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 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難點}
教具準備:
鵬博士軟件、中國地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想怎樣?[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它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xiàn)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
1、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攝點分別在哪里?
2、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四、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出示鵬博士軟件的圖片]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畫出描寫長城的句子,說說用什么方法寫的`?
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結合圖,體會遠看長城的樣子。
教師小結:描寫長城的樣子使用比喻、數(shù)字說明、太空拍攝的照片來描述的。
2、默讀課文第二段,說說長城的近景及長城的建造特點。[板書:略]
思考: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2]城墻頂上: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3]城臺: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3 指名讀課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從哪里看出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呢?
4 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朗讀全文,學生質疑問難
課后小記:
板書設計: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墻------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了王口、射口
城臺-------互相呼應
長城聯(lián)想: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長城的結構特點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長城的?
3、學習了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鞏固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萬里長城像( ),在崇山峻嶺之間( ),她高大( ),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 )。長城是由( )建造的,表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 )和( )。
2、給生字注音組詞
3、抄寫課后生詞
4、比較句子,把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萬里長城。
[2]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背誦課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略
l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結合漢字的音、形、義區(qū)別形近字,注意它們之間一點一畫的區(qū)別,提高主動識字的興趣和能力。
2.積累詞語、句子,了解“不……不……”格式的詞語,并能仿說幾個。
3.了解歇后語并進行積累。
4.能結合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正確的書寫規(guī)則。
5.閱讀欣賞,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
6.學會讀商品說明書,了解它的幾項內容。
7.選擇一個最喜歡的玩具或小物件,結合說明書把它介紹給大家,要求明白、清楚、有側重點。
教學重點
1.提高主動識字和自主積累的興趣和能力,能結合平時的.學習自主積累。
2.學會讀商品說明書,了解它的幾項內容。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欣賞,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2.選擇一個最喜歡的玩具或小物件,結合說明書把它介紹給大家,要求明白、清楚、有側重點。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一些商品說明書并試著讀一讀。
2.學生準備好小物件,教師準備一篇有代表性的例文。
教學時數(shù)
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學習,明確要求。
二、我會區(qū)別這些字。
1.比較7組漢字,找出它們的相同與不同點。
2.說說怎樣正確區(qū)別這些形近字(結合音、形、義),看看誰的辦法最好。
3.小結歸納:
★己jǐ和已yǐ豎彎勾出頭與不出頭;
★凸tū和凹āo“凸”向上,“凹”向下;
★拆chāi和折zhé區(qū)別有無一點;
★勿wù和匆cōnɡ區(qū)別有無一點;
★哀āi和衷zhōnɡ區(qū)別有無一豎;
★稍shāo和梢shāo二字同音,“禾木旁”的“稍”是“稍微”的“稍”,“木字旁”的“梢”是“樹梢”的“梢”;
★候hòu和侯hóu中間有一豎的是“等候hòu”的“候”,沒一豎的是“王侯hóu”的“侯”。
三、詞語超市。
1.讀詞語,找出這些詞語的規(guī)律。
2.指名說規(guī)律:不……不……
3.說出自己不懂的詞語,交流討論。
不破不立:不破除舊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4.共同積累。
你還能說出幾個嗎?教師適當補充。
四、歇后語。
1.讀一讀。這種形式的句子叫什么?
2.了解歇后語。
歇后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像謎面,后一部分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3.說說這些歇后語的本意。
4.你還知道哪些歇后語。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一、寫字板。
1.認讀要寫的六個字。
2.辨別它們的字形,說說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強調左窄右寬。
4.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檢查。
5.學生將每個字寫兩遍,寫完后同桌互相評一評。
二、閱讀欣賞。
1.談話引入。
2.聽課文錄音,想想短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短文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4.重點理解感悟:當他把海星丟進海中的時候,喃喃地說:“又改變了一只海星的命運了!
從這句話中你感悟到什么?引導學生感悟人類應該善待動物,善待自然,建立關愛動物就是關愛人類自己的和諧自然觀。
5.再讀課文,積累詞語。
6.結合本單元課文小結。
第三課時
學會讀商品說明書。
1.課前搜集一兩張商品說明書讀一讀。
2.指名讀讀你搜集的商品說明書,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3.說說你手中的商品說明書包括哪些內容?
