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集錦(15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
倘若讓我說實話,應(yīng)該很多人看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以后,都覺得自己是個精神病人,不覺得是的也會質(zhì)疑自己。有點隱喻,有點刺激,天才與瘋子只在一念之間。那些進入精神病院的不單單是普通人,也有很多高學(xué)歷和某個領(lǐng)域的專家,更是還有精神科醫(yī)師。如此有質(zhì)量的精神患者,說著還貌似符合各種哲學(xué)邏輯原理的觀點和想法,讓人不自禁地認同和站隊。
你在追求什么?在滿足了物質(zhì)條件后的我們,更多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宇宙之大,你若想要徹徹底底地征服,說句比較絕對的話,那是完全不可能。要么就是進了精神院要么就好好地把好奇心藏在內(nèi)心不要示眾。我想起舊約圣經(jīng)的一個故事,人類的先祖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之間的肥沃土地上子嗣繁榮,物質(zhì)異常豐富,這時就想要建造一座巴別塔通往天上,以傳頌自己的名譽。上帝遷怒于此,于是讓這些建造的人完全互不聽懂語言,不能進行溝通,結(jié)果這通天塔也就無法建成?粗遣皇怯悬c相似之處?不管是趨于好奇心,亦或是心靈空虛想要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個什么樣的.位置,還是為了進一步發(fā)現(xiàn)宇宙的更多奧秘,無非都是自我不滿足的驅(qū)動下,想要得到更多的答案。沒有什么天才,沒有什么瘋子,都是一個正常人,有的人想得多些,有的人想得少些,有的人轉(zhuǎn)牛角尖偏執(zhí)于一個答案,有的人放寬心態(tài),更愿意只是活在當下。這個世界,承認的是宇宙很大,人的腦力開發(fā)還有巨大的空間。這不就得了,不管有沒有上帝,未解之謎如此之多,人類的智慧如此有限,我們只是滄海一粟,如此渺小,有什么理由不多謙虛和恭敬呢?一個個被認可的學(xué)術(shù)觀點和說法,難道就一定是最準確的定義和原理嗎?最早的地心說不也在后來被推翻了嗎?人類是猿猴進化來的不還是大有爭議嗎?不要為自己所知道的一點東西沾沾自喜。瘋子未必真的就是瘋子,天才也未必真的就是天才。眼睛所見的都未必是事實的真相。
人生若只如初見,愛是永不止息。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2
在班上同學(xué)介紹了這本書之后,我通過某種特殊的渠道得到了這本書。但是由于時間問題,沒有讀完。
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是作者和一位“病人”觀察蟲子的故事,同學(xué)也是介紹過的。不過我還是要再說一次:他每天蹲在那里看小花小草,不知道在觀察什么,為了什么。直到作者去和他蹲了幾天,讓作者被他信任,這件事才大白于天下。原來,他認為像石頭這樣的“沒有”生命的東西,其實是一個單獨的生命體,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但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說不定就是這樣呢?
我還記得的一位認為他一直都在寫一篇小說,而他便是這篇“小說”的主角。我們?nèi)渴桥浣,他不知道這篇“小說”什么時候?qū)懲辏裁磿r候收筆,他只知道這是一篇小說,一篇介紹他的自傳體小說。當作者去采訪他時,他在桌下刻出什么時候,開這家醫(yī)院,也就是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而最后他也做到了,日期也一樣。和上篇一樣,在我們其他人,也就是所謂的正常人想不到,不敢想,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他想到了,而且還說出來,勇氣和想象力都超過了正常人。可能他們與天才的唯一區(qū)別,可能只是想象有方向不同吧。
另一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另一位。據(jù)他說述:“我殺了他,但是他沒有死。”他每天都會去同一棟子殺一個人。而且在他的記憶中,用繩子殺了他之后,在他離開這棟房子之后,他還向被他殺的女友互相招手。作者甚至去體驗了一下,但似乎完全不像他描述的一樣。他只看到一些警用膠帶還有他給被殺害的女友蒂的`一本雜志。當作者離開那棟房屋,向那個窗口張望時,他想象出了一個女人,在那里向他招手。這聽起來有點恐懼,有點讓人毛骨悚然。但是這件事真實發(fā)生在他的世界里,真實的發(fā)生了。
總的來說,這些人被我們這些“正常人”稱為瘋子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的想法完全不同,世界在他們的眼中完全是另一個樣,比如說我們通過光反射到蘋果上,發(fā)現(xiàn)蘋果是紅的?墒撬麄冇媚撤N其他辦法,卻發(fā)現(xiàn)是綠色的。我們便對他指指點點,從此,一位天才就變成了瘋子。他們與我們對世界的概念完全不同,能想到我們想不到的東西。這是一種好的精神,好的性格。可是他們?yōu)槭裁床槐晃覀兎Q為天才而被稱為瘋子呢?就像題目一樣,只是他們想走的方向不對吧。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3
