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菱學詩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詩》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詩》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詩》有感1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渡若飛……”讀到這里我似乎看到長城外與胡人作戰(zhàn)的花木蘭。
……黃土飛揚,彌散在殺聲震天的戰(zhàn)場。突然,在混亂的人群中沖出一匹胡馬,上面坐著一位狼狽不堪的胡人將領(lǐng),身后一匹白色竣馬閃電般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馬背上坐著一位張弓搭箭正瞄準前的年輕人‘嗖’的一聲響,一支飛箭聞聲射出,重重身穿逃將的心臟——哇!帥呆了,酷斃了!
睜大眼睛,那張白俏的面孔,英勇中透著幾分俊逸,旋及,那眼神足夠殺死一群帥哥!真令人陶醉不已!回過神,她早已策馬揚鞭而去身后的煙塵滾滾而起——真絕!帶走一大片云彩!
我隨之又想,為啥這么一個雖不傾國,但至少傾城的女子,當時,怎么就沒有人認得出呢??我苦惱著,思索著。突然,我的目光投過了‘木蘭無長兄’這一句。瞬間,我恍然大悟的為自己的文學大發(fā)現(xiàn)喜不自禁,不小心溜出了這么一句“原來我這么偉大啊!”
就在我高興著的時候,阿鬼那重如死人般的電波投向了我,我嚇了一跳,為剛才的不能自已。隨后,全班同學那等著看好戲的目光也投向了我,我嚇了68心跳,還是為剛才不能自已。我心想:完了,完了,我完了!
“這位同學”老師壓抑著比他發(fā)型還火爆的脾氣:“有什么問題嗎?”
我突然靈機一動,想了個招想要他下不了臺!
我先放下了百分之一百的心,簡單的說是跨越了101。隨后從容不迫地說:“老師,我想問你一下你對當時人們?yōu)槭裁凑J不出花木蘭乃是女兒身的看法?”
“我的`看法_”阿鬼以一向偉人的語氣說:“那是因為當時人們的智商很低,不文明的說法是笨”
等一下我在這里給你們解釋一下‘阿鬼’,阿鬼是我們的文科老師,國為他走路既輕又快,正所謂他輕輕地來了,又如他輕輕地走了,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塵土“阿鬼”這個外號是我?guī)退〉,因為他蠻符合咱們中國人心目中的鬼的形象,當然,他是具備著既讓你害怕又讓你佩服的本領(lǐng)
“可是,我不認為是這樣,相反,我認為當時的人們是擁有有著大大的智慧!”我驕傲地抬了一下下巴。
“從何說起”阿鬼顯然一副自以為是的表情。
“從文中的‘木蘭無長兄’我們可以看出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何等高明,將木蘭的李宇春形象隱藏于其中——“木蘭無長兄”=“木蘭無長胸”將兄弟的‘兄’通胸膛的‘胸’!”我自信地向海盜拋了一下媚眼,以示我的厲害!
“真哲學!”海盜那副表情讓我感到無比的光榮與自豪。
我想我已經(jīng)取得了最完美的勝利了,已經(jīng)詭計得呈了,誰知他阿鬼大概驚訝了那么一秒鐘之后,若無其事的說:“蠻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嘛!”就殺了我全部了神氣與銳氣!