聽同學們說,和自己的比較比較,看看是否完全一樣,再說說有哪些不一樣。
4.默讀短文,了解什么是商品說明書,它一般包括哪些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說明了什么?
5.同學們互相交換商品說明書再讀讀,真正學會讀商品說明書,正確使用商品。
板書設計:
商品說明書
特點:簡明、準確
內容:商品特點
使用方法
注意事項
保質期限
第四、五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二、讀課文,明確習作要求。
三、說說這次習作寫什么,有什么具體要求,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認識,相互補充說明。
板書設計:
習作內容:介紹一個玩具或小物件
習作要求:1.外形(形狀、顏色等)(簡寫)
2.結構(簡寫)
3.作用或功能(簡寫或詳寫)
4.有特色的地方(重點寫)
四、例文賞析
1.讀例文,邊讀邊思考:
這篇文章寫了小物件的哪幾個方面?是怎樣來寫的?最有特點的是哪個方面?按怎樣的順序來寫?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總體布局是怎樣的?
2.學生討論發(fā)言。
3.小結。
五、想想自己的文章應怎樣寫,和同桌交流交流。
六、擬提綱。
七、同桌交換討論修改提綱。
八、選一兩篇有代表性的提綱全班討論交流。
九、學生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語文教案 篇3
【內容梳理】
事件 母親的形象 我的認識 主 題
(朦朧——清晰) (淺顯——深入)
元宵夜“巡閱” —— 笑:美麗、慈愛 —— 初識母愛
讀小說熱淚涌流 —— 哭:善良、多情 —— 富有才能和同情心
“我”背書挨打 —— 哭:痛苦、無助 —— 感念、理解
夏夜勞碌的身影 —— 忙:勞苦、能干 —— 歉疚、感恩
可愛的性格
努力的精神
能干的才具
(痛惜和譴責)
【精點研究】
說說母親的哭
課文兩次寫到母親的哭,即第二件事母親讀小說和第三件事母親聽我背書。兩次哭的原因、情狀、給我的感受、要體現(xiàn)的母親的精神品質都不相同。
母親在前件事中哭,是被小說中孤女患難、義婦含冤的凄慘情形所打動;在后件事中是因為我背書不出挨打心疼而哭?迺r的情狀不同,前件事中是“熱烈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的“揮淚痛哭”,哭得盡情盡興;看到我背書不出而挨打,耳中聽著竹板打在我手上的聲音,是心痛至極而又無助的哭,但因在父親面前,又不敢放聲盡情而哭,所以是“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這樣的哭是“飲泣吞聲”的哭。母親的哭給“我“的感受不同,前面”我“看到母親讀小說哭的樣子,因年幼不懂,所以“立在旁邊瞧著,莫名其妙”;后面“母親陪著我一同哭”,則使我感念著母親的慈愛。體現(xiàn)的母親的精神品質不同,前面表現(xiàn)的是母親有才能,情感豐富;后面則重在體現(xiàn)母親的矛盾心理和慈愛的品質。
全文寫了四件事,兩件是寫母親的哭,細致而深入地刻畫出舊社會女子悲情的內心世界,體現(xiàn)了舊社會女子凄苦的人生。以“哭”字上鉤下聯(lián),上鉤出一“笑”,下聯(lián)出一“忙”。一“笑”是母親“微笑著把我抱起來”去客廳“巡閱”。那時,生了“我”的母親十七八歲,與祖父一起生活,大家族境況也好,母親是“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這是她生命之花燦然的一刻,而這樣的歡愉對母親二十九歲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暫啊!一“忙”是寫母親做女紅,萬籟俱寂的夏夜里,“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的做著布鞋”,兒女成群的她也還年輕,整日整夜地為家庭的生計忙碌,不但人生的歡愉早已離她遠去,連寄托她悲情的舊小說也無暇再讀,窘困的生活苦得她失去了笑,也沒有了哭的情懷,只留下了盼兒子讀書能出人頭地的一絲希望。
縱觀母親的一生,悲苦多歡愉少,短促而艱辛,以至使年少的“我”早早懂事,心中溢滿了對母親的感念和歉疚的苦澀。正是一個“哭”字,寫出了母親一生的悲情,表現(xiàn)了對舊社會的譴責和憎惡,讀來感人至深。
【問題探究】
“我”對刻畫母親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以“我”的視角去敘述。文中用“看”、“瞧”、“望”作提示,是記敘和描寫。如“……模糊中看見由垂著的帳門射進來的微微的燈光。在這微微的'燈光里瞥見一個青年婦人拉開帳門,微笑著把我抱起來!、“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边@些敘述由零散到完整、由粗略到細致,使內容更加具體和充實,母親的形象更加豐滿和清晰。
