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萌發(fā)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了解一些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加深對季節(jié)特征的認識。
重點難點
重點:萌發(fā)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難點:懂得動物生存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初步了解一些動物過冬的方式及人們過冬的一些辦法。
物質(zhì)準備:一幅冬季景色圖片,若干種動物卡片(燕子、青蛙、小松鼠、兔子、雞、鴨、蛇等),部分動物頭飾,場地布置(樹洞、泥洞、雪地、"南方")。
活動過程
一、知道動物怎樣過冬。
1。講述故事《小動物過冬》,提問:故事里的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
2。游戲:給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僮層變翰僮鲃游锟ㄆ,在圖片上給這些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谝龑в變嚎偨Y這些常見動物過冬的方式, (換皮毛、冬眠、儲存糧食、飛往南方等)3。表演游戲:小動物過冬。
幼兒頭戴動物頭飾(如兔子、青蛙、燕子、雞、鴨等),聽教師信號,找到場地布置的過冬的地方:
①誰不怕冷,還在雪地上跑來跑去?
、谡l冬天躲起來睡大覺?
、壅l躲在家里吃東西?
④誰飛到南方去過冬?
二、關心動物的生存。
、傥覀冊鯓雨P心愛護小動物?
、谖覀兪窃鯓舆^冬的?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fā)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游戲中,如果在教室內(nèi)創(chuàng)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后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
中班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標
1、 積極熱情地參加水上游戲活動,通過“開火車“、“鉆山洞”等游戲活動,練習水中閉氣的技能。
2、 通過鼓勵和訓練,讓孩子知道達到目標的步驟和困難。
二、 活動準備
1、 大呼啦圈兩個、小呼啦圈每人一個
2、 水球、水槍、空瓶子、小水桶等玩水玩具若干
3、 錄音機、音樂磁帶
三、 活動過程
1、 幼兒進行換衣、鞋,準備大毛巾,上洗手間等。
2、 (入水)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沿著池邊進行“開火車”的游戲:教師做火車頭,幼兒排在后面,并用呼啦圈套著前面一個人的身體,扮作車廂。
3、 音樂開始時,教師提示:“火車開啦!”幼兒跟著教師身后慢慢地往前走。來到“山洞”時,教師提示:“火車進山洞了!”幼兒就一個跟一個地鉆進水里用呼啦圈做成的山洞。(繼續(xù)練習吸氣屏氣的技巧)
4、 游戲:長高了,變矮了
玩法:全體幼兒拉成一個圓圈后,把手放下。教師說“長高了”時,全體幼兒兩腳跳起,兩手上舉;當聽到“變矮了”時,幼兒隨即閉氣蹲到水里面。(游戲3~4遍)
5、 幼兒自由選擇玩具進行嬉水活動。
四、 結束活動
1、 收拾玩具上水沖洗身體,披上大毛巾,穿好鞋子回班上。
2、 做好擦干身體穿好衣服,吹發(fā),滴眼藥水等保育工作。
3、 對泳衣進行消毒清洗。
中班教案 篇3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睡覺時閉上眼睛,不要說話,也不要做小動作,就能盡快入睡。
準備:
手偶戲“寶寶睡覺”。
活動與指導:
1、 小朋友每天都要睡覺,我們應該怎么睡覺呢?
2、 請小朋友們看手偶戲“寶寶睡覺”。教師邊表演邊說臺詞。寶寶長得又瘦又小,媽媽常帶他去醫(yī)院看病,可是什么毛病也查不出來。寶寶為什么會這么瘦小呢?原來,寶寶總是不好好睡覺,每天睡覺時,他不是跟其他小朋友說話,就是玩玩具,別人睡醒覺可精神了,可寶寶卻昏頭昏腦的,所以,他總是長不高,也長不胖。有一天,寶寶做了一個夢,他夢見小仙女對他說:“寶寶如果再不好好睡覺就不能成為男子漢了。成為男子漢可是寶寶的'愿望,從此以后寶寶開始好好睡覺了,不跟旁邊的人說話,也不玩玩具了,他總是閉上眼睛,一會就進入夢鄉(xiāng)了。
3、 請幼兒說說:“寶寶為什么長得又瘦又小?”
