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等。
【教學時數(shù)】
第一課時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師生交流有關(guān)長征資料。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重點理解這些詞語:遠征、萬水千山、等閑、逶迤、、磅礴、盡開顏)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五、作業(yè)。
1.朗讀這首詩。
2.解釋:“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全詩。
2、指名背誦并解釋全詩。
二、品詩、品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讀開頭兩句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1)指名讀。
。2)結(jié)合長征資料體會詩意。這中間的艱難險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紅軍戰(zhàn)士對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從這里感受到什么?
。3)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根據(jù)提示,在小組里練說。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從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難。第三步、是如何對待困難的。)
3、學生交流后,匯報。
4、你能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嗎?
5、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體會“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等詞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輕聲讀中間四句詩,想象一下紅軍過五嶺、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觀看錄象)
。2)討論“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這四個詞語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紅軍長征途中征服了萬水千山,作者為何只選擇五嶺、烏蒙、金沙江和大渡河來寫?
7、齊讀最后兩句。用“更喜”形容什么?這突出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五、欣賞歌曲《長征》。
六、總結(jié)、擴展閱讀。推薦毛澤東的另一首歌頌長征的詞。
【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收集有關(guān)長征中的感人故事。
3、課本P113第2、3題。
【板書設(shè)計】
萬水:金沙江大渡河
遠征難只等閑革命英雄主義
總括革命樂觀主義
千山:五嶺烏蒙岷山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 2
學習目標
1、認知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聯(lián)系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shù)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通過查找相關(guān)資料,初步感知詩歌中較難理解的詞語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動身,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xù)不絕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zhuǎn)》,“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jīng)此。
教學過程
誦讀品悟,領(lǐng)略詩境
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了解的長征。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相關(guān)的詩歌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xiàn)代生活中,俺們?nèi)绾螌W習和發(fā)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 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guān)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2、關(guān)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三、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來源于生活而遠遠高于生活,是毛澤東《七律長征》的真實體現(xiàn)。我們曾經(jīng)拜讀過他的《沁園春雪》,領(lǐng)略了他的雄韜偉略。而這首二萬五千里長征現(xiàn)實生活的概括,提煉而來的《七律長征》又有怎樣的氣魄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它。根據(jù)題目,我們了解到這是一首寫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誰能說得更好,更具體呢?交流、總結(jié)。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lǐng)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jié)束;仡欓L征一年來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diào)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文體介紹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guī)定!伴L征”是這首詩的題目。
(四)檢查預(yù)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逶迤(wēi yí )磅礴(pág bó )岷山(mí )
2、解釋詞語。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念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wù),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這首詩用藝術(shù)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chǎn)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2、面對這長征途中的的困難,紅軍的態(tài)度如何?通過哪些字詞反應(yīng)出來?明確:“更喜”“盡開顏”從這幾個字上體現(xiàn)了紅軍一種樂觀主義精神。體會重點字句
3、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你了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應(yīng)該用什么字來概括?面對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紅軍有沒有退卻,從哪里可以斷定?體現(xiàn)出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精神和意志?明確:“難”、“不怕”“只等閑”、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為什么?明確:因為毛澤東希望并相信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wù),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5、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閑”到最后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diào)?明確:輕快豪邁、氣度不凡
(九)總結(jié)歸納
1、主題: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
2、藝術(shù)特色:
(1)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
A、本詩以“萬水千山”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xiàn)長征精神;
B、依據(jù)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聯(lián)直接抒情除外)——“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云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相交融;
(2)本詩巧用夸張手法——頷聯(lián),體現(xiàn)了詩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氣魄,體現(xiàn)了詩作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 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等。
【教學時數(shù)】
第一課時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師生交流有關(guān)長征資料。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重點理解這些詞語:遠征、萬水千山、等閑、逶迤、、磅礴、盡開顏)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五、作業(yè)。
1.朗讀這首詩。
2.解釋:“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全詩。
2、指名背誦并解釋全詩。
二、品詩、品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讀開頭兩句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1)指名讀。
(2)結(jié)合長征資料體會詩意。這中間的艱難險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紅軍戰(zhàn)士對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從這里感受到什么?
。3)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根據(jù)提示,在小組里練說。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從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難。第三步、是如何對待困難的`。)
3、學生交流后,匯報。
4、你能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嗎?
5、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體會“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等詞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輕聲讀中間四句詩,想象一下紅軍過五嶺、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觀看錄象)
。2)討論“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這四個詞語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紅軍長征途中征服了萬水千山,作者為何只選擇五嶺、烏蒙、金沙江和大渡河來寫?
7、齊讀最后兩句。用“更喜”形容什么?這突出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五、欣賞歌曲《長征》。
六、總結(jié)、擴展閱讀。推薦毛澤東的另一首歌頌長征的詞。
【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收集有關(guān)長征中的感人故事。
3、課本P113第2、3題。
【板書設(shè)計】
萬水:金沙江大渡河
遠征難只等閑革命英雄主義
總括革命樂觀主義
千山:五嶺烏蒙岷山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相關(guān)文章:
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教案05-15
七律長征教案04-15
《七律長征》教案(精選13篇)05-15
《七律長征》教案13篇05-15
《七律·長征》教案11篇05-15
《七律·長征》教案(精選15篇)05-15
七律長征的教案(精選13篇)05-15
《七律長征》教案(精選15篇)05-15
七律長征教案(精選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