讀《詩》有感2
“在家貧亦好,居官貧更宜。”—聯(lián)表明了,他生活的清貧。
徐僑是朱熹的弟子,一生清貧,為官清廉,痛恨腐敗,剛正不阿,敢于直言。我喜歡《即事》,以清貧為樂。即使穿著粗布衣衫,也覺得溫暖;吃粗菜淡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也吃得有滋有味。家中有朋友來了,沒有美酒佳人,沒有鼓樂齊鳴,只是簡單地招待一下;空閑的時候,即興幾首詩,心里悠哉悠哉的,很是坦然。
我極為欣賞的是那首《夏日即事》那句“步緩幽塘成小立,清風微度菜花香。”讓我仿佛置身于古代那清涼的亭子里。在此我看到了螞蟻在樹干上上上下下的爬行;竹影在涼風中微微搖曳,烏龜悠然地在有樹蔭的'水邊乘涼休息。我只是緩緩地來到清靜的水池旁,清風拂來了淡淡的荷花香。
《即事》寫得清切、樸素,《夏日即事》寫得清新、脫俗。這兩首小詩就如一卷卷白畫只是用上了那點點樸素之色,描繪著真心實意。只有在局限中,才可以看到所描繪的世界。心的本色該是如此,即使生活只有清貧,但也要跟徐所一樣,活得輕松、快樂,我喜歡徐僑清新的小詩,但我最欣賞的是徐僑那樸素、以貧為樂的本質(zhì)。
讀《詩》有感3
在初中學習生活的第一年,我們學習了《木蘭詩》,木蘭的忠孝,值得我們這些青少年學習。
雖然木蘭的替父從軍是無奈的的選擇,但木蘭在奔赴戰(zhàn)場時的關(guān)山度若飛,也體現(xiàn)出木蘭強烈的愛國精神,木蘭可歌可泣的還不僅在此,當木蘭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成名就時,她沒有因此忘記自己的初衷,她斷然拒絕了官職,回到了家鄉(xiāng)。
木蘭在家鄉(xiāng)沒有代父從軍時,也是一位勤勞能干的姑娘,再到后來木蘭為了父親,女扮男裝,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戰(zhàn)場,而且女扮男裝進入軍隊也要翻欺君之罪,而拼搏沙場又要以命相搏,所以不難看出木蘭是一個極其孝順和愛國的人。最后木蘭不圖榮華富貴,衣錦還鄉(xiāng),這又說明木蘭不是一個貪圖安逸享樂的人。
木蘭的這些品質(zhì)都值得我們學習,每一種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我每天都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huán)境中,雖然也知道體諒父母但只是說的很好卻很少做到。還有愛國,雖然關(guān)于愛國的活動參加了不少,但也只是說說,只是感嘆罷了。記得有一次參加關(guān)于愛國的演講,我不想?yún)⒓拥呀?jīng)指定了我參加,所以我就讓媽媽幫我寫稿子,雖然稿子寫得很好,但我在演講成功后卻高興不起來,原因我這才明白,那次的成功不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怎么能使自己高興呢?我又想起了木蘭的忠孝兩全,簡直是完美無缺。所以我決定把花木蘭作為我的目標,我要向她學習。
通過《木蘭詩》我確立新的目標,接下來我要向忠孝兩全的目標努力了。
讀《詩》有感4
今天,我讀了一個關(guān)于古代宋朝的大詩人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改詩》。讀完后我受益匪淺。
王安石是北宋很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也還是北宋的大詩人。但在一次改詩時出了失誤。
據(jù)說,當時南方有一個詩人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边@一句王安石看了以后覺得很可笑。自言自語道:“明月怎么能叫呢?黃狗又怎么能我在花中呢?”于是他信手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
他自己以為很好了,其實改錯了。原來那位文人的家鄉(xiāng)有一種鳥叫“明月”,明月叫出的聲音很動聽,還有一種蟲叫作“黃犬”,黃犬常在花之中飛來飛去。王安石不了解情況所以改錯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在了解了情況的前提下,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平時我們注意觀察生活的小事情,也能寫出很多好的作品來。
讀《詩》有感5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來也怪,上蒼有感,每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總是落英繽紛,細雨濛濛,總會給踏青的人留下些許的傷感和無盡的哀愁。
無論山高路遠,山道崎嶇,道路瀝淋,車多車少,總要為一分情,一分意,十二分的哀思
不顧路途的遙遠或顛簸,馬不停蹄,車馬勞頓,只為故人送上親人的祭奠。
欲哭無淚,欲喚無聲,欲想無眠。逝者逝亦,嗚呼哀哉。
人有旦夕禍福,人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先人給我們留下的無盡的燦爛文化遺產(chǎn),后人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感謝前人,他們用無盡的智慧和人世間無盡的情感給后人留下了難也描繪的'詞語和讀不完的詩篇。
山高流水,滄海桑田,走在前面的人總不會希望他的子女,朋友,親人活在過去吧。
所有的故人,你們安息吧。
我們還得要前行。
讀《詩》有感6