以“我“的心理去感受。文中一般用“想”作提示語,有記敘,更多的是議論和抒情。如“我心里暗自想念著,為著我要穿鞋,累母親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說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著陪陪母親,似乎可以減輕些心里的不安成分!笔亲h論;“如今想起母親見我被打,陪著我一同哭,那樣的母愛,仍然使我感念著我的慈愛的母親!笔鞘闱。課文通過“我”對母愛由朦朧到清晰、由淺顯到深入的認識,來闡釋母愛的內涵,突出中心。
以“我”的認識去思考評價。文中一般用“覺”作提示語。如“我覺得她的可愛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沒在封建社會的一個家族里,都葬送在沒有什么意義的事務上,否則她一定可以成為社會上一個更有貢獻的分子。我也覺得,像我的母親這樣被埋沒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以議論兼抒情的形式,贊頌母親可愛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抒發(fā)無限的痛惜之情,表現(xiàn)了對舊社會被壓抑和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使主題得以升華和拓展。
課文正是以“我”的觀察、感受和現(xiàn)在的追想,才刻畫出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母親形象。
【創(chuàng)意點撥】
教師教法點撥:
指導學生抽取出直接敘寫母親經歷的內容,組成一篇短文。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浙江海寧查氏”,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大約在我兩三歲的時候,一個青年婦人拉開帳門,微笑著把我抱起來,負在她的背上,跑到一個燈光燦爛人影憧憧往來的大客廳里,走來走去“巡閱”著。
母親喜歡看小說,她常常把所看的內容講給妹仔聽,講得娓娓動聽。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
我背不出書挨打時,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卻時時勉強說著“打得好”!我背完后,母親含著淚抱我上床,輕輕把被窩蓋上,向我額上吻了幾吻。
母親自己做我們三個人的衣服鞋襪,還時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紅來做,所以很忙。深夜,母親獨自一人在燈下做鞋底,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
母親死的時候才廿九歲,留下了三男三女。
指導學生明確,短文直接敘述人物事件的方法是白描,是記敘文記人敘事的基礎,但僅有這些敘述,文章內容將不夠具體,人物形象也單薄,中心不突出。
教師設計主問題:“我”對刻畫母親的形象起什么作用?(見【問題探究】)
【課外延伸】
閱讀老舍的《我的母親》,回答下列問題。
我的母親(有刪節(jié))
老舍
母親生在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
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作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柜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fā)著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她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她會給嬰兒洗三──窮朋友們可以因此少花一筆“請姥姥”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她寧吃虧,不逗氣。
可是,母親并不軟弱。庚子鬧“拳”的那一年,北平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了,街市整條的燒起,火團落在我們院中;有時候內戰(zhàn)了,城門緊閉,鋪店關門,晝夜響著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起來,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yǎng)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
1、老舍用白描手法直接地、概括地寫母親的事,是從那幾方面來寫的?
2、兩位母親各有著怎樣的精神品格?分別給各自的兒子以怎樣的影響?
