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正確發(fā)出山、三、上等字音,區(qū)別s和sh、an和ang等音。
2、幫助幼兒聽懂并理解簡單游戲規(guī)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培養(yǎng)幼兒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拉線木偶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人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老師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著,老師邊操作木偶拉線,邊念兒歌,幫助幼兒理解游戲的基本內(nèi)容。
2、向幼兒介紹游戲的規(guī)則與玩法。
。1)游戲時須念兒歌,并可以自由做動作。兒歌念完后,就不能發(fā)出聲音,也不能動。
(2)如果誰動了或發(fā)出了聲音,就必須把手伸向同伴,而同伴就拉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因為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比缓筮吪耐榈氖中倪厰(shù)說“一、二、三”游戲結(jié)束。
3、老師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老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兒歌念完以后,老師故意先動,然后伸出一只手讓全體幼兒邊說邊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游戲語言的機會。
。2)老師與個別幼兒游戲,及時給與發(fā)音不準的幼兒糾正。
4、幼兒自主游戲。
老師安排幼兒與同伴結(jié)對,自由組合、自主的開展游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與同伴友好合作游戲。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幼兒想象,進行簡單的聽指令仿編游戲兒歌的活動,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如“除了木頭人,你們知道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人呢?”引導幼兒說出:“稻草人、石頭人”等。
游戲時,幼兒必須聽指令改編游戲兒歌,如法令人說“稻草人”,幼兒就念“山上有個稻草人”的游戲兒歌。
附游戲兒歌:山上有個木頭人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
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這幾天的學習對我啟發(fā)很大,我選了聽說游戲這一教材,主要是對小班幼兒發(fā)音不準選材的,活動一開始,我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在此活動中,我通過語言激發(fā)幼兒學念兒歌,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fā)音,正確發(fā)出每個字音,特別是 “山、上、三”。我以自己為失敗者的身份出現(xiàn),讓幼兒成為勝利者,練習游戲中規(guī)則性的語言,并且能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接著,我又與個別幼兒進行游戲,讓每個幼兒清楚地感知游戲的全過程。為幼兒自主游戲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此過程中,我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游戲,但并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回觀察幼兒的活動,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給與幫助和指導。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我們班的活動區(qū)有一塊沙水區(qū),孩子們很喜歡在里面玩,每次他們將老師為他們準備的小紙船放在水里玩時,沒過一會兒,船就被水打濕,沉到水底,這讓孩子們感到十分掃興,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船不容易沉到水里呢?我想到了蠟是不吸水的,于是,我設計了這節(jié)課,既讓孩子們知道,用涂蠟的方法可以讓船不易被水打濕,又從中了解了蠟有不吸水的特性。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使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紙船若干,三大盆水、蠟筆、毛巾、白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在水中玩紙船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紙船、引發(fā)思考。
教室里有什么?你們想玩嗎?想想你們要怎樣玩?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引導幼兒討論觀察結(jié)果,找出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
你們是怎樣玩紙船的?你們的紙船怎么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老師示范對比實驗,使幼兒明白蠟是不吸水的'。
為什么涂了蠟的紙船沒打濕,沒涂蠟的紙船打濕了呢?讓我們來做個實驗:
、賹⑺卧谙灪图埳线M行對比:紙吸水,蠟不吸水。
②怎樣讓紙變得不吸水呢?涂蠟。
、鄄晃南炦有什么作用?
