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蝌蚪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蝌蚪的教案1
設計思路:
在經歷一支筆畫畫的成功經驗以后,幼兒對色彩有了別樣的體驗——原來很少的顏色也能畫出很美的圖畫。為《小蝌蚪找媽媽》畫插圖又是一次新的嘗試。在這個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嘗試在一張以綠色為主的畫面上,用幼兒不常用的白色作局部涂色,使畫面上綠色的植物、黑色的小蝌蚪和局部涂成白色的動物媽媽相映成趣,形成一種十分淡雅的色調。
我們按照故事的線索,以討論小蝌蚪和其他故事角色的位置為重點開展,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均衡與變化,幼兒在小組中共同協(xié)商分工,每人選擇一段故事情節(jié),進行合作編畫。
活動目標:
1、嘗試變化小蝌蚪與其他的故事角色之間大小和位置,關注畫面的合理安排。
2、在共同為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畫插圖的基礎上,體會小組合作完成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齊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小蝌蚪、金魚、烏龜、白鵝、青蛙,水生植物水草、荷葉等。
活動過程:
一、談論欣賞——引發(fā)對小蝌蚪動態(tài)特征的觀察
1.猜謎:大腦袋,長尾巴,兒時無腿水中游。后腿伸,前腿到,跳來跳去找媽媽。
2.欣賞齊白石的畫《蝌蚪》,來了一群小蝌蚪,它們在干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
尾巴扭一扭蝌蚪就能向前游。
二、操作嘗試——感知布局的合理性
1.小蝌蚪要去找媽媽,遇到過誰?
2.這么多小蝌蚪是怎么圍在它們身邊找媽媽的?(引導幼兒嘗試自己來擺放蝌蚪的位置)。小蝌蚪遇到的動物誰大誰?
3.小蝌蚪們還可以游在什么它們的'什么位置?(幼兒個體操作)
原來當許多小蝌蚪碰到動物時,有的可以遠遠地問,有的可以圍在一起靠近問,有的可以分散有的可以集中在一起,還可以排成不同的隊形。有的是比較大的動物有的是比較小的動物,不過動物們都比小蝌蚪要大很多喲。
三、分工創(chuàng)作——選擇不同場景創(chuàng)作
1、小蝌蚪找媽媽的路上還遇到過誰?請你們把這個故事畫下來。
要求:
。1)一組朋友完成一個故事,每人分工完成故事中的一個畫面即分別選擇一個動物。
。2)想一想小蝌蚪要站在小動物的什么位置來問話?(按自己的想象確定動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應)。
2、按畫面需要適當添加水生植物。
1.用線描勾畫水生植物,用白色炫彩棒局部涂色和涂抹水紋。
四、共同分享——講述故事內容
1.展示一組自制圖畫書,找一找小蝌蚪問小動物時的位置排列都一樣嗎?
2.找一找誰和你畫的一樣的,看看你們的小蝌蚪和小動物排列位置也一樣嗎。(幼兒分散觀察比較)
延伸:
1.為大書做封面。
2.扮演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蝌蚪的教案2
設計意圖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總能看到很多小動物,孩子們對這些動物充滿了興趣。在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后,孩子們對小蝌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為什么不更深入地讓孩子們去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呢?于是,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小動物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請幼兒仔細觀察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嘗試用語言表達出來。
3.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基本過程和它們的外形特征。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難點:正確表述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圖片及視頻。
2.《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課件及相關音樂。
3.小蝌蚪立體玩具。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組織幼兒進入活動室
指導語:你聽到了什么?音樂里唱到了誰?
二、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一)播放《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課件。
(二)說一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指導語:小蝌蚪在長成小青蛙的過程中都有了哪些變化?大,考吧.幼,師,網哪個變化是先發(fā)生的?
(三)出示小蝌蚪成長過程圖片,展示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請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蝌蚪成長過程圖片排序。
三、鞏固對小蝌蚪成長過程的認識
(一)請幾名幼兒給圖片排序,將打亂順序的圖片排正確,幼兒集體觀察并驗證。
(二)結合科學視頻復習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四、知識擴展
(一)青蛙吃什么?(昆蟲、蚯蚓、蜘蛛、蝸!)