3、怎樣理解文中“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句話?你的母親是否也給了你“生命的教育”?簡要說說。
【資料補闕】
1、抗日斗士鄒韜奮(1895.11.5—1944.7.24),原名恩潤,乳名蔭書,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他一生創(chuàng)辦了六刊一報,三次流亡,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說: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
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同學們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同學們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學習目標:
1、 認識“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重點:
理解李麗和林圓圓的四次對話的意思。
教學流程:
一、啟發(fā)導入
出示一片畫好的藍色的樹葉。
提問:看到這片樹葉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有的可能問:怎么會是藍色的樹葉?還有的更驚奇地問:真有意思,我從來沒見過藍色的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
對呀?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教師邊說邊把藍色的樹葉粘在黑板上)。那我們就一起學習19課《藍色的樹葉》,一起讀讀題目。
二、 初讀課文
1、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同桌合作,讀一讀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
2、匯報交流
(1)指名讀喜歡的段落,檢查自學效果。
。2)課件演示摘蘋果游戲,識記生字:
術、鉛、惹、吐、桌、盒、注、削、皺
。3)課件演示青蛙過河游戲,讀詞語:
皺眉 借鉛筆 趴在 削鉛筆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愛 臉紅
三、細讀課文
1、課件出示李麗沒畫完的畫,問:“這幅圖還缺什么呢?”(樹還沒有涂上顏色)
從這幅圖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麗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原因)
齊讀第1自然段
2.讀講第2、3、4自然段。
(1)用筆劃出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
。2)指導讀對話部分,理解詞語。
課件出示A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我還沒畫完呢。"
重點理解"小聲說"、"吞吞吐吐""沒畫完"等詞語。
課件出示B李麗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園園畫畫。等到都畫完了,李麗說:"現(xiàn)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嗎?"園園說:"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李麗說:"我小心一點兒。"
理解"只好"。這個詞是說李麗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她已經把房子、小山畫好了,只等畫樹。沒有綠鉛筆,沒法畫,所以只好等林園園把畫畫完,才又一次向林園園借。
."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這是林園園的心里話,她擔心李麗使綠鉛筆時會把筆尖弄斷,實在有點舍不得借。
課件出示C.林園園從盒子里拿出綠鉛筆,說:"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畫,不要畫得太多。"林園園講了三個"不要",總是擔心李麗弄壞,或者使用得太費,舍不得借。聽了林園園的話,李麗連忙說:"我只畫樹葉和小草。"
理解三個"不要"和"連忙""只畫"。("連忙"和"只畫",是講李麗一心想借用綠鉛筆,既然林園園肯借給她綠鉛筆,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園園的要求)
課件出示D.林園園皺著眉頭,說:"還畫小草嗎?太多了!"這是林園園聽到李麗說要畫小草,覺得太費綠鉛筆了,所以林園園說:"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準畫樹葉。
。ㄗx好對話是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李麗說的三句話分別要用請求、商量、誠懇的語氣來讀;林圓圓的四句話分別要讀出矛盾、擔心、吝嗇、不樂意的語氣。在逐句指導后,再組織同學們把林園園和李麗的對話分角色有表情地讀,根據課件演示配音讀等。)
3.讀講第5段。
課件出示 課文段落,指名讀后,提出思考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使同學們理解林園園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詞語。
課件演示 從林園園的神情聯(lián)想“此時,她在想些什么?”,從而使同學們受到思想教育。
4、讀完課文后,你覺得林園園和李麗是兩個怎樣的孩子?(注意不能將林圓圓當成批判對象。)
四、書寫指導
1、認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
2、教師范寫(請同學們幫老師找不足),同學臨寫,組內互相展示,說說你有什么話要提醒你的伙伴。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瀆課文,理解內容,體會作者小時候耍弄小動物中發(fā)生的趣事與蠢事,表現(xiàn)了他對小動物的喜愛。還告訴人們愚蠢是要受到報復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告訴人們愚蠢是要受到報復的道理。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揭示課題
1、看到題目你們想問什么?
2、自學課文,思考:
A、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B、寫了哪些小動物?有哪些趣事?
D、能給人舍命啟示?
3、指名回答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思考:在耍弄小動物中做過一些什么事?
3、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三、學習第二部分(2~~6)
1、自瀆體會:我在玩!斑^山鯽”和耍弄老鱉被咬的痛苦
2、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
2、引導學生得出:
“愚蠢是要受到報復的”
3、學習了后,談談自己有沒有耍弄過小動物?發(fā)生了什么趣事與蠢事?