木蘭為了父親,征戰(zhàn)沙場,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感恩之情,使得后人贊頌,而如今像木蘭人性中最淳樸的感情在社會上已經(jīng)差不多完全消失了。在社會中往往現(xiàn)代人對物質(zhì)上的興趣比對親人的興趣還要來得強烈,或許在人的心靈中物質(zhì)比感情來得重要。在過去木蘭可以為父出征,而現(xiàn)代人連父母都不養(yǎng)育,兩者的思想是完全相對立的。
是物質(zhì)使得人性中最為淳樸的思想消失了嗎?木蘭當年拋棄錢財和名利回到故鄉(xiāng)養(yǎng)育家人,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小時候依賴著父母的肩膀,長大后卻不愿容下已經(jīng)年邁的父母,與木蘭相比,他們的心靈會是有多么骯臟與卑微。
木蘭的故事誰都知道,對木蘭的精神誰都了解,但這社會上的人誰會去學習?恐怕連擁有一顆孝心都很難吧?每當看到我的'爸爸媽媽呵斥奶奶的時候,就會想起爸爸忘記自己是怎么長大的嗎?當讀到木蘭不惜生命替父從軍的決心與孝心,覺得有點難為情,或許我沒有權(quán)利去批評我的父母,但我絕對不要做一個忘恩負義沒有孝心的人,而是應(yīng)該像木蘭一樣有一顆淳樸、簡單的孝心,這種孝心整個社會的人都應(yīng)該擁有,去感恩父母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得做到的,或許做不到木蘭那樣大義凜然,但是擁有一個感恩的心是全社會人的需求。
讀《詩》有感7
王維是唐代上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國的詩史上享有盛譽。他的詩最美的是蘇軾評價的“觀麼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在我看來更美的是他的詩給人心靈上的慰藉。
讀王維的詩,可以很隨性,可以很閑適。不像讀杜甫的詩,只有在博大的胸懷之下似乎才更能了解得更深刻一些;讀李白的詩,似乎沒有那種自信與灑脫也是難以完全理解的;讀李商隱的詩,要的是豐富的知識與那種敏銳洞察力,沒了那種洞察力,李商隱的詩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還徒增傷悲……只有王維,我不論用那種態(tài)度,不論處在何時何地,都可以一讀。
王維是將自己感情完全寄托在詩中的。詩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是作者細細雕琢過的,每一個意象,都是作者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寫入詩中的。詩人的用字十分精妙,只在這一個字當中,所描寫的場景,所流露出的感情頓時讓人覺得舒心!按簛肀槭翘一ㄋā短以葱小罚焙芎唵蔚.一句詩,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無比溫暖的。閉上眼睛想著那個場景:春天、桃花、流水。閑適之情便自然而然流露了出來。再如“碎影入閑流”(《賦得秋日懸光》),五言詩本來字少,留給人更多的是想象。密密的樹林里透出點點陽光,剛好投射在水面上,水似無意,靜靜地流淌著。不禁要驚叫出來,竟是如此的精致,挺普通的景色,卻寫得如此美。這便是王維的詩之美處。
相對而言,王維的詩最美之處就是在這個浮華的世界背后,可以讓人找尋到一絲心靈的慰藉。好多人都說最喜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我曾以“前行山路盡,身后遠清寒”入詩,也被很多人認為與此情景接近。做事情如果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自然是好,但人生又不盡是如此,水窮云起處看景自是另外一番心態(tài)了,又何嘗不好呢?忘卻暫時的痛苦,給自己的心靈找一個家,把不快都釋放出去,以冷靜的心態(tài)再來面對事情,該有另一番景象了吧。
《山居秋暝》讀起來又是另外一種情致了。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還記得是下了一個晚上的雨,第二天早上起床走在校園里,為他人回復短信時說了句:昨晚下了一晚上的雨,今天沒太陽,不過空氣很好。又順便朝著四周望了望,一路上就讀著王維的“明月松間照”走到了教室。這也是自己的《聽雨》的興起由頭吧。焦窗斜倚風聲細,雨打芭蕉滴漏遲。鶯鳥初啼春晚至,千紅萬紫在明時。再回過頭來說王維的山居秋暝,確實如此,淡雅的景致,所選的意象都是明凈的,清澈的,又是新雨過后,似乎把人的心也要洗濯干凈了才是。當思緒混亂之時,讀讀山居秋暝,應(yīng)該算得上是一味良藥了。
“天寒遠山靜,日暮長河急(《淇上送趙仙舟》)!眴慰疵恳粋景物,都選的十分悲涼,不過也是,分別之時能有多少歡歌呢?但細細將景致組合起來便能看到這樣的場景:遠遠地山脈連綿,山頂還有些許積雪,映在落日之下,聽著黃河的奔流之音。于現(xiàn)在這個社會而言,似乎要找到這樣的景致還不是容易的,讀者王維的詩,把心放飛到塞外,隨著詩人的視線腳步移動,體味塞外的寧靜。
似乎王維所有的詩都是這樣,安靜,明凈,清澈……似乎一切用來形容安靜的詞語都可以放在王維的山水詩中。在這個浮華的世界里,捧一本王維的詩,給自己的心靈上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棲息地,如詩般生活。
讀《詩》有感8
