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活著就是幸福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著就是幸福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著就是幸福讀后感1
這本書看起來很舒服,字與字的間隔很寬,一頁書翻起來很輕松,我在想,這是否也是作者特意為之?一位癌癥病人,從20xx年確診以來,通過他自己強大的意念,完全放棄之后的生活方式與固有的觀念,開始一場新生,出了這本書,寫了很多文章,影響了很多癌證患者,讓很多人在面臨絕癥地時候開始覺知:自己才是唯一可以對自己負責的醫(yī)生。老布。書的最后,有一張他的照片。瘦瘦的,但是看上去很精神,也很淡然。非常平凡的休閑裝,運動鞋上還隱約看到新鮮的泥土,一股大自然的感覺。像一顆小草,瘦瘦的小草,不張揚,但有內在的不可忽視的生命力。
最開始決定把這本書買回來,其實是被這個書名給打動了;钪褪切腋。說得多好。聽說過身邊太多人的例子。有的人,為了公司的生意,長年累月地辛苦奔波,公司業(yè)績漸好,而他的健康卻不在了;有的人,為了仕途上的發(fā)展,不惜長年泡在酒瓶子里,結果胃穿孔做手術,得到了那頂帽子,失去的,又豈是一頂帽子可以給你的;有的人,總是抱著僥幸心理,垃圾食品無法控制,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會幡然醒悟,這個世界上,最最珍貴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健康,可意識到的時候,代價已經(jīng)過重;有的人,至死也不能明白……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其實特佩服老布這個人的意志。48年前的生活,說放下就放下了。他說他列出23件在48歲之前經(jīng)常做的事情,但當他把那個單子列出來,撕碎的時候開始,他不曾再做過一件這個清單上所列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疑惑于疾病的突發(fā)和偶然,事實上,萬事皆有因,沒有所謂的突發(fā)和偶然,只有不曾察覺與放任麻木,或是心存僥幸。
和柏辰爸爸說偶爾說起看這本書的感受時,他哈哈一笑說,其實大部分的癌癥病人,都是被自己嚇死的。這話真不假。當老布出現(xiàn)在一個癌證病人面前,以自己確診幾年之后仍然健康活著的現(xiàn)實告訴對方,一夜之間,對方的精神頭完全不一樣。之前,病懨懨的,臉了腫得厲害,失眠。但,見了老布的那個晚上,睡得特別踏實,每二天發(fā)現(xiàn)臉也不腫了,整個人精神煥發(fā)。
在書里面,有一個常識性的表述,讓我有所觸動。作者說,癌細胞其實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當中,只要比例平衡,是不會造成病變和危險的。癌細胞依靠什么存活下來?依靠人們體內的毒細胞。這些毒細胞來源于哪?來源于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來源于不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來源于新裝修的污染環(huán)境,來源于高壓力的'工作環(huán)境,來源于太過于不能控制的負面情緒,來源于……點點滴滴,日積月累,所以,當足夠的質變構成量變的時候,大家卻以為這是運氣不好的概率,卻以為這只是偶然。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其實發(fā)生了一件我認為很搞笑的事情。大概看了兩天左右吧,因為最近兩年的體檢結果總會顯示一些這樣那樣的小毛病,而且今年比去年的會小嚴重一點,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我越看這個書呀,心里就越覺得不踏實。我總覺得,有一些小毛病就趕快治呀,拖著干什么呢,拖著能拖好嗎?而且,對照著那個體檢結果,部分地方也有一些結節(jié)和硬塊,我心里就忽上忽下的,F(xiàn)在我明白了,應該也是心理作用使然。
心理作用其實是太奇妙也太強大了。那幾天,我會明顯覺得自己不適。頭暈,腦悶,乏力,情緒不高,啥情況都有。我覺得自己得去看一下。小毛病也得看好呀,該治的治,該調理的調理呀。尤其是昨天早上起來,特別胸悶得厲害。我自己知道,絕大部分是心理作用的原因。同時,我也知道,要消除這個心理作用的辦法是什么。
請了一下假,打聽了一下相關的信息,于是,就跑去看了兩位中醫(yī)。一位中醫(yī)說,部分結節(jié)和硬塊結果顯示無大礙,開了一些調理的藥,應該會自然消失。另外一位中醫(yī),給我看的是心血管類的,很奇怪的是,我之前有挺嚴重的貧血和低血壓,現(xiàn)在居然沒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竟然都是正常值了。尤其是血壓,去年體檢的時候,我還記得,我的血壓竟然達不到最低值,今天檢查出來,至少也是在正常值范圍之內了。