有句話說,瘋子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他們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事實的確是這樣,對于那些所謂的“瘋癲”的話語,人們也許不僅僅會得到許許多多不同角度的世界觀的啟迪與思考,甚至還可能會發(fā)現(xiàn),天才與瘋子真的只是一線之隔。
關(guān)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為作者耗時四年深入醫(y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多種神秘機構(gòu),得與數(shù)百名“非常態(tài)人類”的直接接觸產(chǎn)生的國內(nèi)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全書以通篇的訪談筆錄作為主體內(nèi)容,形似報告文學(xué),卻又遠遠高于報告文學(xué)。作者成功地把閃光的思想隱藏在一般般的敘述中,引發(fā)讀者余味無窮的深思。
此書中收錄著各種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有瘋狂地想要顱骨穿孔獲取反自然超能力偏執(zhí)患者,而最終卻被心理作用嚇得死去活來;有存在被事實扭曲成為多重人格的殺人犯,盡管犯下罪行卻也折射出社會許多引人深思的情仇糾紛;有每夜被恐懼的夢境折磨得輾轉(zhuǎn)反側(cè)的精神患者,扭曲的夢境展現(xiàn)出放大的.社會陰暗面;有堅定著自己家族的宗教信仰與文明的精神患者對自己的心理、宗教、預(yù)言等等匪夷所思的邏輯堅定不移……這個特殊的群體中,他們眼里的世界不同于道說的人間,佛說的六道之一,哲學(xué)說的無窮辯證迷霧,歷史說的時間的累計,卻同樣妙趣橫生,也引人深思。
我個人讓我其中《飛禽走獸》一篇最吸引眼球。其內(nèi)容大概講的是一個年僅19歲的年輕女孩,由于傳說中的第六感過于強大而導(dǎo)致她被診斷為精神病而送入精神病院。在她處于散瞳狀態(tài)時,所有人的影像都會虛化成為不同的動物。她小心翼翼、為人精細的媽媽是“貓”,慢條斯理的爸爸是“魚”,而活潑開朗、可愛淘氣的她自己則是鼴鼠。而面對照片、電影、電視等虛幻影像,她卻并沒有任何怪異的視覺反應(yīng)。如此匪夷所思的癥狀,作者最終得出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她眼中的動物都近乎完美地符合著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如此神奇的天才技能,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而由此卻被診斷為神經(jīng)異常的可怕異類,讓人不能不為之嘆息。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4
連續(xù)三天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很久沒有這樣一口氣看完一本幾十萬字的書了。除了包羅萬象的內(nèi)容很吸引我,還有點原因是我不敢看得太投入,理解得太深入,我怕會顛覆我的世界觀。鑒于此,盡管作者有錄音證明內(nèi)容的真實性,但我不得不盡量把它當小說看。
幾十個微小說涵蓋各個領(lǐng)域,有量子物理、哲學(xué)、史前文明、宗教…涵蓋了各種類型,有心理、情感、懸疑、科幻、玄幻…我甚至覺得每個故事都能延伸出一部大制作,比如《飛越瘋?cè)嗽骸、《預(yù)見未來》、《變臉》、《宇宙追擊令》、《時間規(guī)劃局》……似乎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原型。
但是,封面上赫然寫著“國內(nèi)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紀”。作者雖然有錄音證明內(nèi)容的真實性,但他還是在最后強調(diào)成書時有增刪,其實他就是怕讀者過于沉迷。因為諸多訪談對象知識之淵博、邏輯之嚴密、思想之深遂、信念之堅定、感情之執(zhí)著令自詡正常人的我們汗顏。
有意思的是,書中一位精神病專家的理論印證了我說過的一句話。我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瘋子。”他說得更直接,“人人都有精神病,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某些方面的偏執(zhí)!睊行淖詥,我有,你們有嗎?只是很多時候正常人要壓抑自己的偏執(zhí),因而過得似乎更累。
當然,我不會因為看了這本書而變得消極,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而我肯定不是天才,那注定也成不了瘋子,雖然我多少有些羨慕他們,但我也非常樂意并享受做一個平凡人的快樂與踏實。所以我不會也不能認真去研究他們那一套自成體系的各類理論,驚嘆一下罷了。
奇怪的是,我發(fā)現(xiàn)所有精神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能夠靜下心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一個正常人,卻很難做到了。也許是太多外力的.影響:世俗的眼光、物質(zhì)的誘惑、生活的壓力…也許是內(nèi)心的浮躁、狂躁、不安、不屑…我應(yīng)該反省、借鑒、改變……
