己的愚蠢、頑固而付出代價!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過:翻開封建歷史書,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卻是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透過這本書,我分明看到了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猙獰面目,正張著血盆大口,吞噬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想想蕭紅先生生活的年代,看看現(xiàn)在,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繁榮文明的新社會感到光榮與榮幸!我們要倍加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積極樂觀地建設新時代的文明!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12
閱讀時長約一個月的《呼蘭河傳》終于結束了。我將它歸類于我的20xx年讀書記錄中,它是我20xx年讀的最后一本書。我本來準備20xx年讀50部書,我高估了我的閱讀能力,不過神奇的是我20xx年的讀書記錄居然和20xx年的讀書記錄一樣,都是32部。不甘,但是覺得很奇妙。今天在小紅書上刷到別人在客廳做了一面書墻,真的很心動,以后一定也要做一面書墻。
下面開始《呼蘭河傳》的讀后感,只寫自己在讀的時候產生的想法。
第一章都是在描寫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我在看的津津有味的同時,突然發(fā)現(xiàn),這些場景其實都很無聊呀,為什么我還能看的下去呢?大概是作者文筆太好了吧,將原本無聊的東西寫的溫柔又有意思且不乏通透犀利。我最喜歡娘娘廟塑像的描寫,將塑像背后隱藏的人的思想分析的淋漓盡致!皽仨樢膊皇窃鯓觾(yōu)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結果。甚或是招打的緣由”。
拴車的那家乍一看還以為是母慈子孝、兄弟和睦的良善之家,結果在團圓媳婦來了之后都暴露出魔鬼的一面,竟將一個好好的孩子無所不用其極的折磨致死,真可怕,我都懷疑從前的和睦是不是真的。
馮歪嘴子有了老婆有了兒子,別人都在議論他要怎樣生活,能不能活得下去,有嘲笑他們一家的,有同情他們一家的,我看到這里的時候都覺得這日子過不下去了,但是馮歪嘴子沒有將他們的話放在心上,依然過著自己的生活,結果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并且老婆肚子里懷了二胎,從前嘲笑他家的人也漸漸的對他們尊重起來。后來老婆難產死掉,留下尚在幼年的大兒子和剛出生的小兒子,原本正在幸福的一家突然遭逢大難,鄰居們又開始揣測馮歪嘴子還能不能活下去,但是馮歪嘴子還是沒有讓別人的話打擾到自己的'生活,他還要繼續(xù)活下去,他會為大兒子的懂事感動,也會為小兒子的長大變化重燃生活的希望,無論在別人眼里他們的生活多么的困苦,絕望,他始終都在過著自己的生活。這個故事使我震撼,有被啟發(fā)到,生活是自己的,不要讓別人的言語影響到自己的判斷。保持初心,向著目標走下去。
至此呼倫河傳完,講風土人情,講自己的故事,講鄰居的故事。我原本以為回憶都是溫情且善良的,但是正如每一小節(jié)的開頭那樣“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我讀出了荒涼,愚昧,還有一點點的有趣。讀出了主人公靈活的頭腦,明亮的眼睛,自由的靈魂,可愛的童年。她讓有大伯不要看她小而哄騙她,在這件事情中,我發(fā)覺主人公實在有著堅實的靈魂,清晰的頭腦,我很受啟發(fā),以后的時光里時常提醒自己不再是個小孩子,而是一個獨當一面的成年人。人可以通過去到空間上更廣闊的世界或者精神上更廣闊的世界增長見識。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13
《呼蘭河傳》,它的作者是蕭紅,一代才女,但她的一生坎坷苦難,這本書,就是她生前寫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童趣、娓娓道來式的“回憶性”小說。
這本書主要寫了蕭紅小時候鎮(zhèn)子里的舊事,平凡的小鎮(zhèn)卻蘊含了深情的回憶。說道最有趣的莫過于東二道街那五六尺深的大泥坑了,下雨時它就成了河;天晴時它就成了‘‘蚊子’’坑;曬多了就成了“提煉爐”;雨下多了就成了練膠的大鍋。這個大泥坑就像我小區(qū)的“馬路大窟窿”,很多車子經過時難免會摔倒、顛簸,就連汽車經過時也會抖一下。這個泥坑有時也會淹死豬,人們就把“瘟豬肉”低價賣掉?梢娙诵牡暮诎,因一己私利去禍害別人。這個泥坑成了此處的標志,很多人都想辦法不掉進坑里,卻從來沒有人要填起來,這個泥坑是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似乎還有了感情,社會還有一絲溫情。
我最觸動我的心的還是“團圓媳婦”的那件悲劇,團圓媳婦還是挺漂亮的:她的頭發(fā)又黑又長,梳著麻花般的辮子,這辮子竟長到了膝間,皮膚也是黑乎乎的。她的婆婆為了給她的下馬威而天天打她,小團圓媳婦每天也叫個不停,直到一個冬天,迷信的.婆婆以為胡仙上了她的身,用了好多方法都不管用:抽帖兒、吃藥、洗澡……但這些都不管用,還沒到二月,本來笑呵呵的團圓媳婦就死了。好好的一個人,若不是因為迷信,怎會如此,人們就如此愚鈍嗎?不僅僅是這件事情,
在呼蘭城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fā)生的一個個悲劇……這些人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實,自以為是。他們每天漫無目的地做著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沒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讓我不知道到底是該可憐還是該痛恨這些無知的人們。
