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師講座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范文1
2013年9月20日,xx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潘蒞臨xx師專學術報告廳為小學語文置換脫產班學員做了題目為《語詞的驚異入口與文本的八種解讀》的專題講座,該講座分上、下午兩場進行。
潘教授從七大主題開展他的講座,分別是:
一、兒童視角與符號世界;
二、消除心靈驚異的課堂;
三、語文本體的哲學思考;
四、閱讀教學的解讀要求;
五、文本解讀的八個維度;
六、對話式語文教學設計;
七、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回眸。
潘教授由顧城的《楊樹》、《星月的由來》等作品的普遍人性和道德的評判為切入點,引出對語詞驚異力量的發(fā)掘和拓展這一命題,指出語言不是一種單純的交際符號和思維工具,而是一種獨特的民族(個體)精神架構和文化歷史(生命體驗)的存在與表達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執(zhí)教者)從人的存在的角度,展開與作者、文本和世界的對話,去感悟和挖掘語文的歷史與文化空間。他指出把語文作為知識這只是結果,把語文理解為符號、激發(fā)人的潛能,“景在途中”,語文就是一路走來的風光與體驗。教育教學有法可循,然而確無定法一成,為人者需要活道,從教者更當如此。教育之道在“四達之衢”而不在“一達之道”,在“環(huán)中”而不在“圓周”。所以,聽講座也好,閱讀也罷,都需要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血液,然后再外化成自覺主動的行為。
潘教授還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后剩下的東西”。他希望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從語文工具論中解脫出來,引領兒童區(qū)去感受語言的美,體驗作者創(chuàng)造的神奇獨特的審美世界,去觸摸世界本身的復雜微妙和變化萬千,進行無限、自由想像力的鍛煉。我們該去發(fā)現學生的高明,理解文章就是與上帝的.對話是對物的表述。語文教育的使命就要喚醒人自身。人是符號的動物。
潘教授在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解讀提出了三點要求:尊重文本的運用,精確定位教學的解讀目標,要從指向性、背景性和梯度性上把握。避免割裂文本的整體語境,遵循作者文脈情思的自然發(fā)展,要發(fā)現文章的脈絡,需要對文本背景材料的拓展。避免抽象的、機械的概念化的圖解,應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體驗和想象,不要鉆進各種修辭格的墓地,要打開修辭背后的心理世界,要用最少的言辭表達最多的事情。
他還以《采蓮》、《木蘭辭》、《十八歲出門遠行》、《背影》、《荷塘月色》等古代、現代和當代的作品文本為例,詳細闡釋了閱讀教學的解讀要求:喚醒感覺、解放物象、移情入境、剖視社會、鉤沉歷史、洞悉文化、抽繹人性、沉思存在等八種解讀維度。鼓勵教師的感官打開、引起學生的感覺;感覺的喚醒文本才能豐潤;還指出教學需要深度,對簡單物象的剖析;沒有社會的視覺,文學就根本讀不懂。
潘教授是霍英東教育基金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獎獲得者,山東省課程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統(tǒng)一高考(山東卷)基本能力測試科目研制專家組組長,江南大學、西南大學“國培計劃”主講專家。他的講座給予學員所思考的是:語文教師不要成為符號的奴隸,要永遠在路上領略思想的美,領略語文的美;語文教材是語言的世界,因為語言,人不僅是短暫現實性的存在,也是永恒歷史性的存在,不僅是自然生物性的存在,也是文化價值性的存在,而且也是自由意志的存在。潘教授的寓意深刻、妙語連珠,告訴我們語文教師要對詞語有新的感悟,對語言文字這個符號所存在的的內在生命力有了新的認識,只有把握“語詞的驚異”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范文2
作為一名AI語言模型,我沒有親身經歷名師的講座,但我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和文獻了解到名師講座的一些特點和心得體會。
一般來說,名師的講座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名師往往出自高等學府或研究機構,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深厚的學術造詣。
2.能夠結合當前的時事熱點和前沿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觀點和建議。
3.具有高度的互動性和參與度。名師往往會邀請學生或聽眾提問或參與討論,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講座內容。
在聽名師講座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學習需要主動。名師的講座并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需要我們主動參與和思考。在講座中,我們需要積極提問、交流和互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2.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名師的講座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準備和講解,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去聆聽和掌握。
3.需要勇于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名師的講座往往涉及到前沿的研究領域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需要我們勇于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理解和應用知識。
總結起來,聽名師講座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和交流方式,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夠提升我們的學術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名師教學心得體會08-18
講座心得體會12-30
小升初講座心得體會02-15
大學講座心得體會02-19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02-20
健康講座心得體會02-23
聽講座心得體會03-01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02-27
名師大講堂心得體會03-14
名師說課稿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