在我看來如果看完一本書后能讓我有想說話的欲望,即便不知所云,那這就是好書。引段書中的話作為讀后感的結(jié)尾。“…正是因為你/我才有勇氣說/永遠,永遠”這是一個老人生前寫給妻子的,但是老伴卻堅定地認為他還活著。你說這是妄想癥呢,還是偉大真摯的愛?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
本書的封面寫著『作者耗時4年,深入醫(y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諸多神秘機構(gòu),得以和數(shù)百名“非常態(tài)人類”直接接觸,最終產(chǎn)生了——國內(nèi)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第一本這件事不考究,序言中作者也有說接觸對象有經(jīng)過篩選,所以你在本書中可以看到許多個世界,沒錯,就是世界
本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其實三個部分沒有什么太大差別),各自再細分成幾個小故事,分篇很細,所以不會太枯燥覺得故事很沉重,因為基本上三四頁就是另一個故事,大家可以沒有負擔的盡情翻閱
另外,本書有句話大意是——對那些患者說的話不要太深琢磨不然會崩潰……嗯……我也是這么覺得的。
因為有些患者的世界觀,說真的,EJ乍一看真的覺得很有道理不是隨便說說
為什么非得用一般人的視角看世界才是正常的`呢?你了解這個世界嗎?你認為的世界真的是這個樣子嗎?你怎么證明?你拿什么證明?
一切都是無法完全邏輯清晰回答完整的問題不是嗎?
所以書中有些患者說的世界觀其實不完全錯誤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陷就否定因為有些他們被判定有疾病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其他(雖然那些其他也是因為這些世界觀而發(fā)生……)有些世界觀還很有道理,我想這也是作者選擇這些故事的原因之一吧,否則書名也不會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個人覺得許多故事的患者對事件的解讀很有意義很有邏輯性甚至有些還很靠譜!
至于最后作者稍微涉及到自己的問題EJ果斷忽略>_<原諒我已經(jīng)被好幾篇與物理學(xué)有關(guān)的部分繞暈了,雖然通過這種接觸方式覺得量子物理學(xué)很有趣但是沒有完全白話文解釋我真的看不懂理解無能啊TAT(其實我覺得作者在文中呈現(xiàn)的與患者之間的問答互動本身就有點不合理......
另外,整本書唯一嚇到我的故事就是『2 夢的真實性』
在本書后記中有段話我覺得很好的總結(jié)了我的想法——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夠快速的找到某種解釋作為答案,甭管是鬼狐仙怪也好,物理生物也罷,總是很堅定的就確認了
所以這本書可推!因為我覺得這本書的內(nèi)容蠻有自省的價值的(說實話某些社會上的“正常人”還真不如那些所謂的“精神病人”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6
談到精神病,很多人腦海里就是這樣。有的認為是小說;有的能將人類看成動物;有的人能看到每天的顏色;有的把這一生看做章節(jié)里的一章;有的將生活從不同的角度去思索。
會浮現(xiàn)出一個舉止癲狂,胡言亂語的形象。我在沒看這本書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
這本書,讓我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原來,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原來,他們的世界這么專一。每天都期盼著發(fā)現(xiàn)高級生命;用大塊頭字典查生僻單詞只為“了解四維生物所告訴的”,研究學(xué)說到瘋狂。
原來,夢中的事也能將現(xiàn)實中的人擊垮,整個世界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孤寂,每次都要體會一次死亡的絕望,最后帶著不甘離開。
原來,他們也能當我們的老師,一些新的知識通過他們的嘴講述出來變得通俗易懂,真是諷刺呢,人們苦思冥想也不能理解,自己所看不起的一些精神病人卻能用簡單的方法講述出來。你將他看做瘋子,他把你當做笑話。
在“永生”中,我體會到了活在當下的.滿足,永生一直是人們向往的,可它的缺點人們卻不能忍受,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時間過客,看著自己的妻兒子女相繼離去,忍受數(shù)輩子的碌碌無為,人們總想去打開潘多拉之盒,卻沒有勇氣去承擔相應(yīng)的后果。
我害怕死亡,因為生命太過脆弱,有的人上一秒還在言笑晏晏,下一秒就躺在那冷冰冰的地上,上一秒還溫柔的對我微笑,下一秒?yún)s在病床上面如土色,,F(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再恐懼,他們,可能進入了一個新世界,可能以新的形式存在,可能.......