李白五歲讀方甲,15歲賦凌相如,結(jié)交道游,博學雜收,他的少年期就顯現(xiàn)出不同于一般人的質(zhì)素來。杜甫出自仕宦家庭,自小受儒家影響甚深,兩人亦不相同。一個是豪邁瀟灑脫,一個穩(wěn)重沉郁,相差11歲,很不相同的兩個人,居然成了往年交。原因之一,李白的才太大了,聲名驚震朝野,自然是青年才俊的杜甫的偶像了。倆人相遇,李白大談自己的理想、生活、詩學,杜甫洗耳恭聽的同時,內(nèi)心更堅定了自己的志向。倆人亦同塌而眠,不亞于劉備和諸葛亮之君臣相知。杜甫對李的情深,在他的多首詩里呈現(xiàn),對李后期的遭遇更是唏噓不已。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锷阶x書處,頭白好歸來!薄扒飦硐囝櫳酗h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真不是口頭說說而已,而是確有其事。那是他第一次出蜀,準備實現(xiàn)理想途中的事。他家富,但經(jīng)商之人在當時的地位是很卑微的。只知他爸叫李客,而不是全球都知道的李剛哦!李白帶著很多的錢--三十余萬,也想徹底改變自己卑微的地位,飄逸瀟灑的個性里蘊含著世俗的目的和辦法,不免給自己弄個太白金星的光環(huán)。三十余錢財,被他救濟這個落魄書生,贈送那個有難之人。最后不剩一文還倒欠。杜甫還“囊中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弊猿。李白則不然,他的俠義和慷慨更是極致,用完了錢還不算,還“負骨千里”,借錢把同鄉(xiāng)的尸骨背回家鄉(xiāng)。自此后,“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日子沒有重返與他,貧窮和寂寥倒是跟上了他。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崩畎装菀娺^李邕,希望能被推薦。希望沒有實現(xiàn),只是些許的失意劃過李白的心頭,他仍高傲著頭顱抒發(fā)豪言: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豪言壯語是壁碰得少之緣故,后來碰多了,這種豪邁的.反抗之語明顯隱了,少了。李白一直希望如相如那樣沒有經(jīng)過一步亦一趨的科舉考試就能被皇帝相中,委以重任。這種不同于平常人的做法的確是李白才有的,還真實現(xiàn)了。這得感謝他的道友丹丘生了,他推薦之下,李白一舉被跟他同樣有道緣的玄宗皇帝封為翰林學士。李白欣喜若狂,告別了子女,仰天大笑出門去,意氣風發(fā)地來到他朝思暮想的長安。只可惜人家玄宗皇帝只把他當做個文學弄臣,為他和楊貴妃做做詩娛樂而已。李白的大言和狂放又被其他有行政能力大臣的鄙視,他亦看不慣他們,然后就謗言四起,五噫出西京了,李白過了將近兩年的在皇帝身邊的官宦生活,然后就被賜金放還了。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白帝,就是三國劉備向諸葛亮托孤的地方。以前一直不知道,李白何故在白帝城出來如此歡快,千里江陵一日還!傲记輷衲径鴹t臣擇主而事。”后來的李白投錯了主,投到了永王李磷的幕下,期望成就一番大事業(yè),“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笨上в劳鯖]有當上皇帝,成為落敗之寇,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白帝城是他獲赦了,他從流放途中返回了,喜悅之情滿盈于詩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焙彤斈戢@悉勝利的杜甫的心情差不多吧,“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李白的詩歌中出現(xiàn)的最多的意象是月亮,最喜歡的顏色是白色。對月亮的情有獨鐘,也算是極致: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半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游洞庭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讀《詩》有感9
今天我讀完了《花木蘭》這本書,使我深受教育。
花木蘭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是她卻有那么大的勇氣替父從軍,跟隨軍隊南征北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被皇上封為大將軍;咎m真是很偉大,我要學習她這種不畏艱難的精神。
雖然我做不了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但是我要做一個現(xiàn)代的花木蘭。在家里我可以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學校我要助人為樂。當然我還要學會勇敢。
總之花木蘭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詩》有感10
小時候,父親讓我看的第一首詩是《木蘭詩》。父親一字一句的讓我反復念,逐字逐句的領(lǐng)會。久而久之,我就被詩中那優(yōu)美雋永的文字和木蘭英姿颯爽的形象所吸引。從那時起,木蘭的形象便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歲月如梭,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長大后,方知木蘭及木蘭從軍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至今已流傳了兩千多年,唐朝白居易贊木蘭“怪隆得獨饒脂粉態(tài),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題木蘭廟曰:“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鼻лd后,木蘭的魂魄仍然活著,活在許多平民百姓、文人墨客、市井商賈中間,活在許多影視劇作品中,成為中國古代乃至現(xiàn)代女性的驕傲,她的光輝形象矗立在我國歷史的豐碑之中。