(二)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五、結束
指導語:小蝌蚪玩累了,他們要回家找媽媽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吧!在音樂聲中帶幼兒出去活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蝌蚪的教案3
活動名稱:
《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2、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形式:
棉簽繪畫
準備材料:
綠色青蛙頭形狀材料、底紙一張、墨汁、棉簽、折疊形紙
活動步驟:
1、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并幫助幼兒了解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
2、將折疊形紙的一端粘貼在綠色青蛙頭形狀的紙上,一端粘貼在底紙上,使青蛙的頭具有立體感。
3、用棉簽蘸墨汁添畫小青蛙和小蝌蚪,完成畫面內容。
4、幼兒看圖復述故事內容,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延伸部分:
青蛙頭形紙可變化成不同的形體,如:獅子、小熊、小豬、娃娃的臉等。
教學反思:
1.教師自我評價:
、賰(yōu)點:在上好一節(jié)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了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于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制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F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只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guī)Ш⒆恿私庑◎蝌竭M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里養(yǎng)幾只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了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系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簽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wèi)生要求,把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谌秉c: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么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于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于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著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于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這是我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蝌蚪長什么樣子?孩子們看的很認真,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踴躍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級面積比較小,加上課的尾聲比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倉促了。
2.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上的挺滿意,預設的活動目標都完成了。就是課后怕時間緊張,歌表演《小蝌蚪找媽媽》唱的太倉促了。
3.課上有出乎意料的事發(fā)生,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么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于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于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著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于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這節(jié)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用手指畫蝌蚪,體驗不同的樂趣。
蝌蚪的教案4
教學要求:
1.認識蝌、蚪、迎等13個生字,指導寫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達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動物。
3.分角色朗讀課文,試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4.滲透遇事主動探索思想。
教學重點: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性優(yōu)點。
教具準備:CAI課件(小蝌蚪各個時期形態(tài)動畫,小蝌蚪與鯉魚、烏龜、青蛙對話的動畫)
教學時間:兩課時,本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一)情境設置:有一天,池塘里來了一群可愛的小黑魚,它們滑溜溜的'身子,圓圓的腦袋,長長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導出小蝌蚪。
(二)揭示課題:17 小蝌蚪找媽媽
(三)指導讀課題。
、闭l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重讀)。
、残◎蝌礁墒裁?小蝌蚪找媽媽(找重讀)。
、承◎蝌秸艺l?小蝌蚪找媽媽(媽媽重讀)。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一)質疑,激發(fā)讀書興趣。
⒈指出小蝌蚪與媽媽區(qū)差別。
、残◎蝌绞窃鯓右徊揭徊阶兂汕嗤艿。把描寫小蝌蚪每個時期外形的句子劃上橫線。
、硨W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二)了解小蝌蚪各個時期外形特點,指導學生朗讀。
、闭n文寫了小蝌蚪有哪些樣子?
、舱n件展示學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動畫。
⒊引導說出小蝌蚪有的特點。
⒋指導朗讀,注意引導學生要讀出小蝌蚪天真活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情態(tài)。
、蛋凑者@種方法,學生分別說出小蝌蚪另外幾種形態(tài)和特點,引導學生讀時一要讀出小蝌蚪身體的變化,二要讀出小蝌蚪的快活、樂觀。
(學生在找小蝌蚪外形變化的詞句時,可能不是按生長過程順序進行的,不必強求。)
(三)理順小蝌蚪生長過程,分角色演讀各個時期的小蝌蚪。
、卑葱◎蝌降纳L順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矊W生與老師配合讀小蝌蚪四個時期形態(tài)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一)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睂W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小蝌蚪找媽媽時都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找誰打聽媽媽了,怎么打聽的?用波浪線作記號。
、矊W生邊讀邊作記號,教師巡視指導。
(二)生匯報自學情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庇龅锦庺~部分
、 小蝌蚪是怎樣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
、 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小蝌蚪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情景。
⑶ 學生表演小蝌蚪向鯉魚阿姨打聽媽媽的情景,注意體會迎的意思。
、灿龅綖觚敳糠
、 小蝌蚪是怎樣向烏龜打聽媽媽的。
、 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小蝌蚪向烏龜打聽媽媽的情景。
、 學生表演小蝌蚪向烏龜打聽媽媽的情景,注意體會追的意思。
⑷ 學生討論:怎樣理解鯉魚阿姨和烏龜的話。
、 照樣子,說一說。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
小蝌蚪看見一只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
看見 在 。
、承◎蝌秸业搅俗约旱膵寢。
、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用感嘆號說一句能表達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讀。
⑶ 分組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長大了。
、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點。
四、課文延展,深化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一)小組討論:你從小蝌蚪身上學到什么?
講禮貌,任何時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多動腦,善于觀察
(二)課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與父母走失了,你會怎么辦?
(三)課外調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蟲,我們小朋友就怎樣保護青蛙。
板書設計:
蝌蚪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結合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樹立保護青蛙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借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
2、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借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
(1)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跟隨小蝌蚪一起去找他們的媽媽吧!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對照課文注音,把生字讀準確。
2、同桌互讀字詞,共同識字。
3、集體交流識字方法。
。1)加一加,學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組詞識記。
4、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戲,檢查識字情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同桌練習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
3、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4、小組學習:先觀察圖畫,再讀讀課文,找出與每幅圖畫相對應的自然段。
5、同桌討論:小蝌蚪為什么找媽媽?怎樣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嗎?在文中做上記號。
四、指導書寫
1、學生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練習寫字。
2、教師出示生字課件,講解難寫字的筆畫、筆順。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錯誤的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
4、學生練習給生字組詞,了解字義。
第二課時
。壅n時目標]
1、結合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難點)
2、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一、復習生字詞
課文里的生字寶寶想跟同學們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同學們愿意嗎?它們一個個都躲到詞語和句子里去了,同學們還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句子的課件)
二、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及配圖。
(1)看,池塘里的水草邊,生活著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長什么樣?