我很開心。開心于這樣的結果,事實上,最開始心里還是有幾分忐忑的。關乎于自己切身的健康時,每個人都沒法那么超然。我開心自己的血壓等情況,沒有藥物治療,竟然自然回升到正常值;我也開心,那些讓我一度擔心的結節(jié)與硬塊,是正常的,且醫(yī)生也給我開了中藥來調理。沒有大問題,小的問題也能夠及時解決,我怎么能不開心。
最近其實都比較少發(fā)脾氣了,相比以前,次數(shù)、頻率和程度,都明顯下降;蛟S,我也是身體情況能夠不知不覺變好的一個原因。
同時,我還有一個感受。一個人老是說,在努力,在打拼,在想要創(chuàng)造什么,在想多得到什么,這個過程似乎很辛苦;但,在拿起,與放下之間,放下可能會比拿起要難得多,痛苦得多。在拿起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一些天時地利,可能會自己省很多力;但在放下這個過程,別人除了適當?shù)囊龑В瑒e無他法,能夠做到的,只有你自己。
回想20xx年這一年,有幾本書其實對我影響很深!墩婀芙獭肥且槐,《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也是一本,《做你自己》是一本,這本《活著就是幸!罚菜。很多時候,疾病只是一個提醒我們要善待自己的身體的一個信號,而這本書,可以先于那些痛苦的疾病,讓你先有意識去照顧好自己,愛自己。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愛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積極的快樂的心態(tài),我們才有愛家人的能力。
身體是最有靈性的。你對你的身體好,你的身體就會對你好。我們都希望健健康康,一家人平安喜樂。有想法,還要有行動,身體力行,好好地善良自己。
活著就是幸福讀后感2
《活著就是幸!愤@本書,讓我們受益最大的是:學會關愛生命、熱愛閱讀的人們對生命了解更多,對人生認識更深,從而更加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而熱愛生活,我想真要從教育中發(fā)現(xiàn)美好開始,因為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的部分。
我們老師的幸福感其實特別的重要,有人認為:在任何社會中,教師都是一個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人數(shù)眾多的職業(yè)群體。這個群體的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如何,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福祉與和諧。一所學校,如果它的教師感到很苦、很累,不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不能夠感受到職業(yè)的內在尊嚴,即使其他方面都很好,那也不能夠算一所好學校。更何況如果我們的教師不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體驗到作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感受到作為教師的內在尊嚴,那學生要取得成功也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優(yōu)質教育一定建立在師生共同的既善又好的生活之上的。只有教師能夠感受到生活充滿希望、充滿陽光,工作過程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勞役,是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付出,他才能創(chuàng)造出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才可能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教師比較好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就是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緒飽滿、熱力四射,并能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覺得有成就感,F(xiàn)在我們不少老師感到壓力大,常常有力不從心、沮喪、焦慮、情感枯竭之感,感到“腦子是滿的,時間是滿的,心卻是空的”。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我們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呢?肖老師認為有17個因素,按我現(xiàn)在理解,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幸福感來自兩方面: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自己的心態(tài)。