據(jù)傳花木蘭是西漢初人,木蘭原姓魏,名木欒。其父魏應(yīng),住在今陜西省延安市西南萬花山的花原村。千百年來,流傳在民間甚廣的木蘭動人故事,均出自于《木蘭詩》所述,一個少女的傳奇就伴隨著這首詩走向世界各地,而她的精髓也蘊含在這樣一首詩中:“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jié)。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在我國古代有名的敘事詩中,除了《孔雀東南飛》,《木蘭詩》算是最長的一篇,但它在詞調(diào)上更加清新自然,健康而明快,其詩韻更富有樂觀向上的精神,它比起其它的敘事詩,更要膾炙人口,舒展歡暢。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gòu)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zhàn)爭題材,但筆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tài),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tài),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詩的開局即從“當戶織”點明了木蘭是一位典型的農(nóng)家女子,在外患憂憂的動亂歲月,“軍貼"頒下,本應(yīng)父親應(yīng)征,但念及父親年邁,弟弟年幼,思來想去,毅然決定女扮男裝,“從此替爺征”。
出發(fā)前,準備工作是十分緊張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僅僅四句話,把一個忙忙碌碌的火熱場面描繪得淋漓盡致。行裝剛剛備齊,即刻就要出征,“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嗚啾啾。"兩排八句,精僻地寫出了征途的'艱辛和對父母深切的思念。“旦辭”和“暮宿”在此二次吟詠,更加重了漫漫征途艱難險阻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把讀者一下帶到了悠遠的邊關(guān)要塞、古道沙場,很有一番“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的感慨。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痹谌钡亩,寒風凜凜,傳來刁斗聲,冷月清清,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生活的艱苦,戰(zhàn)斗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經(jīng)過十年的浴血奮戰(zhàn),在百戰(zhàn)死的付出后,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替父從軍的木蘭勝利歸宋朝見天子,天子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封為尚書郎,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木蘭本不稀罕爵賞,也不企慕榮祿,唯一的愿望是“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至此,一位純樸善良的木蘭躍然紙上。
木蘭回家,全家老小和鄉(xiāng)親們興奮異常,有的“出郭相扶將”,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來迎接木蘭;有的“當戶理紅妝”,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有的“磨刀霍霍向豬羊”,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把木蘭凱旋歸來的迎接場面在這里又推向一個高潮,從詩的意境上又展示了木蘭與父母和鄉(xiāng)親們的情深意切,再一次烘托了木蘭令世人頌揚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木蘭詩》塑造了花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這也正是《木蘭詩》的生命所在,在紀念“建軍90周年”的日子里,讀其詩令人回味,為千秋不滅的魂而振奮。
讀《詩》有感11
夕陽映在水塘,假如足以令你愉悅,愛情,美酒,或者歡笑,便也無足輕重。
——題記
傍晚時分,窗外灰蒙蒙的天似乎我灰蒙蒙的心情,黯淡、悲傷。手邊的一盆多肉植物已經(jīng)萎縮,悉心照顧卻無濟于事,而考試的失利更是雪上加霜。
翻開手邊《給孩子的詩》,《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來自葡萄牙詩人佩索阿的小詩,簡短、平淡,卻讓我不禁苦笑——我的快樂、我的美好,又在哪兒呢?