第1自然段先介紹了小蝌蚪腦袋的樣子,接著介紹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紹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蝌蚪?(快活)
。3)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讀出快樂的語氣。
2、課件出示課文第1幅插圖,學生觀察、討論。
。1)思考:小蝌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們遇見了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他們遇見了鯉魚媽媽。)
(2)分角色朗讀第2自然段,討論: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小蝌蚪會想些什么呢?(小蝌蚪會想:小鯉魚多幸福啊,有媽媽陪著他們,教他們捕食,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呢?我們也要找到媽媽,讓媽媽教我們捕食。)
。3)指導朗讀對話,小蝌蚪的話要讀出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理解“迎”字),鯉魚媽媽的`話要讀出慈愛的語氣。
。4)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思考: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四條腿,寬嘴巴。)
3、課件出示課文第2幅插圖,觀察圖片。
。1)圖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誰?小蝌蚪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小蝌蚪遇見了烏龜。他們的兩條前腿長出來了。)
。2)找出與圖片對應的自然段,讀一讀。
思考:看見烏龜,小蝌蚪是怎么做的?(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他們?yōu)槭裁磿褳觚敭敵勺约旱膵寢專浚庺~媽媽告訴他們,他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提醒學生注意朗讀語氣。(小蝌蚪:急切、喜悅烏龜:和藹可親)
。4)想一想:小蝌蚪沒有找到媽媽,心情會怎樣?(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說一說)
(5)指名讀對話,思考:烏龜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長什么樣?(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6)小蝌蚪知道了媽媽的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猜小蝌蚪能找到媽媽嗎?(學生自由討論)
4、課件出示課文第3幅插圖。
。1)從圖中你們看到了什么?(青蛙媽媽。)青蛙媽媽長什么樣子?(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對應的自然段,畫出描寫青蛙媽媽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媽媽?(荷花旁邊,荷葉上。)這時候小蝌蚪有什么變化?(尾巴變短了。)
(3)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讓一名學生讀一讀。
5、指導學生分角色讀第5、6自然段。
(1)找到媽媽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引導學生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高興心情。)
。2)青蛙媽媽對他們說了什么?(讓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指名讀一讀。)
。3)找到青蛙媽媽后,小青蛙們跟著媽媽做了什么?(天天去捉害蟲。)
(4)齊讀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變化?(尾巴已經不見了。)
三、課堂總結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課件出示課文圖片,指名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師生互評。
3、師生共同總結: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媽媽的?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變化?是怎樣變化的呢?(出示圖片)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不見了
4、教師對學生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他們?yōu)槿藗儽Wo田地,保護莊稼,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愛護他們。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媽媽找得好辛苦,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媽媽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媽媽的特征嗎?請你們畫一畫或寫一寫,回家后給媽媽看看自己的記憶是不是正確的。回家后,還可以把今天學的課文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朗讀的快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個別朗讀、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朗讀是學好課文的前提,而讀好課文必須是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之上才能完成的。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趣,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令學生們興致盎然。
蝌蚪的教案6
《不合群的小蝌蚪》課文原文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春游。中午,我和永明在池塘邊看見一群小蝌蚪。我發(fā)現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我對永明說:"我們想個辦法,讓它回到大伙兒中間去吧!"
永明很快找來一根細樹枝,小心地把那只孤獨的小蝌蚪撥到蝌蚪群中。不料,那只小蝌蚪又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游到一旁去了。我心里想:你這個調皮的小家伙,怎么這么不合群呀!我又一次把它撥進蝌蚪群里。可是,過了一會兒,它仍舊從隊伍中鉆了出來,自個兒悠閑地游來游去。
我和永明都覺得很奇怪,就仔細地觀察起來。我們發(fā)現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與那些成群游動的小蝌蚪有些不同。從體形上看,獨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略微大一點;從顏色上看,獨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卻是黑色的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請教老師。
老師說:"你們看到的確實是兩種不同的蝌蚪。一種蝌蚪長大后變成青蛙,另一種長大后變成癩蛤蟆。青蛙的蝌蚪青灰色,喜歡獨游。癩蛤蟆的蝌蚪又小又黑,愛群游。"
哦,原來是這樣!怪不得那小家伙不肯跟群游的蝌蚪在一起呢。
《不合群的小蝌蚪》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tài)度。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結”的讀音,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fā)現、孤獨、確實”的進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繼續(xù)練習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么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fā)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解題,導入新課
(1)春天到了,大地復蘇,百花爭艷。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來了游玩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卻發(fā)現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讀課題: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導入: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學了課文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2、默讀課文,初知大意,討論:
。1)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學生自學后檢查
(1)讓學生說說這些字該怎么記?字型分析:孤、扭(筆順)略。
(2)指名接讀課文,正音。(成群接隊、鬧別扭、調皮、覺得、難道、請教、略微)
。3)作業(yè)本第一題。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發(fā)現( ) 孤獨( ) 確實( )
。4)解釋詞語并造句:別扭、悠閑
4、講讀第1段
。1)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人、地、時、事)
(2)我看見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3)看圖,說說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成群結隊”)
(4)“鬧別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像鬧別扭似的?