在“偽裝的文明”中,我們是被欺騙的部分,外星人是受害者,為了限制表象存在的人口而組織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各類疾病發(fā)生,假設(shè)是真的,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在“永遠,永遠”中,老太太的感情讓我淚目,最讓我羨慕的愛情從來不是那些抖音里所謂的“狗糧”,而是在過馬路時兩位銀發(fā)老人相握的手,而是在午后在藤椅上相靠著閑聊。那些溫馨的畫面,組成了如今我對愛情的最美詮釋。
在讀完這本書,我對當精神病醫(yī)生有了不小興趣,但正如本文所說,如果你被他們繞進去,就會由精神病醫(yī)生變?yōu)獒t(yī)生精神病。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7
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誰也不能免俗的什么都“快餐”化了,我?guī)缀跬浟送暾淖x一本書的感覺。雖然從來沒有放棄閱讀,但網(wǎng)絡(luò)小說鮮有精品,難得看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文字,很多只是流于一種消磨時間。我?guī)缀跤X得我快要廢掉了。當無意中一個90后跟我推薦這本書,廣東省社保網(wǎng)又看到他在文末寫下的片言只語,讓我大為詫異,于是一沖動立馬下單購買。好在不悔。
初讀這本書,我也像那位男生一樣,在每一篇的文末加上自己的感受,每每被文中人的話逗得樂不可支。我把這里的對話看成了一篇隨筆,偶爾也會為自己的機智暗自得廣東省社保網(wǎng)意。但是慢慢的.我笑不出來了,有一種情緒讓我微微不安,我發(fā)現(xiàn)我會跟著他們的話思考,會認同,會禁不住的想要去查詢我所不擅長的一些東西,不知不覺間,我似乎變成了“他”或“她”的同類!
我感知他們,跟隨著他們思想的花在他們的時空里穿行,如果忘掉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忘掉他們的身份,忘掉他們間或的“不正常”,你會忍不住喝彩,點頭,或者把酒暢談。
想想吧,有本書教導(dǎo)我們,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他們卻因為偏執(zhí)而被關(guān)了起來;也有人教導(dǎo)我們,專注專業(yè)才能成功,他們思想的火花注定沒法公之于眾廣東省社保網(wǎng),以彼之名,既便百年后的歷史如他們所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關(guān)于瑪雅文明的探尋和論述,因為我經(jīng)歷過20xx那個甚囂塵上的世界末日說,所以更能明白他探尋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和深入淺出的說明,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耐ㄍ。雖然他們的探尋可能終不過是只屬于自己的一種自言自語,之后也不過如一片落葉杳無蹤跡,但現(xiàn)在有了這本書,保不齊哪天有哪廣東省社保網(wǎng)只手無意中翻動并看到了這篇文字,并驚為天人而得以傳世呢。
人生若只如初見,愿鴻蒙初開,赤子之心永不蒙塵,雙眸清靈通透,世事簡單不染鉛華,你我小徑相遇,灑然一笑,期待施施然得遇于另一端的驚喜。
人生在世,百年孤獨,掙扎呼號,在靈魂的深處,與另一個自己,不期而遇。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8
有時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有一步之遙!短觳旁谧,瘋子在右》是一本以精神病人為題材的書,講述了作者與精神病人溝通、并且試圖了解關(guān)于他們世界的故事。通過這本書,讓我們更加深刻的去思考天才和瘋子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什么是瘋子?什么是天才?天才是瘋子的基礎(chǔ),天才的極致便是瘋子。有多少瘋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著,又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瘋狂著。一道看似鮮明的界限,區(qū)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和群體,界限左右,瘋狂與正常。界限之上,困惑與彷徨。有人說過:不瘋魔不成活。在這本書中,很多精神病人的言論都讓我們無比認同,因為他們思維邏輯清晰,言辭合理、無懈可擊。他們好像是天生的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一般,用作者書中的話來說:哲學(xué)家與瘋子的區(qū)別在于,一個只是在想,而一個真的去做了。
精神病人是簡單的、坦率的,甚至可以說是死腦筋。世上沒有太多非黑即白的事情,因此世人選擇中庸。太多的人為利益或者其他世俗的東西而選擇放棄追求。而精神病人那種無所畏懼、不被外物所擾的精神卻讓人感動。他們的呢喃細語不會被大多數(shù)人認同,他們的.觀點想法不會被大多人采納,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是再正常不過的,那我們又憑什么說精神病人的想法是瘋狂的呢?