小結(jié):蠟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蠟涂在船上,就好像給紙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護小紙船,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
4、幼兒動手制作小蠟船。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沒涂蠟的小紙船,想請你們幫幫忙,用蠟筆給它們涂上漂亮的雨衣,讓它們都變成不會被水打濕的小船。
5、自由玩蠟船,活動結(jié)束。
活動延伸:
鼓勵孩子想出更多保護小紙船的不被水打濕的方法。
活動反思:
作為教師的我在活動中既是作為活動的引導者,引導幼兒探索兩種紙船的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探索怎樣保護紙船不被弄濕或濕的慢一些,同時教師也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親切的撫摸,啟發(fā)式的提問,對科學現(xiàn)象形象的比喻讓幼兒能夠?qū)Τ橄蟮南炗懈行缘恼J識。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感受歡樂、融洽的的家庭氛圍。
2、愿意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媽媽過生日》的掛圖。
2、《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出示掛圖“大蛋糕”師:我們在什么時候才會吃蛋糕呢!(幼兒回答)播放歌曲《祝你生日快樂》師幼一起唱生日歌。
二、出示圖片
1、出示掛圖(1)師: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今天誰過生日?(媽媽)你是從哪看出是媽媽過生日啊!(幼兒觀察圖片回答)師:圖中的小朋友和爸爸給媽媽做了她最喜歡吃的菜,你想一想圖中的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菜?你的媽媽喜歡吃什么菜?(幼兒討論)學念兒歌
2、媽媽過生日只做兩個菜,夠不夠啊!那怎么辦?(幼兒思考)
出示圖(2)提問:爸爸在做什么?(切黃瓜)小朋友會干什么?(放醋和糖)學念兒歌
3、出示圖(3)師:把做好的黃瓜給媽媽嘗一嘗,你想想媽媽會怎么說?(幼兒討論回答)請幼兒學學很香的樣子。學念兒歌
三、學念兒歌
1、老師把媽媽過生日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給媽媽過生日》
2、教師朗誦兒歌《給媽媽過生日》
3、幼兒學念兒歌
四、仿編兒歌
1、教師示范創(chuàng)編兒歌
2、師:你的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菜啊!(幼兒回答)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
五、師幼一起完整的朗誦兒歌
師:你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媽媽在家還做些什么事情?你在家的時候都會幫媽媽做些什么事情?
小結(jié):媽媽每天都把小朋友照顧的特別好,給小朋友買衣服、做飯、送我們上幼兒園……媽媽很辛苦,所以,我們在家的時候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個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六、小朋友放學回家的時候,把學的《給媽媽過生日》這首兒歌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活動結(jié)束
活動反思:
幼兒都有爸爸媽媽忙著為自己過生日的`生活經(jīng)驗,本次活動從爸爸和“我”為媽媽準備生日入手,流露出濃濃的家庭親情,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家的溫馨。活動的導入部分比較有趣,我結(ji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氛圍,自然地將幼兒帶入情境中。在教學活動中,我采用了圖片的形式,既能幫助幼兒有序的理解兒歌,又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進而來創(chuàng)編兒歌。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兒歌。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喜歡聽兒歌的習慣,并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學習有節(jié)奏的念兒歌。
3、嘗試改編兒歌,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學習有節(jié)奏的念兒歌。
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準備:
1、教學PPT
2、籃子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qū)?/p>
出示小手,和老師一起做《大小指頭》的游戲,之后創(chuàng)設情境。(假裝接電話,收到來自華胥鎮(zhèn)的山羊爺爺?shù)碾娫,邀請我們班小朋友去他家(guī)椭獧烟遥缓蟪詸烟。我們(yōu)榱烁兄x山羊爺爺?shù)暮靡,要學習紅櫻桃這首兒歌,準備朗誦給山羊爺爺聽。)
二、學習兒歌
1、出示紅櫻桃樹的圖片,讓幼兒觀看,并提問:樹上有什么水果?引導學習第一句,“樹上許多紅櫻桃”。
2、想不想吃呀,想吃的話是不是應該把它們摘下來?引導學習“一顆一顆摘下來”。
3、小朋友們喜歡吃櫻桃嗎?喜歡。學習“我們喜歡吃櫻桃”。
4、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櫻桃非常喜歡生活在我們藍田,她不僅長的漂亮而且非常有營養(yǎng),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所以,在櫻桃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可以多吃櫻桃。學習“多吃櫻桃身體好!
5、幼兒一邊雙手拍膝蓋一邊念兒歌。
6、帶著動作學習念兒歌。
三、拓展:
1、提問:小朋友吃過的水果中,還有誰也是紅色的?可以出示紅蘋果、紅柿子的照片。讓幼兒嘗試著改編。
2、把今天學習的兒歌念給山羊爺爺聽。
活動延伸:
提供更多的水果樹,幫助幼兒繼續(xù)仿編。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內(nèi)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繪本《擠呀擠》中小動物們形象逼真,動態(tài)鮮明,一個一個出場,擠到小床上的情景十分有趣。書中雖然沒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動物們滑稽搞笑的動作和表情以及圖書對故事連續(xù)性、動態(tài)性的表現(xiàn),都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幼兒樂于描述和模仿書中動物的動作,完成游戲性的學習。所以我們把繪本《擠呀擠》放在小班年齡段,設計了兩個活動課時。
第一課時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一起擁擠玩樂的快樂情緒。
2.學習自己看書,樂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對圖畫的理解。
3.能辨別并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愿意參與表演。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書,小床一只,繪本PPT,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經(jīng)驗反饋,游戲體驗
1.出示小床,讓幼兒反饋已有經(jīng)驗。這是什么?有什么用?你家里有幾個人睡在一張床上?