。5)齊讀
作業(yè):抄寫生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tài)度。
2。讀懂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講讀第2段
討論:
(1)為了讓它回到大伙兒中間,我們想了個什么辦法?(看插圖聯系課文說一說。)
(2)用“————”劃出寫我把這只小蝌蚪撥進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撥了幾次。
。3)我們兩次撥蝌蚪,結果怎樣?用“﹏﹏”劃出有關句子。
。4)兩次撥蝌蚪,結果是否一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一次:“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第2句:“仍舊”“從隊伍中鉆出來”,“自個兒”)
三、齊讀第3段。
、俦容^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
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
它們一定不是一家人!
、凇安皇且患胰恕敝甘裁?(不同類)課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說明什么?(能有根據地大膽地設想,但不輕易下結論。)
四、學習第4段
。1)他們的假設對嗎?從哪能個詞可以看出?(確實)為什么說它們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樣獲得可靠的結論的?(請教老師)
。3)創(chuàng)設情景:永明和我怎么問老師?
。4)討論:青蛙的蝌蚪和癩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樣?讀后表達:可以畫圖、可以填表,可以用語言表述。
五、第5學習段
“這樣”指什么?我和永明終于弄清了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會怎樣?以這種心情讀這段課文。
六、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跟時間有什么關系?(春天是蝌蚪活動的季節(jié))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獨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綜合提高:
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家在外面,請你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討論在啟示中要寫清什么?)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反思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以兒童的口吻敘述了兩位同學在春游時,奇怪地發(fā)現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他們通過仔細觀察,虛心求教老師才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文章線條比較清晰,語言富有童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習慣的好材料。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本著“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權力。
一、在自主閱讀中體會小蝌蚪的不合群。
新課程標準指出“把多元感悟的空間還給學生,從而實現學生的多元成功,讓學生在讀中了解、讀中想象、讀中探究,從而使學生的體驗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落實!币虼,在解決問題“從哪兒看出小蝌蚪不合群?”時,我先讓學生去自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描寫小蝌蚪不合群的句子。因為這三個句子比較明顯,所以在讀了幾遍后大部分學生能較容易找到。然后我出示這三個句子,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細細品味,從幾個關鍵字詞中去讀懂“不合群”。三個句子中提供了相當好的語言環(huán)境,比如:孤零零、鬧別扭、鉆、仍舊、單獨、自個兒等,通過朗讀感悟,學生不僅能讀懂這些字詞的意思,體會這些字詞在語境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而且能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個性飛揚。
二、在語境中學習、積累、運用語言。
閱讀教學既要重視語言的理解,也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如:不合群的小蝌蚪()地游。學生在發(fā)現“孤零零”的同時還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孤獨、單獨、自個兒”這些意思差不多的詞語。那么在讓學生體會漢語的豐富性,明白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的同時,我設計了一個選詞填空練習,讓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學會運用。
三、在“演演、想想、說說”中融進對生命的情感。
長期以來,語文課偏重教師的講解、提問和分析,學生的全部語言活動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雖得以加強,但要讓“實踐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法,還必須豐富語文實踐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如: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小蝌蚪不合群時,課文中的永明找來一根細樹枝小心地撥蝌蚪,字數雖少,但含義深刻。為什么小心地撥?是因為怕傷害到小蝌蚪。為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熱愛生命的可貴品質,我請學生學著永明他們的樣演一演。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因為沒有考慮周全,只是想讓學生模仿著演一演小心撥”,體會作者對小蝌蚪這一弱小生命的愛護,所以只準備了一根細木棒和一根粗木棒,還有一塊橡皮代替小蝌蚪。在請第一位學生上臺表演時,那個小女孩挑了細木棒,卻突然說:“應該還有一群蝌蚪!蹦鞘俏沂孪葲]有考慮的,對這個課堂上突然生成的現象,我知道不能就這樣草率過場,我應該尊重學生,而且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有道理。所以我馬上表示歉意,并滿足了學生提出的要求。這個小女孩非常高興,表演地也很認真,一邊表演還一邊解釋為什么選“細木棒”,為什么要“小心”。然后再讀這個句子,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把情感融人進去,達到很好的朗讀效果。
當然,往往設想是非常完美的,但實際操作卻總是會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因為放得過開,照顧的面相對就比較狹窄,后面學生就照顧不全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取長補短。
蝌蚪的教案7
核心導讀: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 幼兒看到過小蝌蚪,并認識小蝌蚪。
2、水粉顏料、畫紙、小蝌蚪生活環(huán)境范圖一張。
活動過程: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幼兒看到過小蝌蚪,并認識小蝌蚪。
2、水粉顏料、畫紙、小蝌蚪生活環(huán)境范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 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兒的回憶。
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現了一群可愛的,他們長著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留著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水晶音樂伴奏
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huán)境。小蝌蚪
1、 小蝌蚪是怎么樣的呢?