五、作業(yè)設計:
回家觀察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小動物的樣子
我的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2.反復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3.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義。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
4.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反復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義。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
【學習難點】
1、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義。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
2、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預習案】
1、初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祇( ) 駢( ) 槽櫪( ) 食馬( )粟( )邪( ) 奴隸( ) 執(zhí)策( )
2、結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駢死于槽櫪之間______________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
(3)執(zhí)策而臨之_____________
(4)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食馬者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見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3)不能盡其材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其真無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解釋下列一詞多義詞。
(1)食:一食或盡粟一石______________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
(2)策:執(zhí)策而臨之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其:其真無馬邪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馬也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1)一食或盡粟一石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____
3、完成后,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五、同桌二人對譯課文。
六、自讀自背課文。
七、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
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之情。
2.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3.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八、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翻譯了課文,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課堂練習:閱讀課后練習,完成練習二。
十、布置作業(yè):背默并翻譯全文。
板書:
馬說
韓愈
一、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二、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三、總結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難點: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習導入
1、齊背課文。
2、指名2——3名同學背課文。
3、提問:文章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探究:
1、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那么作者何以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2、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學生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提問:一開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觀點?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進一步提問:在作者的觀點重,還包含著一個反命題:無伯樂,則無千里馬。那么,這句話實際闡明了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什么關系呢?(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追問: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嗎?那么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么樣了呢?(“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無伯樂則名馬不名)
看看第一段還有什么問題,自由讀。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無伯樂則名馬不名。為什么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日行千里了呢?看看韓愈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xiàn)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追問:無知會造成什么樣的惡果呢?用書中原句回答。(“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追問:堂堂千里馬,怎么會“食不飽,力不足”呢?因為“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再問:“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果怎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這一反問句,把責任歸結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憤慨的感情。
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
有感情的自讀。
4、最后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齊讀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么句式?(三個“不”連用構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
最后發(fā)出感慨:并非沒有千里馬,而是“不知馬”
齊讀
5、者對食馬者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千里馬又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對千里馬是同情,對食馬者是強烈的譴責與辛辣的嘲諷。
三、背景介紹
根據文意,你覺得韓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納,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四、教師小結:
文章論述的是識別人才的問題,但通篇沒有一句話直接提到人才。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寫法?(“托物寓意”)。托物寓意,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說理,是這種文體的特點。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對封建社會中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人才埋沒的現(xiàn)象,則分別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權之間”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五、遷移:
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學生自由發(fā)揮。(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六、布置作業(yè):伴你學
板書:(出示小黑板)
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反面展開議論:食馬者無知,千里馬埋沒(譴責嘲諷)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文教案3
【目標定向】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托物寓意的寫法。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入境生趣
1.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現(xiàn)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3.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二、自學生疑,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學習釋疑,感知內容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wěn)。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四、點難撥疑,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了什么?
強調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 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語文教案 篇7
課標解讀:
課標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其中800(-10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教材分析:
《j q x》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第6課。本課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聲母j、q、x ,每個聲母配有一幅圖。第二部分是拼音,包括j q 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寫規(guī)則的教學內容,以及三拼練習。第三部分是j q x的書寫格式及筆順。第四部分是讀詞認字,配有圖畫,圖上畫的是人們在院子里活動的情景:有的下棋,有的搭積木,有的喂小雞,有的洗衣服。第五部分是一首兒歌,配有圖畫。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學會j、q、x 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讀準j、q、x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jié)及三拼音節(jié),初步掌握ü上兩點省寫的規(guī)則。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兒歌。
(二) 過程與方法:
1、以創(chuàng)設情境、看圖說話、編順口溜、做游戲、合作讀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2、針對學生喜愛閱讀的特點,充分利用資源庫中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情趣。
(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產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初步感受學習漢語拼音的意義。
2、喜歡閱讀,體驗閱讀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j、q、x與ü相拼兩點省略的規(guī)則。難點是j、q、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略。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huán)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 他們注意力的特點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上,就記憶了他,而忘記了別的事情,他們注意力范圍狹窄。因此,我們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評價設計:通過課前家長評價和課堂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達成目標1
通過課堂觀察對話,整體呈現(xiàn),達成目標2
通過對編講識記,達成目標3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3分鐘)
小朋友們,誰能在這一群字母朋友中找出我們已經學過的聲
母?請把不是聲母的放一邊。(字母卡片展示)
今天,讓我們再來認識聲母家族中的三個新朋友, 他們就是j q x,(出示課件)瞧!我們今天要學的三個聲母就藏在這些美麗的圖畫中。你能找到與它們對應的圖畫嗎?