無心學習,見窗外暴風雨走了,便漫步于綠蔭小道,心靜了,情也淡了。
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花香、草香中似乎還夾雜著泥土味兒。小鳥在枝頭因為雨停了而欣喜若狂,嘰嘰喳喳地表達樂意。
低頭一看,腳邊是一片被雨水浸潤了的草地。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狠狠地肆虐了小草,豆一般大的雨珠如刀一般鋒利,鞭打了小草。這小草,還活得了嗎?彎腰,注視,小草竟依舊綠得逼人,泛著清香,挺直了腰板,抬著頭,望著遠方雨后的落日,閃爍著美好,顯得格外快樂。陽光的照射下,晶瑩的雨珠顯得格外耀眼。這小草啊,似乎每一次打擊對于它們都是一場意外的旅行,每一次肆虐都讓它們更加美好與快樂!
也是,美好與快樂這么多,為什么要煩惱?有些釋然。
夜色漸漸濃了,雨后天黑得快、黑得早。心里裝著試卷上刺眼的分數(shù),走在回家的路上,抬頭卻已是一片漆黑的夜。望了望天空,天,那么黑,黑得令人窒息,像一硯漆黑的墨水注在天上,而我就是墨水上的一滴,天際之下我是多么渺小,多么微弱,多么無能為力。是啊,如此努力,如此呵護,卻得不到自己滿意的成績,卻讓綠蘿萎縮了,你就是一滴墨水!
怎么沒有星星……望著天空,一片黯淡,一片寂靜。
舉頭尋找,遠方,一點微光拂過我的眼角,心里一陣悸動,定眼一看,是一顆星,一顆小小的星,鑲嵌在遙遠的天幕,泛著黯淡的光。啊,星!它是這么微弱,這么渺小,就和我一樣?墒牵鼌s閃爍著光芒,即使微不足道,卻綻放著美好。它不孤獨,不迷茫,快樂無比,一顆耀眼的星!
是啊,美好與快樂這么多,為什么要愁苦?釋然了。
“無論你怎么活,只要不快樂,你就沒有生活過。“詩中提到?偸呛芤苫,什么是快樂,快樂在哪里,也總是毫不猶豫地認為,我遭受了挫折,就是失去了快樂?墒牵畈痪褪且粓雎眯,駛向遠方的途中,怎么會不遭遇風雨的肆虐呢?生活中必定有挫折,有失敗,但誰說,只有取得成功、一帆風順才是快樂呢?不勇敢地駛向遠方,怎么能見證沿途的風光美景?
你生活過,你就一定快樂過?鞓罚苍S就在一次挫折中,也許就在一盆植物中,也許就在天邊的一顆星星上。放大美好,快樂不就在身邊?
“幸福的人,是他從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到快樂,他無法拒絕這每一天的饋贈!庇眯纳睿恳稽c、每一滴都是快樂的見證,都是美好的印記?荚囀Ю衷趺,你學到了知識,找到了快樂,感受到美好;綠蘿萎縮又怎么,你用心呵護,傾情照料,見證它的一生,找到了快樂,感受到美好;你很渺茫、很微小又怎么,世界不就是一點一點的渺小筑成的嗎?你看天中那顆星,它為能站在世界的頂端而感恩這每一天的饋贈,它再無能為力,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它讓自己快樂;你看腳邊那顆草,它歷經(jīng)風的肆虐、雨的鞭打,也傲然挺立、昂首挺胸,它感恩這每一天的饋贈,它經(jīng)歷了再多的打擊,也要翹首盼望美好的明天。
鼻尖漾過的清香,假如足以令你愉悅,分數(shù),成績,或者功成名就便也無足輕重。
放大美好,尋找快樂。因為——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讀《詩》有感12
一個聰慧、善良、心靈手巧,還會一身好武藝的人,這個人就是花木蘭。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感人事件名傳千古。
木蘭和戰(zhàn)友們一起在戰(zhàn)場上英勇地拼殺著,戰(zhàn)爭是那樣的殘酷,她的.許多戰(zhàn)友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噬系弥四咎m的功績以后,就封木蘭為陣前先鋒。從這以后,木蘭率領(lǐng)軍隊與匈奴進行了多次激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
脫下戰(zhàn)袍,皇上封她官爵,她不接受,賞賜她土地、銀兩,她都不在乎,她唯一想的是回家,恢復自己的女兒身。直到這時,軍中的兄弟才知道木蘭原來是個女兒身。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一是覺得奇怪,怎么就能不讓人發(fā)覺呢?再就是非常敬佩花木蘭,她,是個多么懂事的女兒呀!父親年紀大了,不能去打仗,而弟弟又小,她既舍不得父親,又疼愛弟弟,竟然女扮男裝,在軍中摸爬滾打了那么久。她這樣地為自己的父母,為自己的家庭分擔憂愁,而我們呢?平時都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也許,有的同學會想,我現(xiàn)在還小,等長大了,再為父母做事。現(xiàn)在想想是不對的,小就有小的方式,我們不能像木蘭一樣去廝殺戰(zhàn)場,但我們可以想著為父母分擔點家務(wù)活,讓他們輕松一些,當他們回家累了的時候,我們搬一個凳子,端一杯熱茶,說一句關(guān)心的話……