2、 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小蝌蚪游動時尾巴是怎么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
二、 教師邊講邊示范,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就要來畫小蝌蚪,用小朋友的手指來畫。
2、教師示范畫小蝌蚪過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抬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瞧,出現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我還想畫一條藍顏色的,記。簱Q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伸出手指頭沾顏料——點在畫紙上——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練習在教師的范畫上春野音樂伴奏
好請小朋友一起來畫自己喜歡的小蝌蚪好嗎?
三、活動結束
1、 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干什么呀?玩游戲......
2、 我們也和小蝌蚪一起玩游戲好嗎?
四、活動延伸
游戲:尾巴不見了
蝌蚪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 聽青蛙叫并模仿青蛙叫。
2. 通過印手印的活動鍛煉孩子們手部的肌肉。
3. 通過表達各種事物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4. 通過各種劃割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調節(jié)能力。
活動準備
“小青蛙”歌曲伴奏, 青蛙的叫聲, 青蛙的成長照片, 印泥, 簽字筆或彩色鉛筆
教學具圖片
聲音
■活動過程
[導入]
1.聽“小青蛙”這首兒歌和青蛙的叫聲,并模仿出青蛙的叫聲。
、 聽“小青蛙”這首歌并跟著歌曲一起唱。
[ 小青蛙,呱呱呱,綠皮襖,大嘴巴,圓圓的眼睛眨呀眨,一蹦一跳多靈巧,專吃害蟲保莊稼。]
-歌曲中的青蛙是怎樣叫的?
-模仿歌曲中青蛙“呱呱”的叫聲。
-我們一起來模仿青蛙叫怎么樣?
① 一起聽一聽青蛙叫和歌曲。
-實際上青蛙是怎樣叫的呢?一起來聽一聽。
-真的是像歌曲中一樣“呱呱”的'叫嗎?
、 看看青蛙和蝌蚪的照片并討論一下。
-青蛙的小時候是蝌蚪,當蝌蚪長大后就會長出腿來變成青蛙。[展開]
1. 一邊看活動紙一邊討論。
-這是哪里呢?
-這里有幾只青蛙和蝌蚪?
2. 用手印出一些花朵來裝飾一下池塘。
-池塘里就有幾只青蛙和蝌蚪,其他的青蛙和蝌蚪跑去哪里了?
-我們用手印出幾個青蛙和蝌蚪怎么樣?
、 印完之后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完成剩余的部分。
、 使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有困難的孩子,老師給予幫助。
[結尾]
1. 印完手印后用濕巾把手擦干凈。
2. 讓孩子們介紹一下自己做的青蛙和蝌蚪。[活動圖片]
蝌蚪的教案9
目標:
1、通過觀察小蝌蚪,了解它的外部形態(tài)和游水動作。
2、學習棉簽作畫要點,畫出各種姿態(tài)的小蝌蚪
準備:棉簽、視頻、顏料、范畫
過程:
1、觀察小蝌蚪
春天到了,天氣暖了,小草發(fā)芽了,樹葉長出來了,池塘里游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是誰?(小蝌蚪)
看看它長得什么樣?
。ê诤诘',大大的小腦袋,長長尾巴一搖一擺)
小結:兒歌:小蝌蚪黑黝黝,大腦袋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
2、引出故事討論:小蝌蚪媽媽是誰。
邊看故事,出示生長圖
3、棉簽作畫小蝌蚪
示范:
師:小朋友我們動手來畫畫小蝌蚪好嗎?