(設計意圖:通過找聲母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為新課的引入做鋪墊。讓學生找出與新聲母對應的圖畫,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觀察說話,整體呈現(xiàn) (4分鐘)
1、(播放課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指導說話。
2、揭示圖中隱藏的聲母,啟發(fā)學生看圖記憶字形。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課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從而達成啟發(fā)學生的效果。)
三、編講識記,掌握音形 (13分鐘)
1、學習聲母“j”的音、形。
師:(出示課文中“j”的插圖)圖上畫了什么?(一只母雞在捉蝴蝶)對,我們把“母雞”的“雞”讀得輕一點,短一點就是聲母j的發(fā)音。
教師示范讀“j”,學生邊聽邊看嘴形。學生試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j”的形?看看“j”長得像圖上的哪個地方?(豎左彎像一只伸長脖子的母雞,上面的點就像母雞頭上的蝴蝶)
師:老師編了一句順口溜來記住j的形狀:豎彎加點j j j。你們也能學老師這樣編一句順口溜來記住j的讀音嗎?(母雞母雞j j j,公雞公雞j j j,雞捉蝴蝶j j j……)
2、學習聲母“q”的音、形。
師:(出示插圖)小朋友,這是什么呀?(氣球)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氣球?(一共有七個氣球)對,七個氣球的“七”讀得輕一些,短一些,就是聲母q的發(fā)音。
教師示范讀“q”,并講清發(fā)音要領。(發(fā)q時要用力,嘴巴要送氣)學生試讀,指名讀,男女讀,齊讀。
聽老師讀j和q,聽聽有什么不同?(j不送氣,q要送氣)
教師對比讀j q,指名讀,齊讀。
師:請同學們說說怎么記住“q”的形?(左半圓像圓圓的氣球,一豎像氣球的繩子)
師:哪個小朋友能編一句順口溜來記住q?(氣球拖線q q q;左上半圓q q q,七個氣球q q q……)
3、學習聲母“x”的音、形。
師:(出示插圖) 圖上畫著什么?(一個大西瓜)(板書:x)你能根據圖畫內容試著讀讀這個字母嗎? 指名學生讀,開火車讀,齊讀。
師:你們看看圖中哪兒像x的形呀?(西瓜的刀痕)
師:誰也來編一句順口溜記住x呢?(刀切西瓜xxx;一個叉子xxx……)
4、指導書寫
把聲母寶寶j、q、x送回家。
(設計意圖:分布教學有利于學生記憶,讓學生在課堂中輕松掌握本課知識,并在學習中運用兒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模仿拓展,創(chuàng)編兒歌 (10分鐘)
1、全班齊讀《氣球》,說說兒歌中是如何寫氣球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2、能不能把它改一改呢?
3、小朋友們都很聰明,我們一起再來編一首關于《氣球》的兒歌。
(設計意圖;通過全班閱讀,帶動課堂氣氛,在閱讀后讓學生創(chuàng)編兒歌,學生能夠多思考,多發(fā)問。并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創(chuàng)編的快樂。)
六、課后作業(yè)
把你創(chuàng)編的小兒歌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j —ü—j u
q —ü—q u
x —ü—x u
【教學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聲母j、q、x,j、q、x與ü相拼的規(guī)律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也是重點。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獲取知識。因此,我設計了三大教學環(huán)節(jié):一發(fā)音認形,二拼讀,三探究與ü相拼的規(guī)律。 對于孩子來說,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新課程也十分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發(fā)音認形環(huán)節(jié)先看圖,練習發(fā)音,老師由熟悉的字音“雞”帶出聲母“j”的發(fā)音,形象生動帖近生活,學生易于接受,再半扶半放學習“q、x”。小組合作觀察圖畫,編兒歌,認形,使孩子學會觀察,學會思考。 拼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認讀“雞、七、西”三個字,再給“qī、xī、jī”找朋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很感興趣,學習興致高,適時練習拼讀,使拼讀不再枯燥無味。再玩找伙伴拼讀的游戲,進一步鞏固了“j、q、x”與韻母的拼讀。
學生在玩樂中嘗試自己學有所用,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能讓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
語文教案 篇8
自讀要求
1.根據課文理解“空間旅行”“時間旅行”,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2.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維訓練;
3.培養(yǎng)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語文教案-《空間和時間旅行》自讀教學設計。
自讀程序:
1.導入新課:
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這個人類最古老最基本的問題,始終受到人類的關注。本世紀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學者和宇宙學家霍金為此發(fā)表了震驚世界的名著——《時間簡史》,而當代科普作家齊然爾曼運用科學推知法探索宇宙,試圖引領我們去做“空間和時間的旅行”。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做一次探秘旅行吧!