讀《詩》有感13
每次讀完顧城的詩,心有被放逐過一般的自由而清亮。
少年時期,籍著“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蔑視和對抗我眼中的惡俗;淺吟著“字跡已模糊,因為思念的緣故”表達和紀念我青澀的情懷;激昂地喊出“我需要,最狂的風,和最靜的!毙奈仪啻旱臎_動與追求……那時,顧城就是我心中最偉大的城,讓我仰望,令我嘆息。
顧城,堪稱中國朦朧詩派最重要詩人,他以孩子般的詩思和語體構(gòu)造了一個詩的天國,他的畫作,他的詩句無不讓人感嘆竟有這樣一顆童心去看世界。而他曾經(jīng)的早年天才,他與謝燁、英兒傳奇般的感情糾葛,以及他憂傷而慌張地離去都讓我們的心里不時震顫。
“一個人,生活可以變得好,也可以變得壞;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個藝術(shù)家,也可以鋸木頭,沒有多大區(qū)別。但是有一點,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變成一個鬼,他不能說鬼話、說謊言,他不能在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覺得不堪入目。一個人應(yīng)該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凈”—這就是顧城,一個孩子般純粹的顧城,一個透著寧靜和天真的顧城,一個孤獨和感傷的`顧城: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想要認識一個人需要讀他的歷史,但想要認識一個詩人,或許就只需要讀他的詩歌。
他的很多話并不像真正意義上的詩,不太刻意和修飾,沒有斟酌過用詞和斷句,也沒有特別固定使用的意象,然而,卻非常好聽,如果你讀出來的話。
讀《詩》有感14
每一次讀歐亨利的小說,都會被結(jié)尾的“反轉(zhuǎn)”所折服。他的小說所反應(yīng)的人生百態(tài),都是社會真實反應(yīng)的問題。他的每一篇都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世界,悲歡離合,人心的荒原與沃土,一常常精彩的戲,在他的小說中開演。
小說的整個背景社會貧富分化明顯,為數(shù)不過的富豪掌握著城市的經(jīng)濟命脈。他們在社會的上層,享受著生活的樂趣。貧窮的蘇比,卻只能通過時自己入獄,來保全性命。他去混吃混喝,損壞櫥窗,調(diào)戲婦女,甚至擾亂社會治安。他干這情節(jié)輕微的罪行。開篇歐亨利把蘇比,塑造成一個完完全全的壞人形象。他沒有雄心,朋友,愛情,更沒有親情,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的。主人公蘇比的行為看似荒誕卻折射出社會的畸形和人心的荒涼。因為沒有錢,求生的欲望使蘇比想出一個個荒誕的法子。當他聽到教堂的贊美詩時,他發(fā)現(xiàn)一切還有未滿的余地。當他心境從容,想要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時,警察卻將他逮捕。沒有任何理由,無人聽他的辯解,更無法洗刷他的罪過,更不知如何提出自己的抗議。蘇比就這樣達到了自己荒唐的目的在獄中度過了三個月。這樣的結(jié)局留給讀者無限的遺憾。但這樣的.結(jié)局,何嘗不是蘇比自己造成的呢?歐亨利把書比塑造成一個不能把握住機會的人。當皮貨進口商提出讓蘇比去趕車時他拒絕了。他明明有機會進到就進站里去,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就被蘇比這樣放過。當所有的機會都溜走時,他也實現(xiàn)自己荒誕的目標進入到了監(jiān)獄里。在我看來,蘇比好像不想過正常人的生活,卻又不得不為生活所困。當他以為春天來臨時夠,想著心里的藍圖時,卻讓警察抓住。蘇比的結(jié)局既可笑又悲涼。但我相信,三個月后他最終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正如歐亨利在《麥琪的禮物》中寫的那樣“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絕大部分!碧K比和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世界的人來去匆匆,事物躁動不安,如時間一般不可捉摸,F(xiàn)實生活中也不乏像蘇比這樣的人,他們堅持著自己心中的“真理”。用一個個荒誕的行為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他們折射出社會的荒誕,表現(xiàn)了因為金錢和利益而模糊的正義感。