今天我們用棉簽來畫
注意:
1、輕輕蘸一點,畫個大腦袋,輕輕一拖,一個可愛的小蝌蚪畫出來了。
2、畫出往不同方向游來游去的小蝌蚪們。
幼兒作畫,教師輔導
4、展示小朋友們圖畫。
師:看看小蝌蚪有沒有找到它們的媽媽。
蝌蚪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直線添畫的方法畫出小蝌蚪。
2、大膽作畫,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1、自然角的小蝌蚪。
2、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棉簽。
3、范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游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根據以往經驗,了解蝌蚪特征。
。1)引出主題
師: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了,紫玉蘭開花了。我們班來了一群春天的小客人,是誰呢?(蝌蚪)
師: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樣的呢?(橢圓形的身體,細細的尾巴)
師:它們是什么顏色?(黑色)
師:如果你是小蝌蚪,在水里可以怎么游呢?你來游游看,大家來游游看。
小蝌蚪可以往上面游,可以往下面游。可以往左邊游也可以往右邊游。它特別的淘氣可愛。好了,請小蝌蚪們回座位吧。
2、教師引導幼兒學畫小蝌蚪。
。1)師:咦!你們看,誰也來了?(青蛙)
師:青蛙媽媽來找它的小寶寶蝌蚪了。蝌蚪寶寶們去哪了呢?我先來想辦法。
。2)教師示范畫,第一遍畫蝌蚪。
師:誰出現啦?(蝌蚪寶寶們)這一群蝌蚪寶寶們回來了。
。3)第二遍示范:我再來找一找別的蝌蚪寶寶吧!
師:先伸出你的食指,在黑色的顏料里蘸一下。接著用食指(這一塊地方)按下蝌蚪橢圓形的身體,兩個身體、三個身體。小蝌蚪還少了什么吖?(尾巴)在畫尾巴前我們要用抹布把手指頭擦干凈。(念1、2、3)現在可以畫尾巴了,用棉簽蘸點黑色在蝌蚪身體的后面畫上細細短短的尾巴。一條尾巴、兩條尾巴、第三條尾巴。
。4)第三遍示范
師:哇!現在游回來這么多小蝌蚪了,可是青蛙媽媽說:“還有一群更調皮的小蝌蚪,我們再來幫它找一找,好嗎?”
師:這群小蝌蚪好淘氣,他們喜歡到處游。我們在食指上蘸點黑色顏料往上面游、往下面游、往旁邊游、往媽媽的身邊游。手指擦一擦(1、2、3),用棉簽在身體后面畫上細細短短的尾巴。注:按不出顏色可以再蘸一下。
(5)出示完整的示范圖片。
師:真棒啊!小蝌蚪們都回來了,青蛙媽媽好開心吖!你們愿意幫助青蛙媽媽來找寶寶嗎?(愿意)
師:那開始吧!請大家走到后面吧!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a、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每次蘸顏料壓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凈手指,再拿棉簽添畫。
c、蝌蚪尾巴不宜太長。
d、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干凈。
3、幼兒作業(yè)后要求用肥皂洗凈手。
4、演示作品
師:你喜歡哪群小蝌蚪?為什么?
師:小蝌蚪們也游累了。一起休息一下吧。ǚ乓魳沸菹ⅲ。
活動反思:
春天到了,萬物蘇醒,孩子們對春天的這些現象也尤為關注。在同家長外出踏青時,觀察小蝌蚪,并把它們帶到了我們身邊。借此我選擇了本節(jié)美術活動課《快樂的小蝌蚪》;顒又校⒆觽兊那榫w不錯,注意力也較為集中,個別李孝先、闕歌小動作較多。另外我在示范蝌蚪畫法的時候,由于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xié)調。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后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蝌蚪的教案11
活動目標
1、嘗試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進行表征。
2、合理構圖,能用多幅圖的形式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3、樂意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物質準備:繪畫紙、水彩筆、炫彩棒。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構思繪畫主題和內容。
提問: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小蝌蚪都找了哪幾個小動物做媽媽?
小結:鴨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魚媽媽。
2.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多幅圖的作畫形式。
提問:你創(chuàng)編的小蝌蚪找媽媽里有幾個小動物?可以用幾幅圖表現?怎樣讓別人能清楚的明白你在故事中所表達的內容?
小結:幼兒可將畫紙進行劃分,每幅小圖可以表現小動物,也可標注上數字明確繪畫的順序。
3、鼓勵幼兒自由作畫、大膽表現。
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先將畫紙劃分成需要的多幅圖形式,再畫出主要小蝌蚪、動物和背景。
4、欣賞作品,分享交流,激發(fā)關愛他人的情感。
引導幼兒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分享自己的愛心愿望。
蝌蚪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長過程的樂趣。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書一本(自制);故事磁帶、錄音機。
2、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各一;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猜謎語,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教師: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教師: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呢?
(2)請幼兒憑以往經驗先自由討論,再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2、教師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激發(fā)幼兒自主閱讀的愿望。
(1)結合自制大書,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小蝌蚪們高高興興地向前面游去了"),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畫面,幫助幼兒建立圖畫和口語的關系,理解故事的內容。
(2)設疑,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閱讀環(huán)境。
教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會相互說些什么話?"