2.快速默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初步理解所介紹的科學知識。
a.標題與課文是如何對應的?有何特點?
b.什么是“空間旅行”?請同學們集中速讀課文有關內容,找出課文關鍵語句予以概括。
3.組織四人學習小組研究性精讀“空間旅行”的三個章節(jié),各組指定發(fā)言人講解,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空間和時間旅行》自讀教學設計》。
。帷⑴c“空間旅行”相關的知識有哪些?
。狻⒆髡卟捎檬裁捶椒▉斫榻B恒星旅行不易?
。、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動力的.方法?
4.導讀、討論“時間旅行”部分。
a、什么是時間旅行?
b、什么叫“時間膨脹”?
。、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人類探索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5.重難點分析
a.根據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提取、概括所需信息,積累有關宇宙學的科技知識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b、閱讀“加快速度”與“時間旅行”兩文段,抓住關鍵語句篩選信息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本文科學推斷思維的梳理變?yōu)殡y點。
6.表現(xiàn)手法解說:
a、科學與想象的結合。作者在科學探索中其推斷既是建立在準確的理論數(shù)據上的,又處處包含神奇的想象和推測,使本文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狻⒄撟C與假定的結合。作者談及“加快速度”幾種方法時采用假定可以實現(xiàn)的方式,而又運用科學依據推恒星旅行的難度。“時間旅行”章節(jié)第4、7自然分別假定,并論證其結果。其中第4段用了引申法(反證法),第7段采用了假定推斷。
。、運用小標題分章節(jié)講述,層次清晰,條理井然,思維嚴密,推斷合理。
d、全文滲透著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造的思想,并且洋溢著強烈的追求真理的熱情。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點:
學習《琵琶行》,理解敘述與抒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領會天涯淪落的感傷和豐富的內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教師簡單串講,讓學生找出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明確: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xiàn)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
忘歸
無管弦
悲涼,奠下基調
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
不發(fā)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板書:
江心聆聽琵琶曲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tài))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
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
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
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皵n”、“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xiàn)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六、小結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扒镌麓猴L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fā)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后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
對比、反襯
二、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
同病相憐感慨多
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明確: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xiàn)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2、第一次演奏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人們被音樂打動,心往神馳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3、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明確:“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fā)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疤煅臏S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
月夜聽琵琶
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
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
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決練習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物品介紹的方法,從質量、價格、包裝、用途說明的方法。
2、學習商品介紹的.敘述、方法,增強學生商品意識。
教學設計:
一、復習遷移,入題激趣
1、你怎樣購物,應做到什么?
2、總結入題:商品介紹
3、明義激趣;今天我們學當售貨員,向顧客介紹商品,學習介紹方法。
二、示范學法,討論明法
1、示例:文具盒
2、集體討論:總述、分述、結構、用途
3、介紹商品的方法:
你看,這文具盒多好看,里面還有兩層,這上面可放直尺、鉛筆、鋼筆、毛筆,下面可放三角尺,這旁邊還有橡皮和放卷筆刀的地方,這文具盒蓋上還有放課程表的地方,使用多方便,你還是買一只,不要失掉機會。包你滿意。
要求:簡單、明了、吸引人
三、同桌練習介紹,互說一遍。
連購物互說一遍
四、班級表演評議
五、小組考核記分
1、根據自己的商品進行介紹
2、為自己的“商品”說上一句廣告詞。
六、課外實踐:
去學校商店當一次小售貨員或作一次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請售貨員阿姨給你評價,請你也給該商品加上廣告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園地教案04-11
語文古詩教案11-07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掌聲》教案11-19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