4、 我們應該怎么睡覺?
中班教案 篇4
一、引出故事:
在清清的小河里,住著快樂的水娃娃,可是他現(xiàn)在一點也不開心,為什么呢?
1、讓幼兒自由討論為什么水娃娃不開心了?
2、教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播放污染源圖片)
3、小結:原來是人們把生活中沒有經(jīng)過處理的垃圾、臟水或者是有害物質(zhì)直接倒入河里,使得水娃娃變得又臟又臭,生病了,所以它才不開心。
分析:幼兒的心理特點要求我們的教育手段必須形象具體,越形象,越具體,教育效果越好,F(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符合這一要求。我先用flash動畫——哭泣的水娃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討論。然后給孩子們看環(huán)境遭受污染的情況:漂滿垃圾的小河、小河里漂起的魚的尸體、黑乎乎的河水……看了這些,幼兒產(chǎn)生了厭惡被污染的環(huán)境的心理體驗,我趁機培養(yǎng)幼兒同情、保護水娃娃的情感傾向。
二、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并提問?
1、故事的名稱是什么?故事里講了什么?
2、生病前和生病后的水娃娃有什么不一樣?
3、生病前后,水娃娃的周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
4、.為什么水娃娃會生?
教師引導幼兒聯(lián)系自身生活經(jīng)驗, 明白污染的水對環(huán)境的危害,以及干凈水對環(huán)境的意義。
分析:通過讓邊幼兒觀看生動、形象的flash,邊聽老師講述故事,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到美好的環(huán)境給人帶來的潔凈舒適之感和惡劣的環(huán)境給人帶來的災難。而提問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用語言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出來,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組織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治好水娃娃的。
1、幼兒分組自由討論。
2、教師總結:工廠按規(guī)定先對污水進行處理,然后再排出來,我們要一水多用,洗衣或洗菜水或拖地或沖廁所,以減少污水排放,不將油膩的剩菜倒入下水道,洗餐具時,盡量少用洗劑,可用熱面湯,不要向河里扔垃圾,讓媽媽少用化妝品、染發(fā)液等造成水污染的物品,大家都來保護水源,都來關心和愛護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從自己做起,水娃娃的'病就會慢慢的好起來,我們的環(huán)境也會變的更美好。
分析:通過討論,可以使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一些已知經(jīng)驗,借鑒彼此的見解;同時在這種合作與溝通的過程中,他們更能學會如何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相互接納、贊賞、爭辯與互助,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協(xié)作精神。但需注意的是,這時教師并不是在一邊觀望,而是應隨時把握各組的討論動向。
需指出的是,作為教師要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氛圍,教師本人要耐心地聆聽孩子的想法,而不管有時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謬”。最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點評,能幫助孩子們整理思路,共同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
中班教案 篇5
由于人為因素,造成一些海底魚類受害,而我們中班小朋友都比較喜歡這些魚類。讓孩子從小就親近大自然,愛護動物,有環(huán)保意識;顒訙蕚: 卡通板、廢舊紙盤、色卡紙、雙面膠、彩泥、泡沫板、剪刀、錄音機、小魚的錄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有益學習經(jīng)驗:
1、親近大自然,愛護動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2、知道大海中常見的幾種魚類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3、參與變廢為寶的活動,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活動過程:
一、海底觀光:觀看錄象片----海底世界的美麗風光提問: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結: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許許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觀看資料片:大海中的魚(片中向幼兒介紹了一些常見的海魚及其相關知識)。
提問: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龐大的一個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們認識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魚呢?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開開眼界吧。ǹ从捌┯^后提問:生活在海里的'魚可真多呀,你記住了哪些,說說看吧?
