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拿》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推拿》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拿》讀后感1
從金艷老師那拿到《推拿》時,覺得這本書的封面雖然特別(一張漆黑的紙上寫了兩個白色的兩個字上面附帶著些沒有排列規(guī)則的'點點),制作的實在太不搶眼,不夠精致了。回到家把書翻了幾頁之后,才恍然領悟,這本書就該這樣,再也沒有比黑色更貼切書中的人和故事了。
書中的王大夫、沙復明和都紅三個人和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受頗深。從都紅身上我感受到了盲人在生活中比常人更具有的尊嚴感,從王大夫和沙復明身上明白了什么叫做“自食其力”。他們活得比我們精彩,比我們更懂得珍惜,感恩生活,他們不因為自己是盲人而怨聲載道,書中王大夫因為大家捐款給都紅,而都紅因為自尊心的緣故生氣發(fā)怒時吼道“是誰讓你做的……虧你還是個瞎子,你還配不配作一個瞎子!”這群盲人眼睛雖然看不見了,可是他們的心卻是比正常人更為敞亮。
《推拿》讀后感2
第一次接觸到畢飛宇的小說《推拿》是在20xx年,一口氣看完便深留在記憶中。后得知此書于20xx年8月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頗覺得欣慰。獎落《推拿》說明該書獲得的好評如潮。評委會評價說:“《推拿》將人們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畢飛宇直面這個時代復雜豐盛的經驗,舉重若輕地克服認識和表現的難度,在日常人倫的基本狀態(tài)中呈現人心風俗的經絡,誠懇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隱疾與善好。他有力地回到小說藝術的根本所在”。
沒有《推拿》,我們知道的盲人只是眾所周知的.弱勢群體。1976年出生的蕭煌奇,因為先天性白內障而全盲,4歲動了眼部手術后成為弱視。15歲那年,因用眼過度而永遠失去視力。蕭煌奇憑著超常的毅力和對音樂的執(zhí)著,自組視障音樂團體DD全方位樂團,并推出首張創(chuàng)作專輯《你是我的眼》。蕭煌奇一唱三嘆感慨身世的凄涼,不無悲傷的唱著,“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么白。人們說的天空藍,是我記憶中那團白云背后的藍天。我望向你的臉,卻只能看見一片虛無,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深情,哀婉。他渴望愛,渴望“你是我的眼”。
【《推拿》讀后感】相關文章:
針灸推拿實習報告09-03
推拿讀后感07-16
針灸推拿專業(yè)求職信01-17
實習推拿科的自我鑒定09-24
《推拿》讀后感(通用4篇)12-29
讀后感|讀后感大全03-30
《簡愛》讀后感體會 讀后感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