3、幼兒分組自主閱讀小書,教師巡回觀察,并根據幼兒閱讀情況分層指導。
對于能基本正確讀懂內容的幼兒,建議他們想像角色的對話,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講一講;對于不明白個別地方的幼兒,建議他們看看前后的畫面,推斷故事的內容。
4、引導幼兒圍繞重點開展討論。
(1)結合鴨媽媽與小蝌蚪對話的這張圖畫,幫助幼兒歸納觀察畫面的策略:依據后面的圖畫,推測前面的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鴨媽媽的語言。
(3)用同樣的方法推測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的`話。
教師:你們知道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了什么話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5、結合大書,師幼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教師先講故事的開始部分,再分別請幼兒輪流講述故事后面的情節(jié)(找到魚媽媽,找到龜媽媽,找到鵝媽媽,找到青蛙媽媽),最后部分由教師講。
6、集體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感受故事語言的優(yōu)美與生動。
播放語言磁帶,師幼共同欣賞配樂故事。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qū)擺放故事中動物頭飾,分區(qū)活動中可以讓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導幼兒繪制《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huán)畫。
活動反思:
在集體教學中,這是一個語言活動,講述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通過圖片讓幼兒理解故事,給予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在和同伴交流的時候,大膽描述故事內容,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發(fā)現,積極參與其中,活動內容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在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活動形式有點單一,只是通過圖片讓幼兒來學習,所以部分幼兒興趣點不是很高。
在區(qū)域中,為幼兒提供了故事內容圖片以及繪畫材料,請小朋友先觀察圖片,然后在紙上繪畫涂色,自己制作故事圖冊,最后裝訂在一起。提供好看的圖片請幼兒欣賞,激發(fā)幼兒自制圖書的興趣;顒又幸泊嬖诤芏嗖蛔,韋雪小朋友在區(qū)域的時候,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制作圖書,在繪畫的時候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但是過了一會之后就不太認真的了,繪畫內容簡單,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容易分心。
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集體教學時,應注意方式方法,根據內容的不同為幼兒提供不同活動形式,設計新穎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同時更容易讓幼兒接受,在語言活動中要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交流中學習。在區(qū)域活動中,大班孩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能夠觀察到圖片中細節(jié)方面,在繪畫的時候有很大的進步,很多活動都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也有部分較弱的幼兒需要幫助和指導,有的技能還需要加強,例如:在涂色以及裝飾的時候,有的孩子會不認真對待,隨意涂色裝飾,在以后的美術活動中,要多多提醒幼兒,在細節(jié)方面也要做好。
蝌蚪的教案13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手指作畫的興趣。
2、引導幼兒能用手指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3、引導幼兒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重點:
引導幼兒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難點:
引導幼兒能用手指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趣味練習:蝌蚪和青蛙水粉顏料、畫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兒的回憶。
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現了一群可愛的小精靈,他們長著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留著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huán)境。(小蝌蚪)
1)小蝌蚪長的什么樣呀?你知道小蝌蚪游動時尾巴是怎么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請幼兒用肢體動作學一學。
2、教師邊講邊示范,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用手指頭來畫小蝌蚪,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
2)教師示范畫小蝌蚪過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
抬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出現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
再出現一條藍顏色的小蝌蚪。
3)教師向幼兒提出要求:
(1)換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頭沾顏料
(3)點在畫紙上
(4)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繪畫
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1、展示幼兒作品
2、趣味練習:蝌蚪變青蛙
你們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嗎?
請幼兒觀看蝌蚪變青蛙
蝌蚪的教案14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畫面形象、情節(jié)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同學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協(xié)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媽媽,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胖攸c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仆ㄟ^圖文結合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ǘ┠芰δ繕耍
、耪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平柚鷮W文,培養(yǎng)同學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ㄈ┑掠繕耍鹤屚瑢W知道青蛙是捕獲害蟲的能手,教育同學從小維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和意圖說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么”的層次來布置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同學學法入手,依照故事發(fā)展布置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置,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掌握重點,讓同學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W習第一自然段)
。、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W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fā)生了幾次變化?
。ㄕ页鲂◎蝌缴眢w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協(xié)助下找到了媽媽?
。ㄖ笇υ捓首x)
變序處置,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對比鮮明:讓同學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和烏龜協(xié)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后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干,以便讓同學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于樂,才干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自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置好兩者的關系,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兒歌朗讀扮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fā)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同學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布置了兒歌朗讀扮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fā)生了、
師:(驚奇地)怎么了?
生:啥時長出后腿啦,接著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ㄟ蛇蛇桑
。、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難怪小蝌蚪連自身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同學對青蛙的特征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嗎?目的是引導同學練習用“鼓著”“披著”“露著”三個詞語說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于問題的設計讓同學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論述自身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只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護關心我、(論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qū)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們善于觀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病⒖匆豢矗和ㄟ^播放軟件,讓同學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制作幾個箭頭,讓同學根據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同學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扮演)演完之后,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說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說:“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說一說,同學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guī)в兄鲃訜崆榈囊馑、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同學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了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yōu)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么、這不,他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于找到了自身的媽媽,原來就是一?蓯鄣拇笄嗤、(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小朋友,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fā)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協(xié)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維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谷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平安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保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么嗎?(環(huán)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六、讀──讀中悟情,積淀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淀語感、于永正說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范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同學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悅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局面、
蝌蚪的教案1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1、聯系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在課后觀察小蝌蚪、青蛙的實物的樣子。
(三)德育滲透點: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同學們,在這世界上和我們最親的人是誰呢?(媽媽)對,我們一出生就躺在媽媽的懷抱里,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慢慢長大。我們最喜歡媽媽了,媽媽是我們最親的人?墒墙裉欤覀儼嗌蟻砹艘蝗盒】腿,他們才剛剛出生,卻沒有媽媽在身邊,他們是誰呢?