三、聽錄音:一條可憐的小魚在敘述親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園受到嚴重污染,他們已經(jīng)無家可歸了,它在向小朋友請求幫助。
四、向幼兒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萬通板和廢舊物品、果殼、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魚的家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這是誰造成的呢?
今后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呢? 現(xiàn)在,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小魚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請小朋友用雙手清理垃圾,還魚兒一個美麗的家。
六、美工活動----變廢為寶。幼兒運用多種美工材料動手制作,共同裝飾展板,布置美麗的海底世界。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輕和響;
2、初步體驗在不同的場景中發(fā)出輕和響不同的聲音;
3、學會自我控制,兼顧他人。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制作的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如:午餐、點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覺、問好、唱歌、上課回答問題等)的圖片;
2、玩具動物一只、輕和響的分類標志各一;
3、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輕和響(聲音越講越輕,直至聽不到)能聽到我的聲音嗎?為什么?
原來,為了能讓別人聽清楚,我們必須用響亮的'聲音說話。
2、用響亮的聲音介紹自己
3、聽噪音錄音,感受響是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用響亮的聲音呢?
。犜胍舻匿浺簦┠隳苈犌宄麄冊谡f什么嗎?為什么?
有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大聲說話,就太吵了。
4、回憶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區(qū)分輕和響
1)、在幼兒園你都會做些什么?(隨著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片)
2)、什么時候需要輕輕的,什么時候需要響一點呢?(出示輕和響的分類標志)
3)、將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圖片按照輕和響的要求分類。
5、實踐輕和響
1)、大聲的向老師問好、大聲的唱歌
2)、小動物想睡覺了,輕輕的哄小動物睡覺;小動物睡著了,輕輕的搬椅子、輕輕的走路。
教學反思:
該活動最大的亮點在于從幼兒的生活出發(fā),讓幼兒感受、區(qū)分和實踐不同場景下的輕和響,真正體現(xiàn)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教育觀念。
整個活動一氣呵成,首先是感受輕和響,借助講故事和聽錄音這兩種形式,潛移默化中讓幼兒知道,輕和響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區(qū)分輕和響,則運用幼兒自己制作的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的圖片作為教學具,在按標志分類中體會不同場景下輕響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針對性的選擇了幾個易于操作的行為讓幼兒實踐輕和響,首尾連貫自然。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熊貓,初步了解熊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會有序的對熊貓進行觀察,并用語言進行表達。
3、知道人們都喜愛熊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是我們的國寶。
活動準備:
1、通過猜謎語活動,引出熊貓,引起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象熊比熊小,象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
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2、觀看熊貓的錄象(或圖片),初步了解熊貓。
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熊貓嗎?熊貓是什么樣子的?它喜歡吃什么?
它們生活在什么地方?請小朋友看一看錄象或圖片。
3、采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從上到下的觀察熊貓,了解熊貓的外形特征。
熊貓真可愛,它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
熊貓的身體是怎樣的?身有什么?
熊貓身體后面有什么?
熊貓身體下面有什么?
4、了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提問: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們是怎樣生活的?(熊貓喜歡住在氣候溫暖、潮濕有竹林的高山地帶,它能爬樹,愛吃竹筍、竹葉、嫩竹枝。)5、與幼兒一起討論,使幼兒知道熊貓性情溫和,長的胖胖的,十分逗人喜愛,告訴幼兒熊貓是我國獨有的動物,我國除了在各地動物園有熊貓展覽外,還把它送給一些友好的國家,這些熊貓也深受外國小朋友的'喜愛。
欣賞兒歌《大熊貓》
6、活動建議。
收集有關熊貓的圖片及有關熊貓的生活習性的書籍。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幼兒閱讀畫面,學習念謎語和兒歌。
重點:認識熊貓,初步了解熊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難點:學會有序的對熊貓進行觀察,并用語言進行表達。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