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詭計博物館》讀后感
當(dāng)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詭計博物館》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詭計博物館》讀后感1
我最喜歡的場景,是在夏天的夜晚,開一盞暖黃的臺燈,風(fēng)扇放在身旁輕輕地吹,窗外傳來滴滴答答的雨聲,而我,就坐在桌前,打開一本推理小說。
這個夏天遇到《詭計博物館》,無疑是幸運的,感謝它讓我一次又一次徜徉在那個神奇的犯罪資料館,一次又一次遇見各種縝密讓人嘆服的案件。
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個案件“烈焰”,在這短短十幾頁的紙上,卻作者用溫柔的筆觸,向我繪制了一個無比殘忍的故事。讀完后我總?cè)滩蛔∠,雖然作者對于朋子的描寫寥寥無幾,甚至大都是通過女孩的回憶,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可以感覺得到,她應(yīng)該是一個很溫柔很溫柔的傳統(tǒng)日本女子,宜室宜家,溫柔賢淑;她總是未語先笑,說起話來輕聲細語,臉頰上時不時浮現(xiàn)輕柔的笑,像株隨風(fēng)搖曳的蒲公英,美好卻又脆弱。但也正是因為她是這樣的人,所以當(dāng)她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后果只有四個字:玉石俱焚。
我想不出來她臨死前有多痛苦,但是那一定比活著解脫吧。作者沒有說朋子為什么會單單留下小女孩,只用主人公的'視角向我們傳達了一個猜測——為了讓人相信懷孕的那個是自己。但是我不這么覺得,因為朋子本質(zhì)上畢竟是個溫柔的人啊,她不動聲色地制定了一個計劃,決意把自己最愛也最恨的那兩個人都帶走,但是她對女兒,怎么可能也是這種感情呢?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不舍吧,小女孩兒的幸存,未嘗不是朋子對這個世界最后的善意。
《詭計博物館》讀后感2
探尋未解之謎,細品縝密推理。
重讀多年未解“懸案”,細思縝密故事情節(jié),讓證據(jù)開口說話,才知兇手就在身邊。以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為主,加以驚險刺激的情節(jié)與耐人尋味的詭計,本格推理小說一直深受讀者的喜愛。日本“短篇推理之神”大山誠一郎的《詭計博物館》一書便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情節(jié)上嚴(yán)絲合縫,毫無破綻,堪稱本格推理的最高水平。
當(dāng)兩個性格迥異,各有所長的人因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聚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因工作失誤而被調(diào)遣到犯罪資料科擔(dān)任證物保管員的刑警寺田聰,與不善溝通,冷酷但經(jīng)驗豐富,智商過人,心思縝密的美女館長緋色冴子相遇,兩人面對資料館里塵封多年的離奇懸案,用證據(jù)說話,在一次次緊張而又密切的配合下,通過對情節(jié)的邏輯推理,尋找蛛絲馬跡,將一樁樁謎團大白于天下。
跟隨作者一同思考,但往往總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真奇怪,為什么又猜錯了。”其實,這也正是本格推理的獨特魅力所在,往往書中每一個案件的開端會使用人們慣常的思考方式去推判,扣人心弦的節(jié)奏變化,順理成章的'案情推斷,往往就會被得到認(rèn)同,但就在故事即將真相大白的時候,作者便會來一個大反轉(zhuǎn),告訴你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美女館長緋色冴子會提出重重疑點,再從細小之處分析,便會得到那些異想天開但又合乎邏輯的推論,令人燒腦。
十分燒腦的故事情節(jié)中,對寺田聰、緋色冴子等人的神情、內(nèi)心情感變化刻畫更是細膩,故事耐人尋味,這也可見作者對人及其心理的深度研究,才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縝密的推理大作,值得一讀。
《詭計博物館》讀后感3
“時效警察”+“安樂椅神探”模式。縱觀推理小說史,往往是偵探走到哪人死到哪,因為這樣能第一時間獲取更多信息,而“安樂椅偵探”類型僅靠第三方材料進行推理,所以比較難寫,但也更適合“敘事性詭計”的寫法,比如本書中的《復(fù)仇日記》,我想稱之為《“影帝”日記》,正經(jīng)人誰寫日記。‰m然故事很悲情,但是就像《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外傳犯人們的事件簿》一樣,站在犯人角度就有些喜劇了。
總共5篇短篇,“兇手的意外性”是本書的最大的特色和亮點。詭計設(shè)計上都是對經(jīng)典本格詭計的再創(chuàng)新;邏輯嚴(yán)謹(jǐn),大段的推理囊括了所有可能;行文精煉,沒有多余的描寫,所有的描述都有作用。大山誠一郎的書的特點之一就是書中人物塑造基本為零,而且后幾篇對館長的描述幾乎復(fù)制黏貼。
大山誠一郎的厲害之處就在于:算你知道是用的'什么詭計,你也依然猜不出來。比如《直到死亡之日》,開頭就告訴讀者我就是用了“交換殺人”的詭計,但真相依然驚艷。雖然又是左右撇子的老梗。
動機方面也是非常的本格。特別是《烈焰》和《至死不渝的追問》,讓我覺得這樣也行?但是又無法反駁,感覺情理之中!睹姘内H金》的動機最為薄弱,操作太過復(fù)雜,越復(fù)雜越容易出錯,破綻也越多。
本書最大的問題是出現(xiàn)了很多“驚人的巧合”,這些巧合使得本身并不完美的案件反倒成了懸案。比如:《面包的贖金》中嫌疑人過量飲酒掛了,《復(fù)仇日記》和《直到死亡之日》中嫌疑人都是被車撞死了。作者自己也發(fā)現(xiàn)了,所以在18年新版中把其中兩起案件的死因進行了更改。
本書其實蠻難拍成電視劇的,都是一大段的推理,如果有機會希望“雪女”由菜菜緒出演。
【《詭計博物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博物館活動總結(jié)02-24
博物館日活動總結(jié)03-01
參觀博物館的活動總結(jié)03-12
博物館規(guī)章制度10-27
博物館導(dǎo)游詞07-10
博物館實踐報告范文06-11
博物館廣告語02-23
參觀博物館活動總結(jié)03-02
博物館工作總結(jié)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