學生是我們一切幸福的源泉。我今年常常因為不能和學生在一塊感到有些許焦慮,因為我的教師節(jié)連花都沒收到喲,我還常常沉浸于我去年的學生。在一次活動中,縣里組織一次隆重的紀念郵票發(fā)行。我也到了現(xiàn)場,一個縣電視臺記者向我走來,跟我打招呼,我心里正納悶,她便自我介紹,是上一屆我學生的家長。她說,她的孩子非常喜歡我的課,孩子甚至和她講:盼望著快點畢業(yè)。為啥?只為了能早點和我一起拍個畢業(yè)照。當時,我就有一種當老師的成就感。這種感覺,以前常有:遠方的一個學生電話;一個祝福短信;去個市里、省里偶遇教過的學生;學生到家中敘舊……我現(xiàn)在還留一些孩子們送給我的賀卡、禮物。我會經(jīng)常去翻翻,回味那種美好。上次,我聽過華東師范大家博士生導師張老師的一句話,感觸很深:教師和學生是相依為命的,因為有我們學生才有我們當老師的身份。我們經(jīng)經(jīng)常說兒子如何如何,老婆如何如何。其實是對自己家庭幸福生活的一種表達,你想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連爸爸(媽媽)、老公都做不成呀。我們當老師的要記住:是學生創(chuàng)造了老師,學生不僅是自己謀生的.手段,更是自己的精神家園。如果每天對著孩子生氣,體會不了當老師的幸福。最可憐的老師是厭惡學生的老師;害怕學生的老師。
有一個比較平常的心態(tài)。美國奈特布魯肖在《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中舉了兩個例子。一是跳出互相指責的怪圈(例子:大學教授說學生們的無知是高中的學習術失敗;高中老師說怪他的初中老師;初中老師說沒見過這樣的蠢孩子,小學教育是空白;小學老師說幼兒園只會教出木頭疙瘩;幼兒園老師說從沒見過這樣沒家教的孩子,從而指責他媽媽;孩子的媽媽說孩子沒有錯,有錯的是他爸爸;排在最后的爸爸說這個小混蛋難道是我生的?)
這種指責,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誰都會被卷進去。我們要么被人指責,要么指責身邊的其他人,包括我們的學生。但問題的實質是這樣的指責毫無益處,它不能促使我們前進,不能改善教學效果,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而且還會浪費大量的寶貴時間和精力。)我班里也有個考不好的女孩子,一個退休的老師專門教,教不清楚。我對她的媽媽說:數(shù)學學不好沒關系,不要指責孩子,她可能是下一個王小丫、下一個錢鐘書、三毛。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如何幫助她做到最好,跟自己以前比是否有進步。
除了以平和的心態(tài)和學生交流,我們千萬不要不要挑起學生的攻擊欲。我們來看看幾組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相應的答復:
老師:你是不是想讓我把你帶到辦公室?學生:對極了,我正好需要休息。
老師:你是不是有問題啊?學生:不是我有,是你有。
老師:難道你連這份材料也讀不懂嗎?學生:我要是能讀懂的話,你就得失業(yè)了。
你能猜出在上面的這些場景里,老師們會如何反應嗎?沒錯,你猜對了,老師們大驚失色,覺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當然我不是說這些學生的答案是恰當?shù),但是我認為老師們其實是“自尋其辱”他們本想控制局面,結果卻推波助瀾。苛刻而又譏諷的問題只會得到針鋒相對的答案。如果學生不規(guī)矩的話,不要用譏諷的口吻問他:你是不是有問題。只要簡單的一句:我看到你有一點點困難,需要老師的幫助嗎?然后切實地去幫助他。所以在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基礎上,碰到任何問題,都不要挑起學生的攻擊欲。
最后還是以肖博士的《我感恩》作為結尾:
……
一天結束時感到疲勞和肌肉酸痛,因為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
一大早被鬧鐘吵醒,那表示我還活著。
活著就是幸福。
【活著就是幸福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活著有感_活著讀后感04-04
審《活著》中的“丑”——《活著》讀后感02-18
如果祥子還活著02-20
活著經(jīng)典語錄10-20
活著讀后感01-09
活著的讀后感03-08
《活著》讀后感02-26
“活著”讀后感03-21
活著讀后感[精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