或許有很多人一直認為那些精神病患者,或者說是“瘋子”,就是那種傻傻的、呆呆的、瘋狂的。但其實,也許有些“瘋子”,他們很痛苦,很無奈,沒有人理解他們,他們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如果我們能夠?qū)λ麄兌嘁环萑菁{,少一份鄙夷,多一份關(guān)懷,少一份斥責(zé),多一份信任,少一份質(zhì)疑,那么是不是能減少一個瘋子,多出一份美好的未來呢?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要試著去理解別人的世界,接受別人的觀點,多傾聽他人的想法與意見,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別人眼里不一樣的東西,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世界,無論是對自己還是他人,都是有益無害的。天才和瘋子的區(qū)別就在于他們的觀點是否被大多數(shù)人所認可、證明。每一個天才在不被認可、無人理解的時候,不就是人們口中和心中所認為的瘋子嗎?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9
我不認為《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里面的人物都是精神病,作者也不這樣認為。無論是從唯物還是唯心角度這些患者都提出了讓人拍手叫絕的理論。我無法反駁這些理論,就像那些理論物理學(xué)家的言論一樣,誰又能證明是對的呢,即然你說是這樣,為什么我不能說成那樣,我不能證明你是錯的,同樣你也不能證明我是錯的。
有一些案例真是直達內(nèi)心。許多患者都對量子理論有過很深的研究,下面的理論就是一個女患者提出來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的宇宙中,像是一個果凍,精神是這個宇宙的邊緣,宇宙是四維的,第四維是時間,我們在連續(xù)的時間上,之所以有空間和時間,是因為我們生活在物質(zhì)世界,我們需要用一些概念去概括和記錄說明這個宇宙。精神是在宇宙之外的,我們只有在宇宙的邊緣才能理解,但也只是能理解一點。所以我們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是存在的.,沒有消失過。只是此時的你在此刻。我們處在一個四維的宇宙中,所以我們自身有局限我們不可能搞清楚宇宙是什么,這大概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吧。
還有那個研究瑪雅文化的患者,我?guī)缀蹩梢钥隙ㄋ^不是精神病,就像作者說的那個,不算他對瑪雅文化的研究成果,就算他對研究一種文明的專研精神就足以讓我們這些“正常人”自愧不如了。當一個人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靈魂。
有一個患者,當她一個人生活時,她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孩子,因為她認為那才一個人真正的本我,我們提倡人要努力工作,為什么呢?因為社會需要這樣的人,社會又是什么呢?是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群居生活,要想人一群人在一起和平相處就必須要定一些規(guī)則,人在履行規(guī)則的過程漸漸忘記了本我,多么清晰而又無法反駁的觀念啊,我甚至覺得現(xiàn)在人一再的提倡簡單生活不就是要找到本我嘛。
對里面所說的一些雙重人格的故事,在晚上真的讓我不敢照鏡子,也許你會認為這些人是最像精神病人的人,但可惜我們每個身體內(nèi)都藏著另外一個你,而且不只一個,當你憤怒的時候,那個暴躁的你就會出來,有時事后你都不敢相信當時你能說出那些話,做出那些事,只是這些人身體內(nèi)的另外一個自己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我們可以由意愿去控制哪個自己出來而已。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0
讀這本書純屬出于好奇,都說“好奇害死貓”,這本書害慘了我。
每次到書店或者大的圖書批發(fā)市場,都會看到這本書展在最明顯的位置,電子書閱讀排行榜它也是高居榜首,這無疑是一本暢銷書。
前幾天我看電子書的時候又推送它,出于好奇沒有看簡介就直接讀內(nèi)容了。
說實話,內(nèi)容很吸引人,它是研究我們既害怕又好奇的東西——精神病注意是精神病和精神有問題的人。
精神有問題的患者,在我們看來都是暴躁的,會傷害別人。不定期攻擊和傷害讓常人難以接受,被認為是病人。
在農(nóng)村,這樣的人經(jīng)常被關(guān)在一個房間或者是一個籠子里,靠投食生活。
在城市,大部分都被送進精神病院,也有小部分沒有攻擊性的自己呆在家里。
作者花了四年的時間,接觸這些病人,和精神病人溝通,錄音,探索他們的精神世界。
不得不說,里面有很多超懂科學(xué)的患者,他們的邏輯性很強,有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有的'甚至比正常人的知識儲備還多,但因為別人聽不懂、不理解被認定為精神病人。
但也有患者確實有妄想癥、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癥,多重人格的人會殺人、會認為這世界有鬼,精神分裂的人會認為有很多個自己在撞墻。
其中有個患者自己照了兩天鏡子把自己照瘋了,也有殺人后覺得被殺者沒有死,而是喜歡自己反復(fù)的殺她。
總之這些患有嚴重精神病的殺人犯讓我很恐怖,很害怕,因為我是從來不看恐怖片的。
我也會想精神病人說的話,但是作者已經(jīng)反反復(fù)復(fù)強調(diào)了,千萬不要想精神病人的話,不然你也會成為精神病的。
前兩天害怕自己一個人睡,怕有鬼;這兩天又害怕照鏡子,刻意的回避,我要暗示我自己,我很健康,世界上根本沒有鬼,鏡子里就是一個人的映像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