蘇比們冷眼看著人們一個個朝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卻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機遇就這樣一個個溜走。當他們真正醒悟過來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黑暗,迷霧茫茫,黑暗吞噬了他的身軀,迷住了他的心智。到頭來蘇比們以為自己達到的目標,卻最終與光明擦肩而過。他們的人生也如空中的霧氣一般,不過是水汽,太陽一出來也就散了。空中尋不到他們的痕跡,仿佛他們從來沒有存在過。歐亨利用蘇比來警戒我們不要重蹈蘇比的荒唐。
讀《詩》有感15
假期里我讀了好幾本書,這其中讓我印象深刻,也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本《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
一看這題目——詩酒江湖,我有點打退堂鼓,以為只是跟我們平時學習的唐詩宋詞沒有太大區(qū)別,但媽媽卻說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我將信將疑地打開來,一幅《千里江山圖》映入我的眼簾,一下子將我吸引住。再接著還有一份唐詩江湖關(guān)系譜,讓我更想在書里找找能寫出這么多優(yōu)美詩句的詩人們都是怎么生活的。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有些奇怪,介紹古代詩詞的書里怎么會有這么多現(xiàn)代的詞語,比如:奇葩,WIFI,GDP——等等。我查完這些網(wǎng)絡(luò)熱詞,再重讀一遍文章才發(fā)現(xiàn),原來把我們現(xiàn)代的詞語結(jié)合在古代詩詞故事里竟然也能如此和諧?粗粗,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詼諧有趣的`句子,“他跑進宮殿后,連安全帽都沒帶就躲進了井里”,我看了都忍不住“撲哧”笑出了聲。
平時,我愛看詩詞大會,喜歡聽老師們講解詩詞背后的故事,所以書中那些詩詞故事深深把我吸引住了。我學過贊美老師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但原來這句詩是李商隱的情詩;我學過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但才知道劉禹錫原來是詩豪;我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卻發(fā)現(xiàn)李紳原來是個奢靡浪費的人。
看完這本書,我溫習了以前學過的詩句,也知道了一些新的詩詞和詩詞背后的故事。但最有意思的還是從這本書中,我仿佛看見了唐宋二朝詩人們的生活場景。他們有的是“夜店小王子”——杜牧;有的如高適,不停地為自己爭取,取得皇上的信任,做上了大官;有的則如李白,雖然他沒見過大人物,但一直在進步,在努力,所以他就變成了我的偶像;還有的像李賀,留下一條“朋友圈”,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在書中,我能感受到古時候強烈的競爭感,但因為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體會不到杜甫的悲壯,感受不到王維經(jīng)歷過風起云涌后的云淡風輕。我能看到古代詩人們的才華,感受到精彩詩句帶給我的美好意境。也在這本書中,我與李白、杜甫暢游詩海,與薛濤一起看她是如何與元稹分手,與駱賓王一起做了個大憤青。
讀完整本書,回味時,我好似第一回占領(lǐng)詩海,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體會詩詞的魅力,也仿佛看到古時候的人們是如何生活,這讓我更加喜歡古詩詞,也對詩人和詩詞背后的故事充滿敬佩之情。
【讀《詩》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香菱學詩有感03-22
讀《香菱學詩》有感04-14
讀《香菱學詩》有感5篇04-22
木蘭詩的讀后感05-29
《木蘭詩》讀后感04-13
顧城的詩讀后感02-15
《顧城的詩》讀后感06-27
木蘭詩讀后感09-16
警察與贊美詩讀書心得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