出示小蝌蚪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其形狀、顏色。同學們認識他們嗎?(小蝌蚪)
揭示課題:小蝌蚪的媽媽在嗎?(不在)他們的媽媽是誰呢?現在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就幫小蝌蚪一起找找媽媽吧。板書課題:11、《小蝌蚪找媽媽》
二、 講授新課
1、 用1、2、3……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 圖文對照,講讀第一自然段
(1) 剛才同學們認真觀察了小蝌蚪的樣子,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描寫的。齊讀。
(2) 指名回答,師在黑板上貼出小蝌蚪的圖片板書:大腦袋、黑灰色身子、長尾巴。
(3) 指導朗讀:“快活地游”要讀出快樂的心情。
3、 講讀理解第二自然段
(1) 小蝌蚪在水里快活的游哇游,過了幾天,他們的樣子就變了。出示遇見鯉魚的情景圖。
(2) 指導學生觀察小蝌蚪的樣子。
課文里是怎樣描寫的,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師板書:長出兩條后腿,在黑板上貼出小蝌蚪的圖片,并請學生上臺畫出兩條后腿。
(3) 播放幻燈,繼續(xù)觀察:小蝌蚪遇見了誰?他們會說些什么?找出課文里的`句子回答。
理解“迎上去”:正面的主動上前叫“迎”,在這里表示有禮貌,也表示鯉魚是迎面而來。板書:迎上去:正面、有禮貌
(4)指導朗讀:要讀出孩子問話那種天真的語氣,鯉魚媽媽的話要讀出親切、長輩式的語氣。
鯉魚介紹小蝌蚪的媽媽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師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5) 過渡語: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以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
4、講讀理解第三自然段
(1) 齊讀課文,說說小蝌蚪有什么變化,指名回答,師板書:長出兩條前腿。在黑板上貼出小蝌蚪的圖片,指名學生上臺畫出兩條前腿。
(2) 播放幻燈,繼續(xù)觀察:小蝌蚪又遇見了誰?
理解“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也表現了小蝌蚪知道媽媽的特征后急于找媽媽的心情。板書:追上去:方向相同、著急
(3) 小蝌蚪為什么錯把烏龜當媽媽?
指導學生聯系第二自然段鯉魚媽媽介紹的特征來體會。
(4) 指導朗讀,要讀出小蝌蚪找媽媽那種急切的心情,要讀出烏龜和藹可親的語氣。板書:頭頂兩只大眼睛、綠衣裳
5、 學習理解四、五自然段
(1) 過渡語:烏龜不是小蝌蚪的媽媽,那么誰又是他們的媽媽呢?
(2)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小蝌蚪的形體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指名回答,板書:尾巴變短了。在黑板上貼出小青蛙的圖片,讓學生上臺畫尾巴。
他們的媽媽是誰?他們怎樣找到媽媽的?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思考鯉魚和烏龜所介紹的特征與青蛙媽媽的樣子相符合,所以找到了媽媽。
(3) 比較“游過去”與“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那種高興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葉上,小蝌蚪不急著追趕,也說明小蝌蚪認準了青蛙是自己的媽媽,已對媽媽的長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會認錯了,所以不慌不忙。
(4) 進行思想教育,引申擴展:通過學習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青蛙能吃害蟲,保護莊稼,我們應該保護青蛙。)
保護青蛙,我們能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肉、積極向家長和親戚朋友宣傳保護青蛙……
6、小結:今天我們幫助小蝌蚪找到了媽媽,也了解到了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投影出示青蛙成長過程,并請學生說出來。
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是否真的學會了。
投影出示練習題:
(1)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 ,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又過了幾天, 變短了,長成了 。
(2) 青蛙四條腿, 嘴巴,鼓著一對 ,披著 ,露出 。
三、 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向小同學講講這個故事,觀察實物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板書:
11、小蝌蚪找媽媽
四條腿 迎上去
寬嘴巴 追上去
頭頂兩只大眼睛 游過去
綠衣裳
雪白的肚皮
【蝌蚪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蝌蚪教案02-02
小蝌蚪小班教案03-18
小蝌蚪教案模板03-06
游泳的小蝌蚪教案03-10
中班小蝌蚪教案03-19
小班教案:小蝌蚪02-18
小蝌蚪教案(15篇)04-17
大班美工小蝌蚪教案03-18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3-09