2.請幼兒由一個到一組再到全班逐一上床,體驗越來越擁擠的感覺,并讓幼兒自由講述這種感覺。
3.出示圖書,請幼兒觀察封面:上面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呀?怎么啦?
二、自主閱讀圖書幼兒自由自在地看書3分鐘左右,鼓勵幼兒找喜歡的一頁仔細看看、自言自語地說說,并注意不影響同伴。
三、集中交流
1.提問:你喜歡哪一頁,這頁上有誰?在干什么?
2.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教師播放相應的PPT,組織幼兒集體觀察和講述畫面的情景,并及時組織幼兒用語言描述、用動作模仿各種小動物。
。1)如果幼兒反饋小床的信息,教師提問:這是怎么樣的小床?床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數(shù)數(shù)有幾只小動物?
。2)如果幼兒反饋小動物的信息,如“小狗來了”,教師提問:小狗是怎么樣的`?鼓勵幼兒用各種詞句描述小狗:汪汪汪、黃黃的、可愛的、吐著舌頭等;并讓幼兒模仿小狗的動作。
3.根據(jù)幼兒反饋信息的程度,可安排幼兒第二次自主閱讀,補充信息。
四、表演游戲:擠呀擠幼兒自選一個喜歡的動物頭飾戴上,教師播放PPT,根據(jù)畫面提示,請幼兒扮演該角色表演看。
第二課時活動目標:
1.感受小動物逐漸增多的畫面變化,練習數(shù)數(shù)。
2.能根據(jù)同伴的信息尋找相關的書頁,愿意講述該頁內(nèi)容。
3.學說簡單的對話,初步形成故事。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書,貼絨教具若干,小床一只,繪本PPT,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前次閱讀的經(jīng)驗
1.出示圖書,提問:這本書里講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貼絨,在黑板上展示。
2.提出閱讀要求:從封面開始仔細看書,誰先來?誰第二個來?
二、幼兒自主閱讀教師提醒幼兒逐頁翻看。
三、集中交流
1.提問:誰第一個來到床上?它是怎么來的?
讓個別幼兒反饋信息,集體尋找相關的書頁,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有序排列角色順序。
2.繼續(xù)提問:小動物來到床上說了些什么?又有誰來了?它們是怎么說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模仿角色間的對話,自然形成故事片段,如:小老鼠鉆進被窩,說:“真舒服啊!真暖和呀!”小鴨子“嘎嘎嘎”地走來了,它說:“我也要上來!”小老鼠說:“歡迎你!”兩個好朋友一起鉆進被窩。
3.同法講述2~3個情節(jié)片段,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可組織第二次閱讀,過程中組織幼兒及時數(shù)數(shù),自然滲透點數(shù)練習。
四、表演游戲
出示小床,請幼兒自選喜歡的角色頭飾,師幼一起,一邊講述自編故事(教師講述串聯(lián)部分,幼兒講述對話)一邊表演。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水是孩子生活中常見和經(jīng)常接觸的物質(zhì),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玩水,特別是夏天到了,無論是洗澡、游泳,還是自家水龍頭流出的水,或者是盆子里盛的水,只要被孩子抓住機會,他們就會玩?zhèn)沒夠,弄得滿身濕淋淋的,樂此不疲,與水親密地接觸,水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水能看得見,摸得著,但抓不住,孩子在玩水過程中對此發(fā)生了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玩水——說水——運水——用水等活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初步感知水是流動的。