一切都很正常,不要再想這本書了,我真心的奉勸,膽小的人不要看這本書,雖然它能增加我們的認知,但這并不是一本積極向上的書。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1
天才和瘋子是個怎樣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瘋子?小時候也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瘋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永遠不可能有交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改變了很多我對這兩者的看法。
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書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響我所表達的對這本書的喜愛,好久沒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歡的書了。喜歡這本書,不僅因為作者輕松的筆調(diào),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展示了的一個自己幾乎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展示出來的獨特視角。
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瘋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問題,神經(jīng)錯亂,舉止怪異的人,簡而言之,即是腦子有病。然而看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后,我發(fā)現(xiàn)瘋子不應(yīng)該被這樣子定義的,他們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頁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學(xué)性的,就像書中的“四維蟲子”和“時間的盡頭”等節(jié)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維是很嚴密的,所講到的量子力學(xué)也是有根有據(jù)的,講述時思路清晰嚴謹,若是在大學(xué)課堂講課,相信是很有資深教授的范兒的。但是這樣的人卻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人們把他們當成瘋子,只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被絕大多數(shù)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們能寬容地對待這樣的思想,換個角度來看“瘋子們”一些天馬行空式的想法,或許他們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學(xué)家了。
天才和瘋子有時只是時代的差別,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電腦,航天飛機什么的'來說事,人們肯定也覺得他們是瘋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對此有絲毫的質(zhì)疑,它們都成為了現(xiàn)實。再如,尼采,梵高,愛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時候。尼采是西方哲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xiàn)代社會,然而他的學(xué)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這位自稱是太陽的哲學(xué)家后來還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畫風(fēng)和當時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見,后來也進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時,便也成了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理解萬歲。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瘋子們”的世界,我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有時并不是別人的想法怪異,只是那是自己沒法達到的高度。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2
看了很多講述精神病院的電影,我也設(shè)想過假如我被送到精神病院后該怎么逃脫?也許也只是歇斯底里里的喊叫“我沒病,我是正常的”,在這里,正常與精神病是同義詞或者說“同一個詞”?刹豢梢哉f,我們都有“病”,病的不是身體,而是思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在社會中我們都在尋找認同,當別人不愿意按你的思維出發(fā),你就變得“不一樣”“不可理喻”,有的人會選擇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同時也容易走上“有病的不歸路”;有的人喜歡以別人為參照物,對于不一樣心懷恐懼,懷疑自己的不正常,在不安中放棄上天給你的獨特稟賦,戴上面具,披上虛偽的外衣,朝別人靠攏。
看了書中這么多案例分析,認識了人以及人性的復(fù)雜,這種復(fù)雜不是貶義詞,而是真的包含了很多可能性,跟隨筆者的分析,戀童癖,異裝癖,露陰癖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下流,精神病,狂躁癥沒有我們想象的恐怖,就像我們想當然的以為“瘸狠,瞎壞,啞巴毒”。