告別了社會的灰暗,來到后花園,蕭紅就可以忘記一切煩惱,和親愛的祖父一起玩耍,看著這如畫的童年,我又想起了我的現(xiàn)在。是啊!我們與她對比起來是多么幸福,沒有社會的陰影,沒有吃食的煩惱,卻不知珍惜,當時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呼蘭城里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就是當時全中國的寫照。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珍惜親人,立下目標,為自己而奮斗,不為別人!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呼蘭河傳》一部不朽的文學經典,看似沒有什么優(yōu)美的文字,但處處是故事,回憶里透著悲傷,我們可不能像書里的人們一樣愚蠢,要積極向上,為了學習奮斗!
《呼蘭河傳》讀后感 篇14
寒假,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作者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繪出呼蘭河小鎮(zhèn)普通人民的生活百態(tài),這本書由很多故事構成,我的心弦也被故事牽動著,我時而憂傷,時而疑惑不解。
這本書就像放電影一樣,向我們還原了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生活畫面:有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淹死了雞鴨,淹死了豬馬,可從來沒有人說要把泥坑填起來;有一年中總會有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唱戲、趕廟會等小鎮(zhèn)“盛典”,呼蘭河小鎮(zhèn)的人民寧愿相信跳大神能治病,也不相信醫(yī)生;有長工有二伯天天偷東西去賣,還常常罵罵咧咧,告作者的狀,讓人覺得可憐;老胡家團圓媳婦的婆婆想讓團圓媳婦變得“中用”,用皮帶狠狠地抽她,用滾燙的熱水給她洗澡,還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最后,把一個笑呵呵的團圓媳婦害死了。而作者童年的美好記憶則留在了她和祖父形影不離的后院里,他們一起種菜、玩!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東二街道上的那個大泥坑的故事,這個大泥坑淹死了很多家禽、牲口,甚至小孩子也曾掉到了里面,人們都紛紛出主意來對付大泥坑,有的說種樹,有的說拆墻,可是沒有人有實際行動,結果,還常常發(fā)生抬車、抬馬、淹雞、淹鴨的事情。不僅如此,自始至終,也從來沒有人想過用土把大泥坑填平的辦法。呼蘭河小鎮(zhèn)的人民好像都是大泥坑的“看客”,說長道短,甚至還能獲得吃淹死豬肉的福利。就連最基本、最科學、最簡單易行的填坑方法,都沒有人去想,我不禁為小鎮(zhèn)的人民感到深深的擔憂、悲憤,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惫适陆o了我深刻的觸動,就像學習中,我們做錯了題,如果放在那里不管,就會一錯再錯,應該認認真真地去思考和訂正,徹底地掌握知識點。
還有,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本來是可以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卻被訂去當團圓媳婦,又被“好心”害死了,作者生活的時代的封建禮法把一個笑呵呵的小姑娘弄死了,多么可怕的.吃人社會。∥覀儸F(xiàn)在生活在幸福的時代里,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也不能要求孩子只按照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標準去做,久而久之,也許會扼殺孩子的靈性,阻礙孩子健康成長,而是應該因材施教,發(fā)揮他的特長,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
《呼蘭河傳》的作者用平靜、平淡的語氣描述著觸目驚心的場面,批判著極其愚昧且可怕的人的劣根性。透過文字,不僅能體會到作者的憂傷,更能給人以思考和感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一讀再讀。
【《呼蘭河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的教案08-25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1-27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5-1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2-04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2-04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品)12-09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范文10-03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通用10-29
《呼蘭河傳》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10-22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集錦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