特別在運水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中,運水材料我提供了毛巾、籮筐、塑料袋、小勺、桶等物品,鼓勵孩子去嘗試,在嘗試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水會流走。在材料提供上我考慮到孩子們有可能不會選擇不怎么吸引他們的塑料袋,我就在塑料袋上粘貼了色彩鮮艷的.小花,吸引孩子去嘗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我又以游戲的情境引導孩子學做爸爸、媽媽,一起來運水幫娃娃洗澡,激發(fā)孩子初步的合作欲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玩水的快樂。
2、激發(fā)幼兒的合作和探索意識。
3、鼓勵幼兒運用感官,初步感知水是流動的。
重點:初步知道水是流動的。
難點:引導幼兒嘗試用多種工具運水。
活動準備:大盆兩個裝有水,玩水的小玩具若干,毛巾、籮筐、帖有彩色小花的塑料袋、小勺、桶各五個分別裝在五個筐內(nèi),筐上分別貼有小標示,貼有不同顏色小花的小盆五個,相對應五種顏色的小花胸飾各兩個,貼有對應五種顏色小花的娃娃五個,小浴巾五條,歌曲“娃娃家”錄音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一、 玩水
在大盆內(nèi)(一)內(nèi)放入玩水玩具,讓幼兒玩水,體驗玩水的樂趣。
二、 說水
1、剛才你是怎樣和水寶寶做游戲的?(抓水、把水放在手上、讓小鴨在水里游泳,把水倒來倒去……)
2、水寶寶還有什么用處?(洗澡、洗東西、喝水、小花也要喝水……)
三、 運水
1、(發(fā)出娃娃哭聲)出示五個分別呆在五個小盆里娃娃,“今天天氣真熱,娃娃滿頭大汗,渾身臟臟的,我們來學做爸爸、媽媽幫他們洗澡好嗎?”(幼兒自由結(jié)伴成為一家,戴好相同的胸飾)
2、出示大盆(二)內(nèi)裝滿水,“小盆里沒有水,請你們幫忙把大盆里的水搬到小盆里”出示毛巾、籮筐、塑料袋、小勺、小桶若干個。(請這些“朋友”來幫忙)
3、告訴孩子請“朋友”幫好忙了要送“朋友”回家。
4、引導幼兒嘗試用多種物品運水,發(fā)現(xiàn)水是流動的。
四、 用水
運用生活經(jīng)驗幫娃娃洗澡,體驗做爸爸、媽媽的快樂。
小班教案 篇7
目標
學習從上到下地畫直線,鍛煉幼兒手部的力量與準確性。通過“掛窗簾”,培養(yǎng)幼兒美好的情感。
準備
每人一個紙剪的“窗子”、一個娃娃、一支筆。搖籃曲的錄音磁帶。
過程
1.啟發(fā)
①教師作情境表演:哄娃娃睡覺,可是娃娃睡不著。原來,光線太亮了。
、趻齑昂煟航處熓痉稄纳系较碌禺嬛本(把窗簾掛得直直的,一直掛到底)。
、鄞昂熖耍诓蛔〈巴獾腵光線,啟發(fā)幼兒參予。
2.操作
①個別活動時,教師與幼兒輪流畫直線,直到把整個窗子畫滿。
②小組活動時,教師與個別幼兒合作畫大窗簾,部分幼兒畫小窗簾,共同完成。
、奂w活動時,每位幼兒一扇“窗”,大家一起來“掛窗簾”。
、芙處焼l(fā)幼兒注意觀察:哪些地方的線條畫得很密,“光線進不來”,并表示贊賞;哪些地方還有空隙,應繼續(xù)添畫直線。
觀賞
①展覽幼兒作品:窗簾掛好了,娃娃睡覺多舒服呀。
、诓シ艙u籃曲,讓幼兒抱著小娃娃,哼著搖籃曲,“小娃娃睡覺了”。(完)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小草特點,表達自己觀點。
2.認識小草的種類。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戶外草地、小兔手偶、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戶外拔草
小兔子要去小羊家做客,請小朋友幫忙,每人拔三種不同的草送給小羊,去戶外找找。
二、游戲:播放音樂,找不同
1.找一個好朋友,把自己的小草和好朋友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不同。
2.第二次游戲:拿出另一種草,找朋友,比較,交流。
3.第三次游戲:拿出第三種草,找朋友,比較,交流。
三、再次觀察,交流結(jié)果
1.拿一棵小草看一看,說一說小草葉子是什么形狀?
2.看一看,你的小草根長什么樣?
3.聞一聞,小草有氣味嗎?像什么一樣的氣味?
4.摸一摸小草,你有什么感覺?