書中有個案例“丟失的左邊”挺有啟發(fā),一位女性因中風(fēng)右腦損壞導(dǎo)致左邊的眼睛看不見,每次吃東西都會抱怨護士給的食物少,因為她只能看到右邊的食物,大腦沒辦法下指令往左看,為了讓她吃完另外一半食物,醫(yī)生設(shè)計了一款旋轉(zhuǎn)椅,她只要有意識的一直往右旋轉(zhuǎn)就能找到左邊剩下的食物,但是每次找到依然會剩下左邊的一點,只能靠不斷轉(zhuǎn)圈中吃完左邊剩下的食物。我曾以為雖然只有一只眼,在旋轉(zhuǎn)中也能完全認識,不曾想雖然旋轉(zhuǎn)360度看似全部都看了一遍但仍然有很大空間的'死角,只能靠不斷增加旋轉(zhuǎn)的次數(shù)來檢驗才能讓死角越來越少。人們的認知也是如此,不是360看了一遍就自以為掌握了真理,還是有很大的誤差,只能在不斷的認知驗錯中才能減小誤差,不敢妄自菲薄了解了真相或真理。希望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要急于確定真相,所要做得懷著包容的心態(tài),多聽多看多想,不要妄自論斷。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3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瘋子、精神病對于我來說就是古怪、可怕的代名詞,然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讓我對他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甚至最終發(fā)覺,他們的思想有時會強大到超乎我們的想象。
相對我們這些正常人,我們會發(fā)現(xiàn)精神病人的視角遠比我們寬闊得多:面對各種包裝紙上舉著“腿”進行宣傳的動物,面對一塊從不運動的石頭,面對地球是圓是方的質(zhì)疑,我們總會一笑而過,而與此相反,精神病人會全身心地投入思索之中,乃至成為正常人眼中的異類,從而被人們稱之為精神病。其實,一位患者的話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切:“你們看我是瘋子,實際上我看你們才是瘋子!
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是的,站在精神病人的角度上,我們才是奇怪的,我們會拼命追求好的工作、好的家庭、好的地位……沒有盡頭。對于常人來說,這是對生活更高的追求,可是一位患者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本質(zhì):“你們擁有了你想要的,還是會無窮無盡地要更多!边@對于人類的欲望概括得何其準確!人們也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卻知道擁有更多總比沒有好——不管有沒有用……
書中記錄了一位奇人,他未滿十八歲,卻在思考著物理四維問題,他的'觀點,甚至讓量子物理學(xué)教授也聽得目瞪口呆,但是他卻又在量子物理學(xué)考試中錯得一塌糊涂——這樣的人,在我們眼中只是一個怪胎,可實際上,他的知識卻貫穿維度領(lǐng)域!可以想象,如果他不是精神病人,物理界也許會出現(xiàn)一顆閃耀的科學(xué)新星。
而與此相對的,是人類物理史上一顆真正的巨星——牛頓。他的一生攻破了無數(shù)難關(guān),解釋了無數(shù)的物理現(xiàn)象,可是卻在晚年由于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了更多未解之謎,他從各種方面去嘗試,但依然以失敗告終。于是,他只能將這些歸于神的創(chuàng)造,思維最終陷入了混亂……
通過精神病人的視角,我們會發(fā)現(xiàn)與我們的認知所不同的世界。一位患者曾在自己的口袋里挖了一個洞,用DV機從里面拍下自己一整天的生活,他想站在另外一個視角來審視自己、探究自己。這讓我在一瞬間明白了一點什么——某些精神病人也許正因為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過于執(zhí)著,達到了偏執(zhí)、甚至于癲狂的狀態(tài),才被人們所不理解,事實上,他們的思想與我們,也許高出了許多。
天才與瘋子,有時僅有一步之遙。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4
這本書是陶瑾同學(xué)推薦給班上同學(xué)們的,一聽到這書名我便就對這本書有了興趣,或許是因為它“天才”與“瘋子”的強烈,對比更引我注意力,想去一覽究竟:“天才”與“瘋子”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當我在網(wǎng)上查找到這本書時知道了這本書是通過作者與一些“病人”的采訪,以訪談錄的形式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精神病患者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這種獨特的角度,我們能夠了解這些“瘋子”如“天才”一般的思想。
整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那個能夠把街上的人當作動物看的女孩。起初,我與作者一樣,有些懷疑這個女孩,她是否偽裝成“病人”的樣子。她只需故作驚訝,然后指著無辜的路人說:“看!那一只會用后腿走路的獅子!”即可,卻不曾想女孩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當初作者在、說明確實這個女孩的病是真的時候,我也吃了一驚,道:“天哪,如果我也是這樣的就好了啊,不用那樣小心翼翼的洞察人心,然后謹慎地交往,而不是只要像女孩一樣簡單地望一眼便知一二,覺得好笑的也不用掩藏地大聲笑出來;覺得無趣得也不用怎樣作為禮貌的回以微笑。
回過頭想想,能夠這樣的女孩也正因為沒有幾個而被歸于“精神病“范圍。如果我也擁有了這樣令人驚嘆的`“技能”,之后便可肆無忌憚地笑啊哭啊也好,也不會開心的吧,畢竟被人冷落,被人拋棄,便就成了那樣膽怯、害怕的性格,沒有任意的自由可言吧!就這點相比,我也的確是比她幸福了許多——我是“正常”的呀!
然而許多時候,我們卻會迫不得已的露出許多并不想要露出的微笑。久而久之,微笑便成了一種禮貌,那是“應(yīng)該”露出的才對。甚至別人會問你:“你為什么不笑呢?”這時候又該露出尷尬的微笑了。
她作為一個患者,或許的確是“瘋子”,但是如果側(cè)重于看她的各種行為舉止亦或思想來說,她卻又的確是“天才”。所以,我們也不能只顧忌他人表面現(xiàn)象或者外表而不再去關(guān)心他人的內(nèi)在。所以我們應(yīng)把每個人都當作“患者”對待,把一切向最好的方面去想象。這樣才不會把美好的事物扼殺在搖籃里。
我們應(yīng)該將美好的一面面向他人,這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一切才都能美好起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5
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誰也不能免俗的什么都“快餐”化了,我?guī)缀跬浟送暾淖x一本書的感覺。雖然從來沒有放棄閱讀,但網(wǎng)絡(luò)小說鮮有精品,難得看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文字,很多只是流于一種消磨時間。我?guī)缀跤X得我快要廢掉了。當無意中一個90后跟我推薦這本書,又看到他在文末寫下的片言只語,讓我大為詫異,于是一沖動立馬下單購買。好在不悔。
初讀這本書,我也像那位男生一樣,在每一篇的文末加上自己的感受,每每被文中人的話逗得樂不可支。我把這里的對話看成了一篇隨筆,偶爾也會為自己的機智暗自得意。但是慢慢的我笑不出來了,有一種情緒讓我微微不安,我發(fā)現(xiàn)我會跟著他們的話思考,會認同,會禁不住的想要去查詢我所不擅長的一些東西,不知不覺間,我似乎變成了“他”或“她”的同類!
我感知他們,跟隨著他們思想的花在他們的時空里穿行,如果忘掉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忘掉他們的.身份,忘掉他們間或的“不正!保銜滩蛔『炔,點頭,或者把酒暢談。
想想吧,有本書教導(dǎo)我們,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他們卻因為偏執(zhí)而被關(guān)了起來;也有人教導(dǎo)我們,專注專業(yè)才能成功,他們思想的火花注定沒法公之于眾,以彼之名,既便百年后的歷史如他們所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關(guān)于瑪雅文明的探尋和論述,因為我經(jīng)歷過20xx那個甚囂塵上的世界末日說,所以更能明白他探尋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和深入淺出的說明,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耐ㄍ。雖然他們的探尋可能終不過是只屬于自己的一種自言自語,之后也不過如一片落葉杳無蹤跡,但現(xiàn)在有了這本書,保不齊哪天有哪只手無意中翻動并看到了這篇文字,并驚為天人而得以傳世呢。
人生若只如初見,愿鴻蒙初開,赤子之心永不蒙塵,雙眸清靈通透,世事簡單不染鉛華,你我小徑相遇,灑然一笑,期待施施然得遇于另一端的驚喜。
人生在世,百年孤獨,掙扎呼號,在靈魂的深處,與另一個自己,不期而遇。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書筆記12-23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書筆記12-12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4-07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3-17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2-11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讀后感04-21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2-05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07-05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書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