四、結(jié)束部分
師幼一起回教室。
活動反思:
幼兒能夠自己去尋找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的'草,為比較小草的不同特點做鋪墊。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草的根部生長與土壤土質(zhì)的關系。游戲進行三次,每次幼兒拿出的草都不同,為此幼兒在進行比較時,每次的發(fā)現(xiàn)都不同,找的朋友也不同,充滿了興趣和發(fā)現(xiàn)探究欲望。比較環(huán)節(jié)幼兒很認真的從草的葉子、莖部、根部去觀察比較,能夠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顒映錆M趣味性。
不足之處:
游戲的時間太短,沒有更加透徹的比較三種草的特點。
小百科:草和莊稼一樣,需要有一定的礦物質(zhì)養(yǎng)料才能長得好,但平時很少有人給草施肥。冬天把草燒成灰,其中的礦物成分保留在灰中,灰可以隨著雨水滲到土壤里,這樣,礦物質(zhì)又回到土里,就好像施了一次肥一樣。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一家人即使吵架了,也不會(并且不應該)分開。
2、想出更好的辦法讓爸爸媽媽不生氣、不吵架。
【活動準備】掛圖。
【活動過程】
一、刺猬媽媽和獅子爸爸。
教師出示媽媽和爸爸的形象,請幼兒看一看這兩個人是誰。
師:他們怎么會變得像刺猬和獅子。
二、爸爸媽媽生氣了。
1、我喜歡爸爸媽媽,可是我不喜歡他們吵架。
2、幼兒聽教師講述一遍故事。媽媽生氣了,變得像什么一樣?為什么?
三、教師引導幼兒結(jié)合掛圖再次欣賞故事。
1、故事中的寶寶愿不愿意和媽媽去外婆家,為什么(寶寶和爸爸都不愿意讓媽媽走掉,家里的人不能分開。)
2、寶寶讓媽媽找不到,躲到了哪些地方?最后發(fā)生了什么以外的事?(不小心撞到了桌角)
3、重點引導幼兒討論當寶寶不小心碰到了,爸爸媽媽兩人還生氣嗎?他們是怎么做的`?(都非常關心寶寶不吵了)。
四、爸爸媽媽別生氣。
1、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與沒有看見過爸爸媽媽生氣的樣子?
2、你們的爸爸媽媽生氣時,會怎么說,怎么做?
五、引導幼兒說說有什么辦法讓爸爸媽媽不吵架。
。ㄈ纾簩Π职謰寢屨f"別吵了,我們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等,別吵了,小朋友都不吵架的等等,)
六、活動總結(jié):
小朋友要是遇到了爸爸媽媽吵架了,要想辦法阻止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不生氣,這樣一家人就親親熱熱在一起!
七、活動結(jié)束。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2、初步學習有節(jié)拍地誦讀古詩,感悟古詩的優(yōu)美韻律。
3、引導幼兒能夠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圖片“詠鵝”。
3、用綠色紙圍成一個小“池塘”。
4、動畫幻燈片“詠鵝”。
活動過程:
(一)通過鵝媽媽帶著鵝寶寶去游泳的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鵝寶寶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聽音樂做戲水的動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劃劃水)
4、游累了,我們來休息一下。(幼兒找位子坐下)你們看這里也有小白鵝,(出示圖片)。
5、教師:我們來看看它們在干什么呀?(引導幼兒講述圖片上的內(nèi)容,并將幼兒講述的內(nèi)容編成一個小故事)。
。ǘ┙Y(jié)合多媒體,初步欣賞古詩《詠鵝》。
1、教師:小朋友講的真好,你們喜歡鵝嗎?在我們古代唐朝有一個小朋友叫駱賓王,他也很喜歡鵝,在他7歲的時候,他就寫了一首關于鵝的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
2、幼兒初步欣賞古詩。
3、幼兒隨動畫一起念古詩。
(三)、感悟古詩韻律。
教師:有的小朋友對這首詩可能很熟悉,誰來讀一下?(2-3位)大家覺得小朋友念的好聽還是動畫里阿姨念的好聽?為什么呀?因為阿姨念的時候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節(jié)拍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的詩才更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四)和著音樂邊表演邊誦讀古詩。
1、教師:我們現(xiàn)在聽著音樂輕輕的來學學小白鵝,一邊表演動作一邊誦讀古詩,好嗎?
2、教師:今天我們玩的真高興,讓我們回家休息一會吧!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引導幼兒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陶冶性情、培養(yǎng)高尚情操,提高幼兒音樂審美能力大有好處。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12-30
小班教案12-26
小班教案12-26
小班教案01-11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